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省賽一等獎_第1頁
馬說-省賽一等獎_第2頁
馬說-省賽一等獎_第3頁
馬說-省賽一等獎_第4頁
馬說-省賽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早自習安排:一、7:25—7:40鞏固記憶《核舟記》重點字詞及翻譯。二、7:40—7:50,過關默寫。三、7:50—7:55,核對答案,并將更正后的過關內容傳到班級小管家。四、7:55—8:00,自由朗讀《馬說》。1、為宮室:雕刻中軒敞者為艙:是2、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連詞,表并列3、啟窗而觀:連詞,表順承4、而計其長曾不盈寸:連詞,表轉折5、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胡須很多的人是東坡。6、絕類彌勒:極像7、罔不因勢象形:全都是就著(材料原來的)樣子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罔不:無不因:順著8、石青糝之:名詞用作狀語,用石青。9、兩膝相比:靠近10、曾不盈寸:竟然滿23*馬說R·八年級語文下冊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準確把握主旨并背誦全文。(重點)2掌握托物寓意的寫法,領會課文的行文邏輯。(難點)3理解文章闡明的深刻道理,體會作者懷才不遇的怨憤之情。(重點)作者簡介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學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領導了著名的古文革新運動,反對駢文,提倡秦漢散文藝術。其散文雄奇奔放,代表作有《馬說》《師說》《祭十二郎文》《送孟東野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背景鏈接本文選自《韓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這是作者《雜說》四篇中的第四篇。題目是后人加的。《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795)至十六年(800)間。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要求擢用,但“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守門人)辭焉”。韓愈從自己的切身經歷中,深感朝廷對下層知識分子不公,于是聯系當時統治者壓抑人才的情況和自己身居下位的處境,寫了這篇文章。馬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hǐ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櫪(cáolì)之間,不以千里稱(chēng)也。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shí。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讀準字音馬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本名孫陽,字伯樂,春秋時秦國人,擅長相馬。字詞釋義連詞,表轉折,譯為“卻”“可是”。雖然。辱沒。在。(和普通馬)一同死。駢,本義為兩馬并駕,引申為并列。馬槽。因為。動詞,著稱。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吃一次。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有時。同“飼”,喂。指代前文所提及的千里馬。連詞,表承接,可譯為“來”。指示代詞,這。才能,能力。才能和優點。同“現”,表現。猶,尚且。普通。等同,一樣。疑問代詞,怎么。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用馬鞭趕它。策,馬鞭,用作動詞,用馬鞭驅趕。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道,正確的方法。喂它,卻不能讓它竭盡才能。助詞,用在動詞后。湊足音節,無實義。通曉它的意思。面對。表示驚嘆,相當于“唉”。難道大概。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雖然有名貴的馬,只是辱沒在奴仆的手中,(和普通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而著稱。(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馬一樣)來喂養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優點不能表現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用馬鞭趕它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喂它卻不能讓它竭盡才能,它鳴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這樣例句:是馬也古義:今意:是判斷動詞有時例句:一食或盡粟一石古義:今意:或或者,或許◆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食策食不飽,力不足()食之不能盡其材()策之不以其道()執策而臨之()動詞,吃動詞,通“飼”,喂動詞,用馬鞭驅趕名詞,鞭子能安求其能千里也()雖有千里之能()動詞,能夠其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名詞,能力代詞,它代詞,它的難道大概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伯樂和千里馬的關系是怎樣的?哪一句式集中體現?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最集中體現的一句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2文中的“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比喻了哪幾類人?千里馬——人才伯樂——善于發現人才的人食馬者——愚妄淺薄的統治者3通過千里馬的遭遇,暗示了封建社會統治者是怎樣對待人才的?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通過千里馬的遭遇,暗示了封建時代統治者既不識人才又不重視人才,致使大批人才被埋沒。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心情。課文精講1讀課文,按課文內容填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體會本文簡練、含蓄的特點。托物寓意的寫法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寓深刻的思想于具體形象之中,言在此而意在彼,有咫尺論萬里之勢。文章語言簡練,三個“也”字舉足輕重。七個“不”字別有韻味。分析文章語言特點“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七個“不”字如江河直下,將“食馬者”的平庸淺薄寫得淋漓盡致。1托物寓意,中心明確。文章借助伯樂和千里馬,將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比作“食馬者”,將人才比作“千里馬”,集中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抨擊了統治者摧殘和埋沒人才的現象。分析文章寫作特點文章雖短,中心卻十分突出。先從正面提出論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然后筆鋒一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反面展開議論。接下來,自然就寫到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及其原因,對無知的“食馬者”發出強烈的譴責,進行了辛辣的嘲諷。最后歸結出“其真不知馬也”這一貫穿全文的中心。2結構精巧,脈絡清晰。深入探究1本文論述的主要問題是什么?作者表達了怎樣的獨特見解?2作者是怎樣在文章中流露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此文寫于作者仕途屢遭挫折之時,因而本文正是他懷才不遇的怨憤情緒的宣泄。但在封建社會,壓抑人才、埋沒人才是一種普遍現象,因此韓愈之鳴是對整個封建社會埋沒、摧殘人才現象的深刻批判。用“祗辱”“駢死”來描繪千里馬的遭遇,可以看出作者對千里馬的同情與憐憫。用“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來揭示千里馬才能被埋沒的原因,也可看出作者在為千里馬鳴不平時,還有一種無奈和委屈之情。這些感情都蘊含在議論當中,使文章情理相融,從而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結構梳理馬說提出論點托物寓意以馬喻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伯樂不常有——不以千里稱也(痛惜)分析問題埋沒原因食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譴責)歸納中心痛斥無知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嘲諷)主旨概括本文以伯樂和千里馬為喻,提出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見解,諷刺了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強烈憤慨之情。拓展延伸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在今天的社會中你會把“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名言作為自甘沉淪,一味埋怨環境的擋箭牌嗎?如果未被發現怎么辦?課后習題參考答案一、熟讀并背誦課文,說說作者借千里馬表達了什么觀點,寄寓了怎樣的情感。參考答案:作者把愚妄淺薄的封建統治者比作“食馬者”,將人才比作“千里馬”,而以伯樂喻指能識別人才的封建統治者,借千里馬的遭遇集中抨擊了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社會現象,并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針砭和控訴。全文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二、這篇短文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馬”,卻不顯得啰嗦。作者提到“千里馬”的方式有哪幾種?各具有怎樣的效果?參考答案: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暗喻,以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識別人才的人)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類比,借千里馬難遇伯樂而最終被埋沒的現象,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現實。)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反問,表達對朝廷淹沒人才的憤慨不滿。)三、翻譯下列句子,注意句子的語氣特點。1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日行千里的馬,吃一次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想要和一般的馬一樣尚且不可能,怎能要求它日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