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舒伯特聲樂套曲《冬之旅》的演唱風格-以《晚安》為例_第1頁
淺談舒伯特聲樂套曲《冬之旅》的演唱風格-以《晚安》為例_第2頁
淺談舒伯特聲樂套曲《冬之旅》的演唱風格-以《晚安》為例_第3頁
淺談舒伯特聲樂套曲《冬之旅》的演唱風格-以《晚安》為例_第4頁
淺談舒伯特聲樂套曲《冬之旅》的演唱風格-以《晚安》為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厚德樹人篤學致用******************************************************************厚德樹人篤學致用遵義師范學院畢業論文(設計、創作)題目淺談舒伯特聲樂套曲《冬之旅》的演唱風格——以《晚安》為例院別專業年級201X級姓名學號指導教師年月日

淺談舒伯特聲樂套曲《冬之旅》的演唱風格——以《晚安》為例摘要:舒伯特是一位生活在浪漫主義時期的偉大音樂家,同時他也是一位憂傷而孤獨的詩人,他發自靈魂的自由可讓人領略到他內心的憂郁感傷。他首創的浪漫主義音樂富有獨特的表現手法,并同時輔以新穎的旋律,鋼琴聲部充滿詩意氣氛,使藝術歌曲富有強烈的民族色彩。文章選《冬之旅》第一首《晚安》為例,對歌曲演唱速度、力度、語氣、德文咬字等進行探討分析,根據演唱教學的心得進行總結,為準確詮釋舒伯特的藝術類歌曲提供提示與幫助。關鍵詞:舒伯特;藝術歌曲;演唱技巧;《冬之旅》;《晚安》隨著歷史的發展,到浪漫主義時期,大批抒情詩人的出現,改變了從前音樂與詩歌不平衡結合的關系,很多作曲家,對藝術歌曲的創作情有獨鐘,其中舒伯特與舒曼就是其中的代表。當時歌德、海涅、席勒的詩詞,被大批作曲家所喜愛,并為其譜曲。舒伯特與舒曼的藝術歌曲的歌詞來源,大多取自他們的詩詞。可以說這個時期,音樂與詩詞并不是不平衡的結合,而是樂中有詩,詩中有樂的整體。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與詩歌同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平衡關系,同時由他們所結合的藝術歌曲這一音樂體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弗朗茨·彼得·舒伯特作為早期浪漫主義潮流代表,首創了浪漫主義的音樂語匯和富有特征的表現手法;新穎多樣的旋律進行;賦予鋼琴聲部以音樂形象和充滿詩意的氣氛,使得藝術歌曲更富有民族色彩和民族風味。本文節選套曲《冬之旅》中第一首歌曲,在藝術歌曲演唱和學習兩個層面上進行論述,從作曲家創作心理及人文背景等方面入手,對作品演唱風格把握方面,例如:歌曲的速度力度、歌唱語氣及德文的咬字吐字等內容進行細致的探討和分析.根據自身演唱和教學心得加以總結,為他人準確詮釋舒伯特藝術歌曲提供有益的提示和幫助。一、舒伯特以及《冬之旅》簡介(一)舒伯特簡介出生于音樂之都維也納的舒伯特,是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杰出代表,被譽為“古典主義音樂最后的一位巨匠”,書香門第的家庭環境為其幼年時接觸音樂提供了必要的客觀環境。事實上,舒伯特很小的時候便與哥哥一起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小提琴和鋼琴的演奏,這為舒伯特的后期成名打下了基礎。舒伯特在樂曲創作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注重精神內涵的運用,其創作風格有明顯的抒情性、即興性、瞬間性。在歌曲創作中,舒伯特擅長將鋼琴伴奏進行有意識的融入,以達到通過最小巧的歌曲形式抒發最深沉情感體驗的目的。600余首音樂作品的問世為舒伯特贏得了“音樂之王”的尊稱,其中廣為人知的有《普羅米修斯》《冬之旅》《天鵝之歌》《致音樂》等。《冬之旅》是舒伯特在受當局政府進行音樂限制,所創作音樂無法實現公開演出的情況下創作的,作品創作的靈感來源于來的24首詩進行了譜曲與伴奏。同時為了達到更好的表現效果,舒伯特還對表現順序進行了調整,例如將第15首的《虛幻的太陽》調至倒數第二首。可以說,該曲的創作凝結了詩人全部的心血,是舒伯特在失去愛人和經受現實的一再打擊下,精神世界的全部展現。(二)《冬之旅》創作背景對拿破侖戰爭取得勝利以后,歐洲各國于1814年9月至1815年6月召開維也納會議,德意志聯邦宣告成立,但是此時的德意志仍然只是一個由主權邦結成的松散同盟。1815年聯邦議會通過了《維也納最后法案》,其中規定各邦憲法必須遵守君主制原則。此法案的出臺,宣告了任何關于聯邦憲法可望遵循自由路線制定的原則已經落空。立憲之路也不能再持續下去。由此,德意志聯邦形成以純粹以鎮壓革命為己任的一套制度:新式憲政機制用來摧毀新興思想,立憲制度被舊式政權來消滅立憲主義。在經濟方面,普魯士通過一系列的社會改革推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生產水平得到提升,但也從另一方面激化了財富分配不均所帶來的社會矛盾。奧地利由于外債規模龐大,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全以及生產技術落后,這個國家在1811年時已經走向破產,國家經濟只能依靠借貸維系。在思想文化領域,雖然舊有的差別并未完全消除,但是19世紀早期的德意志至少從表面上看被賦予了更多的平等色彩,受18世紀的理性啟蒙運動影響,宗教的影響力已經削弱,個人、家庭生活成為思想的核心以及文化的反映重點。二、《晚安》演唱特點(一)旋律線條走向蘊涵的情感特征《晚安》是旋律作為歌曲主體,但是還有鋼琴伴奏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起到彼此情緒相映、意境相通的作用。因而,作為藝術歌曲旋律的進行方式特點,以及不同作品中的調性變化特征,在氣質方面能夠體現出作品的內容表達需要和特殊的色彩要求。整首藝術歌曲的旋律線條呈現出一種下行走向特征,在d小調上開始,音樂的色彩相對柔和、暗淡;在A段的間奏后先后進行了三度關系的調性色彩對比與情緒轉變:A段的再現出現時同樣運用了同主音大小調的調性交替模式,形成一種轉調的色彩變化,實現由d小調到D大調的氣質轉變,明亮的音樂色彩很快建立起來。因而,在演唱時需要注意這些特點進行演唱中的情緒處理。對于氣息的控制是最為重要的,演唱時注意在開始部分控制氣息,保持一種朦朧的色彩,聲音隨之氣息增強和變化而轉變為柔和、夢幻般的色彩,當進入大調性后,聲音色彩后改變為更加濃厚,聲音的感覺也應該演變的更為清晰,但需要注意不采取突然增加音量或者喉嚨用勁的方式,需要避免聲音緊張、缺乏彈性的情況,需要在始終保持著聲音的連貫與流暢基礎上進行氣息的變化而實現演唱的表現目的。(二)“意境”塑造鋼琴伴奏雖然在這些藝術歌曲的演唱中起到了塑造“場景”氛圍、營造各種不同意境的作用,但在演唱時,還需要根據不同藝術歌曲中的內容情況,預先進行規定情景與意境的設計,然后再演唱中采用不同的表現技法和表達方式,達到作品藝術風格與意境特點的揭示目的。在演唱《晚安》時,需要采用一種室內樂般的風格進行演唱,在嚴格控制音量基礎上進行富有情感的表現,而不能過度追求強有力的戲劇性表現和演唱效果,而且對演唱中涉及的力度和速度等也要要加以控制。在此基礎上,更好地采用強、弱力度對比和意境變化特點進行演唱技巧方面的調整和剛柔相濟的音樂形象塑造。《晚安》中,尤其需要結合音韻,將作品演唱的具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需要對愛人的期待與好夢破滅的心情、情感等進行真實性的體驗,才能真實的演繹出這種情緒。需要依據術語設計和情感、情緒揭示的層次性進行演唱。對于氣息的控制,是很重要的。需要的是一種輕柔但在悲痛中含有深刻情感的情緒表達,因而,氣息不能運用的過于強烈。三、《冬之旅》演唱技巧分析作曲家沃爾夫曾經說過:“語言第一,然后才是音樂”。語音是人類利用語言相互交流的物質載體,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發音規則,歌唱中正確的語音不僅可以促使歌唱狀態的合理建立,而且也是幫助理解語言的重要方法。《冬之旅》套曲采用的奧地利詩人繆勒的詩詞,準確無誤的德文語音成為掌握套曲演唱的重要前提。教師在聲樂課堂上,對于一首新作品,首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逐字逐句地講解歌詞語言的特點,甚至具體到每個單詞的意思,然后要求學生將音符剝離,以朗誦的方式伴隨節奏,由慢至快反復練習,直到學生能夠準確流利掌握歌詞含義和發音后,才能開始歌唱。很多歌唱者對于德語中元音與輔音的關系往往處理不好,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元音好像流淌的小河,輔音就像小河上的浪花,重要的是不僅要讓聽眾看到浪花,更好感受到小河的流淌。德語的輔音需要發音特別清晰,在演唱時要求能讓坐到劇場最后一排的觀眾聽得清楚。元音的口型不能隨意改變,特別是復合元音,如“ei”“au”“eu”,兩個音要連在一起,不要拉長,第一個音讀的重些,第二個相對輕些,在聲樂課堂上,教師應細致到學生每一個發音口型、舌尖的位置,這些都應該有嚴格、準確的示范和要求。在24,25小節處,鋼琴伴奏中出現兩個“甲”的八度級進,仿佛主人公猛然從往事的回憶中清醒,重新回到現實中來,于是悲傷的感覺又再次占據了他的心,他繼續唱著悲傷的歌:“但是如今世界多么凄涼,大雪到處迷漫”。上述的心理描述為演唱者提供了音樂情感把握線索,在這個提示下,我們能夠準確了解流浪者當時的心境,從而在歌唱語氣上不會產生偏差。在作品三個段落里(1-33小節),作曲家在速度和力度變化方面幾乎沒有任何標記,伴奏部分,右手八度,左手簡單的柱式和弦織體模式貫穿全曲,機械式的音響效果形象描繪了流浪者麻木失落的精神狀態,他的內心世界沒有太多的波瀾,平靜地講述以往的回憶,抒發著自身的情感。歌曲進人到39小節后,主人公的內心情緒達到了高潮,對自己不斷的質疑和對女朋友家庭的詛咒讓音樂跌宕起伏。歌詞“was”的歌唱語氣比“Fremd”“Ich”要更濃重一些,之后的樂句(39-47小節)的情緒把握要更為激動,訴說著流浪者內心世界的真實情感,而音樂進行到48小節后,歌唱語氣又平淡了下來,旋律線條平穩進行,二度音程的起伏取代了前面兩個樂句的音程大跳。主人公把自己的不幸歸結到命運對自己的不公,透漏出他的無奈和失落。把握音樂的創作背景是演唱者作品闡釋的基礎,這一段落詩詞的含義決定了前后樂句音樂方面要有鮮明的對比,歌詞hinaus和haus歌唱語氣要堅定,力度可以宣泄出內心的憤怒和不平。從71小節,歌曲逐漸進人到尾聲,調性也隨之改變,同主音大小調進行轉換,暗淡而憂郁的悲劇色彩稍微明朗許多。音樂情緒的把握和第一段落相似但不盡相同,歌唱語氣要更為細膩和平靜,襯托出主人公離別時的復雜內心。從歌詞中我們讀到:主人公要背負行囊,開始自己漫長的旅行,在臨走的時候,看望了女友,在不被別人覺察到的情形下悄悄的離開并留下真心的祝福,因此在音色選擇上,我們要采用半聲演唱,因為半聲的音色能更好的體現出作曲家所描繪的音樂畫面—“夢”“靜靜安眠”“輕輕的把門關上”“晚安”,取得很好的意境和效果。97小節,andichhabichgedacht,演唱速度稍微放緩,聲音效果慢慢控制到PP,內心音樂要全身心感受整首歌曲的最后的六個音符,使自己融人到旋律當中去,隨著鋼琴尾聲的結束,我們仿佛看到音樂畫面里的流浪者逐漸消失我們的視野,浸沒在彌天大雪中,歌曲演唱至此結束。結語以舒伯特的代表作聲樂套曲《冬之旅》為例,在他的筆下,以歌詞為依托,以詩歌描述的畫面為基礎,使詩句變成了動聽的旋律流淌出來,塑造出各種不同的音樂形象。舒伯特努力挖掘詩句中的韻律和音調,使套曲蘊含了無限的詩意。作曲家也并不只是產生音樂所具有的感官上的愉快感受,而是要使詩意中最微妙細膩的地方能在樂句中找到與之確切配合的表達方法,使詩與音樂相互滲透完美結合,詩的每一個字都能在樂音中找到相互依存的關系,詩句與樂句像孿生子一樣相互依靠不可分割。中世紀世俗詩歌和19世紀藝術歌曲可以說是忠實地體現了這種精神,詩與樂的結合在它們之中是最富于成效的。舒伯特的這部聲樂套曲《冬之旅》作品中充斥著強烈的情結性因素,用審美來表現,是優美與壯美的復合體;用價值取向來解讀是理性與詩意的復合體、熱情與困惑的復合體;用音樂技法來展現,則是和聲序列的邏輯性與色彩性并置,在藝術方面則是除音樂本體的表現之外,滲透組合強烈的他律性內涵。關于這部套曲的論述已經很多,本人以藝術歌曲的演唱當中的分析,透視《冬之旅》的《晚安》作品特征和真實情感之外的深層內涵。參考文獻[1]蘇藝.舒伯特藝術歌曲的演唱與學習——以聲樂套曲《冬之旅》中《晚安》為例[J].作家,2014,06:167-1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