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學北師大版必修一 第3章 第1節 細胞膜與細胞壁 同步練習(含答案解析)_第1頁
高中生物學北師大版必修一 第3章 第1節 細胞膜與細胞壁 同步練習(含答案解析)_第2頁
高中生物學北師大版必修一 第3章 第1節 細胞膜與細胞壁 同步練習(含答案解析)_第3頁
高中生物學北師大版必修一 第3章 第1節 細胞膜與細胞壁 同步練習(含答案解析)_第4頁
高中生物學北師大版必修一 第3章 第1節 細胞膜與細胞壁 同步練習(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節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1.科學家在用電子顯微鏡清晰地觀察到細胞膜之前,已經能夠確定細胞膜的存在了。你認為當時確定細胞膜存在的依據最可能是()A.動物細胞有明確的邊界B.植物細胞有明顯的固定形態C.細胞能夠分裂D.物質進出細胞受到控制2.從細胞膜上提取了某種成分,用非酶法處理后,加入雙縮脲試劑出現紫色;若加入斐林試劑并加熱,會出現磚紅色。該成分是()A.糖脂 B.磷脂C.糖蛋白 D.脂蛋白3.下列關于細胞膜的結構及特點的敘述,錯誤的是()A.磷脂雙分子層組成基本支架B.組成細胞膜的物質的運動使其具有流動性C.蛋白質分子排列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或嵌入、貫穿于其中D.結構特點是具有選擇透過性4.下列有關細胞膜的說法,錯誤的是()A.具有流動性和選擇透過性B.蛋白質均勻地分布于磷脂雙分子層上C.脂質小分子易于通過D.磷脂雙分子層內外側表面都親水5.細胞膜的組成元素中至少包括()A.C、H、OB.C、H、O、NC.C、H、O、N、P D.C、H、O、N、P、S6.右圖為細胞膜的液態鑲嵌模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具有①的一側為細胞膜的內側B.①與細胞表面的識別有關C.②是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D.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主要與③的種類和數量有關7.當具有蛋白質衣殼的H1N1病毒侵入人體后,體內的淋巴細胞就能識別這一異物,并產生相應的抗體。淋巴細胞之所以能識別H1N1病毒,是因為淋巴細胞的細胞膜上具有()A.磷脂分子 B.糖被C.蛋白酶 D.抗原8.科學家們發現了細胞膜上專門供水分子進出的通道(如下圖),要想證實細胞膜上的水通道是否是蛋白質,一般情況下,最好用哪種同位素進行標記?()A.15NB.35S C.32PD.18O9.不飽和磷脂可使細胞膜在低溫環境中保持較好的流動性。下列四種生物的細胞膜中不飽和磷脂比例最高的可能是()A.沙漠赤狐 B.長臂猿C.大熊貓 D.南極魚類10.下列關于植物細胞細胞壁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植物細胞都有細胞壁B.細胞壁的化學組成中含有多糖C.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D.細胞壁可控制物質進出細胞11.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將分散的小鼠組織細胞和人組織細胞進行混合培養,同種細胞之間會出現“識別”現象,最終導致小鼠組織細胞粘連在一起,人組織細胞粘連在一起。對此現象合理的解釋是()A.兩種細胞膜所含的主要成分不一樣B.兩種細胞膜的結構不一樣C.兩種細胞膜上糖蛋白的種類不一樣D.兩種細胞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不一樣12.科研上鑒別死細胞和活細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臺盼藍染色劑染色,死的動物細胞會被染成藍色,而活的動物細胞不著色,從而判斷細胞是否死亡。這種方法所利用的是細胞膜的哪種功能?()A.保護細胞內部結構的功能B.吸收功能C.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D.免疫功能13.若將細胞膜的磷脂分子提取后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磷脂分子的穩定分布方式為圖中()14.如圖表示細胞膜的切面結構,由圖可見磷脂分子排成內外兩層,構成了細胞膜的基本骨架。與磷脂分子的這種排列方式有重要關系的是()A.膜中含有蛋白質 B.細胞內外均是水環境C.細胞內外均有正電荷 D.細胞膜具有流動性15.如圖是辛格和尼科爾森在1972年提出的關于生物膜分子結構的液態鑲嵌模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圖中a與細胞識別有關,細胞的識別是信息傳遞的過程B.圖中c分子具有親水的磷酸頭部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C.圖中d的分布狀態有兩種:鑲在表面或貫穿于整個磷脂雙分子層D.d體現膜的結構具有不對稱性16.如圖是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①~③表示構成細胞膜的物質,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①只位于細胞膜外側B.②表示蛋白質分子C.②③都是可以運動的D.細胞膜的功能特性與③無關17.對細胞膜結構和組成的研究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早在19世紀末期,研究人員就曾選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細胞的透性進行了上萬次的研究。研究發現,凡是易溶于脂質的物質,很容易穿過膜;反之,則不容易穿過膜。這表明細胞膜是由構成的。

(2)將人的紅細胞置于蒸餾水中,紅細胞發生的形態變化是。將紅細胞加入蒸餾水中放置一段時間后,在該液體的(填“上”“中”或“下”)層能得到破碎的磷脂雙分子層。

(3)1925年,有人用丙酮從紅細胞膜中提取到磷脂,并將其鋪在水面上形成磷脂單分子層。測量鋪展面積,約為紅細胞總表面積的倍。

(4)1933年發現,蛋白酶能夠使細胞膜分解,這表明。

(5)通過其他方法,測得多種細胞膜的化學成分,如下表:物質種類膜的類別蛋白質/%脂質(主要是磷脂)/%糖類/%變形蟲細胞膜54424小鼠肝細胞膜44524人紅細胞膜49438依據上表數據,分析構成不同細胞的細胞膜在化學組成上的共同點是,它們的主要區別是。

18.下圖表示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B]的組成單位是。構成細胞膜基本支架的結構是[]。

(2)與細胞膜的識別功能有關的結構是[]。

(3)吞噬細胞吞噬細菌的過程體現了細胞膜具有性。細胞膜具有這種特性的原因是。

(4)不同細胞的細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決于細胞膜上的哪些結構的不同?(填寫標號)。

(5)細胞膜的外側是(填“M”或“N”)側,判斷的依據是。

(6)分析人體細胞內外成分,發現細胞內外化學成分及其含量差別很大,這說明細胞膜具有哪些生理功能?。

(7)該種細胞膜的結構模型被稱為。

19.用不同的熒光染料標記的抗體,分別與人細胞和小鼠細胞的細胞膜上的一種抗原物質結合,使兩類細胞分別產生綠色和紅色熒光。當這兩種細胞融合成一個細胞時,開始一半呈綠色,一半呈紅色。但在37℃下保溫0.5h后,兩種顏色的熒光點就呈均勻分布(如圖)。請根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1)人和小鼠細胞膜表面的抗原屬于構成膜結構的________。(2)融合細胞表面兩類熒光染料分布的動態變化,表明了組成細胞膜的________等分子是可以流動的,由此可以證實關于細胞膜結構“模型”______________的觀點是成立的。(3)融合細胞表面兩類熒光染料最終均勻分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表明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________。(4)如果該融合實驗在20℃條件下進行,則兩種表面抗原均勻分布的時間將大大延長,這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0℃下培養40min,則發現細胞仍然保持一半發紅色熒光,另一半發綠色熒光。這一現象的合理解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析:分析四個選項可知,D項能夠體現出細胞膜的特性;植物細胞具有明顯的固定形態是因為具有細胞壁;動植物細胞都有明確的邊界;細胞能夠分裂不能體現細胞膜的存在。答案:D2.解析:細胞膜由脂質、蛋白質、糖類組成,細胞膜上的多糖和膜上的蛋白質或磷脂分子結合在一起,以糖蛋白或糖脂的形式存在。從細胞膜上提取的某種成分,用非酶法處理后其化學成分不會發生變化,當加入雙縮脲試劑后出現紫色,說明該成分中含有蛋白質;而加入斐林試劑并加熱,又出現磚紅色,則說明其中還有還原糖存在。所以綜合分析可知該成分應為糖蛋白。答案:C3.解析:選項中A、C兩項介紹了細胞膜分子結構和空間結構,是正確的。B項描述了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及原因。而D項中選擇透過性是細胞膜的生理功能特點而不是結構特點。答案:D4.解析: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選擇透過性,A項正確;組成細胞膜的蛋白質有的排列在膜的表層,有的嵌入或貫穿于整個磷脂雙分子層,所以蛋白質在磷脂雙分子層上的分布是不均勻的,B項錯誤;細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根據“相似相溶”原理,脂質小分子易于通過,C項正確;磷脂分子的親水端分布在磷脂雙分子層的內外側表面,所以其內外側表面都有親水性,D項正確。答案:B5.解析:細胞膜的成分包括蛋白質、磷脂、糖類和膽固醇等,它們共有的元素是C、H、O,另外,蛋白質還含有N,磷脂還含有N、P,所以細胞膜的組成元素中至少包括C、H、O、N、P。答案:C6.解析:圖中①是糖蛋白,②是磷脂雙分子層,③是蛋白質分子。糖蛋白主要與細胞的信息交流和識別有關,且糖蛋白所在的一側為細胞膜的外側;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質是生物膜中的功能分子,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主要與膜蛋白的種類有關。答案:A7.解析:細胞膜上的糖蛋白與糖脂構成糖被,糖被具有保護、潤滑、識別和傳遞信息的作用。答案:B8.解析:細胞膜的成分有蛋白質、脂質和糖類等,而S元素是蛋白質特有的元素,故應標記S元素。答案:B9.解析:由題干信息可知,生活在寒冷環境中的動物細胞膜中不飽和磷脂比例最高。答案:D10.解析:植物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纖維素是多糖。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保護和支持作用。細胞壁是全透性的,不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答案:D11.解析:糖蛋白起識別作用,兩種細胞膜之所以不會粘連在一起,就是糖蛋白不同所致。答案:C12.解析:“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細胞的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原理。臺盼藍染色劑是細胞不需要的物質,不能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所以活細胞不被染色。而死細胞的細胞膜不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所以臺盼藍染色劑能進入死細胞內,使其被染色。答案:C13.解析:磷脂分子疏水尾部相對位于內側,親水頭部朝向外側,構成了磷脂雙分子層,故將磷脂分子提取后放入盛水容器中,親水頭部應插入水中,疏水尾部應在水面上。答案:B14.解析:由于每個磷脂分子“頭部”具有親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而細胞內外均是水環境,故組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排成了內外兩層;而且是“頭部”都在外側,“尾部”都在內側。答案:B15.解析:圖中a為糖蛋白,與細胞的識別有關;b為磷脂雙分子層,構成膜的基本骨架;c是磷脂分子,有親水的頭部和疏水的尾部;d為蛋白質,在膜上呈不對稱分布,有的鑲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貫穿整個磷脂雙分子層,體現了膜結構的不對稱性。答案:C16.解析:①是糖蛋白,糖蛋白具有細胞識別的作用,位于細胞膜外側;②是蛋白質分子,③是磷脂分子,兩者在細胞膜中都是可以運動的;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流動性是細胞膜功能特性——選擇透過性的基礎。答案:D17.解析:(1)根據物質的相似相溶原理可以判斷出細胞膜中含有脂質。(2)根據滲透原理,可以判斷出紅細胞放入蒸餾水中會吸水漲破。磷脂分子密度小,會存在于水的上層。(3)紅細胞膜的基本骨架為磷脂雙分子層,因此提取其磷脂,鋪在水面上形成磷脂單分子層,測量其面積,約為紅細胞總表面積的2倍。(4)蛋白酶能使蛋白質水解,而實驗發現蛋白酶能使細胞膜分解,表明細胞膜中含有蛋白質。(5)對于表格分析題,在找共同點時需要看各種物質是否都含有,在找不同點時要看各種物質含量的差異。答案:(1)脂質(2)(吸水)膨脹、甚至破裂上(3)2(4)細胞膜上有蛋白質(5)組成不同細胞膜的物質種類相同組成不同細胞膜的物質含量有差別18.解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蛋白質排布在磷脂雙分子層表層或嵌入、貫穿磷脂雙分子層,執行著細胞膜的重要功能。糖蛋白、糖脂在膜外側,膜內側沒有,據此可判斷細胞膜的內外側。答案:(1)蛋白質氨基酸D磷脂雙分子層(2)E糖蛋白(3)流動組成細胞膜的蛋白質和磷脂分子大多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可以運動的(4)B(5)MM側有多糖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的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細胞膜外側(6)①細胞膜能使每個細胞與周圍環境分離開,維持相對穩定的細胞內部環境,并且具有保護作用;②細胞膜還能控制細胞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7)液態鑲嵌模型19.解析:細胞膜的成分是蛋白質分子和磷脂分子,能與熒光染料標記的抗體結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