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強化訓練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9講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與文化_第1頁
備考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強化訓練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9講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與文化_第2頁
備考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強化訓練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9講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與文化_第3頁
備考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強化訓練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9講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與文化_第4頁
備考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強化訓練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9講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與文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講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與文化命題點1宋元經濟的發展1.[2024山東]目前考古發覺的宋代紡織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黃昇墓的紡織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蘇金壇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蘇武進宋墓衣物殘片,湖南衡陽宋墓和寧夏西夏陵區108號墓絲麻織品,浙江蘭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絲織衣裙,浙江臺州南宋趙伯澐墓紡織品60余件等。據此我們可以推斷,宋代(B)A.海上絲綢貿易興盛B.紡織業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質發生明顯變更D.南方紡織技藝已超過北方解析材料中涉及的墓葬主要分布在南方,發覺的隨葬品中有大量的紡織品,據此可以推斷,這與經濟重心南移、當時的紡織業中心位于南方親密相關,故選B項;材料未涉及海上絲綢貿易及墓葬中紡織品的材質,解除A、C兩項;材料強調的是紡織業中心的變更,未涉及南北方紡織技藝的對比,解除D項。2.[2024全國卷甲]宋朝海外貿易中,輸出的商品主要是絲織品、瓷器、漆器、鐵器,輸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寶等為大宗。政府每年從海上進口貿易中獲利頗豐。這表明,在宋朝(D)A.進口商品成為基本生產資料B.開拓了海上絲綢之路C.外貿成為國家稅收主要來源D.手工業生產較為發達解析宋朝出口的主要商品“絲織品、瓷器、漆器、鐵器”都是手工業產品,出口量大,且政府從海上進口貿易中獲利頗豐,這表明宋朝手工業生產較為發達,故D項正確。從材料來看,宋朝進口的商品并非基本生產資料,解除A項;海上絲綢之路開拓于漢朝,解除B項;C項結論由材料無從得出,故解除。3.[2024.1浙江]汴京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占定兩廊,皆諸寺師姑賣繡作、領抹、花朵、珠翠頭面、生色銷金花樣幞頭帽子、特髻冠子、條線之類”。材料反映了北宋(A)A.已有定時一聚的廟會集市B.商業活動脫離了官吏監管C.“草市”演進為地方商業中心D.商人地位遠比一般平民優越解析依據材料“汴京相國寺”“每月五次”及買賣日用品等信息可知,這是定時一聚的廟會集市,故選A項。由材料看不出“脫離了官吏監管”,故解除B項。“草市”是農村集市,汴京是都城,且由材料也看不出“草市”演進為地方商業中心,故解除C項。材料無法體現商人與平民的地位凹凸,故解除D項。4.[2024海南]《東京夢華錄》記載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間或有賣洗面水、煎點湯茶藥者,直至天明。其殺豬羊作坊,每人擔豬羊及車子上市,動即百數。”此景的出現,表明(B)A.經濟重心起先南移B.寬松環境利于商業旺盛C.官營手工業的發展D.重農抑商政策已經變更解析由材料“北宋都城汴京”“亦間或有賣洗面水……直至天明。其殺豬羊作坊……動即百數”可知,當時汴京的商業活動突破時間限制,經營活動相對自由,商業旺盛。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北宋政府放寬了對商業的限制,這是北宋商業旺盛的一個重要緣由,B項正確。經濟重心在北宋之前就已起先南移,A項錯誤。題干材料反映了北宋都城汴京商業旺盛的景象,無法體現官營手工業的發展,C項錯誤。重農抑商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政策,當時這一政策并未發生變更,D項錯誤。5.[2024重慶]王禎《農書》記載:“中國自桑土既蠶之后,惟以繭纊為務,殊不知木棉之為用。夫木棉產自海南,諸種藝制作之法骎骎北來,江淮川蜀既獲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販于此,服被漸廣。”由此可知,元朝時(D)A.木棉起先向北傳播B.商賈對外出口大宗棉布C.絲綢產量不及棉布D.國家統一促進棉布流行解析材料大意是國人種桑養蠶及繅絲,卻不知道木棉的作用,元朝實現國家統一后,棉布由海南逐步傳至全國。由此可知,D項正確。“起先”由材料無從得出,A項錯誤。材料未體現商賈出口大宗棉布的信息,B項錯誤。材料沒有對絲綢產量和棉布產量進行比較的信息,C項錯誤。6.[2024北京,4分](節選)柑橘與《橘錄》材料一中國是最早栽培柑橘類果樹的國家之一。宋代,柑橘的產銷擴大。南方出現了溫州、蘇州、荊州和福州等多個柑橘生產中心,有眾多特地販運柑橘的商人。開封的酒肆內有溫柑、金橘等多個品種,臨安有特地售賣柑橘的市場“柑子團”。士大夫寵愛歌詠“橙黃橘綠”,蘇軾自稱“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南宋韓彥直總結了柑橘栽培技術,撰成世界上第一部柑橘專著《橘錄》。該書將柑橘類果樹分為3大類27種,分述植株、果實、食味和產地等,并介紹了栽培、去病、澆灌、采摘、保藏和入藥等各項環節。(1)概述宋代柑橘產銷擴大的歷史條件。(4分)解析第(1)問,解題思路如下表所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及所學歷史條件所學學問影響宋代柑橘產銷擴大的因素是多樣的:宋朝時期,我國經濟重心逐步南移,南方地區得以開發,這為柑橘栽培創建了條件。“南方出現了溫州……臨安有特地售賣柑橘的市場‘柑子團’”柑橘是商業性水果中最重要的品種之一,柑橘的種植和加工可以為果農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士大夫寵愛歌詠‘橙黃橘綠’,蘇軾自稱‘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文人創作帶動了柑橘消費。“南宋韓彥直總結了柑橘栽培技術,撰成世界上第一部柑橘專著《橘錄》”柑橘栽培技術的進步。答案(1)歷史條件:南方地區經濟開發的不斷深化;柑橘是商業性水果中最重要的品種之一,柑橘的種植和加工可以為果農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文人創作帶動了柑橘消費;柑橘栽培技術的進步。(4分)7.[2024天津,1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宋時期,江南地區出現一年兩熟稻麥復種的耕作方式,但實行之初種植規模并不大。這種耕作方式要求收麥與插秧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內完成,須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因此平原地區稻麥復種規模大于山區。南宋時,習慣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在地少人多的狀況下,稻麥復種制得到推廣,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時,加大了精耕細作的力度,畝產進一步提高。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區平均人口密度簡表地區主要地形平均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蘇州、湖州、常州、秀州平原104溫州、臺州丘陵55歙州、睦州山區30——摘編自《中國通史》等運用材料,自擬一個與宋代江南經濟發展相關的題目,結合所學學問予以論述。(要求:論點明確,論述清楚,史論結合)解析本題為開放型試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首先擬訂題目,材料主要論述了宋代勞動力對江南經濟發展的影響,因此可擬訂題目為“勞動力對宋代江南經濟的發展有重要作用”。然后可從勞動力在改進耕作技術、提高土地利用率及畝產量等方面的作用進行論述。最終進行總結。答案示例:勞動力對宋代江南經濟的發展有重要作用。(3分)論述:北宋時,江南地區出現了一年兩熟稻麥復種的耕作方式,這種耕作方式須要大量勞動力,而平原地區平均人口密度高于丘陵、山區,因此平原地區的稻麥復種規模較大。南宋時期,受戰亂等的影響,大批北方人口南遷,為南方帶去了足夠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在這種狀況下,稻麥復種制在江南地區得到推廣,精耕細作的力度加大,土地利用率和畝產得到進一步提高。(9分)綜上,宋代,勞動力推動了江南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3分)命題點2宋代的社會變更8.[2024.6浙江]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與寒門等級森嚴,“官之選舉,必由于簿狀,家之婚姻,必由于譜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舊門為親,縱多輸錢帛,猶被偃仰(隨俗應付)”,唐太宗特地下詔“禁賣婚”,以打擊舊士族。南宋史家鄭樵云:“自五季(五代)以來,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上述材料表明,魏晉之后(C)A.科舉取士制度趨于完善B.婦女社會地位日益上升C.門閥士族勢力漸漸衰落D.社會成員實現身份同等解析據材料可知,唐初,無論花多少錢都想要和士族聯姻,體現了舊士族仍有不小的影響力;唐太宗下詔“禁賣婚”,打擊了舊士族;五代以后,婚姻不計較門第,說明人們的門第觀念進一步淡化。綜上可知,魏晉之后,門閥士族勢力漸漸衰落,故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士族勢力的衰落,而非科舉取士制度趨于完善,故A項解除;材料未涉及婦女的社會地位,故B項解除;在封建社會,社會成員的身份沒有實現真正的同等,故D項解除。9.[2024天津]北宋以紫色為尊貴顏色,宋太宗曾下詔禁止民間服紫,然“冒法者眾”。當時的人們以“巧制新妝,競夸華麗”“愈厭而好新,月異而歲殊”為榮。這種好新求奇的風尚主要得益于宋代(B)A.中心集權日益加強B.社會環境相對寬松C.海外貿易旺盛發展D.封建等級不復存在解析A項中心集權加強主要表現為中心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和限制,A項說法與材料主旨不符。×B項宋代國家對社會的限制相對松弛,這使宋代社會環境相對寬松,有利于推動好新求奇風尚的形成,出現人們違反詔令,“冒法者眾”的現象。√C項海外貿易旺盛發展是商品經濟發展的表現之一,這與材料中的現象無干脆關聯。×D項“封建等級不復存在”說法錯誤。×10.[2024重慶]北宋開封商人孫賜號,本是酒館侍者,“懇切不欺,主子愛之,假以百千,使為腳店(小酒館)……其貨漸侈大,乃置圖畫于壁間,列書史于幾案,為雅戲之具,皆不凡,人競趨之。久之,遂開正店,建樓,漸傾中都”。材料有助于說明北宋(A)A.士人階層壯大B.心學思想盛行C.坊市制度流行D.抑商政策加強解析選項分析

北宋商人孫賜號的酒館受到歡迎,這主要是因為其酒館的經營風格11.[2024河北]元代成書的《丸經》中有“宋徽宗、金章宗皆愛捶丸”的記載。宋代捶丸活動的圖像資料也有發覺(圖甲、圖乙)。元雜劇中有民間青年男女聚會嬉戲首選捶丸的情景,元曲中則有官員休閑時進行捶丸的描述。這表明,宋元時期捶丸活動(A)圖甲宋代捶丸紋畫像磚圖乙宋代童子捶丸圖陶枕A.擁有廣泛社會基礎B.促進了民族交融C.影響元曲創作風格D.沖擊了等級觀念解析從材料“宋徽宗、金章宗皆愛捶丸”“青年男女聚會嬉戲首選捶丸”“官員休閑時進行捶丸”可知,上至皇帝、官員,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好捶丸活動,這表明宋元時期捶丸活動擁有廣泛的社會基礎,故A項正確。材料不涉及宋元時期捶丸活動對民族交融及元曲創作風格的影響,故B、C兩項解除。材料旨在強調捶丸活動的社會基礎廣泛,不能由此得出該活動沖擊了等級觀念的結論,故D項解除。命題點3宋代理學的發展12.[2024廣東]魏晉以來佛教、道教廣泛傳播,宋人李覯認為緣由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墜于地”;張載認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虛幻的,與“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覯、張載主見(C)A.儒法并用以維護君權B.立足考據以重建學風C.復興儒學以回應挑戰D.雜糅佛道以構建理學解析李覯認為儒學教化功能下降,張載認為佛道的追求與儒學迥然不同,面對佛道沖擊,二者主見復興儒學以回應挑戰,故選C項,解除D項;材料沒有強調儒法并用,解除A項;材料未涉及學風問題,解除B項。13.[2024全國卷甲]宋代盛行婚姻論財,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指責。南宋理學家張栻認為,“婚姻結好,豈為財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風俗”。還有理學家強調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繼后世。這反映了當時理學家(B)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觀念B.意圖維護禮教綱常C.背離政府對民俗的引導D.促成婚姻習俗變革解析由材料“以正風俗”“強調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繼后世”等可知,宋代理學家抨擊把婚姻與財產聯系在一起的做法,他們認為婚姻可以強化宗法血緣關系,這反映出當時理學家意圖維護封建綱常倫理觀念,故B項正確。14.[2024江蘇]孟子講“覺”,佛教講“悟”,程顥、程頤兄弟則將二者圓通。北宋僧人契嵩認為儒和佛“心則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國家矣,何嘗不存其君臣父子”。這反映出北宋(B)A.儒學統治地位動搖B.儒學與佛教的融合C.理學成為官方哲學D.陽明心學影響深遠解析程顥、程頤兄弟將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圓通,僧人契嵩則認為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在本質上是統一的,佛教思想中也有家國天下和君臣父子等與儒家思想相像的內容。由此可知北宋時期出現了儒學和佛教的融合,B項正確;北宋時期儒學的統治地位加強,解除A項;北宋時期理學尚未成為官方哲學,解除C項;陽明心學出現于明代,與材料時間不符,解除D項。15.[2024重慶]朱熹說:“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蘊則已具于圣賢之書,故必由是以求之。”以下與這句話核心觀點最接近的是(D)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B.“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C.“如麻麥稻粱,甚時種,甚時收,地之肥,地之磽,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D.“且如今為此學而不窮天理、明人倫、講圣言、通世故,乃兀然有意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間,此是何學問?”解析材料中朱熹認為天下萬事萬物都遵循天理,天理精深的意蘊都已經包含在圣賢們的著作中了,所以可通過讀他們的書去求理;D項的大意是:萬事萬物都蘊含著天理,學習的目標在于窮天理、明人倫、講圣言、通世故,這與朱熹的核心觀點相符,故D項正確。A項是陸王心學的內容,與“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不符,可以解除。B項是對朱熹“存天理,滅人欲”的批判,與材料主旨不符,可以解除。C項的大意是:理在萬事萬物中,但沒有涉及如何求理的問題,可以解除。16.[2024浙江,5分](節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代中期以來,儒學的研習和傳播面臨新的嚴峻挑戰。傳統經學若不洗心革面,其發展便會遭受很大困難。為此,有學者大聲疾呼:復興儒學,干脆繼承孔孟“道統”。自宋初起先,眾多儒家學者致力于儒學經典的重新詮釋。他們在排拒佛、道的同時,融合佛、道思想,將儒家的倫理、政治學說提升到哲學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問題綻開廣泛而深化的探討,創成一個以“理”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備的新儒學體系——理學。——摘編自王家范等《高校中國史》(1)依據材料一,概括“理學”的主要特點。結合所學,寫出南宋時期理學的集大成者。(5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據“他們在排拒佛、道的同時,融合佛、道思想”“將儒家的倫理……就宇宙本原問題綻開廣泛而深化的探討”“創成一個……新儒學體系——理學”等進行概括。其次小問聯系所學可知為朱熹。答案(1)特點:融合佛、道思想;將儒家的倫理、政治學說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思想體系精致完備。集大成者:朱熹。(5分)命題點4宋元的文藝與科技17.[2024.1浙江]宋代經濟文化高度發達。有外國學者曾這樣評價十三世紀的中國:“在社會生活、藝術、消遣、制度、工藝技術諸領域,中國無疑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下列關于宋代史事的表述,正確的是(C)①宋詞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學成就之一②瓷器起先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外銷的重要商品③畢昇獨創活字印刷術,實現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④已出現火藥箭、火炮、火球、火蒺藜等多種火藥武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宋代以前就已經存在“海上絲綢之路”了,瓷器在宋代以前就已經成為重要的外銷商品,故“起先”說法錯誤,解除②,其他各項說法正確。綜上所述,選C項。18.[2024海南,13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國哲學家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年)說:“我們當然想看看獨創的力氣、優點和作用。由此引出了多數變更,以至任何帝國、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對人類事務的力氣和影響好像都不及這些機械性的發覺。”英國歷史學家李約瑟(JosephNeedham,1900—1995年)認為:“技術獨創要比科學思想傳播得更快更遠。”(1)在下面的資料夾中選擇可以作為依據的材料,結合所學學問,描述指南針的傳播路徑。(7分。要求:寫出傳播路徑并用詳細材料佐證)[資料夾]①13世紀初阿拉伯地理學家阿布·菲達所著的《地理志》是首次記載指南針用于航海的阿拉伯文獻。②成書于1119年的《萍洲可談》中寫道:“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③阿拉伯人蒲壽庚于1241年至1252年在福建泉州任提舉市舶,管理本地與海外貿易事務。④英國學者尼坎姆于1190年用拉丁文寫的《論自然界的性質》記載:“當水手在海上航行,遇到陰天看不到陽光,或夜間世界覆蓋一片黑暗時,不知道其船行方向所指,便將針與磁石接觸。此時針在盤上旋轉,當旋轉停止時,針就指向北方。”⑤1096—1270年,歐洲十字軍進行了八次東征,遠達東地中海沿岸地區。⑥據史學家陳垣先生的考據,自924年至1207年,大食正式遣使中國39次。《宋史》載:“開寶四年(971年),置市舶司于廣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凡大食、古邏、阇婆、占城、浡泥、麻逸、三佛齊諸蕃并通貿易。”⑦明代隆慶年間,李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