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同步練習++統編版+必修下冊_第1頁
【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同步練習++統編版+必修下冊_第2頁
【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同步練習++統編版+必修下冊_第3頁
【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同步練習++統編版+必修下冊_第4頁
【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同步練習++統編版+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燭之武退秦師》同步練習一、選擇題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焉用亡鄭以陪鄰/以其無禮于晉B.君知其難也/吾其還也C.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若使燭之武見秦君D.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鄭以陪鄰2.下列語句中加點字詞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①朝濟而夕設版焉

②夫晉,何厭之有

③既東封鄭

④又欲肆其西封⑤若不闕秦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⑦因人之力而敝之

⑧以亂易整A.①濟:渡河;

②厭:滿足;

③既:既然B.②夫:發語詞;

③封:疆界、邊邑

④肆:放縱;C.⑤若:如果;

⑥微:微弱;

⑦敝:損害D.⑤闕:侵損,削減

⑦因:憑借、依靠

⑧易:替代3.下列選項中,有關文化常識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鉤心斗角”一詞出自《阿房宮賦》,原指宮室建筑結構的交錯和精巧,后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斗。鉤心,指各種建筑物都與中心區相連;斗角,指屋角相對。B.古代男子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同時賜以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C.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春秋時,一輛兵車,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扒С酥畤币馑际侵笓碛性S多兵馬的國家,出自《論語·先進篇》。D.《左傳》和《史記》都有高超的敘事藝術?!蹲髠鳌窋⑹略攤?,寫人生動,細節傳神;《史記》長于記述辭令,敘事簡潔。4.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對的一組是A.秦軍汜(sì)南

夜縋(zhuì)而出

佚(yì)之狐B.共(gòng)其乏困

若不闕(jué)秦

許君焦瑕(xiá)C.秦伯說(yuè)

杞(qǐ)子、逢孫、楊孫戍(shù)之D.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

失其所與(yǔ),不知(zhì)5.下列各句中“而”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夜縋而出,見秦伯A.今急而求子 B.朝濟而夕設版焉 C.吾恂恂而起 D.黑質而白章6.下列對文化常識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晉侯、秦伯、鄭伯都是用爵位稱呼其人。B.“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類似的謙稱還有孤、寡、孤寡。C.大(dà)夫,古代官職名。西周以后先秦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大夫世襲,有封地。后來大夫成為一般任官職者的稱呼。D.《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傳”是文體標志,即傳記,與“志”“記”意思相同。二、句子默寫7.填空。⑴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又前而為歌曰:“,?!保ā稇饑摺ぱ嗖摺でG軻刺秦王》)⑵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左傳·曹劌論戰》⑶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埃苌腺p;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戰國策·齊策·鄒忌諷齊王納諫》)⑷陛下亦宜自謀,,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諸葛亮《出師表》)三、情景默寫8.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從“”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率直,從冉有述志時說的“,以俟君子”可以看出其謙虛的特點。(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中,孔子點評了幾位弟子的志向,其中“,”表達了他對公西華才能的高度肯定。(3)《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交代秦晉圍鄭原因的兩句是“,”。四、文學類閱讀-單文本閱讀下面這篇現代文,完成各題。秋風桐槐說項羽梁衡①這里屬于江蘇省宿遷市。我原本以為故里者只是一座古樸的草房,或農家小院,不想這項羽故里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與項羽有關的舊物也只有兩棵樹了,一棵青桐和一棵古槐。斯人遠去,舊物難尋,今天要想觸摸一下他的“體溫”,體會一下他的情感,就只有來憑吊這兩棵樹了。②那棵青桐,樹上專門掛了牌,名“項里桐”。據說,項羽出生后,家人將他的胞衣(胎盤)埋于這棵樹下,這桐樹就特別的茂盛,青枝綠葉,直沖云天。項羽是公元前232年出生的,算到現在已有兩千二百多年了。梧桐這個樹種不可能有這么長的壽命。但是,這棵“項里桐”卻怪,每當將要老死之時,樹根處就又生出一株小桐,這樣接續不斷,代代相傳?,F在我們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在中國神話中梧桐是鳳凰的棲身之地,有桐有鳳的人家貴不可言,項羽在此樹下出生蓋有天意。③桐樹之東不遠處,有一棵巨大的中國槐,說是項羽手植。它體型龐大,巍然如山,又壽命極長。由于此地是黃河故道,歷史上黃河幾次決口,這故里曾被淹沒、推平,唯有這棵槐樹不死。其樹身已被淤沒六米多深,我們現在看到的其實是它探出淤泥的樹頭,而這樹頭又已長出一房之高,翠枝披拂,二人才能合抱。歲月滄桑,英雄多難,這個從淤泥中掙扎而出的樹頭某年又遭雷電劈為兩半,一枝向北,一枝向南,撕肝裂肺,狂呼疾喊,身上還有電火燒過的焦痕。向北的那枝,略挺起身子,斗大的樹洞,怒目圓睜,青筋暴突,如霸王扛鼎;向南的一枝已朽掉了木質部分,只剩下半圓形的黑色樹皮,活像霸王剛剛卸落的鎧甲。但不管南枝、北枝都綠葉如云,濃蔭潑地。兩千年的風雨,手植槐修成了黃河槐;黃河槐又煉成了雷公槐。這攝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靈的古槐,日修月煉,水淹不沒,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壯哉項羽?、茼椨鸬募亦l在蘇北平原,兩千年來不知幾經戰火,文物留存極少,而他的故里卻一直沒有被人忘記。清康熙四十年,時任縣令在原地豎了一塊碑,上書“項王故里”四個大字,從此這里就香火不絕,直到現在有了這個旅游城。城內遍置各種與項羽有關的游樂設施,其中有一種可在架子上翻轉的木牌,正面是項羽、虞姬等各種畫像,翻過來就是一條條因項羽而生的成語。如:破斧沉舟、取而代之、一決雌雄、所向披靡、拔山扛鼎、分我杯羹、沐猴而冠、錦衣夜行……。現在我們常用到的成語總共也就一千來條,項羽一人就占到百條。要知道他才活了三十一歲呀,政治、軍事生涯也只有五年。后人多欣賞他的武功,倒忽略了他的這一份文化貢獻。⑤項羽是個失敗的英雄,他的失敗緣于他人性的弱點。他學而無恒,不肯讀書,學兵法又淺嘗則止;他性格殘忍,動不動就活埋俘虜幾十萬;他優柔寡斷,鴻門宴放走劉邦,鑄成大錯;他個人英雄,常單騎殺敵,陶醉于自己的武功。這些都是他失敗的因素。但他卻在最后失敗的一剎那,擦出了人性的火花,成就了另一個自我。垓下受困,他毫無懼色,再發虎威,連斬數將。當他知道已不可能突圍時,便對敵陣中的一個熟人喊道,你過來,拿我的頭去領賞吧。說罷拔劍自刎。他輕生死,知恥辱,重人格。寧肯去見閻王,也羞于再見江東父老。他與劉邦長期爭斗,看到生靈涂碳,就說百姓何罪?請與劉邦單獨決斗。狡猾的劉邦當然不干。這也看出他純樸天真的一面。⑥項羽剛烈堅強又優柔寡斷,欲雄霸天下又留戀家鄉。他少不讀書,臨終之時卻填了一首“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好歌詞,感天動地、流傳千古。他殺人如麻,卻愛得纏綿,在身陷重圍、生死存亡之際還與虞姬彈劍而歌。他身上的這些矛盾、沖突、故事,有巨大的悲劇之美,因此他是藝術境界中的人物,是藝術創作的好原型,民間說唱的好話題。連國粹京劇都專為他設了一個臉譜。直到現在,他的故里又出現了這個旅游城,城門、大殿、雕像、車馬、演出、射箭、投壺、立體電影、仿古一條街。⑦項羽是民間篩選出來的體現了平民價值觀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們喜歡他的勇敢剛烈、純樸真實,就如喜歡關羽的忠義。百姓自覺地封他為神,這就像商人把關羽奉為財神,沒有什么理由,就是信,自覺地信。歷史上的“兩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國人的偶像,是與岳飛的精忠報國、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兩個價值體系。一個是做人,一個是愛國。⑧項羽是一面歷史的多棱鏡,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譜,滿足人們多方位的思考。后人紛紛從不同角度褒貶他,評點他,抒發自己的感慨。唐代詩人杜牧抱怨項羽臉皮太?。骸皠贁”沂虏黄冢呷虗u是男兒?!彼未睦钋逭諈s推崇他的這種剛烈:“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毛澤東則借他來詮釋政治:“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倍驮谶@個園子里,在秋風梧桐與黃河古槐的樹蔭下,我看見幾個姑娘對著虞姬的塑像正若有所思,而一個小男孩已經爬到烏騅馬的背上,作揚鞭馳騁狀。⑨這個旅游城的設計是以游樂為主,所以強調互動,游人可以上去乘車騎馬,可以與雕像擁抱照相,可以出入項羽的臥房、大帳。但是有兩個地方不能去,那就是青桐樹下和古槐樹旁。兩棵樹周都圍了齊腰的欄桿,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再嬉鬧的游人到了樹下也立即肅穆而立,禮敬有加。他們輕手輕腳,給圍欄系上一條條紅色的綢帶,表達對項王的敬仰并為自己祈福。于是這兩個紅色的圍欄便成了園子里最顯眼的、在綠地上與樓閣殿宇間飄動著的方舟。秋風乍起,紅色的方舟上托著兩棵蒼翠的古樹。⑩站在項羽城里,我想,我們現在還能知道項羽,甚至還可以開發項羽,第一要感謝司馬遷,第二要感謝這兩棵青桐和古槐。幸虧有這青桐、古槐為項羽故里存了一脈魂,為我們存了一條漢文化的根。我以為要記錄歷史有三種形式。一種是文字,如《史記》;一種是文物,如長城、金字塔;第三種就是古樹。因為世間比人的壽命更長,又與人類長相廝守的活著的生命就只有樹木了。它可以超出人十倍、二十倍地存活,它的年輪在默默地幫人類記錄歷史。⑾秋風梧桐,黃河古槐,塑造了一個觸手可摸的項羽。(有刪改)9.下列加點詞語的讀音與書寫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扛(gāng)鼎

歲月滄桑 B.棲(xī)身

淺嘗則止C.褻(xiè)玩

破斧沉舟 D.馳騁(chěng)生靈涂碳10.下列詞語中的“疾”與第④段“狂呼疾喊”之“疾”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疾馳 B.疾惡如仇 C.奮筆疾書 D.疾風暴雨11.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項羽故里被設計成以游樂為主的旅游城,但作者并沒有否定這種商業化的做法。B.第⑧段末對姑娘和小男孩的描寫,暗示項羽故里對他們僅具有游樂價值。C.第⑨段“紅色的方舟上托著兩棵蒼翠的古樹”,既是寫景,也是抒情。D.作者認為司馬遷和青桐古槐一樣,都為我們存了一條漢文化的根。12.第③段寫出了手植槐的、、的特點。13.本文以“秋風桐槐說項羽”為題目,請結合第④-⑧段回答,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說項羽”的?五、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節選自《燭之武退秦師》)1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是寡人之過也(2)越國以鄙遠(3)唯君圖之(4)失其所與1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晉侯、秦伯都是爵位,春秋時期有五等爵位,分別是公、侯、伯、子、卿。B.寡人意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鄭伯自稱,春秋戰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稱自己。C.東道主指的是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義由古義引申而來,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D.行李在文中是指外交使者,現代意義與其不同,通常指出門所帶的箱子、包裹等。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2)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一)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蹲髠鳌べ夜辍罚ǘ╄阶幼脏嵤垢嬗谇卦唬骸班嵢耸刮艺破浔遍T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蹦鹿L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惫怪^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卞渴逯优c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遂東?!蹲髠鳌べ夜辍?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亂易整,不武

武:威武 B.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損害C.爾墓之木拱矣

拱:合抱 D.晉人御師必于崤

御師:設伏兵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A.吾其還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 B.臣之壯也/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C.子亦有不利焉/余收爾骨焉 D.夜縋而出/勤而無所,必有悖心19.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B.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C.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D.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2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燭之武在國家危難時,不顧個人安危,不計個人恩怨,求見秦伯,可見其深明大義、以國家為重的愛國精神。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談,展現了其高超的論辯藝術。B.秦穆公得到杞子密報,為野心所驅使,失去了正確判斷形勢的能力,雖然蹇叔多方勸諫,他一點也聽不進去,剛愎自用,自作主張而出師。C.燭之武說服秦伯退兵時,既充分考慮到鄭國的利益,又處處在為秦國利益著想,抓住秦伯的心理,層層深入,逐步滲透,最終使秦伯心悅誠服。D.蹇叔在得知穆公偷襲計劃后,勸說穆公放棄出征。勸諫見其深謀遠慮,哭師見其忠憤滿腔。送子“與師”時他指出秦師此行不敗于鄭而敗于晉,可見其老謀深算。21.下列對有關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宗廟,是天子、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處所。B.《左傳》原名《左氏春秋》,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國別體著作。C.疏,即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議事進言的一種文體,如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D.童生,科舉時代,還沒考取秀才的讀書人,不論年紀大小,都稱為“童生”。2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2)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題,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汜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2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B.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24.下列對文學、文化常識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寡人,古代講究“以德治國”“以德配天”,是說上天只會把天下給有德的人,君主諸侯如果失德就會失去權位,所以君主諸侯就謙稱自己為“寡人”。B.爵位,春秋時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雖有尊卑之分,但在待遇方面沒有明顯區別。主要是由諸侯國之間國力不同而定。C.執事,常見義項是做事情,主持工作。還有一種是敬稱。指管事的人,不直接稱對方,而稱執事,表示尊敬對方,可譯為“您”。D.《左傳》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蹲髠鳌肥且载S富的歷史材料詮釋《春秋》的,其他兩傳則是從政治和思想方面詮釋《春秋》的。25.根據文意,下列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寥寥數語,既說明戰事原因,也點出力量對比,為“退秦師”埋下伏筆。B.第二段燭之武被舉薦而“辭”,鄭伯因燭之武的“辭”而自責,使本文突生波瀾。C.第三段燭之武站在鄭伯立場,先用害動搖秦伯,再用利引誘秦伯,最后離間秦晉。D.第四段晉侯拒絕子犯進攻秦伯的請求,毅然決定撤軍,表現其清醒頭腦和理智判斷。2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27.燭之武在使命面前,先“拒”后“受”,有什么作用?請簡要概括。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各題。選文一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選文二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離。秦、晉連兵而伐鄭,鄭將亡矣。燭之武出說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燭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晉親鄭,棄強援、附弱國;棄舊恩、召新怨;棄成功、犯危難。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詎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結之厚也。一怵于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亦何有于鄭乎?他日利有大于燭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從之矣!(選自呂祖謙《東萊左傳博議》)28.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B.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

中:符合C.秦穆之于晉,相與之久也

與:交往D.一怵于燭之武之利

怵:恐懼29.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以其無禮于晉

亦必以利而離B.子亦有不利焉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C.君知其難也

吾其還也D.朝濟而夕設版焉

秦、晉連兵而伐鄭30.根據文意,下列括號中補充內容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燭之武)許之。B.“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晉君)許君焦、瑕”C.“不可?!崞溥€也?!?杞子、逢孫,楊孫)亦去之D.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成而去,(秦)何移之速也!31.根據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晉圍鄭的兩個理由“無禮于晉”且“貳于楚”,表明“圍鄭”原因與秦國自身關系不大就為下文燭之武成功說退秦軍埋下伏筆。B.燭之武回應鄭伯的話既表明了他謙遜的老臣風范,也直截了當地表達了不被鄭伯重用,委屈、牢騷和怨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實豐滿。C.在重提秦、晉舊事的基礎上,燭之武又把話題引向未來,指出晉國貪得無厭,滅鄭之后將進而侵犯秦國,讓秦伯警惕晉的野心。D.呂祖謙認為“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離”,秦穆公“以利”而背棄晉國,一旦大利益出現,他也一定會與燭之武翻臉。32.下列對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晉侯、秦伯,指的是晉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B.“吾不能早用子”中的“子”,是對成年男子的尊稱和美稱,相當于現在的“先生”C.“敢以煩執事”中,“敢”是自言冒昧的謙辭,“執事”在這里代指對方,表示恭敬D.《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紀傳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左丘明所作33.將下列句子譯為現代漢語。(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2)燭之武出說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34.呂祖謙認為“燭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晉親鄭”,請從選文一中找出燭之武勸退秦伯最關鍵的話,并請分條列舉他用了哪些事實和事理一步步勸退秦伯。六、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南鄉子【注】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繞水恣行游,上盡層城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咀ⅰ窟@首詞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時所作。35.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金陵是六朝古都,詞的前兩句就是盛贊它的繁華的。“自古”二字點明金陵作為帝都時間之久,“佳氣”則指帝王之氣。B.上片的末句借用了李白的詩句。這里的“晉代”指的是東晉?!耙鹿凇痹敢路投Y帽,這里借指達官貴人,社會名流。C.“恣行”即隨意走動,寫詞人的悠閑自在?!盎仡^”一語雙關,視角由樓內轉向樓夕卜,又從歷史回憶過渡到眼前實寫。D.詞的最后一句以景結情,以“空自流”的長江之水的無情,來襯托詞人內心之有情,擴大了詞的意境,豐富了詞的意蘊。36.本詞與《桂枝香·金陵懷古》均為金陵懷古之作,請分析兩首詞的懷古之情有何不同。參考答案:1.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連詞,來/連詞,因為;B.代詞,那/語氣助詞,表祈使,還是;C.均為連詞,假如;D.語氣詞,呀/疑問副詞,為什么。故選C。2.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既:既然”錯誤,應該譯為已經。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B.“肆:放縱”錯誤,“肆”,延伸,擴張。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C.“微:微弱”錯誤,“微”,(如果)沒有。假如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故選D。3.D【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D項,“《左傳》敘事詳備,寫人生動,細節傳神;《史記》長于記述辭令,敘事簡潔”說法錯誤?!蹲髠鳌钒选洞呵铩分械暮喍逃浭?,發展成為完整的敘事散文,《左傳》中的記言文字,主要是行人應答和大夫辭令,包括出使他國專對之辭和向國君諫說之辭等。這類記言文字無不簡潔精練,委曲達意,婉而有致?!妒酚洝窋⑹潞喚毢N,詞約義豐,從大處落筆,善于以小見大,敘述手法多樣化,寫人善用“互見法”,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因此,應是“《左傳》長于記述辭令,敘事簡潔;《史記》敘事詳備,寫人生動,細節傳神”。故選D。4.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字音辨析能力。解此類題時,要結合平時所積累字音知識及相關技巧進行辨析,尤其是對多音字的辨析,要結合詞義、詞性進行。題干要求選出“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對的一組”,A項,“汜”讀“fán”,汜南:汜水的南面;B項,“共”讀“gōng”,同“供”,供給;D項,“夫”讀“fú”,指示代詞,那,夫人,那個人。故選C。5.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的能力。在解釋詞義時,要緊緊抓住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課外文言文閱讀,可以聯系課文中學過的有關語句中該詞的用法來推斷詞義。“夜縋而出,見秦伯”意思是: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而,連詞,表修飾。A項,“今急而求子”意思是:如今情況緊急了才求助于你。而,連詞,表順承。B項,“朝濟而夕設版焉”意思是: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而,連詞,表轉折。C項,“吾恂恂而起”意思是:我小心翼翼地爬起身。而,連詞,表修飾。D項,“黑質而白章”意思是: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紋。而,連詞,表并列。故選C?!军c睛】虛詞的辨析方法如下:一、關注詞性差異。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虛詞的用法和意義都會隨其在句中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明確這一點,不僅能在學習的時候做到綱舉目張,事半功倍,答題時也能給我們提供一個更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質。應該說大多數虛詞的用法都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積累,多總結,熟練掌握并不難,但對其中一些虛詞的重要用法,如果沒有準確、深刻的認識,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質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題時丟分。四、結合具體語境。考試答題時,面對試卷中陌生的語段,我們一定要根據“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的原則,結合具體語境,在準確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判斷相應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切不可機械、盲目。6.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在課內學習的時候注意識記,然后在課外的整理中注意分類積累。D項,“《左傳》……與‘志’‘記’意思相同”錯誤,《左傳》中“傳”不同于“志”“記”,“傳”是解釋經文的著作。故選D。7.⑴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⑵小惠未徧民弗從也⑶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⑷以咨諏善道【詳解】試題分析:此類題目要注意重點字的寫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寫法,不能出現錯別字或漏字、多字。如“徵”“諏”不要誤寫為“微”“取”。點睛:此題考查學生名句默寫的能力。在默寫名句名篇時,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誤寫。高考所選擇的名句大多出自課內所學篇目,只有少數來自課外,該如何識記這些課內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復雜,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經常在這些“淺水灘”“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寫,光記不辨,不知道聯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來區分。所以在平時對名句記憶時要立足于對詩句的理解,現在課標卷已經考核“理解性默寫”,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既準確還不容易寫錯字,然后要立足于“寫”,不要背下來但得不到分數。8.子路率爾而對曰如其禮樂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寫易錯的字詞有:率、孰、貳。9.A10.D11.B12.體型龐大,壽命極長,歷經磨難,軀體殘缺,綠葉濃蔭,生命力強。13.①留下許多與項羽有關的成語,是項羽對文化的貢獻;②項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具特色的英雄形象(如果答“項羽是個失敗的英雄”也算對);③項羽為后世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原型和話題;④項羽成為中國人做人的價值體系中的偶像;⑤作為一個歷史人物,項羽滿足了人們多方位的思考。【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范漢字的能力。解答此題,考生需要結合字形和字義辨析讀音,結合字義和語境辨析字形。B項,“棲身”的“棲”應讀qī,泛指居住或停留;“淺嘗則止”的“則”應為“輒”,“淺嘗輒止”,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對知識、問題等不作深入研究。C項,“破斧沉舟”的“斧”應為“釜”,“破釜沉舟”,項羽與秦兵打仗,領兵過河后就把鍋打破,把船鑿沉,表示不勝利不生還,后比喻下定決心徹底干一場,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釜”,鍋。D項,“生靈涂碳”的“碳”應為“炭”,“生靈涂炭”,形容政治混亂時期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涂炭”,泥淖和炭火,比喻困苦的處境。故選A。1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題,考生需要結合語境理解詞語的意思。如本題要求考生選出“下列詞語中的‘疾’與第④段‘狂呼疾喊’之‘疾’意義相同的一項”,考生需要先理解文中“疾”的意思,再分析選項中“疾”的意思。文中第④段“狂呼疾喊”是并列結構,“狂呼”和“疾喊”的結構一致,所以“疾”的意思應和“狂”接近,意思是“強勁”;A項,“疾馳”意思是“快速奔馳”,“疾”,快速的;B項,“疾惡如仇”的“疾”是動詞,意思是“恨”;C項,“奮筆疾書”意思是“精神昂揚地揮筆快速書寫”,“疾”,快速的;D項,“疾風暴雨”意思是“形容風雨來勢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爭”,“疾”,強勁。故選D。11.本題考查學生對散文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點)分析,思想情感賞析,表現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題干的選擇要求,如本題“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B項,“僅具有游樂價值”錯誤,第八段說“項羽是一面歷史的多棱鏡,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譜,滿足人們多方位的思考。后人紛紛從不同角度褒貶他,評點他,抒發自己的感慨。唐代詩人杜牧抱怨……宋代的李清照卻推崇……毛澤東則借他來詮釋政治……而就在這個園子里,在秋風梧桐與黃河古槐的樹蔭下,我看見幾個姑娘對著虞姬的塑像正若有所思,而一個小男孩已經爬到烏騅馬的背上,作揚鞭馳騁狀”,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一句“項羽是一面歷史的多棱鏡,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譜,滿足人們多方位的思考”,所以段末對姑娘和小男孩的描仍是對“滿足人們多方位的思考”的解說。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形象特點,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確設題的區域,如本題從題干可知,設題的區域是第③段,設題的要求是手植槐的三個特點,然后瀏覽第③段,篩選出有關手植槐的內容,根據這些內容概括出三個特點。第三段第一句引出手植槐,第二句開始對這手植槐進行描述,根據“它體型龐大,巍然如山,又壽命極長”可以概括出“體型龐大”“壽命極長”;根據“歷史上黃河幾次決口,這故里曾被淹沒、推平,唯有這棵槐樹不死。其樹身已被淤沒六米多深,我們現在看到的其實是它探出淤泥的樹頭”“歲月滄桑,英雄多難,這個從淤泥中掙扎而出的樹頭某年又遭雷電劈為兩半,一枝向北,一枝向南,撕肝裂肺,狂呼疾喊,身上還有電火燒過的焦痕”“向北的那枝,略挺起身子,斗大的樹洞,怒目圓睜,青筋暴突,如霸王扛鼎;向南的一枝已朽掉了木質部分,只剩下半圓形的黑色樹皮”可以概括出“歷經磨難”“軀體殘缺”;根據“但不管南枝、北枝都綠葉如云,濃蔭潑地。兩千年的風雨,手植槐修成了黃河槐;黃河槐又煉成了雷公槐。這攝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靈的古槐,日修月煉,水淹不沒,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可以概括出“綠葉濃蔭”“生命力強”。這些都是手植槐的特點。13.本題考查學生概括歸納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考生需要把握概括歸納的要求,如本題要求考生“結合第④——⑧段回答,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說項羽’的”,題干給出了設題的區域,也給出了設題的要求??忌喿x時候要注意找準答題區間,即④——⑧段,然后分層概括。如第四段,“正面是項羽、虞姬等各種畫像,翻過來就是一條條因項羽而生的成語。如:破斧沉舟、取而代之、一決雌雄、所向披靡、拔山扛鼎、分我杯羹、沐猴而冠、錦衣夜行”“現在我們常用到的成語總共也就一千來條,項羽一人就占到百條。要知道他才活了三十一歲呀,政治、軍事生涯也只有五年。后人多欣賞他的武功,倒忽略了他的這一份文化貢獻”,這是談論項羽和成語或文化之間的關聯,從文化的角度來說項羽;如第五段“項羽是個失敗的英雄,他的失敗緣于他人性的弱點”“但他卻在最后失敗的一剎那,擦出了人性的火花,成就了另一個自我”,這是從在歷史上的英雄形象角度來談論項羽;如第六段“他身上的這些矛盾、沖突、故事,有巨大的悲劇之美,因此他是藝術境界中的人物,是藝術創作的好原型,民間說唱的好話題”“連國粹京劇都專為他設了一個臉譜”“直到現在,他的故里又出現了這個旅游城,城門、大殿、雕像、車馬、演出、射箭、投壺、立體電影、仿古一條街”,這是從羽在后世的藝術創作中的意義角度來談項羽;如第七段“項羽是民間篩選出來的體現了平民價值觀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們喜歡他的勇敢剛烈、純樸真實,就如喜歡關羽的忠義。百姓自覺地封他為神”“成了中國人的偶像,是與岳飛的精忠報國、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兩個價值體系”,這是從后世國人做人的價值體系來談論項羽;如第八段“項羽是一面歷史的多棱鏡,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譜,滿足人們多方位的思考。后人紛紛從不同角度褒貶他,評點他,抒發自己的感慨”,這是從滿足后人多方位思考的角度來談論項羽。14.①這;②把……當作邊邑;③考慮;④結交。15.A16.①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②晉國,怎么會有滿足的時候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擴大它西邊的邊界。【解析】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1)是:這。句意:這是我的過錯。(2)鄙:把……當作邊邑。句意:然而越過別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3)圖:考慮。句意:希望您還是多多考慮這件事。(4)與:結交。句意:失掉自己的同盟者。15.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分別是公、侯、伯、子、卿”錯,應該是:公、侯、伯、子、男。故選A。1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為”,給;“賜”,恩惠;“濟”,渡河;“設版”,修筑防御工事。(2)“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有何厭;“厭”,滿足;第一個“封”,使……成為邊界;“肆”,擴大。參考譯文: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它對晉國無禮并且從屬于晉的同時又從屬于楚,晉君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危險了,假如派燭之武去見秦穆公,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编嵨墓饬?。燭之武推辭說:“我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為了。”鄭文公說:“我沒有及早重用您,現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樓放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然而越過別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乏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這是您所知道的。晉國,怎么會有滿足的時候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擴大它西邊的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它到哪里去奪取土地?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一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秦伯就回國了。晉國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如不是秦國國君的力量,就沒有我的今天。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混亂相攻取代聯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17.A18.B19.D20.C21.B22.(1)(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2)鄭國人讓我掌管他們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偷偷派兵來襲擊,鄭國就可以得到了?!窘馕觥?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武”,使用武力時應遵守的道義準則,即武德。句意:用混亂相攻代替整齊劃一,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故選A。1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其”,語氣詞,表示祈使或希望的語氣。句意:我們還是回去吧。“其”,代詞,指代的是崤山。句意:北面的山頭是周文王避過風雨的地方。B.“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我壯年的時候。“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我看著大軍出發,卻看不見他們回來了。C.“焉”,語氣詞,沒有實際含義。句意:您也沒有好處?!把伞?,兼詞,到那里。句意: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D.“而”,連詞,表示前后修飾關系。句意: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樓放下去?!岸?,連詞,表轉折關系。句意:軍隊辛勤勞苦卻一無所得,一定會產生叛逆念頭。故選B。19.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為:讓軍隊辛勤勞苦地偷襲遠方的國家,我從沒聽說有過。軍隊辛勞精疲力竭,遠方國家的君主又有防備,這樣做恐怕不行吧?軍隊的一舉一動,鄭國必定會知道。“襲”的賓語為“遠”,所以應在“遠”后面斷開,排除AC?!氨刂钡闹髡Z為“鄭”,所以應在“鄭”前面斷開,排除B。故選D。2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充分考慮到鄭國的利益”錯誤。燭之武之所以能夠勸退秦軍,是燭之武完全站在秦國利益的角度對秦伯進行勸說。故選C。2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B.“國別體著作”說法有誤。《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故選B。2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一個“封”,使……成為邊邑;“肆”,擴張、延伸;“闕”,侵損;“焉”,從哪里。(2)“使”,派,讓;“管”,鑰匙;“若”,如果;“潛師”,偷偷派兵。參考譯文:(一)九月甲午日,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從屬于晉的同時又從屬于楚。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危險了,假如派燭之武去見秦穆公,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编嵨墓饬?。燭之武推辭說:“我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為了?!编嵨墓f:“我沒有及早重用您,現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樓放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然而越過別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乏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這是您所知道的。晉國,怎么會有滿足的時候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它到哪里去奪取土地?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一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秦伯就回國了。晉國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如不是秦國國君的力量,就沒有我的今天。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混亂相攻取代聯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二)秦國大夫杞子從鄭國派人向秦國報告說:“鄭國人讓我掌管他們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悄悄派兵前來,就可以占領他們的國都。”秦穆公向秦國老臣蹇叔征求意見。蹇叔說:“讓軍隊辛勤勞苦地偷襲遠方的國家,我從沒聽說有過。軍隊辛勞精疲力竭,遠方國家的君主又有防備,這樣做恐怕不行吧?軍隊的一舉一動,鄭國必定會知道。軍隊辛勤勞苦而一無所得,一定會產生叛逆念頭。再說行軍千里,有誰不知道呢?”秦穆公沒有聽從蹇叔的意見。他召見了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三位將領,讓他們從東門外面出兵。蹇叔哭他們說:“孟明啊,我看著大軍出發,卻看不見他們回來了!”秦穆公派人對蹇叔說:“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個中壽就去世的話,你墳上的樹都有兩手合抱一般粗了?!卞渴宓膬鹤痈S軍隊一起出征,他哭著送兒子說:“晉國人必定在崤山抗擊我軍,崤有兩座山頭。南面的山頭是夏王皋的墳墓,北面的山頭是周文王避過風雨的地方。你們一定會戰死在這兩座山之間,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庇谑乔貒婈爾|行。23.D24.B25.C26.(1)越過別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2)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乏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27.交待了燭之武是一個不被重用的老臣;委婉地批評了鄭伯不能用人,但在關鍵時刻作為國君,能接受規勸,誠懇認錯;點名燭之武深明大義,以國家大局為重,臨危受命?!窘馕觥?3.本題考查學生準確斷句的能力。句意:我沒有及早重用您,現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子”在句中是謂語動詞“用”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B;第二句中,“子”同樣是謂語動詞“求”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最后一句中,“子”是“亦有不利焉”的主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故選D。24.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B.“但在待遇方面沒有明顯區別”說法錯誤,爵位在待遇方面有著明顯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等方面。故選B。2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燭之武站在鄭伯立場”張冠李戴。根據原文“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可知,燭之武站在秦國的立場來游說秦伯。故選C。2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鄙”,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遠地;“焉”,哪里,怎么;“陪”,增加。(2)“東道主”,東邊大道上的主人;“行李”,古今異義,句中表示出使的人;“共”,供給;“乏困”,缺少的東西。27.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文中,根據燭之武拒絕的原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可以看出,燭之武認為自己是一個不被重用的老臣,這也交代了燭之武的開場身份。從后文能發現,燭之武是個很有外交才華的能臣,但一開始他卻不受重用。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對于鄭伯不能用人的委婉批評。而面對燭之武的牢騷,身為一國之君的鄭伯,能說“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這也可以看出他在關鍵時刻作為國君,能接受規勸,誠懇認錯。從燭之武先“拒”后“受”的反轉來看,他雖不滿鄭伯不看重他,但為了救國,還是臨危受命,用盡智慧去說服秦穆公,說明他以國家利益為重,深明大義,是愛國志士。參考譯文: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從屬于晉的同時又從屬于楚。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危險了,假如派燭之武去見秦穆公,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编嵨墓饬恕T之武推辭說:“我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為了?!编嵨墓f:“我沒有及早重用您,現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樓放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然而越過別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乏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這是您所知道的。晉國,怎么會有滿足的時候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它到哪里去奪取土地?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一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秦伯就回國了。晉國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如不是秦國國君的力量,就沒有我的今天。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混亂相攻取代聯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28.B29.A30.C31.B32.D33.(1)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乏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2)燭之武出城游說秦穆公,站著說會話的工夫就在(鄭國)將要滅亡的時候保全了鄭國。34.最關鍵的話:闕秦以利晉。①說明攻鄭對秦無益;②說明舍鄭對秦國有利;③說明晉國曾對秦國過河拆橋,忘恩負義,挑撥秦晉兩國的關系;④說明真正獲利的是晉國,一旦晉國強大,對秦國也不利?!窘馕觥?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B.中:擊中。句意:不是(燭之武所說的)利益與危害深深擊中了秦穆公的心。故選B。2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都是連詞,因為。句意: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必然會因為利益而分離。B.句末語氣詞。/疑問代詞,哪里。句意:對您也不利啊。/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它到哪里去奪取土地。C.代詞,這。/語氣副詞,還是。句意: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我們還是回去吧。D.連詞,表轉折。/連詞,表順承。句意: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然而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秦國、晉國聯合出兵討伐(或“攻打”)鄭國。故選A。3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C.結合“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可知離開的是晉軍或晉侯。故選C。3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直截了當”錯誤,“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意思是我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為了,是委婉地地表達了不被鄭伯重用的委屈、牢騷?!霸购蕖币膊划?,過重。故選B。3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D.“紀傳體史書”錯誤,《左傳》是編年體史書。故選D。3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舍”,放棄;“以為”,把它當作;“東道主”,東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乏困”,缺乏的東西。(2)“說”,游說;“立談”,站著說話;“存”,保全。3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全文以燭之武說退秦軍為中心展開,其中“闕秦以利晉”最為關鍵。“若亡鄭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