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衢州市重點中學2025屆九年級化學第一學期期中質量檢測試題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1.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而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蒿素的化學式為C12H22O5,它是一種治療瘧疾的特效藥。下列關于青蒿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青蒿素是由分子構成的B.青蒿素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C.一個青蒿素分子中含有39個原子D.青蒿素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22:52.將一定質量的a、b、c、d四種物質放入一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反應后各物質的質量見下表:物質
a
b
c
d
反應前質量/g
5.0
1.2
2.0
0.5
反應后質量/g
待測
3.0
3.6
0.5
關于這四種物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a是反應物,b、c是生成物 B.d可能是催化劑C.反應后a的質量為3.4g D.a一定是化合物3.下列應用及相應原理(化學方程式)及基本反應類型都正確的是()A.服用含氫氧化鎂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癥:Mg(OH)2+2HCl=MgCl2+2H2O復分解反應B.溶洞中鐘乳石的形成:CaCO3+CO2+2H2O=Ca(HCO3)2化合反應C.比較銅和銀的活動性:Cu+Ag2CO3=CuCO3+2Ag置換反應D.實驗室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硫:2NaOH+SO2=Na2SO3+H2O復分解反應4.正確理解化學基本概念是學好化學的前提。下列有關化學基本概念的說法正確的是()①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②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③離子是帶電荷的原子④具有相同質子數的粒子一定是同種元素⑤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⑥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構成⑦石蠟燃燒的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⑧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⑦ C.①②④⑧ D.①②⑦⑧5.下列有關氧氣的說法正確的是A.氧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能與所有的物質發生反應B.氧氣有氧化性C.氧氣有可燃性,是一種常見的燃料D.物質與氧氣反應時一定發光、發熱6.關于O2和CO2的說法正確的是A.組成:都含有氧元素,分子構成相同B.性質:固態時都是淡藍色,都可以呼吸C.用途:氧氣可以做燃料,二氧化碳可以生產汽水D.轉化: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7.如圖裝置常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下列對該實驗認識正確的是()A.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霧B.實驗中的紅磷可用硫來代替C.該實驗能說明N2難溶于水D.紅磷量不足會導致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大于8.醫務人員用3%的過氧化氫溶液為傷者處理傷口時,傷口上會看到大量的氣泡。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A.生成氣體可能是過氧化氫分解產生的氧氣B.傷口處的生物酶可能對過氧化氫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C.只有二氧化錳能使過氧化氫在常溫下迅速分解產生氧氣D.過氧化氫和水的結構不同,所以它們的化學性質不同9.某化學小組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部分固定裝置已略去).關于該實驗有下列說法:①向燒杯中加水是為了提高燒杯內的溫度;②白磷燃燒會放出大量的白霧;③白磷的量不足,會使測定的結果偏大;④實驗中可觀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動,后向左移動;⑤若試管內凈容積為50mL,反應后冷卻至室溫,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其中正確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10.鐠用于玻璃染色、陶瓷上釉,和釹一起制造透鏡等,如圖是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鐠原子的核內中子數為59B.鐠原子質量為140.9C.鐠原子中粒子總數為200D.鐠元素是非金屬元素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1.人類生活和工農業生產都離不開水,下圖是自來水廠凈化水的示意圖:(1)自來水廠生產自來水時,使用的凈水方法有___________(填序號)。A沉淀B過濾C煮沸D蒸餾E吸附(2)下列行為屬于節約用水的是_________(填序號)。A公共場所隨手關閉水龍頭B洗完菜的水用來澆花C不間斷地放水刷牙D農業上為了灌溉更充分,通常采用大水漫灌(3)高鐵酸鈉(Na2FeO4)是一種新型的凈水劑,其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_。(4)用工業明膠制成的醫用“毒膠囊”中混有的重金屬鉻對人體有害。這里的鉻是指_________(填“元素”或“單質”或“原子”)。(5)生活中用_________區分硬水和軟水。(6)X是一種新型的自來水消毒劑,工業上制取X的化學方程式為:Cl2+2NaClO2=2X+2NaCl,則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三、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2.根據圖回答問題:(1)寫出裝置圖中標號a、b儀器的名稱a_____,b_____;(2)如果用A裝置制取氧氣的藥品是混合物,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3)為得到平穩的氧氣流,選用B裝置制取氧氣,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4)若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發生裝置應選用_____,收集裝置可選用_____或_____(填字母)。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13.(一)實驗室采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1)寫出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2)如圖所示,發生裝置應選用________(填編號,下同),C、D、E三種收集氧氣的方法中,不能采用的是_______。(3)為測定高錳酸鉀分解生成氧氣的體積,應選用如圖裝置__________(填編號)。(4)實驗結束后剩余的固體是___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二)稱取一定質量的銅,放入足量稀硝酸(HNO3)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R表示產生氣體的化學式),用排水法收集產生的氣體R,生成氣體R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氣體R的化學式是________,t1時生成氣體R的質量是_____g。(2)稱取銅的質量是多少?_______14.實驗室常用下列裝置制取氣體(1)用A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2)用排水法收集,實驗剛開始時,水槽里導管的合理位置是________(填“D”或“E”),如最后收集的氧氣濃度只有約88%,則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3)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不選B而選C作發生裝置,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4)在醫院給病人輸氧時,在氧氣瓶和病人吸氧器之間連接一個如圖所示裝置,裝置中盛放部分蒸餾水,導氣管________(填“a”或“b”)端連接在供氧氣的鋼瓶上,該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是一種無色無味氣體,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如用如圖裝置收集氣體,請把集氣瓶內的導管補畫完整___________。(5)在一定條件下,氮化鋁可通過下列反應制得,,現欲制41t氮化鋁,求參加反應的氮氣的質量是多少___________。五、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3分)15.蘋果中富含蘋果酸,具有增強消化,降低有害膽固醇等作用,蘋果酸的分子式為C4H6O5;請計算:(1)蘋果酸由_______種元素組成;(2)蘋果酸分子中碳原子、氫原子、氧原子個數值比為_______________;(3)蘋果酸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是______________。(最簡整數比)。(4)268g蘋果酸中含碳元素質量___________克?(寫出計算過程)16.硫酸的化學式為H2SO4,請根據化學式計算:(1)硫酸的相對分子質量_____;(2)硫酸中硫、氧元素質量比_____;(3)硫酸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_____。(4)多少克水中的氫元素的質量與4.9克硫酸中氫元素的質量相等_____?
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1、D【解析】
A、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構成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B、青蒿素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C、1個青蒿素分子是由12個碳原子、22個氫原子和5個氧原子構成,共39個原子,故選項說法正確。
D、青蒿素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2):(1×22):(16×5)=72:11:40,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2、C【解析】該題是一道圖表數據結合題,首先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求出圖表中a待測出的數據為1.6g,然后根據a、b、c、d四種物質反應前后質量的變化,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以及各物質間的質量關系。根據表中各物質反應前后質量的變化及質量守恒定律可知:b、c為反應物,分別參加了1.8g、1.6g,a為生成物,生成了3.4g,且一定是化合物。d物質的質量不變,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3、A【解析】
A、氫氧化鎂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Mg(OH)2+2HCl=MgCl2+2H2O,該反應是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了兩種新的化合物,屬于復分解反應,故選項正確;B、鐘乳石的形成是因為溶在水中的碳酸氫鈣分解為了碳酸鈣沉淀、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a(HCO3)2=CaCO3↓+H2O+CO2↑,該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故選項錯誤;C、碳酸銀難溶于水,不能與銅發生置換反應,故選項錯誤;D、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SO2═Na2SO3+H2O,不屬于復分解反應,該選項錯誤。故選A。【點睛】化學方程式正誤判斷方法是:先看化學式是否正確,再看配平,再看反應條件,再看氣體和沉淀,最后短線改成等號;掌握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特征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4、D【解析】
①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故正確;②由原子構成的物質,其化學性質由原子保持,故正確;③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故錯誤;④質子數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種元素,但有些分子和原子的質子數也相同卻不能稱為同種元素,故錯誤;⑤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并不一定是單質,比如臭氧和氧氣都是氧元素組成的,但是它們是混合物;故錯誤;⑥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不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故錯誤;⑦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在蠟燭燃燒過程,包含著蠟燭融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屬于物理變化,故正確;⑧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故正確。有關化學基本概念的說法正確的是①②⑦⑧。故選:D。5、B【解析】
A.氧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能與很多物質發生反應,但不能跟所有物質反應,如氧氣和水不反應,選項錯誤;B.氧氣有氧化性,能與多種物質發生氧化反應,選項正確;C.氧氣有助燃性,是一種常見的助燃劑,但是氧氣不可燃,不可用作燃料,選項錯誤;D.物質與氧氣反應時不一定發光、發熱,如動植物的呼吸,選項錯誤。故選B。6、D【解析】
A.氧氣和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但分子構成不相同,說法錯誤;B.氧氣可以供給呼吸,二氧化碳則不能,說法錯誤;C.氧氣具有助燃性,不可燃燒,不可以做燃料,說法錯誤;D.氧氣和二氧化碳是自然界循環的重要物質,水和二氧化碳在植物體內進行光合作用時,生成葡萄糖和氧氣,含碳可燃物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說法正確;故選:D。7、C【解析】
A、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而不是白色煙霧,故選項說法錯誤;B、硫磺在空氣中生成了二氧化硫氣體,瓶內壓強不變,不能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故選項說法錯誤;C、實驗中當裝置內進入水以后,氮氣依然能夠存在,說明氮氣難溶于水,故選項說法正確;D、紅磷的量不足時,燃燒時就無法將瓶內氧氣全部消耗掉,會導致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小于五分之一,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8、C【解析】
A、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生成的氣體可能是過氧化氫分解產生的氧氣,故選項說法正確。
B、傷口上會看到大量的氣泡,說明過氧化氫在傷口處遇到了能使它分解的物質,傷口處的生物酶可能對過氧化氫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故選項說法正確。
C、不是只有二氧化錳能夠使過氧化氫在常溫下迅速分解產生氧氣,也可以是其它物質,如硫酸銅溶液等,故選項說法錯誤。
D、過氧化氫和水分子的構成不同,化學性質不同,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9、D【解析】
①石灰遇水會放出大量熱,向燒杯中加水是為了提高燒杯內的溫度,從而達到白磷的著火點,選項正確;
②白磷燃燒會放出大量的白煙,不是白霧,選項錯誤;
③白磷的量不足,氧氣就不能耗盡,會使測定的結果偏小,選項錯誤;
④白磷燃燒放出大量熱,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動,后向左移動,選項正確;
⑤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故若試管內凈容積為50mL,反應后冷卻至室溫,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選項正確。故選D。10、C【解析】
根據圖中元素周期表可以獲得的信息:原子序數、相對原子質量、元素符號、元素種類等,元素符號左邊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最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詳解】A、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鐠元素的原子序數為59,即質子數為59,而不是中子數,故A不正確;
B、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0.9,故B不正確;
C.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鐠元素的原子序數為59,即質子數為59,核外電子數=59,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鐠原子中粒子總數為141+59=200,故C正確;
D、鐠元素是金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D不正確。故選C。【點睛】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1、ABEAB+6元素肥皂水ClO2【解析】
(1)自來水廠生產自來水時,使用的凈水方法有沉淀、過濾、吸附;(2)公共場所隨手關閉水龍頭頭,不會造成水的浪費;洗完菜的水用來澆花,符合節約用水的原則;不間斷的放水刷牙,會造成水的浪費;農業上為了灌溉更充分,通常采用大水漫灌,不符合節約用水的原則;(3)鈉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鐵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1)×2+x+(-2)×4=0,則x=+6價;(4)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這里的“鉻”是指元素;(5)用肥皂水可以區分硬水和軟水,泡沫多的是軟水,泡沫少的是硬水;(6)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可知,在化學方程式為:Cl2+2NaClO2═2ClO2+2X中反應前Cl原子有4個,Na原子有2個,O原子有4個,而反應后Cl原子有2個,Na原子有2個,所以2X中應有2個Cl原子,4個O原子,所以X的化學式為ClO2。三、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2、鐵架臺集氣瓶氯酸鉀氯化鉀+氧氣過氧化氫水+氧氣ACE【解析】
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熱條件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加熱高錳酸鉀分解生成錳酸鉀和二氧化錳和氧氣。【詳解】(1)儀器a是鐵架臺;儀器b是集氣瓶。(2)用A裝置制取氧氣的藥品是混合物,采用的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熱條件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3)為得到平穩的氧氣流,選用B裝置制取氧氣,屬于固液常溫型,采用的分解過氧化氫溶液的方法,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4)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屬于固體加熱型制取氣體,發生裝置應選用A;氧氣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能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即收集裝置是C或E。【點睛】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13、AE丙混合物NO4.819.2g【解析】
(一)(1)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加熱固體制取氣體選擇發生裝置A,故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應選用A,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不易溶于,可用排水法收集,故C、D、E三種收集氧氣的方法中,不能采用的是E。(3)為測定高錳酸鉀分解生成氧氣的體積,當剩余的水較少時,水易從長導氣管導出,故選丙。(4)實驗結束后剩余的固體中含有錳酸鉀、二氧化錳,是混合物。(二)(1)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各種原子個數相等,反應前有3Cu、8H、8N、24O,反應后(R除外)有3Cu、8H、6N、22O,故2R中含有2N、2O,氣體R的化學式是NO。根據圖像可知,t1時生成氣體R的質量是4.8g。(2)解:設t2時消耗銅的質量為y。,解得y=19.2g。答:(1)氣體R的化學式是NO,t1時生成氣體R的質量是4.8g。(2)稱取銅的質量是多少19.2g。【點睛】由圖像獲取正確的化學信息是解答(二)的關鍵,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主要是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找出相關物質的質量關系,利用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比不變進行列比例式計算,易錯點是由質量比算數錯誤,所以這一步要仔細檢查。14、E沒有等到氣泡冒出均勻連續冒出就開始收集或集氣瓶里的水沒有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財務經理錄用合同
- 蕪湖高新區度展廳裝修合同項目競爭性談判公告
- 儀器設備租賃合同示范文本
- 銷售合同書轉讓協議
- 透析中低血壓休克緊急處理
- 小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與班級共成長 單元作業設計(無答案)
- 1家的意味表格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
- Brand KPIs for ready-made-food DAucy in Brazil-外文版培訓課件(2025.2)
- 實驗活動 1 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上冊
- 藏族民間舞蹈的動作組合
- 2025年云南德宏州宏康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勞動與烹飪課件
- 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癥膳食運動指導要點基層醫務人員應用實操手冊
- 2025屆河北省邢臺市名校協作高三下學期一模英語試題(含答案)
- 2024內蒙古能源集團校園招聘39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交通設計(Traffic Design)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同濟大學
- 2024年畢節市金沙縣全縣考調機關單位事業單位人員考試真題
- 水利系統職稱考試水利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考試題(附答案)
- 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的護理
- ERP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可編輯)
- 10《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說課稿-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