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 中古時期的非洲和美洲(教學課件)-【中職專用】《世界歷史》同步課堂(同課異構)(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_第1頁
第5課 中古時期的非洲和美洲(教學課件)-【中職專用】《世界歷史》同步課堂(同課異構)(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_第2頁
第5課 中古時期的非洲和美洲(教學課件)-【中職專用】《世界歷史》同步課堂(同課異構)(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_第3頁
第5課 中古時期的非洲和美洲(教學課件)-【中職專用】《世界歷史》同步課堂(同課異構)(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_第4頁
第5課 中古時期的非洲和美洲(教學課件)-【中職專用】《世界歷史》同步課堂(同課異構)(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課中古時期的非洲和美洲一、中古時期的非洲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將非洲分成三部分:1.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歐洲的非洲—“歐洲的延伸”的大陸北緣3.亞洲的非洲—尼羅河流域。(包括東非、西非、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及諸島,因這一地區的居民主要是黑色人種,又稱“黑非洲”)

人們時常認為非洲的農業技術是從歐亞大陸引的……考古研究表明,非洲許多地區早在公元前就開始開采鐵礦,就掌握了冶鐵知識……公元前2世紀到5世紀期間,冶鐵技術通過已學會使用鐵的班圖農民傳到非洲中部、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阿克蘇姆國家信仰基督教,居民主要從事農牧業,國際貿易也很興旺,每年從紅海的國際貿易獲得巨額收入。——朱寰主編《世界上古中古史》

①興起與發展A.興起:公元2世紀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亞地區興起

B.鼎盛:3世紀,進入鼎盛時期C.衰落:6—7世紀,逐漸衰落②文明概況:A.文化:信仰基督教B.經濟:從事農牧業,國際貿易興旺阿克蘇姆錫安山圣瑪麗亞教堂(一)古代東非文明——阿克蘇姆王國桑給巴爾、蒙巴薩、摩加迪沙等城市國家公元前后7C8C10C13C14C15C17C12C阿克蘇姆王國14世紀,摩洛哥旅行家依本·白圖泰對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繪:

(摩加迪沙)是一座極大的城池。當地人有許多駱駝,每日屠宰數百峰。他們有很多綿羊。他們是一些強悍的商人。當地出產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無上珍品,運銷埃及等地。

—(摩洛哥)伊本·白圖泰著《伊本·白圖泰游記》印度、波斯和中國等地非洲瓷器、紡織品等各種手工業品黃金、象牙和奴隸(二)古代西非文明——馬里時間重大史事約公元200年駱駝開始在撒哈拉運輸商品約500—700年加納帝國崛起公元1076年加納被迫皈依伊斯蘭教13世紀前期馬里帝國崛起征服加納公元1300年馬里征服加奧(桑海人王)公元1324年馬里國王曼薩?穆薩朝覲麥加公元1469年加奧王國擴張成桑海帝國公元1591年桑海被一支摩洛哥軍隊征服1324年,馬里國王曼薩·穆薩途經開羅,前往麥加……隊伍最前面是500名奴隸,他們身上佩戴著大量黃金飾品,手執金杖。……到達開羅前,穆薩派使者送給埃及蘇丹5萬金第納爾。到達開羅后,穆薩又向蘇丹的每位大臣贈送了數量可觀的黃金。開羅的商人和普通市民也拿出各種貨物與穆薩的隨從交換黃金。——教材p28②黃金資源豐富馬里國王穆薩

“從廷巴克圖來的馬里國王”讓馬里世界聞名,大批商人、學者跟隨穆薩返回馬里……穆薩還在廷巴克圖建造了人類歷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桑科爾大學。——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國》①得到伊斯蘭教的支持③馬里重視文化發展閱讀教材,根據材料,分析古代馬里興盛的原因?14世紀末,馬里遭遇內亂和外來入侵。原為馬里屬國的桑海乘機獲得獨立,并四處擴張。15世紀中后期,桑海攻滅馬里,成為西非霸主。16世紀末,桑海因遭外來入侵,逐漸衰落。知識拓展:早在公元七世紀,桑海人建立邦國,桑海曾先后成為加納和馬里的藩屬。當馬里帝國由于內亂而遭到削弱時,桑海于十四世紀下半葉脫離馬里帝國,并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開始向四周尤其是尼日河灣以西地區擴張。15世紀中攻占廷巴克圖,正式統一西非洲。桑海國王鼓勵商業發展,桑海文明的世紀代表著古代非洲黑人文明輝煌的顛峰,使桑海帝國在伊斯蘭世界享有盛譽。(三)古代南非文明——津巴布韋國家“津巴布韋”一詞源于邵納語,意為“石頭建筑”或“石頭城”。大津巴布韋是一個圍墻圍成的圓表區域,內有房屋和庭院。圍墻高9米,厚約5米,頂部砌著大石塊。沿山谷向下延伸,在約24萬平方米的范圍內散布著許多石頭建筑,包括一座圍墻圍著的廟宇和稍小一些的建筑物遺跡。11世紀末,津巴布韋地區出現了國家。14世紀,莫諾莫塔帕王國興起,以大津巴布韋為都城,并進行了大規模建設。該遺址說明當時的人們掌握了哪些知識?區域國家時間特征東非西非南非阿克蘇姆桑給巴爾蒙巴薩摩加迪沙加納馬里桑海津巴布韋公元前后興起4世紀鼎盛10—15世紀8—16世紀14—15世紀鼎盛信仰伊斯蘭教;廣泛使用奴隸;經濟上以園藝業為主,對外貿易發達,城市繁榮信仰伊斯蘭教;城市和文化繁榮;中央集權;對外貿易發達;鼓勵文化發展巨石建筑群(石頭城)古代非洲文明信仰基督教;從事農牧業;國際貿易興旺。閱讀材料并結合教材思考古代非洲文明的基本特點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地中海相比之下卻是一條連接大道。歷史上,北非人與地中海周圍諸民族的相互影響之所以超過他們與沙漠以南地區諸民族的相互影響,其原因就在此……沿尼羅河上游是蘇德沼澤,曾在歷史上構成了一個可怕的障礙。而未被海灣和內海破損的、平直的海岸線,也使非洲大陸難以接近……這一地理環境還有助于說明,歐洲人侵入非洲較其侵入美洲,在時間選擇上何以存在反常的差別……在美洲被開發、被殖民化以后的幾個世紀中,非洲仍是一塊“黑暗的大陸”。甚至到1900年,大約還有四分之一大陸未被開發。——《中外歷史綱要》必修下探究與拓展1、起源早:世界上最早文明的起源地之一2、區域性:東非、西非、南非各有特點3、發展緩慢:受地理環境相對封閉的限制,非洲文明相對孤立封閉,且社會發展程度相對落后歷史上,非洲與歐亞大陸隔絕的程度十分嚴重。這一與世隔絕至今仍是非洲大陸發展中的一個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與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歐洲擴張之前的時期中,非洲絕不是與世隔絕的,自7世紀以來,外部聯系和內部關系開始增多。——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2005年版)根據材料,小組研討:1.請簡要概述以上兩種觀點?2.嘗試分析哪些因素會影響史學家的觀點?3.你贊成哪一種觀點,并予以闡釋。觀點一:非洲文明封閉、與世隔絕觀點二:非洲文明開放、與外界聯系二、中古時期的美洲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獨立培育出其他大陸沒有的很多農作物,包括馬鈴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在農業和貿易發展的基礎上,印第安人先后在中南美洲創造了瑪雅、阿茲特克和印加文明。

印第安人,是對除因紐特人(又稱愛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統稱,并非單指某一個民族或種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國。——《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一)瑪雅文明1.區域范圍:今墨西哥南部、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一帶2.興衰:①約公元前300年,出現農莊②10世紀開始衰落“瑪雅被稱為‘美洲的希臘’,瑪雅從來不像中國、埃及等文明擁有一個統一的強大帝國,全盛期的瑪雅地區分成數以百計的城邦,然而瑪雅各邦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及習俗傳統上卻屬于同一個文化圈。

——斯塔夫里阿諾斯《世界通史》瑪雅數字瑪雅文字

瑪雅人把一年分為18個月,測算的地球年為365.2420天,現代測算為365.2422天,誤差僅0.0002天,就是說5000年誤差僅一天。測算的金星年為584天,與現代測算50年內誤差僅7秒。阿茲特克太陽歷石古瑪雅城市遺址庫庫爾坎金字塔

金字塔高約30米,四周環繞91級臺階,加起來一共364級臺階,再加上塔頂的羽蛇神廟,共有365階,象征了一年中的365天。每年春分和秋分兩天的日落時分,北面一組臺階的邊墻會在陽光照射下形成彎彎曲曲的七段等腰三角形,連同底部雕刻的蛇頭,宛若一條巨蛇從塔頂向大地游動,象征著羽蛇神在春分時蘇醒,爬出廟宇。每一次,這個幻像持續整整3小時22分,分秒不差。這個神秘景觀被稱為“光影蛇形”。(二)阿茲特克文明1.興衰:

定都:14世紀;鼎盛:16世紀初

滅亡:1521年被西班牙所滅2.文明概況:

①政治:國王選舉產生,掌握軍隊;地方話分行省,由部落首領或官員管轄。

②經濟:經濟基礎是農業,發明“浮動園地”,擴大耕地面積

③城市:特諾奇蒂特蘭作為都城,全城水渠和道路縱橫交錯

“浮動園地”是一些在湖底叢生的雜草上面鋪墊上湖土、由生長的雜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島。每次播種之前,農民們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鋪在“浮動園地”上,因此其表面隨著一次次耕種而不斷增高。“浮動園地”使阿茲特克人口和財富不斷劇增。——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阿茲特克人居民相信靈魂永存,并相信存在至高無上的主宰。他們崇拜自然神,還信奉創造神、太陽神、雨神、玉米神、羽蛇神等。他們國王被看成神的化身,祭神時以戰俘為犧牲。其特異習俗之一是以活人為祭品,每年有數千人被祭神靈。武士以獻身祭壇為榮。(三)印加文明

印加文明是因印加人統一中安第斯山區,建立印加帝國而得名的。印加帝國享有“美洲的羅馬”之稱,它以有一套完整的國家體系而聞名于世。印加國是一個奴隸制國家,奴隸主階級包括印加王、王室貴族、高級官吏和祭司。印加沒有書面語言,它們采用結繩紀事。(1)興起:13世紀,印加人崛起于秘魯的庫斯科地區。(2)鼎盛:15世紀末,建立龐大帝國。概況

印加人的祖先是在大約1.1萬年前越過白令海峽來到美洲大陸的。到達美洲后,歐亞大陸上的居民與印加人接觸很少。印第安人在南美洲創造了自己的文明,建立起了疆域空前遼闊的印加帝國。在將近14世紀末的時候,印加帝國從南美洲的南安第斯山脈的庫斯科地區開始擴張。但是當1532年由弗朗西斯科領導的西班牙人開始入侵的時候,擴張就被迫倉促結束了。

阿塔瓦爾帕是新大陸最大、最先進國家的專制君主,阿塔瓦爾帕身處擁有數百萬臣民的帝國的中心……給阿塔瓦爾帕拾轎子的那些印第安人似乎都是一些高級首領和顧問……阿塔瓦爾帕被印加人尊奉為太陽神,對他的臣民行使絕對的權威,他的臣民兵至服從他在囚禁中發出的命令。————賈雷德·戴蒙德《槍炮,病菌與鋼鐵》特點:政治統治:實行中央集權制,最高統治者是國王,世襲繼承,擁有行政、立法和軍事大權;全國劃分為四大政區,由貴族充任長官;為征稅和征兵,政府編制了人口調查表;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統;遷移被征服地區的居民,以防止他們反抗。社會經濟:土地、礦藏和牲畜歸國家所有。補充:文化上,印加人有自己的語言,沒有一套書寫文字的系統;利用繩結記錄法來代替文字,這就是所謂的“奇普”。

馬丘比丘被稱作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馬丘比丘”在印加語中意為“古老的山巔”。古城海拔2280米,兩側都有高約600米的懸崖,峭壁下則是日夜奔流的烏魯班巴河。經專家們測量,這成千上萬塊巨大的花崗巖石來自于600米以下的山谷里。當時的印加人連車輛和畜力都不會使用,怎么能夠把幾十噸重的石頭搬到這么險峻的高山之上。那些巨大的石塊很明顯留有像人們切奶酪一樣切割的痕跡。石塊之間沒有灰漿,沒有水泥,更沒有使用任何粘合劑,但卻拼得天衣無縫、牢固無比。由于其圣潔、神秘、虔誠的氛圍,馬丘比丘被列入全球10大懷古圣地名單。失落之城——印加人的古城馬丘比丘遺址結合材料和所學,分析美洲文明走向衰亡的原因及啟示16世紀西班牙人征服時,許多珍貴的瑪雅文字寫本被當作“魔鬼的作品”焚毀,祭司遭受擄殺,僅有部分作品傳之后世。——王斯德《世界通史》

據估計,在哥倫布到來后的一兩個世紀中,印第安人口減少了95%,主要的殺手是舊大陸來的病菌……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傷寒爭先恐后地要坐殺手的頭把交椅——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