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闡述自己的觀點 高中語文統編版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寫作課課件_第1頁
如何闡述自己的觀點 高中語文統編版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寫作課課件_第2頁
如何闡述自己的觀點 高中語文統編版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寫作課課件_第3頁
如何闡述自己的觀點 高中語文統編版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寫作課課件_第4頁
如何闡述自己的觀點 高中語文統編版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寫作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編教材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大單元教學

閱讀第一單元《如何闡述自己的觀點》一文,自主學習闡述自己觀點的方法和技巧。01想清楚:觀點是否明確?概念是否含混?02理清楚:思路是否清晰?結構是否完整?03寫清楚:字跡是否工整?表達是否流暢?活動一:針對問題,確立觀點

觀點,是一篇文章的統帥和靈魂,觀點的正確、恰當與否,直接關系一篇文章的成敗。針對某個問題,確立自己的觀點,就是要讓人了解你的寫作意圖,知道為什么要提出這個觀點,是要糾正或補充他人的看法,還是要解決什么問題。交代清楚,擺出論點,文章的主旨也就有了。1.梳理本單元下列課文中的主要觀點,并用現代漢語闡釋這一觀點的內涵,完成下表。經驗總結:一篇文章或一段話要有觀點,并且要準確、鮮明。課文名稱主要觀點闡釋內涵《齊恒晉文之事》”保民而王“國之根本在民,只有讓人民衣食無憂,才談得上知禮守義,才會天下歸心。《庖丁解牛》“依乎天理”存身、處世、做事都應該順乎自然而不可強為。《燭之武退秦師》“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如果滅亡鄭國對你有好處,怎么敢冒昧地拿這件事來麻煩您,關鍵是滅亡鄭國對你無益啊。2.觀點除了需要具有針對性,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觀點的正確性。寫議論文的目的是宣傳真理、明辨是非、分清正誤、區別美丑,所以,思想觀點正確是首要的。觀點的鮮明性。作者在文章中必須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觀點,毫不含糊地說出自己的見解,使讀者一目了然,明確理解。觀點的嚴密性。觀點的表達必須周密嚴謹,無懈可擊,不給持有異議的人以可乘之機。觀點的集中性。在一篇議論文中,只能提出一個中心觀點,全篇文章始終圍繞一個觀點展開論述,把道理說深說透,解決問題。觀點的深刻性。文中提出的觀點,應該是作者對于事物的新鮮、獨到的見解,能夠深入地揭示事物的本質,以便更有力地說服讀者,給人以深刻的啟迪,而不是一般化的老生常談。活動二:分解論點,綱舉目張闡述觀點要努力做到“綱舉目張”。“綱”是觀點,“目”就是闡述觀點的若干依據。所謂綱舉目張,就是指議論文在展開論證時,應確立準確、鮮明的中心論點,并能根據論證的角度與重心,將中心論點分解為若干分論點進行論證。梳理《齊恒晉文之事》的思路,簡要概括孟子如何一步一步說服齊宣王采納“保民而王”的主張的?完成下表。經驗總結:理由要有條理,不重疊,理由之間要有一定的邏輯,或并列或遞進。觀點

內在思路論證邏輯保民而王1、引導齊宣王拋開霸道而談王道第一步:你有這樣的潛力(有是心、有仁術)2、引導齊宣王認識自己有“保民而王”的條件。3、闡釋“不忍之心”合于“保民而王”條件的原因。4、進一步闡明沒有施行“保民而王”并非“不能”而是不為5、指出“不能”與“不為”的區別,即“推恩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6、指出齊宣王的大欲并明言“以若所為”則“大欲”不能實現,且“后必有災”。第二步:你必須這樣做(否則,后必有災)7、進一步闡釋發政施仁,行王道必勝的道理,要齊宣王采用“保民而王”的主張。8、闡述“保民而王”的具體措施。第三步:你有這樣的具體步驟(制民之主、謹庠之教、申孝悌之義)

活動三:比較探究,突出優勢

闡述自己的觀點有時需要和其他不同觀點作比較,說明自己觀點的不同之處,以及這種不同是出于什么考慮,采納自己觀點的好處或者優勢是什么。如果他人的觀點也有某些合理之處,則考慮是否可以吸收部分以豐富自己的觀點。觀點的不同往往源自看問題的角度有異,聞述自己的觀點也要顧及所選擇角度的優劣,說明這個角度是否可以更全面地看問題,據此而提出的觀點與辦法為何利大于弊,有利于解決問題。《齊桓晉文之事》中,孟子將自己主張的“王道”與齊宣王心儀的“霸道”進行了比較,最終“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的美好圖景與“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的可怕后果,讓齊宣王自然接受了孟子的觀點。同樣在《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也闡明了“亡鄭”會“闕秦以利晉”與“舍鄭”則“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的不同結果,并讓秦伯接受了自己的觀點。活動三:比較探究,突出優勢活動四:范文指路,學以致用

古代文化經典包含著先賢對社會、人生、歷史的深刻思考,至今還能給我們很多啟發。在閱讀這些經典時,既要充分理解先賢的思想,也要立足現實,自主思考。從以下兩個話題中任選其一,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闡述你的觀點。話題1:孟子勸說齊宣王“發政施仁”,認為“推恩足以保四海”。他對實現理想社會的設想,在今天看來有什么可資借鑒之處?又有哪些不足?話題2:經典寓言的寓意往往是多重的。有人認為“庖丁解牛”表達了莊子“順應自然”的思想,有人則認為主要是強調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

要完成話題①的寫作任務,首先要對《齊桓晉文之事》一文闡發的孟子的政治主張和社會理想進行梳理歸納。齊宣王想稱霸天下,孟子認為不如“王天下”。“王天下”的關鍵在于“保民”,“保民”的前提是君主要有“不忍”之心,然后不斷“推恩”,“推恩”的具體表現是富民、教民,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的理想,才能“王天下”。文中的主要觀點有以下幾種:“保民而王,莫之能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發政施仁”“推恩足以保四海”。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切入:

一是孟子對待百姓的態度。孟子把百姓的地位看得很高,這是他民本思想的體現,這種思想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他反對暴政,符合當時人民的愿望。但是他“推恩”“保民”的出發點還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并沒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他認為“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很明顯,他對貧民有一定程度的輕視。這種態度雖然在孟子生活的時代并不罕見,但在今天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換個角度思考,孟子的這種看法初步接觸到了社會存在與意識的關系問題,是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題目解析:

二是孟子對待君主的態度。孟子將治理好國家的期望完全寄托在君主的觀念轉變和善心大發上,期待賢君明主能夠推己及人,這與現代國家民主法治的治理觀念相去甚遠。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孟子的主張雖然可行,但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實現,而戰國時代,沒有一個國家有長久安穩的和平時間。司馬遷說:“天下方務于合縱連橫,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仁政在當時雖然沒有起到多大作用,但這依然無法掩蓋孟子思想的光芒,孟子的思想主張和他獨到的見解一直流傳后世,并且影響至今。題目解析:范文一

施政以仁,治國依法

我們不妨讓時光倒流,回到兩千多年前,回到那個“百家爭鳴”、各種學術思想大放異彩的戰國時代。就是在那樣一個“天下方務于合縱連橫,以攻伐為賢”的時代,孟子卻提出了“仁政”的主張,發出了“民貴君輕”的呼喚。孟子生前沒有得到重用,但他知其不可而為之,并以自己的方式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我們中國人開辟了一處心靈上的桃源,為往后數千年的中國社會留下了豐碩的精神食糧。范文一

時至今日,孟子的論辯跨越大江大河,穿越歷史時空,歷久彌新,光彩依然。(小論點)當年顯赫一時的王侯將相,終究化為一抔黃土,“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流傳至今的孟子思想卻愈發顯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他呼喊“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這對當今社會仍起到警示作用;“推恩足以保四海”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鑒之處;他設想的“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仍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例子)文景之治,修養生息;開元之治,輕徭薄賦;明宣宗朱瞻基以仁孝治天下,親征恤民……踐行孟子主張的這些歷史事實至今仍是美談。(巧用孟子之言、杜甫詩句,構成排比,有理論,有論據。引證使用合理,論“仁政”之功,利在千秋,使論證更具說服力)范文一

但孟子的思想難免有其歷史局限性,他的政治主張本質上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一分為二看問題)我們可以借鑒孟子的思想,但絕不能囿于此。他認為人性本善,仁政的目的在于維護人性的善,他提出“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這樣才能衣帛食肉,不饑不寒,最終“王天下”。他反對懲罰,認為過錯在于君王。在時代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的今天,這些想法未免太過單薄。他過分強調了道德的重要性,卻輕視了法律的作用,有時候法律要比苦口婆心的教化更有力量!(從時代發展角度出發,用齊桓晉文之事中關于仁政的具體要求,分析孟子仁政的本質,指出其局限性,亮出自己的觀點,強調法律的規范作用,指出治理國家應儒法并重)

就扶貧而言,真正的扶貧絕不是孟子所謂的“推恩”,而是需要法律的保駕護航。我們無法避免有人利用大眾的同情心騙取扶貧資金。所以要擬制嚴格的規章制度,“輸血”與“造血”并行,使真正的貧困人民得到救助。沒有法律規范的地帶總會有人想“走走”,缺乏強力手段的仁德總顯得蒼白無力。我們仍處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初級階段,應該逐漸完善法律規范,更好地治理國家。(“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本段從現實角度出發,以“扶貧”為例,富有時代氣息,緊扣“治國依法”)

隨著社會分工日益細致,我們需要更加精細的法律來規范人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制定與出臺就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我們相信人性本善,卻也不能小覷人性中惡的一面。唯有法律可以最大程度壓制人性的惡,必要的懲罰才可以讓社會保持較為安穩的秩序,不至于誤入歧途。(自然過渡,用“民法典”做例證,再次強調法治的必要性)

我們正朝著現代化的目標攀登,孟子主張的仁政也好,韓非推崇的法、術也罷,重要的是可以為我所用,達到良好的治理效果。讓社會和諧安定,人民有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諸子百家,各有所長,星空璀璨,我們才能走得更穩,行得更遠!(辯證分析,總結升華,得出“重要的是可以為我所用”的觀點。句式整散結合,靈活多變)點評:本文論點鮮明,文章緊扣論點,站在歷史和社會現實的角度,辯證分析仁政和法治,論證充實有力。段落銜接自然,文章語言簡潔,用詞恰當,彰顯了學生深厚的語言功底。

范文二:

要有“外圓內方”的智慧

不論是古代“天圓地方”的天地觀,還是秦國圓形方孔半兩錢,無不蘊含著“外圓內方”的處世智慧。“以為輪,其曲中規”的治學之術也好,“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解牛之法也罷,“外圓內方”的智慧都深嵌其間。(以兩組整句點題,開門見山,提出論點,在開篇展示自己豐富的素材儲備和駕馭語言的能力)庖丁解牛而刀不碰骨,毋庸置疑是因為他技藝嫻熟,但更多的是“批大郤,導大窾”,有意不使刀與骨針鋒相對,這是“圓”的智慧;刀不失鋒利,“動刀甚微,謋然已解”,不忘自己的目的,這是“方”的境界。(根據話題,結合《庖丁解牛》中的語句,提出自己的思考,指出何為“方”“圓”,巧妙過渡,為下面的論述蓄勢)“圓”意味著收起鋒芒,低調做人。(小論點)沒有誰愿意挨著刺猬,因為它桀驁不馴,對誰都是一身銳刺;貓咪卻是人們的寵兒,它們學會了把銳利的爪子藏進肉里,低調地與人類相處。庖丁用刀,學會了避開硬骨,避開不利于自己的東西,所以他的刀過了十九年依然“若新發于硎”(分析)。韓信放下尊嚴,忍受一時的胯下之辱,后來助劉邦奪得天下、名垂青史;一度低調的季羨林也曾破天荒地“高調”了一回———公開摘下外界給他的三頂桂冠,季老的低調彰顯了一代大師的風范(排比例)。審時度勢,因時而變,放下尖刺,避開矛盾,“圓”的內涵便是如此(總結句)。(巧用生活所見之物,刺猬和貓咪的對比形象生動,且充滿生活氣息,舉例恰當。韓信與季羨林的例證,古今相對,典型而貼切,段落首尾相呼應,有一氣呵成之感)

“方”意味著不失自我,不忘初心。如果說“圓”是為人處世時以溫柔取代暴戾,那么,“方”就是在“圓”的基礎上堅持自己的標準,不以外界為轉移。“解牛”的過程不可能都是勢如破竹的,肯定會碰到一些筋骨交錯的地方,“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盡力精誠,不忘“解牛”之初心,不為則已,為則驚人;宋榮子“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順從自己的內心,不因外界的是非曲直而改變。“一個人不是生來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桑地亞哥不向命運低頭,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英雄氣魄“知其不可而為之”,堅守內心的“方”。孟子眼中的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榮華富貴、威逼利誘都不能動搖他心中的“浩然之氣”。“方”的境界等同于恪守本心,百折不撓。(引經據典,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增添了文采,也顯示了學生使用素材的熟練度)

學會方圓結合就是要我們知道:既要順應自然又要堅守內心。就像柳宗元的《說車贈楊誨之》中的“若知是之所以任重而行于世乎?材良而器攻,圓其外而方其中然也”“中不方則不能以載,外不圓則窒拒而滯”。所以說,“外圓內方”是一個人的內在精神品質,是經歷了痛苦的修煉。正如杜甫的方圓形成于亂世中的顛沛流離、妻離子散,蘇東坡的方圓成長于“烏臺詩案”的厚德堅韌。(以柳宗元筆下的“車廂”“車輪”為例,再次解釋“方圓”,并指出“外圓內方”的形成條件,證明觀點,語言有氣勢,具有感染力)方圓使得他們在經歷生死之后脫胎換骨,浴火重生。(總結本段,得出結論)

就像庖丁將刀插入骨節間解牛一樣,“圓”是為了更好的“方”,無“方”不成“圓”,方與圓對立統一。我以為“外圓內方”既是文惠君所悟的養生之道,也是為人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