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4:蘇武傳-4人教試題匯編_第1頁
高中語文必修4:蘇武傳-4人教試題匯編_第2頁
高中語文必修4:蘇武傳-4人教試題匯編_第3頁
高中語文必修4:蘇武傳-4人教試題匯編_第4頁
高中語文必修4:蘇武傳-4人教試題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啟用前

2020年03月22日高中語文的高中語文組卷

試卷副標題

考試范圍:XXX;考試時間:100分鐘;命題人:XXX

題號一二總分

得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第I卷(選擇題)

請點擊修改第I卷的文字說明

評卷人得分

文言文閱讀(共12小題)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初,霍氏(指西漢權臣霍光子孫)奢侈,茂陵徐生日:“霍氏必亡。夫奢則

不遜,不遜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眾必害之?;羰掀迿嗳站?,害之

者多矣。天下毒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

愛厚之,宜以時抑制,無使至亡?!睍?,輒報聞。

其后,霍氏誅滅,而告霍氏者皆封。人為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

見其灶直突①,傍有積薪??椭^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

灼爛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

不費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主

人乃寤而請之。今茂陵徐福,數上書言霍氏且有變,官防絕之。鄉使福說得行,則

國亡裂土出爵之費,臣亡逆亂誅滅之敗。往事既已,而福獨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

貴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發灼爛之右。”上乃賜福帛十匹,后以為郎。

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霍光從修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車騎將

軍張安世代光修乘,天子從容肆體,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誅。故俗傳之

曰:“威震主者不事。霍氏之禍,萌于駿乘?!?/p>

(節選自《資治通鑒》)

注:突,煙囪。

考點匯編?備戰高考

(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霍氏事權日久秉:執掌

B.天下舂之害:陷害

C.客有過主人者過:拜訪

D.威震主者不考畜:容

(2)下列句子全為“霍氏誅滅”的原因的一項是

①霍氏奢侈②在人之右,眾必害之③霍氏秉權日久④徐生數上書言霍氏且有

變⑤大將軍霍光從修乘

⑥福獨不蒙其功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⑤⑥

(3)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徐生認為,人君倘若愛護臣子,就不該讓臣子生活奢侈,并且不許他們長時期秉

權。

B.霍氏誅滅后,徐福上書朝廷,說明自己察微知著,建議皇上抑制霍氏,論功更應

受賞。

C.在文中“焦頭爛額為上客”一語喻指揭發霍氏變亂的人受到封賞。

D.“貴徙薪曲突之策”的喻義是應該重視那些帶預見性的意見,防患于未然。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夫奢則不遜,不遜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

譯文:_______

②鄉使福說得行,則國亡裂土出爵之費,臣亡逆亂誅滅之敗。

譯文:_______

2.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各題。

蘇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移中廄監。天漢元年,單于初立,

恐漢襲之,乃日:“漢天子我丈人行也盡歸漢使。漢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

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菥?。

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使送武等,會韁王、虞常等謀反匈奴,欲殺衛律。編王嘗私見張勝。

單于怒,欲殺漢使者,或日:“宜降之?!眴斡谑剐l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辱

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

武益愈,單于劍斬虞常已,律日:“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

試卷第2頁,總20頁

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

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

野,誰復知之!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

武罵律日:“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見為?”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

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

使牧羊氐,詆乳乃得歸。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

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

欲相待……”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

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鏤,誠甘樂之?!绷暌娖渲琳\,喟然嘆曰:

“嗟乎,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于天?!币蚱抡唇?,與武決去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漢天子我又小行也丈人:岳父

B.絕不飲食。天由雪雨雪:下雨降雪

C.單于聞陵與子卿春厚素厚:向來交情深厚

D.因泣下沾襟,與武丹專決去:堅決離開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①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雹诔笠棽?,項羽季父也

B.①為武置酒設樂,坦謂武日②壽畢,請以劍舞,印擊沛公于坐,

殺之

C.①使牧軾,軾乳不得歸②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D.①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②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蘇武的愛國氣節的一組是

①漢武帝嘉其義

②引佩刀自刺

③舉劍欲擊之

④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

⑤律知武終不可脅

⑥常愿肝腦涂地

A.①②④B.②④⑥

考點匯編?備戰高考

C.②③⑤D.①③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幾人在漢朝做官;蘇武受漢武帝派遣,與張勝、?;?/p>

等出使匈奴,后來因受謀反事件牽連而被匈奴扣押。

B.單于用了種種辦法勸降,結果都不成功,后來把蘇武放逐到北海。蘇武牧羊,表

現了他不屈節、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愛國氣節。

C.衛律負漢歸匈奴,被賜稱王,擁眾數萬,獲得了榮華富貴;張勝不降,最后被刺

死;匈奴人對蘇武軟硬兼施,但蘇武不為所動。

D.北海極其荒涼,條件十分惡劣,但并未消磨蘇武的意志,軟化他的決心。蘇武對

李陵的一席話至誠動人,既讓李陵不禁贊嘆,又使他萬分羞愧。

(5)翻譯下列句子。

①漢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

譯文:_______

②武罵律曰:“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見為?”

譯文:_______

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武來歸明年,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武子男元與安有謀,

辛亞。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又言蘇武

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大將軍長史無功勞,為搜粟都尉,光顓權自恣。

及燕王等反誅,窮治黨與,武素與桀、弘羊有舊,數為燕王所訟,子又在謀中,廷

尉奏請逮捕武。霍光程其奏,免武官。

數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久

之,衛將軍張安世薦武明習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為遺言。宣帝即時召武待詔

宦者署,數進見,復為右曹典屬國。以武著節老臣,令朝朔望,號稱祭酒,甚優寵

之。武所得賞賜,盡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財。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樂

昌侯、車騎將軍韓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因之,問左右:“武在匈奴久,豈有子乎?”武因

平恩侯自白:”前發匈奴時,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愿因使者致金帛贖之

上許焉。后通國隨使者至,上以為郎。又以武弟子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

年病卒。甘露三年,單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飄麟閣,法其形貌,

署其官爵、姓名。

(I)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試卷第4頁,總20頁

A.武子男元與安有謀,坐如坐死:因犯罪被處死

B.霍光程其奏,免武官寢:未睡醒

C.衛將軍張安世薦武明習故事故事:典章制度

D.子前坐事死,上因之閔:同情,憐惜

(2)下列句子中,補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令(燕王)上書告之B.(武)數為燕王所訟

C.上以(通國)為郎D.(昭帝)甚優寵之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武回國后,雖然他受燕王謀反事件的牽連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獄官的奏章擱

置起來,只免去了蘇武的官職。

B.因為蘇武是節操顯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兩日入朝,尊稱

他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優寵他。

C.因為衛將軍張安世說蘇武通達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遺言也曾講到

蘇武的這兩點長處,所以宣帝又讓蘇武做了右曹典屬國。

D.皇帝很思念那些輔佐得力的臣子,就讓人仿照他們的相貌畫像,并題寫上他們的

官爵姓名,蘇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武素與桀、弘羊有舊,數為燕王所訟,子又在謀中,廷尉奏請逮捕武。

譯文:_______

②前發匈奴時,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愿因使者致金帛贖之。

譯文:_______

4.閱讀《蘇武傳》全文,完成各題。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漢天子我三人行也丈人:岳父

B.絕不飲食。天南雪雨雪:下雨降雪

C.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素厚:一向關系很好

D.因泣下靄衿,與武興寺決去:堅決離去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①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B.①為武置酒設樂,印謂武日

考點匯編?備戰高考

②壽畢,請以劍舞,國擊沛公于坐,殺之

C.①使牧軾,軾乳々得歸

②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不出。”

D.①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

②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蘇武的愛國氣節的一組是

①武帝嘉其義②引佩刀自刺③舉劍欲擊之

④武罵律日:“……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

⑤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⑥常愿肝腦涂地

A.①②④B.②④⑥

C.②③⑤D.①③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武出身功臣之家,兄弟幾人在朝廷做官;蘇武受漢武帝派遣,與張勝、?;莸?/p>

出使匈奴,后來因受謀反事件牽連而被匈奴扣押。

B.單于用了種種辦法勸降,結果都不成功,后來把蘇武放逐到北海。蘇武牧羊,表

現了他不屈節、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愛國氣節。

C.衛律負漢歸匈奴,被蜴稱王,擁眾數萬,獲得了榮華富貴;張勝不降,最后被刺

死;匈奴人對蘇武軟硬兼施,但蘇武不為所動。

D.北海極其荒涼,條件十分惡劣,但并未消磨蘇武的意志,動搖他的決心。蘇武對

李陵的一席話至誠動人,既讓李陵不禁贊嘆,又使他萬分羞愧。

(5)翻譯下列句子。

①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

譯文:_______

②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

譯文:_______

③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

譯文:_______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武來歸明年,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武子男元與安有謀,

舉如。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又言蘇武

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大將軍長史無功勞,為搜粟都尉,光顓權自恣。

及燕王等反誅,窮治黨與,武素與桀、弘羊有舊,數為燕王所訟,子又在謀中,廷

試卷第6頁,總20頁

尉奏請逮捕武?;艄鈱嬈渥啵馕涔?。

數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久

之,衛將軍張安世薦武明習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為遺言。宣帝即時召武待詔

宦者署,數進見,復為右曹典屬國。以武著節老臣,令朝朔望,號稱祭酒,甚優寵

之。武所得賞賜,盡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財。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樂

昌侯、車騎將軍韓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因之,問左右:“武在匈奴久,豈有子乎?”武因

平恩侯自白:“前發匈奴時,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愿國使者致金帛贖之?!?/p>

上許焉。后通國隨使者至,上以為郎。又以武弟子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

年病卒。甘露三年,單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法其形貌,

署其官爵、姓名。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武子男元與安有謀,維殂坐死:因犯罪被處死

B.霍光程其奏,免武官寢:睡覺

C.衛將軍張安世薦武明習故事故事:典章制度

D.子前坐事死,上用之閔:通“憫”,同情,憐惜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以武著節老臣,令朝朔望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B.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C.原用使者致金帛贖之國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D.數為燕王所訟復為右曹典屬國

(3)下列句子中,補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令(燕王)上書告之B.(武)數為燕王所訟

C.上以(通國)為郎D.(昭帝)甚優寵之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武回國后,雖然他受燕王謀反事件的牽連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獄官的奏章擱

置起來,只免去了蘇武的官職。

B.因為蘇武是節操顯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兩日入朝,尊稱

他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優寵他。

C.因為衛將軍張安世說蘇武通達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遺言也曾講到

蘇武的這兩點長處,所以宣帝又讓蘇武做了右曹典屬國。

考點匯編?備戰高考

D.皇帝很思念那些輔佐得力的臣子,就讓人仿照他們的相貌畫像,并題寫了他們的

官爵姓名,蘇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5)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①武所得賞賜,盡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財。

譯文:_______

②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閔之,問左右:“武在匈奴久,豈有子乎?

譯文:_______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詹鼎傳

【明】方孝孺

詹鼎,字國器,寧海人也。其家素賤,父鬻餅市中,而咨縣之大家。大家推

吳氏最豪貴,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與市中兒嬉敖,獨喜游學館,聽人讀

書,歸,輒能言諸生所誦。吳氏愛之,謂其父令兒讀書。鼎欣然,其父獨不肯,罵

日:“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業,吾業不廢足矣,奈何從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課習,

夜坐餅灶下,誦不休。其父見其志不可專,遣之讀書。逾年,盡通其師所能,師辭

之。時吳氏家尊師儒,鼎就學,吳氏亦子育之,使學。未數年,吳氏子無能與鼎談

者,其師去,鼎遂為吳氏諸子師。

元末方國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國珍開府咐】慶元,求士為己用。

國珍聞鼎有才,以計獲之。鼎為所獲,無奈,因為之盡力,為其府都事,有廉名。

國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屬鼎治,鼎論如法,平章之妻受賺,請于鼎。持不可,

曰:“今方氏欲舉大謀,當用天下賢士,一心守法,曷使婦人得預事乎?”不許。妻

怒,諧之,系鼎獄,半載乃釋。

復起,為上虞。上虞與偽吳王張士誠地相錯,軍吏貴臣甚眾,以鼎儒生,不

習邊事,屢違約。鼎會眾于庭,引一驛丞,責以不奉公,斬之。在庭者皆股栗,膝

行請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罷。后雖元帥、萬夫長有用陳說,皆長跪以言,不敢舉

目視其面。鼎臨事有才,簡牘滿前,須臾而決。

至正末,我兵臨慶元城下,國珍懼,乘樓船遁于海。上怒,欲舉兵誅之。莫

為計,鼎為草表謝,辭甚恭而辯。上讀表,F1:“孰謂方氏無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p>

乃赦,不問。更以國珍為右丞,鼎亦召至京師。

時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請命鼎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

也?!贝霘q,除留守都衛經歷,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請除吏。丞相

曰:“刑部有詹鼎在,勝百輩?!?見稱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寬仁行法,威聲不起,

試卷第8頁,總20頁

而人皆樂其不苛刻。會大都督府受賂,除軍吏,事發,誣鼎有贓。御史覆鼎,鼎言

在留守時所養孤甥來省,恐有之,鼎誠不知。御史曰:“法貴殺有名。”卒誅鼎,與

百余人皆死。

(選自《遜志齋集》,有刪改)

【注】開府:古代指高級官員成立府署,選置僚屬。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畬縣之大家舍:寄居

B.其父見其志不可專奪:改變

C.時吳氏家尊師儒延:迎接

D.展鼎治鼎論如法屬:交付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不與市中兒嬉敖客亦知水與月乎

B.皆長跪以言具告以事

C.后雖元帥、萬夫長有加陳說及其所之既倦

D.基見稱如此其皆出于此乎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于體現詹鼎才能出眾的一項是

①輒能言諸生所誦②夜坐餅灶下,誦不休

③為其府都事,有廉名④簡牘滿前,須臾而決

⑤鼎為草表謝,辭甚恭而辯⑥刑部有詹鼎在,勝百輩。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4)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詹鼎出身微賤,從小酷愛學習,開始遭到父親的反對,但苦學不輟,使父親的態

度發生轉變,又得到與吳氏諸子一同從師學習的機會,后成為吳氏諸子的老師。

B.詹鼎被方國珍用計擒獲,不得己做了方國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賄替人求情,詹

鼎堅持秉公執法,后遭平章妻誣陷,身陷牢獄,半年后才被釋放。

C.詹鼎在上虞時,軍吏貴臣認為他不熟悉邊疆事務,多次違反紀律。為整肅紀律,

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殺了一名驛丞,使部署人人畏懼,從而樹立了權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衛經歷、刑部侍郎、刑部佐僚等職。他

在刑部任職時,適逢大都督府受賄案敗露,被人誣陷貪贓,后被處死。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業,吾業不廢足矣,奈何從儒生游也?

考點匯編?備戰高考

②上讀表,曰:“孰謂方氏無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蹦松?,不問。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答蘇武書(節選)

李陵

子卿足下:

陵自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窮困,獨坐愁苦。與子別后,益復無聊,上念老

母,臨年被戮;妻子無辜,并為鯨鯨;身負國恩,為世所悲。子歸受榮,我留受辱,

命也如何?身出禮義之鄉,而入無知之俗;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已!

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負陵心區區之意。

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志,顧國家于我已矣,殺身無

益,適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輒復茍活。

嗟乎!子卿,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絕域。五將失道,陵獨遇戰,而裹

萬里之糧,帥徒步之師;出天漢之外,入強胡之域;以五千之眾,對十萬之軍;策

疲乏之兵,沿新羈之馬。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裊帥,使三軍

之士,視死如歸。陵也不才,希當大任,意謂此時,功難堪矣。匈奴既敗,舉國興

師。更簡精兵,強逾十萬。單于臨陣,親自合圍??椭髦?,既不相如;步馬之勢,

又甚懸絕。疲兵再戰,一以當千,然猶扶乘創痛,決命爭首。死傷積野,余不滿百,

而皆扶病,不住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舉刃指虜,胡馬奔走。兵盡矢窮,

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當此時也,天地為陵震怒,戰士為陵飲血。

單于謂陵不可復得,便欲引還,而賊臣教之,遂使復戰,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萬眾,困于平城。當此之時,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然猶

七日不食,僅乃得免。況當陵者,豈易為力哉?而執事者云云,茍怨陵以不死。然

陵不死,罪也;子卿視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

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

節,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

報魯國之羞,區區之心,竊慕此耳。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

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身負國恩,為世所悲身:身體。

B.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當:抵御。

C.而皆扶病,不隹干戈任:使用。

試卷第10頁,總20頁

D.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圖:料想。

(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于李陵不免于失敗的一組是

①五將失道,陵獨遇戰②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③步馬之勢,又甚懸絕④余不滿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

⑤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⑥兵盡矢窮,人無尺鐵

A.①②④B.③⑤⑥

C.①③⑥D.②④⑥

(3)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蘇武歸國享受殊榮,而自己留在匈奴蒙受恥辱,李陵認為這是命中注定的;自

己出生于中原禮儀之邦,此后只能終老于蠻夷之地,實是令人傷懷。

B.李陵認為自己功大罪小,朝廷不能明察其苦衷,所以他從未考慮過殺身明志;在

異族左右勸勉言歡之后,他與漢朝實已一刀兩斷、恩斷義絕。

C.李陵在五將失道獨遇匈奴之時,以五千軍對敵十萬竟能追亡逐北斬其將帥,三軍

將士視死如歸,后又以一當千,最終失敗,也可謂迫不得已。

D.李陵用范蠡不為會稽之恥殉國、曹沫不因三敗之辱自殺卒復仇報辱來說明自己也

曾欲仿效前賢,奈何自己志向未及實現,而怨謗已起,親人被戮。

(4)把原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殺身無益,適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輒復茍活。

譯文:_______

②匈奴既敗,舉國興師。更筒精兵,強逾十萬。

譯文:_______

③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

譯文:_______

8.相傳蘇武歸漢后,曾致書李陵,望其歸漢,李陵作《答蘇武書》回復。下面即其中

的一段文字。試結合課文和這一段文字,談談你對蘇武這一歷史人物的認識。

且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遭時不遇,至于伏劍不顧。流離辛苦,

幾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聞,古今

所未有也。蠻貂之人,尚猶嘉子之節,況為天下之主乎?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

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

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

【單車之使】一輛車子的使者。謂從行的人很少。

考點匯編?備戰高考

【萬乘之虜】萬乘,一萬輛車。古代以萬乘稱君主,文中指武力強盛的大國。虜,

古代對少數民族的貶稱,此指匈奴。

【伏劍】以劍自殺。此句是說,蘇武在衛律逼降時,引佩刀自刺的事。

【朔北】北方,這里指匈奴境。

【丁年】成丁(舊時指到了服勞役年齡的人)的年齡,即成年。這里強調蘇武出使

時正值壯年。

【皓首】年老白頭。皓,光亮,潔白。

【終堂】死在家里。終,死。

【生妻去帷】生妻,年輕的妻子。去帷,改嫁。

【蠻知】古代稱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

【尚猶】猶,還。尚、猶同義并列。

【嘉】贊美,稱贊。

【節】節操。

【茅土】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時,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壇,按封

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為受封者得以有國建社的表征。

【薦】進獻。指賜土地封諸侯,

【千乘】戰國時期諸侯國,小者稱千乘,大者稱萬乘。

【典屬國】官名,掌管民族交往事務,位在三公之下。

【尺土】猶尺地(一尺之地,極言其?。?。

【加】施,這里有獎賞之意。

【勤】勞,努力。

【妨】害也?!胺凉Α迸c“害能”同義。

【萬戶侯】食邑萬戶之侯。文中指受重傷、居高位者。

【貪佞】貪財巧佞。

【廊廟宰】謂執政大臣。廊廟,殿下屋和太廟。指朝廷。宰,以宰為對官吏的敬稱。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答蘇武書

李陵

子卿足下:

陵自從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窮困,獨坐愁苦.與子別后,益復無聊,上念

老母,臨年被戮;妻子無辜,并為鯨鯨。身負國恩,為世所悲。子歸受榮,我留受

辱,命也何如?身出禮義之鄉,而入無知之俗;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

試卷第12頁,總20頁

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負陵心區區

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志,顧國家于我已矣,

殺身無益,適足增羞,故每擺臂忍辱,輒復茍活。

嗟乎子卿!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絕域。五將失道,陵獨遇戰,而裹萬

里之糧,帥徒步之師;出天漢之外,入強胡之域;以五千之眾,對十萬之軍;策疲

乏之兵,當新羈之馬。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

士,視死如歸。陵也不才,希當大任,意謂此時,功難堪矣。匈奴既敗,舉國興師。

更簡精兵,強逾十萬。單于臨陣,親自合圍。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馬之勢,又

甚懸絕。疲兵再戰,一以當千,然猶扶乘創痛,決命爭首。死傷積野,余不滿百,

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舉刃指虜,胡馬奔走。兵盡矢窮,

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當此時也,天地為陵震怒,戰士為陵飲血。

單于謂陵不可復得,便欲引還,而賊臣教之,遂使復戰,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萬眾,困于平城。當此之時,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然猶七

日不食,僅乃得免。況當陵者,豈易為力哉?而執事者云云,茍怨陵以不死。然陵

不死,罪也:子卿視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

者乎?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

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洙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

區區之心,竊慕此耳。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推

心而泣血也。

(有刪節)

(1)對下列句子中畫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功大罪小,不蒙明察蒙:蒙蔽

B.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當:抵御

C.而皆扶病,不任干弋任:使用

D.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圖:料想

(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于李陵不免于失敗的一項是

①五將失道,陵獨遇戰②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③步馬之勢,又甚懸絕④余不滿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

⑤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⑥兵盡矢窮,人無尺鐵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⑥

(3)下列對文意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考點匯編?備戰高考

A.對蘇武歸國享受殊榮,而自己留在匈奴蒙受恥辱,李陵認為這是命中注定的;自

己出生于中原禮儀之邦,此后只能終老于蠻夷之地,實是令人傷懷。

B.李陵認為自己功大罪小,朝廷不能明察其苦衷,所以他從未考慮過殺身明志;在

異族左右勸勉言歡之后,他與漢朝實已一刀兩斷、恩斷義絕。

C.李陵在五將失道獨遇匈奴之時,以五千軍對敵十萬竟能追亡逐北斬其將帥,三軍

將士視死如歸,后又以一當千,最終失敗,也可謂迫不得已。

D.李陵用范蠡不為會稽之恥殉國、曹沫不因三敗之辱自殺卒復仇報辱來說明自己也

曾欲仿效前賢,奈何自己志向未及實現,而怨謗已起,親人被戮。

(4)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

B.昔范益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

C.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

D.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

(5)把原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殺身無益,適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輒復茍活。

②匈奴既敗,舉國興師。更筒精兵,強逾十萬。

③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

10.閱讀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

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日:“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

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械

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

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

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

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

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

聽陵計,勿復有云?!蔽淙眨骸拔涓缸油龉Φ?,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

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鎮,誠甘樂之。臣事君,猶

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再言。”陵與武飲數日,復日:“子卿壹聽陵言?!?/p>

武日:“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

然嘆日:“嗟乎,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試卷第14頁,總20頁

(節選班固《蘇武傳》)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扶輦下除,觸柱折轅除:臺階

B.孺卿從被河東后土祠:祭祀

C.子卿掌聽陵言。壹:務必

D.自今已死久矣分:職責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①惶恐飲藥加死②君子博學加日參省乎己

B.①加以老母系保宮②久之,能?足音辨人

C.①子為父死亡所恨②為之奈何

D.①國泣下沾衿,與武決去②踐華為城,口河為池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單于之所以派李陵去勸降蘇武,是因為兩人同是漢朝侍中,同時出使匈奴,而且

兩人一向交情深厚。

B.李陵為勸降蘇武,敘述了蘇武的兄長與弟弟服務漢朝皇帝,都不幸身亡;母親去

世,妻子改嫁了,兩個妹妹和三個子女,如今也不知去向了;暗示蘇武回去沒有好

處。

C.蘇武卻表示,皇帝對自己及家族有恩,甘愿像服務父親一樣報效朝廷,即便赴湯

蹈火也在所不惜;堅信朝廷不會懷疑自己的忠貞而加害自己。

D.李陵被蘇武豪言壯語所感動,意識到自己背叛漢朝罪孽深重,于是揮淚與蘇武訣

別自刎了。

(4)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①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

②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

③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鍍,誠甘樂之。

11.閱讀下面語段,回答下列各題。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

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日:“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

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械

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蜴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

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

考點匯編?備戰高考

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

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

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

聽陵計,勿復有云。”武日:“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

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鍍,誠甘樂之。臣事君,猶

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愿勿復再言!”

陵與武飲數日,復日:“子卿壹聽陵言!”武日:“自分己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

今日驥,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日:“嗟乎,義土!陵與衛律之罪上通于

天!”因泣下靄衿,與武決去。

(1)對下列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扶輦下除,觸柱折轅除:殿階

B.陽相與謀劫單于母闌氏歸漢陰:暗地里

C.吾母與弟在漢,李蒙其賞賜幸:幸運地

D.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燃伲号R時的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漢天子我又△行也

B.會維王與長水虞常等課反匈奴中

C.兄弟耒亞,常愿肝腦涂地

D.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感感

(3)下列對文意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陵以老朋友敘舊的方式勸降蘇武,著重從感情上去軟化蘇武。

B.李陵把蘇武母親去世、妻子改嫁的消息告訴蘇武,又詭稱蘇武在漢朝的兩個妹妹

與一個弟弟“存亡不可知”,來斷絕蘇武對漢朝的想念。

C.蘇武除了針對李陵挑撥君臣關系作了必要的義正詞嚴的答復之外,其余一概不理。

D.當李陵再要饒舌的時候,蘇武立即以死相拒,并稱李陵為“王”,一下子揭去了

朋友間敘舊談心的幌子,終于使李陵羞愧難當,無法再談。

(4)把文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

譯文:_______

②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

試卷第16頁,總20頁

譯文:。

12.翻譯:

(1)及衛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闋氏歸漢。

(2)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

(3)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

考點匯編?備戰高考

第n卷(非選擇題)

請點擊修改第11卷的文字說明

評卷人得分

二.語言文字應用(共4小題)

13.(2016?新課標I)下面是某中學國慶七日游的初步構想框架,請把這個構思寫成一

段話,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75個字。

14.(2016?平度市模擬)根據下面一段介紹性文字,概括“嶺南畫派”的三點藝術特征。

(不超過35字)

嶺南畫派是指廣東籍畫家組成的一個地域畫派,由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創

立。“二高一陳”早年受業于居廉、居巢?!岸印钡睦L畫風格很傳統,到了“二高

一陳”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他們創作了大量革命題材的作品,也創作了無數

以山水、花鳥、人物為題材的大眾化作品,用生機勃勃的新國畫改觀了中國畫壇的

缺乏生氣的面貌。“二高一陳”曾在日本學習西方繪畫技法,他們幾乎都受到竹內棲

鳳等人的影響。他們的畫作展出后,曾被“廣東國畫研究會”抨擊為“國畫叛徒”。

他們堅持這種做法,同時運用撞水撞粉法、搓紙法、背后敷粉法等新的繪畫技術,

使中國畫在傳統的基礎上得到豐富和發展,從而更賦內涵,更具魅力,更令人矚目。

如高劍父的《松風水月圖》參加中德美展,后被德國政府征集收藏于柏林博物院。

嶺南畫派發展到今天,已是聞名遐邇,人才輩出。趙少昂、楊善深、黎雄才、關山

月,這四位大師,是當代嶺南畫派的主要代表。

15.(2014?咸陽一模)閱讀下面的兩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教育學者熊丙奇談北京市民戴著口罩燃放煙花時說:“很難想象,一個

戴著口罩燃放煙花者說自己有高度的環保意識。而遺憾的是,現實之中,有太多這

試卷第18頁,總20頁

樣的人。他們其實渴望一個空氣清新的環境,也在關注PM2.5,可是,卻不認為減

少污染,自己也有責任?!?/p>

材料2:富裕的瑞士人把“我們沒有資源,只有一雙手”作為口頭禪。廢水要集

中處理后才能排放;飯店不用一次性餐具,不管招待誰,不超過三道菜;洗滌用品

買簡裝的,回家后往舊瓶子里灌;家庭垃圾按玻璃瓶、塑料品、舊報紙和無用廢品

分類裝入扎口的塑料袋中。

某報擬開辦一個專題欄目,你認為這兩則材料可歸入哪個專題?請你以報紙編輯的

身份針對上述材料寫一段編后話,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不少于80字。

16.翻譯下列句子

(1)見犯乃死,重負國

(2)皆為陛下所成就

(3)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4)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

(5)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6)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為見?

考點匯編?備戰高考

試卷第20頁,總20頁

考點匯編-備戰高考

2020年03月22日高中語文的高中語文組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文言文閱讀(共12小題)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初,霍氏(指西漢權臣霍光子孫)奢侈,茂陵徐生日:“霍氏必亡。夫奢則

不遜,不遜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眾必害之?;羰狭銠嗳站?,害之

者多矣。天下雪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

愛厚之,宜以時抑制,無使至亡?!睍希m報聞。

其后,霍氏誅滅,而告霍氏者皆封。人為徐生上書日:“臣聞客有過主人者,

見其灶直突①,傍有積薪??椭^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

灼爛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日:'鄉使聽客之言,

不費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主

人乃寤而請之。今茂陵徐福,數上書言霍氏且有變,官防絕之。鄉使福說得行,則

國亡裂土出爵之費,臣亡逆亂誅滅之敗。往事既已,而福獨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

貴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發灼爛之右上乃賜福帛十匹,后以為郎。

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霍光從修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車騎將

軍張安世代光修乘,天子從容肆體,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誅。故俗傳之

日:“威震主者不尊?;羰现湥扔谛蕹??!?/p>

(節選自《資治通鑒》)

注:突,煙囪。

(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點有誤的一項是B

A.霍氏零權日久秉:執掌

B.天下零之害:陷害

C.客有過主人者過:拜訪

D.威震主者不育畜:容

(2)下列句子全為“霍氏誅滅”的原因的一項是C

①霍氏奢侈②在人之右,眾必害之③霍氏秉權日久④徐生數上書言霍氏且有

變⑤大將軍霍光從醪乘

⑥福獨不蒙其功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⑤⑥

1

考點匯編?備戰高考

(3)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B

A.徐生認為,人君倘若愛護臣子,就不該讓臣子生活奢侈,并且不許他們長時期秉

權。

B.霍氏誅滅后,徐福上書朝廷,說明自己察微知著,建議皇上抑制霍氏,論功更應

受賞.

C.在文中“焦頭爛額為上客”一語喻指揭發霍氏變亂的人受到封賞。

D.“貴徙薪曲突之策”的喻義是應該重視那些帶預見性的意見,防患于未然。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夫奢則不遜,不遜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

譯文:人奢侈就不謙虛,不謙虛就一定玷辱皇上;玷辱皇上也就是背叛天道。

②鄉使福說得行,則國亡裂土出爵之費,臣亡逆亂誅滅之敗。

譯文:假如當初按徐福所說的做,那么國家不用分割土地出賣官爵,大臣也不會

因叛亂而被誅滅了。

【考點】51:文言文閱讀.

【分析】(1)本題是考查文言實詞的使用,除了在平時學習中多積累之外,我們還

要注意結合句子的上下語境,對實詞的意義進行揣測。

(2)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要找到與之相關的段落,聯系上下文進行判

斷。

(3)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將選項與原文作細致比較。

(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

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看

有無特殊句式,詞類的活用,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

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出來的句子做適當的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解答】(1)B.“害”解釋為“陷害”有誤,應解釋為“痛恨,忌妒”。句子翻譯為:

全部人都忌妒他。

(2)注意題干要求是全為“霍氏誅滅”的原因。④“徐生數上書言霍氏且有變”說

的是徐生上書說要抑制霍氏,不是“霍氏誅滅”的原因;@“福獨不蒙其功”說的

是徐生沒有蒙受皇恩,不是霍氏誅滅的原因。所以排除有④⑥的選項,應選C項。

(3)B.“霍氏誅滅后,徐福上書朝廷,說明自己察微知著,建議皇上抑制霍氏”分

析有誤,據原文“霍氏泰盛;陛下即愛厚之,宜以時抑制,無使至亡”“人為徐生上

書日……”可知,應是另外一人上書朝廷,而徐福是在霍氏被誅之前上書皇上抑制

霍氏的。

2

考點匯編?備戰高考

(4)①“遜”,謙虛;“侮”,玷辱;“侮上者,逆道也”,判斷句。句子翻譯為:人

奢侈就不謙虛,不謙虛就一定玷辱皇上;玷辱皇上也就是背叛天道。

②“鄉使”應是“向使”,假如;“得行”,做;“亡”通“無”,不用;“出爵”,出賣

官爵。句子翻譯為:假如當初按徐福所說的做,那么國家不用分割土地出賣官爵,

大臣也不會因叛亂而被誅滅了.

答案:

(1)B

(2)C

(3)B

(4)①人奢侈就不謙虛,不謙虛就一定玷辱皇上;玷辱皇上也就是背叛天道。

②假如當初按徐福所說的做,那么國家不用分割土地出賣官爵,大臣也不會因叛亂

而被誅滅了。

參考譯文:

當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說:“霍氏一定得死。人奢侈就不謙虛,不謙虛就

一定玷辱皇上:玷辱皇上也就是背叛天道。他的地位比別人高,大家一定忌妒他。

霍氏掌權很久了,忌妒他的人很多了。全部人都忌妒他,而他又背天道而行,不等

待死等什么?”于是上書皇上說:“霍氏寬裕昌盛,皇上您即使寵愛厚待他,也應當

適時抑制他,不要讓他最后到死亡的地步?!鄙蠒?,(皇上)才加以采納。

后來,霍氏被殺,而告發霍氏的人都被封官。有人為徐生上書說:“我聽說有

個探望主人的客人,看見他家灶上的煙囪是直的,旁邊還堆了些柴火。客人對主人

說:‘改為彎曲的煙囪,把柴火移走,否則將有火患。'主人默然,不予理會。不久

主人家果真失火,鄰居們一起救火,有幸使火熄滅。于是主人殺牛備酒,感謝他的

鄰居。身上燒傷者在上座,剩下的各按他們的功勞就座,而獨獨不邀請說改煙囪為

彎曲的人。有人對主人說:'假使當初聽了那客人的話,不用牛、酒,最終可以使火

患沒有。如今按功勞而邀請賓客,提出把煙囪改成彎曲的、把柴移走的人沒有得到

獎賞感謝,卻把焦頭爛額的人作為上賓嗎?'主人于是醒悟而邀請他。今茂陵徐福

屢次上書說霍氏會有變化,應當防止杜絕他。假如按徐福所說的做,那么國家不用

分割土地出賣官爵,大臣也不會因叛亂而被誅滅了。過去的事既然已經發生,唯獨

徐福一人沒有蒙受皇恩。希望皇上明察,重視出徙薪曲突的方法的人,使他居于在

焦發灼爛之人之上?!被噬嫌谑琴p徐福帛十匹,之后任他為郎。

3

考點匯編?備戰高考

宣帝剛被立為皇上時,到高廟祭祀,大將軍霍光以修乘的身份跟從,皇上心里

害怕他,像背上長了芒刺一樣。后來車騎將軍張安世代替霍光任了修乘,天子才能

從容地面對,感覺安全在身旁。一直到霍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殺。因

此民間流傳說:“威嚴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禍,是從修乘開始的?!?/p>

【點評】掌握正確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個步驟:

在考試過程中,不少的同學在讀完一遍文言文后就開始作答,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

的。解答文言文題目,應遵循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住神,快速地瀏覽一

遍。初步明確“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了什么話”等等,讀

懂個大概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要一遍把他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

至IJ;

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題干得要求,

結合各選項的具體內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的位置,

運用課內所學的知識(實詞、虛詞、活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為容易的題目;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復核的過程。

2.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各題。

蘇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移中廄監。天漢元年,單于初立,

恐漢襲之,乃日:“漢天子我丈人行也。”盡歸漢使。漢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

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菥?。

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使送武等,會瞅王、虞常等謀反匈奴,欲殺衛律。韁王嘗私見張勝。

單于怒,欲殺漢使者,或日:“宜降之?!眴斡谑剐l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辱

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

武益愈,單于劍斬虞常己,律日:“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

降者赦罪?!迸e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日:“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

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找陨砀嗖?/p>

野,誰復知之!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

武罵律日:“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見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