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貴州省銅仁市一中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貴州省銅仁市一中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貴州省銅仁市一中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貴州省銅仁市一中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貴州省銅仁市一中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貴州省銅仁市一中高考歷史二模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北京各界20多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聯歡大會,北京市市長彭真在會上宣布:我們的首都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材料所呈現的歷史場景最有可能發生在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2.如圖是1941年8月15日英國《每日郵報》上發表的一幅漫畫《締造者的會議》。該漫畫表明A.英美開始商討建立聯合國國際組織 B.美國徹底放棄了孤立主義外交政策C.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政治基礎的奠定 D.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3.1960年3月,法國總統戴高樂提出“緩和、諒解、合作”的東方政策,希望改善蘇法關系。1964年I月,法國與中國建交,并呼吁西方各國也承認新中國。1966年7月,法國宣布退出北約。之后,戴高樂還訪問了蘇聯和許多東歐國家。這表明A.法國努力開創獨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B.西歐經濟復興直接促使兩極格局瓦解C.軍備競賽加劇導致美法關系急劇惡化D.世界政治格局已經呈現出多極化態勢4.清朝初期規定了西藏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權冊封的制度。此項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A.加強了對宗教的管理 B.團結了宗教人士C.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管轄 D.粉碎了敵對勢力分裂西藏的各種圖謀5.歷史地圖是展現前人活動與地理空間結合的重要史料。觀察右側地圖,理解準確的是A.冷戰風云籠罩,造成分裂與對抗B.柏林被分區占領,局部熱戰出現C.美蘇操縱歐洲,北約與華約對峙D.德國實現統一,西歐走向聯合6.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一次知識革命,主要依賴于人的知識創造,超越了有型的物質資源。美國通過知識開發和利用,一系列脫離傳統工業制造范疇的高新技術和經濟模式應運而生,加快了創造財富和資源的速度。蘇聯守著傳統的工農業,和美國創造財富速度相比,猶如老牛拉慢車。材料說明了A.經濟結構的落后制約了蘇聯國力的提升B.蘇聯錯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契機C.教育的落后是蘇聯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D.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的歷史必然7.中國傳統社會制度的核心是A.世襲制度 B.家族制度 C.宗族制度 D.宗法制度8.明萬歷年間,蘇州“城中機戶數千”,雇工“數千人”。乾隆時,蘇州東半城更是“專其業者不啻萬家”,“有力者雇人織挽,貧者皆自織”。這反映當時江南地區A.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B.民營絲織業得以較大發展C.雇傭勞動趨于普及 D.政府鼓勵民間絲織業發展9.如圖是不同時期威尼斯每年從亞歷山大里亞(埃及地中海沿岸港口)進口香料數量的變化情況。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A.商業危機的爆發 B.傳統商路被斷絕C.美洲被發現開發 D.商業革命的發生10.宋朝官僚制度中有“官”“職”“差遣”的區分,所謂“官”作為敘級、定薪的依據;“職”是一種虛銜,授予某些有名望的官員;“差遣”是官員們擔任的實際職務。造成了“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常八九”的怪現象,其目的是:A.明確職責,提高行政效率B.細化級別,加強官僚管理C.重文輕武,防止地方割據D.分化事權,加強中央集權11.如圖所示的美國工業生產情況,最早發生于A.獨立戰爭時期 B.南北戰爭時期C.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D.羅斯福新政時期12.漢武帝時,桑弘羊主持財政,首次實行平準政策,“大農諸官盡籠天下之貨物,貴則賣之,賤則買之。如此,萬物不得騰躍,故抑天下之物。番貨長財,以佐助邊費”。材料表明漢代平準政策A.使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B.導致百姓賦稅負擔更加沉重C.為解決邊患創造有利條件 D.政府專賣抑制富商大賈勢力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1978年之前,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沒有金融活動,金融活動與財政活動合為一體,當時中國唯一的一家銀行——中國人民銀行隸屬于財政部。1984年,組建了中國工商銀行,加上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形成了四大國有專業銀行體系。與此相適應,財政不再對國有企業撥款,改為由銀行貸款,至此,金融的功能與財政的功能得到初步分離。1990年,上交所、深交所成立,中國人民銀行頒布《證券公司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提出證券公司是專門經營證券業務的金融機構,金融業分業經營的雛形開始出現。2003年,中國銀監會成立,建立了獨立于政府行政權的第三方專業監管,人行不再承擔監管的職能,實現了行政與監管的分離。2004年,中央匯金公司成立后,拉開了專業銀行商業化改造的大幕,此后國家不再對銀行的經營好壞承擔無限責任,銀行的經營業績由銀行負責,自擔風險。專業銀行的商業化改造使得中國銀行業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也頂住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據曹遠征《大國大金融——中國金融體制改革40年》(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背景和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意義。14.(20分)材料為適應“新政”需求,清政府任命沈家本和伍廷芳為修律大臣,對舊律進行大規模的變通修訂。1911年,清政府頒布《大清新刑律》,是第一部與當代刑法有直接歷史淵源的刑法典,體現了近代刑法精神。傳統刑法中,禮是刑法的重要原則,新刑律刪去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為根據的“八議”、“十惡”等具有禮教色彩的法律內容,引進了故意、過失、正當防衛等近代刑法理論。其中規定:“法律無正條者,不問何種行為,不為罪。”在原清律中,君臣、官民、士庶、良賤、男女、旗人及漢人之間犯罪在法律程序和定罪量刑上都有著極大的區別。而新刑律則取消了特權的存在,基本上確立了法律平等原則。新刑律還反對酷刑,廢除肉刑,特別是將凌遲、梟首、戮尸等酷刑廢除,確立了文明的刑法體系。——摘編自楊智平、黃國耀(清末“新政”時期的刑法變革》(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大清新刑律》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晚清政府的刑法改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D選項符合題意;結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選項錯誤,排除。故答案為D。2、C【解析】

依據題干時間“1941年8月15日”和圖示信息“盎格魯和美國”、“團結”可知,說明1941年美國和英國開始合作抗擊法西斯,結合所學可知,反映的是英美簽訂《大西洋憲章》,體現了重建世界和平的決心,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C正確;A項是雅爾塔會議的內容,時間是1945年,排除。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標志著美國放棄孤立主義政策,排除B;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是1942年,排除D。3、A【解析】

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60年代,“改善蘇法關系”、“與中國建交”和“退出北約”等行為說明法國力圖擺脫美國的控制和干涉,努力開創獨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兩極格局瓦解的標志是20世紀90年代蘇聯的解體,與材料信息無關,也并非是西歐經濟復興的直接影響;C選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軍備競賽對美法關系的影響;D選項錯誤,材料主要強調的是法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是多極化態勢的出現。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4、C【解析】

清朝中央政權冊封西藏歷世達賴和班禪主要目的在于強化中央對西藏的控制和管理,實質是強化中央集權的一種表現,C正確;ABD三項不是其主要目的所在,排除。5、A【解析】1949年,在美國和蘇聯的支持下,德國分裂。故本題應選A項;德國分裂屬于冷戰,故排除B項;華約誕生于1955年,與題目中的時間“1945~1949年”不符,故排除C項;德國于1990年實現統一,與題目中的時間“1945~1949年”不符,故排除D項。【考點定位】本題考查美蘇冷戰。6、A【解析】

材料信息是,在美國大力應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之時,蘇聯仍舊守著傳統的工農業,蘇聯已經遠遠落后于美國。由此可知,材料說明了蘇聯經濟結構的落后制約了國力的提升,故A正確;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影響到了蘇聯,只是落后的經濟結構制約了蘇聯對最新科技成果的吸收,故B項錯誤;材料信息不是強調蘇聯教育的落后,故C錯誤;材料主旨不是說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故D錯誤。7、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傳統社會制度的核心是家族制度,傳統的社會倫理、國家倫理皆可從家族推衍出來,因此B選項正確。世襲制度、宗族制度和宗法制度都是中國家族制度的具體體現,其他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8、B【解析】

根據材料,蘇州“機戶數千”,雇工“數千人”,“有力者雇人織挽,貧者皆自織”,可知明清時期江南地區民營絲織業得到了較大發展,B選項符合題意;鴉片戰爭以后自然經濟開始解體,A選項錯誤;蘇州一地手工業者增多,不能反映江南地區雇傭勞動趨于普及,C選項錯誤;明清時期政府依舊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手工業者增多不能反映政府鼓勵民間絲織業發展,D選項錯誤。9、D【解析】

圖表信息反映了地中海貿易的衰落,這是由于歐亞新航路開辟后,隨著商業革命的發生,歐洲的貿易中心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D正確;商業危機的爆發和傳統商路被斷絕都發生于新航路開辟前,而圖表所示的16世紀初已經開通了歐亞新航路,排除A、B;美洲的發現和開發導致了歐洲的價格革命,而不是商業革命,與圖表現象無關,排除C。故選D。10、D【解析】

結合題中“官、職、差遣”制度及其具體的劃分規則可知,宋代為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采取了分化事權的方法,D項正確。分化事權會造成冗官的現象,最終導致行政效率降低,A項錯誤,排除。細化級別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項。C項說法與題意不符,排除。11、C【解析】

圖中數據說明美國美孚石油公司對石油工業實行了壟斷,杜邦火藥公司對火藥工業實行了壟斷。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壟斷現象最早發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故C正確;獨立戰爭時期指的是1775年—1783年,南北戰爭時期指的是1861—1865年,羅斯福新政開始于1933年,故ABD錯誤。12、C【解析】

材料中“番貨長財,以佐助邊費”明確說明桑弘羊平準政策的作用,即為解決邊患創造有利條件,C正確;平準物價,與商民爭利,是重農抑商的表現,排除A;平準政策涉及商業,百姓賦稅負擔主要是農業,兩者不存在因果聯系,排除B;漢代專賣主要是鹽鐵官營,平準政策不屬于專賣政策,排除D。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背景:舊金融體制的缺陷;改革開放的需要。特點:漸進性;商業化(市場化);注重監管。(2)意義:建立新的金融體制,促進金融市場發展;推動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保障經濟秩序穩定。【解析】

(1)背景:根據材料中“1978年之前,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沒有金融活動”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背景是,舊體制存在缺陷和改革開放的需要。特點:根據材料中“1984年……形成了四大國有專業銀行體系”,“1990年,上交所、深交所成立,中國人民銀行頒布《證券公司管理暫行辦法》,……金融業分業經營的雛形開始出現”,“2003年,中國銀監會成立……實現了行政與監管的分離”,“2004年,中央匯金公司成立……國家不再對銀行的經營好壞承擔無限責任,銀行的經營業績由銀行負責,自擔風險”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具有漸進性、商業化(市場化)、注重監管等特點。(2)意義:根據材料中“專業銀行的商業化改造使得中國銀行業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也頂住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從金融體制、經濟體制改革和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穩定等方面,分析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意義。14、(1)引進近代刑法理論;確立禮法分離原則;確立罪由法定原則;取消等級特權,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廢除酷刑。(2)意義:推動中國法律近代化;一定程度緩和了社會矛盾;促進近代西方法律理念在中國的傳播,推動思想解放;但沒有從根本上挽救晚清政府統治危機。【解析】

(1)特點:依據材料中“新刑律刪去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為根據的‘八議’、‘十惡’等具有禮教色彩的法律內容,引進了故意、過失、正當防衛等近代刑法理論”、“法律無正條者,不問何種行為,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