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采煤作業規程_第1頁
1811采煤作業規程_第2頁
1811采煤作業規程_第3頁
1811采煤作業規程_第4頁
1811采煤作業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安市杉垣煤業有限公司

1811回采工作面采煤

二0一五年三月(修訂)

本(規程)措施會審簽字表

編審人員編審人簽字時間

編制人

通風科長

采煤隊長

機電礦長

生產礦長

安全礦長

技術負責人

礦長

爆破技術員

會審意見:

本規程(措施)貫徹情況表

早班:8:00—16:00中班:16:00—0:00夜班:0:00—8:00

參加人數:參加人數:參加人數:

班長:班長:班長:

參加人員(簽字)參加人員(簽字)參加人員(簽字)

隊長隊長隊長

值班值班值班

貫徹人貫徹人貫徹人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目錄

第一章概況...............................................................................I

第一節編寫依據.........................................................................1

第二節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關系..........................................................1

第三節煤層.............................................................................1

第四節煤層頂底板.......................................................................2

第五節地質構造.........................................................................3

第六節水文地質.........................................................................4

第七節瓦斯、煤塵爆炸性、地溫、地壓情況...............................................4

第八節儲量及服務年限..................................................................5

第九節地質部門的建議..................................................................5

第二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藝..................................................................5

第一節巷道布置.........................................................................6

第二節采煤工藝.........................................................................7

第三節設備配置.........................................................................5

第三章頂板控制.............................................................................6

第一節支護設計.........................................................................6

第二節工作面頂板管理..................................................................9

第三節運輸巷、回風巷及安全出口(特殊)支護............................................13

第四節礦山壓力監測....................................................................14

第四章生產系統............................................................................19

第一節運輸系統........................................................................19

第二節通風與安全監測..................................................................19

第三節排水系統........................................................................23

第四節供電系統........................................................................23

第五節通訊系統........................................................................23

第六節壓風供液.......................................................................24

第五章勞動組織和主要經濟技術指標.........................................................24

第一節勞動組織........................................................................24

第二節作業循環.....................................................................25

第三節主要技術經濟指標...............................................................26

第六章質量管理............................................................................26

第一節工程質量管理....................................................................26

第二節煤質管理........................................................................30

第七章安全技術措施及安全制度.............................................................31

第一節一般規定........................................................................31

第二節各工序安全技術措施.............................................................32

第三節專項安全技術措施...............................................................37

第四節設備檢修安全技術措施...........................................................39

第五節防治水..........................................................................39

第六節一通三防與安全監控安全技術措施................................................40

第七節防治水安全技術措施.............................................................41

第八節輔助運輸安全技術措施...........................................................42

第九節機電安全技術措施...............................................................42

第八章其它...............................................................................44

第九章災害應急措施及避災路線............................................................44

第一章概況

第一節編寫依據

1、《煤礦安全規程》;

2、《杉垣煤礦安全操作規程》;

3、《煤礦防治水規定》;

4、《四川省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評級辦法(試行)》;

5、《1811回采工作面地質說明書》;

6、《1811工作面設計》;

7、《廣安市杉垣煤業有限公司杉垣煤礦擴建工程初步設計》及其修改

方案;

8、《廣安市杉垣煤業有限公司杉垣煤礦擴建工程安全專篇》

9、其它有關煤礦安全生產的規定。

第二節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關系

1811回采工作面北側為蘇寨煤礦,南為本礦1822接替工作面,(布置

中)。西為本礦主副斜井,具體及井上下關系如表一所示。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關系表表一

水平名稱+180水平采區名稱一采區

地面標高+405?+550m井下標高+180m?+230m

地面相

該面地面位為荒山,無建筑物,回采時不會對地面造成任何影響。

對位置

井下位置及井下位置:該面井下東北側為礦井邊界,南為1822接替工作面,

相鄰關系西為主副斜井及運輸石門。

走向長度630m傾斜長度80m面積面)50400m2

第三節煤層

本工作面設計開采煤層為大連子,在該工作面回風巷及運輸巷的掘進

獲得的地質資料分析,該工作面范圍內大連子煤層賦存較穩定,可采煤層

的厚度在1.4m(夾中殲0.25m)左右.具體情況如表二所示。

煤層情況表表二

煤層厚度煤層傾角

1.4(均)煤層結構簡單43

(m)(度)

開采煤層大連子煤種煙煤穩定程度穩定

煤0

層該面煤層走向NE55-,傾向NE145°,煤層平均傾角43°,

況煤層平均厚度1.4米(中葉0.25m),煙煤;硬度系數為2、4,

述煤層開采上限標高為+230m。頂、底板均為砂巖,煤層頂、底

板穩定性較好。

煤質情況表三

MAVQSY工業

(%)酚(%)(j/g)(%)(mm)牌號

2.0823.2532.8664380.588.0

工業牌號平均為中灰,低硫、低磷、中熱值煤、較高揮發分、二

號弱粘結煤、中等可溶性灰分。耐磨性較差,難選。

第四節煤層頂底板

煤層頂底板情況表表四

頂、底板

巖石名稱厚度(m)巖性特征

名稱

灰色松軟易碎,粘土質膠結,以長石、

老頂粉砂巖10-15

石英為主。

直接頂為粉砂巖狀、泥質粉砂巖;易風

直接頂粉砂巖18化破碎,間接頂為細砂巖鈣質膠結。節

理充填方解石,含植物化石。

直接底粉砂巖4灰色粉砂巖。

老底頁巖15頁巖、砂質泥巖。

2

附廣安市杉垣煤業有限公司杉垣煤礦礦區含煤地層柱狀圖。

界地層厚度

組柱狀圖巖性描述

代號(m)

生主要是零星分布的殘坡積砂巖碎塊、砂土、亞砂土,零星分

QWNNNP。?8

界布于礦區內緩坡、溝谷等地段。

上部為灰?灰綠色細?中粒長石石英砂巖;中部為灰色局

部為紫紅色泥巖,泥質粉砂巖;下部為灰色中厚層狀細粒長石

珍珠下

Jizh>200石英砂巖及巖屑石英砂巖,泥巖中含新蘆木化石,厚約200m,

侏屬河流?湖泊相沉積。

羅N1N

該組與下伏三福系上統須家河組為假整合接觸。

系NNN

1N

NN

IlNNN

r_N_N

NTTF

NNN

NNN

LNNN上部以灰色、灰黃色中厚層-厚層長石石英砂巖為主,夾

JNNN有灰色砂質泥巖、泥巖及薄層粉砂巖和煤線:下部為淺灰色、

中黃灰色厚層中粒長石石英砂巖,含黑色礦物較多:底部為灰色

4

Tsxj145及灰黃色巨厚層狀粗粒長石石英砂巖,一般為泥質,有時為鐵

質膠結,較松散,顆粒多呈半園狀及次棱狀,粗細不均,分選

生性差,含泥質包裹體及炭屑。全層總厚130-T60m,平均M5m,

厚度變化不大。

--———

一一一■一一

—————

—————

--—

大連

——按其巖石類型與巖性組合,可劃分為上、中、下三個亞段:

四連子上亞段巖性為深灰、灰黑色頁巖、砂質頁巖;中亞段巖性為灰

&家

色、青灰色及灰白色中?細粒砂巖,風化后呈淺黃色;下亞

Tsxj"123

河段巖性為灰至深灰色泥巖、砂質頁巖夾粉砂巖、泥質粉砂巖,

富含大量植物化石,屬內陸湖泊及沼澤相沉積。全層厚

組97.5-141m,平均厚123m。中上部含礦區所采的大連和四連子

煤層。

|...1

為灰色及黃灰色砂巖組成。頂部為薄層至中厚層狀,中上

部為厚層狀,主要礦物成份為長石石英,含少量喑色礦物,致

45

Tsxj,密堅硬,微斜及斜層理發育,卜.部至底部泥質增多,并含泥質

裹體,泥質膠結,較疏松,斜層理及交錯層理發育。底部底而

偶見礫石且凹凸不平。平均厚45m.

第五節地質構造

杉垣煤礦礦區處于揚子地臺川東陷褶束華箜山復式背斜西翼,合川向

3

斜東翼。礦區總的構造形態為走向北東,傾向北西的單斜構造,地層傾角

40°?50。。區內未見斷層,也未發現巖漿巖分布,地質構造類型屬簡單

型。

第六節水文地質

本區煤層露頭一帶多有小煤窯(老窯)分布,都是在近煤層露頭處采

掘,沿煤層掘進,開采淺部煤層,所采煤層也為大連、四連子煤層,廢棄

的老窯坑口涌水量20~60m7d,老窯積水多沿煤巷(平巷)自流排放。在

+300m標高以上,大連和四連子煤層許多地段已成采空區,這些采空區及老

窯中積聚了大量的老窯水,為礦井充水的主要水源,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為

中等,為保證安全,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加強防治水工作,必須嚴格執行“有

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規定,密切關注老窯水及采空區積水的分布

及其在雨季的變化情況,確保礦井生產安全。

1、礦井涌水量

杉垣煤礦經測定礦井正常涌水量為27m7h,最大涌水量為42m7ho

2、礦井水文地質條件

礦區位于華鎏山復式大背斜的西翼,地形北高南低,最高標高為797m

(破鳳庵),最低標高為侯家橋王家溝319.4m,一般高差300-400m,為中

低山區。地表溢流條件好,橫向溝谷較發育,區內無大的地表水體,大氣

降雨是地表水的主要來源。區內泉水出露很少,對礦井充水影響不大。大

氣降雨是礦井充水的主要來源,地下水以靜儲量為主。

第七節瓦斯、煤塵爆炸性、地溫、地壓情況

1)、瓦斯根據廣市安監〔2015〕23號文件顯示,礦井絕對瓦斯涌出

量L094nr7min,屬于低瓦斯礦井,在掘進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小地質構

4

造,瓦斯涌出量可能會增加,所以在掘進過程中要加強通風管理,防止瓦

斯積聚,嚴禁瓦斯超限作業。

2)、煤塵爆炸危險性重慶煤科院2012年8月對我礦的煤樣鑒定結果,

四連子及大連子煤塵均無爆炸危險性。

3)、煤層自燃發火傾向性重慶煤科院2012年8月對我礦的煤樣鑒定

結果,四連子及大連子煤層均為不易自燃煤層,等級為III級。

四、地壓

地壓正常,無沖擊地壓現象。

第八節儲量及服務年限

儲走向斜斜面容重工業儲回采率可采儲!可采

量號

長(m)長(m)積(n?)(m)(t/m2)量(萬t)(%)(萬t)期(月)

算1811

63080504001.41.4510.2979.8613.4

工作面

第九節地質部門的建議

1、回采期間應加強工作面頂板管理,嚴防冒頂,保持工作面勻速、快

速向前推進。

2、局部地段有可能煤層傾角較大,應作好支柱的防倒、防滑工作。

3、該工作面煤層結構單一,中部局部含阡石,在回采過程中應該把煤

與研石分采分擢,提高煤質。

4、及時排出兩巷低洼處積水。

5、若遇地質構造及水文地質發生異常時,請及時與技術科地質組聯系。

第二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藝

5

第一節巷道布置

一、采區巷道布置情況

1811工作面回風巷經回風石門與回風斜巷相連,1811工作面運輸巷經

+180行人石門與主、副斜井相連,形成獨立的通風運輸系統。

二、工作面運輸巷、回風巷規格及用途

工作面運輸巷采用混凝土殖石半圓拱支護,回風巷采用錨噴異形斷面

支護,均為新掘進巷道,無巷道變形。1811運輸巷凈斷面面積5.14m2,1811

回風巷凈斷面面積4.84m2。運輸巷作為行人、通風、運輸;回風巷用途為

回風、行人、運料。工作面切眼采用單體液壓支柱支護,全長80m,凈斷面

面積3.92mz,用途為溜煤,行人,通風。

三、工作面運輸巷、回風巷、切眼斷面圖

工作面運輸巷

1:50

回風巷斷面圖

1:50

6

第二節采煤工藝

一、采煤方法

(1)工作面布置

本工作面布置為俯偽斜長壁式,工作面布置如下圖所示,工作面傾斜長度

平均為80m,走向長度為630m。

7

圖例

序號名稱符號

1斜井:----

2平銅

3新鮮風流一一

4污濁風流—t*y-

5風門-4-4—

6調節風門(一組)

7正反調節風門

81可果面推進方向E-

9主要通風機

10局部通風機及風筒4____

11防爆門——

8

(2)采煤方法

工作面采用爆破落煤,人工擢煤至儲煤倉,人工放煤至1T礦車內,采

用3T礦用防爆柴油機車運至+180m車場。

二、回采工藝

打眼一裝藥一放炮一臨時支護一擢煤一移梁一支柱一回柱放頂。

1、以爆破落煤為主,人工手鎬為輔;

2、裝運煤采用人工裝煤至礦車內,工作面內鋪設搪瓷溜槽溜煤。

3、炮眼布置

(1)全斷面布置兩排眼,呈三角形布置,頂眼距頂板0.4m,炮眼與煤

壁水平夾角80°,頂眼俯角為3°,底眼仰角角取18°,炮眼深度1.2m,,

距底板0.3m,(附炮眼布置圖)。

炮眼布布置圖

炮眼布置圖

A-A剖面圖

1、B-B剖面圖炮眼裝藥結構示意圖

雷管聚能穴

黃泥水泡泥炸藥

(2)利用串聯正向爆破,煤礦許用毫秒延期電雷管和三級煤礦許用乳

化炸藥,使用MFB-100型發爆器起爆發爆器發爆。

(3)放炮順序:采用分次裝藥,分次起爆的方法,按底-上(頂)眼

的順序。底眼要超前一個頂眼。

(4)、炮眼充填、炮眼布置三視圖、爆破說明書見炮眼布置圖。

三、掛梁摧煤

放炮完畢待炮煙散盡,先由瓦斯員、放炮員、安全員、支護工,沿路

進入工作面進行檢查處理,在確認瓦斯不超限,炮眼無瞎炮。要求:不留

傘檐,頂板無隱患,支護均勻齊全,進行敲幫問頂,確認無片幫后才可以

安全掛梁。擢煤工擢煤時,必須在較接頂梁的掩護下進行擢煤(如遇特殊

情況,必須打護身柱或特殊支護進行操作)。

四、采高和循環進度

根據煤層賦存情況和支護方式,本工作面一次采全高,采高約為1.4m,

循環進度為1.0m。

五、各工序的施工工藝:

1、炮眼布置

打眼采用風煤鉆配1.5米麻花鉆桿。

2、裝藥、放炮

爆破采用礦用毫秒延期電雷管和三級煤礦許用乳化炸藥、水泥炮、炮

泥充填,一次裝藥必須一次引爆。炮眼裝藥量為:頂眼0.4kg/眼,底眼裝

藥0.4kg/眼。連線方式為大串聯,每次放炮的長度不得超過20米,頂板

較破碎時,一次起爆長度不超過15m。放炮地點必須在距離啟爆點不小于

100m的新鮮風流中,并嚴格按爆破說明書規定進行裝藥(附爆破說明書)。

3、爆破說明書

按工作面一個循環炮眼布置及所需炸藥和雷管消耗量

2

頁目循環消耗連線

每排炮眼深每眼裝藥

炸藥雷管方式

個數(個)苗量(kg)

名稱(kg)(發)

頂眼761.20.430.476

低眼761.20.430.476

合計15260.8152

按每次爆破19米炮眼布置及所需炸藥和雷管消耗量

\項目

眼循環消耗

每排炮眼深每眼裝藥連線

名個數(個)⑴量(kg)炸藥雷管方式

(kg)(發)

頂眼191.20.47.619

底眼191.20.47.619

合計3815.238

六、工作面支護及采空區處理

(一)、工作面支護

1、支護形式:正常情況下使用DZ-1.4型單體液壓支柱配合HDJA-1000

型金屬較接頂梁,齊梁齊柱形式,一梁一柱進行支護頂板,正常生產時采

用“三、四”排管理頂板。

2、支護質量

(1)、工作面支柱、頂梁應編號管理,牌號清晰。

(2)、支柱打成一條直線,排距1000mm、柱距800mm,偏差均不超過

±100mm;端面距不大于300mm。新暴露的頂板要及時支護。

(3)、支柱支設應垂直頂底板,迎山有力,迎山角3?5。,工作面支

柱必須全承載。

(4)、支柱鉆底量大于100mm時要穿柱鞋,初撐力不得低于90kN,不

足的要進行二次補液。

3

(5)、若支柱鉆底量還超過規定時,必須下底梁料,以增大底板比壓,

其規定如下:

a、保持風巷有足夠備用的材料(①0.14m、1.5m木料,兩面見光),擺

放整齊,不少于20根,并隨時補充。

b、沿工作面方向自風巷到機巷,每兩棚下一根底梁料。

(6)、工作面配齊水平銷,掛梁后水平銷要打滿勁,水平銷應水平插

入頂梁牙口內,嚴禁將水平銷立插,正常情況下的插入方向是小頭朝工作

面上方,禁止用木楔或其它物品代替水平銷。

(7)、煤層變化時,必須及時更換適應采高的支柱,防止支柱超高或

壓死,活柱最小伸出量不少于200mll1,最大伸出量應比該型支柱活柱最大伸

出量少lOOmmo

(8)、不得使用折損的坑木,損壞的頂梁和失效的支柱,一旦損壞立

即更換。

(9)、工作面頂梁掛設平直,梁小頭垂直指向煤壁,梁與梁之間互相

平行,過頂材料均勻排列。

⑩、煤壁采用棚棚背幫管理,所有支柱(除背幫柱外)應穿齊柱鞋。

臨時支柱的位置應不妨礙架設基本支柱,基本支柱未架設好不準回撤臨時

支柱。

(二)、采空區處理:工作面采空區采用全部跨落法處理,采空區頂

板隨支架前移自行垮落充填采空區。

七、采煤工作面的循環數、月進度、年進度及工作面長度

回采工作面每天采用三班作業,兩班采煤,一班準備,每天完成2個

循環,每個循環進尺1.0m,正規循環率96%,月進度50m,首采工作面除去

留設的上下煤柱后長度76m。

工作面正規循環生產能力計算:

根據:Q循=LXL循Xm><rXc=76Xl.0X1.4X1.45X0.96=148(t)

4

式中L——工作面平均斜長

L循---循環進度1.0m

m---平均采高1.4m

r——三煤容重1.45T/m3

c——工作面回采率96%

月產量:Q小Q循X26X2義96%=3848X2X96%=7388T

式中:26:一個月正常作業天數,取26天。

2:每天循環個數;工作面采取兩采一準的作業方式。

96%:月循環率。

第三節設備配置

一、工作面采煤、支護和運輸設備名稱、型號、主要技術參數和數量

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備注

乳化液壓泵RBZ—80/200臺2

乳化廂XRXII臺1

風煤鉆ZM25T臺4運、回風巷各兩臺

磁力磁動器QBZ—80臺2

卸載把手把12

掏扒把15

注液槍把12

液壓單體支柱DZ-1.4至DZ-1.8

型單體液壓支柱根700工作面及超前支護

較接頂梁HDJA-1000根500工作面及超前支護

5

第三章頂板控制

第一節支護設計

一、工作面礦壓參數見工作面礦壓參數參考表

本工作面礦壓參數參考表

序號項目單位數量說明

1頂板類別級、類n級in類

2周期來壓顯現支柱插底、煤壁片幫、頂板斷裂有悶雷聲

3周期來壓步距m8?13

4切頂方式單排密集支柱切頂

5采面支柱排距m1.0

6采面支柱柱距m0.8

7最大控頂距m4.0

8最小控頂距m3.0

9初次來壓步距m30-45

10支護密度根/nf0.812

11支護強度kN/m2195

12切頂支柱柱距m0.4

13采空區處理全部跨落或填充法

二、工作面支護設計

1、回采工作面支護選型

該工作面為傾斜煤層,設計采用俯偽斜分段密集采煤法。根據本工作

面的地質條件和礦井技術條件:本工作面基本支護采用DZ-1.4至DZ-1.8

型單體液壓支柱和HDJA-1000型金屬較接頂梁正懸臂支護,懸臂長度為

0.6m,一梁一柱,梁間互較。

2、工作面支架布置形式

根據本工作面的地質條件,采取正懸臂齊梁齊柱走向棚布置。

6

3、工作面上、下出口支護

根據巷道高度配備合適的單體液壓支柱配HDJA-1000型金屬較接頂梁

進行支護。

三、支護設計

1、根據煤層老頂情況,采煤工作面老頂劃為n級,大連煤層采煤工作

2

面單體支護強度取195kN/m0

2、所選單體液壓支柱工作阻力均為300kN/根,工作面支柱布置方式為

單體支柱,支柱承載不均勻系數取0.8,支柱實際承載能力P按下式計算:

P=300X0.8=240kN/根

3、工作面支護密度計算

P812根/m?

P240

式中:P—支柱密度,根/in?;

W—支護強度,kN/m";

P一支柱實際承載能力,kN/根;

4、根據支架的布置方式和支護密度的要求計算工作的支護柱距:

根據工作面推進度取排距1.0m;據此確定柱距。

R=l/LP=1/1.0X0.812=0.812m

式中:R—柱距,m;

L一排距,m;

根據計算,確定工作面支護排距為1.0m,柱距可以為0.8m,最大控頂

距4.0m,最小控頂距3.0m。

表8支柱技術參數

型號工作阻力(KN)支護強度(KN/m2)支撐高度(m)自重(kg)

DZ3002401.436.5

7

三、乳化泵站設計:

在1811運輸巷溜煤眼靠左,液壓泵房安設2臺乳化泵,一臺水箱,供

采面的支護。泵站-*1811采面采用直徑①16nlm高壓膠管供液,采面用①

10mm高壓膠管連接,每隔10m串連一個液壓閥。液壓泵壓力118Mpa,浮化

液濃度3?5%。

四、乳化液泵站及管路選型:

乳化泵:型號:RBZ-80/200

額定壓力:20MPa

額定流量:80L/min

電動機功率:4.5KW

柱塞行程:70mm

柱塞直徑:32mm

電動機轉速:1470/min

乳化液箱:型號:XRXII

五、泵站使用規定:

(1)、泵站設備的維修管理由泵站司機負責,維修管理措施質量要求

及管理制度按設備維修管理要求實施。

(2)、泵站司機持證上崗,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及交接班制度,必須配

帶乳化液濃度計且認真填寫乳化液濃度檢查記錄。

(3)、泵壓不小于18MPa,乳化液濃度達2?3%,有配比和檢測手段,

配液用水為中性水泡油型,且泵站周圍不得有積水、積物。

(4)、油箱必須有過濾網,正常情況下油箱必須蓋好。

(5)、泵站的自動給液裝置應配備齊全完好,嚴禁開空泵、漫油箱。

(6)、開泵前檢查泵站和液壓系統各部件,達不到完好標準不準開泵。

(7)、注液槍及管線設專人管理維護,管線吊掛整齊,注液槍使用后

應懸掛在人行道兩側,不得放在地上。

8

(8)、液壓管路無跑冒滴漏現象,密封圈和油管損壞后及時更換。

(9)、泵壓由檢修工調定,其他人員不得調整,正常情況下只準開一

臺泵,另一臺備用,若有損壞及時修復。

(10)、更換液壓管密封、工作面改液壓管路時,必須停泵或關閉斷路

閥。

第二節工作面頂板管理

一、控頂方式、支柱支設要求和放頂要求:

1、控頂方式:

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密集切頂,三、四排控頂,見四回一,工

作面最大控頂距4.0m,最小控頂距3.0m,放頂步距1.0m。

2、支柱支設要求:

(1)、必須掛線支柱、所有支柱成排、成行、整齊。

(2)、支柱必須架設牢固,迎山有勁,迎山角3?5度,支柱初撐力不

得低于90KN,測壓計測定不得少于13Mpa。

(3)、較接梁必須相互較接,當頂板不平整時,必須用木塊墊平,保

證頂梁平穩。

(4)、嚴禁不同性能,不同類型的支柱混用。

(5)、嚴禁使用損壞、變形或自動卸壓的支柱。

(6)、所有液壓支柱的手把朝工作面上方,三用閥朝采向工作面下方。

(7)、支柱必須支在實底上,柱窩深度不小于200mm,當底板巖石松軟

時或不能見頂見底時,必須穿好木鞋。

3、回柱放頂方法

(1)、回柱方式

采用人工的方法進行回柱。

(2)、回柱順序

整改不合格支架一清理凈浮煤一挖底煤一拉茬,打分茬支柱一掛笆一

9

打水平銷一掛拔柱器一卸載一拉柱一回收柱鞋一回收較接頂梁。

(3)、操作方法

1)、準備工作:

a、備齊回柱工具(卸載把手、拔柱器、手錘、水平銷、牽引繩等)。

b、認真檢查從煤壁到采空區頂板支護狀況,整改、加強不正規支架。

c、回柱前,工作面浮煤清理干凈,即2m2范圍內浮煤平均厚度不超過

30mm,并應堅持挖底煤。清理維護好后路,打好拉茬柱,掛好擋砰笆,所

掛大笆上到頂、下到底,嚴禁竄殲,笆與笆之間的壓茬長度不得小于200mm。

d、回柱時,每組配足水平銷,每組不少于3塊。并連續打緊三棚水平

銷。

2)、技術要求:

a、控頂距離達到作業規程規定的最大控頂距時,必須進行回柱放頂。

b、開工前班隊長必須全面認真檢查煤壁、老塘、支架、頂板等情況,

確認安全后方準作業。

c、回柱放頂要堅持由下(低)向上(高)、由里向外、逐棚逐排進行,

掛笆嚴密不竄稈。嚴禁提前摘梁盜柱或進入采空區作業。

d、堅持“先支后回”,嚴禁“先回后支”或“邊回邊支”,改棚時要做

到先支柱,后改棚。

e、回柱之前要出凈浮煤,清理凈有礙回柱作業的雜物,保證后路暢通。

f、分茬時,盡可能將斷層或頂板破碎帶分一茬,拉茬點應盡可能在頂

板條件較好、支護較可靠的安全地帶,并注意移車補齊柱后方可回柱;如

回柱地點頂板破碎,支護歪斜,需先進行維護,確認安全后,方可回柱。

g、正常回柱放頂,拉茬距離不小于15m;回柱與打眼平行作業最小安

全距離不得小于15m;回柱與裝藥、爆破嚴禁平行作業。

h、回柱放頂至少兩人一茬,先在采空區側掛好擋汗笆,一人回柱放頂,

一人觀察頂板及支護情況,兩人都應站在支架牢固的斜上方安全地點作業。

10

觀察人除協助回柱外,不得兼做其他工作。嚴禁單人操作。各茬回柱時,

回出的損壞支柱和較接頂梁要及時運出工作面,堆放到指定地點并碼放整

齊。

i、視頂板狀況,拔柱器必須牢固地安放在距回柱處2?3m斜上側頂板

完好、正規有勁的支架上。嚴禁面對鉤頭回柱

j、實行全承載支護,回出的支柱必須及時帶壓打在老塘側支架的頂梁

上,多余的打在新放頂線位置頂板上做切頂柱,俄柱上線;頂梁站靠整齊,

材料碼放整齊,確保人行道暢通。

k、回柱放頂時,較容易竄阡。故此要求:拉茬柱支設牢固,掛笆嚴密

上到頂下到底,嚴防竄阡

1、采空區冒落高度應普遍不小于1.5倍采高,局部懸頂和冒落高度不

充分,要增加密集或挑棚等加強支護,必要時進行強制放頂。特殊條件下

不能強制放頂時,有強支可靠措施,強化礦壓監控

3)、安全注意事項

a、禁止在頂板破碎、壓力大、支護狀況不好等地點開茬。

b、回柱人員必須站在支架完整,無崩繩、崩柱、甩鉤、斷繩抽人等危

險的安全地點工作,避開拔柱器力的作用線方向進行操作。回柱放頂前,

必須對放頂的安全工作進行全面檢查,不合格的支架必須先整改,清理好

退路。回柱放頂時,必須指定有經驗的人員觀察頂板。

c、遇死柱時,先架好臨時支架后,方可采取挑頂或臥底的方法回撤,

嚴禁用炮崩或機械等其他方法強行回撤。

d、回柱過程中要時刻注視頂板及支護狀況,發現異常立即停止作業,

及時維護。人力不可抗拒時,應立即撤人,待頂板穩定后維護好再回柱。

f、當頂板壓力較大時,卸載手把必須用牽引繩進行遠距離操作,緩慢

卸載,牽引繩的長度不得小于3m。

g、為防止回柱時單體卸載后倒落傷人,回柱人員嚴禁站在面對支柱自

11

然落倒的方向進行回柱工作,應避開支柱自然落到的方向。堅持正確使用

引導繩,引導繩必須固定在所回支柱的上方,使單體支柱向作業地點的上

方緩慢倒落。

h、嚴禁使用其他工具代替卸載手把操作。

i、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必須先處理后回柱:

①、正規支架未補齊。

②、懸頂超過規定未采取措施或工作面來壓有冒頂預兆時。

③、支護不完整或退路不暢通時。

④、支柱初撐力、工作阻力達不到要求時。

⑤、有失修、失效柱梁或缺梁少柱時。

⑥、特殊支架未移設到位時。

⑦、回柱附近其他人員未按規定撤離時。

⑧、特種支架沒有按規定提前架設時。

⑨、有竄阡可能,但沒有擋訐簾時。

二、特殊支架:

1、挑棚。初放、頂板壓力較大、頂板破碎、過斷層、支架不正規等異

常情況下架設,梁子用①0.2mXl.8m半圓木,DZT.8型液壓單體作柱,一

梁三柱,棚間距不大于500mm。沿工作面傾斜方向直線架設,并有合適的迎

山角度。柱頭必須打在木料與正規支架頂梁的“+”交接處,初撐力不得低

于90KNo

2、俄棚。正常回采期間,回柱前老塘采用俄棚形式加強老塘支護強度,

并加掛大笆擋稈,俄柱打在老塘側頂梁上,每棚一個并穿齊柱鞋,與正規

支柱一樣,打成直線,初撐力不小于90KN。

3、背幫柱。每一棚打一背幫柱,并用大笆、塘柴背幫,防止片幫,拴

齊拴牢防倒繩。打成直線,初撐力不小于90KN。

4、木垛。當工作面過老空或遇有其他異常情況需要架設時,其規格及

12

質量要求將在補充措施中視具體情況而定。

第三節運輸巷、回風巷及安全出口(特殊)支護

一、兩巷超前支護

回風巷、運輸巷距煤壁20米范圍內應采取超前加固,距上、下出口10

米范圍內,均應采用單體配較接梁,一梁一柱抬雙邊樓進行加固。機巷上

側,風巷下側20米范圍內的抬單樓加固。

二、上、下出口支護

上、下出口必須架設單體液壓支柱配1.0m長的較接頂梁,每組間距為

600mm,每梁不少于2顆單體支柱,且上下出口必須超前工作面,支護方式

及規格見工作面支護圖。

三、上、下安全出口

工作面上、下出口必須保證長20米、寬2.4米、高度視煤厚而定:當

煤層厚度小于L0米時必須見頂見底,但必須保證高度最矮不小于1.4o煤

層厚度大于L0米時出口高度不得小于1.6米。

四、上下出口及巷道維護要求

1、回采期間,必須保持超前支護范圍內,巷道凈高不低于1.6m,人行

道寬度不小于1500mmo

2、超前支護以外的巷道凈高不得小于1.8m,行人側寬度不小于1500mm,

斷面最低不小于設計斷面的70%o

3、支柱須穿齊柱鞋(兩巷背幫柱除外),鉆底超過規定時,柱鞋下面

須墊底梁料以增大底板比壓。

4、加強巷道維護,發現巷道變形、片幫、漏頂要及時維護,確保支護

完整,無斷梁折腿,無空幫空頂。

5、在斷層處或破碎帶掉、漏頂處,使木棚套棚管理,一梁二至三柱(梁

子用①0.2mXl.8m半圓木,DZ—1.8型液壓單體作柱),腰嚴幫過實頂,并

打緊木楔。

13

6、巷道無積水,無浮稈雜物,柱梁、材料、設備等必須掛牌,固定地

點堆放整齊,嚴禁亂堆、亂放。

7、“四圖”及其它牌板齊全、整潔,吊掛整齊。

五、工作面材料管理

(一)、材料管理

1、所有材料必須按規定管理,分區域、類型碼放整齊,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