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試卷: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1頁
期末試卷: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2頁
期末試卷: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3頁
期末試卷: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4頁
期末試卷: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秋期七年級期終質量評估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兩大題,25個小題,滿分5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本試卷上不要答題,請按答題卡上注意事項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的答案無效。一、單選題(本題20個小題,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目要求。)1.歷史古跡和文物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可以讓我們穿越時空,感受歷史。下列圖片中,反映出我國黃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以下能較典型地反映我國原始農耕生活是()①北京人②山頂洞人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其中,“選賢與能”指的是我國古代的什么制度A.分封制 B.世襲制 C.禪讓制 D.宗法制4.夏商周時期的歷史發展特征是()A.中華文明的起源 B.早期國家和社會變革C.大一統局面的開創 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5.紀錄片《文明》中播出了作為中國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銅人頭像、青銅面具。下列關于我國古代青銅工藝成就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的著名青銅器B.在鑄造技術上,采用“泥范造法”C.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種類豐富,數量眾多,制作工藝高超D.四羊方尊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6.呂思勉《先秦史》中說:“蓋齊工商之業既盛,海利富饒,富強之基久立,故得管仲以用之,而桓公遂為五霸之首也。”這表明齊桓公能夠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的原因有()①齊國經濟比較發達②任用管仲為相③齊國擁有漁業鹽業優勢④大夫田氏主理國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有人說戰爭是“亂”,有人說戰爭是“變”。春秋戰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大分裂、大動蕩時期,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重要演變和發展時期。對在這個歷史時期的“變”的本質理解正確的是A.我國封建經濟出現一次飛躍B.無正義戰爭,所有戰爭都為了掠奪人口和土地C.奴隸制度全面崩潰,封建制度誕生和確立D.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災難,不斷舉行起義8.在有關懲治腐敗問題上,甲說:“不用管腐敗問題,生產力水平提高了,腐敗現象就自然沒有了。”乙說:“一定要依法嚴懲嚴管腐敗問題,抓一個腐敗分子就殺一個。”丙說:“對腐敗分子,要用‘德’和‘禮’來教育感化。”丁說:“要從平民百姓中挑選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敗。”上述四位同學的說法對應的思想流派正確的是A.甲—墨、乙-法、丙-儒、丁-道 B.甲—儒、乙-法、丙-道、丁-墨C.甲—道、乙-法、丙-儒、丁-墨 D.甲—墨、乙-法、丙-道、丁-儒9.“新皇帝廢除此前的王國和諸侯,將廣闊的國土劃分為若干行政區,每一行政區都配備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負責的官員。”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分封制 B.郡縣制 C.禪讓制 D.世襲制10.陳勝、吳廣的革命首創精神表現在()①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戰爭②建立了張楚政權③打擊了秦朝黑暗統治④消滅了秦軍的主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1.漢光武帝統治時期的繁榮局面被稱為“光武中興”。“中興”的含義是A.恢復了漢朝政權和社會的安定與發展 B.以改變統治政策來減輕對人民的剝削C.通過釋放和禁止殘害奴婢來實現平等 D.提倡節約和懲辦貪官污吏以改變風氣12.東漢末年,階級矛盾尖銳,社會動蕩不堪。下列示意圖能體現該特點是()A. B.C. D.13.與秦末農民戰爭相比較,黃巾起義表現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A.為了反抗暴政B.有組織、有準備C.提出了起義口號D.使封建王朝一蹶不振14.西漢文帝、景帝、東漢光帝等調整統治政策,使國家走向興盛,出現了盛世局面,他們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發生農民起義 B.鞏固皇權統治C.打擊貴族的勢力 D.防止諸諸侯王奪權15.南陽武侯祠聯:“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祠聯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戰役?()A.長平之戰 B.楚漢之戰 C.赤壁之戰 D.巨鹿之戰16.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是()A.社會動蕩不安與民族仇殺混戰 B.政權分裂與社會的倒退C.民族大融合與逐步走向統一 D.少數民族掌握中原政權與國家走向分裂17.人口遷移是社會發展的一種普遍現象。西晉末年,出現了我國古代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高潮,其主要背景是()A. B.C. D.18.中國老百姓的主食呈現出“北麥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的餐桌上除了常見的稻米飯外,還有面食、粟米等北方食品,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經濟的發展C.面食的營養價值更高 D.人口南遷和民族融合的影響19.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以開發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社會較安定 B.江南統治者實行仁政C.北方人民南遷帶來先進技術 D.南方自然條件優越20.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涌現眾多優秀的科學家、藝術家,他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科學藝術成就,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以下關聯錯誤的一項是()A.賈思勰——《齊民要術》 B.顧愷之——《洛神賦圖》C.祖沖之——《神滅論》 D.酈道元——《水經注》二、非選擇題。21.我國古代農業經濟長期領先世界,創造了輝煌的成就。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工具篇)材料一

圖一

圖二

圖三(政策篇)材料二漢興,接秦之弊,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餉,作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毛色純一的駟馬),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史記·平準書》(水利篇)材料三水旱從人,不知饑懂,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華陽國志·蜀志》(技術篇)材料四“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齊民要術》(1)材料一中,圖一是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圖二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典型的農業工具骨耜;圖三是春秋時期出現的鐵質農具;從材料一中工具的變化可以得出什么結論?(2)從材料二可以看出漢初出現了什么社會問題?為此漢初統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3)材料三敘述了一項水利工程建成后對周邊地區農業發展的影響。請你據材料三和所學歷史知識判斷,這項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由此你會得出什么結論?(4)材料四告訴我們發展農業還應注意什么問題?(5)綜上所述,歸納推動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22.泱泱中華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面對優秀的民族文化,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油然而生。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圖1我國最早的文字

圖2統一文字

圖3漢字的繁體和簡體材料二我國古代科技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其中漢代有一項發明既能體現“變廢為寶”的理念,又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條件。材料三仔細觀察圖片,回答問題:

云岡石窟

龍門石窟(1)圖一中甲骨文是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其造字方法有多種,其中最為進步的造字方法是什么?材料一中的圖示體現我國漢字的演變有何特點?(2)材料二中“變廢為寶”的科技發明是什么?為這項發明成果的推廣應用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物是誰?(3)通過佛像造型的變化,你可以看出北魏時期,我國社會習俗的什么變化?(4)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你認為我們應該如何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的冶金、鑿井、養蠶等手工技術傳到西方;西域的汗血馬、葡萄、苜蓿、黃瓜等也傳入中原。西漢王朝的影響直到中亞、西亞、南亞和歐洲。材料二絲綢之路示意圖材料三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的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亞歐的絲綢之路。此后,漢朝和西域的聯系日趨密切,最終形成了中央政府對西域地區的政治管轄,漢朝政府在西域沿線修筑長城,構建軍事防御設施,保證了往來道路的暢通,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1)依據材料一概括漢朝與西域雙方交流的物品有何特點?(2)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材料二中A代表的城市和B代表的國家?(3)張騫出使西域,曾被被匈奴扣留10余年,他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做出重大貢獻,我們應該學習他什么精神?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為管理西域,西漢王朝設置了哪一機構,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4)根據所學知識和上述材料,分析絲綢之路在歷史上起了什么作用?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絕浮云,諸侯盡西來。”——李白材料二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計,令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眾建諸侯而少其力”一語,徹底實行了。封建政體反動的余波,至此才算解決。——[美]阿爾伯特·克雷格《哈佛極簡中國史》材料三遷都洛陽,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與漢族通婚,采用漢字。——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1)根據材料一回答,統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樣的政治制度?(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主父偃之計”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3)材料三源于歷史上的哪一次改革?這次改革有什么歷史意義?(4)結合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你能從中得到什么認識?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公元383年,這流亡政府的弱勢軍隊出人意外地打敗了前秦領袖苻堅所統率的絕對優勢的北方聯軍。——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材料二東漢、魏、晉時期,我國北方游牧民族不斷內遷;北朝后期,我國北方出現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各民族不僅在經濟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