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歌劇的藝術特征與歷史演進_第1頁
中國民族歌劇的藝術特征與歷史演進_第2頁
中國民族歌劇的藝術特征與歷史演進_第3頁
中國民族歌劇的藝術特征與歷史演進_第4頁
中國民族歌劇的藝術特征與歷史演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中國民族歌劇簡介(一)中國民族歌劇的基本內涵歌劇是以戲劇、音樂為主的綜合性舞臺表演藝術,多藝術領域的融合使歌劇成為音樂藝術中最高級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中國民族歌劇是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特色的歌劇藝術,在發展的過程中,其不斷吸收其他姊妹藝術的養分來充實和豐富自身,并不斷學習西方優秀的歌劇藝術,立足中華民族特色,堅持藝術屬于人民、藝術服務于人民的理論方向,不斷向前發展。(二)中國民族歌劇的立足點中國民族歌劇不斷將現實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相結合,立足現實生活,真實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在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通過歌劇的表現形式展示豐富的中華文化。當今時代,中國歌劇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二、中國民族歌劇的藝術特征藝術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中國民族歌劇藝術要想在社會的發展中長久存在并保持生命活力,就要立足于人民生活,從生活中選材,與時代接軌,與先進技術結合,不斷創新表現形式,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歌劇作品。(一)中國民族歌劇的選材特征中國民族歌劇在選材上普遍具有針對性和廣泛性的創作特點。中國歷史悠久,中華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使中國民族歌劇在歷史素材的選取上有很大空間,如歷史故事、文學名著等。在音樂選材方面,人們普遍會針對性選取具有獨特風格的民間音樂,這樣既保留了民族風格,又不失獨特的地方特色,獨特的民間音樂在人物性格形象的刻畫中能起到突出的作用,例如歌劇《劉胡蘭》《黨的女兒》等,這類歌劇都針對性地從展現人物獨特魅力出發,廣泛采用各個地方的民間音樂加以改編,呈現出歌劇中新的表現形式。(二)中國民族歌劇的演出特征在文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藝術的審美要求在不斷提高,中國民族歌劇要在發展中對演員的表演形式進行創新,歌劇的表演形式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可以與其他表演藝術相結合,融入當代審美元素。同時,中國傳統民族藝術的友好融合性也使民族歌劇可以大膽創新,借鑒西方優秀歌劇的演出形式。但藝術的發展不能單純移植外國藝術,還應該與本國傳統民族藝術相結合。基于此觀點,中國民族歌劇在創作和表演中要以中西合璧的表演方式,將歌劇與中華文化進行融合,在演出形式上學習借鑒西方歌劇的經典唱腔,并與中國舞蹈相結合。這對于歌劇演員的要求非常高,演員在歌唱技巧方面要學會用西方唱腔唱中國樂曲,在歌唱過程中還要做到情真意切,讓觀眾在歌聲中感受情感的韻味,同時,舞蹈動作還要流暢,做到歌唱與舞蹈的完美契合。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歌劇的舞臺布景越來越多樣化和立體化,使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多媒體等技術手段的加持豐富了民族歌劇藝術的演繹形式,使傳統元素可以巧妙融入其中。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當中,對民族歌劇進行現代化演繹,可使其整體效果更加震撼,滿足當代觀眾的審美要求,與觀眾的互動感更強,拉近觀眾與歌劇之間的距離。三、中國民族歌劇的歷史演進“歌劇”一詞最早源于西方,歌劇這一藝術表演形式也來自西方,我國本土民族歌劇起步較晚,成熟度也稍遜于西方歌劇。但中國民族歌劇擁有獨特的韻味,它充分吸收了中國民族戲劇、話劇等藝術形式的底蘊,形成了獨特的唱腔。同時,中國民族歌劇也經歷了長期的積淀,發展至今已經日趨完善。(一)中國民族歌劇的早期形式中國民族歌劇發展的萌芽時期大致在20世紀初,受“民主”與“科學”這兩大時代主題的影響,中國近代著名音樂家黎錦暉先生編創出兒童歌舞劇《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等兒童歌舞劇,黎錦暉先生的兒童歌舞劇有著完整的故事情節和戲劇沖突,在表演形式上采用了音樂、舞蹈相結合的方式,舞臺也進行了布景設計,是中國前所未有的新戲劇形式,初步具備了歌劇這一藝術形式的雛形,他是中國民族歌劇的開拓者。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近代作曲家陳田鶴先生等人對中國民族歌劇的創作進行過一系列探索。陳田鶴先生最先創作了名為《桃花源》的話劇,未完成的部分由錢仁康先生完成,此劇由大鐘劇社以“配樂話劇”的形式上演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后來錢先生又編創了《江村三拍》,其為一部話劇加唱式的歌劇。這部小歌劇的成功上演鼓舞了錢仁康,隨后他再次編創了《大地之歌》,該曲采用西洋大歌劇形式,音樂貫穿全劇,管弦樂隊始終烘托歌唱,主要唱段不再使用西洋形式的詠嘆調,而是采用民歌風味的歌曲,其為首部中國式西洋大歌劇。(二)中國民族歌劇的成型階段1942年起,“新秧歌劇”誕生,這種劇目在某種意義上是中國民族歌劇的前身。文藝作品要符合時代的要求,要為人民服務,“新秧歌劇”就是本著這一原則進行創作的。這些作品內容通俗易懂,使得社會各階層都有機會接近藝術,感受藝術?!靶卵砀鑴 庇兄T多優秀作品,例如安波所作的《兄妹開荒》,馬可所作的《夫妻識字》等,這些作品極具音樂性,實為一種載歌載舞的廣場舞劇,這些作品直接推動了中國第一部民族歌劇《白毛女》的誕生,同時也推動了中國民族歌劇創作史上的“第一次高潮”。這一時期的其他優秀作品有:歌曲《黃河大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劇目《血淚仇》《一家人》;文藝作品《小二黑結婚》等。中國民族歌劇的奠基之作《白毛女》開創了我國民族歌劇創作的新局面,歌劇《白毛女》最早由魯迅藝術學院于1954年創作,在后續演出過程中還不斷進行修改、加工,最終呈現出一部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達到較高成就的優秀作品,標志著中國民族歌劇的誕生。歌劇《白毛女》利用音樂的音調變化表現劇中的內容,通過戲劇矛盾塑造人物形象,作品中的每個角色都有獨特的曲調風格,展示了楊白勞與喜兒兩代人的悲慘遭遇。這一時期的歌劇作品與《白毛女》一樣,“人民至上”的理念深入每一部作品,悲慘的曲調展示了百萬農民的困苦與掙扎。在創作過程中,歌劇《白毛女》還針對劇中不同的人物進行音樂主調的加工,從每個角色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特點出發,以西北民間的音調為基礎,對西北民歌和戲曲進行改編和發展,編創出不同性格的人物主調,同時還添加了側面描寫人物的補充性主調。隨著戲劇情節的推動和人物性格的變化,通過運用朗誦性、板腔化等方式對人物主調做出戲劇性的發展,最終呈現出完整的、立體的音樂形象?!栋酌返淖髑咴趧撟鲿r參考了聶耳等音樂家的作品,特別是冼星海的大合唱作品,融合吸收了中國戲曲的素材,還借鑒了西洋歌劇的形式和手法,在民歌音調戲劇化、戲曲音樂現代化和西洋音樂民族化上做出了一次成功嘗試,標志著中國民族歌劇開始走上成型之路,并為后代中國作曲家的歌劇和戲劇創作奠定了基礎。(三)中國民族歌劇的深入探索階段1956年起,我國的文藝作品在思想上、題材上都得到了較大的解放,一時間優秀作品不斷涌現,這批新歌劇大致有三個創作道路。第一是沿襲戲劇的創作方式和道路的作品:《紅珊瑚》《紅霞》,第二是堅持《白毛女》創作道路的作品:張敬安和歐陽謙叔的《洪湖赤衛隊》(經典唱段有《洪湖水,浪打浪》《這一仗打得真漂亮》)、羊鳴等的《江姐》(經典唱段有《紅梅贊》《繡紅旗》),第三是唱腔和演出形式依舊采取中國民族風格,但作品的創作手法卻大膽采用了西方創作技法的作品,如《阿依古麗》等。1976年之后,中國民族歌劇的創作又迎來了一次高潮,這一時期的歌劇作品主要有金湘的《原野》(經典唱段《啊,我的虎子哥》)、施光南的《傷逝》(經典唱段《紫藤花》)、郭文景的《狂人日記》等。(四)中國民族歌劇的趨勢發展階段21世紀開始,我國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的物質需求得到了很大的滿足,大家更愿意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這影響到了我國民族歌劇的創作。雖然以現實生活為題材、以人民生活為主的創作中心并沒有動搖,但是,這些新時代的新歌劇作品融入了一種時代性,展示出我國新時代歌劇應有的特色。這一批新時代的新歌劇作品擁有更宏大的舞臺效果、更豐富的故事情節,在思想內涵上也更加多元化。例如,中國歌劇舞劇院原創的現代民族歌劇《林徽因》、中國國家大劇院創作的首部中國民族歌劇《運河謠》等,筆者在此主要介紹歌劇《運河謠》。歌劇《運河謠》由中國國家大劇院創作,于2012年首演,一經演出便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從《白毛女》到《運河謠》,中國民族歌劇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與變革,從最初的“話劇加唱”的形式到現在有著悠揚婉轉的旋律的歌劇作品,中國民族歌劇作品所蘊含的思想內涵、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蘊并沒有改變。歌劇《運河謠》共155分鐘,創作歷時兩年,以京杭大運河為主題,講述了水紅蓮、秦嘯聲、關硯硯等人感天動地的事跡。該作品依然立足于人民,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情、友情、舍己為人的大愛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歌劇《運河謠》同樣屬于中國民族歌劇史上的里程碑,它對人物角色的塑造更加細致,它將水紅蓮的熱情奔放、淳樸善良,秦嘯聲的正直勇敢、不畏艱辛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該劇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反轉不斷,令觀眾直呼過癮。該劇另外一大特征就是其別具一格的舞臺布局和服裝設計,整個舞臺基本以實景為主,一條運河、一艘船只、一座拱橋便將觀眾帶進了故事中。每當故事情節轉換之時,舞臺布景便進行有效銜接,讓整個劇情井然有序。例如,水紅蓮和秦嘯聲受到惡霸張水鷂的欺辱之后,女子合唱隊便揮舞手臂,如流水般地唱出了主人公痛苦的情緒;劇中水紅蓮和秦嘯聲的人物服裝以亮色與暗色相互搭配(紫紅色與深藍色),由此表達水紅蓮的體貼和秦嘯聲的勇敢。相反的,反面角色張水鷂則是暗紫色的服飾,這使得觀眾對他們的身份和特征一目了然。歌劇《運河謠》吸收了前輩創作歌劇的經驗,并廣泛借鑒了話劇、舞劇等姊妹藝術的熏陶,通過主創團隊及演員們的辛苦努力,一部具有時代性和人民性的民族大歌劇應運而生,它符合我們當今社會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標準,具備一定的思想性,是中國民族歌劇史上的一部佳作。四、中國民族歌劇未來的發展趨勢(一)提高中國民族歌劇作品的質量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首先要解決歌劇的質量問題,要不斷推出高質量、高水平的民族歌劇代表作。所以,民族歌劇的創作團隊十分關鍵,必須組建一支優秀的民族歌劇創作隊伍。在優秀的創作團隊中,不論是導演還是演員,都要不斷學習歌劇方面的專業知識,對中國戲曲、民歌、舞蹈、美術等其他藝術領域也要涉獵。當今時代,藝術間的融合發展才是主流,這樣的創作團隊才能譜寫出好的作品,才能不斷創新。搞藝術創作就要扎根到生活中去,深入學習當地民歌,感受當地風土民情。(二)找準受眾群體的文化定位民族歌劇的觀眾群體決定了民族歌劇的發展,民族歌劇要想發展,就要抓住當今文化消費的主體——青年人,引起這個主體對民族歌劇的興趣和關注。所以,在進行創作時首先要找準廣大青年群體感興趣的文化方向,在選材和創作時要不斷滿足這一群體的審美需求。根據青年觀眾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來看,歌劇的時長要控制在一到兩個小時之間,過長時間的歌劇表演是不現實的,這樣的表演不能吸引青年觀眾的興趣。另外,在民族歌劇的創作中要有創新點,較之前的作品要有新的突破,讓觀眾在欣賞歌劇的過程中得到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