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用于混凝土中的防裂抗滲復合材料_第1頁
2023用于混凝土中的防裂抗滲復合材料_第2頁
2023用于混凝土中的防裂抗滲復合材料_第3頁
2023用于混凝土中的防裂抗滲復合材料_第4頁
2023用于混凝土中的防裂抗滲復合材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用于混凝土中的防裂抗滲復合材料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用于混凝土中的防裂抗滲復合材料的術語和定義、材料、分類與標記、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與標識、運輸與貯存。本標準適用于用于混凝土中的防裂抗滲復合材料的生產和檢驗。2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76水泥化學分析方法GB/T208水泥密度測定方法GB/T1346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2419水泥膠砂流動度測定方法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T8074水泥比表面積測定方法勃氏法GB8076混凝土外加劑GB9774水泥包裝袋GB/T14684建設用砂GB/T14685建設用卵石、碎石GB/T12573水泥取樣方法GB/T17671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GB/T1804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爐礦渣粉GB/T18736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用礦物外加劑GB/T21120水泥混凝土和砂漿用合成纖維GB/T5008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2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63混凝土用水標準JGJ/T221纖維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244混凝土試驗用攪拌機JC474砂漿、混凝土防水劑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粉體材料powdermaterials以硅、鋁、鈣等一種或多種氧化物為主要成分,具有規定技術性能,摻入混凝土中能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材料。3.2合成纖維syntheticfiber用有機合成材料經過擠出、拉伸、改性等工藝制成的纖維。3.3防裂抗滲復合材料Anti-crackandanti-permeabilitycompositematerials由粉體材料和合成纖維按一定比例復配制得,用于混凝土中可顯著改善其抗裂和抗滲性能的一類材料。3.4基準混凝土referenceconcrete同一試驗條件下未摻加防裂抗滲復合材料的水泥混凝土。3.5受檢混凝土testedconcrete同一試驗條件下摻加一定比例防裂抗滲復合材料的水泥混凝土。3.6裂縫降低系數factorofcracksreduction摻防裂抗滲復合材料的受檢混凝土與基準混凝土相比,單位面積上的總開裂面積的降低率。3.7相對耐久性Relativedurability摻防裂抗滲復合材料的受檢混凝土快速凍融達到規定100次時的動彈模量與初始動彈模量之比。3.8劈裂抗拉強度比ratioofsplittingtensilestrength摻防裂抗滲復合材料的受檢混凝土與基準混凝土相比,28d齡期時劈裂抗拉強度之比。3.9滲透高度比ratioofinfiltrationheight摻防裂抗滲復合材料的受檢混凝土與基準混凝土相比,28d齡期時規定滲水壓力下的抗滲高度之比。4材料4.1粉體材料粉體材料應符合本標準6.1的規定。4.2合成纖維合成纖維應符合相關標準的規定。5分類與標記5.1分類依據裂縫降低系數指標分為Ⅰ級、Ⅱ級和Ⅲ級。5.2標記5.2.1標記方法本標準編號:CECS×××-×××分類代號:Ⅰ級,Ⅱ級,Ⅲ級產品名稱:AACMC5.2.2標記示例Ⅰ級防裂抗滲復合材料表示為:AACMC-Ⅰ-CECS×××-×××。Ⅱ級防裂抗滲復合材料表示為:AACMC-Ⅱ-CECS×××-×××。Ⅲ級防裂抗滲復合材料表示為:AACMC-Ⅲ-CECS×××-×××。6要求6.1粉體材料的技術要求防裂抗滲復合材料中粉體材料的技術指標應符合表1的規定。.表1粉體材料的技術指標序號項目技術指標1密度/(g/cm3)應在生產廠控制范圍內2比表面積/(m2/kg)g)≥5003含水量(質量分數)/%≤1.04燒失量/%≤4.05三氧化硫含量/%≤3.56堿含量/%≤0.407氯離子含量/%≤0.0108需水量比/%≤1059安定性合格10放射性合格11活性指數/%7d≥8528d≥956.2抗裂抗滲復合材料的技術要求防裂抗滲復合材料的技術指標應符合表3的規定。表3摻防裂抗滲復合材料的混凝土性能指標項目技術指標Ⅰ級Ⅱ級Ⅲ級合成纖維分散性相對誤差/%-10~+10混凝土抗壓強度比/%7d≥9028d≥90混凝土劈裂抗拉強度比≥100裂縫降低系數/%≥80≥55≥30滲透高度比/%≤80相對耐久性/%≥807試驗方法7.1粉體材料性能試驗7.1.1密度按GB/T208進行。7.1.3比表面積按GB/T8074進行。7.1.4含水量按GB/T1596進行。7.1.5燒失量、三氧化硫、堿含量和氯離子按GB/T176進行。7.1.6安定性按GB/T1346進行。7.1.7放射性按GB6566進行。7.1.8活性指數和需水量比按GB/T18736進行。7.2摻防裂抗滲復合材料的水泥混凝土性能試驗7.2.1試驗環境試驗環境應符合GB/T50080、GB/T50081和GB/T50082規定。混凝土用原材料應提前運到室內,存放時間不得小于24h。需要模擬施工條件下所用的混凝土時,試驗室原材料及溫濕度宜保持與施工現場一致。7.2.2材料7.3.2.1水泥采用GB8076附錄A規定的水泥或買賣雙方合同約定的工程實際用水泥。7.2.2.2砂符合GB/T14684中Ⅱ區規定的中砂,且細度模數為2.6~2.9,含泥量小于1%。7.2.2.3石子符合GB/T14685規定的公稱粒徑為5mm~20mm的碎石或卵石,采用二級配,其中5mm~10mm占40%,10mm~20mm占60%,滿足連續級配要求,針片狀物質含量小于10%,空隙率小于47%,含泥量小于0.5%。如有爭議,以碎石結果為準。7.2.2.4水符合JGJ63的技術規定。7.2.3配合比基準混凝土配合比應按JGJ55進行設計。受檢混凝土和基準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的比例應相同。配合比設計應符合以下規定:a)水泥用量:基準混凝土和受檢混凝土的單位水泥用量為330kg/m3。b)砂率:基準混凝土和受檢混凝土的砂率均為36%~40%。c)防裂抗滲復合材料摻量:按生產廠家指定摻量,內摻計算d)用水量:基準混凝土和受檢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80±10)mm,用水量為坍落度在(80±10)mm時的最小用水量,受檢混凝土和基準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應一致;用水量包括砂、石材料中所含的水量。7.2.4原材料計量試驗用原材料應稱重計量,稱量的精確度應符合下列規定:水泥、水、合成纖維、粉體材料為±0.5%;砂、石為±1%。7.2.5混凝土攪拌采用符合JG244要求的公稱容量為60L的強制攪拌機。攪拌機的拌合量應不少于20L,不宜大于45L。將水泥、砂、石、防裂抗滲復合材料一次投入攪拌機,干拌均勻,再加入拌合水,一起攪拌3min。出料后,在鐵板上用人工翻拌至均勻,再行試驗。7.2.6合成纖維分散性相對誤差按GB/T21120進行。7.2.7混凝土抗壓強度比按GB/T21120進行。7.2.8裂縫降低系數按附錄A進行。7.2.9滲透高度比按JC474進行,滲水壓力應為0.6MPa。7.2.10相對耐久性按GB8076進行,快速凍融循環次數應為100次。8檢驗規則8.1編號復合摻合料出廠前按同同級別進行編號和取樣。年產量超過10×104t的,不超過200t為一編號;年產量在10×104t以下的,不超過100t為一編號。8.2取樣8.2.1每一編號為一取樣單位。8.2.2取樣按GB12573規定進行。取樣應有代表性,應從10個以上不同部位取樣。袋裝應從10個以上包裝袋內等量抽取;散裝應從至少三個散裝集裝箱(罐)內抽取,每個集裝箱(罐)應從不同深度等量抽取。抽取的樣品總質量不應少于10kg,樣品混合均勻后,按四分法取出比試驗用量大一倍的量作為試樣。8.2.3檢驗樣品應留樣封存,并保留至少3個月。當有爭議時,對留樣進行復檢或仲裁檢驗。8.3出廠檢驗出廠檢驗項目包括表1中的比表面積、含水量、活性指數、需水量比、安定性、分散性相對誤差、混凝土抗壓強度比、裂縫降低系數、滲透高度比。8.4型式檢驗8.4.1型式檢驗項目應符合本標準第6章的全部規定。8.4.2有下列情況之一應進行型式檢驗:——正常生產時12個月進行一次;——停產6個月以上恢復生產時;——出廠檢驗結果和上次型式檢驗結果有較大差異時;——原材料來源、生產工藝發生變化。8.5判定規則8.5.1出廠檢驗結果符合本標準要求時,判為出廠檢驗合格。若其中任何一項不符合要求時,允許在同一批次中重新取樣,對不合格項進行加倍試驗復檢。復檢結果均合格時,判為出廠檢驗合格;當仍有一組試驗結果不符合要求時,判為出廠檢驗不合格。8.5.2型式檢驗結果符合本標準要求時,判為型式檢驗合格。若其中任何一項不符合要求時,允許在同一批次中重新取樣,對不合格項進行加倍試驗復檢。復檢結果均合格時,判為型式檢驗合格;當仍有一組試驗結果不符合要求時,判為型式檢驗不合格。9包裝與標識9.1包裝防裂抗滲復合材料可以散裝或袋裝。袋裝每袋凈質量為20kg~50kg,且不應少于標識質量的98%。隨機抽取20袋,其總質量不得少于標準質量的20倍。防裂抗滲復合材料包裝袋應符合GB9774的規定。其他包裝規格可由買賣雙方協商確定。9.2標識袋裝防裂抗滲復合材料的包裝袋上應清楚標明產品名稱、分類與標記、執行標準號、生產廠名稱和地址、凈質量、包裝日期和出廠編號。散裝時應提交與袋裝標識相同內容的卡片。10運輸與貯存防裂抗滲復合材料在運輸和貯存時不應受潮、混入雜物,貯存期限不宜超過6個月。附錄A早期抗裂試驗A.1本方法適用于測試混凝土試件在約束條件下的早期抗裂性能。A.2試驗裝置及試件尺寸應符合下列規定:1本方法應采用尺寸為800mm×600mm×100mm的平面薄板型試件,每組應至少2個試件;2混凝土早期抗裂試驗裝置(圖1)應采用鋼制模具,模具的四邊(包括長側板和短側板)應采用槽鋼或者角鋼焊接而成,側板厚度不應小于5mm,模具四邊與底板應通過螺栓固定在一起。模具內應設有7根裂縫誘導器,裂縫誘導器應分別用50mm×50mm、40mm×40mm角鋼與5mm×50mm鋼板焊接組成,并應平行于模具短邊且應與底板固定。底板應采用不小于5mm厚的鋼板,并應在底板表面鋪設聚乙烯薄膜或者聚四氟乙烯片做隔離層。模具應作為測試裝置的一個部分,測試時應與試件連在一起;圖1混凝土早期抗裂試驗裝置示意圖1—長側板;2—短側板;3—螺栓;4—加強肋;5—裂縫誘導器;6—底板3風扇的風速應可調,并且應能夠保證試件表面中心處的風速不小于5m/s;4溫度計精度不應低于±0.5℃。相對濕度計精度不應低于±1%。風速計精度不應低于±0.5m/s;5刻度放大鏡的放大倍數不應小于40倍,分度值不應大于0.01mm;6照明裝置可采用手電筒或者其他簡易照明裝置;7鋼直尺的最小刻度應為1mm。A.3試驗應按下列步驟進行:1試驗宜在溫度為(20±2)℃,相對濕度為(60±5)%的恒溫恒濕室中進行;2將混凝土澆筑至模具內后,應將混凝土攤平,且表面應比模具邊框略高。可使用平板表面式振搗器或者采用搗棒插搗,應控制好振搗時間,并應防止過振和欠振;3在振搗后,應用抹子整平表面,并應使骨料不外露,且應使表面平實。4應在試件成型30min后,立即調節風扇位置和風速,應使試件表面中心正上方100mm處風速為(5±0.5)m/s。應使風向平行于試件表面和裂縫誘導器。5試驗時間應從混凝土攪拌加水開始計算,應在(24±0.5)h測讀裂縫。裂縫長度應用鋼直尺測量,并應取裂縫兩端直線距離為裂縫長度。當一個刀口上有兩條裂縫時,可將兩條裂縫的長度相加,折算成一條裂縫。6裂縫寬度應采用放大倍數至少40倍的讀數顯微鏡進行測量,應測量每條裂縫的最大寬度。7平均開裂面積、單位面積的裂縫數目和單位面積上的總開裂面積應根據混凝土澆筑24h測量得到裂縫數據來計算。A.4試驗結果計算及其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1每根裂縫的平均開裂面積應按下式計算:(A.4-1)2單位面積的裂縫數目應按下式計算:(A.4-2)3單位面積上的總開裂面積應按下式計算:(A.4-3)4裂縫降低系數應按下式計算:(A.4-4)式中:——第根裂縫的最大寬度(mm),精確到0.01mm;——第根裂縫的長度(mm),精確到1mm;——總裂縫數目(根);——平板的面積(m2),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每根裂縫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