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二古詩文閱讀第20講九下課標文言文復習(練習)目錄一、考點過關練 2篇目1:《魚我所欲也》 2篇目2:《送東陽馬生序》 4篇目3:《曹劌論戰》 7篇目4:《鄒忌諷齊王納諫》 10篇目5:《出師表》 13二、真題實戰練 16三、重難創新練 28篇目1:《魚我所欲也》1.(2023·湖南張家界·統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完成問題。【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節選自《魚我所欲也》)【乙】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曰:“禮重?!痹唬骸耙远Y食,則饑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①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樓。金重于羽者,豈謂一內金與一輿②羽之謂戰?取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往應之曰:‘軫③兄之臂而奪之食,則得食;不軫,則不得食,則將軫之乎?’”(選自《孟子·告子下》,有刪改)【注釋】①揣:比較,后面的“齊”也是同義。②輿:車。③軫(zhěn):扭。(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
無凍餒之患矣B.是亦不可以已乎
骨已盡矣C.豈謂一內金
是可謂善學者矣D.則不得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②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3)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取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食重(4)兩文都認為“禮”比“食”重要,但也有人認為“在生存面前,一切都要讓步”,你覺得這兩個觀點是否矛盾?請說說理由。【答案】(1)C(2)①假如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用呢?②屋廬子不能回答,第二天就到鄒國,把這話告訴了孟子。(3)取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食重(4)示例:不矛盾。生存固然非常重要,“食”的本質就是代表生存,如果沒有生存,那再多的東西也失去了它的意義。然而,如果生存需要靠舍棄道德才能實現,這樣的生存又有什么意義呢?因此,不違背道義、保持本心的生存,才是真正的生存?!驹斀狻浚?)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禍患、災難/憂患;B.停止/已經;C.兩個“謂”都理解為“說”;D.能夠/領會;故選C。(2)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翻譯時應注意如下重點字詞的意思:(1)如使:假如。人之所欲:人們所想要的東西。莫:沒有。甚于生:超過生命。甚:超過。于:比。則:那么。凡:凡是。得生者: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何:什么。(2)對:回答。明日:第二天。之:去,到。以:把。告:告訴。“以告孟子”是省略句,完整的句子是“以(之)告(于)孟子”。(3)本題考查文言文短句。短句時可結合句意和語法結構以及重點字詞來分析。“取食之重者”是動賓短語,在句子里作主語,其后應斷開;“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在句子里做謂語和賓語,其后應斷開;“奚”作為疑問詞,通常用在句首,因此“奚”的前面應斷開;句意:拿吃的重要方面和禮的細節相比較,何止于吃的重要?故斷句為:取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食重。(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首先回答不矛盾,然后結合文章內容來分析作答。結合甲文“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可知,生存固然非常重要,“食”的本質就是代表生存,只有生存,外在的東西才有意義。再結合“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可知,如果生存需要靠舍棄道德才能實現,這樣的生存則是茍且偷生,毫無意義,因此不違背道義并堅守本心的生存之道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點睛】參考譯文:(甲)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有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會餓死??墒禽p蔑地呼喝著給人吃,饑餓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乞丐也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別人的施舍,現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別人的施舍,現在有人卻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它;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愿死也不愿接受別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卻為了讓所認識窮困貧乏的人感激他們的恩德而接受了它。這種行為難道不可以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乙)有一位任國人問屋廬子說:“禮和食哪個重要?”屋廬子說:禮重要。任國人問道:“如果守禮法找吃的,會餓死;不守禮法找吃的,能找到吃的,那一定要守禮法嗎?”屋廬子答不上來,第二天去鄒國時,把這話告訴了孟子。孟子說:“回答這個問題有什么困難呢?如果不比較基礎的高低是否一致,只比較頂端,那么,一塊一寸見方的木頭可以使它高過尖頂高樓。我們說金屬比羽毛重,難道是說一個衣帶鉤的金屬比一車羽毛還重嗎?拿吃的重要方面和禮的細節相比較,何止于吃的重要?拿娶妻的重要方面和禮的細節相比較,何止于娶妻重要?你去這樣答復他:扭折哥哥的胳膊,搶奪他的食物,就可以得到吃的;不扭,便得不到吃的,那會去扭嗎?”篇目2:《送東陽馬生序》2.(2023·山西朔州·校聯考一模)在班級舉辦的“詩歌潤人生?辭章慰心靈”交流會上,啟慧小組以下面的閱讀材料為例,帶領大家學習古詩文。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南宋?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送東陽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1)辨其音?走進文本:與“同舍生皆被綺繡”中“被”的讀音和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A.被甲枕戈 B.被寵若驚(2)明其義?理解內容:請完成下面語句的翻譯。①蓋余之勤且艱若此。②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3)悟其理?豐富思想:《送東陽馬生序》一文運用動作和神態描寫、表現了作者虛心求學的態度和對知識的渴求。請從下面《<論語>十二章》(節選)中找出有此思想的句子,并加以賞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釉唬骸帮埵枋?,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妒龆罚┳釉唬骸叭诵?,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酉脑唬骸安W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保ā蹲訌垺肪渥樱嘿p析:(4)取其精?學以致用:《送東陽馬生序》和《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都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前者將宋濂的①和當前太學諸生學習條件的優越進行對比,引出“勸學”的主旨,意在②刻苦學習。后者在理想與現實的強烈對比中,抒發了詞人③的壯志和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敬鸢浮?1)A(2)①我求學的辛勤和艱苦就是像這個樣子。②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書借給我,于是我能夠遍觀群書。(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請教,取長補短,同時要有端正的態度。(4)青年時代求學的艱難勸勉當時的馬生不要辜負良好條件實現收復中原。【詳解】(1)本題考查詞語的讀音和詞義?!巴嵘员痪_繡”中“被”的讀音和詞義:pī,同“披”,穿著。A.句意:身穿堅甲,頭枕兵器。指處于高度戒備狀態。被,pī,同“披”,穿著;B.句意: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頓覺吃驚不安。被,bèi,遭受;故選A。(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①蓋,發語詞,大概。之,的。若此,像這樣。②以是,因此。多,大多。以,把。假,借。余,我。因得,因此得以。(3)本題考查句子的賞析?!白釉唬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摺钡囊馑际牵嚎鬃诱f:“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趣的人。”體現了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白釉唬骸埵枋?,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的意思是:孔子說:“我整天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自得其樂。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敝v富貴和仁義之間如何抉擇,體現了孔子寧愿貧賤而堅守義,不義之財不可取的觀念。“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是:孔子說:“多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睆娬{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請教,取長補短,同時要有端正的態度?!白酉脑唬骸W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的意思是: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敝v提升個人修養的方法,即要博學,篤志,切問,近思,這也是求仁的途徑。由此可選擇的句子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體現了虛心求學的態度和對知識的渴求。(4)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結合“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句可知,作者寫當代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優越,與作者青年時代求學的艱難形成鮮明的對照,勸勉當時的馬生不要辜負良好條件,要刻苦讀書,以期有成。“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句寫出了詩人一生要為抗金復國建立功業,表現了作者奮發有為的積極思想?!翱蓱z白發生”,意思是說:可惜功名未就,頭發就白了,人也老了,反映了作者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表現了作者不能實現收復中原的理想的悲憤心情?!军c睛】參考譯文:《送東陽馬生序》我年幼時就非常愛好讀書。家里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用筆抄錄,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冬天非常寒冷,硯臺里的墨汁都結了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錄書。抄寫完畢后,便馬上跑去還書,不敢稍微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書借給我,于是我能夠遍觀群書。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又苦于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曾經趕到數百里以外,拿著經書向鄉里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辭和臉色從未稍變得緩和。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著耳朵恭敬地請教;有時遇到他大聲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個字反駁;等到他高興了,則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最終獲得不少教益。當我外出求師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峽谷之中。隆冬時節,刮著猛烈的寒風,雪有好幾尺深,腳上的皮膚受凍裂開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動彈不得。服侍的人拿著熱水為我洗浴,用被子裹著我,很久才暖和起來。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應兩頓飯,沒有新鮮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用紅色帽帶和珠寶裝飾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左邊佩戴寶刀,右邊掛著香囊,光彩鮮明,像神仙一樣;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處于他們之間,但我毫無羨慕的心。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情,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別人。我求學的辛勤和艱苦就是像這個樣子。篇目3:《曹劌論戰》3.(2023·陜西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附屬中學??家荒#╅喿x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眲ピ唬骸叭馐痴弑?,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戰則請從?!惫c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節選自《左傳?莊公十年》)【乙】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夏,宋公①、衛侯、許男、膝子伐鄭。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戰于升陘。冬。十有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②,宋師敗績。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大司馬③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④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惫唬骸安豢??!奔葷闯闪校忠愿?。公曰:“未可?!奔汝惗髶糁?,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弊郁~曰:“君未知戰。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敵也。雖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左傳》子魚論戰【注】①宋公:宋裹公,名並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鄭,這年冬天宋楚兩軍交戰于泓。②弘:弘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城縣西。③大司馬:掌管軍政、軍賦的官職,這里指公孫固。④司馬:統帥軍隊的高級長官,此指目夷,字子魚。(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①彼竭我盈②弗可赦也已③既陳而后擊之④若愛重傷(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天之棄商久矣”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公將馳之 B.而兩狼之并驅如故C.久之 D.公與之乘(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忠之屬也,可以一戰。②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4)【甲】【乙】兩文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戰多的戰役,可兩戰的成敗結果卻不同。請你分析一個國家在戰爭中以少勝多需要什么?【答案】(1)①充滿,這里指士氣旺盛。②原諒。③擺好陣勢。④憐惜。(2)C(3)①這才是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②上天遺棄商朝已經很久了,君王要振興它,那是不可原諒的。(4)魯莊公接受曹判的建議,任用賢才,取得了勝利;宋襄公思想教條,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導致大敗。由此可見一個國家要在戰爭中以少勝多需要一個能從諫如流,能任用賢才的明君。【詳解】(1)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1)句意: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盛。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旺盛。(2)句意:這是得不到寬?。ㄔ彛┑?。赦,原諒。(3)句意:(楚國軍隊)已經擺好陣勢(宋國軍隊)才攻擊楚軍。陳,擺好陣勢。(4)句意:如果愛惜(敵人)不讓其再次受傷。愛,憐惜。(2)本題考查文言文虛詞。“天之棄商久矣”的之字是助詞,表示修飾關系。A.“公將馳之”中之的意思為,代詞,指代齊國軍隊。B.“而兩狼之并驅如故”中之的意思為,取消句子獨立性。C.“久之”中之的意思為,助詞,表示修飾關系D.“公與之乘”中之的意思為,代詞,指代曹劌。故選C。(3)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翻譯語句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同時,還要注意查看有無特殊句式,注意關鍵詞的解釋。(1)重點詞語:屬,類;可,可以;以,憑借。(2)重點詞語:興,振興;弗,不;赦,原諒。(4)本題考查對比閱讀。從甲文“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可知魯莊公在政治上能做到取信于民;根據“公將鼓之。劌曰:‘未可?!熘瘕R師”,可以看出,魯莊公在戰爭進行過程當中雖然對戰場的走勢把握不到位,但他能聽取曹剃的意見,抓住有利時機,獲得勝利。根據乙文“司馬日:‘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泓也,請擊之?!唬骸豢?。’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狈治?,可以看出宋公兩次都沒有接受司馬的正確建議,以致于貽誤了戰機,導致泓水之戰的失敗。據此作答即可。【點睛】參考譯文甲文: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同鄉說:“當權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庇谑侨氤ヒ婔斍f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養生的東西,我從來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大臣?!辈軇セ卮鹫f:“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順從您的?!濒斍f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夸大數目,一定對上天說實話。”曹劌回答說:“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誠心(合理裁決)。”曹劌回答說:“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梢裕☉{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濒斍f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還不行?!钡鹊烬R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饼R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闭f完就下了戰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乙文:二十二年春季,魯國討伐邾國,占領須句。到了夏天,宋公、衛侯、許男、滕子聯合攻打鄭國。到了秋天,八月丁未,宋襄公與邾人升陘打戰。到了冬天,十一月初一,宋襄公與楚人在泓(地)打仗,宋軍大敗。楚軍攻打宋國以援救鄭國。宋襄公將要迎戰,大司馬公孫于是勸阻說,“上天遺棄商朝已經很久了,君王要振興它,想要戰勝楚國那是不可能的。”襄公不聽。宋襄公和楚國人在泓水交戰。宋軍已經排成戰斗的行列,楚國人沒有全部渡過泓水。子魚說:“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彼蜗骞f:“不行?!背娙慷珊樱形磁藕藐噭荩?子魚)再次報告(宋襄公)。宋襄公說:“還不行?!?楚軍)擺好陣勢(宋軍)才攻擊楚軍。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受傷,國君的衛士被殺絕了。國人都責備宋襄公。襄公說:“君子不再傷害已經受傷的人,不俘虜頭發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憑借險隘的地形阻擊敵人。我雖然是亡國者的后代,(也)不攻擊沒有排成陣勢的敵人。”子魚說:“主公不懂得作戰。面對強大的敵人,(敵人)因地勢險阻而未成陣勢,這是上天幫助我們;阻礙并攻擊他們,不也可以嗎?還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現在強大的,都是我們的敵人。即使是年紀很大的人,能俘虜就抓回來,還管什么頭發斑白的敵人?教導士兵作戰,使他們知道退縮就是恥辱來鼓舞戰斗的勇氣,教戰士掌握戰斗的方法,就是為了殺死敵人。(敵人)受傷卻還沒有死,為什么不能再殺傷他們?如果憐惜(他們,不愿)再去傷害受傷的敵人,不如一開始就不傷害他們;憐惜頭發斑白的敵人,不如(對敵人)屈服。軍隊憑借有利的時機而行動,鑼鼓用來鼓舞士兵的勇氣。利用有利的時機,當(敵人)遇到險阻,(我們)可以進攻。聲氣充沛盛大,增強士兵的戰斗意志,攻擊未成列的敵人是可以的?!逼?:《鄒忌諷齊王納諫》4.(2023·江蘇鎮江·統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炯住壳赝踱鋈慌^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節選自《唐雎不辱使命》)【乙】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保ü澾x自《鄒忌諷齊王納諫》)(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①秦王怫然怒②天下縞素③臣之妻私臣④今齊地方千里(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②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3)【甲】文提到了三種人的怒,各有特點,請用自己的話概括。(4)兩文中“唐雎”與“鄒忌”說話都很講究藝術,選擇一人分析其語言藝術?!敬鸢浮?1)①勃然大怒。②穿喪服。③偏愛。④土地方圓。(2)①心里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②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了!(3)天子發怒,就會降禍于百姓;百姓發怒,就是自己殘害自己;有膽識有能力的人發怒會不惜性命維護自己的權利。(4)唐雎不畏強權,用專諸、聶政和要離的事跡表明自己的決心,化險為夷?!驹斀狻浚?)此題考查文言詞語的解釋。解釋詞語要注意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①秦王怫然怒:秦王勃然大怒。怫然:勃然大怒。②天下縞素:天下百姓(將要)穿喪服。縞素:穿喪服。③臣之妻私臣:我的妻子偏愛我。私:偏愛。④今齊地方千里: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地方:土地方圓。(2)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答題時先要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譯,再根據現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調整,做到文從字順。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有:①怒:怒氣;未:沒有;發:發作;休祲:吉兇的征兆;降:降示;天:上天。②此:這;觀:看;王:大王;蔽:受到的蒙蔽;甚:很。(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概括。結合【甲】文“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的意思“天子發怒(的時候),會倒下數百萬人的尸體,鮮血流淌數千里”可知,天子發怒,就會遷怒于百姓,殺害百姓;結合“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的意思“百姓發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可知,百姓發怒,就是自己殘害自己,以此來表達心中的憤怒;結合“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的意思“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專諸刺殺昊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以及“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的意思“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怒,那么就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五步之內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將要)穿喪服”可知,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會義無反顧,以身效法,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來維護自己的權利。(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分析。此題要求選擇一人,分析其語言藝術。【甲】文中唐雎的說話技巧十分高明。他不畏強權,善于抓住秦王怕死的弱點,用專諸、聶政和要離這些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的事跡表明自己的決心,氣勢磅礴,大義凜然,針鋒相對,從而化險為夷,不辱使命?!疽摇课闹械泥u忌用委婉的勸說方式,他現身說法,把自己的受蒙蔽與齊王的受蒙蔽進行類比,這樣入情入理,委婉含蓄,做到了“忠言不逆耳”,讓齊王樂意接受自己的意見,達到了勸諫的目的。【點睛】參考譯文:【甲】文: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怒的情景嗎?”唐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的時候),會倒下數百萬人的尸體,鮮血流淌數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經聽說過百姓發怒嗎?”秦王說:“百姓發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專諸刺殺昊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他們三個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現在專諸、聶政、要離)連同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怒,那么就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五步之內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將要)穿喪服,現在就是這個時候?!闭f完,拔出寶劍站了起來。【乙】文: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確實比不上徐公美??墒俏业钠拮悠珢畚遥业逆ε挛?,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全國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了!”篇目5:《出師表》5.(2023·四川瀘州·四川省瀘縣第二中學校考模擬預測)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答題?!炯住砍急静家?,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節選自《出師表》)【乙】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選自《誡子書》)【丙】諸葛亮圍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應亮。帝遣真督諸軍軍郿,遣張郃擊亮將馬謖,大破之。安定民楊條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①進軍圍之。條謂其眾曰:“大將軍自來,吾原早降耳?!彼熳钥`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懲于祁山,后出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圍陳倉,已有備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戶。四年,朝洛陽,遷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真以“蜀連出侵邊境,宜遂伐之,數道并入,可大克也?!钡蹚钠溆?。真當發西討,帝親臨送。真以八月發長安,從子午道南入。司馬宣王溯漢水,當會南鄭。諸軍或從斜谷道,或從武威入。會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棧道斷絕,詔真還軍。真每征行與將士同勞苦軍賞不足輒以家財班賜士卒皆愿為用真病還洛陽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謚曰:元侯。注:①真,指曹真,三國時魏國名將。(節選自《三國志?魏書》(1)下列對乙文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真每征行/與將士同勞苦/軍賞不足輒/以家財班賜/士卒皆愿為用/真病還洛陽/帝自幸其第省疾。B.真每征行/與將士同勞苦/軍賞不足/輒以家財班賜/士卒皆愿為用/真病還洛陽/帝自幸其第省疾。C.真每征/行與將士同勞苦/軍賞不足/輒以家財班賜/士卒皆愿為用/真病還洛陽/帝自幸其第省疾。D.真每征行/與將士同勞苦/軍賞不足/輒以家財班賜士卒/皆愿為用/真病還洛陽/帝自幸其第省疾。(2)對下列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非學無以廣才增長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卑微,目光短淺C.帝遣真督諸軍軍郿軍隊D.遷大司馬升遷,升職(3)下列對兩篇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塑造了諸葛亮謙虛謹慎,勇于擔當,忠心耿耿,知恩圖報忠臣形象。B.乙“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從反面說明了“淡薄”“寧靜”的重要性。C.丙文從收三郡,御陳倉可看出曹真是一個富有戰略眼光、戰功卓著的軍事家,從“每征行,與將士同勞苦,軍賞不足,輒以家財班賜,士卒皆原為用”看出他愛護士卒。D.甲文主要是寫諸葛亮回憶先帝創業的艱難險阻,表達自己對先帝的懷念和愛戴之情。丙文主要寫諸葛亮攻祁山屢次失敗。(4)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①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②會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棧道斷絕,詔真還軍。【答案】(1)B(2)C(3)D(4)①后來遭遇失敗,我在軍事失利之際接受任命。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這以來二十一年了。②二十多天不見天晴,入蜀的棧道完全斷絕,皇帝下詔令曹真等人班師?!驹斀狻浚?)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文言文斷句應先翻譯句子,然后根據句意進行斷句。本句句意為:曹真每次出征,總是與將士們同甘共苦,軍資賞賜不夠,往往將家產拿出來賞賜將士,士卒都愿意為他調遣派用。曹真因病回到洛陽,明帝親自去他的府邸探視病情。根據句意可知,斷句為:每征行/與將士同勞苦/軍賞不足/輒以家財班賜/士卒皆愿為用/真病還洛陽/帝自幸其第省疾。故選B。(2)本題考查文言文重點詞語解釋。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C.句意為:明帝派曹真都督部隊駐扎在郿縣。軍(第二個):駐扎。故選C。(3)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與分析。D.有誤,甲文諸葛亮回憶先帝創業的艱難,追憶先帝的知遇之恩,表達自己對先帝的懷念和愛戴之情,文章主要要表達的是希望后主親賢遠佞,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故選D。(4)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注意重點字詞的翻譯。重點詞語:(1)際:時候;有:通“又”用于整數和零數之間;爾來:自那時以來。(2)會:適逢,恰恰遇到;或:有的;詔:皇帝下達命令;軍:軍隊。【點睛】參考譯文:(甲)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目光短淺,屈尊下駕來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這以來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只怕先帝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實現,以致損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員裝備已經充足,應當激勵將領士兵,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興復漢室的任務托付給我,返還舊都.這是我用以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至于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毫無保留地貢獻忠言,那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的責任。希望陛下能夠把討伐曹魏,興復漢室的任務托付給我,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從而)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振興圣德的建議,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自行謀劃,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采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臨終留下的教誨。我感激不盡。今天(我)將要告別陛下遠行了,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也不知說了些什么。(乙)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丙)諸葛亮圍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投向諸葛亮。明帝派曹真都督部隊駐扎在郿縣,派遣張郃攻擊諸葛亮的部將馬謖,大破馬謖軍。安定城的百姓楊條等人擄掠了一些官吏和百姓防守月支城,曹真進軍包圍了他們。楊條對手人說:“如果大將軍親自來,我愿意早些投降。”于是楊條將自己捆綁起來出城投降。過去叛投諸葛亮的三郡相繼得以平定。曹真意識到諸葛亮兵敗祁山,以后必定帶領人馬來攻打陳倉,于是派將軍郝昭、王生守衛陳倉,并加固城池。第二年春天,諸葛亮果然攻打陳倉,(曹軍)已有準備,(蜀軍)不能攻克。朝廷給曹真增加封邑,加上以前封的,共二千九百戶。四年,在洛陽朝見天子,升為大司馬,天子賜予他佩劍穿履上殿,入朝參見時不必小步快走的特權。曹真認為“蜀軍經常出兵騷擾邊境,應當立即前去征伐,如果派遣諸將分成數路并進,必定能獲大勝?!泵鞯鄄杉{了他的計策。當曹真帶兵西征劉蜀之時,明帝親自送行。曹真八月份從長安出發,從子午道南進入西川。司馬宣逆漢水而上,兩軍約定在南鄭會合。其它幾路軍隊,有的從斜谷道進軍,有的從武威入蜀。適逢大雨連綿,三十多天不見天晴,入蜀的棧道有的斷絕,皇帝下詔令曹真等人班師。曹真每次出征,總是與將士們同甘共苦,軍資賞賜不夠,往往將家產拿出來賞賜將士,士卒都愿意為他調遣派用。曹真因病回到洛陽,明帝親自去他的府邸探視病情。曹真去世后,謚號為元侯。(2023·山東威海·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列語段,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眶~,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乙】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①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②必于是,顛沛③必于是。——《論語·里仁》【注釋】①惡(wū)乎:怎樣。②造次:急促、倉猝。③顛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頓,社會動亂。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①舍生而取義者也
②其人舍然大喜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C.①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②上使外將兵D.①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②覽物之情,得無異乎7.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與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①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②為是其智弗若與C.①鄉為身死而不受
②為人謀而不忠乎D.①不以其道得之
②策之不以其道8.與【甲】文中“魚,我所欲也”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A.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B.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D.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9.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②君子去仁,惡乎成名!10.【甲】【乙】兩文闡述的觀點是,請另舉兩個事例證明這一觀點?!敬鸢浮?.B7.C8.A9.①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它)罷了。②君子背離了仁的準則,怎么能夠成名呢?10.在生和義不能兼顧時,要舍生取義。參考示例:鄧世昌誓死保家衛國,李大釗為信仰慷慨就義,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鄧稼先為科研事業奉獻終生。(符合要求即可,只舉出一例不得分)【解析】6.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A.舍:①舍棄;②通“釋”,解除,消除;B.患:均為“災禍,禍患”;C.使:①假使,如果;②派遣;D.得:①感激;②大概,“得無”固定搭配,表推測;故選B。7.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而:均為連詞,表轉折,可譯為“卻,但是”;B.與:均為句末語氣詞,表疑問;C.為:①介詞,為了;②介詞,替,給;D.以:均為介詞,用;故選C。8.本題考查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題干中的句子為判斷句。句意:魚是我所想要的。A.句式為倒裝句。句意:這樣之后,就知道常在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在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B.句式為判斷句,“為”表判斷。句意: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C.句式為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句意: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D.句式為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句意: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故選A。9.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非獨”,不只,不僅;“是”,這;“勿喪”,不喪失;“耳”,罷了。②“去”,舍棄,背離;“惡”,咱們。1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并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從【甲】文“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和【乙】文“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可以看出兩文都在強調“義”“仁”,故兩文的觀點為:在生和義不能兼顧時,要舍生取義。示例:錢學森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依然回國,獻身祖國國防事業;文天祥不懼敵人威逼利誘,寧死不屈?!军c睛】參考譯文:【甲】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災禍我也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辦法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心,人人都有,只不過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一碗食物,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會餓死。如果盛氣凌人地呼喝著給他吃,饑餓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就連乞丐也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在卻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在為了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這種做法難道不應該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之心?!疽摇靠鬃诱f:“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保?023·內蒙古呼和浩特·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考燃庸?,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乙】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②,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選自葛洪《西京雜記》)【丙】冬夜讀書示子聿③陸游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咀⑨尅竣俨淮赫詹坏?。②文不識:人名。③子聿(yù):陸游的小兒子。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1)門人弟子填其室
(2)援疑質理(3)色愈恭,禮愈至
(4)資給以書1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所給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A.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B.人不知而不慍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1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14.下列對詩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讀懂題目對鑒賞古詩歌尤為重要,本詩題目交代了寫詩時間、寫詩情境和寫詩目的。B.首句“無遺力”的意思是不遺余力,表現出古人勤奮努力、不知疲倦的學習品質。C.本詩與《示兒》都是陸游寫給兒子的,兩首詩歌旨在叮囑兒子要重視學習,刻苦學習。D.本詩的語言平實質樸,在淺顯的語言中彰顯深刻的道理和獨到的見解,耐人深思。15.請結合以上三則材料,說說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哪些?!敬鸢浮?1.(1)充滿(2)詢問(3)周到(4)借12.B13.(1)拿著經書向鄉里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2)匡衡就鑿穿墻壁引來鄰居家的燭光,把書映照著光來讀。14.C15.獲取知識要勤奮苦學,要善于發問?!窘馕觥?1.本題考查詞語解釋。①句意: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填,充滿。②句意:提出疑難,詢問道理。質,詢問。③句意: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至,周到。④句意:就把書借給他。資,借。1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例句句意: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傭人卻不求得到報酬。而:連詞表轉折,但、卻。A.連詞表順承,就;B.連詞表轉折,但、卻;C.連詞表修飾,不譯;D.連詞表并列,并且;故選B。1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1)從,跟隨;鄉之先達,當地在道德學問上有名望的前輩;執,拿著;叩,問。(2)引,引來;以,把。1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分析。C.有誤,本詩告訴讀者做學問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示兒》告誡兒子要心懷愛國之情;故選C。15.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由甲文“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由乙文“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和丙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可知,獲取知識要勤奮苦學,不怕艱辛;此外還要善于發問,懇切求學?!军c睛】參考譯文:【甲】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又苦于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曾經趕到數百里以外,拿著經書向鄉里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辭和臉色從未稍變得緩和。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著耳朵恭敬地請教;有時遇到他大聲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個字反駁;等到他高興了,則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最終獲得不少教益。【乙】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居家有蠟燭,光線卻照不到他家??锖饩丸彺Ρ谝齺磬従蛹业臓T光,把書映照著光來讀。同鄉有個大戶叫做文不識,家中富裕,有很多書。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傭人卻不求得到報酬。主人對匡衡的舉動感到奇怪,問他,他說:“我希望能夠讀遍主人家的書?!蔽牟蛔R感到驚嘆,就把書借給他。最終(匡衡)成為了大學問家。(2023·湖南張家界·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坎軇フ搼穑ü澾x)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戰則請從。”【乙】蕭穎士風節蕭穎士為唐名人,后之學者但稱其才華而已。予反復考之,穎士有風節之士也。為集賢校理①,宰相李林甫欲見之,穎士不詣,林甫怒其不下已。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時安祿山寵恣,穎士陰②語柳并曰:“胡人③負寵而驕,亂不久矣。東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祿山反,穎士往見郭納,言御守計,納不用。嘆曰:“肉食者以兒戲御劇賊,難矣哉!”節度使源洧④欲退保江陵,穎士曰:“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公何遽⑤輕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選自《容齋隨筆》有刪改)注:①集賢校理:官名。②陰:暗地里。③胡人:指安祿山。④源洧wěi:人名。⑤遽:匆忙。16.下列加點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后之學者但稱其才華而已/但微頷之 B.穎士不詣/及郡下,詣太守C.穎士陰語柳并曰/此中人語云 D.亂不久矣/無絲竹之亂耳17.翻譯畫波浪線的語句。肉食者以兒戲御劇賊,難矣哉!18.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面對“何以戰”的問題,魯莊公在曹劌的啟發下,最終意識到民心在戰爭中的重要性。B.甲文語言簡潔,駢散結合,錯落有致;人物對話增強了敘事寫人的生動效果。C.乙文畫橫線句子“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斷句正確。D.乙文蕭穎士分別從客觀形勢、退兵后果這兩方面說服源洧按兵不動,固守襄陽。19.結合甲、乙兩文內容,探究蕭穎士和曹劌形象的共同之處?!敬鸢浮?6.D17.那些身居高位要職的人抵御厲害的叛軍如同兒戲,(想抵擋住也)太難了啊?。ㄒ馑颊_即可)18.C19.①都心懷國家(以國事為重)。曹劌身為平民,為君主出謀劃策;蕭穎士無論做官與否,或為郭納出謀劃策,或為源洧分析形勢。②都有政治遠見。曹劌認為得到百姓的擁護和支持才是取得勝利的保證;蕭穎士能看出安祿山恃寵而驕,將來必有反心;或不讓源洧退兵。③都對愚妄淺薄的當權者持否定態度。蕭穎士評價郭納以“兒戲”對抗敵人,輕敵自恃;曹劌說肉食者“鄙”,即目光短淺,都表明了他們對“肉食者”的不屑?!窘馕觥?6.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只,只是;B.到;C.告訴;D.叛亂/擾亂;故選D。17.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此句中得分點有:肉食者,身居高位要職的人。御,抵御。劇,厲害。18.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C.“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意思是:襄陽是天下的咽喉要沖,兵家必爭之地,一天不堅守,則大勢即去。故斷為: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故選C。19.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①都心懷國家(以國事為重)?!肮珜?,曹劌請見”“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寫曹劌身為平民,為君主出謀劃策;“穎士往見郭納,言御守計”“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公何遽輕土地,取天下笑乎?”寫蕭穎士無論做官與否,或為郭納出謀劃策,或為源洧分析形勢。②都有政治遠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屬也??梢砸粦稹饎t請從”寫曹劌認為得到百姓的擁護和支持才是取得勝利的保證;“胡人負寵而驕,亂不久矣。東京其先陷乎!”“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公何遽輕土地,取天下笑乎?”寫蕭穎士能看出安祿山恃寵而驕,將來必有反心;或不讓源洧退兵。③都對愚妄淺薄的當權者持否定態度。“肉食者以兒戲御劇賊,難矣哉!”蕭穎士評價郭納以“兒戲”對抗敵人,輕敵自恃;“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曹劌說肉食者“鄙”,即目光短淺,都表明了他們對“肉食者”的不屑?!军c睛】參考譯文:【甲】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同鄉說:“當權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養生的東西,我從來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大臣。”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順從您的?!濒斍f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夸大數目,一定對上天說實話?!辈軇フf:“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實情(合理裁決)。”曹劌回答說:“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乙】蕭穎士是唐代的名人,后代學者只稱贊他才華出眾。我反復考證后發現,他還是一位高風亮節有膽識有度量的人,在他擔任集賢校理時,當時的宰相李林甫想召見他,他卻辭而不去,李林甫對他不屈從于自己很惱火。后來,李林甫又讓他到史館任職,他仍然不屈服,為此他更遭李林甫所忌恨,以至被免除史官職務外調到河南府任參軍。當時,安祿山依仗玄宗的龍信,恣意妄為,簫穎士暗中對柳并說:“胡人(指安祿山)依仗主上的寵信驕橫跋扈,反叛朝廷的時間不會太久了,東都洛陽到時會首先陷落的!”不久,他便托病離開了洛陽,安祿山反叛以后,蕭穎士去見郭納,向他進獻抵御叛軍的策略,郭納沒有采用。蕭穎士感嘆道:“那些身居高位要職的人抵御厲害的叛軍如同兒戲,(想抵擋住也)太難了啊!”當地節度使源洧想放棄襄陽,退保江陵,蕭潁士勸說道:“襄陽是天下的咽喉要沖,兵家必爭之地,一天不堅守,則大勢即去,你何必匆忙放棄這個戰略要地,讓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洧聽從了他的建議,就按兵不出。(2023·遼寧錦州·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甲】【乙】兩個語段,完成各題?!炯住坑谑侨氤娡?,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乙】魏文侯①使樂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擊③。文侯問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比巫唬骸熬弥猩讲灰苑饩芏苑饩雍沃^仁君?”文侯怒,任座趨出。次問翟璜,對曰:“仁君?!蔽暮钤唬骸昂我灾??”對曰:“臣聞君仁則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蔽暮類偅沟澡偃巫粗?,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注釋】①魏文侯:戰國時魏國國君,名叫魏斯。②中山:中山國,戰國時小國。③擊:魏擊,魏文侯之子,后繼承為君,即魏武侯。20.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1)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2)聞寡人之耳者:(3)克之:
(4)任座趨出:21.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
)A.向者任座之言直/便扶向路
(《桃花源記》)B.何以知之/策之不以其道
(《馬說》)C.臣誠知不如徐公美/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師表》)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魚我所欲也》)2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2)文侯悅,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2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24.同是為了達到說服他人的目的,【甲】文中的鄒忌和【乙】文中的任座、翟璜三人所采取的方法你更喜歡哪一個?請說明理由。【答案】20.沒有誰使……聽到戰勝快步走21.B22.(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2)魏文侯很高興,就讓翟璜叫任座回來。(或者“就派翟璜叫任座,讓他回來。”)23.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24.(1)我更喜歡鄒忌所采取的方法。因為鄒忌是以自己切身體驗進行類比(設喻說理),這樣既親切自然,又委婉含蓄,使人容易接受。(2)我更喜歡翟璜所采取的方法。因為翟璜先肯定對方是仁君,然后再指出仁君的做法,這樣能讓對方更容易接受意見。(3)我更喜歡任座所采取的方法。因為任座直言不諱,勇于諫言?!窘馕觥?0.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句意: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誰不偏愛大王的。莫:沒有誰;(2)句意:傳到我耳朵里的人使我聽到的。聞:使……聽到;(3)句意:戰勝中山國后??耍簯饎?;(4)句意:任座快步走離開。趨:快步走。2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均為副詞,均譯為:從前、原來;B.介詞,憑借/動詞,按照;C.均為副詞,均譯為:確實;D.均為介詞,均譯為:比;故選B。22.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1)面刺:當面指責;過:過錯;(2)悅:高興;使:讓;反:同“返”,返回。23.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句意:國君攻克中山,不將它封給弟弟卻分給兒子,怎么能稱得上仁德呢?故斷為: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2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及拓展延伸,結合內容表述原因,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我更喜歡鄒忌所采取的方法。鄒忌先敘述了自己家中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從自己的生活小事推及治國大事,說明齊王處于最有權勢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這樣以事設喻,以小見大,委婉規勸,啟發齊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嚴重性,從而使齊王猛醒、納諫,其勸諫方式委婉含蓄,使人容易接受。示例二:我更喜歡任座所采取的方法。根據乙文“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運用反問,有氣勢,直接點明國君攻克中山,不將它封給弟弟,卻分給兒子不能稱得上仁德,直言不諱,勇于諫言,勇氣可嘉。示例三:我更喜歡翟璜所采取的方法。根據乙文“次問翟璜,對曰:‘仁君?!暮钤唬骸我灾??’對曰:‘臣聞君仁則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笨芍?,翟璜先肯定對方是仁君,再說國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剛才任座言辭正直,間接點明“國君仁德”,使國君容易接受,讓其(國君)明白自己行為不妥之處,進而“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军c睛】參考譯文:【甲】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確實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誰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全國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了!”齊威王說:“你說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們,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給予上等獎賞;上書直言規勸我的人,給予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傳到我耳朵里的人使我聽到的,給予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獻諫言,宮門和庭院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后,還不時地有人偶爾進諫;滿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朝拜齊威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之中不戰自勝?!疽摇课何暮钆蓸费蚬ゴ蛑猩絿?,戰勝中山國后,封給兒子魏擊。魏文侯問群臣:“我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國君?!比巫f:“國君攻克中山,不將它封給弟弟,卻分給兒子,怎么能稱得上仁德呢?”魏文侯大怒,任座快步走離開。魏文侯再問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國君是仁德的君主??!”魏文侯再問:“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聽說只有國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剛才任座言辭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文侯大悅,派翟璜速召回任座,親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賓。(2023·遼寧本溪·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肯鹊蹌摌I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節選自《出師表》)【乙】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馬大將軍光①薨。上②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乃復使樂平侯山③領④尚書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聽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以傅奏⑤其言,考試功能。侍中尚書功勞當遷及有異善⑥,厚加賞賜,至于子孫,終不改易。樞機周密,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也。(節選自《漢書》【注釋】①光:大將軍霍光。②上:漢宣帝。③山:霍山,霍光之兄孫。④領:兼任之意。⑤傅奏:陳奏,向君上報告。⑥異善:特殊貢獻。25.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
)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B.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
欣然起行(《記承天寺夜游》)C.以知下情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D.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
自非亭午夜分(《三峽》)26.將甲乙兩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2)上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27.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也28.甲文中的“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是諸葛亮向后主劉禪分析蜀國當時面臨的(1),而有“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和“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則闡述了(2),情辭懇切,言之有理。29.甲文中諸葛亮給后主的建議與乙文中漢宣帝的治國舉措有相同之處,請概括出來?!敬鸢浮?5.A26.(1)這是追念先帝特殊的禮遇,想報答陛下的緣故。(2)皇帝開始親政,又想回報大將軍霍光的功德。27.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也28.不利處境有利條件29.廣開言路,論功行賞【解析】25.考查文言詞語理解。A.都是“確實,是在”的意思;B.然而/……的樣子;C.用來/按照;D.從/如果;故選A。26.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1)蓋:連詞。連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追:追念。殊遇:特殊的對待,即優待、厚遇。欲:想要。報:報答。之:代詞。于:向,對。(2)始:開始;報:回報。27.考查文言句子斷句。句意:法令、制度完備,上下相安無事,沒有人抱著茍且敷衍的態度辦事。“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也”是三個獨立完整的句子,彼此之間應該斷開,故斷句為: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也。28.考查內容理解概括?!炯住课闹械摹跋鹊廴ナ馈⑻煜氯?、益州疲弊”是指劉備去世了,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是諸葛亮向后主劉禪分析蜀國當時面臨的不利處境;而有“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和“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是指雖然現在形勢不利,但是侍衛臣僚在內勤勞不懈,戰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奮不顧身,這是闡述了有利條件,情辭懇切。據此分析,言之有理即可。29.本題考查閱讀比較。根據【甲】文“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和“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可知,諸葛亮給后主的建議有廣開言路,嚴明賞罰;根據【乙】文“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以傅奏其言”可知,漢宣帝也同樣重視廣開言路;從“侍中尚書功勞當遷及有異善,厚加賞賜,至于子孫”可知,漢宣帝也注意到了論功行賞。這些都是與諸葛亮給后主的建議有相同之外?!军c睛】參考譯文:【甲】先帝開創大業未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了?,F在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實在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刻啊。然而侍衛臣僚在內勤勞不懈,戰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奮不顧身,這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別的知遇之恩,想要報答陛下。陛下你實在應該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來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遠大志向的人的志氣,不應過分地看輕自己,援引不恰當的譬喻,以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皇宮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個整體,賞罰褒貶,不應該有所不同。如果有為非作歹犯科條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官吏評定對他們的懲獎,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內和朝廷獎罰方法不同。【乙】后元二年三月庚午日,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去世。漢宣帝才開始親自治理政事,又想報答大將軍霍光的大德,便封霍光兄長霍去病的孫子霍山為樂平侯,命他以奉車都尉的身份主管尚書事務。并且召集群臣,聽取他們對朝政事務的意見。每隔五天,自丞相以下,群臣各就自己負責的事務分別奏報,再將他們陳述的意見分別下達有關部門試行,考察、檢驗其功效。凡任侍中、尚書的官員有功應當升遷,或有特殊成績,就厚加賞賜,甚至及于他們的子孫,長久不改變。中樞機構嚴密,法令、制度完備,上下相安無事,沒有人抱著茍且敷衍的態度辦事。(2023·浙江寧波·統考一模)班級開展“愛國人物故事會”活動。請你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炯住渴甏?,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椋窀囊?。”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稹饎t請從。”(選自《左傳》)【乙】冬,晉侯圍原,命三日之糧①。原不降,命去之。諜出,曰:“原將降矣。”軍吏曰:“請待之?!惫唬骸靶?,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蓖艘簧岫?。遷原伯貫于冀②。趙衰為原大夫,狐溱③為溫大夫。衛人平莒④于我。十二月,盟于洮,修衛文公之好,且及莒平也。晉侯問原守于寺人勃鞮⑤。對曰;“昔趙衰以壺飧⑥從,徑⑦,餒而弗食?!惫适固幵?。(選自《左傳》)【注釋】①三日之糧:攜帶三日之糧。②冀:在今山西河津縣東北。③狐溱(zhēn);人名。④莒(iǔ):古時國名。⑤寺人勃鞮(dī);人名。⑥飧(sūn);指晚飯,亦泛指熟食,飯食。⑦徑;指晉侯行大路,趙衰走小路,兩人失散。30.疏通故事。請解釋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點字,補全表格。文言現象原文例句解釋加點字釋義方法(供參考)古今異義肉食者鄙(1)【查閱字典】①淺陋;②看不起;③邊遠的地方;④謙辭,用于自稱。詞類活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食堂合同安全協議書
- 飲水安全協議合同
- 各種合同協議書模板下載
- 砍樹付款協議合同
- 課程退費協議合同
- 噴漆外發加工合同協議書
- 合同加附屬協議
- 共合協議合同
- 水窖合同協議
- 快艇維修協議合同
- 2024年10月自考00312政治學概論試題及答案含評分參考
- 7.1 文化的內涵與功能 課件-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
- 六年級數學下冊 【單元卷】單元測試-第四單元 (含答案)(蘇教版)
- 大單元教學的概念及英語大單元教學
- 工業自動化生產線操作手冊
- 工地三級安全教育考試試卷
- 反向開票政策解讀課件
- 移動互聯新發展課件 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全一冊
- 多聯機施工組織方案
- 電子商務師中級題庫
- 2023年住宿服務行業分析報告及未來五至十年行業發展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