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部分名校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歷史_第1頁
內蒙古部分名校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歷史_第2頁
內蒙古部分名校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歷史_第3頁
內蒙古部分名校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歷史_第4頁
內蒙古部分名校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歷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歷史考試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3.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第一單元。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殷商王朝始終強調自己“君權神授”,但是代表著“天命”的王權卻被無情地推翻了。因而,這種“天人關系”不得不進行調整,這種調整即“殷周之變”:從“君權神授”到“以德配天”。這種變化表明,西周統(tǒng)治者()A.注意減輕百姓的賦稅 B.具有初步的民主思想C.與貴族共同治理國家 D.認識到德治的重要性2.“觚”是行禮所用的酒器。春秋后期,不少諸侯國將觚下方的方形棱角改為圓形,這樣既增加了容量,又更加便于制作(如圖1、圖2所示)。后世文人卻大多認為這一“改進”是“為政不得其道”“君臣父子各失其本分諸義”的寫照。這說明,春秋時期青銅禮器的變化()A.助長了民間的奢靡風氣 B.得益于鑄造技術的進步C.揭開了禮崩樂壞的序幕 D.折射出社會轉型的趨勢3.在秦統(tǒng)一前后的官吏教本中,政府對官吏提出了“審智民能,善度民力”和“喜為善行”的道德要求,并要求官吏做到“寬俗忠信”“慈下勿陵”,更將褒揚行善風尚作為官吏的治政職責。據(jù)此可得出的結論是,秦國(朝)()A.統(tǒng)治思想發(fā)生變動 B.注重官員的道德修養(yǎng)C.官吏考核體系完善 D.治理理念雜糅儒家思想4.《后漢書》記載,南陽大莊園主樊重“嘗欲作器物,先種梓漆(經(jīng)濟林木),時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貲至巨萬(累積的財富難以計數(shù)),而賑贍宗族,恩加鄉(xiāng)……縣中稱美,推為三老”。這段記載()A.反映了莊園的自給自足特征 B.可用于研究豪強勢力的崛起C.是地方官把持選官權的見證 D.證實了宗族是社會救濟主體5.下圖所示為考古發(fā)現(xiàn)的唐代造型各異的胡商俑。這可用于說明唐代()A文化繁榮且兼收并蓄 B.胡人生活普遍漢化C.絲綢之路推動文化交流 D.民族文化豐富多彩6.北宋建隆四年(963年),宋太祖下詔:各知府公事須知州等長吏與通判共同簽署方可實行,“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通簽書施行”。此詔書旨在()A.削弱州府權力 B.把財政權收歸中央C加強中央集權 D.防止武將擁兵自重7.明成祖即位當年(1402年)八月,特派翰林院官員解縉、胡廣、楊榮、楊士奇等七人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此后常設秘書官員,漸有“內閣”之稱。內閣中的官員一般以“某殿或某閣大學士”作為官職名。此時的內閣()A.逐漸侵奪了六部的職權 B.成為法定的行政機構C.對朝政有著重要影響力 D.總攬朝政且權傾一時8.1656年,荷蘭使臣攜帶表文和貢物來華覲見,要求“凡可泊船處,準我人民在此貿易”。順治帝準其“八年一次來朝”,且“止令二十人到京,所攜貨物在館交易,不得于廣東海上私自貨賣”??滴醵辏?663年),“荷蘭國助剿海逆,并請貿易,奉旨,著二年貿易一次”。這表明末清初()A.延續(xù)了傳統(tǒng)的貿易體系 B.海上走私活動猖獗C統(tǒng)治危機主要來自海上 D.海禁政策日漸松弛9.19世紀60年代以來,清朝中央在保持對地方督撫任免及對重大軍政舉措和地方財政收支有效調控的前提下,允許督撫在地方治理上擁有過去所不具備的便宜行事權,如招募兵勇,增設稅種,興辦軍用、民用事業(yè)等,由此導致區(qū)域化集中主義的出現(xiàn)。據(jù)此可推知,晚清()A.中央積極擴大地方事權 B.國家權力結構發(fā)生變化C.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 D.地方自治運動蓬勃發(fā)展10.1876年,清朝與英國簽訂了《煙臺條約》,其中有賠款、通商、派欽差大臣到英國“道歉”,并任命駐英公使等條款。派駐英國的郭嵩燾被時人視為“漢奸”。這說明當時()A.天朝上國迷夢已破碎 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C.洋務運動的收效甚微 D.社會上守舊氛圍濃厚11.1911年12月24日,南北和談一度陷入僵局,《神州日報》發(fā)表了名為《倒行逆施》的漫畫(如圖所示):袖口處繪有鐵血十八星旗的一人持槍發(fā)射,槍口噴發(fā)的火焰卻被倒立的猿猴用后腿所執(zhí)水壺的水澆滅。此漫畫反映出()A.君主立憲勢力非常強大 B.中國民主政治道路艱難C.辛亥革命群眾基礎廣泛 D.階級矛盾仍是主要矛盾12.下表所示為1921—1923年,蘇聯(lián)對孫中山及國民黨的觀察和評論。這有助于說明,當時()主要內容資料來源雖然國民黨軍隊渙散、紀律松散,資產階級有因循守舊的心理,但是工人們非常熱愛和信任孫中山《索科洛夫—斯特拉霍夫關于廣州政府的報告》(1921年)國民黨從1915年開始做工農群眾工作蘇聯(lián)政府情報部門在反對世界帝國主義的斗爭中,應當把國民黨看成一個盟友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對1921年赴華經(jīng)歷的回憶A.孫中山逐漸轉變?yōu)樯鐣髁x者 B.開展國共合作的條件趨于成熟C.國民黨具有“以俄為師”的意愿 D.國民黨的階級成分發(fā)生了改變13.《義勇軍進行曲》創(chuàng)作于1935年春,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作出決議,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這在當時有利于()A.新政權的建立與鞏固 B.激勵抗美援朝將士C.推動大規(guī)模經(jīng)濟建設 D.擊退外來武裝干涉14.新中國成立后,英國表示要給予中國“法律上的承認”,毛澤東希望利用英國這一態(tài)度向蘇聯(lián)施壓,促成《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中蘇締約在即,毛澤東提出對中英建交談判“拖一下”方針。中英最終于1954年建立了“代辦級”外交關系。這體現(xiàn)了新中國()A.外交政策的包容性和普惠性 B.外交受到意識形態(tài)的嚴重束縛C.放棄了“一邊倒”的外交方針 D.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15.1971年9月,第26屆聯(lián)大總務委員會將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國關于恢復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的提案先于美國的“雙重代表權”提案進行表決,只要前一提案獲得通過,后一提案就會自動失效而根本不可能付諸表決。這可用于說明當時()A.聯(lián)合國代表發(fā)展中國家利益 B.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C.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確立 D.反對霸權主義成為國際共識16.1997年1月24日至5月6日,福建莆田溜洲媽祖祖廟的媽祖金身應邀赴臺巡游102天,游歷19個市縣,駐蹕35個媽祖廟,接受臺灣媽祖信眾100萬人次的朝拜,臺胞稱之為“千年走一回”的世紀之行。這說明()A.兩岸都遵循一個中國原則 B.臺灣民眾認同“一國兩制“C.民間信仰交流密切兩岸關系 D.兩岸文化交流范圍不斷擴大17.有學者認為希臘的殖民時代(公元前8世紀~前6世紀)是地中海航海史上互動潛力最為充分的一次。到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已將由希臘海外定居點構成的世界視為一個文化和社會的統(tǒng)一體。作者意在說明古代()A.希臘文明影響近代歐洲發(fā)展 B.希臘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點C.地中海各地文明的交流互鑒 D.希臘人航?;顒拥哪康妮^復雜18.在今天的西方國家,作為公民,無論是參與國家領導人的競選,還是進入政府擔任要職,沒有巨額財富作后盾是很難實現(xiàn)的,而這種以財富多少作為衡量權責標準的觀念誕生于古希臘。這一政治觀念在古希臘引發(fā)的主要政治影響是()A.沖擊了舊氏族貴族的世襲特權 B.導致雅典公民參政權的空前擴大C.推動雅典民主黃金時代到來 D.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礎19.1701年,英國頒布的《王位繼承法》規(guī)定:“本國王位與尊號歸屬于非英格蘭王國的人的時候,如果未經(jīng)國會同意,本國國民不負防御不屬于英國的領土而從事戰(zhàn)爭的義務?!边@一規(guī)定()A.導致英國國王失去行政權 B.突顯了議會主權特點C.使英國免于卷入國際沖突 D.確立了英國君主立憲制20.在俾斯麥主政的大部分時期,他因推行務實而又不乏靈活的政策,獲得了國會多數(shù)派的支持,雖然他并不必如此。當然,他也從不追求在國會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多數(shù)(派),以免使自己過分依賴某個政黨。俾斯麥這些行為反映了當時德國()A.議會對政府監(jiān)督加強 B.皇帝個人權力較弱C.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D.分權制衡體制成熟21.1871年4月15日,巴黎公社頒布法令,把“凡爾賽議會議員及帝國的走狗”和一切反動政府走狗的“一切動產和不動產,以及各種有價證券,都由國家管制”,以備國家“非常的支出”,并成立一個委員會,“以監(jiān)督由國家管制的財務的接收工作”。這體現(xiàn)了巴黎公社()A.開啟了無產階級運動 B.廢除了生產資料私有制C.無產階級專政的性質 D.重視解決社會民生問題22.帝國主義武裝干涉蘇俄期間、日本國會議員嚴厲質問政府:自大正七年(公元1918年)出兵西伯利亞,已三年有半,耗資六七億日元,犧牲3000多人,所得者何?外遭各國猜疑和俄國人之怨恨,內遭國民抱怨,如此而已。材料可用于說明()A.列寧主義遭世界各國反對B.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加快蘇俄勝利C.一戰(zhàn)后日本企圖征服遠東D.帝國主義對蘇俄的干涉不得人心23.在1982年波蘭實行軍管后,美國政府要求國際金融組織嚴格控制對波蘭的貸款,阻撓波蘭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迫使蘇聯(lián)為穩(wěn)定波蘭局勢買單。同時,美國政府還利用蘇東陣營內部的問題,推動“自由化”。美國這些做法()A.削弱了東歐國家的發(fā)展?jié)摿?B.造成蘇聯(lián)失去了對東歐國家的管控C.說明美蘇轉變冷戰(zhàn)斗爭策略 D.為歐洲一體化進程提供了有利條件24.下圖所示兩個國際組織的演變()A.有利于打破大國對國際事務的壟斷 B.順應了西方式自由貿易和國際分工C.表明成員國的外交路線側重點趨同 D.改變了戰(zhàn)后建立的國際政治舊秩序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日本在全面入侵中國之前,日系銀行的通貨流通很少,淞滬會戰(zhàn)開始時日軍的軍需品主要由本土供給。1937年10月,日本開始在日占區(qū)強制發(fā)行無準備金的軍票,作為軍隊購買當?shù)匚镔Y的貨幣。隨著華中、華南日元匯率的下跌,日本擔心會影響到本土金融秩序,便用軍票統(tǒng)一了日占區(qū)通貨。與此同時,日本采取物資配給的手段來保障無準備金的軍栗價值,隨著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長期化和物資的短缺,軍票越來越難以維持,日本試圖發(fā)行軍票以驅逐、擊退法幣,但這一企圖最終破產,不得不利用偽幣來收回軍票,最終導致淪陷區(qū)各地的通貨膨脹加速?!幾酝跞f光、劉俊《戰(zhàn)時日本軍票的發(fā)行、流通及其影響》(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全面侵華期間日本發(fā)行軍票的特點。(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全面侵華期間日本發(fā)行軍票的原因。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美國對蘇“冷戰(zhàn)”的重要支柱,兩極格局瓦解之后,北約的未來走向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冷戰(zhàn)”結束初期,西方國家許多人(包括美國人)都認為北約的歷史使命已經(jīng)完成,甚至有人作出“北約即將死亡”的論斷。然而,原北約成員國尤其是美國并不甘心北約退出歷史舞臺。就歐洲安全問題來說,在西方國家看來,北約在這方面的作用是其他組織或國家無法替代的。……北約也是美國全球戰(zhàn)略的一大支柱……不僅如此,歐洲仍是美國核心利益所在,美國仍需要通過北約來實現(xiàn)其對歐洲局勢的控制。此外,將中、東歐納入西方陣營,不僅會為美國及西歐贏得更廣闊的戰(zhàn)略空間和戰(zhàn)略縱深,還會對俄羅斯構成有力的制約,有利于美國單極世界秩序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員國作出了保留北約、改造北約、擴大北約的決定?!幾詮埥ㄈA主編《世界現(xiàn)代史:19002000》材料二上海合作組織于2001年正式成立,是歐亞地區(qū)最具影響力的安全與經(jīng)濟合作組織。上合組織成員國奉行平等互利、不結盟、不針對其他國家和組織及對外開放的原則,旨在促進成員國的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維護和加強地區(qū)和平、安全與穩(wěn)定,促進經(jīng)貿合作。2017年6月,上合組織完成首次擴員,吸納印度與巴基斯坦為正式成員國。新成員國的加入,地理活動空間的擴展,議程的擴大,不僅會深刻影響上合組織的內部運行和發(fā)展前景,改變各成員國在上合組織和地區(qū)內的利益格局,還將重塑整個中亞與南亞地區(qū)的地緣政治格局?!幾岳盍痢渡虾:献鹘M織擴員研究:過程、影響及其應對》(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方國家保留并擴大北約的原因。(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約東擴和上合組織擴員的不同。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羅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銅表法》,它是一部簡單、保守、代表農業(yè)民族的成文法。隨著商業(yè)和帝國的發(fā)展,生活愈益復雜,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滿足需要。外國人在羅馬可能遭到關押,他的財產也可能被沒收,就是一個典型的問題。遇上這種情況,適用什么法律呢?尤其是考慮到當時存在這樣的觀念:一個民族無論去何處,總攜帶著它自己的法律。羅馬人設立專門法庭來審理這類案件。多次審理的結果使他們認識到,外來民族中有許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適用的法律原則只有少數(shù)幾條。因而他們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萬國法》,他們認為這部法律對羅馬人與非羅馬人皆可適用。——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不幸的是,戰(zhàn)后成立的邦聯(lián)是一個松散的聯(lián)盟,只擁有極其有限的權力,在處理戰(zhàn)后的經(jīng)濟恢復、國家政權建設、抵御外侮等種種重大問題方面,軟弱無力,無法適應形勢的需要。但是,邦聯(lián)時期還是有成績的。通過西北法令和制定聯(lián)邦憲法就是這一時期的兩大貢獻?!@次會議的最初目的只是修改邦聯(lián)條例,但在國家主義者的努力下,以及與會代表在基于共同利益基礎上的種種妥協(xié),會議突破了原定目的,徹底拋棄了邦聯(lián)政治體制,制定了新憲法。聯(lián)邦憲法雖然存在種種缺陷,但畢竟是一部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憲法,而且在強化美國資產階級政權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幾岳顒Q《美國通史》(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羅馬法和美國聯(lián)邦憲法編撰的異同,并分別說明它們的歷史價值。(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從西方法律演進中得到的啟示。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所示是中國古代關稅征收的變化情況。朝代或時期主要表現(xiàn)春秋時期“關市之征”開始出現(xiàn),“關”位于國境,“市”則在國境之內。齊國管仲主張關市省征,實行低關稅,且不能重復征稅。晉國也實行“輕關易道”的政策。戰(zhàn)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后,實行關市重征政策。秦代制定《關市律》規(guī)范關稅、市稅的征收。漢代漢初一度免征關市稅。漢武帝時期,在國內開征較重的關稅,后來又在北部國境征收關稅。邊關既有軍事防御的作用,也具有征收關稅的職能。這一時期的“關”主要在北方。唐代在廣州始設市舶使,是管理對外貿易的專門機構,對外國商船征收關稅。宋代在廣州、明州、泉州等地設立市舶司,制定“元豐廣州市舶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外貿專項法規(guī),關稅成為重要財源之一。明代因日本使節(jié)爭貢事件而取消市舶司。清代前中期一度設立澳門、漳州、寧波、靈臺四海關,后改為廣州海關。頒布《粵海關稅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海關稅則,對關稅的征收作了詳盡的規(guī)定?!幾宰xP梧《中國古代關稅漫談》提取材料信息,圍繞“中國古代的關稅”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表述成文,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高三歷史考試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荚嚂r間90分鐘。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3.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第一單元。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殷商王朝始終強調自己“君權神授”,但是代表著“天命”的王權卻被無情地推翻了。因而,這種“天人關系”不得不進行調整,這種調整即“殷周之變”:從“君權神授”到“以德配天”。這種變化表明,西周統(tǒng)治者()A.注意減輕百姓的賦稅 B.具有初步的民主思想C.與貴族共同治理國家 D.認識到德治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周時期(中國)。根據(jù)材料“從‘君權神授’到‘以德配天’。”并結合所學可知,“敬德”是因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有德才會得到上天的保佑?!氨C瘛保且驗椤懊裰?,天必從之”,“保民”實際上就是保社稷、保國家。周公提出“以德配天”是夏商以來中國思想從敬鬼神到重人事的一大轉變,認識到德治的重要性,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減輕百姓的賦稅的內容,排除A項;西周維護的是奴隸主貴族的統(tǒng)治,只能說具有初步的民本思想,并非民主,排除B項;材料的主旨信息統(tǒng)治者認識到德治的重要性,并非與貴族共同治理國家,排除C項。故選D項。2.“觚”是行禮所用的酒器。春秋后期,不少諸侯國將觚下方的方形棱角改為圓形,這樣既增加了容量,又更加便于制作(如圖1、圖2所示)。后世文人卻大多認為這一“改進”是“為政不得其道”“君臣父子各失其本分諸義”的寫照。這說明,春秋時期青銅禮器的變化()A.助長了民間的奢靡風氣 B.得益于鑄造技術的進步C.揭開了禮崩樂壞的序幕 D.折射出社會轉型的趨勢【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是春秋時期。根據(jù)材料“春秋后期,不少諸侯國將觚下方的方形棱角改為圓形,……‘為政不得其道’‘君臣父子各失其本分諸義’的寫照?!奔八鶎W可知,西周時期,青銅器被視為權力的象征。春秋后期,周王室日益衰微,青銅器的禮器功能弱化,實用功能增強,形成了“禮崩樂壞”的局面,這在客觀上適應了社會變革時期的要求,D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不出春秋時期青銅禮器的變化與民間奢靡風氣的關系,與題意無關,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青銅鑄造技術進步的相關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周王室進入春秋時期,就已經(jīng)揭開了禮崩樂壞的序幕,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3.在秦統(tǒng)一前后的官吏教本中,政府對官吏提出了“審智民能,善度民力”和“喜為善行”的道德要求,并要求官吏做到“寬俗忠信”“慈下勿陵”,更將褒揚行善風尚作為官吏的治政職責。據(jù)此可得出的結論是,秦國(朝)()A.統(tǒng)治思想發(fā)生變動 B.注重官員的道德修養(yǎng)C.官吏考核體系完善 D.治理理念雜糅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代(中國)。據(jù)材料可知,秦統(tǒng)一前后的官吏教本中,強調官吏的道德并褒揚行善風尚,這表明秦國(朝)注重官員的道德修養(yǎng),B項正確;根據(jù)材料,秦國(朝)的統(tǒng)治思想并未因此而發(fā)生變化,排除A項;此時期這一體系初創(chuàng),官吏的考核體系還未完善,排除C項;“忠”這一思想并不是儒家思想所獨有的,不代表這時期治理理念雜糅儒家思想,排除D項。故選B項。4.《后漢書》記載,南陽大莊園主樊重“嘗欲作器物,先種梓漆(經(jīng)濟林木),時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貲至巨萬(累積的財富難以計數(shù)),而賑贍宗族,恩加鄉(xiāng)……縣中稱美,推為三老”。這段記載()A.反映了莊園的自給自足特征 B.可用于研究豪強勢力的崛起C.是地方官把持選官權的見證 D.證實了宗族是社會救濟主體【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中國。據(jù)材料“貲至巨萬(累積的財富難以計數(shù)),而賑贍宗族,恩加鄉(xiāng)”可知,漢代地主田莊擁有很大實力,可用于研究豪強勢力的崛起,B項正確;材料反映了莊園實力較強,沒有體現(xiàn)其自給自足,排除A項;地主田莊擁有很大實力,但沒有涉及把持選官權,排除C項;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政府是社會救濟的主體,排除D項。故選B項。5.下圖所示為考古發(fā)現(xiàn)的唐代造型各異的胡商俑。這可用于說明唐代()A.文化繁榮且兼收并蓄 B.胡人生活普遍漢化C.絲綢之路推動文化交流 D.民族文化豐富多彩【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jù)圖片上造型各異的胡商俑可知,這些唐代胡商俑,是唐代絲路和文化交流的符號與標志性形象,可用于說明絲綢之路推動文化交流,C項正確;僅憑幾個胡商俑不能得出唐文化繁榮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顯示的是胡人的個性造型,不能說明胡人生活普遍漢化,排除B項;這些胡商俑的人物原型大都是外國人,排除D項。故選C項。6.北宋建隆四年(963年),宋太祖下詔:各知府公事須知州等長吏與通判共同簽署方可實行,“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通簽書施行”。此詔書旨在()A.削弱州府權力 B.把財政權收歸中央C.加強中央集權 D.防止武將擁兵自重【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設問詞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北宋。據(jù)題干及所學可知,北宋規(guī)定地方公事需要知州與通判共同簽署才能實行,表明知州與通判互相制約,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C項正確;材料反映了州府的知州與通判的制衡,而不是削弱州府權力,排除A項;B項設轉運使司把地方財政收歸中央,而不是知州和通判,排除B項;設置文臣任知州來防范武將專權,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7.明成祖即位當年(1402年)八月,特派翰林院官員解縉、胡廣、楊榮、楊士奇等七人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此后常設秘書官員,漸有“內閣”之稱。內閣中的官員一般以“某殿或某閣大學士”作為官職名。此時的內閣()A.逐漸侵奪了六部的職權 B.成為法定的行政機構C.對朝政有著重要影響力 D.總攬朝政且權傾一時【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明朝時期。根據(jù)材料“明成祖即位當年(1402年)八月,特派翰林院官員解縉、胡廣、楊榮、楊士奇等七人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此后常設秘書官員,漸有‘內閣’之稱。”可知,明成祖在位時,選拔翰林院官員作為殿閣大學士,入值宮內的文淵閣,隨侍皇帝,并開始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內閣由此出現(xiàn)。說明此時的內閣朝政有重要的影響力,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內閣逐漸侵奪六部職權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明朝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排除B項;明代的內閣是皇權專制的產物,“總攬朝政且權傾一時”與題干及史實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8.1656年,荷蘭使臣攜帶表文和貢物來華覲見,要求“凡可泊船處,準我人民在此貿易”。順治帝準其“八年一次來朝”,且“止令二十人到京,所攜貨物在館交易,不得于廣東海上私自貨賣”??滴醵辏?663年),“荷蘭國助剿海逆,并請貿易,奉旨,著二年貿易一次”。這表明末清初()A.延續(xù)了傳統(tǒng)的貿易體系 B.海上走私活動猖獗C.統(tǒng)治危機主要來自海上 D.海禁政策日漸松弛【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末清初。據(jù)材料可知,清代對外貿易仍被限制在朝貢貿易范圍內,仍需要遵守貢期、貢道、人員安排、貿易內容等朝貢貿易體制的規(guī)定,A項正確;“不得于廣東海上私自貨賣”,并不等于海上走私活動猖獗,排除B項;材料信息不能表明清初統(tǒng)治危機主要來自海外,排除C項;材料中對海外貿易的限制是海禁政策的表現(xiàn),這說明當時海禁政策并未松弛,排除D項。故選A項。9.19世紀60年代以來,清朝中央在保持對地方督撫任免及對重大軍政舉措和地方財政收支有效調控的前提下,允許督撫在地方治理上擁有過去所不具備的便宜行事權,如招募兵勇,增設稅種,興辦軍用、民用事業(yè)等,由此導致區(qū)域化集中主義的出現(xiàn)。據(jù)此可推知,晚清()A.中央積極擴大地方事權 B.國家權力結構發(fā)生變化C.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 D.地方自治運動蓬勃發(fā)展【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根據(jù)材料“清朝中央在保持對地方督撫任免及對重大軍政舉措和地方財政收支有效調控的前提下,允許督撫在地方治理上擁有過去所不具備的便宜行事權”可知,19世紀60年代以來,地方權力有所擴大,但是中央權力仍然大于地方權力,國家權力結構發(fā)生變化,B項正確;材料中“允許督撫在地方治理上擁有過去所不具備的便宣行事權”說明地方權力有所擴大,但是不能說明中央積極擴大地方事權,排除A項;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材料體現(xiàn)的是地方權力擴大,排除C項;材料中說明地方權力有所擴大,不能擴大為地方自治運動,排除D項。故選B項。10.1876年,清朝與英國簽訂了《煙臺條約》,其中有賠款、通商、派欽差大臣到英國“道歉”,并任命駐英公使等條款。派駐英國的郭嵩燾被時人視為“漢奸”。這說明當時()A.天朝上國迷夢已破碎 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C.洋務運動的收效甚微 D.社會上守舊氛圍濃厚【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76年。材料敘述了19世紀70年代的國人對派駐公使這一正常外交行為極度排斥的現(xiàn)象,由此可知當時社會守舊氛圍濃厚,D項正確;材料敘述了當時人們對派駐公使的態(tài)度,與天朝上國迷夢破碎無關,排除A項;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僅是材料部分內容而非主旨,材料主旨是國人對派駐公使這一正常外交行為極度排斥的現(xiàn)象,排除B項;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學習西方技術以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tǒng)治,材料主旨與洋務運動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1.1911年12月24日,南北和談一度陷入僵局,《神州日報》發(fā)表了名為《倒行逆施》的漫畫(如圖所示):袖口處繪有鐵血十八星旗的一人持槍發(fā)射,槍口噴發(fā)的火焰卻被倒立的猿猴用后腿所執(zhí)水壺的水澆滅。此漫畫反映出()A.君主立憲勢力非常強大 B.中國民主政治道路艱難C.辛亥革命群眾基礎廣泛 D.階級矛盾仍是主要矛盾【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jù)材料“袖口處繪有鐵血十八星旗的一人持槍發(fā)射,槍口噴發(fā)的火焰卻被倒立的猿猴用后腿所執(zhí)水壺的水澆滅”及所學可知,袁世凱主導了南北和談,并顯現(xiàn)出“倒行逆施”的行為,國人為維護民主共和成果,群起反抗,但反抗活動遭遇困難,這說明了中國民主政治道路的艱難,B項正確;材料中反映的是袁世凱的“倒行逆施”,但其并非君主立憲勢力,排除A項;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排除C項;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排除D項。故選B項。12.下表所示為1921—1923年,蘇聯(lián)對孫中山及國民黨的觀察和評論。這有助于說明,當時()主要內容資料來源雖然國民黨軍隊渙散、紀律松散,資產階級有因循守舊的心理,但是工人們非常熱愛和信任孫中山《索科洛夫—斯特拉霍夫關于廣州政府的報告》(1921年)國民黨從1915年開始做工農群眾工作蘇聯(lián)政府情報部門在反對世界帝國主義的斗爭中,應當把國民黨看成一個盟友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對1921年赴華經(jīng)歷的回憶A.孫中山逐漸轉變?yōu)樯鐣髁x者 B.開展國共合作的條件趨于成熟C.國民黨具有“以俄為師”的意愿 D.國民黨的階級成分發(fā)生了改變【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1—1923年(中國)。根據(jù)材料“但是工人們非常熱愛和信任孫中山”“國民黨從1915年開始做工農群眾工作”“在反對世界帝國主義的斗爭中,應當把國民黨看成一個盟友”并結合時間信息可知,此時處于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帝國主義列強扶植軍閥作為代理人,民族危機嚴重,國民黨自身雖存在局限性,但革命性較強,是可以聯(lián)合的政黨,故開展國共合作的條件趨于成熟,B項正確;孫中山始終是資產階級革命派,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xiàn)國民黨具有“以俄為師”的意愿,排除C項;國民黨是資產階級政黨,其階級成分并未發(fā)生改變,排除D項。故選B項。13.《義勇軍進行曲》創(chuàng)作于1935年春,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作出決議,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這在當時有利于()A.新政權的建立與鞏固 B.激勵抗美援朝將士C.推動大規(guī)模經(jīng)濟建設 D.擊退外來武裝干涉【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設問詞是影響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49年中國。據(jù)材料及所學可知,1935年該歌曲對激勵全國軍民抗擊日寇發(fā)揮重要作用,1949年9月成為代國歌,這首激勵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的歌曲有利于新政權的建立與鞏固,A項正確;1950年新中國決定抗美援朝,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我國進行國民經(jīng)濟的恢復,還沒有開展大規(guī)模經(jīng)濟建設,排除C項;新中國建立基本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排除D項。故選A項。14.新中國成立后,英國表示要給予中國“法律上的承認”,毛澤東希望利用英國這一態(tài)度向蘇聯(lián)施壓,促成《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中蘇締約在即,毛澤東提出對中英建交談判“拖一下”方針。中英最終于1954年建立了“代辦級”外交關系。這體現(xiàn)了新中國()A.外交政策的包容性和普惠性 B.外交受到意識形態(tài)的嚴重束縛C.放棄了“一邊倒”的外交方針 D.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中國在中蘇結盟的同時又注重改善中英關系,并與英國建立“代辦級”外交關系,體現(xiàn)了新中國外交既堅持原則又兼顧靈活的方針,是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的表現(xiàn),D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了中國外交的靈活性,而非普惠性,排除A項;改善與英國關系說明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排除B項;C項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5.1971年9月,第26屆聯(lián)大總務委員會將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國關于恢復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的提案先于美國的“雙重代表權”提案進行表決,只要前一提案獲得通過,后一提案就會自動失效而根本不可能付諸表決。這可用于說明當時()A.聯(lián)合國代表發(fā)展中國家利益 B.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C.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確立 D.反對霸權主義成為國際共識【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jù)題干可知是本質題,據(jù)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1971年中國。根據(jù)材料可知,一些發(fā)展中國家支持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可以看出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增強,B項正確;聯(lián)合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國際組織,不僅僅是代表發(fā)展中國家的利益,排除A項;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還未建立,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國際共識,排除D項。故選B項。16.1997年1月24日至5月6日,福建莆田溜洲媽祖祖廟的媽祖金身應邀赴臺巡游102天,游歷19個市縣,駐蹕35個媽祖廟,接受臺灣媽祖信眾100萬人次的朝拜,臺胞稱之為“千年走一回”的世紀之行。這說明()A.兩岸都遵循一個中國原則 B.臺灣民眾認同“一國兩制“C.民間信仰交流密切兩岸關系 D.兩岸文化交流范圍不斷擴大【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97年(中國)。據(jù)材料“福建莆田湄洲媽祖祖廟的媽祖金身應邀赴臺巡游102天,游歷19個市縣,駐蹕35個媽祖廟,接受臺灣媽祖信眾100萬人次的朝拜”可知,福建的媽祖受到了臺灣民眾的歡迎,加強了內陸與臺灣的交流,C項正確;僅憑媽祖信仰在臺灣的大規(guī)模巡游,不能得出兩岸都遵守一個中國原則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只是強調臺灣民眾普遍接受媽祖信仰,而不是強調臺灣民眾認同“一國兩制”,排除B項;材料僅顯示一次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無法得知文化交流范圍不斷擴大,排除D項。故選C項。17.有學者認為希臘的殖民時代(公元前8世紀~前6世紀)是地中海航海史上互動潛力最為充分的一次。到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已將由希臘海外定居點構成的世界視為一個文化和社會的統(tǒng)一體。作者意在說明古代()A.希臘文明影響近代歐洲發(fā)展 B.希臘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點C.地中海各地文明的交流互鑒 D.希臘人航海活動的目的較復雜【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希臘)據(jù)材料|“(公元前8世紀~前6世紀)是地中海航海史上互動潛力最為充分的一次”及所學知識可知,學者通過“互動潛力”意在說明此時照地中海地區(qū)各地文明的義這互鑒,C項正確:材料內容為古希臘移民對地中海地區(qū)文明交流的影響,沒有涉及古希臘文化對近代歐洲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地中海地區(qū)文明的交流,并非古希臘文化對其他文化的吸收,排除B項;希臘人海外移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應對人口壓力,且材料內容沒有體現(xiàn)古希臘人航海的目的,排除D項。故選C項。18.在今天西方國家,作為公民,無論是參與國家領導人的競選,還是進入政府擔任要職,沒有巨額財富作后盾是很難實現(xiàn)的,而這種以財富多少作為衡量權責標準的觀念誕生于古希臘。這一政治觀念在古希臘引發(fā)的主要政治影響是()A.沖擊了舊氏族貴族的世襲特權 B.導致雅典公民參政權的空前擴大C.推動雅典民主黃金時代的到來 D.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礎【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古代希臘。根據(jù)材料“無論是參與國家領導人的競選,還是進入政府擔任要職,沒有巨額財富作后盾是很難實現(xiàn)的,而這種以財富多少作為衡量權責標準的觀念誕生于古希臘”及所學可知,隨著古希臘工商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造就了新興的工商業(yè)階層,他們不滿貴族的專權,要求發(fā)展城邦民主政治,這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舊氏族貴族的世襲特權,A項正確;材料無法得出雅典公民參政權空前擴大的信息,表述不準確,排除B項;伯里克利改革推動了雅典民主黃金時代的到來,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古希臘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礎,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19.1701年,英國頒布的《王位繼承法》規(guī)定:“本國王位與尊號歸屬于非英格蘭王國的人的時候,如果未經(jīng)國會同意,本國國民不負防御不屬于英國的領土而從事戰(zhàn)爭的義務。”這一規(guī)定()A.導致英國國王失去行政權 B.突顯了議會主權特點C.使英國免于卷入國際沖突 D.確立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目的的、影響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01年(英國)。根據(jù)材料“本國王位與尊號歸屬于非英格蘭王國的人的時候,如果未經(jīng)國會同意,本國國民不負防御不屬于英國的領土而從事戰(zhàn)爭的義務”可知,《王位繼承法》實際上把最高權力的合法性來源從國王轉移到了議會,一方面再次明確了“議會至上”的原則,另一方面明確英國國王必須服務于本國國家利益,B項正確;責任制內閣的出現(xiàn),英國國王失去行政權,成為統(tǒng)而不治的虛君,排除A項;這一規(guī)定突顯了議會主權的特點,C項在材料中未體現(xiàn),排除C項;1689年《權利法案》確立了英國君主立憲制,排除D項。故選B項。20.在俾斯麥主政的大部分時期,他因推行務實而又不乏靈活的政策,獲得了國會多數(shù)派的支持,雖然他并不必如此。當然,他也從不追求在國會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多數(shù)(派),以免使自己過分依賴某個政黨。俾斯麥這些行為反映了當時德國()A.議會對政府監(jiān)督加強 B.皇帝個人權力較弱C.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D.分權制衡體制成熟【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德國)。據(jù)材料可知,德意志統(tǒng)一后,帝國宰相不是對國會負責的,而是對皇帝負責的,故作為宰相的俾斯麥不必獲得國會多數(shù)派的支持,也從不追求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多數(shù),C項正確;帝國議會權力很小,且受到聯(lián)邦議會和皇帝的限制,排除A項;材料內容與皇帝個人權力無關,且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德國皇帝個人權力較大,排除B項;這一時期德國專制主義色彩濃厚,分權制衡體制并不成熟,排除D項。故選C項。21.1871年4月15日,巴黎公社頒布法令,把“凡爾賽議會議員及帝國的走狗”和一切反動政府走狗的“一切動產和不動產,以及各種有價證券,都由國家管制”,以備國家“非常的支出”,并成立一個委員會,“以監(jiān)督由國家管制的財務的接收工作”。這體現(xiàn)了巴黎公社()A.開啟了無產階級運動 B.廢除了生產資料私有制C.無產階級專政的性質 D.重視解決社會民生問題【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巴黎公社時期。據(jù)材料可知,巴黎公社將資本家的生產資料收歸公有,建立無產階級專制的經(jīng)濟基礎,體現(xiàn)了其無產階級專政的性質,C項正確;巴黎公社運動并不是最早的無產階級運動,排除A項;沒收資本家的工廠和財產不等于巴黎公社就廢除了生產資料私有制,排除B項;這些舉措針對的不是民生問題,排除D項。故選C項。22.帝國主義武裝干涉蘇俄期間、日本國會議員嚴厲質問政府:自大正七年(公元1918年)出兵西伯利亞,已三年有半,耗資六七億日元,犧牲3000多人,所得者何?外遭各國猜疑和俄國人之怨恨,內遭國民抱怨,如此而已。材料可用于說明()A.列寧主義遭世界各國反對B.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加快蘇俄勝利C.一戰(zhàn)后日本企圖征服遠東D.帝國主義對蘇俄的干涉不得人心【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據(jù)根據(jù)材料“外遭各國猜疑和俄國人之怨恨,內遭國民抱怨”可知帝國主義對蘇俄的干涉不得人心,D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及列寧主義,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排除B項;根據(jù)所學知識,一戰(zhàn)后日本妄圖控制俄國的遠東地區(qū),但材料無法體現(xiàn)日本企圖控制包括中國在內的整個遠東地區(qū),排除C項。故選D項。23.在1982年波蘭實行軍管后,美國政府要求國際金融組織嚴格控制對波蘭的貸款,阻撓波蘭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迫使蘇聯(lián)為穩(wěn)定波蘭局勢買單。同時,美國政府還利用蘇東陣營內部的問題,推動“自由化”。美國這些做法()A.削弱了東歐國家的發(fā)展?jié)摿?B.造成蘇聯(lián)失去了對東歐國家的管控C.說明美蘇轉變冷戰(zhàn)斗爭策略 D.為歐洲一體化進程提供了有利條件【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推斷題、影響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界80年代的世界。結合所學,美國大力支持蘇聯(lián)和東歐國家的反政府組織和力量,以此搞垮蘇聯(lián)。20世紀80年代初,波蘭團結工會崛起,嚴重挑戰(zhàn)了波蘭政府和蘇聯(lián)政府,里根政府全力支持波蘭團結工會,并警告蘇聯(lián)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如果蘇聯(lián)出兵干涉波蘭,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蘇聯(lián)未派兵直接干預,只能讓波蘭總理、國防部長雅魯澤爾斯基宣布實行軍管。美國政府立即向轉入地下斗爭的團結工會提供秘密援助,通過“美國之音”進行輿論鼓動,“對波蘭和蘇聯(lián)實施經(jīng)濟制裁”,美國在東歐的目的是,“削弱蘇聯(lián)對這一地區(qū)的控制,使這一地區(qū)逐漸融入歐洲大家庭”。美國要利用蘇東陣營內部的問題,推動“自由化”,顛覆共產黨政權。由此可得出,美國這些做法最終造成蘇聯(lián)失去了對東歐國家的管控,B項正確;材料中美國的做法是為了支持東歐國家改革,幫助東歐國家擺脫蘇聯(lián)控制,以搞垮蘇聯(lián),客觀上不會削弱東歐國家的發(fā)展?jié)摿?,排除A項;材料只能體現(xiàn)美國的具體斗爭策略,但不能體現(xiàn)蘇聯(lián)具體的斗爭策略是否轉變,排除C項;結合所學可知,蘇東劇變后,東歐國家逐漸走向歐洲聯(lián)盟,加強了歐洲的一體化進程,但不是材料中美國做法的主要目的,當時美國的首要目的是戰(zhàn)勝蘇聯(lián),贏得冷戰(zhàn)的勝利,排除D項。故選B項。24.下圖所示兩個國際組織的演變()A.有利于打破大國對國際事務壟斷 B.順應了西方式自由貿易和國際分工C.表明成員國的外交路線側重點趨同 D.改變了戰(zhàn)后建立的國際政治舊秩序【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xiàn)代(世紀)。據(jù)本題材料“七十七國集團標志”,“不結盟運動會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七十國集團和不結盟運動作為美國和蘇聯(lián)之外的重要國際力量,有利于打破大國對國際事務的壟斷,A項正確;七十七國集團和不結盟運動是第三世界國家組成的,旨在打破西方國家對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的控制,排除B項;七十七國集團和不結盟運動的成員國在外交路線側重點方面并未趨同,排除C項;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戰(zhàn)后建立的國際政治舊秩序今天仍然存在,并沒有被改變,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日本在全面入侵中國之前,日系銀行的通貨流通很少,淞滬會戰(zhàn)開始時日軍的軍需品主要由本土供給。1937年10月,日本開始在日占區(qū)強制發(fā)行無準備金的軍票,作為軍隊購買當?shù)匚镔Y的貨幣。隨著華中、華南日元匯率的下跌,日本擔心會影響到本土金融秩序,便用軍票統(tǒng)一了日占區(qū)通貨。與此同時,日本采取物資配給的手段來保障無準備金的軍栗價值,隨著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長期化和物資的短缺,軍票越來越難以維持,日本試圖發(fā)行軍票以驅逐、擊退法幣,但這一企圖最終破產,不得不利用偽幣來收回軍票,最終導致淪陷區(qū)各地的通貨膨脹加速?!幾酝跞f光、劉俊《戰(zhàn)時日本軍票的發(fā)行、流通及其影響》(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全面侵華期間日本發(fā)行軍票的特點。(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全面侵華期間日本發(fā)行軍票的原因。【答案】(1)特點:強制性;掠奪性;軍事性。(2)原因:日本在華的貨幣流通較少;掠奪占領區(qū)資源,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的需要;驅逐、擊退法幣的動機;防范戰(zhàn)爭對本土金融秩序的沖擊?!窘馕觥啃?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據(jù)材料“日本開始在日占區(qū)強制發(fā)行無準備金的軍票”可知,強制性;據(jù)材料“作為軍隊購買當?shù)匚镔Y的貨幣”可知,掠奪性;據(jù)材料“日本擔心會影響到本土金融秩序,便用軍票統(tǒng)一了日占區(qū)通貨”可知,軍事性?!拘?詳解】本題是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據(jù)材料“日本在全面入侵中國之前,日系銀行的通貨流通很少”可知,日本在華的貨幣流通較少;據(jù)材料“日本開始在日占區(qū)強制發(fā)行無準備金的軍票,作為軍隊購買當?shù)匚镔Y的貨幣”可知,掠奪占領區(qū)資源,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的需要;據(jù)材料“日本擔心會影響到本土金融秩序,便用軍票統(tǒng)一了日占區(qū)通貨”可知,防范戰(zhàn)爭對本土金融秩序的沖擊;據(jù)材料“日本試圖發(fā)行軍票以驅逐、擊退法幣”可知,驅逐、擊退法幣的動機。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美國對蘇“冷戰(zhàn)”的重要支柱,兩極格局瓦解之后,北約的未來走向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冷戰(zhàn)”結束初期,西方國家許多人(包括美國人)都認為北約的歷史使命已經(jīng)完成,甚至有人作出“北約即將死亡”的論斷。然而,原北約成員國尤其是美國并不甘心北約退出歷史舞臺。就歐洲安全問題來說,在西方國家看來,北約在這方面的作用是其他組織或國家無法替代的。……北約也是美國全球戰(zhàn)略的一大支柱……不僅如此,歐洲仍是美國核心利益所在,美國仍需要通過北約來實現(xiàn)其對歐洲局勢的控制。此外,將中、東歐納入西方陣營,不僅會為美國及西歐贏得更廣闊的戰(zhàn)略空間和戰(zhàn)略縱深,還會對俄羅斯構成有力的制約,有利于美國單極世界秩序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員國作出了保留北約、改造北約、擴大北約的決定?!幾詮埥ㄈA主編《世界現(xiàn)代史:19002000》材料二上海合作組織于2001年正式成立,是歐亞地區(qū)最具影響力的安全與經(jīng)濟合作組織。上合組織成員國奉行平等互利、不結盟、不針對其他國家和組織及對外開放的原則,旨在促進成員國的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維護和加強地區(qū)和平、安全與穩(wěn)定,促進經(jīng)貿合作。2017年6月,上合組織完成首次擴員,吸納印度與巴基斯坦為正式成員國。新成員國的加入,地理活動空間的擴展,議程的擴大,不僅會深刻影響上合組織的內部運行和發(fā)展前景,改變各成員國在上合組織和地區(qū)內的利益格局,還將重塑整個中亞與南亞地區(qū)的地緣政治格局?!幾岳盍痢渡虾:献鹘M織擴員研究:過程、影響及其應對》(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方國家保留并擴大北約的原因。(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約東擴和上合組織擴員的不同?!敬鸢浮浚?)原因:保障歐洲安全的考慮;美國控制歐洲,維護其在歐洲的核心利益的需要;美國建立單極世界,實現(xiàn)其全球戰(zhàn)略的需要;制約俄羅斯的考量。(2)不同:①對象不同:北約東擴主要針對和制約俄羅斯,上海合作組織擴員和發(fā)展不針對任何國家;②目的不同:北約東擴主要是美國出于維護其在歐洲的核心利益和實現(xiàn)其單極世界目標的需要,上海合作組織擴員則旨在增進睦鄰友好,維護地區(qū)安全和促進經(jīng)貿合作;③實質不同:北約東擴實質是美西方軍事同盟的擴大,威脅地區(qū)和世界和平,上海合作組織的擴員是對和平發(fā)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同,有利于促進地區(qū)合作和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從兩個角度回答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問1詳解】原因: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xiàn)代(世界)。根據(jù)材料“就歐洲安全問題來說,在西方國家看來,北約在這方面的作用是其他組織或國家無法替代的”可知,保障歐洲安全的考慮;根據(jù)材料“北約也是美國全球戰(zhàn)略的一大支柱……不僅如此,歐洲仍是美國核心利益所在,美國仍需要通過北約來實現(xiàn)其對歐洲局勢的控制”可知,美國控制歐洲,維護其在歐洲的核心利益的需要;根據(jù)材料“此外,將中、東歐納入西方陣營,不僅會為美國及西歐贏得更廣闊的戰(zhàn)略空間和戰(zhàn)略縱深,還會對俄羅斯構成有力的制約,有利于美國單極世界秩序目標的實現(xiàn)”可知,美國建立單極世界,實現(xiàn)其全球戰(zhàn)略的需要;制約俄羅斯的考量?!拘?詳解】不同: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xiàn)代(世界)。根據(jù)材料“將中、東歐納入西方陣營,不僅會為美國及西歐贏得更廣闊的戰(zhàn)略空間和戰(zhàn)略縱深,還會對俄羅斯構成有力的制約,有利于美國單極世界秩序目標的實現(xiàn)”“上合組織成員國奉行平等互利、不結盟、不針對其他國家和組織及對外開放的原則,旨在促進成員國的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維護和加強地區(qū)和平、安全與穩(wěn)定,促進經(jīng)貿合作”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對象、目的以及實質等方面分析,如對象不同:北約東擴主要針對和制約俄羅斯,上海合作組織擴員和發(fā)展不針對任何國家;目的不同:北約東擴主要是美國出于維護其在歐洲的核心利益和實現(xiàn)其單極世界目標的需要,上海合作組織擴員則旨在增進睦鄰友好,維護地區(qū)安全和促進經(jīng)貿合作;實質不同:北約東擴實質是美西方軍事同盟的擴大,威脅地區(qū)和世界和平,上海合作組織的擴員是對和平發(fā)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同,有利于促進地區(qū)合作和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等等。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羅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銅表法》,它是一部簡單、保守、代表農業(yè)民族的成文法。隨著商業(yè)和帝國的發(fā)展,生活愈益復雜,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滿足需要。外國人在羅馬可能遭到關押,他的財產也可能被沒收,就是一個典型的問題。遇上這種情況,適用什么法律呢?尤其是考慮到當時存在這樣的觀念:一個民族無論去何處,總攜帶著它自己的法律。羅馬人設立專門法庭來審理這類案件。多次審理的結果使他們認識到,外來民族中有許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適用的法律原則只有少數(shù)幾條。因而他們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萬國法》,他們認為這部法律對羅馬人與非羅馬人皆可適用。——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不幸的是,戰(zhàn)后成立的邦聯(lián)是一個松散的聯(lián)盟,只擁有極其有限的權力,在處理戰(zhàn)后的經(jīng)濟恢復、國家政權建設、抵御外侮等種種重大問題方面,軟弱無力,無法適應形勢的需要。但是,邦聯(lián)時期還是有成績的。通過西北法令和制定聯(lián)邦憲法就是這一時期的兩大貢獻?!@次會議的最初目的只是修改邦聯(lián)條例,但在國家主義者的努力下,以及與會代表在基于共同利益基礎上的種種妥協(xié),會議突破了原定目的,徹底拋棄了邦聯(lián)政治體制,制定了新憲法。聯(lián)邦憲法雖然存在種種缺陷,但畢竟是一部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憲法,而且在強化美國資產階級政權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幾岳顒Q《美國通史》(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羅馬法和美國聯(lián)邦憲法編撰的異同,并分別說明它們的歷史價值。(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從西方法律演進中得到的啟示?!敬鸢浮浚?)同:原有的法律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吸收和借鑒其他法律成果;規(guī)定的內容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異:羅馬法的內容主要涉及經(jīng)濟和民事,美國聯(lián)邦憲法的內容主要涉及政治制度;羅馬法主要維護的是奴隸制貴族的利益,美國聯(lián)邦憲法主要維護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歷史價值:羅馬法是發(fā)展較為完備、內容比較成熟的法律典章,也是近代西方法律的重要淵源;它所蘊含的“人人生而平等”等法律觀念對歐洲乃至世界的法律產生了深遠影響。美國聯(lián)邦憲法規(guī)定的聯(lián)邦共和制是各方妥協(xié)的產物,體現(xiàn)了人民主權與共和原則以及三權分立與制衡的特點,鞏固了美國資產階級政權;為美國未來的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