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學習目標:1、了解宋初中央集權加強的措施及作用了解北宋面臨的邊防壓力與財力危機了解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內容和評價
4、了解南宋與金的對峙知識梳理
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重點)
1、背景
(1)960年,后周禁軍統帥趙匡胤發動兵變奪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建立之后相繼滅掉南方的幾個割據政權和北方的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2)統治者吸取唐后期以來軍閥割據、政局動蕩的歷史教訓,采取了一系列強化專制集權、維護政權穩定的措施
2、措施
(1)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①政治:削實權。中央派文宜擔任地方各州的長官知州,節度使逐漸變為虛銜。
②經濟:制錢谷。設諸路轉運司統管地方財政,保證各州賦稅絕大部分上繳朝廷
③軍事:收精兵。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拱衛京師,鎮守地方,定期更換駐地
(2)分散機構權力
中央:兩府三司制①中書門下:也稱政事堂,掌握行政權;長官為同平章事,為宰相,設立參知政事為副宰相;
②樞密院:長官為樞密使,負責軍事,擁有調兵權,無統兵權(區別于“三衙”,禁軍管理機構,擁有統兵權,無調兵權)③三司:北宋稱鹽鐵、戶部、度支為三司,其長官稱“三司使”,掌管統籌國家財政之事。
度支,掌管全國財賦的統計與支調。鹽鐵,主管鹽、鐵、茶的生產、專賣及征稅等。戶部,掌全國田地和戶籍統計、賦稅征收、貨幣發行等。(了解)地方:在路一級行政機構,設平行的四個路級機構一一四監司,從不同方面監控各州;州一級行政機構,增設通判,與知州共同簽署文書彼此制約。
(3)崇文抑武
①內容:罷免宿將兵權,用文官擔任樞密院長官;提倡文治,擴大科舉規模(糊名法、謄錄法,擴大取士范圍,放寬身份限制,商人也可以參加),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
3、評價
(1)積極作用:①有效預防了藩鎮割據、武將專權局面的重演,②鞏固了國家統一和安定,強化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③文教事業有了較大發展。
(2)局限性:①導致軍隊戰斗力減弱;②政治機構重疊,相互牽制。制度過于僵化,權力分割過細,官史冗多.辦事效率下降;③助長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風氣;④加重了國家財政負擔。(“三冗”問題致使北宋出現“積貧積弱”局面)
知識延伸宋代文官制度出現的原因目的: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1)經濟結構:封建上地私有制迅速發展,上地轉移和流通的頻率加快,這種變化誘發社會結構變化,傳的門閥勢力漸退出歷史舞臺,庶族地主取而代之,平民社會的因素開始顯現,社會流動性空前加強。
(2)科舉制度發展,削弱了門第血統在科舉中的作用,增加了寒門士人入仕的機會。
(3)宋代教育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官學、私學的數量和規模都超過了前代。
(4)宋朝吸取前代武人擁兵自重而皇權式徽的教訓,宋太祖確定了以文治國的方針和崇文抑武的國策。二、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特點及影響
(1)重文輕武、文人治國。有效地維護了統治,但是卻造成軍隊的戰斗力低下。
(2)分化事權,相互制約。有利于鞏國政權,但卻導致行政機枸臃腫,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
(3)強干弱枝,守內虛外。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但邊防空虛成為北宋在民族斗爭中屢敗的重要原因。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
1、邊防壓力
(1)原因
①北宋政府積貧積弱
②北宋政府守內虛外、強干弱枝。
③少數民族政權的崛起;宋與遼、西夏之間經常發生戰爭,民族矛盾激化
(2)表現
①北部(宋遼關系)
A.契丹族建立的遼朝占領了燕云十六州,對中原形成嚴重威脅
B.為奪回燕云十六州的兩次北伐均告慘敗
C.遼軍大舉南下,逼迫北宋簽訂協議(澶淵之盟),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北宋每年向遼繳納“歲幣”。通過這項協議,北宋勉強獲得了北部邊防的安定
②西北(宋夏關系)
A.戰爭:北宋與西北黨項族建立的西夏發生戰爭,北宋屢戰屢敗
B.和議:雙方最終達成和議(慶歷和議),西夏保持帝號,同時向北宋稱臣,北宋每年送給西夏錢物,稱為“歲賜”。財政危機
(1)出現原因:①軍費開支龐大:北宋在邊疆戰事中頻頻失敗,但軍隊規模卻空前龐大,軍費直線上升,占到國家財政開支的大半。
②戰爭賠款(歲賜歲幣)③官僚隊伍膨脹:北宋政府機構設置重疊,官僚子弟入仕過濫,致使官僚隊伍不斷膨脹。(科舉恩蔭)
④不抑制兼并,賦稅減少。影響:養兵和養官成為朝廷的沉重負擔,財政狀況日益惡化
三、王安石變法
1、背景
(1)“三冗”與“兩積”導致社會危機①政治(冗官):北宋增設了大量官僚機構,造成機構重疊、人浮于事的現象,形成“冗官”;②經濟(冗費):養兵養官的費用,戰爭耗費及高額賠款,給政府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形成“冗費”;③軍事(冗兵):宋代不斷擴軍,造成“冗兵”問題;④積貧:“三冗”問題使國家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導致積貧局面的形成;⑤積弱:北宋大力削弱武將的兵權,將領無調兵權,導致指揮效率和軍隊戰斗力降低,形成積弱局面;(2)社會矛盾尖銳①階級矛盾:北宋初年,對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態度,大部分土地被地主占有。政府不斷增加賦稅,中小農戶的賦稅沉重,階級矛盾日益尖銳;②民族矛盾:遼、西夏威脅宋朝政權,戰事連連;③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改革派與守舊勢力斗爭激烈,出現朋黨之爭。(3)人心思變:面對嚴重的社會危機,革新除弊成為朝野的共識;(4)宋仁宗時,范仲淹發起的以整頓官僚機構為宗旨的改革(慶歷新政1043-1045)遭到了官僚集團既得利益者的抵制,最后以失敗告終,但為王安石變法提供了經驗教訓;(5)變法力量形成①王安石豐富的地方工作經驗和“三不足”的大無畏精神的影響②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特別提醒:北宋積貧積弱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集權加強的整端。2、目的
(1)直接目的: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實現富國強兵。
(2)根本目的:挽救北宋統治危機,鞏固封建統治秩序。
3、內容
(1)富國:官府通過向農民提供農業貸款、撥巨資從事商業經營等手段,力圖在調控經濟同時開辟財源。
(2)強兵:對農民進行編制管理和軍事訓練,希望借以逐漸恢復“兵農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知識延伸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措施及影響措施內容影響富國之法青苗法政府在青黃不接時向農民提供低息借貸(錢或糧食),還本付息使農民免受高利貸盤剝,保證農業生產,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人。但部分加重了農民負擔。農田水利法鼓勵墾荒和興修水利耕地面積增加,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增加了政府收入免役法/募役法以錢代役,官僚地主不例外有利于發展農業生產,并增加政府收入,打擊地主官僚特權,但部分加重了農民負擔市易法設市易務,收購滯銷貨物,短缺時賣出,以穩定市場打擊商人壟斷,增加了財政收入方田均稅法核實土地,按土地數量、質量收稅,官僚地主不例外一定程度上抑制隱瞞和兼并土地的現象增加了政府收人均輸法設發運使,“徙貴就賤,用近易遠”采購物資。限制了商人對市場的操縱,減輕了人民負擔,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強兵之法保甲法政府把農民編為保甲農戶十家一保,閑時練兵,戰時入軍,對農民進行編制管理和軍事訓練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維護了社會秩序增強了抵御遼和西夏進攻的能力,也減少了軍費開支保馬法官馬由農戶保養,養馬戶可減免部分賦稅減少了政府支出將兵法設“將”為軍隊編制的基本單位,選派有經驗的軍官專門負責各地區軍隊的軍事訓練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軍器監法設置軍器監,監督制造兵器提高了武器的產量和質量取士之法改革科舉廢明經諸科,進士科專考經義、時務策,設明法科。發展了教育,有利于培養和選拔人才,有利于推動改革,有利于擴大統治基礎整頓太學重新編撰教科書,內容儒家經典;太學中的優異者可以免試做官;設專業性學校(武學醫學,律學),培養專業人才,發展地方教育惟才用人擇優錄取,打破按資升遷方式,克服“恩蔭”弊病4、失敗原因
(1)變法失敗的標志:宋神宗死后,司馬光等逐步廢除了王安石的全部新法,史稱“元祐更化”。(2)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①變法指導思想上的失敗和推行新法操之過急;
②用人不當,出現了危害百姓的現象;
③變法內部分裂,缺少凝聚力,不能團結一致地推行新法;
④宋神宗在變法后期的動搖;
⑤觸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阻撓和破壞
⑥宋神宗在變法后期迫于壓力妥協動搖,他死后反對派廢除新法。
⑦沒有觸動大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可能從根本上擺脫統治危機。(根本原因)
(3)新法變質
①宋哲宗親政后新舊兩派的斗爭越演越烈;
②宋徽宗時宰相蔡京借恢復新法之名行聚斂之實。王安石變法的原有的精神已經完全改變。
(4)王安石變法特點①以“理財”為中心進行的全面改革;
②理財措施突出了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的作用;
③主要解決的是封建國家與地主、農民之間的矛盾。
5、評價(1)性質:在不觸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是社會改良性質的改革。特別提醒:三冗現象最終導致了北宋中期的積貧積弱現象,而王安石變法就是在慶歷新政以后積貧積弱現象日趨嚴重的情況下進行的統治階級內部的一次改革自救運動。
(2)變法的進步意義
①積貧局面的改變:促進了經濟發展,打擊了豪強地主,增加了政府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②積弱局面的改善:節省了軍費開支,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
③王安石能夠對北宋的積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種勇于改革和敢于斗爭的精神,值得肯定。
(3)變法的不足
①王安石變法是封建地主階級針對北宋統治危機進行的改革運動,不可能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的危機;
②變法是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為出發點,農民的處境沒有根本的改變,負擔依然沉重。
6.王安石變法的啟示
①改革必然會遭到舊勢力的阻撓,不可能一帆風順,要充分考慮到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②改革的成敗關鍵要看其積極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維持,不以改革者個人命運為轉移。
③改革措施要針對實際情況,行之有效,在推行改革的過程中要用人得當:
④改革者要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
⑤圖改革領導集團要大公無私,團結一致,協調行動才能促使改革走向成功:
⑥改革必須遵循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維護人民利益的根本原則;
⑦改革是革除社會弊政,促進社會發展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手段。
⑧改革要順應歷史潮流,生產關系要造應生產力發展。
四、南宋的偏安
1.南宋的建立
1127年,北宋被東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滅,兩位皇帝徽宗、欽宗被俘虜北去,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03月無錫市惠山區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2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采荷一小二年級數學欣欣荷競賽試卷(五分鐘口算)
- 2025年03月北京市工人北戴河療養院公開招聘事業單位3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上海市崇明食品藥品檢驗所公開招聘非在編人員1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2024年秋季中國皮劃艇協會公開招聘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現代設計理念探索-全面剖析
- 氣候模式改進與驗證方法-全面剖析
- 智能化社區建設-全面剖析
- LED照明技術革新-全面剖析
- 2024年第4季度充電樁施工臨時用電負荷計算書
- 食品復檢申請書
- 醫院管理貴重藥品管理制度
- 項目部管理崗位人員配置及職責表
- 成人癌性疼痛護理-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2019
- 清明節主題班會緬懷先烈致敬英雄愛國主義教育PPT課件(含完整內容)
- 《病理學基礎》知識考核試題題庫與答案
- YC/T 227-2007光滑工件退刀槽
- 定向井設計暨compass操作指南講解
- 慣性導航PPT匯總
- FZ/T 10005-2018棉及化纖純紡、混紡印染布檢驗規則
- 《綠色建筑概論》整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