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8課辛亥革命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1901年,清廷諭令各省科舉考試在能夠解說四書五經的同時,也要有論述中國歷史、政治及西學政治、藝學的“策論”,廢除八股文章;將各省、府、州縣的書院改設大、中、小學堂,學生畢業后可取得功名;選派留學生出國留學,畢業后分別賞給進士、舉人出身。這反映當時()A.教育近代化開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針C.科舉制度宣告終結D.中國教育呈現新舊交替的發展特征2.孫中山認為,掌握武器,訓練軍隊,舉行武裝起義,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首要條件。因此,他不遺余力地為此奔走,并在1907—1908年間,先后組織會黨人員在西南邊境舉行了六次反清武裝起義。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孫中山()A.決定走蘇俄式革命道路 B.有著濃厚的軍國主義傾向C.努力踐行民主革命綱領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3.清末,陳去病在《論戲劇之有益》一文中說:“此其奏效之捷,必有過于勞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軍》《駁康書》《皇帝魂》《落花夢》《自由血》者殆千萬倍。”他號召青年人投身戲劇。這反映出()A.傳統戲曲的演出逐漸衰落B.戲劇開始由愉悅達官顯貴轉向民眾C.戲劇成為宣傳革命的手段D.反清書籍宣傳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4.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2月12日,清帝退位。這四個月中,沒有發生特別重大的戰役,清廷就退出了歷史舞臺。這一狀況說明()A.地方實力派全部背離清政府 B.列強在辛亥革命時期嚴守中立C.清政府的統治根基早已松散 D.資產階級革命派力量十分強大5.《紐約時報》是一家以報道重大事件為主、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報紙。該報在近代某一時段共5個月的時間內,對中國某一事件的報道文章達500余篇;以事件相關城市為標題檢索,武漢三鎮、北京、南京的報道數量分別為38、50和25篇。判斷該事件是()A.第二次鴉片戰爭 B.太平天國運動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辛亥革命6.有學者認為,辛亥革命直接催化了中國近代國家形態與多元一體民族的形成,推動了中國向近代國家與近代民族的成功轉型。對此理解正確的是,辛亥革命()A.推動了中國政治文明發展 B.促進了廣大民眾思想解放C.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 D.開啟了中華民族復興進程7.下圖所示是發表于1907年9月的漫畫《實行立憲》,漫畫的構圖以唱片機和人耳為主題。下圖是作者風夫的畫外之音:“有音無形,有調無人。雖可娛人,究屬愚人。其故維何,徒以虛聲。”該漫畫表明當時()A.光緒帝未采納立憲主張 B.民眾反對西方娛樂方式C.預備立憲實為虛張聲勢 D.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8.1910年,資政院議員以軍機大臣副署制度為據連續質問其行政責任,要求軍機處對資政院負責,軍機大臣答復“不負責任“后,議員們掀起彈劾風潮,要求明定軍機大臣責任,速設責任內閣,并得到社會輿論的廣泛支持,但這一彈劾因清廷反對而擱置。該事件()A.動搖了清廷的統治基礎 B.加深了清政府的認同危機C.加快了清末新政的步伐 D.反映了立憲與改良的分歧9.1907年清末官制改革的方案出臺后,各省督撫意見紛紜,請求級行改革者居多,且多以財力不足等借口推脫。這反映出當時()A.改革引發騷亂 B.集權體制松動C.改革幾經曲折 D.基層機構癱瘓10.辛亥革命爆發前,革命派人士的口號主要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武昌起義后,革命派在南京建立的臨時參議院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明文規定民族平等。這一變化在當時有利于()A.限制袁世凱的權力 B.宣揚共和與維護統一C.防止列強瓜分中國 D.調動群眾反清積極性11.“武昌起義一舉大獲成功,很大的一個因素,是革命黨人意外地撞上了一個有錢有槍的寶庫,喊了一嗓子'芝麻開門’,門就真的開了。”材料主要表明()A.起義地點的正確性 B.起義成功的偶然性C.起義過程的容易性 D.起義時機選擇的恰當性12.武昌起義后,鄂、湘、贛用十八星旗,粵、桂、閩、滇、黔用紅、藍、白三色旗、江、浙、皖等省多用五色旗。此外,還有引申天下大同的井字旗,光復舊物的白旗。這表明()A.南北方都成為革命中心 B.民族國家觀念增強C.革命發動了大多數群眾 D.五族共和局面形成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外國人眼中的辛亥革命材料一:辛亥革命爆發數天后,在漢口一家外國商行任職的美國人鮑布寫給母親的家書:“親愛的媽媽,我從來沒有想到會看見一場革命,但是現在我正在目睹著一場真正的革命。”——據【美】鮑布《辛亥首義目睹記》材料二:中國這個古老的封建帝國已經被辛亥革命徹底埋葬,這個腐朽的封建帝國已經轟然倒塌,中國人民迎來了更加自由和光明的時代。放眼全球,縱觀人類的整個歷史,還有比辛亥革命的勝利更加激動人心的時刻嗎——【美】阿瑟·賈德森·布朗《辛亥革命》材料三:我在這里所遇到的每一個人都贊同革命,甚至比較開明的低級滿族官吏也反對他們的政府。現在要得出目前最好該做什么的意見還為時太早,但我想,在現在絕對君權和如此眾多的中國人正在醞釀的共和制之間,要有個中間階段。清王朝終究還有一種使中國各省和人民凝成一個整體的影響。——《泰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莫理循致對外新聞部主任的信(1911年10月27日)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外國人眼中的辛亥革命”加以闡釋。(要求:持論有據,論述充分,邏輯清晰)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孫中山在為《民報》所寫的復刊詞中說:“余維默美之進化,凡以三大主義:舊民族、日民權、日民生。”這是他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孫中山的早期三民主義學說在當時的中國是一種最進步的思想體系,“民族”、“民權”、“民生”這三大問題的提出,幫助人們從千頭萬緒的復雜社會現象中抓住了要點。在中國近代思想發展的整個歷史過程中,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摘編自金沖及:《辛亥革命研究》材料二:對于許多未經過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義是常被過低估計的,這并不足怪,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推翻幾千年因襲下來的專制政體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辛亥革命前覺得只要把命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經過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還是那么遙遠,于是慢慢從痛苦的經驗中,發現此路不通,這不僅是一個人的經驗,在革命隊伍中是不缺少這樣的人的。——摘自林伯渠:《證再三十年》,延安《解放日報》,1941年10月10日(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孫中山的早期三民主義學說在當時的中國為什么是“一種最進步的思想體系”。(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及局限性。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晚清民變(反清民眾運動)統計情況表時間民主發生次數1836-1845年246次1846-1855年933次1856-1865年2332次1865-1875年909次1876-1885年385次1886-1895年314次1896-1911年635次——摘編自楊慶堃《十九世紀中國民眾運動的若干初步統計模式》材料二預備立憲開始初期,官制改革之事鬧得沸沸揚揚,不僅遭到地方督撫的反對,而且還引起了立憲派的不滿,他們認為,“政界事反動復反動,竭數月之改革,適今仍是本來面目”。“此度改革,不屢吾儕之望,田無待言”。立憲派一般要求在2—3年內開國會,如預備立憲公會電請“以二年為限”。立黨派的努力在皇權的壓制下毫無結果。他們慨嘆:“日日言立憲,憲政重要機關之內閣,首與憲政之原則背道而馳。嗚呼,其何望矣!”革命派則始終對清廷立憲持反對的態度,他們一方面紛紛痛斥清政府在搞“假立先”“偽立憲”,認為所謂的預備立憲“并不是真正立憲,實在拿立憲騙人”;另一方面則不斷地發動武裝起義,用革命的武器做出堅決徹底的批判。——改編自李細珠《試論新政、立憲與革命的互動關系》(1)根據材料一,指出晚清社會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評析立憲派與革命派對清政府實行預備立憲的態度。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2.【答案】C3.【答案】C4.【答案】C5.【答案】D6.【答案】A7.【答案】C8.【答案】B9.【答案】B10.【答案】B11.【答案】B12.【答案】B13.【答案】示例:美國人鮑布和布朗都高度肯定辛亥革命的積極作用;英國人莫理循認為辛亥革命是歷史必然,但是中國不宜直接進入共和制。他們對辛亥革命有不同的認識,首先是基于不同國情和歷史,美國人看重革命的徹底性,英國人更注重政治變革的漸進性。另外,個人立場、認識方法的差異等也是他們觀點不同的原因。辛亥革命是20世紀初中國面臨內憂外患,處于積貧積弱的時代背景下出現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共和政體;革命還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會經濟、思想、風俗等方面發生新的變化。辛亥革命是“亞洲革命風暴”的重要組成部分,沖擊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但是,辛亥革命并沒有解決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對待任何歷史事件,我們都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全面、辯證地分析認識。14.【答案】(1)說明:三民主義確實是當時的中國亟待需要解決的問題;反映了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著當時最進步的思想,具有積極意義;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2)意義: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政體;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促使社會經濟、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發生新變化,沖破了封建主義的藩籬;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條件。
局限性: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缺乏一個提出科學革命綱領、發動廣大群眾以及組織嚴密的革命政黨的領導。15.【答案】(1)問題:民變頻繁發生;社會矛盾尖銳;清廷統治危機加深。原因:社會性質轉變;列強侵略加深;傳統經濟(自然經濟)加速解體;社會結構出現新變化;西方思想文化的傳播;民族主義高漲;清廷封建統治腐朽;封建剝削沉重(賦稅沉重)。(2)示例評析:立憲派:認為清政府對立憲搞拖延戰術,認識到清政府無立憲誠意;內閣籌建不符合憲政原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提升通過率的光電工程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金山 學年第二學期高三質量測試政治試卷
- 歷史試題及答案綏化模擬
- 潯郡中學招生試題及答案
- 腦卒中的急救與處理試題及答案
- 激光焊接與檢測技術相結合試題及答案
- 水泥機械專業試題及答案
- 空航乘務面試題及答案
- 河南教資作文試題及答案
- 系統規劃與管理師考試應對復雜問題的策略試題及答案
- 野外生存教程第五章:野外避陷與課件
- 一般現在時(英語)知識講解課件
- 零售藥店處方藥銷售自查整改報告word(范文)
- 腹腔鏡下保留脾臟胰體尾切除術
- Q∕GDW 12070-2020 配電網工程標準化設計圖元規范
- 《孤獨癥認知訓練》PPT課件
- 汽車半懸掛系統建模與分析(現代控制理論大作業)
- 高分子化學6離子聚合陽離子
- 畢業設計論文土木工程專業五層單身宿舍樓框架結構設計
- 石膏板項目可行性分析與經濟測算(范文參考)
- 晉江文件歸檔目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