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賓市2025屆高三歷史上學期一模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四川省宜賓市2025屆高三歷史上學期一模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四川省宜賓市2025屆高三歷史上學期一模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四川省宜賓市2025屆高三歷史上學期一模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四川省宜賓市2025屆高三歷史上學期一模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1一、選擇題1.漢高祖劉邦滅異姓王后,大封劉姓諸王,立白馬盟誓“非劉氏麗王,夫下共擊之”。明初朱元璋將除太子之外的23個兒子和1個從孫都封為藩王,以“藩屏帝室”。分封長期存在說明A.分王子弟是皇權的一種表現形式B.有利于中心集權和政權的長期穩定C.西周分封制度完備為后世普遍推崇D.分封對象主要為同姓子弟【答案】A【解析】【詳解】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不難發覺,血緣分封是中國古代分封制度中的一個重要類型,血緣分封在本質上是皇權的一種表現形式,是皇權思想的一個重要體現,并且血緣分封長期存在,所以本題答案為A選項。B選項錯誤,相比于分封來說,郡縣制更利于中心集權;C選項錯誤,后世基本不在沿用分封制;D選項錯誤,分封長期存在并不能說明分封的對象。2.《史記集解》記載,秦始皇頭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掛的玉串稱旒。他穿的衣服稱袞服,有12種圖案。這種裝飾為皇帝獨有,顯示其惟我獨尊、君臨天下的氣概。秦以前,金玉為印,龍虎鈕,唯其所好。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據此可知皇帝制度的特點是()A.皇位世襲 B.君權神授 C.皇帝獨尊 D.中心集權【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材料“這種裝飾為皇帝獨有,顯示其惟我獨尊、君臨天下的氣概”“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等信息可知,秦朝建立后,皇帝穿戴的裝飾及璽皇帝獨有,這體現了皇帝獨尊,皇權至上,C項正確;秦始皇規定皇位由其子孫世代相傳,這體現了皇位世襲,不符合題意,解除A項;君權神授是指君子是天命派遣,于凡間管治世人,不符合題干,解除B項;秦朝中心集權主要體現了中心對地方的限制上,不符合題干主旨內容,解除D項。故選C項。3.唐代宰會面議在最終決策時,通常實行協商一樣通過的方式,宰相必需在議決后上報皇帝的奏章聯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絕在奏狀上署名,則此狀即成為廢狀。這一做法有利于A.提高宰相議事的效率B.減弱皇帝決策權C.避開官僚之間的內斗D.加強相權間的制約【答案】D【解析】【詳解】材料中宰相實行的“協商一樣”,體現出集體議政的特點,這樣做可以加強宰相權力之間的相互制約,故D正確;A中提高效率難以說明;B中皇權至高無上;C中內斗明顯不行避開。4.明朝中期,皇帝因閣權過盛,重用吏部以對內閣進行制衡,吏部尚書成為事實上的外廷之長。與此同時,為防范吏部權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閣來加強內閣對吏部要務的參加。這說明白()A.內閣逐步成為法定的中心機構 B.有效規避了文官集團的斗爭C.內閣與六部共同協作制約皇權 D.閣部制衡下君主專制的加強【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材料“皇帝因閣權過盛,重用吏部以對內閣進行制衡為防范吏部權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閣來加強內閣對吏部要務的參加?!笨芍?,明朝中期,皇帝為加強其專制統治,削減內閣對皇帝的制約,調整內閣人員結構,已達到內閣內部相互制衡,D項正確;內閣是皇帝的秘書機構,非法定中心機構,解除A項;內閣相互制衡,加大了文官集團間的斗爭,解除B項;內閣與六部共同制約皇權,不符合史實,解除C項。故選D項。5.《民法大全》規定:奴隸和隸農必需無條件地聽從主子;假如用手或棒子打斷自由人頭骨,則應繳納罰金三百阿司,如為奴隸,則為一百五十阿司。由此可見()A.羅馬法疼惜公民財產平安 B.《民法大全》留意法律程序C.羅馬法極力維護奴隸制度 D.羅馬法崇尚公允與正義原則【答案】C【解析】【詳解】材料“奴隸和隸農必需無條件地聽從主子;假如用手或棒子打斷自由人的頭骨,則應繳納罰金三百阿司,如為奴隸,則為一百五十阿司”體現了奴隸地位低下,同罪不同罰,這充分說明《民法大全》極力維護奴隸制度的性質,故C項正確;ABD均沒有體現出材料中奴隸地位低下的信息,解除。故選C項。6.事實上,制憲會議的多數代表并不真心觀賞現代意義上的民主。他們反對寡頭政治,又膽怯 簡潔無序的“暴民政治”。為此,聯邦憲法接受了在統一體制內對政府權力進行兩向分割的做法。據此可知,美國對政府權力“縱向分割”旨在()A.建立一個有效有限的聯邦政府 B.強化各部門之間的權力制衡C.極力防止出現個人的專制獨裁 D.擴大行政權以應對現實須要【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精確時空是:1787年(美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1787年憲法留意權力的分割與制約,希望建立一個有效力又受到約束的政府,A項正確;“強化各部門之間的權力制衡”是手段不是目的,解除B項;據材料“反對寡頭政治,又膽怯 簡潔無序的‘暴民政治’”可知,“防止出現個人的專制獨裁”只是其中的一個目的,不全面,解除C項;據材料“對政府權力進行兩向分割”可知,是制約政府權力,不是擴大,解除D項。故選A項。7.1878年,德國宰相俾斯麥偏袒奧匈帝國和英國,使沙俄失去了戰勝土耳其所獲得的權益。隨后德國借口檢疫禁止俄國牲畜入口,使德俄關系快速惡化。在巴爾干地區,俄奧沖突不斷。一年后,德奧締結《同盟條約》:“雙方承諾在任何一方被______攻擊時,另一方會相助;假如攻擊者是另一個歐洲國家,另一方則慷慨地保證中立。”該條約中“______”處應填入的國家為A.英國 B.法國 C.俄國 D.意大利【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從材料信息“德俄關系快速惡化”、“俄奧沖突不斷”,可見德奧的共同潛在敵對目標是俄國。結合所學,這是1879年簽訂的德奧“同盟條約”,具有明顯的反俄性質。故選C項;ABD項都與材料的主旨無關,解除。故選C。8.有學者在評論中國近代某一不同等條約時說,這是一個極其嚴峻的片面條約,“條款之酷,賠償之巨,為亙古所未有”,中國在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思想等方面,被列強緊緊縛住了手腳。這位學者評論的條約是A.《南京條約》B《馬關條約》C.《辛丑條約》D.《北京條約》【答案】C【解析】【詳解】由材料“賠償之巨,為亙古所未有”“中國在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思想等方面,被列強緊緊縛住了手腳”可知,該條約為《辛丑條約》,因為這一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淪為了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選C。《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三者賠款均不如《辛丑條約》高,且清政府也還未成為列強在華統治工具,解除ABD?!军c睛】本題考查近代中國簽訂的不同等條約,解題的關鍵信息是“賠償之巨,為亙古所未有”“中國在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思想等方面,被列強緊緊縛住了手腳”,學生對于各主要的不同等條約的內容和影響要熟記于心。9.閱讀下面1937—1945年日本陸軍兵力分布簡表。據此可知時間日本陸軍總師團數在中國師團數在太平洋戰場師團數1937年底2421/1939年底4034/1941年底513410194年底7037151945年底1685344A.中國戰場自始至終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主戰場B.中國的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C.日本對外侵略的重點從中國轉移到太平洋戰場D.抗日斗爭是中國百年來首次取得反侵略斗爭成功【答案】B【解析】【詳解】據表格信息可知,在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中,中國戰場牽制了日本絕大多數軍事力氣,為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可見中國的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B正確;表格信息可知,在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中,中國戰場牽制了日本絕大多數軍事力氣,但是沒有體現其他戰區的斗爭狀況,無法得出中國戰場自始至終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主戰場,A錯誤;據表格信息可知,日本軍事力氣在中國戰區的分布數量始終多于太平洋和東南亞戰場,日本對外侵略重點并未轉移到東南亞,C錯誤;材料體現的是中國戰區對日本軍事力氣的牽制,沒有體現抗日斗爭成功的意義,D錯誤。10.“日前,無可爭論的和簡潔說明的事實是,‘奇異的舊時代’人數眾多的小中間階級已經被工業摧毀,從他們當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資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貧困的工人”。這反映了工業革命A.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B.變更了社會階級結構C.致使貧富沖突激化 D.推動了壟斷組織產生【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從他們當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資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貧困的工人”可知,工業革命促進社會階層日益分化成兩大對立階級無產階級和工業資產階級,社會階級結構發生了變更,故選B;A與材料信息無關,解除;C材料信息無法體現,解除;其次次工業革命出現壟斷組織,解除D。【點睛】11.1987年,日本竹下內閣成立后,即宣稱“我們必需發揮與國際地位相稱的作用,日本不要辜負世界的期望”。日本提出這一愿望主要是因為當時()A.經濟實力的增加 B.外交主權的獨立C.美蘇冷戰的結束 D.民眾的主動推動【答案】A【解析】【詳解】1987年正是日本經濟實力強大時期,因此其希望提高國際政治地位,選項A正確;這一時期日本已經實現了外交主權獨立,選項B正確;美蘇冷戰結束時間是1991年,解除C;民眾的力氣建立在經濟實力提升的基礎之上,因此其不構成主要緣由,選項D解除。12.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各國股市受到重創,巨幅下跌,冰島、巴基斯坦面臨國家破產,金融海嘯席卷全球。在此狀況下又引發了人們對全球化再思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本次金融危機中,發達國家受到的損失最大。B.在全球化進程中,發展中國家處于完全不利地位。C.不要對發達國家開放金融市場,以促進經濟發展D.削減對發達國家的金融依靠程度,以防范金融風險?!敬鸢浮緿【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精確時空是: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世界)。依據材料可知,發展中國家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應堅持獨立自主、自食其力的原則,要立足于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盡可能削減對發達國家的金融依靠程度,這樣才能趨利避害,提高反抗國際經濟風險實力,D項正確;發達國家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嬉戲規則”。所以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中,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平安構成極大的威逼,發展中國家受到損失更大,解除A項;“完全”說法確定,不符合史實,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使發展中國家處于不利地位,但只要應對措施得力,主動改革,也能成為提升自我實力,加快發展的機遇,解除B項;經濟全球化促進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淌、國際分工水平提高以及國際貿易快速發展,從而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為各國經濟供應了更加廣袤的發展空間。所以為了維護本國金融平安,不要對發達國家開放金融市場的做法與經濟全球化趨勢南轅北轍,解除C項。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鴉片斗爭的發生當然是由于綜合因素導致,但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經濟上的緣由——在于茶葉、在于白銀、在于鴉片等等?!幾怨l東《轉折——以早期中英關系和〈南京條約〉為考察中心》材料二上海港對英國的貿易額(單位:1000美元)年份1843~1844184518461847184818491850總輸入棉織品1671425530803311183630522618毛織物557804623782327809501砂糖24317082147雜物292136186176200470643合計2522519538894312253344133909總輸出茶322222120271834165420242427生絲2003380644304819333144175529雜貨35193573967865合計2360604664926726508165148021——資料來源:英國議會文書《上海領事羅伯遜關于該口1856年貿易的報告》(1)說明材料一中關于鴉片斗爭爆發的主要緣由的觀點。(2)依據材料二,解讀表格反映出上海港對英貿易出現的變更。(3)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導致材料二上海港對英貿易變更的緣由?!敬鸢浮浚?)示例:鴉片斗爭的爆發最主要緣由是由于中英經濟貿易關系上的經濟利益沖突所致。理由:由于英國大量購買中國茶葉等產品,其工業品在中國閉關鎖國政策下滯銷;英國出現貿易逆差,大量白銀流向中國;為扭轉貿易逆差,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鴉片給中國帶來嚴峻危害,清政府嚴厲禁煙,英國為了貿易利益發動了鴉片斗爭。(2)貿易總量增長較快;總輸入在1845年達到高峰后呈緩慢下降趨勢;總輸出呈較快增長趨勢;總輸入中棉織品增長總量最多,總輸出中生絲增長總量最多。(3)英國發動鴉片斗爭,簽訂《南京條約》,上海被開拓為通商口岸,貿易總量增加;中國小農經濟、閉關鎖國的長期影響,導致商品輸出量大于輸入量;英國實現工業化,技術先進,輸入以工業產品為主;中國是農業國家,技術落后,輸出以原材料為主?!窘馕觥俊驹斀狻浚?)依據材料一“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經濟上的緣由——在于茶葉、在于白銀、在于鴉片”的信息從中英經濟角度回答;其次小問理由結合所學從中英鴉片斗爭的緣由思索回答。(2)依據材料二表格從貿易總量以及總輸入、總輸入和從輸出等角度分析數字變更。(3)依據材料二表格中數據變更并結合所學鴉片斗爭爆發的緣由以及當時中英經濟政策以及經濟表現等角度思索回答?!军c睛】解答本題首先要分析表格中學問信息,然后從三個方面思索:一搜集表格中主要信息貿易總量以及總輸入、總輸入和從輸出;年頭1843-1850——2000年,二比較:橫向比較都是呈現上升趨勢,三得出結論貿易總量增長較快。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國王與王后二位陛不決意派臣,克里斯托瓦爾·哥倫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拜謁該地君王,察訪民情,觀光名勝,了解風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二位陛下還令臣一反從前之舊徑,勿由陸路東行而另辟新途,專取海路西行……往印度地區,以便將陛下之詔書面呈當地諸位國王,履行君命?!薄?492年11月1日,哥倫布船隊在古巴海岸登陸時曾向土著居民明確表示:“遠征軍司令來此目的乃找尋黃金。”“臣向二位陛下保證,普天之下,無任何地方比這里景色更麗……這里的一切都應置于其統治之下……因為發揚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仰祈二位陛下盡早圣斷,將彼變成基督徒。臣認為,一旦發軔,毋須多久,大批居民即會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領土和財產,這里全部人皆會成為西班牙臣民?!獙O家堃譯《哥倫布航海日記》結合世界近代史的相關學問,從上述材料中提取一個情節,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歷史現象,并概述和評價該歷史現象。(要求:情節要詳細,現象要簡要,評價要史論結合,精確全面。)【答案】答案一:情節:國王與王后二位陛下決意派哥倫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重大歷史現象:新航路開拓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概述與評價:14、15世紀,生產力的提高使西歐封建社會內部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得西歐各國急需獲得東部的商品和黃金,奧斯曼上耳其帝國阻斷陸路交通使得開拓通往東部的新航路成為必要。西班牙處于大西洋與地中海交匯連接處,地理位置優越,政治上是統一的中心集權封建國家,信奉基督教。獲得東部的奢侈品是西班牙王室的經濟動因,向東方傳遞基督福音是強大精神動因。自然科學的進步,造船技術的發達,人文主義的發展都成為西班樂王室支持哥倫布開拓新大陸的重要條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完成了新航路開拓,為西班牙獲得了大量東方財寶。但這些財寶沒有轉化為生產資本,致使西班牙最終衰落下去。答案二:情節:1492年11月1日,哥倫布船隊在古巴海岸登陸時曾向土著居民明確表示:“遠征軍司令來此目的乃找尋黃金?!睔v史現象:14、15世紀西歐社會興起了尋金熱。概述與評價:14、15世紀,生產力的提高使西歐封建社會內部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得西歐各國急需獲得東部的商品和黃金,一種尋金熱快速充溢開來。自新航路開拓出來后,東部的黃金源源不斷被運往歐洲,引起了歐洲的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當然,西班牙、葡萄牙獲得的貴金屬用于自我消費,沒有轉化成資本,從而日漸衰落。答案三:情節:臣向二位陛下保證,普天之下,無任何地方比這里景色更漂亮……這里的一切都應置于其統治之下。歷史現象:伴隨新航路的開拓,西歐國家走上了對外殖民擴張之路。概述與評價:新航路開拓后,西班牙、葡萄牙領先走上了對外殖民擴張之路,它們亞非拉很多地方變為自己的殖民地,從中獲得大量財寶。自貿易中心轉移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后,促進了荷蘭、英法等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為了加快原始資本積累,這些國家紛紛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是推動了本國資本主義發展,引發了西歐列強之間的沖突和斗爭,給亞非拉國家和地區帶來嚴峻災難。【解析】【詳解】依據題干要求,隨意選擇其中一個情節綻開論述即可。如選擇情節:國王與王后二位陛下決意派哥倫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重大歷史現象:依據所學學問可知,這里反映的歷史現象是新航路開拓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概述與評價:依據所學學問可知,14、15世紀,生產力的提高使西歐封建社會內部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得西歐各國急需獲得東部的商品和黃金,奧斯曼上耳其帝國阻斷陸路交通使得開拓通往東部的新航路成為必要。從地理位置上看,西班牙處于大西洋與地中海交匯連接處,地理位置優越。結合所學學問可知,西班牙在政治上是統一的中心集權封建國家,信奉基督教。獲得東部的奢侈品是西班牙王室的經濟動因,向東方傳遞基督福音是強大精神動因。依據所學學問可知,自然科學的進步,造船技術的發達,人文主義的發展都成為西班樂王室支持哥倫布開拓新大陸的重要條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完成了新航路開拓,為西班牙獲得了大量東方財寶。但這些財寶沒有轉化為生產資本,致使西班牙最終衰落下去。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社倉指中國古代各地儲糧備荒的一種政策,是民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清代社倉經過康熙帝試點實踐,再經雍正全面試行而普及全國。雍正帝成功實行社倉,一方面是受儒家重視民生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改革政策,既因地制宜,又整仿吏治,盤查社倉,剛好訂正不相宜的政的政策,使得社倉建設正常進行。雍正帝將康熙帝遲疑一再的設立社倉的想法變為成功實踐,并為乾隆朝社倉政策的更加完善和普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甚至可以說,有清一代的社倉制度奠基于雍正帝。莆公權先生闡迅清朝的糧食體系時曾指出:“在整套鄉村統治體系中,饑荒限制所占地位特別重要,因而清政府對它的重視并不亞于保甲或里甲制度。通過我們對于雍正朝初期社倉與保甲同時推行的考察,可以說清初社倉制度與保甲制度對基層治理效果同等明顯?!幾猿=ㄈA《清康雍時期試行社倉新考》(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雍正帝成功實行社倉的緣由。(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雍正帝成功實行社倉的意義。【答案】(1)緣由:受儒家民生思想的影響;吸取康熙帝的社倉試點實踐閱歷;因地制宜地進行改革;清初經濟發展,政治較為清明;雍正帝的重視。(2)意義:為乾隆朝社倉普及奠定了基礎;加強了對基層的治理;推動了中國古代社倉發展;為后世民生政策制定供應了借鑒。【解析】【分析】【詳解】(1)緣由:依據“受儒家重視民生思想的影響”得出受儒家民生思想的影響;依據“清代社倉經過康熙帝試點實踐”得出吸取康熙帝的社倉試點實踐閱歷;依據“既因地制宜,又整仿吏治,盤查社倉,剛好訂正不相宜的政的政策”得出因地制宜地進行改革;依據“雍正帝將康熙帝遲疑一再的設立社倉的想法變為成功實踐”得出雍正帝的重視;依據所學,還可從清初經濟發展,政治較為清明等分析總結。(2)意義:依據“為乾隆朝社倉政策的更加完善和普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得出為乾隆朝社倉普及奠定了基礎;依據“清初社倉制度與保甲制度對基層治理效果同等明顯”得出加強了對基層的治理;依據材料和所學,還可從推動了中國古代社倉發展、為后世民生政策制定供應了借鑒等角度分析總結?!军c睛】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945年,美國盟軍總司令部向日本下達指令,禁止日本媒體對廣島、長崎兩地遭遇核轟炸的慘狀進行輿論報道;全面禁止日本從事一切原子能探討的活動。1951年,美日等國正式簽署《舊金山和約》,條約中并無禁止或限制日本從事核探討的內容。1954年,日本成立了原子能利用準備調查會,調查會很快確立了建立國產小型試驗用原子能反應堆的基本方針。同年,美國修訂的《原子能法》生效,該法規定,美國可與其他國家開展核能國際合作,但合作協定必需規定核材料及設施禁止用于制造核武器及其他軍事目的。1955年《日美核能探討合作協定》正式生效,標記美國將日本納入其核政策體系。同時,日本也成功地從美國得到了探討所用的核材料及其相關技術。——據尹曉亮《日美核能合作的歷史緣起(1945-1955)》整理(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不同時期美國對日本的核政策及其緣由。(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20世紀50年頭后,美國核政策調整對日本的影響?!敬鸢浮浚?)為迫使日本倒戈,結束二戰,對日本進行核攻擊;戰后初期實行減弱日本的政策,防止日本擁有核技術威逼美國,全面禁止日本進行核探討;冷戰起先、朝鮮斗爭爆發,美國對日本實行扶植、結盟政策,不禁止、限制日本從事核探討,后將8本納入其核政策體系,美國借供應核技術對日本進行限制等。(2)有利于日本在核領域的探討與和平利用核能,填補了日本能源缺乏的短板:日本成為美國事實上的核合作伙伴:日本被納入美國核疼惜之下,成為美國在亞洲的核力氣部署基地:日本的國際環境趨于困難:不利于日本對斗爭的反思等?!窘馕觥俊驹斀狻浚?)不同時期美國對日本的核政策須要結合當時不同的時代背景進行茶書。如為迫使日本倒戈,結束二戰,在二戰結束前對日本進行核攻擊;戰后初期為了防止日本擁有核技術威逼美國,全面禁止日本進行核探討,實行減弱日本的政策;冷戰起先、朝鮮斗爭爆發后,美國沒了遏制社會主義國家,將日本設置為東亞的橋頭堡,因此對日本實行扶植、結盟政策,不禁止、限制日本從事核探討,后將日本納入其核政策體系,美國借供應核技術對日本進行限制等。(2)依據“1955年《日美核能探討合作協定》正式生效,標記美國將日本納入其核政策體系。同時,日本也成功地從美國得到了探討所用的核材料及其相關技術”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美國對日本的政策有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