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內酰胺類抗生素、β-內酰胺酶抑制劑合劑臨床應用專家共識_第1頁
β-內酰胺類抗生素、β-內酰胺酶抑制劑合劑臨床應用專家共識_第2頁
β-內酰胺類抗生素、β-內酰胺酶抑制劑合劑臨床應用專家共識_第3頁
β-內酰胺類抗生素、β-內酰胺酶抑制劑合劑臨床應用專家共識_第4頁
β-內酰胺類抗生素、β-內酰胺酶抑制劑合劑臨床應用專家共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z.β-酰胺類抗生素/β-酰胺酶抑制劑合劑臨床應用專家共識β-酰胺類/β-酰胺酶抑制劑合劑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編寫委員會-.z.一、概述革蘭陰性菌是我國細菌感染性疾病最常見的病原菌。近年來,革蘭陰性菌對β-酰胺類抗生素的耐藥性不斷增加,最重要的耐藥機制是細菌產生各種β-酰胺酶。β-酰胺酶抑制劑能夠抑制大局部β-酰胺酶,恢復β-酰胺類抗生素的抗菌活性。為規β-酰胺類抗生素/β-酰胺酶抑制劑合劑的臨床應用,延緩其耐藥性的發生和開展,特制定本共識。二、主要β-酰胺酶及β-酰胺酶抑制劑β-酰胺酶是由細菌產生的能水解β-酰胺類抗生素的一大類酶。β-酰胺酶種類繁多,有多種分類方法,最主要的分類方法有根據β-酰胺酶的底物、生化特性及是否被酶抑制劑所抑制的功能分類法〔Bush分類法〕,將β-酰胺酶分為青霉素酶、廣譜酶、超廣譜β-酰胺酶、頭孢菌素酶和碳青霉烯酶等;根據β-酰胺酶末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分子生物學分類法〔Ambler分類法〕,將β-酰胺酶分為絲氨酸酶和金屬酶。目前引用較多的是基于上述2種方法建立的分類方法。見表1。超廣譜β-酰胺酶(ESBLs)是由質粒介導的能水解青霉素類、頭孢菌素及單環酰胺類等β-酰胺類抗生素的β-酰胺酶,其對碳青霉烯類和頭霉素類水解能力弱。這類酶可被β-酰胺酶抑制劑如克拉維酸、舒巴坦及他唑巴坦等抑制。ESBLs主要由腸桿菌科細菌產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變形桿菌最為常見。到目前為-.z.表1β-酰胺的分類和3種主要酶抑制劑的作用功能分類分子分型主要底物可被抑制代表性酶克拉維酸舒巴坦他唑巴坦1C頭孢菌素類---AmpC,ACT-1,CMY-2,FO*-1,MIR-12a青霉素類+++青霉素酶2bA青霉素類,窄譜頭孢菌素類+++TEM-1,TEM-2,SHV-12beA青霉素類,超廣譜頭孢菌素類,單環酰胺類+++TEM-3,SHV-2,CT*-M-15,PER-1,VEB-12brA青霉素類---TEM-30,SHV-10TRC-12berA超廣譜頭孢菌素類,單環酰胺類---TEM-502cA青霉素類,羧芐西林+++PSE-1,CARB-32dD青霉素類,氯唑西林±±±O*A-1,O*A-102dfD碳青霉烯類±±±O*A-23,O*A-482eA超廣譜頭孢菌素類+++CepA2fA碳青霉烯類±±±KPC-2,IMI-1,NMC-A,SME-13Bβ-酰胺類〔不包括氨曲南〕---IMP-1,VIM-1,NDM-1,L1,CerA注:“+〞示有抑制作用,“±〞示抑制作用不明確,“-〞示無抑制作用-.z.止,全世界共發現了200余種ESBLs。根據編碼基因的同源性,ESBLs可分為TEM型、SHV型、CT*-M型、O*A型和其他型共5大類型。頭孢菌素酶〔AmpC酶〕通常是由染色體介導,對第一、二、三代頭孢菌素水解能力強,但其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和第四代頭孢菌素的水解能力弱,克拉維酸不能抑制其活性,他唑巴坦和舒巴坦有局部抑酶作用,氯唑西林抑制頭孢菌素酶作用強。該酶主要存在于腸桿菌屬、檸檬酸桿菌屬、普魯菲登菌屬、粘質沙雷菌屬和摩根菌屬等細菌。染色體介導的頭孢菌素酶可以被β-酰胺類抗生素誘導和選擇。近年來,質粒介導的頭孢菌素酶陸續被報道,主要出現于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及沙門菌屬細菌中,常呈持續高水平表達,可通過質粒廣泛傳播。根據其與染色體介導的頭孢菌素酶的同源性,可分為CMY-2組、CMY-1組、MIR-1/ACT-1組、DHA-1組和ACC-1組等。碳青霉烯酶是指能水解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一大類β-酰胺酶,分別屬于Ambler分子分類中的A類、B類和D類酶。A類、D類為絲氨酸酶,B類為金屬酶,以鋅離子為活性中心。A類碳青霉烯酶可以由染色體介導,也可由質粒介導,前者包括SME、NMC和IMI酶等,后者包括KPC和GES酶等。KPC酶是近年來腸桿菌科細菌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對包括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在的幾乎所有β-酰胺類抗生素耐藥的最主要機制,我國最常見的是KPC-2,其對頭孢吡肟和頭孢他啶的水解能力較弱。A類碳青霉烯酶可局部被克拉維酸所抑制,但不被乙二胺四乙酸(EDTA)所抑制。D類碳青霉烯酶〔O*A酶〕對苯唑西林水解活性強,主要見于不動桿菌屬細菌。包括O*A-23、O*A-24/O*A-40、O*A-48、O*A-58和O*A-51酶等。目前臨床應用的酶抑制劑對其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不同O*A酶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水解活性不一樣,β-酰胺酶抑制劑的抑酶活性也不同。B類碳青霉烯酶〔金屬酶〕能滅活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但對氨曲南水解活性弱,不能被β-酰胺酶抑制劑所抑制,可被EDTA或巰基類化合物抑制。常見于銅綠假單胞菌、不動桿菌屬細菌和腸桿菌科細菌,包括IMP、VIM、GIM、SPM、SIM、NDM酶等。β-酰胺酶抑制劑能抑制細菌產生的大局部β-酰胺酶,常與β-酰胺類抗生素聯合使用,能使抗生素中的β-酰胺環免遭水解,保護β-酰胺類抗生素的抗菌作用。臨床上常用的β-酰胺酶抑制劑主要有:克拉維酸、舒巴坦、他唑巴坦,三者均含有β-酰胺環構造,為不可逆競爭性抑制劑。β-酰胺酶抑制劑的出現很大程度上解決了β-酰胺類抗生素的耐藥問題。三、主要β-酰胺酶的流行情況CHINET耐藥監測網和國家衛計委細菌耐藥監測網的數據顯示,近8年來我國ESBLs在大腸埃希菌的發生率在50%~60%,大腸埃希菌所產ESBLs基因型90%以上為CT*-M型,各地區產ESBLs大腸埃希菌CT*-M型分布有一定差異。產ESBLs大腸埃希菌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頭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藥率均低于15%。肺炎克雷伯菌產生的ESBLs基因型情況與大腸埃希菌相似,以CT*-M型為主。據國家衛計委細菌耐藥監測網分析,2013年我國各地區肺炎克雷伯菌ESBLs檢出率介于15.9%~46.7%,而CHINET監測16家三甲醫院2013年肺炎克雷伯菌ESBLs檢出率為31.8%。產ESBLs肺炎克雷伯菌對亞胺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藥率分別為6.0%、17.8%和23.5%。-.z.據2013年CHINET耐藥監測網數據顯示,肺炎克雷伯菌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耐藥超過10.0%。我國腸桿菌科中流行的碳青霉烯酶為KPC-2,在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粘質沙雷菌、奇異變形桿菌等腸桿菌科細菌中均有發現,流行地區包括、、、、、等多個省市。由于產KPC-2的菌株常常同時產ESBLs和〔或〕AmpC酶,甚至同時合并有外膜蛋白缺失,常表現為廣泛耐藥或全耐藥。CHINET近5年數據顯示,我國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檢出率從2008年的49.3%上升至2013年的62.8%,產碳青霉烯酶O*A-23是介導鮑曼不動桿菌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耐藥的主要機制。四、主要β-酰胺酶的檢測及耐藥表型根據不同β-酰胺酶水解底物圍、活性及對酶抑制劑抑酶活性的差異,建立了多種β-酰胺酶表型檢測方法,其對臨床合理選用抗菌藥物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其檢測結果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必要時可采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進一步確認酶的類型。1、ESBLs的檢測:目前實驗室通常采用CLSI推薦的ESBLs初篩和表型確證試驗,也可采用三維試驗、Etest條、雙紙條協同試驗、自動化儀器等。ESBLs種類繁多,耐藥表型不一,國大腸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中主要流行CT*-M型,通常對頭孢噻肟和頭孢曲松耐藥,局部菌株可對頭孢他啶體外敏感,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含酶抑制劑復合制劑頭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高。2、AmpC酶的檢測:實驗室沒有常規開展AmpC酶的檢測,其檢測方法主要有頭孢西丁三維試驗、AmpC酶紙片法、頭孢西丁瓊脂法等,也可以硼酸〔30ug/ml〕為抑制劑,采用類似于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CLSI〕推薦的ESBLs檢測方法和判斷標準。產AmpC酶菌株的典型耐藥表型為頭孢吡肟敏感、頭孢西丁耐藥,局部菌株可同時產ESBLs,造成第四代頭孢菌素頭孢吡肟耐藥,僅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敏感。克拉維酸與三代頭孢菌素或氨曲南對產頭孢菌素酶細菌無協同作用。3、碳青霉烯酶的檢測:碳青霉烯酶的表型檢測方法主要有兩種,改進Hodge試驗和EDTA協同試驗。改進Hodge試驗不能區別碳青霉烯酶表型,主要用于檢測腸桿菌科細菌中的碳青霉烯酶,對KPC酶靈敏度和特異性較高,對金屬酶會出現假陰性,菌株如高產ESBLs或AmpC酶合并外膜孔蛋白喪失,改進Hodge試驗也會出現假陽性。EDTA協同試驗用于檢測金屬酶,以EDTA作為抑制劑,美羅培南或亞胺培南作為指示藥物,采用類似于CLSI推薦的ESBLs檢測方法和判斷標準。產碳青霉烯酶菌株往往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耐藥,對目前臨床使用的含酶抑制劑復合制劑、廣譜頭孢菌素也常表現為耐藥。五、β-酰胺類抗生素/β-酰胺酶抑制劑合劑的組成原則β-酰胺類抗生素/β-酰胺酶抑制劑組成合劑必須考慮組方和配比的合理性。根本組成原則如下:〔1〕β-酰胺類抗生素與β-酰胺酶抑制劑的藥代動力學特征根本吻合,如消除半衰期相近和分布相似,兩者在體的有效濃度能共同維持足夠的作用時間,以發揮更好的協同殺菌效果。〔2〕β-酰胺類抗生素與β-酰胺酶抑制劑組方后毒理性試驗說明合劑與單藥相比毒性未顯著增加,并且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聯合后不良反響無明顯增加。〔3〕母體和酶抑制劑均需適當劑量。在已上市的β-酰胺類抗生素/β-酰足理由說明現有配比不能完全滿足臨床需要,臨-.z.床前和臨床研究結果證明新配比合劑與已上市配比合劑相比,在有效性或平安性上具有臨床價值的明顯優勢和〔或〕新配比合劑有特殊適應癥圍等。目前國外臨床上應用的主要β-酰胺類抗生素/β-酰胺酶抑制劑合劑包括:〔1〕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針劑5:1,口服4:1或2:1〕;〔2〕替卡西林/克拉維酸(15:1);(3)氨芐西林/舒巴坦(2:1);〔4〕頭孢哌酮/舒巴坦(2:1或1:1);〔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數據來源于各產品說明書及相關文獻報道,此5種復合制劑的配方符合抑制劑合劑組成的原則、有詳細的藥物代動力學數據〔表2〕、詳實的體外藥敏監測數據及豐富的臨床使用數據,成為臨床抗感染治療的重要選擇。-.z.表2β-酰胺類抗生素/β-酰胺酶抑制劑合劑藥代動力學參數藥物劑量〔g〕血峰濃度〔μg/ml〕去除半衰期〔h〕蛋白結合率〔%〕腎去除率〔%〕氨芐西林/舒巴坦2/1靜脈109~150/44~881/0.7528/3875~85/75~8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0.5靜脈298/340.7~1.2/0.721/2373.8/90替卡西林/克拉維酸3/0.2靜脈330/161.2/1.045/2560~70/35~45阿莫西林/克拉維酸250/125mg口服5.6/3.41.4/1.120/3060/50頭孢哌酮/舒巴坦1/1靜脈236.8/130.21.7/170~90/3825/84頭孢哌酮/舒巴坦1/0.5肌注64.2/19.01.7/170~90/3823~30/90-.z.六、主要β-酰胺類抗生素/β-酰胺酶抑制劑合劑特點主要β-酰胺類抗生素/β-酰胺酶抑制劑合劑共同的特點:〔1〕除舒巴坦對不動桿菌屬有較強抗菌活性外,其他β-酰胺酶抑制劑僅具有微弱的抗菌作用;〔2〕β-酰胺酶抑制劑對多數質粒介導的β-酰胺酶有較強抑制作用,與阿莫西林、氨芐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頭孢哌酮等聯合后可保護上述抗生素不被細菌產生的滅活酶水解;〔3〕β-酰胺酶抑制劑不增加與其配伍藥物對敏感細菌或非產β-酰胺酶的耐藥細菌的抗菌活性;〔4〕β-酰胺酶抑制劑合劑的抗菌作用主要取決于其β-酰胺類抗生素的抗菌譜和抗菌活性;〔5〕β-酰胺類抗生素和β-酰胺酶抑制劑合劑中兩藥的藥代動力學相近,具協同抗菌作用;〔6〕兩藥聯合應用后不良反響無明顯增加。5種主要的β-酰胺類抗生素/β-酰胺酶抑制劑合劑的抗菌活性有一定差異,表現在:〔1〕氨芐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對腸桿菌科細菌抗菌活性總體不如替卡西林/克拉維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尤其對非發酵抗菌活性更弱,但氨芐西林/舒巴坦對不動桿菌有較強抗菌活性;〔2〕替卡西林/克拉維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均有較強的抗假單胞菌活性,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對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活性低,替卡西林/克拉維酸對不動桿菌活性差;〔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對腸桿菌屬細菌抗菌活性強,但產染色體介導的頭孢菌素酶的腸桿菌科治療期間可能因選擇出高產AmpC酶菌株而導致耐藥發生;〔4〕氨芐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可用于敏感革蘭陽性菌感染的治療,但替卡西林/克拉維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不作為單純革蘭陽性菌感染的治療藥物,頭孢哌酮/舒巴坦對腸球菌無抗菌活性。5種藥物詳細的抗菌活性見表3。-.z.表3β-酰胺類抗生素/β-酰胺酶抑制劑合劑抗菌作用細菌氨芐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替卡西林/克拉維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鏈球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桿菌+++++++++++++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腸桿菌屬-+++++++銅綠假單胞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不動桿菌++--++++注:“++++〞示很強作用,“+++〞示強作用,“++〞示較強作用,“+〞示有作用,“-〞示無作用-.z.七、主要β-酰胺類抗生素/β-酰胺酶抑制劑合劑臨床應用〔一〕主要酶抑制劑合劑在常見革蘭陰性菌感染治療中的地位根據CHINET的耐藥監測結果,我國大型教學醫院臨床別離菌中約70%為革蘭陰性菌,在革蘭陰性菌中腸桿菌科細菌別離比例約60%,非發酵菌比例約40%,其中常見的為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腸桿菌屬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1、在鮑曼不動桿菌感染中的作用:舒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氨芐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維酸等對不動桿菌均有潛在抗菌活性,藥敏結果提示敏感時均可以使用。2012年CHINET監測顯示不動桿菌對頭孢哌酮/舒巴坦耐藥率33%,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藥率58.3%,替卡西林/克拉維酸耐藥率74.9%。2010年CHINET監測顯示不動桿菌對氨芐西林/舒巴坦耐藥率57.1%。頭孢哌酮與舒巴坦在體外對不動桿菌存在協同抗菌活性,敏感性優于氨芐西林/舒巴坦。因舒巴坦存在較強的不動桿菌抗菌活性,對于多重耐藥、廣泛耐藥及全耐藥不動桿菌的治療時含舒巴坦復合制劑是重要的選擇。治療不動桿菌感染時應使用足夠劑量的舒巴坦,我國推薦每天4g,國外推薦對多重耐藥株可加量至每天6~8g,甚至更高劑量。2、在銅綠假單胞菌感染中的作用:具有抗假單孢菌活性的酶復合制劑合劑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維酸、頭孢哌酮/舒巴坦,2012年CHINET監測顯示耐藥率分別為17.5%、38.3%、19.8%。臨床使用較多的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頭孢哌酮/舒巴坦,是銅綠假單胞菌所致感染的重要選擇。對于非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或病情較輕的患者可單藥治療,對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或重癥患者常需要與氨基糖苷類或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聯合使用。3、在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感染中的作用:頭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維酸可用于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敏感株所致感染的,耐藥率分別為24.4%和15.9%。對于病情較重的患者常需要聯合-.z.治療,臨床應用的聯合治療方案通常以SMZ-TMP為根底,聯合的抗菌藥物可以是敏感的β-酰胺類/β-酰胺酶抑制劑合劑〔國多用頭孢哌酮/舒巴坦,國外多用替卡西林/克拉維酸〕;亦可選用喹諾酮類或替加環素聯合β-酰胺類抗生素/β-酰胺酶抑制劑合劑。4、在腸桿菌科細菌感染中的作用:β-酰胺類抗生素/β-酰胺酶抑制劑合劑對腸桿菌科細菌敏感性良好,有較好臨床療效的是頭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藥率分別為10.5%和8.4%。頭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主要用于產ESBLs腸桿菌科細菌的治療,對于敏感菌株所致下尿路感染,局部患者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對于產ESBLs腸桿菌科細菌所致感染,應根據感染的嚴重程度選用抗菌藥物:輕中度感染〔包括尿路感染、肝膿腫、膽道感染、腹膜炎、醫院獲得性肺炎等局部感染〕并無繼發重癥膿毒癥或膿毒性休克時,可結合藥敏結果選用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療效不佳時可改為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二〕肺炎肺炎的抗菌藥物選擇取決于經歷性治療時對病原菌的判斷和目標治療時對培養及藥敏結果的解讀。肺炎的病原菌判斷取決于患者本身的高危因素〔如免疫抑制、粒細胞缺乏、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機械通氣〕和獲得感染場所的耐藥菌流行情況。除對經歷治療反響良好的社區獲得性肺炎外,肺炎均需充分重視合格下呼吸道標本的采集及培養,努力做到經歷性治療向目標治療的轉化。社區獲得性肺炎:社區獲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為肺炎鏈球菌,非典型病原體〔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陰性桿菌等。社區獲得性肺炎強調遵循指南的規治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氨芐西林/舒巴坦可以聯合大環酯類作為沒有銅綠假單胞菌高危因素的社區獲得性肺炎的抗菌治療方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的口服劑型可以作為輕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初始治療選擇,亦可作為靜脈治療后的序貫治療。醫院獲得性肺炎:醫院獲得性肺炎根據發病時間分為早發性(入院≤5d或機械通氣≤4d)和遲發性(入院>5d或機械通氣>4d),兩者的病原菌存在差異。早發性醫院獲得性肺炎的病原菌主要包括腸桿菌科細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氨芐西林/舒巴坦等可以作為經歷性治療的選擇;晚發性醫院獲得性肺炎除了需要考慮上述細菌外,還需要考慮銅綠假單胞菌、不動桿菌、產ESBLs的腸桿菌科細菌、甲氧西林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桿菌屬細菌等,經歷性治療常需覆蓋假單胞菌,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單藥或聯合氨基糖苷類或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是重要的選擇。醫院獲得性肺炎的病原學判斷除了區分早發性和遲發性肺炎外,還需要考慮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其他高危因素,包括:所處病房多重耐藥菌流行情況、既往90d廣譜抗菌藥物治療史、免疫抑制劑患者。對于有多重耐藥菌感染風險的患者,經歷性治療方案應參考遲發性醫院獲得性肺炎選擇廣譜抗菌藥物。醫院獲得性肺炎經歷性抗菌藥物的選擇,還應考慮患者感染的嚴重程度,對于重癥醫院獲得性肺炎適用于降階梯治療策略,經歷性治療時強調選擇廣譜抗菌藥物覆蓋可能病原菌,抗菌治療方案參考遲發性醫院獲得性肺炎。但目前醫院獲得性肺炎感染嚴重程度的評估雖尚無明確統一的標準,有觀點認為可以參照美國感染病學會和胸科學會〔IDSA/ATS〕2010年關于社區獲得性肺炎嚴重程度的標準;亦有學者認為醫院獲得性肺炎因存在多重耐藥菌感染風險均應按照重癥感染適用降階梯治療策略;2012年國際膿毒癥指南將感染患者的病情輕重分為膿毒癥、重癥膿毒癥和膿-.z.毒性休克,對符合重癥膿毒癥和膿毒性休克診斷標準的醫院獲得性肺炎患者應強調降階梯治療策略。構造性肺病:支氣管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炎患者,需要區分是否有銅綠假單胞菌感染高危因素。高危因素包括有反復住院史、90d或頻繁〔≥4次/年〕抗菌藥物使用史、病情嚴重[一秒呼氣容積〔FEV1〕<30%]、糖皮質激素使用〔潑尼松>10mg/d,2周以上〕。無銅綠假單胞菌感染高危因素患者可以選擇喹諾酮類、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等作為治療藥物;銅綠假單胞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選擇抗假單胞菌頭孢菌素、抗假單胞菌碳青霉烯類、抗假單胞菌β-酰胺類抗生素/β-酰胺酶抑制劑合劑〔主要為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單藥或聯合氨基糖苷類、抗銅綠假單胞菌的喹諾酮類進展治療。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需氧菌和厭氧菌的混合性感染,經歷性治療需要覆蓋口咽部常見定植菌。對于社區發病的無耐藥菌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覆蓋鏈球菌及厭氧菌,可以考慮選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氨芐西林/舒巴坦、克林霉素、頭孢菌素聯合甲硝唑、莫西沙星等。對于醫院獲得性肺炎中有吸入因素的患者,隨著住院時間的延長及抗菌藥物的使用,口咽部定植菌中革蘭陰性菌比例、非發酵菌比例增加,抗菌藥物選擇時應該遵循醫院獲得性肺炎的治療原則并強調對厭氧菌的覆蓋,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以作為重要選擇。〔三〕尿路感染急性單純性膀胱炎、腎盂腎炎的病原菌主要為大腸埃希菌,偶見腐生葡萄球菌、奇異變形桿菌、克雷伯菌屬、腸桿菌屬、枸櫞酸菌屬及腸球菌屬細菌等。復雜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多為多重耐藥的大腸埃希菌、變形桿菌屬、克雷伯菌屬、假單胞菌屬和沙雷菌屬等,腸球菌屬及表皮葡萄球菌所致感染亦有所增加。反復發作的尿路感染病原菌可為上述任何一種。孕婦無病癥菌尿常見病原菌為需氧革蘭陰性桿菌和溶血葡萄球菌。院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腸桿菌科細菌和假單胞菌屬細菌為主,革蘭陽性葡萄球菌以葡萄球菌和腸球菌屬多見。急性單純性膀胱炎、腎盂腎炎均可選用SMZ/TMP、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頭孢菌素類、多西環素、喹諾酮類或氨丁三醇等治療。住院治療的重度感染患者,可選用喹諾酮類、氨芐西林/舒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氨基糖苷類、頭孢菌素或抗假單胞菌青霉素等注射劑。如為腸球菌感染選用氨芐西林/舒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酸聯合氨基糖苷類,必要時給予萬古霉素。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是給予抗假單胞菌β-酰胺類、酶抑制合劑、氟喹諾酮類或氨基糖苷類,常需聯合用藥。復雜性尿路感染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選用抗菌藥物。門診治療選用口服氟喹諾酮類、頭孢菌素類、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氨芐西林/舒巴坦等。重度感染和〔或〕疑為菌血癥者需住院治療,首先根據尿液涂片革蘭染色結果給予經歷治療,選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氨芐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菌素、氟喹諾酮類、碳青霉烯類,必要時聯合氨基糖苷類,而后根據藥敏結果調整抗菌藥物。留置導尿管者一旦有感染的臨床病癥或疑心和肯定合并菌血癥者,應首先拔除或更換留置時間超過2周的導尿管,并依據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選用抗生素,經歷治療方案同復雜性尿路感染。〔四〕腹腔感染腹腔感染幾乎都是多種細菌引起的混合感-.z.染。一般來說,社區獲得性腹腔感染細菌譜相對單純,多數為革蘭陰性菌、厭氧菌,細菌耐藥性較低,多為輕中-度腹腔感染;而手術或醫療操作相關的醫院獲得性腹腔感染細菌譜復雜,可為革蘭陰性桿菌、厭氧菌、腸球菌或條件致病菌,細菌耐藥性相對較高,多數為重度腹腔感染,在嚴重免疫低下的患者中,念珠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感染亦較多見。近年來,隨著臨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