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知識清單 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1頁
第8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知識清單 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2頁
第8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知識清單 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3頁
第8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知識清單 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4頁
第8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知識清單 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8課西歐的思想解放運動【課標要求】通過了解歐洲封建社會后期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總體情況,理解近代形成的政治理想理念。【學習重難點】本節重點: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本節難點:對啟蒙運動的認識。文藝復興(14---17世紀初,首先興起在意大利。)(一)基本概況1.時間:14-17世紀,14c開端,15c發展,16c高潮,17c衰落。2.含義:文藝復興是發生在歐洲的宣揚資產階級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復興”的原意為“再生”,文藝復興時期的部分意大利學者認為自己處于一個新時代的開端,這個新時代將越過中世紀,直接延續古代的文化傳統,古典文化將迎來再生。3.起源:意大利--經濟優勢、文化優勢、人才優勢原因:(1)經濟:a.意大利新航路開辟前處于東西方貿易中心地位b.出現了一批工商業城市,采取鼓勵工商業政策,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2)文化: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古希臘羅馬文化典籍,并較早接受東方文化。(3)人才: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大批學者來到意大利,帶來文化。(二)背景1、經濟: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與發展(根本原因),城市興起,人們追求世俗生活的樂趣。2、政治:基督教神權統治,宣揚禁欲主義,壓制人性發展。3、階級:資產階級不斷壯大,要求推毀神學世界觀。4、文化: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和發展;意大利豐厚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并從東方汲取大量文化養料。5、人才: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聚集,成為文藝復興的中堅力量。6、客觀:印刷術、造紙術傳入便利了新思想文化的傳播以及教育普及。7、直接原因:黑死病流行,人們對宗教信仰進行反思與懷疑(社會心理)(三)內容1.興起地點:意大利佛羅倫薩2.形式:打著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旗號,通過文學藝術進行宜傳,抨擊教會神學但不反對宗教信仰,并借助宗教題材。思考: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原因:①基督教會長期壟斷文化,勢力強大。②歐洲資本主義剛剛興起,新興資產階級力量弱小;沒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取代基督教文化。③希臘、羅馬文化蘊涵了豐富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對封建神學旗帆:人文主義(核心、指導思想)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反對禁致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現世社會的幸福生活。目的:反對基督教禁欲主義、神學統治,維護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利益。實質:以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號召,實質上是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四)發展歷程:1、初期:14世紀-15世紀中期(意大利)表現形式: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自由。(1)前期:文學三杰①但丁: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神曲》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最初一位詩人。②被得拉克:“人文主義之父”,最早提出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以其十四行詩著稱于世,抒情詩集《歌集》③薄伽丘:《十日談》;主張幸福在人間,謳歌人性,諷刺教會,批判等級,再次提出人類平等;提出人要全面發展,接受教育。后期:美術三杰作品特點:借用宗教,運用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突破了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描繪現世生活,展現入物的內心世界①達·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②米開朗琪羅:雕塑體現人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氣質;雕塑《大衛》③拉斐爾:“畫圣”,“圣母畫像”,通過宗教題材繪面展現人性的美;《西斯廷圣母》他筆下的眾多圣母沒有神圣的宗教色彩,而是人間溫柔、典雅,充滿人情和母愛的女性。2、高潮:15世紀后期(擴展到歐洲各地)特點:質樸到高雅、精致,關注人的本能到關注人的理性。英國:莎士比亞--戲劇作家作品:《哈姆雷特》《李爾王》等,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①地位:人文主義文學集大成者,文藝復興時期文學最高成就,現實主義②內容:人性的高尚和尊嚴,“人是宇宙精華,萬物靈長”③代表作品:四悲:《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四喜:《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第十二夜》(五)評價1、積極:①是一次深刻的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沖破封建神學對人們的束縛,推動了宗教改革的興起。②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新航路的開辟。③創造出眾多藝術和文學杰作,豐富了人類文學藝術寶庫。④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⑤提倡科學實驗、注重實踐,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2、局限:①過分推崇人文主義,晚期私欲膨脹、社會混亂,個人英雄主義盛行。②僅限上流社會與知識階層,掩蓋了資產階級和人民的對立。③沒有完全否定王權、教權,沒有合理的改變現實社會的方案。【思考拓展】文藝復興的最大貢獻應該是什么?提示:文藝復興被譽為“人被發現的時代”。文藝復興的偉大在于人的精神覺醒,它促使歐洲人從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概況1、時間:16-17世紀趨勢:一國到多國2、主要形式:建立新教,挑戰以數皇為首的天主數權威,以反映時代特征的宗教理論進行宗教改革,進行反封建斗爭,3、原因:①資產階級力量弱小;②天主教會勢力強大。[拓展]羅馬天主教在中世紀的西歐的地位,(1)經濟上,天主教會是西歐最大的封建主,占據各國土地1/3以上。(2)政治上,教階制度等級森嚴,教權凌駕于王權之上,干涉各國的政治權力。(3)思想文化上,教會神學思想占據著意識形態領域的統治地位。壟斷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輿論機構,成為封建統治階級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4)社會生活上,西歐國家的人們從生到死都受到天主教會的控制和影響。(二)背景:1、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新興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要求擺脫天主教束縛;(根本)2、政治:歐洲民族主義觀念勃然興起,要求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打破天教的控制。3、思想:文藝復興倡導人文主義,促進思想解放,沖擊了教會的精神獨裁,教會權威受到質疑。4、社會;教會的腐朽統治引發了社會各階層的不滿。(資產階級、農民、平民、君主、貴族)5、技術:印刷術的推產應用。(三)發展過程:1.導火索:教皇出售“贖罪券”。2.德意志的宗教改革(1)背景;政治上四分五裂,受教會壓迫最為嚴重(教皇的奶牛);天主教會腐朽激化了社會矛盾;經濟上:教會剝削阻礙了德國資本主義發展。(2)標志:1517年,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揭開了宗教改革序幕)(3)內容:①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宗教儀式;“因信稱義”“信仰得救”(核心)---否定教皇、教會作用。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信徒可通過閱讀圣經直接與上帝對話)--人們獲得靈魂的自主權和精神自由,體現資產階級自由、平等的要求。③主張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力主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康儉教會,體現資產階級資本原始積累的要求。④君權神授,君主權力高于教會,世俗權利(王權)高于教權。--教隨國定,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建立。(4)結果:確立“教隨國定原則”,路德教獲得合法地位,獨立于羅馬教廷,打擊了教會勢力。(5)擴展:其他國家先后進行宗教改革,出現加爾文派、英國國教等新教派。3、瑞士日內瓦加爾文加爾文教(1)主張:“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先定論;在世間努力工作以榮神益人。(2)影響:適應資本主義發展要求,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沖擊封建制度,加速封建制度崩潰。4、英國國教(圣公教)英國王室亨利八世(1)導火家:教廷不同意享利八世的離婚(2)主張:①否認教皇、教士權威國家權力高于教會(國教不受羅馬教皇控制,必須服從國王的意志和國家法令;修道院被解散,其土地財產收歸國王所有)②簡化宗教儀式,廢除教階制度,一切儀式從簡。(3)影響:打破了教皇對英因的控制,重新確立了教會與國家的關系;激發了英國的民族意識出現激進清教運動,清教徒成英資險革命重要力量,局限:自上而下不徹底。(四)實質:新興資產階級披著宗教外農的反封建的政治運動思想解放運動。(雙重性質)(五)意義:1、政治:打擊了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各國王權得到加強、有利于民族國家的發展。2、經濟:確立了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倫理規范和生活方式,奪取了大量原屬教會的財產和土地,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3、文化:進一步發展了人文主義,解放思想,為啟蒙運動奠基;發展本民族文化,促進科學教育事業發展;傳播了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旗幟。三、近代科學的興起(一)背景:①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深入發展使得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產生了革命性變化。(思想解放)②資本主義的發展。(物質基礎)③歐洲科學家的個人天賦和探索及獻身精神。④觀測技術的進步。興起:16-17世紀,歐洲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成就:1、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否定教會“地心說”理論,建立了一種新的宇宙觀。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確立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近代科學在光學、熱學、磁學、解剖學等領域也取得了巨大進步。伽利略通過天文觀測證實了哥白尼的學說。補充:近代科學特點:①注重實驗②注重邏輯推理和數學表達方式影響:①科學革命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標志近代科學形成)②科學革命削弱了封建專制統治的精神支柱(削弱了基督教世界觀所籠罩的意識形態和神學體系),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③科學革命有助于進步史觀的形成和唯物論與辯證法思想的發展,推動了科學世界觀的形成。④推動了啟蒙運動的產生與發展【思考】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與科技發展的關系①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是近代西方科學技術產生、發展的條件。②近代科技進一步促進人們思想的解放;二者相互促進、相互推動。四、啟蒙運動--呼喚民主與自由(一)概況1、時間:17-18世紀2、范圍:英、法、德、荷蘭等。3、含義:在17、18世紀歐洲資階掀起的反封建專制、反教會權威的思想解放運動--人文主義繼續發展“啟蒙”一詞在法文中為光明智慧之意,何為“啟”“蒙”?就是“打破”“蒙味主義”(迷信和無知)文藝復興(人性):使人類從神權的束縛下解脫出來啟蒙運動(理性):使人類從權、封建王權中解放出來(二)興起背景:1、經濟: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歐洲資本主義有了較大發展。(根因)2、階級:新興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迫切要求擺脫專制統治和教會壓迫。3、政治:英法等中央集權民族國家形成,王權專制不斷加強。4、思想: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深入開展促進思想解放;中國儒家文化的傳播5、自然科學的進步使人們相信人類不僅可以認識和征服自然也可以推動社會發展(三)內容1、思想武器:理性主義(核心)2、矛頭:封建主義--(專制主義、特權主義、宗教愚昧)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斷,它強調凡事要以人的思維去認識、判斷和理解事物,而不須依賴天意或神的目意,其目的都是為了保障人的自然權利。3、代表人物及主張(1)英國--發源地①霍布斯----代表資產階級上層主要作品:《利維坦》A主張:a天賦人權---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財產的權利。b社會契約:一方面認為國家是人們按約建立,君權民授(進步性);另一方面君主一旦獲得授權,人民就要絕對服從,他不反對君主專制(落后性)。c無神論,但宗教有助社會秩序。B特點:啟蒙性與落后性并存。②洛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理論奠基人)----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A主張:a天賦人權--生命、財產、自由。(風能進我的小茅屋,雨能進我的小茅屋,只有皇帝不能進)b社會契約,君主和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并保護人民的自然權利---打擊君權神授。c人民主權:主權在民,國家權力掌握在人民手里,當君主和政府破壞法律危害人民利益時,人民有權推翻d分權學說:立法--議會(公眾選舉,最高權力)行政、外交--君主(君主立憲制)--從屬于立法權C意義:為英國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影響了其他國家反專制暴政的斗爭。③亞當·斯密A地位:現代經濟學之父著作:《國富論》B主張: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和衡量價值的尺度,主張自由競爭,批評重商主義。(2)法國啟蒙思想家(高湖)原因:根因:法國封建統治最為頑固,與資產階級矛盾最尖銳;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提供階級基礎外因:自然科學進步以及英國革命成功,提供科學依據以及實踐經驗直因:啟蒙思想家人才輩出①伏爾泰--啟蒙運動領袖(代表大資產階級)著作:《哲學通信》、《路易十四時代》A主張:a天賦人權(自由權力說)--自由、平等,但不反對財產不平等(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b反對君主專制、又贊成“開明專制”;推崇英式立憲。c猛烈抨擊教會教皇B評價:反封建的進步性和一定的局限性②孟德斯鳩--法學理論奠基者、國家學說(代表大資產階級)著作:《論法的精神》A主張:a發展洛克分權一三權分立立法人民代表,司法獨立,行政君主;君主立憲核心一權力“制衡”b天賦人權,抨擊封建專制c法律是理性的體現,自由要受到法律的約束B評價:a古希臘羅馬政治理論的發展b體現人民主權,為近代資本主義國家政治體制莫定理論基礎。③盧梭(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著作:《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簡介:啟蒙運動代表法國大革命思想先驅一最激進浪漫主義文學流派開創者A主張:a天賦人權一自由平等b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的主權,不可分割,反對分權c人類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但不主張廢除私有制,進行比較平均的分配B評價:a否定封建王權合法性,描繪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監圍;法國思想革命先導,并直接影響美國政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政體)b人民主權捍衛者“伏爾泰結束了一個舊時代,而盧梭則開辟了一個新時代。④百科全書派代表:狄德羅主張:天賦人權一財產、生命、自由契約論一國家保權利宣揚科學理性、反迷信專制意義:體現科學民主精神,法國啟蒙中堅力量,為大革命做思想準備(3)德國啟蒙思想家---康德(啟蒙思想集大成者)①地位: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②著作:《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批判哲學誕生③探討問題:啟蒙運動要使人獲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盧梭“人生而自由”④康德--人的思想自由(獨立思考)a人不是他人工具,應該運用自己的理智,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人非工具)b批判統治者愚民政策C公開運用自己的理性的自由---自由平等在法律范圍內,不主張暴力革命d天賦人權,主權在民,主張共和政體⑤影響:對理性哲學探討,確立了人類主體地位,道出了啟蒙真諦:人身+思想自由(四)評價1、共同點:(1)崇尚理性,肯定客觀世界的規律性(2)提倡科學,重視知識,反對愚味(3)提倡天賦人權、民主、自由、平等、博愛、法治,反對封建專制(4)構建資本主義理性王國2、性質: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五)影響:1、促進人文主義發展①對人的崇拜發展到對理性的崇拜②最大價值:人徹底解放一人身、思想自由③充滿個性的浪漫主義批判封建制度,構建理性王國藍圖,為歐美資階革命做了思想準備①對法國:對法國封建制度進行了深刻批判,為即將到來的法國革命作了充分思想準備。②對歐美:啟蒙思想家們宜揚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則得到了廣泛傳播,形成了強大的社會思潮,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推動了資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