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重點】能想象并說出作者所描寫的畫面,給三幅畫面起名字。能借助關鍵語句,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贊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這種感情融入對白鷺的描寫中的。【教學難點】能想象并說出作者所描寫的畫面,給三幅畫面起名字。能借助關鍵語句,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贊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這種感情融入對白鷺的描寫中的。【教學準備】教師:備課,制作課件。學生:搜集關于白鷺的資料;預習課文;完成學習單規定內容。【教時安排】一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鷺、嫌”等6個生字,會寫“嫌、匣”等10個字,會寫“精巧、配合”等15個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作者對白鷺的喜愛、贊美之情。第2-5段讀出白鷺體型的適宜之美;第6-8段讀出白鷺的閑適,悠然。3.能借助關鍵語句,體會“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4.能想象并說出作者所描寫的畫面,給三幅畫面起名字。5.能借助關鍵語句,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贊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這種感情融入對白鷺的描寫中的。6.背誦課文;課下抄寫喜歡的段落。【教學過程】一、導入,明確單元任務。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五年級的課文,先來看單元導語,請你來讀人文主題。(指名讀)1.你把“情”字讀得更重一些,對,本單元就要重點品位這個“情”字。請你來讀下面兩個語文要素。(生邊讀,“方法”和“寫”字變紅)。2.品味感情、學習方法、寫出感受,這就是本單元要完成的任務。(指屏幕)二、入課,認識課題1.現在就讓我們走進第一篇課文《白鷺》。(板書課題)“鷺”是本節課的生字,寫的時候注意上面寫的扁一點。來,齊讀課題。2.白鷺是南方特別常見的水鳥,我們北方卻不熟悉。通過課前搜集資料,你對白鷺有哪些了解?請你來說。(2-3人)預設生1:白色水鳥等常識。評價:這是白鷺的習性、種類等。預設生2:古詩中有關于白鷺的。3.其實我們的詩中有很多白鷺的身影,你看。(課件出示三句詩句。第一、二句指名讀,第三局齊讀。)4.像這樣的詩句還有很多很多。看,從古到今,詩人都喜歡將白鷺寫進詩中。讓我們跟隨郭沫若先生的筆觸,共同感受它的詩情畫意。三、初讀課文,明確首尾呼應。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想一想,在郭沫若先生的筆下白鷺是什么?找出概括性的句子畫出來?2.交流。師提示:在郭沫若先生的心中,把白鷺比作什么?一起說。(1)生:一首詩。出示課件: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句話。(2)文章一首一尾都比作詩(詩變紅)。詩給你什么感覺?(2-3人)(美好有韻味;朗朗上口;優雅的感覺等。)3.師過渡:是啊,在作者的心中,白鷺就是一首詩,讓我們也帶上詩人的眼睛,懷著一顆詩人的心,到字里行間去體會作者那份深深的情。(課件出示全文)四、玩味語言,感受白鷺美的形象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2-5自然段,你從哪里感受到“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的呢?好,開始。讀完之后4人一小組交流交流。(小組合作,重點抓住2-5段,引導學生賞析、感受白鷺外形美、靜態美。教師相機點撥。)2.生匯報。(以下為預設)(1)2段: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師:談談你的理解。預設生1:白鷺的樣子很適宜,很美。師:什么叫適宜?(預設:剛剛好,合適相宜)師:把你的感受送進去,用朗讀來表現。(讀不好,適時范讀。)師小結:顏色、身段,一切都剛剛好。(板書)。所以作者說,讀:“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師還能從哪里看出來?預設生2(生1說不到位)師:還有誰也找到這句話,來接著談。生:顏色、大小,一切都剛剛好。師:讀出你的感受。師小結:顏色、身段,一切都剛剛好(板書)。所以作者說,讀:“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來繼續談。(2)3段:白鶴太大而嫌生硬,且不用說,即使像粉紅色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①出示白鶴、朱鷺、蒼鷺、白鷺的圖片生:我找到的是這一段。師:談談你的感受。師:白鷺、白鶴、朱鷺、蒼鷺都是近鄰,都喜歡在淺水行走、捕食,跟白鷺相比它們顯得怎樣?生:這里運用了對比,白鶴太大。師:無論是白鶴、朱鷺,還是蒼鷺,對于我們來說美不美?生:美。②師:作者為什么單單喜歡白鷺的什么美?生:因為白鷺的美是平凡的。白鷺的美是適宜的。白鷺的美是恰到好處的。師:那三種鳥都是不尋常的,而這樣平常的白鷺在作者心中留下了一份特別的情。師:我們一起來讀。③師:白鷺的美是一種尋常美。正如作者所說,讀:“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來繼續交流,還能從哪里看出精巧?(3)4段:原來,白鷺的美是一種平凡美。師:讀出你的理解。(4)5段: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忽則嫌黑。預設生:我從第四段找到的,這一段是對白鷺的外形的描寫,外形很美。預設生2:這里講了白鷺的很多部位。搭配在一起很適宜。師:白鷺的外形太美了。請你看著圖片來夸夸它吧。師:請你來讀一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讓我們感受白鷺的美。③這是我們感受到的美。那在作者眼里這是一種怎樣的美呢?(課件標注紅色: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生讀。)師:作者眼里,這是怎樣的一種美?生:美的剛剛好。恰到好處。師:你來讀讀。師:這句話源自戰國時期宋玉的一段話。聽。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師:這個材料,你是怎么理解的?師:這材料描寫的是誰?(東家之子)是個人啊。而作者用到這寫白鷺,有什么想法?生:作者筆下的白鷺不是鳥了,而是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女。再來讀一讀這句話吧。⑤標準,合適,極致的美,猶如一位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女子,真乃神來之物。作者和我們都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讀:“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⑥是啊,這份美多么獨特,多么有韻味,宛如一首清新淡雅的精致小詩,讓我們再來回味一下吧。(課件出示,配樂朗讀)3.小結:此刻,我們仿佛看見作者如畫家般照著白鷺工筆細描、靜態寫生,把白鷺的外形描畫得栩栩如生。(板書:外形美)4.學到這里,我想白鷺的美已經深深刻在了我們的心里,讓我們嘗試著來背一背這一段吧。師小結。背的不錯。五、學習三幅畫面:師:同學們,在郭沫若先生的筆下,白鷺還是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這種韻味體現在哪里呢?放開聲音讀課文的第6-8自然段,邊讀邊想,描繪了三幅怎樣的畫面,試著給每幅圖起個名字。六、師生交流,給圖畫起名字。(1-2人)生:白鷺釣魚圖。(師接著打斷)師:1.對。能不能概括的美一點。2.其他同學有不同答案嗎?(板書)水田釣魚圖,清晨望哨圖,黃昏低飛圖。七、釣魚、望哨與低飛,品味詩畫姿態(一)水田釣魚圖師:接下來,就讓我們沉浸在這三幅畫面之中,好好地欣賞欣賞自鷺釣魚、望哨、低飛的畫面。先齊讀第6自然段,走進白鷺釣魚圖中。(師出示文字和畫面,生齊讀。)師: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釣魚圖?預設生:我看到在一塊清水田里,有一只白鷺站在水田中,自在悠閑地釣著魚。師: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悠閑?生:我從釣魚的釣上看出來的。哎,同學們,白鷺是水鳥,他應該是叼魚或者捕魚。為什么作者用的是釣魚呢?(3-5人)引導學生體會。生:擬人的寫法。師:運用擬人,包含喜愛之情,讀出來。誰接著談。生:悠閑。(具體說說)師:“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釣,真有一種“閑來垂釣碧溪上”的感覺。讀出你的體會。(男女讀)生:釣魚的畫面很美。師:具體說說。預設:生:這里的“玻璃”是指田里的清水,水清得像玻璃一樣透明。這里的“框”是指這塊清水田邊的田埂。又像是一個鏡匣。生:我覺得這幅圖畫實在太美了,水很清,草很綠,白鷺釣魚姿態很優雅。生:我覺得這幅圖畫中的色彩很和諧,藍天碧水,綠草白鷺,欣賞這樣的畫面覺得很舒服。生:我覺得這幅圖畫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非常自然,非常優美。師:這么優美的畫面,當然值得我們細細回味了。(師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生齊讀。)難怪作者說它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二)清晨望哨圖師:接下來,讓我們再一同走進課文第7自然段,來欣賞白鷺望哨時的姿態。(師大屏幕出示文字和畫面,指名讀。)(1)師: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望哨圖?預設生:我看到在晴天的早晨,一只白鷺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上,晃來晃去,看起來不大安穩,但它卻很悠然地立著,這是它的一種特別愛好。師:一個“悠然”寫出了白鷺的從容優雅。(指名讀)誰來讀出白鷺的悠然。(2)想象:在望什么“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嗎?”看,白鷺高雅脫俗,悠然自得地站立,引起人們無盡的遐想。你們說,它在望哨嗎?請以“晴天的早晨,白鷺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為開頭寫一寫你的遐想。(靜靜地欣賞美麗的日出,回憶著曾經的快樂時光,等待伙伴回家……)師:優美的想象,豐富的想象,感人的想象。還有可能有更多的或許,叫人回味無窮,作者給我們留下了遐想的空間。是呀,不管這只白鷺是不是在嘹望,我們一樣真切地感受到它的自在悠然。這幅自在悠然的畫面,當然值得我們再好好地回味一番。(師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生齊讀。)正如作者所說:白鷺真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三)黃昏低飛圖師:再接下來,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的第8自然段中,來欣賞白鷺低飛的姿態。(師課件出示文字和畫面,指名讀。)師:同學們,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生談(2人)。生:夕陽西下,暮色漸濃,炊煙四起,晚景如畫。生:黃昏中一群白鷺低低的飛過原野。師:白色的鷺群,是多么美麗的畫面啊,讀一讀。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眼中它可能僅僅是一幅美麗的畫面,但在作者的心里它是對鄉村生活的一種恩惠,這是為什么呢?我們來看看這段資料。(畫外音資料,對比照片)師:誰來說一說為什么是一種恩惠?生:白鷺的出現體現了郭沫若先生對鄉村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之情。師:正是作者有了這樣的心境,才有了對這樣生活的期待,才有了這樣的描寫。讀出來吧。生讀。師:這真是,讀:白鷺真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八、配樂背誦,回顧全文。師:剛才,我們走進了課文第6——8自然段中,欣賞了白鷺釣魚、望哨、低飛的三幅畫面,感受到了白鷺優美高雅的姿態。讓我們伴著一段優美的音樂來背背課文,再次走進三幅畫面之中,去親近白鷺。男生背第一幅,女生背第二幅,最后一幅圖我們一起背。背過的大聲背,沒背過的可以讀。(指名配樂背誦課文第6~8自然段,生閉上想象美的畫面。)師語言引導背誦。九、走進作者內心,體會文字內涵。師:一花一鳥總關情,白鷺不僅外形如美女一般精巧,在三幅畫中,更有一種和諧、悠然,恬靜的韻味,作者僅僅是在寫白鷺嗎?預設生:不是,還有對白鷺的贊美和喜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安定生活的向往。師小結:這種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情感的方法就叫做借物抒情。十、拓展閱讀,布置作業,對比欣賞師:好,這節課我們品味了文章情感,學習了作者描寫事物的方法。你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閱讀郭沫若先生同時期的散文《銀杏》。同是借物抒情,語言則各具風格。板書設計:1白鷺顏色身段精巧的詩借物抒情水田釣魚圖清晨望哨圖黃昏低飛圖【學情分析】如今學生在生活中很少見到白鷺,尤其是北方孩子。在教學中,教師有必要讓學生先欣賞白鷺的圖片,了解白鷺的生活習性等,對白鷺有直觀的認識,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中作者對白鷺的刻畫。其次,學生對于散文這一文體的了解不夠,誦讀也只停留在文字表象的理解上而無法深入,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學習的促進者,應當注重朗讀方法的指導。另外,五年級學生正處于剛剛跨入高段學習的時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直接抒發情感的能力,但對于體會寄托在景物中的感情以及文本的獨特審美性還有所欠缺,加之本文作者郭沫若的語言凝練、含蓄,學生在閱讀中可能會產生很多困難或疑惑的問題,這時教師有必要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教學本單元時需要注意,學生剛剛升人五年級,處于由中年級到高年級的過渡期,在閱讀和表達目標上要符合標準。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情感,并從課文學習中受到啟發,發現事物的特征與抒發的感情之間的關聯。教學時不宜提太高要求,不要硬性灌輸“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概念,也不要讓學生刻意區分某篇文章是“借物抒情”還是“托物言志”。【效果分析】統編教材編寫特點是雙線組元,每個單元以導語頁開篇,明示這個單元的主題和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分為兩條,第一條是針對閱讀提出的,第二條是針對習作提出的。本環節學習意在引導學生關注單元頁的內容,讀懂要求,明確學習任務,為接下來的學習找準方向和目標。語文學習是語言文字綜合運用的過程,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字詞,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抓住難讀的兩個句子引導學生反復讀,從讀準到讀通再到讀出節奏,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障礙。在理解課文之前引導學生關注文本開篇閱讀點“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繼而順勢聯系結尾,明確首尾呼應的表達方法,學生與文本、作者進行第一次有目的的對話,收獲閱讀策略。從學生的生成入手,學生找到那段教師就從哪段進行指導學習。引導學生抓關鍵詞體會,指導讀出作者情感。以下內容也是每學習一部分都要回饋第一段“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將文字轉化成畫面。引導學生邊讀邊展開想象,讓抽象的書面文字,變成形象的可視畫面。“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釣魚圖?”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站著釣魚”“嵌”等詞句,有層次的體會作者是如何表達情感的,一幅幅白鷺的畫面漸漸地浮現于文字的背后,文字被讀活了。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空白處進行想象填補。“請猜一猜:悠然立在枝頭的白鷺,在做什么呢?”白鷺在嘹望些什么,這些文本中的空白點,正是可以引起讀者遐想的空間。學生們在各自的文本想象視界里,會鮮明地注入自己相似的生活經歷,一幅幅白鷺的畫面清晰地浮現于文字的背后,畫面被讀活了。課文的第6~8三個自然段,以優美凝練的文字,逼真傳神地渲染出三幅充滿韻味的畫面一釣魚圖、嘹望圖、低飛圖。在教學這三個自然段時,需要凸現文字和畫面的有機結合:從文字入手,憑借想象,再現畫面;借助畫面,回歸文字之中,欣賞品味文字與畫面的美。學習完每一幅圖,都回饋“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體會作者情感。這樣引導學生在美的文字中走個來回,文字裹挾著畫面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文字因畫面的填充而變得異常豐滿,細讀因文字與畫面的結合而變得格外飽滿。欣賞畫面,品讀文字。從文字到畫面解讀,閱讀進程在線性地展開,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在讀者眼前勾勒出的可能就是一幅畫、一卷畫。從畫面到文字品讀,閱讀質量在點、線、面上得以綜合提升,畫與文相映。文本的內容、情感空白,被視覺、聽覺填補,學生品讀到的不僅僅是文字,同時包含著畫面與情感。整堂課效果良好。1白鷺教材解讀:【教材特點】(一)從思想內容上看《白鷺》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是郭沫若寫的一篇散文,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生動地描寫了白鷺顏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全文條理清楚,主要寫了白鷺的外形和活動之美,語言流暢而傳神,營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濃郁悠遠的意韻。引導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的內涵,從而感受白鷺的美,感受文章描繪的意境的美。這篇課文還告訴我們,要善于在尋常事物中發現美,明白美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善于發現美。本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直接以“白鷺”為題,凸顯喜愛之情。課文直接以白鷺作為題目,直抒胸臆,不僅告訴我們介紹的主要內容,更直接感受到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之情。二、《白鷺》行文簡潔,結構嚴謹,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I自然段)是全文的總起句,以精巧的詩來比喻白鷺的美;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白鷺的美。這一部分又可以分為:第一層(第2~5自然段)從顏色、身段寫白鷺的外形之美:第二層(第6-8自然段)借助“水田釣魚”“枝頭獨立”“空中低飛”三幅畫面,寫白鷺在不同場景中的美;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與第一部分首尾呼應,抒發了作者對白鷺如詩一般美的贊嘆。三、課文語言凝練,句句含情,白鷺形象之美和它在不同場景中的美躍然紙上。白鷺之美,在于它“一切都很適宜”。如,第3自然段將白鷺同白鶴、朱鷺和蒼鷺對比,突出白鷺身段的精致玲瓏;第5自然段,作者先是描述了白鷺的蓑毛、身型、長喙、腳,又將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對絕代佳人的描寫“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恰到好處地用到白鷺身上,排比式的短語,整齊勻稱,突出了白鷺“色素”和“身段”的適宜。白鷺之美,在于它在不同場景中展現出的美。作者主要描繪了以下三個畫面:清田獨釣圖——看見清水田中的白鷺覓食捕魚,作者憑借豐富的聯想,用擬人的寫法將捕魚的白鷺想象成在釣魚。一個“釣”字用得極其形象傳神,使白鷺捕食時的悠然自得,與清水田的寧靜澄澈渾然一體。作者把整個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畫,生動地描繪出白鷺在清水田里覓食時的迷人景象,和諧自然,韻昧十足。清晨望哨圖——站立于小樹頂端的白鷺淡然脫俗。喜歡孤獨地站立于小樹的頂端,這是白鷺的一種生活習性。作者運用擬人和對比的寫法,表現了白鷺的優雅矜持。“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肯定句后面緊接著一個疑問句,引人遐想。黃昏低飛圖——低飛在黃昏的空中的白鷺靈動而富有生命力。白鷺在黃昏的空中低飛,這本是鄉村偶見的情景,在作者眼里卻是“清澄的形象化”,突出了畫面清純美麗的特點。黃昏的空中,白鷺低飛的畫面把人們所向往的安定、純潔、恬靜的境界形象地展現出來了,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是一種享受,因此作者說這“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三、重點語句分析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當一只白鷺外在于人的感覺而存在時,白鷺就是白鷺,而當人用自己的眼光、思想來觀照一只白鷺時,那只白鷺的美丑、品性,就被人的認知、經驗、情感所左右與定義。所以,當郭沫若用文字來描寫白鷺的時候,白鷺已經是郭沫若眼里和心里的白鷺了。郭沫若的眼里和心里,“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詩”,這個詞將自然界中的白鷺藝術化了,它的自然屬性已經被異化,被美化,最終,它成為了郭沫若散文中一個承載著作者情思的、獨特的藝術形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適宜到什么程度?先對比一下吧,對比是最能突出事物特點的一一“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那很常見的白鷺呢?作者寥寥數筆勾勒了白鷺的身段和色素的配合,然后寫道:“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那就是說,白鷺的美,是獨特的,是恰到好處的,是白鶴、朱鷺、蒼鷺比不了的。“增之一分”化用自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這里的化用,不僅是要強調白鷺之色素、身段如精巧的詩,更是在表達作者的欣賞之情、贊美之情。從毛色,形體,喙與腳,長度顏色各方面排比,突出白鷺一切都美的剛剛好。在清水田里,時有一只兩只白鷺站著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畫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為白鷺設計的鏡匣。不僅如詩亦如畫,自帶風景屬性,水田里因有白鷺便成陪襯,白鷺儼然畫面焦點。白鷺在清水里釣魚,而“田”成了畫面的“鏡框”。在畫里,白鷺帶給清水田以美麗,清水田又使白鷺更美。美麗的田園風光與充滿生命活力的白鷺相結合,動靜相宜的畫面營造出和諧安寧的意境美。在清水田里,時有一只兩只站著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畫面。”用“釣魚”而不用“啄魚”“捕魚”,白鷺閑來垂釣碧溪上的悠然之感就油然而生。白鷺靜靜地站在清水田中釣魚,與清水田完美融合,是一幅寫意的中國畫。讀之,不由得想到了顧城的一首詩: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不說話,就十分美好。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它孤獨地站立于小樹的絕頂,看來像是不安穩,而它卻很悠然。這是別的鳥很難表現的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白鷺“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上的“嗜好”,很特別。讀這一自然段很自然會產生聯想:白鷺站在小樹絕頂,隨著枝頭上下晃動,就像身懷絕技的雜技演員,身體輕盈,技藝高超。然而白鷺卻比雜技演員高明,雜技演員根本登不上小樹的絕頂,這是白鷺的天賦。所以文中用了“悠然”一詞,突出白鷺的輕松自在。最后一句反問句“可它真是在望哨嗎?”顯然不是,“望哨”是動物界弱肉強食的行為反映,是緊張,是警惕的,如果白鷺真是在望哨的話,畫面就欠缺美感了。白鷺不是在望哨,那是在做什么呢?意境隨人們的想象而開闊,畫面因語言的含蓄而美麗。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白鷺的低飛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因為它給黃昏中的鄉村帶來了美麗,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清澄”一詞一般用來形容水的清澈透明,用來形容畫面,即突出了畫面清純美麗的特點。讀這幅圖,自然會想起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也就自然體會到了其中曠遠的詩味,以及充滿生命活力的意境美,為鄉居生活添一道清澄的顏色,靈動的生機。。郭沫若先生選取了三個特寫鏡頭,用詩意的文字展現了白鷺生意盎然的生命形象清水田里站著釣魚、悠然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黃昏時的低飛。每一種形象,或靜或動,或飛或落,經作者意境化的簡練筆墨點化,自然樸素的詩意和真切純然的喜愛之情就經由文字流進了讀者的心田,三幅畫面富有意境,白鷺的神韻也在意境中自然而然地體現出來了。“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實在”是一種強調,說明作者喜愛之至,確定無疑,白鷺是美的,就像是詩一樣。“韻”用得特別好,白鷺的美不是只有外在的,更有深入骨髓的內在美,這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魅力,細看才能發現。關于白鷺、朱鷺、蒼鷺:白鷺:白鷺就是白鷺,又名小白鷺,是白鷺屬的一種鳥類。白鷺和雪鷺體形小,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魚蝦,以各種小魚、黃鱔、泥鰍、蛙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朱鷺:朱鶚的別名,屬于鶚科,全長79厘米左右,體重約1.8千克。體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紅色。嘴細長而末端下彎。朱鶚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謂稀世珍禽,至本世紀70年代野外已無蹤影。至1995年,我國的野生朱鶚種群約35只,飼養種群有25只,為拯救這一珍禽帶來了希望。蒼鷺:(學名:Ardeacinerea)又稱灰鷺,是歐亞大陸與非洲大陸的濕地中極為常見的水鳥。身體細瘦。分布于非洲、馬達加斯加、歐亞大陸,從英倫三島往東到遠東海岸和薩哈林島和日本,往南到朝鮮、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國和中南半島一些國家。解讀字詞: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都是形聲字,可以按照形聲字構字規律來識記生字。“鷺”是鳥類的一科,常見的有課文中所寫的白鷺、朱鷺、蒼鷺等;“匣”是裝東西的較小的方形器具,有蓋子。這兩個字都可以借助圖片或聯系生活來識記。“嵌”本義是山谷深的樣子,現指把較小的東西卡進較大東西上面的凹處。可以借助課文中的句子或聯系生活如“戒指上嵌著鉆石”來理解和識記。“嗜”是“特別愛好”的意思,可通過組詞“嗜酒、嗜學”等來識記。“嫌”可以通過熟字換偏旁來識記,如“謙”“歉”“賺”等。本課要求會寫的字中,“鶴、嫌、框、哨、韻”都是左右結構的字,“鶴、韻”要寫得寬窄相當,注意“鶴”字第三筆是長撇;“哨”字中“肖”的上半部分不要寫成“小”;“嫌、框"要寫得左窄右寬,注意“嫌”左半部分“女”的撇點和右半部分“兼”的撇形成避讓,寫“框”時要注意右半部分的筆順是先寫橫,再寫“王”,最后寫豎折。“匣”是三包圍結構,注意先寫橫,再寫里面的“甲”,最后寫豎折。“宜、嵌、恩”都是上下結構的字,“恩”的上半部分是“因”,不要寫成“田”。(二)從語言表達上看本課在表達上獨具匠心。主要有以下特點。1.總分總結構:文章結構嚴謹,按照“總分總”謀篇布局。第1自然段總起全文,以“精巧的詩”來比喻白鷺之美;中間部分具體描寫了白鷺美的表現;末尾兩個自然段與第一段呼應,點明主旨:白鷺實在是一首精巧的詩。行文構思一如文章開篇之所言,是“精巧的詩”。2.首尾呼應,意趣燦然。文章首尾呼應,末尾兩個自然段與第一段呼應。開頭寫“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結尾寫“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點明主旨。這樣寫使文章首尾圓合,渾然一體;充分體現白鷺美的本質。3.直抒胸臆,表達作者對白鷺的喜愛、贊美的態度。在本文,作者直接寫“物”,直抒胸臆,情感的表達顯得更加強烈、真切、直接。4.描繪畫面,動靜結合。課文寫白鷺,不僅寫了它的靜態的身形、顏色之美,還描寫了它在不同場景活動時的動態之美,這樣動靜結合全面體現白鷺美的像一首詩。更能體現作者觀察的仔細和對白鷺的喜愛與贊美。5.修辭方法的運用:在具體表達過程中,作者用“比喻、擬人”的方式來表現事物特點,對比、排比強調作者從中發現的獨特之美。6.課文語言凝練含蓄,有些語句比較抽象。如“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教學時不要讓學生逐字逐句分析,鼓勵學生聯系上下文整體感知白鷺的美精致小巧、如詩如畫。課文中有一些詞語不易理解,如“蓑毛、鏡匣”等,可以讓學生結合圖片或者聯系上下文了解大意。7.特殊的標點符號破折號的使用。第十自然段作者以破折號開頭,之前沒有遇到過類似情況。在這里表示轉折。【教材位置】(一)人文專題的位置“一花一鳥總關情”。本單元以“萬物有靈”為主題,編排了精讀課文《白鷺》《落花生》《桂花雨》和略讀課文《珍珠鳥》。這些課文都是借助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抒發作者的真情實感。《白鷺》通過對白鷺詩意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欣賞和贊美;《落花生》借助花生的特點,抒發了“要做有用的人”的感悟;《桂花雨》敘述了作者關于桂花的童年回憶,把思鄉懷舊之情傾注其中:《珍珠鳥》描述了珍珠鳥從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展現了作者與珍珠鳥的美好情誼。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安排了大自然的禮物一單元,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安排了關于可愛動物的內容。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安排了關于自然美景的內容。五年級下冊安排了世界遺產的內容。此單元在整個部編教材體系中處于承上啟下的作用。(二)訓練重點的位置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以下幾個: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寫一種事物,表達自己的感情。“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把情感寄托在描述的事物中,是文章表達情感的常見方法。精讀課文的課后題引導學生品味表現事物特點的語句,體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本文在部編本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編者在這一單元安排的是“初步體會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思想感情的方法”這一語文訓練要素,“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本文主要用的是什么方法?從寫作學的角度來說,主要是仔細觀察事物特點,把眼前事物“想象成為作者心目中美好的、有感情的形象事物”。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梳理總結了本單元課文描述的不同事物的特點和表達的情感,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習作要求“寫一種事物,表達自己的感情”。習作的主題是“我的心愛之物”,重在引導學生圍繞心愛之物,寫出自己的喜愛之情。這是在把內容寫清楚的基礎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要求學生習作時表達出自已的真情實感。(三)課后思考練習題1.朗讀課文。說說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這一題目要求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體會白鷺的美。白鷺美,美得像一首詩。(1)白鷺的外形美,美得自然,美得恰到好處。(2)白鷺的美還體現在與水田的和諧美。(3)白鷺的美還是一種“澄清的美”,為鄉村生活增添了具有生命的清澄。2.課文第6~8自然段描繪了三幅優美的圖畫,請你為每幅圖畫起一個名字。本題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體會白鷺在不同場景中的美。第6自然段:清田獨釣圖。第7自然段:清晨放哨圖。第8自然段:黃昏低飛圖。3.背誦課文。抄寫你喜歡的自然段。本題主要是讓學生積累。全文背誦足見本文語言的優美,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語句來抄寫,體現學生主體原則。《白鷺》練習我了解關于白鷺的資料。第一部分從()()兩方面介紹了白鷺的行態美。白鷺白鶴朱鷺蒼鷺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作者怎樣寫出白鷺美的“適宜”,完成表格回答問題。第二部分可以分為三幅圖畫。我能給他們起個名字,分別是()()()。白鷺望哨時我的想象。晴天的早晨,白鷺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思考:作者僅僅是在寫白鷺嗎?課堂反思統編教材編寫特點是雙線組元,每個單元以導語頁開篇,明示這個單元的主題和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分為兩條,第一條是針對閱讀提出的,第二條是針對習作提出的。本環節學習意在引導學生關注單元頁的內容,讀懂要求,明確學習任務,為接下來的學習找準方向和目標。語文學習是語言文字綜合運用的過程,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字詞,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抓住難讀的兩個句子引導學生反復讀,從讀準到讀通再到讀出節奏,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障礙。在理解課文之前引導學生關注文本開篇閱讀點“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繼而順勢聯系結尾,明確首尾呼應的表達方法,學生與文本、作者進行第一次有目的的對話,收獲閱讀策略。從學生的生成入手,學生找到那段教師就從哪段進行指導學習。引導學生抓關鍵詞體會,指導讀出作者情感。以下內容也是每學習一部分都要回饋第一段“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將文字轉化成畫面。引導學生邊讀邊展開想象,讓抽象的書面文字,變成形象的可視畫面。“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釣魚圖?”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站著釣魚”“嵌”等詞句,有層次的體會作者是如何表達情感的,一幅幅白鷺的畫面漸漸地浮現于文字的背后,文字被讀活了。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空白處進行想象填補。“請猜一猜:悠然立在枝頭的白鷺,在做什么呢?”白鷺在嘹望些什么,這些文本中的空白點,正是可以引起讀者遐想的空間。學生們在各自的文本想象視界里,會鮮明地注入自己相似的生活經歷,一幅幅白鷺的畫面清晰地浮現于文字的背后,畫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