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級暑假文言文閱讀專練(文言實詞):顧(解析)_第1頁
2023年九年級暑假文言文閱讀專練(文言實詞):顧(解析)_第2頁
2023年九年級暑假文言文閱讀專練(文言實詞):顧(解析)_第3頁
2023年九年級暑假文言文閱讀專練(文言實詞):顧(解析)_第4頁
2023年九年級暑假文言文閱讀專練(文言實詞):顧(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3年九年級暑假文言文閱讀專練(文言實詞):顧(解析)文言文閱讀(文言實詞):顧

(共15題)

一、復(fù)合題(共15題)

課外文言文

金忠待人以寬

(明)焦竑

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稱之,雖有素與公異者,其人有他善,未嘗不稱也。里人有數(shù)窘辱公,公為尚書時其人以吏來京師懼不為容公薦用之。或曰:“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顧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長?”

(選自《玉堂叢語》)

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州區(qū))人。博學(xué)、慷慨,曾任燕王府紀(jì)善、兵部尚書等職。②感:通“憾”,怨恨。

(1)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于人有片善心稱之/不能稱前時之聞

B.雖有素與公異者/或異二者之為

C.公為尚書時/吾從北方聞子為梯

D.顧其才可用/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2)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公為尚書時其人以吏來京師懼不為客公薦用之。

(3)這段文字,表現(xiàn)了金忠怎樣的思想境界?

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回答問題。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學(xué)而》)

②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為政》)

③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④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保ā妒龆罚?/p>

⑥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⑦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衛(wèi)靈公》)

孔子見羅雀者①

孔子見羅雀者,所得皆黃口②小雀。夫子問之曰:“大雀獨③不得,何也?”羅者曰:“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黃口從大雀,則不得;大雀從黃口,亦可得。”孔子顧謂弟子曰:“善驚以遠(yuǎn)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從為禍福。故君子慎其所從,以長者之慮則有全身之階,隨小者之戇④而有危亡之?dāng)、菀病!?/p>

(選編自《孔子家語》)

①羅雀者:強網(wǎng)捕鳥的人。②黃口:雛鳥的嘴為黃色,后又借指雛鳥。③獨:唯獨,只有。④戇(zhuàng):愚直。⑤敗:禍亂,禍害。

(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jié)奏。(限一處)

善驚以遠(yuǎn)害利食而忘患

(2)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i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ii飯疏食,飲水

iii黃口從大雀,則不得

iv孔子顧謂弟子曰

(3)翻譯下列句子。

i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ii故君子慎其所從。

(4)閱讀文⑦⑧句,概括“君子”與“小人”有哪些不同。

(5)你從兩文中獲得了哪些啟示?(寫出3點即可)

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i太丘舍去

ii則是無信

iii元方入門不顧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3)本文刻畫了元方、的形象。

閱讀文言文選段,完成下列小題。

一屠晚歸,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yuǎn)。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dān)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jǐn)?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選自蒲松齡《聊齋志異》)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與家犬雜畜,亦與犬相安。稍長,亦頗馴①,競忘其為狼。一日,主人晝寢廳事②,聞群犬嗚嗚作怒聲,驚起周兒,無一人。再就枕將寐,犬又如前。乃偽睡以俟,則二狼伺其未覺,將嚙③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殺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誣④哉!然野心不過遁逸⑤耳;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更不止于野心矣。獸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貽患⑥耶!

(選自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

①馴:順從,馴服。②廳事:住所的堂屋。③嚙:咬。④誣:虛假、虛妄。⑤遁逸:逃跑。⑥貽患:留下禍患。

(1)請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只標(biāo)一處)

聞群犬嗚嗚作怒聲

(2)解釋文中加點的字詞。

i綴行甚遠(yuǎn)

ii顧野有麥場

iii與家犬雜畜

iv乃偽睡以俟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i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ii再就枕將寐,犬又如前。

(4)文主要寫屠戶與狼斗智斗勇的經(jīng)過,聯(lián)系課文說說經(jīng)歷了哪幾次交鋒?

(5)文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點?對屠戶和富室各是什么態(tài)度?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

一屠晚歸,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yuǎn)。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dān)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jǐn)?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的是清代文學(xué)家,著有短篇文言小說集。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i顧野有麥場

ii一狼洞其中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含義。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4)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狼之并驅(qū)如故”生動地刻畫了狼的貪婪本質(zhì)。

B.“目似瞑,意暇甚”通過動作描寫揭示狼的狡詐。

C.“暴起”“斷其股”生動地刻畫了屠戶的勇敢機智。

D.“禽獸之變詐幾何哉”間接贊揚了屠戶的機智勇敢。

回顧課內(nèi)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1)寫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意思。

i元方入門不顧(《陳太丘與友期行》)顧:

ii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十二章》)樂:

iii屠自后斷其股(《狼》)股:

iv因往曉之(《杞人憂天》)曉: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i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ii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駱統(tǒng)字公緒,會稽烏傷人也。父俊,官至陳相,為袁術(shù)所害。統(tǒng)母改適,為華歆小妻,統(tǒng)時八歲,遂與親客歸會稽。其母送之,拜辭上車,面而不顧,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猶在也。”統(tǒng)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顧耳。”事適母甚謹(jǐn)。時饑荒,鄉(xiāng)里及遠(yuǎn)方客多有困乏,統(tǒng)為之飲食衰少。其姊仁愛有行,寡歸無子,見統(tǒng)甚哀之,數(shù)問其故。統(tǒng)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獨飽!”姊曰:“誠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與統(tǒng),又以告母,母亦賢之,遂使分施,由是顯名。

以隨陸遜破蜀軍于宜都,遷偏將軍。黃武初,曹仁攻濡須,使別將常雕等襲中洲,統(tǒng)與嚴(yán)圭共拒破之,封新陽亭侯,后為濡須督。數(shù)陳便宜,前后書數(shù)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載。年三十六,黃武七年卒。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不欲增母思,故不顧耳。顧:回頭看

B.見統(tǒng)甚哀之,數(shù)問其故。數(shù):多次

C.又以告母,母亦賢之。賢:賢德

D.統(tǒng)與嚴(yán)圭共拒破之拒:抗擊

(2)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i誠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ii數(shù)陳便宜,前后書數(shù)十上,所言皆善。

(3)從駱統(tǒng)的行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分點概括作答。

閱讀理解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明日,宿旦子岡①。甫②行數(shù)里,見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蓋江北之俗,婦女亦耕田力作;以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chǎn)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農(nóng),其丈夫方擔(dān)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shù)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犬鳴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yuǎn)甚也!

(選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記》)

①旦子岡:在江蘇省江寧縣附近。②甫:剛。③洵(xún):確實。④浣:洗衣。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i處處志之

ii后遂無問津者

iii余顧而慕之

iv自恨不如遠(yuǎn)甚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i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ii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

(3)兩段文字所展現(xiàn)的生活圖景有什么共同之處?

(4)你怎么看待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寫的桃花源生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

《世說新語》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

司馬光《資治通鑒》

魏文侯與虞人①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②之。魏于是乎始強。

①虞(yú)人:掌管山澤苑囿的官吏。②罷:停止,取消。

(1)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

(2)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i陳太丘與友期行

ii元方入門不顧

iii是日

iv天雨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陳太丘與友期行魏文侯與虞人期獵

B.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

C.去后乃至乃往,身自罷之

D.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慍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i友人慚,下車引之。

ii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

(5)有人認(rèn)為文中的友人已經(jīng)認(rèn)錯,就應(yīng)該得到原諒元方的做法的確有些失禮。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

(6)為了說明“誠信”這一道理兩文在選材上有何不同?

重點實詞。

(1)綴行甚遠(yuǎn)

(2)一狼仍從

(3)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4)顧野有麥場

(5)目似瞑

(6)意暇甚

(7)狼亦黠矣

閱讀兩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魏文侯期獵

魏文侯①與虞人②期③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④之⑤?”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⑥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⑦。魏于是乎始強⑧。

(選自《資治通鑒魏文侯書》)

①魏文侯:(?—前396年),名斯,是魏武侯的父親,魏國百年霸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員。③期:約定。④焉:何,哪里。⑤之:到,往。⑥豈可:怎么能。⑦身自罷之:親自取消了這次活動。⑧強:強大。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

i陳太丘與友期行()

ii天又雨()

iii太丘舍去()

iv元方入門不顧()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虛詞用法和意義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投以骨/以刀劈狼首

B.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慍

C.公將焉之?/學(xué)而時習(xí)之

D.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也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4)這兩篇短文都揭示了為人要守信用的道理,(甲)文中的陳元方批評了友人既又的錯誤;(乙)文中魏文候的做法,說明他是一個講究誠信的人,所以魏國變得強大起來。

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一屠晚歸,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yuǎn)。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dān)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jǐn)?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節(jié)選自《狼》)

(1)解釋文中加粗的詞。

i一狼仍從

ii顧野有麥場

iii以刀劈狼首

iv乃悟前狼假寐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

(3)本文主要通過和描寫刻畫狼的貪婪、狡猾:“奔倚”“暴起”“轉(zhuǎn)視”表現(xiàn)屠戶的性格。

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馬價十倍

有人賣駿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還②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③之費。”

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④而馬價十倍。

①比:副詞,接連地。②還:通“環(huán)”,環(huán)繞。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i人莫知之

ii去而顧之

(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

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

(3)伯樂“還而視之,去而顧之”這一動作神態(tài),有什么隱含義?

(4)這則故事指出了生活中的一種什么現(xiàn)象。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題。

(一)陸游書巢

吾室之內(nèi),或棲于櫝①,或陳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②,而風(fēng)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③,或至不得行,則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A_______!”

(選自《渭南文集》)

:①櫝:木柜、木匣,這里指書櫥。②覿:(dí),相見。③槁枝:枯樹枝。

(二)八大山人

清陳鼎

八大山人①,號人屋。“人屋”者,“廣廈萬間”之意也。性孤介②,穎異絕倫。八歲即能詩,善書法,工篆刻,尤精繪事。嘗寫菡萏一枝,半開池中,橫斜水面,生意勃然;張?zhí)弥腥缜屣L(fēng)徐來香氣常滿室。又畫龍,丈幅間蜿蜒升降,欲飛欲動;若使葉公見之,亦必大叫驚走B_______.善詼諧,喜議論,娓娓不倦,常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無他好。人愛其筆墨,多置酒招之,預(yù)設(shè)墨汁數(shù)升、紙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見C_______,則欣然潑墨廣幅間。或灑以敝帚,涂以敗冠,盈紙骯臟,不可以目。然后捉筆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鳥竹石,無不入妙。如愛書則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灑灑數(shù)十幅立就。醒時,欲求其片紙只字不可得。雖陳黃金百鎰③于前,勿顧也。其顛如此。

(節(jié)選《八大山人傳》有刪改)

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②介:耿直。③鎰:二十兩。

(1)解釋文中加點字的含義。

i①俯仰四顧

ii②未嘗不與書俱

iii③或成山林

iv④數(shù)十幅立就

(2)用四個“/”給下面句子斷句。

如愛書則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灑灑數(shù)十幅立就。

(3)(一)文中最能體現(xiàn)“書巢”二字特點的語句是“”。(填原文語句,限8字)

(4)請將“也”、“之”、“邪”三個詞還原到文章恰當(dāng)?shù)奈恢谩?/p>

A

B

C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游白水書①

蘇軾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小東,少北,有懸水百仞,折處輒為潭,深者縋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喜可畏,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俯仰度數(shù)谷,山月出,擊汰④中流,掬弄珠璧⑤,到家二鼓,復(fù)與過飲酒,食余甘⑥煮菜,顧影頹然,不復(fù)甚寐。書以付過。東坡翁。

①本文寫于蘇軾被貶惠州后。過:蘇軾的第三子蘇過。②殆:大概,恐怕。③縋(zhu):用繩子拴著往下放。④汰:水波。⑤珠壁:指倒映在水中的月影。⑥余甘:指橄欖。

(1)結(jié)合“課內(nèi)例句”的提示,解釋“選文句子含義。

選文句子課內(nèi)例句解釋

①俯仰度數(shù)谷關(guān)山度若飛(《木蘭詩》)

②顧影頹然顧野有麥場(蒲松齡《狼》)

(2)下列加點詞意義或用法與“折處輒為潭”中“為”相同的是哪一項

A.為宮室、器皿、人物(魏學(xué)洢《核舟記》)

B.全石以為底(柳宗元《小石潭記》)

C.不足為外人道也(陶淵明《桃花源記》)

D.眾服為確論(紀(jì)昀《河中石獸》)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i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

ii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4)下面句子非常有表現(xiàn)力,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說說你的理解。

雪濺雷怒,可喜可畏。

(5)文章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情感,閱讀后你能感受到情感的起伏變化嗎?請做具體分析。

解析

一、復(fù)合題(共15題)

1.

(1)B

(2)公為尚書時/其人以吏來京師懼不為客/公薦用之。

(3)正直無私,胸懷寬廣,善用人才。

2.

(1)善驚以遠(yuǎn)害/利食而忘患

(2)i喜愛,愛好

ii吃

iii跟隨,跟從

iv回頭

(3)i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浮云一樣。

ii因此君子應(yīng)當(dāng)慎重地選擇所要跟隨的人。

(4)君子安于貧困,堅守道義;小人則看重利益,會因私利而胡作非為。

(5)示例:一是不要只顧眼前利益;二是要多借鑒長者的經(jīng)驗;三是要有憂患意識;四是要謹(jǐn)慎擇友;五是要虛心向別人學(xué)習(xí)。

3.

(1)i離開。

ii就。

iii回頭。

(2)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jīng)離開了。

(3)守信;善辯

(1)i該題考查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平時要注意積累,注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的情況。遇到不懂的,要經(jīng)常翻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在具體操作中,可以依據(jù)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dǎo),再進行判斷。去:離開。

ii該題考查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平時要注意積累,注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的情況。遇到不懂的,要經(jīng)常翻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在具體操作中,可以依據(jù)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dǎo),再進行判斷。則:就。

iii該題考查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平時要注意積累,注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的情況。遇到不懂的,要經(jīng)常翻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在具體操作中,可以依據(jù)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dǎo),再進行判斷。顧:回頭。

(2)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要在準(zhǔn)確把握文意的基礎(chǔ)上,對實詞、虛詞和句式有準(zhǔn)確的理解。再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guān)鍵性語句,用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把它表述出來。重點字詞:待:等。君:尊稱,您。

(3)方法一:

本題考查文言文人物形象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質(zhì),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點,可以通過分析具體事件,因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種描寫,因為通過描寫可以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文中陳元方的“方正”表現(xiàn)在:面對父親友人的怒罵,以“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斥責(zé)對方不信守約定、不尊重他人,使對方明理,并贏得對方的嘆服,維護了父親的名譽。據(jù)此作答即可。

方法二: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dāng)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jīng)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4.

(1)聞/群犬嗚嗚作怒聲

(2)i連接、緊跟

ii看,視

iii養(yǎng)

iv等待

(3)i一只狼徑直離開,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ii(主人)再次躺下睡覺,快睡著時,狗又像剛才一樣叫。

(4)第一次,屠戶懼怕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仍跟隨;第二次,屠戶背倚柴草堆,“弛擔(dān)持刀”,與狼對峙;第三次,屠戶奮起,殺死二狼。

(5)陰險(狡猾、奸詐);文表述了對屠戶機智、勇敢的贊美;表述了對富室(主人)不識狼的陰險本性、自找禍患的嘲諷。

(1)文言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的第一步,我們必須先分析這個句子各成分間的關(guān)系,理出這個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語、謂語、賓語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語與謂語之間停頓,謂語與賓語之間停頓的原則進行劃分,這樣一個句子最明顯的朗讀節(jié)奏就劃分出來了。本題“聞”是動詞,是謂語,后面內(nèi)容是賓語,故“聞”后應(yīng)該斷開。

(2)i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本題涉及的詞語是常見的文言詞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做出判斷。綴:緊跟。

ii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本題涉及的詞語是常見的文言詞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做出判斷。顧:看。

iii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本題涉及的詞語是常見的文言詞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做出判斷。畜:養(yǎng)。

iv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本題涉及的詞語是常見的文言詞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做出判斷。俟:等待。

(3)i本題考查學(xué)生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直譯為主,意義為輔。徑:徑直。

ii本題考查學(xué)生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直譯為主,意義為輔。寐:睡覺。

(4)本題考查文意理解,第一次交鋒根據(jù)“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概括作答;第二次交鋒根據(jù)“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dān)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概括;第三次交鋒根據(jù)“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jǐn)?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概括作答。

(5)方法一: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解答第一問的關(guān)鍵是在通曉兩文大意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關(guān)鍵語句來分析。第一空:從甲文“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和乙文“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更不止于野心矣”中可知,這兩篇文章中的狼具有的共同的特點是:陰險狡詐。解答第二問,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在通曉兩文大意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關(guān)鍵語句來分析。結(jié)合兩文內(nèi)容根據(jù)“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等語句,可知表述了對屠戶的贊美;乙文根據(jù)“獸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貽患耶”可知表述了對富人的嘲諷。

方法二:

一個屠戶傍晚回來,擔(dān)子里的肉已經(jīng)賣完了,只剩下骨頭。屠戶半路上遇到兩只狼,緊跟著(他)走了很遠(yuǎn)。

屠戶感到害怕,把骨頭扔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從。屠戶再次扔骨頭,較晚得到骨頭的狼停住了,之前獲得骨頭的狼又跟上來了。骨頭已經(jīng)沒有了,可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戶。

屠戶感到處境危急,擔(dān)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擊。他往旁邊看了看發(fā)現(xiàn)田野中有個麥場,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里面,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于是跑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lián)幽闷鹜赖丁芍焕遣桓疑锨埃裳鄢缿簟?/p>

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過了一會兒,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砍狼的頭,又連砍了幾刀把狼殺死。他剛剛想離開,轉(zhuǎn)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從柴草堆中打洞來從后面攻擊屠戶。狼的身體已經(jīng)鉆進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這只狼也被殺死了。他才領(lǐng)悟到前面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引敵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間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一個有錢人家,偶爾得到兩只小狼,將它們和家狗混在一起喂養(yǎng),狼和狗相安無事。兩只小狼漸漸長大,很馴服了,富室主人竟然忘了它們是狼。一天,富室主人白天躺在客廳里睡覺,聽到群狗嗚嗚地發(fā)岀怒吼之聲,驚醒起來四周看看沒有一個人。富室主人再次就枕準(zhǔn)夆睡覺,狗又像先前那樣吼叫,他便假睡來等著(觀察情況)。富室主人(發(fā)現(xiàn))兩只狼看到他沒有醒,正要咬他的喉嚨,狗阻止了狼不讓(它們)上前去。富室主人就殺了狼,取了它們的皮。狼有兇惡的本性,實在是沒有誣蔑它們啊!那兇惡的本性,只不過是被深深地隱藏著罷了。它們表面上假裝親昵,而背地里卻心懷不軌,還不單單有這么點野心。野獸本性不用多說,為什么人還要來飼養(yǎng)它們,而給自己留下禍患呢?

5.

(1)蒲松齡;《聊齋志異》

(2)i看,視

ii挖洞

(3)屠戶(感到)非常為難/困窘急迫,擔(dān)心/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擊。

(4)B

(4)B應(yīng)為神態(tài)或肖像描寫。

6.

(1)i回頭看

ii以……為快樂

iii大腿

iv告知、開導(dǎo)

(2)i溫習(xí)學(xué)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從而可以做老師了。

ii時間長了,好像閉上了眼睛,神情很悠閑。

(1)i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本句句意為: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大門。顧:回頭看。

ii“樂”是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iii“股”與“兩股戰(zhàn)戰(zhàn)”中的“股”意思相同,指大腿。

iv這個句子翻譯為“于是去開導(dǎo)他”,“曉”是“開導(dǎo)”的意思。

(2)i注意“故”譯為“學(xué)過的知識”。

ii注意“暇”譯為“從容、悠閑

7.

(1)C

(2)i確實是這樣,為什么不告訴我?

ii他多次陳述有利時政的意見,前后數(shù)十次上書。

(3)①年少懂事②關(guān)愛他人③較高的軍事才能

(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釋義。

ABD.正確。

C.有誤。

故選:C

(2)

(3)本題考查評價人物形象。評價人物形象要根據(jù)文中故事情節(jié)以及人物的言行舉止具體分析。

年少懂事,為了不讓母親擔(dān)憂;總是為他人著想;有較高的軍事才能,先后打了兩次勝仗。

8.

(1)i做記號

ii渡口

iii看

iv遺憾

(2)i(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就更不必說魏晉了。

ii覺得這一家子中,萬物都怡然自得。

(3)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民生活富足安定。

(4)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虛構(gòu)了一個與黑暗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黑暗社會的否定、批判。

9.

(1)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

(2)i約定

ii回頭看

iii這

iv下雨

(3)A

(4)i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想拉住元方。

ii今天飲酒這么快樂,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

(5)示例一:同意。友人已經(jīng)認(rèn)錯,又是父親的朋友,是長輩,即使有錯,也應(yīng)該以禮相待。

示例二:不同意。友人失信又失禮元方的態(tài)度是在維護自己和父親的尊嚴(yán),這是堅持原則的一種體現(xiàn),同時也給友人一個難忘的教訓(xùn)。(言之成理即可)

(6)文選取的是友人“無信”“無禮”的反面例子,文選取的是魏文侯講誠信的正面例子。

(3)A項,和;B項,太陽/每天;C項;才/于是,就;D項,表修飾/表轉(zhuǎn)折。

(6)

魏文侯同管理山澤苑囿的官吏約定了打獵的時間。這天,魏文侯與百官飲酒,非常快樂,天下起雨來。文侯要出去赴約,左右的人說:“今天飲酒這么快樂,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說:“我與別人約好了打獵的時間,雖然現(xiàn)在很快樂,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約呢?”于是前往,親自取消了這次活動。魏國于是從此變得強大。

10.

(1)連接、緊跟

(2)跟從

(3)追隨、追趕

(4)看,視

(5)閉上眼睛

(6)從容、悠閑

(7)狡猾

11.

(1)i相約同行

ii下雨

iii離開

iv回頭看

(2)A

(3)正午時您沒有到,就是不守信用,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4)無信;無禮;冒雨親自去和虞人取消約定的活動

(1)i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注意:期,古今異義詞,約定;期行,相約同行。

ii雨,詞類活用,名詞作動詞,下雨。

iii去,古今異義詞,離開。

iv顧,古今異義詞,回頭看。

(2)考查一詞多義。

A.用/用;

B.表承接/表轉(zhuǎn)折;

C.到,往/指學(xué)過的知識;

D.于是/才;

故選A。

(3)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匯,運用“增、刪、調(diào)、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注意重點詞的解釋:日中,正午時分;至,到;則,就是;信,誠信,講信用。

(4)不講信用;沒有禮貌;身自罷之。

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題,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內(nèi)容,抓住關(guān)鍵語句分析。甲文,結(jié)合“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理解,元方批評友人既“無信”,又“無禮”,說明了為人處世,應(yīng)該講禮守信的道理。乙文中,魏文侯說:“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魏文侯“身自罷之”。魏文侯因為刮起大風(fēng),不能與虞人踐約所定的打獵日期,即使左右勸阻,仍堅持親自趕到虞人那里取消打獵活動,由此得出啟示:做人要講究誠信,不能因為自己的快樂或事情就違背承諾。

參考譯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dāng)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jīng)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魏文侯期獵

魏文侯同掌管山澤的官約定去打獵。這天,魏文侯與百官飲酒非常的高興,天下起雨來。文侯要出去赴約,隨從的侍臣說:“今天飲酒這么快樂,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說:“我與別人約好了去打獵,雖然在這里很快樂,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約呢?”于是自己前往約定地點,親自取消了打獵。魏國從此變得強大。

12.

(1)i跟從

ii看(視)

iii用

iv才

(2)(屠戶)正要上路,轉(zhuǎn)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從通道中進入來攻擊屠戶背后。

(3)動作;神態(tài);勇敢機智

(1)i本題考核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平時注意積累,答題時注意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詞語含義,還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現(xiàn)以今釋古的現(xiàn)象。同時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句意為:另一只狼仍然跟從。從:跟從。

ii本題考核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平時注意積累,答題時注意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詞語含義,還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現(xiàn)以今釋古的現(xiàn)象。同時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句意為:他看見田野里有一個大麥場。顧:看,視。這里指往旁邊看。

iii本題考核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平時注意積累,答題時注意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詞語含義,還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現(xiàn)以今釋古的現(xiàn)象。同時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句意為:用刀劈砍狼的腦袋。以:用。

iv本題考核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平時注意積累,答題時注意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詞語含義,還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現(xiàn)以今釋古的現(xiàn)象。同時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句意為: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裝睡覺。乃:才。

(2)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解答本題考生應(yīng)對文言詞語的意義用法爛熟于心、對重點詞語解釋要準(zhǔn)確到位,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dāng)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重點詞:洞其中;在柴草中打洞。洞。這里作動詞,遂入:從通道進入。隧:通道。這里用作狀語,“從通道”的意思。

(3)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寫作特色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做題時,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揣摩人物形象,分析文章寫作特色,做到整體感知。本段寫屠戶殺狼,表現(xiàn)屠戶的勇敢鎮(zhèn)定和狼的狡猾貪婪。“暴起”、“刀劈”、“斃之”等動作描寫,表現(xiàn)出屠戶不為假象迷感,抓住時機,當(dāng)機立斷敢于斗爭,取得了一半的勝利。“轉(zhuǎn)視積薪后”說明屠戶已深刻認(rèn)識到狼的本性,變得警覺,“一狼洞其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