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_第1頁
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_第2頁
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_第3頁
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_第4頁
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儉文)BXX:1008-0422(2021)04-0084-03引言隨著工業化的快速進展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古村落所蘊含的傳統建筑風貌、地方文化習俗等正遭受著不同程度地破壞,甚至正在面臨瓦解及消亡的危險。福建省為促進城鄉統籌進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制定《福建省村莊規劃編制技術導則》。導則根據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村民的生活習慣、現有建設基礎、經濟進展水平等多種因素,將村莊分為改造型、新建型、保護型、城郊型等四大類型。其中,保護型村莊的保護開發原則:〃保留村莊文脈,傳承建筑文化……彰顯村莊歷史文化的底蘊,實現永續利用。〃廈門市同安區汀溪鎮洪坑自然村因其優秀的歷史文化遺存、獨特村莊布局、濃郁地域民俗風情而被定義為保護型村落。如何在對洪坑村的保護整治中,實現旅游開發與保護利用的雙贏是迫在眉睫的任務。現狀調研2.1村莊概況洪坑村位于廈門市同安區汀溪鎮隘頭行政村內,位于風景優美的洋麻山腳下,地形平坦。村莊附近有溫泉眼,水溫常年在65°C以上,溫泉出水量達3000t/d,是旅游開發的重要資源。村西有西源溪流淌而過,水源豐富,利于農業灌溉。依山傍水,田園風光是洪坑的一大特色。村莊總面積約3.89hm2。洪坑村原住民多已遷出,或新建房子于村的外圍。村內的房子多空置,或租出給外來打工者,現狀人口245人(圖1)。2.2洪坑村現存問題2.2.1村莊內部建筑問題復雜。農民自建房缺乏規范指引,布局散亂,新舊建筑朝向不一,質量參差不齊;并且隨處可見任意搭建的臨時建筑及破舊的廢棄建筑,嚴峻影響了村莊的整體風貌。2.2.2公共服務及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現有服務設施僅有傳統宗廟及沿街商業點;村內沒有排水溝渠,垃圾隨意堆放;村莊內部缺乏集中的公共綠地及娛樂休閑用地,村莊居民生活質量得不到提高。2.2.3道路交通系統混亂。現狀村內路XX不成體系,處于樹狀的無序生長形態,且多為泥土鋪筑,居民雨天出行不方便,顯然不適合洪坑村進展的需要。規劃思路3.1規劃原則3.1.1以人為本原則。以原住村民為主體,貫徹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把提高村莊人居、旅游環境質量作為規劃設計的基本出發點。3.1.2整體性保護的原則。保護村落的空間布局、傳統肌理、街巷尺度、傳統建筑的完整性和原真性。連續洪坑村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傳統歷史風貌和村民的居住形態。3.1.3可持續進展原則。全面體現可持續進展思想,確保農村傳統景觀風貌的傳承和新舊協調,建筑與街巷的協調統一。切實保護現有的生態環境,充分發揮生態資源的潛力。制造宜人的生活環境和可持續進展的生態系統。3.2保護村落歷史風貌3.2.1保護古村落的空間格局、路XX布局古村落的原始路XX對村落的空間形態的構成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在規劃中,應保護和連續洪坑村傳統的路XX布局。將村內的道路全部規劃為步行街,限制機動車輛的通行,以維持原有的街巷空間形態,車行道、停車場全部規劃在古村落的夕卜緣。步行街采納當地的胭炙磚、鵝卵石、瓦礫組合鋪砌,并且在主要街巷上種植綠樹,形成一條〃藍天、赤瓦、紅墻、綠樹〃多層次的立體景觀視線(圖2、圖3)。3.2.2對沿街建筑單體的保護與利用民居是洪坑古村落傳統風貌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旅游開發的重要資源。規劃明確完整保護古村落的整體建筑布局和建筑歷史風貌的完整性。通過對沿街建筑進行建筑質量、建筑年代、建筑類型、建筑風貌四方面的評估劃分為完整保護、改造利用和拆除重建三種類型。然后根據綜合評估狀況進行適當的改造,在不改變建筑風貌的前提下,增加必要的廚衛設施,以及內部功能置換,以滿足使用者現代化的生活需求。同時,結合房前屋后的空地及拆除危房及臨時性建筑規劃設計小廣場和集中綠化,供村民戶外活動,致力于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圖4)。3.3總體空間景觀規劃空間景觀規劃以尊重洪坑村與周邊自然環境間的關系為原則,將洪坑村分為傳統風貌村落區、濱水娛樂旅游區、古樹風貌景觀區三大片區,分別營造出不同的空間景觀氛圍(圖5)。3.3.1傳統風貌村落區:整個傳統風貌區的核心即是傳統風貌建筑。通過硬地鋪砌步行街,創建縱橫雙向條形空間,敞開原本狹窄私密的傳統巷道空間,完整重現傳統聚落風貌,此外通過鋪地樣式的變化、植物的點綴、景觀小品的設計和休閑小廣場的設置以及傳統腰鼓表演活躍整個傳統風貌區的空間氣氛。活躍多變的街巷、典雅別致的民居、繽紛多彩的景觀,技藝精湛的傳統工藝構成了豐富的空間層次,閑逛其中可以細細品味閩南古村落特有地域文化意象。在傳統村落區內的民居周圍點綴種植少量刺桐屬植物和其它開紅花的喬灌木,以不同季節的開紅花燦漫的美麗景色。通過炮仗花、紫藤等結合景觀小品的設計營造出畫廊的景觀。主要選用植物:桃花、龍眼樹、紫薇、木芙蓉、炮仗花、紫藤等。3.3.2濱水娛樂旅游區:該自然濱水景觀軸沿洪坑村西岸的西源溪展開。西源溪一側水岸采納生態草坡與拋石護岸,搭配臨水平臺、濱水步行道串接其間,來塑造自然、多變的水岸空間形式。村內沿溪建有農家樂和咖啡館及休閑廣場,借前方溪流美景,輔以水畔森林背景,為居民和游客提供一處優質的自然休憩場所。此外,搭配水濱散步道串連一系列以戶夕卜休閑為主的活動區,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多的交往空間。自然濱水景觀軸以多樣的濱水活動功能及強化空間的親水性,建設多樣化的開放空間與臨水環境。在沿溪邊,通過落羽杉、欒樹等秋葉植物的配植豐富現狀林相,樹影交融。在穿插其間溪流中,按照水域的深淺不同,種植不同凈水功能的浮水、挺水、沉水、濱水植物,達到芳草萋萋的景觀效果。主要選用植物:蒲葵、蒲桃、風車草、粉單竹、干屈菜、水石榕等。3.3.3古樹風貌景觀區:古樹風貌景區主要圍繞村內的四棵百年古樹展開,并設有本村的南入口,南入口廣場的設計融入村落文化要素,舒適滿意的廣場空間使人們駐足小憩,產生共鳴。整個軸線將自然山水景觀與人的行走路線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充分利用遠景,中景,近景,不同的景觀層次,把一覽無余的廣場景色轉變成層次交替變化,步移景異的廣場景色。從而將村落原本單一靜止的空間景觀視線轉變為多變動態的空間景觀視線。在植物配置方面,以多種榕屬植物的不同生長特性,或孤植、或列植、或與其他植物叢植、或整形修剪,結合景觀規劃示意圖,形成視覺的連續性和景觀的協調性,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景象令人猶如桃園尋夢。主要選用植物:龍眼樹、鳳凰樹、芒果樹、龍舌蘭、綠蘿等。建筑保護更新措施4.1完整保護〃保護建筑〃是指現狀評價中傳統風貌保存完整且建筑質量良好的古厝建筑。對于保護建筑〃要盡可能地通過加固、修繕等方式恢復其原貌。通過對建筑的建筑方式、造型、材料、技術工藝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在保留原有建筑的格局、風貌、夕卜觀、裝飾、布局環境的基礎上,盡量遵照建筑原有的材料、顏色、建筑結構和裝飾的藝術風格進行修復,修舊如舊。保留當地人在傳統建筑內的生活和風俗習慣。4.2改造利用〃改造建筑〃指的是現狀評價中建筑質量較好但傳統風貌逐步缺失的建筑。對改造建筑采納傳統材料,傳統工藝進行立面改造,使其與村落傳統風貌建筑特色相聯系,體現傳統建筑文化。并且根據村落旅游開發的需求,對民居的功能進行置換,進展農家樂、農家住宿、游客接待服務等多種的經營方式,提高古村落的旅游接待能力,增加游客的參與性,滿足游客體驗農家生活的需求。從而增加村民的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圖6)。4.3拆除重建對于無法改建的舊建筑,應予以拆除,并且在附近開發新的地塊進行安置。開發新民居試點的進展計劃,設計符合閩南傳統民居建筑風貌的新民居。提供底層建筑面積約90m2,總建筑面積270m2的聯排新民居方案。方案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