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件+植被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_第1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件+植被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_第2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件+植被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_第3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件+植被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_第4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件+植被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地理地理復習

微專題植被與自然地理環境

植被是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之一,與地理環境的關系非常密切,不同的植被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下形成和演化的,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環境的一面鏡子。當植被發生變化時,勢必會導致自然地理環境的其他要素乃至整個環境都發生變化。近年來以植被為素材的地理試題屢屢出現,這類試題有利于深刻挖掘邏輯鏈條,整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實現地理核心素養考查的意圖。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相互聯系整體性產生新功能:表現:應用: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統一演變的過程牽一發而動全身區域變化影響其他區域開發利用資源要有綜合的考慮和對策基礎知識回顧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1.通過對學生答題情況的診斷,補充相關知識,指導學生運用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原理分析植被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及評價人類活動是否合理

。2.通過研做習題,引導學生構建植被對自然地理環境影響的思維模板,提高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改進做題方法,提高做題的信心、能力和核心素養。(2020·新課標I卷·T9~11·12分)岳樺林帶是長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帶。岳樺林帶氣候寒冷,生長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樺才結實(種子)。岳樺結實的海拔上限稱為岳樺結實線,岳樺林分布上限即長白山林線。監測表明,20世紀90年代以來,長白山北坡氣候持續變暖,岳樺結實線基本穩定;林線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趨于穩定。據此完成9~11題。考向一、自然地理環境對植被分布的影響9.目前,長白山北坡林線附近的岳樺多為 ()A.幼樹 B.中齡結實樹C.老樹 D.各樹齡組混生氣候變暖√氣溫升高林線上升幼樹(2020·新課標I卷·T9~11·12分)岳樺林帶是長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帶。岳樺林帶氣候寒冷,生長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樺才結實(種子)。岳樺結實的海拔上限稱為岳樺結實線,岳樺林分布上限即長白山林線。監測表明,20世紀90年代以來,長白山北坡氣候持續變暖,岳樺結實線基本穩定;林線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趨于穩定。據此完成9~11題。10.推測20世紀90年代以來,長白山北坡岳樺林帶 ()A.冬季升溫幅度小,生長季穩定B.冬季升溫幅度大,生長季延長C.冬季升溫幅度大,生長季穩定D.冬季升溫幅度小,生長季延長考向一、自然地理環境對植被分布的影響√①岳樺林帶氣候寒冷,生長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樺才結實(種子),可知結實線與生長季長短有關。結實線穩定說明生長季穩定。②林線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說明冬季升溫幅度大,導致林線快速上升。(2020·新課標I卷·T9~11·12分)岳樺林帶是長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帶。岳樺林帶氣候寒冷,生長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樺才結實(種子)。岳樺結實的海拔上限稱為岳樺結實線,岳樺林分布上限即長白山林線。監測表明,20世紀90年代以來,長白山北坡氣候持續變暖,岳樺結實線基本穩定;林線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趨于穩定。據此完成9~11題。考向一、自然地理環境對植被分布的影響外因:降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影響岳樺林生長的好壞;內因:種子,結實線穩定決定種子傳播范圍穩定,難以提供更多的生力軍——“種子”向上擴張,從而導致林線穩定。11.在氣候變暖背景下,長白山北坡林線近年卻趨于穩定,原因可能是 ()A.降水穩定B.水土流失量穩定C.土壤肥力穩定D.岳樺結實線穩定√(2020·新課標全國Ⅲ卷·T9~11·12分)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北端,氣候冷濕,火山錐各坡的降水差異小。近幾十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火山錐的林線(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線(終年積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擾也影響林線和雪線高度。例如,火山噴發徹底破壞原有景觀,若干年內該火山錐的林線與雪線高度往往發生顯著變化。據此完成7~9題。對點訓練7.一般情況下,與陰坡相比,該地火山錐陽坡的 ()A.林線與雪線更高

B.林線與雪線更低C.林線更高、雪線更低D.林線更低、雪線更高陽坡與陰坡相比,太陽輻射較強、氣溫較高、光照熱量更充足有利于森林生長,林線更高,雪線更高√(2020·新課標全國Ⅲ卷·T9~11·12分)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北端,氣候冷濕,火山錐各坡的降水差異小。近幾十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火山錐的林線(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線(終年積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擾也影響林線和雪線高度。例如,火山噴發徹底破壞原有景觀,若干年內該火山錐的林線與雪線高度往往發生顯著變化。據此完成7~9題。對點訓練8.林線升高,雪線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區域氣候變化趨勢為 ()A.暖濕 B.暖干

C.冷濕

D.冷干【角度】根據植被的生長狀況推測其生長環境林線升高,說明火山群所在區域氣候變暖;雪線降低,說明氣候變暖,降水增多。√(2020·新課標全國Ⅲ卷·T9~11·12分)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北端,氣候冷濕,火山錐各坡的降水差異小。近幾十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火山錐的林線(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線(終年積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擾也影響林線和雪線高度。例如,火山噴發徹底破壞原有景觀,若干年內該火山錐的林線與雪線高度往往發生顯著變化。據此完成7~9題。對點訓練9.火山噴發后若干年內,該火山錐 ()A.林線升高,雪線升高

B.林線升高,雪線降低C.林線降低,雪線升高

D.林線降低,雪線降低火山噴發若干年內,火山灰為森林的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林線升高;火山錐受火山灰堆積作用影響,坡度變緩(地形),積雪增多,雪線下降。√植被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

(2018·海南·T21·20分)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對圖6所示區域的水土流失進行了大規模治理,重點實施了退耕還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區,林草植被得到較好恢復。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區(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極低的干土層),人工連片種植的樹木普遍生長不良,樹干彎曲,根基不穩,枝葉稀疏,總也長不大,被當地人稱為“小老頭樹”。(1)分析當地出現“小老頭樹”的環境條件。(8分)(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區域植樹造林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結果。(8分)(3)說明“小老頭樹”現象對于生態建設的啟示。(4分)高考題再現(高考真題)如圖是一張反映“滴水葉尖”現象的照片.該現象常年出現在()A.溫帶落葉闊葉林B.熱帶草原C.亞熱帶常綠硬葉林D.熱帶雨林D考向一、自然地理環境對植被形態的影響(氣候)滴水葉尖某同學在三個地點考察同一種植物的根系分布狀況,繪制的根系分布圖如下圖。請你指出該植物的根系屬于哪種類型,這三種分布方式可能是受哪種因素影響的結果?你推測這些影響因素的依據是什么甲、乙、丙三地根系分布形態可能受水(或肥)分布不均的影響:甲地,較深部位在右側水分可能較多,看出下部根向右伸展較多;乙地,地面淺部水較豐富,看出根系向兩側擴展較多;丙地,土壤淺層較缺水,看出根系向深層分布較明顯。降水和土壤地面根結網背景環境:雨林中的中、上層喬木,一般高可達三四十米,枝干強大;雨季時的土壤水分更是處于飽和或接近飽和的狀況,空氣匱乏,不利于根系呼吸。多氣根板根: 解決了熱帶雨林中樹木根系難以進入深層土壤而又要對地上沉重部分進行支撐作用這一兩難問題

植被適應自然地理環境的表現從葉片來分析,葉片面積大小和肉質、蠟質及革質狀況同樣可以反映氣候的特征。普通的落葉樹木是因為在氣候不適宜的時候(譬如寒冷,干燥),因為葉子面積較大,表面沒有蠟質的薄膜,而導致水分散失快,不易生存,所以在秋冬季會變黃,落葉.而松樹,冬青,柏樹等,由于葉子要么尖細,要么表面有蠟質層,水分不易散失,所以在嚴酷的環境下仍然可以正常生存,所以不會落葉,保持常青。

沙漠地區的植被總是有特殊的儲水器官如葉子肥厚或是粗大的莖稈;或者是減少蒸騰的方式,如葉子演化成針刺狀,或沒有葉子,莖稈綠色代替葉子光合作用;或表面披茸毛,減少光照危害,減弱蒸騰;或通過發達的根系獲取地下水。植物的形態特征可以反映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與當地自然環境不斷適應的結果。

比如植物的根系,根系發達與否與當地降水和土壤狀況有很大的關系,熱帶雨林地區的植被根系由于土壤水分多,向深處伸展會導致難以呼吸而死亡,所以,熱帶雨林植被根系主要沿地面伸展,高大喬木需要較多的營養成分,所以其根系較多且復雜才能滿足生長的需要,在地面結成網狀根系。植物根據根系中主根和側根的生長狀況分為深根植物和淺根植物,淺根植物多分布在風力小,地表水分充足,土壤含水量大的地區。深根植物多分布在地表水分少或者風力大的地區。

(2018·海南·T21·20分)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對如圖所示區域的水土流失進行了大規模治理,重點實施了退耕還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區,林草植被得到較好恢復。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區(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極低的干土層),人工連片種植的樹木普遍生長不良,樹干彎曲,根基不穩,枝葉稀疏,總也長不大,被當地人稱為“小老頭樹”。考向一、自然地理環境對植被形態的影響(1)分析當地出現“小老頭樹”的環境條件。(8分)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樹木生長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層,影響樹木根系發育和下扎。風大,易動搖樹木根系。

(2018·海南·T21·20分)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對如圖所示區域的水土流失進行了大規模治理,重點實施了退耕還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區,林草植被得到較好恢復。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區(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極低的干土層),人工連片種植的樹木普遍生長不良,樹干彎曲,根基不穩,枝葉稀疏,總也長不大,被當地人稱為“小老頭樹”。(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區域植樹造林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結果。(8分)考向一、自然地理環境對植被形態的影響行為動詞:關鍵詞:研究對象:研究方向:限定詞:分析結果植樹造林對生態環境不良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區域樹木生長不良(形成“小老頭樹”);2分閱讀問題挖掘關鍵轉化問題回歸方法、規律、原理緊扣材料地上:地表:地下:樹木(“小老頭樹”)影響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長,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減弱(不利于當地自然植被的恢復);3分樹木(“小老頭樹”)會蒸騰更多水分,樹木根系吸水會使地下土層更干,導致區域環境更干燥。3分組織答案

(2018·海南·T21·20分)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對圖所示區域的水土流失進行了大規模治理,重點實施了退耕還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區,林草植被得到較好恢復。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區(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極低的干土層),人工連片種植的樹木普遍生長不良,樹干彎曲,根基不穩,枝葉稀疏,總也長不大,被當地人稱為“小老頭樹”。(3)說明“小老頭樹”現象對于生態建設的啟示。(4分)(3)在生態建設過程中,應尊重自然規律,因地制宜(宜林則林,宜草則草);2分在生態脆弱地區,應減少人工干預。2分落腳點(核心價值):樹立因地制宜的環境修復觀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7分)

材料一猴面包樹,又稱波巴布樹(如圖甲),主要分布在馬達加斯加島西南沿海。猴面包樹喜熱、耐旱,適宜生長地區的降水量300-800mm(如圖乙)。樹干呈桶狀,直徑最大可達12米,木質疏松柔軟,但樹皮堅韌結實,根系發達。猴面包樹渾身是寶,樹葉可當作蔬菜食用;樹皮剝下來可用來織布;樹干是造紙的好材料;面包果可直接食用,還可以用來制作果醬,被稱為“天然面包”;在非洲歷史上的幾次大饑荒時期,這種“天然面包”拯救了成千上萬饑民的性命;樹干還能夠為旅行的人們提供救命之水。為此,人們叫它“生命之樹”。對點訓練(1)根據圖乙,簡述猴面包樹集中分布區的氣候特征及成因。(5分)(2)根據圖文信息說明猴面包樹耐旱的原理。(8分)(3)有不少游客準備前往猴面包樹分布區去體驗“生命之樹”奇觀,請你為之推薦合適的季節(當地)并分析原因。(8分)對點訓練(1)根據圖乙,簡述猴面包樹集中分布區的氣候特征及成因。(5分)(1)全年高溫,干濕季分明,降水總量較少(3分)。成因:地處來自印度洋的東南信風的背風坡,有一定降水但總量少(2分)。(2)根據圖文信息說明猴面包樹耐旱的原理。(8分)(2)樹干木質松軟(形似海綿),利于濕季儲水;樹干粗大,儲水量大;樹皮堅實,不但利于儲水,而且能夠減少水分散失;(相對于樹干)樹冠較小,枝葉較少,可以減少旱季水分蒸騰;根系發達,利于旱季從很深的地下吸收地下水,所以抗旱能力強。(任答4點得8分)(3)有不少游客準備前往猴面包樹分布區去體驗“生命之樹”奇觀,請你為之推薦合適的季節(當地)并分析原因。(8分)(3)干(旱)季。(2分)在漫長的旱季,農作物難以生長,動物遷徙,食物缺乏,已經成熟的猴面包果可作為食物充饑(3分);旱季時飲用水短缺,而猴面包樹巨大的儲水量可以提供充足、必要的飲用水(3分)。(2019年贛撫吉聯考)墊狀駝絨藜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寒旱核心區域,其頂芽常受某種傷害,側芽繁殖生長,年復一年,逐漸矮化成具有密集側枝并呈緊貼地面生長的流線型墊狀體,墊狀體下多不定根,將枝冠牢牢固定于地面或下部的小土丘上。據此完成1~2題。

1.頂芽受到的傷害主要來自于

A.低溫凍傷B.光照過強C.冰川侵蝕D.沙塵掩埋

2.墊狀駝絨藜多不定根主要為了適應該地

A.氣候高寒B.土壤鹽堿化C.常年多大風D.土壤較貧瘠頂芽:相對側芽而言,更遠離地表,更容易受低溫凍傷穩固性更高(2017年贛州市一模)材料一煙瘴掛峽谷是長江源頭的自然峽谷,谷內溝壑縱橫,人跡罕至,草甸豐富,最具代表的植物為高原點地梅,其根粗、莖短、披毛、簇花、色艷,匍匐于地面。當地政府計劃在該峽谷建設牙哥水電站。

(1)分析煙瘴掛峽谷內草甸豐富的原因。(2)分析峽谷內高原點地梅形態所反映的生態環境特點。(1)①峽谷海拔較低,熱量(谷地暖濕)能滿足草甸生長條件;②谷地匯集周邊降水及地下水,且蒸發微弱,水分條件好;③峽谷底部碎石堆密布,土壤母質豐富,磷、鉀易積累;④峽谷面積大,起伏大,生長環境多樣;⑤人跡罕至,受人類活動影響小。植物生長的最重要的因素:光熱水肥(2017年贛州市一模)材料一煙瘴掛峽谷是長江源頭的自然峽谷,谷內溝壑縱橫,人跡罕至,草甸豐富,最具代表的植物為高原點地梅,其根粗、莖短、披毛、簇花、色艷,匍匐于地面。當地政府計劃在該峽谷建設牙哥水電站。

(1)分析煙瘴掛峽谷內草甸豐富的原因。(2)分析峽谷內高原點地梅形態所反映的生態環境特點。2)高原氣候干早(根粗)、多大風(匍匐);高原熱量不足,生長期短(莖短);大氣稀薄,光照充足(色艷),晝夜溫差,夜晚酷寒(披毛御寒);高原傳播花粉動物少(色艷);谷地亂石叢生,凍土發育(冷濕環境)(2017新課標I卷·T37·24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帶內部的分異規律,日益為地理學研究所重視。在山地苔原帶,植物多樣性存在隨海拔升高呈單峰變化的規律:在山地苔原帶下部,少數植物種類通過種間競爭獲得優勢,植物多樣性較低;隨著海拔升高,環境壓力變大,種間競爭減弱,植物多樣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區域,適宜生存的植物種類減少。地理科考隊調查某山峰的苔原帶(海拔2000~2600米)時發現,該苔原帶部分地區存在干擾,導致優勢植物數量減少,植物多樣性異常;陰、陽坡降水量與坡度差別不大,但植物多樣性差異顯著(下圖)??枷蛞弧⒆匀坏乩憝h境影響植被多樣性(1)確定該苔原帶遭受干擾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擾強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答案:(1)遭受干擾的坡向和部位:陽坡,苔原帶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擾強度分布特征: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擾越強烈)。(2017新課標I卷·T37·24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帶內部的分異規律,日益為地理學研究所重視。在山地苔原帶,植物多樣性存在隨海拔升高呈單峰變化的規律:在山地苔原帶下部,少數植物種類通過種間競爭獲得優勢,植物多樣性較低;隨著海拔升高,環境壓力變大,種間競爭減弱,植物多樣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區域,適宜生存的植物種類減少。地理科考隊調查某山峰的苔原帶(海拔2000~2600米)時發現,該苔原帶部分地區存在干擾,導致優勢植物數量減少,植物多樣性異常;陰、陽坡降水量與坡度差別不大,但植物多樣性差異顯著。考向一、自然地理環境影響植被多樣性(2)判斷在未遭受干擾時,陰坡與陽坡苔原帶植物多樣性的差異,并說明判斷依據。(6分)答案:(2)(未遭受干擾時)陰坡較陽坡植物多樣性高。依據:(按單峰變化規律,)陽坡苔原帶植物多樣性最高值應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陰坡最高值。(2017新課標I卷·T37·24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帶內部的分異規律,日益為地理學研究所重視。在山地苔原帶,植物多樣性存在隨海拔升高呈單峰變化的規律:在山地苔原帶下部,少數植物種類通過種間競爭獲得優勢,植物多樣性較低;隨著海拔升高,環境壓力變大,種間競爭減弱,植物多樣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區域,適宜生存的植物種類減少。地理科考隊調查某山峰的苔原帶(海拔2000~2600米)時發現,該苔原帶部分地區存在干擾,導致優勢植物數量減少,植物多樣性異常;陰、陽坡降水量與坡度差別不大,但植物多樣性差異顯著(下圖)。考向一、自然地理環境影響植被多樣性(3)分析與陰坡相比,苔原帶陽坡地表溫度和濕度的特點及產生原因。(6分)答案:(3)特點:陽坡地表溫度高、濕度低(水分條件差)。原因:陽坡太陽輻射強,地表溫度高,蒸發強度大;陽坡融雪早,蒸發歷時長。(2017新課標I卷·T37·24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帶內部的分異規律,日益為地理學研究所重視。在山地苔原帶,植物多樣性存在隨海拔升高呈單峰變化的規律:在山地苔原帶下部,少數植物種類通過種間競爭獲得優勢,植物多樣性較低;隨著海拔升高,環境壓力變大,種間競爭減弱,植物多樣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區域,適宜生存的植物種類減少。地理科考隊調查某山峰的苔原帶(海拔2000~2600米)時發現,該苔原帶部分地區存在干擾,導致優勢植物數量減少,植物多樣性異常;陰、陽坡降水量與坡度差別不大,但植物多樣性差異顯著(下圖)??枷蛞?、自然地理環境影響植被多樣性(4)說明從2300米至2600米,陰、陽坡植物多樣性差異逐漸縮小的原因。(6分)答案:(4)隨著海拔升高,陰、陽坡面積減小,坡面差異對植物多樣性的影響減弱;陰、陽坡相互影響(水分、熱量交換作用)增強。(2016·新課標Ⅲ·T7~9)下圖所示山地為甲、乙兩條河流的分水嶺,由透水和不透水巖層相間構成。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該山地被破壞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復,隨之河流徑流量發生了變化,河流徑流的年內波動也減緩了。據此完成7~9題。7.森林植被遭破壞后,河流徑流量年內波動強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轉化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轉化為坡面徑流

C.降水變率增大D.河道淤積√考向二、植被對自然地理要素的影響(2016·新課標Ⅲ·T7~9)下圖所示山地為甲、乙兩條河流的分水嶺,由透水和不透水巖層相間構成。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該山地被破壞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復,隨之河流徑流量發生了變化,河流徑流的年內波動也減緩了。據此完成7~9題。8.森林植被恢復后,該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徑流增加

③蒸發(騰)量增加

④地下徑流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尺度(小范圍)的植被覆蓋率提高,蒸騰作用增強,空氣中水汽含量增大;水汽增多只是降水的必要條件之一,不能確定降水量的增加。做題時易將水汽增加和降水增多等同。易錯警示:?(2016·新課標Ⅲ·T7~9)下圖所示山地為甲、乙兩條河流的分水嶺,由透水和不透水巖層相間構成。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該山地被破壞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復,隨之河流徑流量發生了變化,河流徑流的年內波動也減緩了。據此完成7~9題。9.如果降水最終主要轉化為河流徑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復后,甲、乙兩條河流徑流量發生的變化是A.甲增加,乙減少,總量增加

B.甲減少,乙增加,總量增加C.甲增加,乙減少,總量減少

D.甲減少,乙增加,總量減少落腳點(核心價值):關注人與自然和諧徑流量=降水量-蒸騰量√植被對自然地理環境要素的影響地形氣候土壤水文防風固沙、減少侵蝕地貌的形成增加蒸騰、調節溫差、調節大氣成分提供枯枝落葉、保持水土、根系疏松土壤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含沙量、下滲考向二、植物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自然環境的一面鏡子)思維建模重視教材

(2019·濰坊期末·T19~20)養分含量低是干旱、半干旱地區土壤的一個重要特征。在干早、半干旱地區,由于一系列物理過程和生物過程的影響,灌木下土壤具有更高的土壤養分含量,這種現象被稱為“沃島效應”。下圖示意“沃島效應”現象景觀圖。據此完成19~20題。19.影響干旱、半干旱地區“沃島效應”現象產生的關鍵因素是A.土壤 B.氣候 C.水分D.植被√重視教材(2017·新課標Ⅰ·T8)下圖示意我國西北某閉合流域的剖面。該流域氣候較干,年均降水量僅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發量可達2000毫米。湖水淺,鹽度飽和,水下已形成較厚鹽層。據此完成第8題。8.如果該流域大量種植耐旱植物,可能會導致A.湖盆蒸發量增多 B.鹽湖面積縮小C.湖水富營養化加重D.湖水鹽度增大對點訓練√(2018·新課標Ⅱ·T9~11)地處黃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來植被覆蓋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異常增多,左表為當月6次降水過程的時長、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況。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極高。據此完成9~11題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蓋率大幅度提高能夠A.減小降水變率

B.減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徑流量10.第5次降水產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①歷時長

②強度大

③下滲少

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降水序號降水歷時(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1253.0無明顯洪峰況2480.3無明顯洪峰35100.1無明顯洪峰4273.2無明顯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

前期的降水使地表松散物質間的孔隙已經填滿,地表下滲能力達到了極限。植被再通過截流和下滲的方式來吸收降水,減小地表徑流的能力也達到了上限。對點訓練(2018·新課標Ⅱ·T9~11)地處黃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來植被覆蓋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異常增多,左表為當月6次降水過程的時長、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況。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極高。據此完成9~11題10.第6次降水產生的洪水含沙量極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溝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蓋坡面降水序號降水歷時(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1253.0無明顯洪峰況2480.3無明顯洪峰35100.1無明顯洪峰4273.2無明顯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植被覆蓋坡面森林覆蓋率較高固定泥沙極端天氣集中釋放河流的含沙量極度提高蓄積了大量沙源突變(2017·新課標Ⅱ·T44環境保護·10分)6.我國南方紅壤丘陵地區因受人為干擾,地表植被遭到破壞,土壤侵蝕嚴重,出現“紅色荒漠”(下圖)。為治理這一環境問題,20世紀80年代,當地采用人工種植松樹和自然恢復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觀。分析自然恢復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植被結構更復雜,截留降水效果更好;2分地表植被更豐富,延緩地表徑流匯流速度,地表水下滲作用更強,涵養水源效果更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