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脊軒志》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項脊軒志》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項脊軒志》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項脊軒志》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4頁
《項脊軒志》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借一閣以寄三世之遺跡。”

——清?梅曾亮歸有光項脊軒志

從古至今,書齋一直是讀書人放牧思想的精神家園,它有時反映作者的志向,有時寄托自己的情懷,或自勉,或自嘲,如劉禹錫的“陋室”、諸葛亮的“茅廬”、揚雄的“玄亭”、蒲松齡的“聊齋”、陸游的“老學庵”、龔自珍的“盟鷗館”、王世貞的“爾雅樓”、唐伯虎的“魁星閣”、曹雪芹的“悼紅軒”、鄭板橋的“青藤書屋”、吳敬梓的“文木山房”......魯迅的“綠林書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一所心靈的房子”——歸有光的書齋——項脊軒,來拜讀這篇被稱為“明文第一”的《項脊軒志》,從而了解歸有光的一些光陰故事。

情境設置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作品的獨特風格2.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情感3.探究細節描寫的精妙,理解融情于景、

事細情深的特點。

學習目標

歸有光

(1506—1571)

字熙甫,號震川,明代散文家。他自幼苦讀,9歲能文,但仕途不利,35歲才中舉人,后連續8次考進士(3年一次)不第。于是遷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講學20余年。他的學生很多,稱他為“震川先生”。到60歲才中進士,授縣令職,一生郁郁不得志。作者介紹

歸有光雖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覽群書,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風格樸實,感情真摯,被譽為“明文第一”。當時人稱他為“今之歐陽修”。后人把他和唐順之、茅坤等人并稱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清代散文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視之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間的一座橋梁。其風格被后人評價為“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通常借記敘日常生活和家庭瑣事來表現母子、夫妻、兄弟之間的深情。其代表作除《項脊軒志》外,還有《先妣事略》《思子亭記》《寒花葬志》等。后人集其散文、詩歌成《震川先生集》。

《項脊軒志》分兩次寫成。前三段寫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作者又為這篇散文增添了補記(4--5段)。寫作背景

歸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慶時期,當時明王朝的統治者十分昏庸腐朽,長期處于清貧生活中的他敢于正視現實,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時代矛盾,較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歸有光的散文多以身邊瑣事著筆。“項脊軒”是他的書齋名,也是他家庭變故和身世遭遇的見證,那里記錄著他的希望和夢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悅和悲傷。題目解說項脊軒志書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個只有一丈見方的斗室“項脊”之意有三:1、它窄小,如在頸脊之間;2、因作者遠祖歸道隆曾在江蘇太倉縣的項脊涇住過,有“懷宗追遠”之意。3、項脊是撐起一個人的重要部位,自號“項脊生”,也可理解為他想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成為家族中的頂梁柱。記、志、書、表,古代常見文體名,都屬于古代與韻文相對的“散文”的范疇,共同點:以記事為主,夾敘夾議。

志,即“記”,是古代記敘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如《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項脊軒志》朗誦1.速讀全文,找出本文的文眼?思考在結構上的作用?文眼:“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整體感知,理清思路作用: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關鍵性詞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以及確定文章的中心。第一部分(1):寫項脊軒修繕前后的不同,以“喜”貫串。第二部分(2-3):寫對家庭生活瑣事的回憶,充滿悲情。第三部分(4-5):補寫項脊軒的變遷和逸事,表達對亡妻的悼念之情。2.梳理文章的層次結構,根據提示理清文章的主要內容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整體感知,理清思路兩種情感一間破屋三個女人項脊軒一喜一悲先妣先大母亡妻一二三項脊軒,舊南閣子也(表判斷)。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向下,名作狀)注;每移案(桌子),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介詞,給、替)修葺,使不上(從上面,名作狀)漏。修葺前的項脊軒:狹小: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破漏: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陰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狹小、破舊、陰暗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修葺后的項脊軒:

不漏:使不上漏。

明亮: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優雅:雜植蘭桂竹木于庭;明月半墻,桂影斑駁;

兩個數詞連用:1.蓋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游褒禪山記》十一,十分之一,表分數2.三五之夜,明月半墻。《項脊軒志》三五,即十五,以乘積表數垣墻周庭,以當南日前辟四窗日影反照室內洞然植蘭桂竹木于庭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第1段:寫項脊軒可喜的事。讀書之樂景致之美喜作者對項脊軒的深摯的眷戀之情,是貫穿全篇的一條感情線索。這段寫喜悅的心情,是為了反襯下文寫可悲的事。手法——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以動寫靜,動靜結合3.細節描寫小結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①叔伯分家,大家庭崩潰;②嫗憶母親,觸動失母之悲;③祖母勵志,長號不自禁;有什么作用?第2段圍繞“悲”寫了幾件事?“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第2段疏通文意,讀懂內容迨異爨老嫗先妣

呱呱

闔門象笏

扃牖dàicuànyùb?gūhéhùjiōngy?u正音。練習:1.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2.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3.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1.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這個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用乳汁喂養過兩代人,先母對她很好。2.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

借來的書籍擺滿了書架,我在室內休息,或長嘯、或吟唱,有時又靜靜地獨自端坐,傾聽自然界各種各樣的聲音。3.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又在庭院中錯雜地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原來的欄桿,也就增加了光彩。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到處、處處)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已而、然后)為墻,凡(總共)再(兩次)變矣。

一悲:叔伯分家,大家庭分崩離析家有老嫗,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表判斷),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處所),而(通“爾”,你)母立于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表修飾)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一一)應答。”語未畢,余泣,嫗亦泣。

二悲:乳母的深情回憶和指點,引發對亡母的懷念思考:為何不直接寫母親的音容笑貌,而要通過老嫗之口?①歸有光8歲喪母,對于母親的音容笑貌沒有什么印象。只能借老嫗之口來緬懷去世的母親,有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從中看到了一個關愛兒女的慈愛母親形象,傳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②對于一個日漸長大的孩子來說,想象和懷念母親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濃厚,乃至于成為一種陰影籠罩在心頭。這是不易言明的傷痛。從老嫗的角度寫,會更真實。以“極淡之筆”,抒寫“極摯之情”娘以指叩門扉:“兒寒乎,欲食乎?”余泣,嫗亦泣。老嫗憶母細節描寫探究技巧,體味情感余自束發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從頭到尾)日默默在此,大類(像)女郎也?”比(等到)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是)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連詞,來)朝(上朝,名作動),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像)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三悲:祖母生前對自己的關心、教誨和期望,歷歷在目。祖母的言語舉止表露了她怎樣的心情?言語舉止心情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既含疼愛之情,又有贊許之意以手闔門對孫兒的關切之情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高興之中又稍帶有幾分傷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對孫兒的勉勵、期待之情細節描寫、語言描寫大母——期待之情——長號追憶祖母勵志探究技巧,體味情感

功名未成,愧對先人令人長號不自禁情如洶涌的潮水,直瀉而出,完全失控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分家)從客觀的記述中寄予深長的感嘆語未畢,余泣,嫗亦泣情動于中,有淚無聲,含蓄而有節制

令人長號不自禁情如洶涌的潮水,直瀉而出,完全失控悲情感表達極有層次由內向轉為外露由沉穩漸趨強烈思考: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祖母對作者的牽掛、贊許和期盼,含蓄地表達了懷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負親人的撫育和期望的無限沉痛的心情項脊軒的變遷,回憶母親和祖母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大母勵志: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以手闔門,自語曰:“…兒之成,則可待乎!”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當用之!”多可悲老嫗憶母:

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先妣嘗一至思念、悼亡之情(細節描寫)(側面描寫)(正面描寫)(語言、細節)小結第2段(語言、動作)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音節助詞),能以(憑)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能夠)不焚,殆有神護者。……自己閉門苦讀多次遭火未焚悲喜交加深化悲情,表現出對項脊軒的深情1.思而不學則殆。危險2.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近于;幾乎。3.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

大概;恐怕4.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

欺騙;哄騙5.既濟,未畢陳。有司復曰:“請迨其未畢陳而擊之。”

乘;趁著。6.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贈送;送給。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向)余問古事,或憑(靠著)幾(桌子)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各、眾)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那)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那)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亡妻——憑幾學書歸寧妹語——恩愛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結構助詞,“的”“親手”,名作狀所字結構判斷句傘第5段疏通文意,讀懂內容——以景結情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庭有枇杷樹悲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生前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死后妻子離世,室壞不修補記:懷念亡妻

小結第4—5段修葺后:狹小破漏昏暗不漏生機勃勃、煥然一新修葺前:多可喜多可悲亦①諸父異爨②老嫗憶母③祖母勵志(側面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補補寫亡妻①憶往事:幸福和諧、伉儷情深。②寫景:枇杷如蓋,以景結情回顧全文的思路及情感明亮幽雅項脊軒志悲喜人事變遷④閉門苦讀,遭火未焚悲喜悲反襯反襯環境總結:此文處處寫小屋,實際上是處處在寫自己的感情,小屋成了全文思想感情的一個綰結,成為抒發內心感受的一個觸發點。

可以這樣說:一間小屋,

兩種情感,三種思念,一絲一毫總關情。悲喜交加

作者通過描寫項脊軒這間“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小小書齋的興廢,回顧了自己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和志趣,并由此引出“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抒發了物在人亡、三世變遷的感慨,表達了對祖母、母親、妻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