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食養食療學的特點_第1頁
中醫食養食療學的特點_第2頁
中醫食養食療學的特點_第3頁
中醫食養食療學的特點_第4頁
中醫食養食療學的特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食養食療學特點原則

特點

體現以預防為主的思想

注重辨證(質)食治方法

強調食物的四性五味

因人因時因地擇食

時時調護脾胃之氣

注意飲食禁忌

2

中華民族在很早就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膳食結構理論

將食物中的營養稱之謂“精微”物質、“水谷之精氣”,“后天之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34《素問·

藏氣法時論》:"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氣"一、預防為主的思想5

五谷雜糧為主食果、畜、菜為副主副比例適當的飲食結構

一、預防為主的思想6

中華民族積累了正確選擇食物、合理配用膳食、用食物進行養生防病的豐富經驗

“以食代藥”

“藥補不如食補”

“上工治未病”7二、注重“辨證(質)食治”方法

辨證論治、辨證施膳、辨證食治辨質施食?證: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疾病的原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關系;病證1證28《內經》

“虛者補之”,偏虛的體質用具補益作用的食物;

“實者瀉之”,類似實證的體質用具瀉下作用的食物;

“寒者熱之”,類似寒證的體質用具溫熱作用的食物;

“熱者寒之”,類似熱證的體質用具寒涼作用的食物施食用膳的原則9體質

1、晦澀質:可見膚色晦滯,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膚甲錯,脈沉澀緩,舌質暗紫。此類型體質可進一步發展為瘀血證10體質

?忌:生冷、寒涼食物

?宜:活血祛瘀、偏溫11體質

2、膩滯質:可見體型肥胖,中脘痞滿,舌甜粘,身重,胸滿昏睡,脈濡或澀,舌苔膩。此類體質與中醫辨證中痰濕證類似12體質

?忌:生冷、寒涼、油膩食物

?宜:化痰利濕、溫陽散寒的食物

苡米、薏米13體質

3、燥紅質:可見形弱消瘦,口燥咽干,內熱便秘,尿黃短少,少眠心煩,脈細數,舌紅少苔。此類型體質與中醫辨證中陰虛內熱、陽盛內熱證類似14體質

?忌:溫熱食物

?宜:偏寒涼、具補陰生津、清熱涼血15體質

4、遲冷質:可見形體白胖,面色不華,形寒怕冷,唇淡,四肢冷,夜尿清長,脈沉無力,舌質淡胖,邊有齒痕。此類體質與中醫辨證中陽虛寒證類似16體質

?忌:生冷、寒涼食物

?宜:溫陽散寒

17體質

5、倦恍質:可見面色恍白,氣短乏力懶言,動輒汗出,月經淡少,脈細無力,舌質淡。此類型體質與中醫辨證中氣血兩虛證類似

18體質

?忌:生冷、寒涼食物

?宜:補益氣血19辨質食治辨質施食

20三、強調食物的四性五味

四性:寒涼溫熱?溫熱食物對遲冷質、倦恍質以及寒證、陽虛者適合;?寒涼的食物對燥熱質以及熱證陰虛火旺者適合

21

食物中屬平性較多,故大多可久服長服而不致體質的偏頗

長服寒涼食物可致脾胃虛寒,損及脾陽;

長服溫熱食物可致內熱內火熾盛而致燥熱、陰虛

22

脾胃虛寒、體質屬遲冷者,過多食用西瓜、蟹類、海蛤類食物而致腹瀉、胃脘疼痛

陽熱亢盛、燥熱內盛、陰虛火旺體質病證者,過食溫熱性質食物如辣椒、狗肉、羊肉等而致口舌生瘡、大便秘結,甚至痔瘡出血

23重視食性寒熱平衡

吃寒性食物必需佐配熱性食物:如螃蟹屬寒性,生姜屬熱性,吃螃蟹時佐以姜末等

24對食物的要求色、香、味、形養

25五味:辛、甘、酸、苦、咸

辛味?具行氣、行血、發散作用?治療氣血阻滯、外邪束表證。?如辣椒、胡椒、蔥、姜、薄荷等。?此類食物多含有辣椒堿,可引起粘膜皮膚的燒灼感,從而反射性地提高體溫與血壓

26

甘味?具和中、緩急、補益作用?治療虛證、拘急疼痛、脾胃虛寒?蜂蜜、飴糖、甘草?對金屬類毒物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27

酸味?具收斂、固澀、開胃作用?治療汗癥、泄瀉、遺精?如烏梅、山楂、石榴等。?此類食物可以增加胃液酸度,抑制病原體的繁殖,有利于促進食欲、消化食物和防止消化道感染28

苦味?具宣泄、清熱、燥濕作用?治療熱證、心煩、濕證、咳喘?如苦瓜、萵苣、馬蘭等。?此類食物具有消炎、抗菌作用,其中鈣、鎂含量較高

29

咸味?具散結、軟堅作用?治療瘰疬

(頸淋巴結核)、痰核、癭瘤?如海帶、海蟄、海藻、海蛤殼等?此類食物中的鉀、鈉氧化物、溴化物及碘化物含量較高

30《素問·五臟生成論》

多食咸,則脈凝泣(血流不暢)而變色

多食苦則皮槁(皮膚不潤澤)而毛拔(毛發脫落)

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指甲干枯)

多食酸,則肉胝肘(變硬皺縮)而唇揭(口唇掀起)

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

此五味之所傷也31五

調

和,

嗜32五味調配1

甘甜之食有補氣血、解除肌肉緊張和解毒功能,但多食則易影響食欲;

酸味可增加食欲、健脾開胃,且可增加肝臟功能,提高鈣磷的吸收率,但過食酸味可損傷胃粘膜而致潰殤發生,影響牙齒的堅固,使消化功能紊亂;

33五味調配2

苦味可除濕、利尿,且對肝、腎功能有益,但苦味過濃可抑制味覺神經,導致嘔吐惡心

辛辣能刺激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和機體代謝,但過食辛辣對眼疾、口腔炎及痔瘡不利34五味調配3

咸可調味,增加食欲促進水鹽代謝,但食咸過量可使水鹽代謝紊亂、血容量增加而血壓升高35五味調和,相得益彰一味偏嗜,有損健康

36

個人年齡

個人體質

個人疾病

季節氣候

地方區域

自然環境

四、因人因時因地擇食

37

現代營養學認為嬰幼兒、青少年、孕婦、產后、中老年在各年齡階段都有其特殊的營養要求,應因人制宜制定各自的食養食療方法及食譜

因人而宜

38

食療學家認為食物的產地不同,則食物的性質亦有變化

《調疾飲食辨》:“南人食米,北人食面,均可滋生氣血,長育子孫

各地人群飲食習慣有差異,但只要服食得當,均可滋生氣血

因地而宜

39

食物的時性非常強,如同一谷類,由于播種、收獲季節不同,其性質也可不同

各種食物,在一年四季中的營養成分亦可有變化

河蟹在夏季瘦空,而在9、10月份最肥最壯,營養最好因時而宜

40

脾胃之氣為人“后天之本”

食養食療學家認為,時時注意護養胃氣是食物養生主要手段

即"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五、時時調護脾胃之氣

41

"美飲食,養胃氣"

"所謂美者,要在乎生冷勿食,粗硬勿食,勿強食,勿強飲。凡此數端,皆損胃氣,非惟致疾,亦乃傷生。"

《遵生八箋》高濂

42

《醫說》:"食不欲急,急則損脾,法當熟嚼令細。"

唾液具有助消化、抗菌、延緩衰老、消炎、增強免疫、抗癌等多種生物功能

緩嚼慢咽

43

進食方法上注意保護脾胃之氣

在飲食性味上也注意佐以甘味調和胃氣

疾病后期中醫多采取甘溫補胃氣、甘涼養胃陰的方法保護胃氣44

寒性體質和病證

宜:熱性食物

禁:寒性食物

熱性體質與病證

宜:寒性食物

禁:熱性食物六、注意飲食禁忌

45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天人合一"1、食物與季節的禁忌

46?春夏為陽氣升發之季,不可服食辛辣之物,以致助發,而致內熱、內火產生;春夏

47?夏季不可過食油膩,不可貪食生冷,而致脾胃功能失調、內濕中生;夏季

48?秋季燥熱過甚,可致口干咽燥、干咳,仍不可過食甘溫、辛溫之品,而致溫熱傷陰,使燥熱更甚;秋季

49?冬季為封藏之季,過食寒冷則克伐陽氣,可致封藏不固、溫養失司。因此,冬季禁食過寒。溫補之法多在冬令進行,一則可御寒,二則可養精,多用血肉有情之品

冬季

50疾病過程加重疾病恢復期不利于恢復2.食物與疾病的禁忌食物51?蝦蟹等海產品“發物”?可加重疾病或引起其他不良反應?組胺?過敏體質者過敏反應輕者引發潮紅頭暈、蕁麻疹

重者致持續哮喘、休克

過敏性疾病忌蝦蟹等海產品

52?過敏性疾病患者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蕁麻疹過敏性結腸炎過敏性紫癲過敏性疾病忌蝦蟹等海產品

過敏體質53

鈉離子水在體內潴留細胞間液和血容量增加可致組織間水腫加重血壓升高高血壓、水腫患者忌鹽54?各類心臟病而致的心源性水腫?慢性腎炎、腎功能衰竭而致的腎源性水腫?肝硬化而致腹水

高血壓、水腫患者忌鹽低鹽或無鹽飲食55?

代謝性疾病

高脂血癥

肥胖癥痛風糖尿病

代謝性疾病患者忌過剩物質少吃點56?

代謝性疾病

高脂血癥

肥胖癥痛風糖尿病

代謝性疾病患者忌過剩物質與遺傳有關預防!57?病應忌酒與脂肪?胰腺炎需禁食?經期忌冷飲?月經過多、出血時忌熱性食物?咳嗽時忌過甜、咸、冷、辣食物?胃脘痛忌酸辣、生冷、硬食物

其他食忌

58?食物的搭配合理可有協同增效作用,?搭配不當,輕則食療作用被抵消,重則對機體可產生有害作用

3.食物與食物配合的禁忌59?大蔥忌蜂蜜?柿子忌茶?白果忌雞蛋食物搭配禁忌

60?鯽魚忌鹿肉?鴨蛋忌鱉甲、李子、桑椹食物搭配禁忌

61?雀肉忌豬肝?牛奶忌酸果

食物搭配禁忌

62

藥食相忌的原則?沈李龍在《食物本草會篡·日用家鈔》?"凡服藥,不可雜食肥豬犬肉,油膩羹燴腥臊,陳臭諸物;

并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姜諸果,諸滑泄之物。"

4、食物與藥物配合的禁忌

63?人參忌蘿卜?鐵劑忌濃茶?白術忌桃、李、大蒜藥食禁忌

64?蜂蜜忌土茯苓?半夏、菖蒲忌羊肉藥食禁忌

65?牛膝忌牛肉?商陸、杏仁忌狗肉藥食禁忌

66

茶含有過多茶單寧、咖啡因?可抑制胃液分泌強烈剌激胃粘膜?咖啡因刺激可致神經衰弱、升高血壓,引起心絞痛?茶葉中成分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