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冠(28)重農抑商下的古代商業+導學教程- 高一上學期歷史校本課程-新高考視域下歷史復習系列之一核心素養的滲透_第1頁
鏡冠(28)重農抑商下的古代商業+導學教程- 高一上學期歷史校本課程-新高考視域下歷史復習系列之一核心素養的滲透_第2頁
鏡冠(28)重農抑商下的古代商業+導學教程- 高一上學期歷史校本課程-新高考視域下歷史復習系列之一核心素養的滲透_第3頁
鏡冠(28)重農抑商下的古代商業+導學教程- 高一上學期歷史校本課程-新高考視域下歷史復習系列之一核心素養的滲透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知得失——唐太宗新高考視域下歷史復習系列之一——核心素養的滲透黨史今天黨史今天1938年9月14日—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會議,為召開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作準備。王稼祥在十四日會議上傳達共產國際的指示和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總書記季米特洛夫的意見,指出:中共一年來建立了抗日統一戰線,尤其是朱德、毛澤東等領導了八路軍,執行了黨的新政策,政治路線是正確的。在二十四日的會議上,毛澤東作長篇發言。他指出:他分析了武漢即將失陷后的形勢,指出抗日戰爭將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相持階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二十六日的會議上,周恩來發言強調:我們必須在保持黨的獨立性的原則下,擁蔣合作,擁護三民主義,這是鞏固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歷史解釋歷史解釋歷史解釋理論:歷史解釋理論:1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克羅齊2.歷史就意味著解釋…作為歷史事實身份的關鍵,就在于解釋這個問題上,解釋這一因素,滲入每一件歷史事實之中——英國歷史學家卡爾3.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歷史研究都同其他社會活動一樣,受到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占主導地位的思想傾向的控制——阿諾德·湯因比本課知識“市”“草市”“夜市”“曉市”“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貿易的地點或場所,有時間地域的限制,受到官吏的直接監管,到宋朝時發生改變。“草市”主要是指農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間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夜市”沖破了政府對“市”的時間限制。“曉市”即早市,也沖破了對“市”的時間限制。城是人們生活的地方。市是人們購物和貿易的地方。在現在(宋朝以后)城與市沒有嚴格的限制。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線(后來還有早市、中市、夜市)。集鎮是鄉村與城市之間的過渡型居民點。集市是指定期聚集進行的商品交易活動形式,比市鎮規模小。市鎮則是指較大的集鎮。現在的市鎮只是比城市的規模小。新高考視域下歷史復習系列之一——核心素養的滲透唯物史觀唯物史觀概念:唯物史觀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展規律的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人類對歷史的認識是由表及里、逐漸深化的,要透過歷史的紛雜表象認識歷史的本質,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觀使歷史學成為一門科學,只有運用唯物史觀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對歷史有全面、客觀的認本課知識比較中西方資本主義萌芽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現的西歐資本主義萌芽不同點產生背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是在封建專制空前加強的情況下出西歐資本主義萌芽是在地中海沿岸的自治城市里首先產生的分布地區中國僅出現在江南一些地區的城市和少數幾個部門;沒有深入農村西歐出現在許多國家的許多城市,并深入到農村的作用中國資本主義萌芽主要在手工作坊內,商業資所本起作用較小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有兩條途徑,商業資本起了巨大作用發展環境中國腐朽的封建專制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隨著新航路開辟、殖民掠奪和重商主義的推行,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結果影響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沒有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迅速,瓦解了封建社會,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相同點①都是在封建社會末期商品經濟發展的基上出現的②都以手工工場的出現為標志③產生的時間大體上都在14~16世紀,中國比西歐稍晚時空觀念時空對于歷史學習的意義1.任何歷史都是在一定的時空下發生的;2.歷史時間是學習一切歷史的基礎;3.歷史事件是在特定的時空下發生的,所以在分析、解釋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時候需要了解當時時空環境;4.時空觀不僅包括能夠在特定時空下解釋歷史事件、歷史現象,還能夠在不同的時空框架下理解歷史上的變化與延續,統一與多樣,局部與整體,并據此對史事作出合理解釋。本課知識從時空觀念角度解讀三次“商業革命”(1)第一次春秋戰國時期1表現:突破了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各地出現了許多商品市場和大商人。2原因: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奴隸制崩潰。3影響:推動了中國由分裂割據走向最終統一。(2)第二次宋代商業革命1表現:突破了坊、市的界限,商業經營時間的限制被打破,官府也不再直接監管市里的交易活動。2原因:農業、手工業有很大發展,抑商觀念松動,政府對商稅依賴增加。3影響:推動了商業結構的變化。新高考視域下歷史復習系列之一——核心素養的滲透(3)第三次明清(前期)商業革命1表現:興起一大批工商業市鎮,尤以江南地區為盛;出現商幫。2原因:生產力的進步,商人資本雄厚和社會地位的。3影響:推動了新的經濟因素誕生和思想啟蒙的出現。史料實證史料實證解題方法指導:1.區分史實與歷史解釋,對各種歷史解釋加以評析和價值判斷。2.能夠客觀論述歷史事件、任務和現象,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3.從歷史表象中發現問題,對歷史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做出解釋。4.客觀評價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本課實證唐宋政治經濟概況問題1)根據圖1、圖2分析,這兩座城市的政府所在地都在城市的中央,向南都有寬敞的大道與城外相連,這種建筑格局反映古代什么政治理念?(2)圖2與圖1相比,在城市商業活動方面發生了什么變化?解讀:(1)這兩座城市的政府所在地都在城市的中央,向南都有寬敞的大道與城外相連,這種建筑格局反映了我國古代皇權至上、權力集中的政治理念。(2)在城市商業活動方面,唐代坊市嚴格限制,宋代商業的時間、空間的限制被打破,這反映了政府對商業的控制逐漸削弱,城市商品經濟發展迅速。中國古代城市發展演變的特點1)從城市功能上,早期“城”與“市”是分開的。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軍事重鎮;唐代以后,城市的經濟功能逐漸增強;宋代時逐漸超過了政治功能。(2)從城市的商業活動來看,政府對城市的商業活動由限制到逐漸放松。宋代以前,市坊分開,嚴格限制商業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宋代逐漸打破市坊界限。(3)從城市數量和規模看,唐代開始,商業城市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至明清時期,江南地區出現了大批的工商業城鎮。(4)從城市布局和分布上看,城市的布局體現君主專制統治的理念;區域分布與經濟重心緊密相連;唐宋以后,經濟重心南移,江南城市逐漸增多。(5)隨著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擴大,影響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同樣也推動了市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發生變化。新高考視域下歷史復習系列之一——核心素養的滲透新舊銜接A.商品經濟影響下的市民階層1.商品經濟影響下市民階層的概況(1)市民階層壯大: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社會分工加強,使得城市功能區分更加明顯,市民階層壯大。(2)市民消費意識較強:茶坊、酒市、娛樂業等產業繁榮發展。“瓦子”“勾欄”等娛樂場所涌現,百戲伎藝競演,市民集中觀看。(3)市民教育觀:家庭教育不再局限于四書五經,而是引導子弟相機擇業,尤其是鼓勵子弟從事見效顯著利潤可觀的商業活動。(4)市民內部分化:從經濟基礎的角度而言,則可以分為有一定財力,有望因此而提升自己的政治、社會地位的富有市民,以及經濟實力有限,只能停留在市民階層,很難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的城市貧民。2.市民階層壯大的影響個性解放反抗封建禮教束縛,明末啟蒙思想家把學術同時政相聯系,提出“經世致用”的思想。構筑價值體系市民階層的思想意識具有“對友誼和忠義的崇拜”“勸善戒惡的道德觀”等特點,逐漸構建起自己的價值體系。世俗文學發展推動戲曲、小說等通俗文學興起。市民意識覺醒市民享樂意識、自主意識與商業意識覺醒,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給傳統社會注入了新的活力。B.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1)原始社會后期,隨著社會分工,出現了交換,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起商業貿易。人們通過商業貿易,換取自己所需的物品。在古代中國,交換物品的場所稱作“市”,通常設在人們經常集聚的地方。(2)商朝商業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貴族手里。(3)春秋戰國時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秦漢時期,貨幣、車軌、度量衡的統一,促進了全國的商品流通。(4)隋唐到兩宋,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坊市分區制度逐步瓦解,商業進一步繁榮。(5)元、明、清時期,形成全國范圍的商業貿易網絡,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興盛。C.古代絲綢之路對共建“一帶一路”的啟示(1)經濟的進步和繁榮是基礎和動力源泉。(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