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記敘文中細節描寫教學策略探究_第1頁
小學語文記敘文中細節描寫教學策略探究_第2頁
小學語文記敘文中細節描寫教學策略探究_第3頁
小學語文記敘文中細節描寫教學策略探究_第4頁
小學語文記敘文中細節描寫教學策略探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階段的記敘文主要是指寫人、敘事、寫景、狀物的文章,就是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借助不同的“物象”“景象”“事象”“人像”,表達作者真實的情感過程。《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養成留心觀察周邊事物的習慣”[1]。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如果能夠學會細節描寫,有助于讓記敘文內容更加形象,描寫更加具體,情感更加細膩。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細節描寫,需要教師找到有效的言意共生路徑,在細節描寫中實現記敘文的言意轉化。一、“物象”中的細節描寫小學習作當中的“物”,主要是指動物、植物、靜物[2]。在進行狀物類習作細節描寫指導中,教師需要關注以下幾個要素:一是感受物體的外形特征。不同的物體有著不同的特征,這就要求在進行觀察的過程中要發現這些“物”的不同。如動物有的軀體龐大,四足行走;有的小巧可愛,兩足跳躍;有的殘忍兇暴,靠吃肉生活;有的溫順可愛,以食草為生;有的種類眾多,生活中常見;有的珍稀難覓,生活中不常見到。植物則可能顏色不同,樣子不同,生長過程不一樣。這就要在進行“狀物”的過程中要根據物體的外形特征,找到物體的基本外形。在進行細節描寫的過程中,還需要根據不同“物”的形狀,運用一定的順序進行表現,不僅“言之有物”,而且要走向“言之有序”。在表現物體外形特征的時候,要根據物體的“主要特征”進行細節描摹。如“燕子”和其他鳥類一樣,但是鄭振鐸只關注到了“烏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輕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三個關鍵特征進行描寫,這是有別于其他鳥類的主要細節,抓住這些細節,就讓讀者在頭腦中浮現出“燕子”的外形特點。二是感受物體的功能特征。功能特征就是這些物體有哪些功能。假如描寫的對象是“大象”,在進行細節描寫過程中,顯然要關注大象的“鼻子”。對于大象來說“鼻子”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功能特征。在進行細節描寫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關注大象鼻子的樣子、功能、感受進行描寫。這樣就能夠讓大象這一“物”更加具體,更加形象,更加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再如法國作家布封的《松鼠》一文中,在第一自然段主要五句話中,有三句話都與“尾巴”有關,因為“尾巴”是松鼠的主要功能,既可以讓松鼠在林間跳躍時候保持平衡,又能讓松鼠坐立的時候遮風擋雨,據說還是松鼠過河時候的“舵”。作者抓住這些功能特征,有利于讀者對作者狀的“物”有深刻的了解。在進行功能特征描寫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發現“物”的主要細節,避免將所有功能細節堆砌在一起,從而沒有突出重點。三是感受物體的情態特征。習作是為了實現“言意共生”,“意”就是習作的情態體現,例如,老舍的《貓》《母雞》,豐子愷的《白公鵝》等文章,都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在進行狀物類習作細節描寫過程中,就要關注這些“情態”內容。在進行情態特征細節描寫中,通過習作,就能夠讓讀者感受到描寫對象給人帶來的情感認知。例如,讀到貓,就能感受到貓的淘氣、可愛、盡職、貪玩;讀到鵝,就能夠感受到鵝的一眼三板、高傲等。《學會用技術解決問題——一個建構主義者的視角》一文指出:“建構是解決問題的主要工具”[3]。在進行“物象”建構中,就需要從建構主義視角出發,在外形特征、功能特征、情感特征中,找到有價值的建構要素,幫助學生學會進行細節觀察,形成習作能力,發展習作素養。二、“景象”中的細節描寫“一切景語皆情語。”[4]在進行景物細節描寫指導中,要通過生動的“言”,具體的“象”,表達真實的“情”。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讓讀者既能感受到景物的“象”,還能體會到景物中蘊含的“情”。一是抓住形態大小。例如,“錢塘江大潮漸漸涌來,這些潮頭有的幾條水線連在一起,形成一道水墻。有的鋪天蓋地而來,猶如奔騰而來的白色戰馬。浪花撲打在錢塘江的堤岸上,濺起了一片一片怒放的海石花”。在這個片段中,小作者就抓住了“錢塘江大潮”的形態進行描寫。景物的形態一般是變化的,在進行細節指導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視角的變化,將景物的形態、大小賦予更加具體、更加形象的特征,從而讓讀者根據描述的語言,能夠想象到具體的畫面,通過這些畫面,感受到景物中蘊藏的自然之美、變化之美、形態之美等。二是關注色彩。例如,“這個地方的葡萄品種極多。有的綠油油的,像墜下來的翡翠。有的紅彤彤的,像一個個美人的手指。還有的是的深紫、深紫的,像一串紫色的瑪瑙。還有一些,形容也形容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這個片段中,小作者就抓住“葡萄不同色彩”這一細節進行描寫,從而反映了葡萄園的美。景物是由不同的顏色組成的,這些豐富的顏色構成了五彩斑斕的世界。但是,學生對于顏色的細微之處區別不多,辨析不夠,就需要教師聯系具體的“象”作為景物顏色的補充。如在這個片段中,“綠”與“翡翠”進行聯系。“紅”與“美人的手指”進行聯系,“深紫”與“瑪瑙”進行聯系,這樣有助于讀者在頭腦中形成具體的畫面。三是關注聲響。如“傍晚,知了一聲一聲地叫個不停,青蛙也呱呱唱著歌,紡織娘在平臺上彈著琴。我就坐在鄉下院子里,靜靜地聽著”。這個片段中,學生就抓住了知了、青蛙、紡織娘的聲音進行描寫,反映了鄉村田園恬靜美好的生活。在寫景類習作習中,關注動靜結合也是進行細節描寫的關鍵所在。“靜”與“動”都是賦予景物的一種感知,進行動靜結合能夠更好地呈現細節變化。四是關注景物變化。寫景類作文強調“移步換景”,所有的景物是在變化著的。例如,巴金在《海上日出》的描寫中,就是從“有云時候的日出”和“天氣晴朗時候的日出”兩個不同的日出場景,將“日出”的變化過程寫得非常細致。教師在小學記敘文中的寫景類習作細節指導過程中,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寫景習作的觀察順序可以從遠到近、從上到下、從整體到部分……按一定順序來寫才能層次分明,結構清楚。要抓住景物的獨有特征進行細節描寫。所有的景物特征是不一樣的,在進行細節描寫的過程中,就要抓住景物最獨特、最奇妙、最讓人能夠產生遐想的內容進行細節描寫。景物的細節描寫要運用各種方法。例如,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加入作者的情感等,這樣才能讓景物的細節更加真實、更加細膩,與讀者的情感形成共鳴。三、“事象”中的細節描寫小學記敘文中的“事”,一般是指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是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參與的,經歷的,感受到的事物。關注“事象”的細節,就讓學生回到真實的生活中去,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細節,積累素材。“事象”習作細節指導中,要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小學記敘文中的“事”,源于學生對生活的有效觀察,是在觀察中體會到的。如果習作拋開了生活,那么學生寫出來的作文要么是紙上談兵,水月鏡花;要么是東拼西湊,虛假構造。因此,觀察是寫好記敘文的基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這是兒童的天性使然。讓小學生學會觀察,才有可能在習作中表達出細節。觀察,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指導中貫穿于不同學段。低年級是學會有順序地觀察,中年級是連續細致地觀察,高年級是在觀察中進行情感體驗。小學記敘文教學中,教師就要根據不同觀察要素要求,結合具體的“事象”內容,讓學生學會觀察。例如,四年級“學寫科學觀察日記”的習作中,教師通過讓學生在教室中進行黃豆水培,發展學生通過連續細致的觀察,找到黃豆生長中存在的各種變化。在這一過程中,有很多值得學生去觀察,去感受,去辨析的細節內容。一是看,如黃豆是“干”的狀態和被水浸泡一夜后“濕”的狀態下,顏色、形態、大小有哪些變化;二是摸,通過親手觸摸體驗,讓學生感受黃豆在“干”的時候質地感受,讓學生感受黃豆在“泡”的時候的質地感受;三是聞,不同生長時期,黃豆有不同的味道,學生通過聞一聞,能夠得出不同的結論;四是查,黃豆在生長過程中,蘊藏著很多秘密,這些內在的生物原理,有的是學生所不了解的,這就要求學生要能夠通過查找資料,補充自己不清楚的事物細節,從而讓科學觀察筆記既有觀察細節,又有科學思考。這些細節就是在學生進行細致觀察的基礎上得來,學生通過親身經歷能夠獲得情感體驗。例如,黃豆由一粒種子變成一棵嫩苗,學生在連續細致觀察的基礎上,在自己親身觀察經歷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而且還通過細致觀察過后對事物有了具體感知。如果沒有學生的親身經歷,那么對于“黃豆發芽”的科學實驗只能通過想象來獲得,就難以在頭腦當中獲得真實的、直觀的、具體的細節建構。四、“人像”中的細節描寫小學階段“寫人”記敘文,對“人”的描寫在不同的學段都有明確的習作任務。但是,縱觀學生的習作表達,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生筆下的人都是“克隆人”,只有共性,沒有個性。只有抓住細節,才能夠將人的個性色彩突顯出來。一是要抓典型,寫特色。寫人的記敘文中,并不是要對人的所有細小情節都進行敘述。因為在生活的過程中,人的表現有語言、有動作、有神態、有心理,我們很難面面俱到。即使在每一個方面都從細節角度進行了描述,但是也難以直觀地表現寫作對象的主要特征。在這一過程中,就要找到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能夠反映人物特征的細節進行描繪。例如,“我家是個小小動物園”的習作中,有的學生將爺爺比做成一只老虎,就要找到“老虎”與“人”之間共有的細節特征,如“威嚴”。當發現這一細節要素之后,我們就要在生活之中具體去感受“威嚴”所在。如通過比較“爺爺在家”與“爺爺不在家”的時候,我和爸爸的表現這一細節,有助于將“威嚴”具體化。爺爺沒有回來之前,我和爸爸是怎么坐的,在干什么;爺爺回來之后,我和爸爸的表現發生了什么變化。二是要用修辭,寫特點。例如,“那個一身墨綠色套衫的男人站在那兒,就是一個郵筒。”“即便是最小號的衣服,在她身上還顯得胖”。“他脖子上的肉,就像漢堡一樣,一層層疊在一起”。在這些細節描寫中,教師就要讓學生借助想象,將這些人物的主要特征與生活中的“物象”進行聯系,從而找到二者相似的地方,讓人獲得更加真實的感覺。三是分鏡頭,品詞語。在進行細節描寫的時候,關注動詞更能夠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性格特征。例如,在《黃繼光》一課中,通過對黃繼光的動作描寫,能夠讓人感受到黃繼光面對敵人“像暴風雨一樣的子彈”義無反顧,為了奪取勝利而寧愿犧牲自己的高尚品質。教師在進行人物動作習作描寫中,要善于將“長鏡頭”分解成為“短鏡頭”,通過一連串的動詞,來對人物進行細節描寫。此外,在“寫人”類的習作細節指導中,需要與具體的畫面聯系,用生動的語言去描摹具體的畫面,形成真實的情感,走向言意共生。同時,細節描寫也離不開觀察與想象,“寫人”類作文中的所有細節,都是客觀人像與主觀情感相融合的產物,教師需要通過細節關注人的情感表達。總之,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記敘文又是習作教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