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古代的生產工具與勞作A級
必備知識基礎練1.
[2022江蘇揚州高二期末]在西周遺址的考古中曾出土了江蘇儀征破山口古墓中的青銅鐮、湖北紅安縣金盆遺址中的矩形雙孔青銅铚、河南三門峽市上村嶺虢國墓中的青銅鍤。據此推斷西周(
)
BA.禮樂制度高度發展
B.青銅農具使用范圍擴大C.冶金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D.鐵犁牛耕技術廣泛使用【解析】材料中所提及的“青銅鐮”“雙孔青銅铚”“青銅鍤”都是青銅農具,據此可知在西周時期,青銅農具的使用范圍擴大,故B項正確;僅從材料無法得出西周禮樂制度的發展水平,排除A項;材料中雖然提及了幾種青銅農具,但無法得出西周冶金水平不斷提高的結論,排除C項;春秋戰國時期鐵制農具使用,牛耕得到推廣,排除D項。2.
[2022江蘇鹽城高二調研]管子曰:“今鐵官之數(辦法)曰:一女必有一針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大鋤)一銚,若其事立。行服連軺輂(車)者,必有一斤一鋸一錐一鑿,若其事立。”材料中可以得出(
)
BA.規定所有行業使用鐵制工具
B.鐵器使用比較廣泛C.牛耕成為當時主要的耕作方式
D.青銅工具不復存在【解析】據材料“一女必有一針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大鋤)一銚”“行服連軺輂(車)者,必有一斤一鋸一錐一鑿”可知,在紡織、農耕和車輛制作中,鐵器得到了比較廣泛的使用,故B項正確;材料的重點是紡織、農耕和車輛制作中使用鐵器,并非所有行業都使用,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紡織、農耕和車輛制作中使用鐵器,并未反映牛耕,排除C項;材料說明的是鐵器的使用,無法反映青銅工具不復存在,排除D項。3.
[2022湘贛皖長郡十五校聯考]曹魏時期的馬鈞居住在京都,“城內有地,可以為園,患無水以灌之”,馬鈞改進工具,可用腳踏,把低處的水引上高坡進行灌溉。該工具為(
)
DA.筒車
B.耬車
C.水排
D.翻車【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曹魏時期的馬鈞改進了灌溉工具——翻車,故D項正確;筒車作為一種灌溉工具出現于唐代,排除A項;耬車是西漢時期的播種工具,排除B項;水排是冶鐵時使用的鼓風工具,排除C項。4.
[2022遼寧遼陽期末]唐代陳廷章在《水輪賦》中寫道:“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法式)。始崩騰以電散,俄宛轉以風生。”這里的“水輪”(
)
DA.最早出現在曹魏時期
B.利用水力來鼓風冶鐵C.利用人力來引水灌溉
D.采用了水力運轉原理【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該“水輪”應是筒車,以水力為動力,故D項正確;筒車出現在唐朝,排除A項;筒車是灌溉工具,并非冶鐵工具,排除B項;筒車利用水力進行灌溉,并非人力,排除C項。5.
[2022江蘇淮安高二期中]元代王禎在《農書》中寫道:“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闊狹不等。一犁用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材料中的生產工具最早出現于(
)
CA.西周
B.春秋戰國
C.唐代
D.宋代【解析】材料體現的生產工具是曲轅犁,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曲轅犁最早出現于唐代,故C項正確。6.
[2022江蘇宿遷高二調研]從宋代起,棉花開始成為一種重要的紡織原料;到了元代,絲、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過了麻。這一變化的前提條件是(
)
A.棉紡織技術改進
B.政府的大力推廣
C.商品經濟的發展
D.雇傭關系的出現【解析】元代黃道婆推廣先進的棉紡織技術,從宋代到明代,棉紡織技術不斷進步,推動了我國棉紡織業的發展,棉布逐漸成為當時民眾的主要衣料,故A項正確;政府的大力推廣是促進因素,不是前提條件,排除B項;棉花的重要性與其實用性密切相關,商品經濟的發展不是變化的前提條件,排除C項;雇傭關系是明朝中葉出現的,排除D項。A7.
[2022江蘇無錫高二期末]在原始社會末期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遺存中,發現有大量的陶石紡輪、紡磚、刀杼(骨匕)、骨梭等紡織工具。同時,其他一些遺址中發現有許多骨針,直徑和針眼都很細小。據此可知,當時(
)
BA.紡織技術日臻完善
B.生產工具來源多樣C.陶器制造十分發達
D.手工行業分工細致【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仰韶文化遺存中,發現了陶石紡輪、紡磚、刀杼、骨梭、骨針等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工具,這說明當時生產工具來源多樣,故B項正確。8.
[2022山東濱州高二期末]商朝晚期青銅器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寧鄉縣,整個器物用塊范法澆鑄,一氣呵成,被史學界稱為“臻于極致的青銅典范”,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由此可知,商朝(
)
CA.是青銅文明的鼎盛時期
B.實現了對湖南地區的有效管理C.青銅器鑄造技術高超
D.青銅器是身份等級的象征【解析】根據材料中“青銅器四羊方尊”“整個器物用塊范法澆鑄,一氣呵成”可知,展現出商代高超的青銅器鑄造技術,故C項正確;僅一件青銅器不能證明商朝是青銅文明的鼎盛時期,排除A項;四羊方尊的鑄造工藝并不能說明實現了對湖南地區的有效管理,且該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材料“整個器物用塊范法澆鑄,一氣呵成”指的是青銅器的鑄造工藝,未體現“青銅器是身份等級的象征”,排除D項。9.
[2022江蘇宿遷高二調研]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篇》云:“生民之本,要當稼穡而食,桑麻以衣……爰及棟宇器械,樵蘇脂燭,莫非種殖之物也。至能守其業者,閉門而生之具以足,但家無鹽井耳。”這反映了當時(
)
CA.小農經濟的發達
B.生產力顯著提升
C.莊園經濟的特點
D.家庭手工業占主導【解析】據題意可知,除了鹽井,所有的生產生活都能夠實現自給自足,這是莊園經濟的特點,故C項正確;小農經濟主要是針對農業經濟,與“爰及棟宇器械,樵蘇脂燭”等不符,并且材料只是強調自給自足,而不是“發達”,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經濟上的自給自足,不能說明生產力顯著提升,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家庭手工業占主導”的結論,排除D項。10.
[2022江蘇連云港高二期末]《管子·小匡》載:“今夫工群萃而州處……相語以事,相示以功,相陳以巧,相高以知事。旦昔從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為工。”這段文字描述的是(
)
DA.家庭手工業
B.私營手工業
C.莊園式勞作
D.官營手工業【解析】依據材料可知,這段文字描述了工匠們居處相聚而集中,相互討論工事,展示成品、比賽技巧,提高智慧。他們整天從事于此,教育子弟,從小就習慣了,思想安定,不會見異思遷,所以其父兄的教導不嚴也能教好,其子弟的本領不勞苦也能學會,所以工匠的子弟常為工匠,描述的應該是官營手工業,故D項正確;家庭手工業以家庭為單位,是小農經濟的一部分,并非世代為工,排除A項;私營手工業以賺取利潤為目的,但私營手工業中的“工之子”未必為工,排除B項;莊園式勞作指魏晉南北朝時期形成的包括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一種生產組織形式,排除C項。B級
能力素養提升練11.
[2022江蘇常州高三期末]在西亞烏爾第一王朝的王陵中發掘出大量銅制的頭盔、斧子、標槍等,銅塊已成為具有傾向職能的交換媒介。這可以佐證(
)
BA.西亞最早掌握了青銅鑄造技術
B.烏爾第一王朝已經進入青銅時代C.烏爾第一王朝促進了青銅技術外傳
D.銅鑄幣成為當時的流通主幣【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王陵中挖掘出大量銅制的器具,而且銅塊已成為交換媒介,這說明當時銅的使用已經比較普遍,故B項正確。12.
[2022江蘇淮安高二期末]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原始農業向傳統農業轉型的重要時期。下面是中國古代農業生產方式示意圖(局部),推斷圖中①②處應填寫的是(
)
DA.井田制、男耕女織B.采集經濟、封建農業C.集體勞作、自然經濟D.集體勞作、男耕女織【解析】商周時期實行土地國有制,由于當時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人們采取集體耕作的模式,故①處應填集體勞作;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并將其逐漸推廣,提高了社會生產力,隨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出現了小農經濟,小農經濟的主要生產模式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男耕女織,故②處應填男耕女織,故D項正確。13.
[2022江蘇鹽城高二期末]下面所示為漢代畫像石《紡織圖》,畫中一織女坐在織機前織布帛,正回首與一女子說話,女子于緯車前搖緯,其一手執絲,一手搖車。右前方為一調絲女子,前方木架為絡車,正用絡車進行“調絲”。由此推斷當時(
)
DA.家庭手工業技術高超
B.棉紡織業已初具規模C.工場手工業開始出現
D.紡織技術已相當發達【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紡織圖》描繪了漢代女子紡織技術,兩個女子相互配合進行紡織,故D項正確;材料中未說明手工業的性質,排除A項;材料中未涉及棉紡業的規模,排除B項;工場手工業開始出現是在明朝,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14.
[2022江蘇連云港高二期末]赫梯人的冶金技術曾長時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亞述人在征服赫梯人之后,迅速吸收了赫梯的鐵器技術,成為當時著名的鐵器技術王國,亞述人依靠著這一絕對優勢,一度橫掃了整個近東地區。這反映了(
)
BA.鐵器技術推進社會制度變遷
B.生產力的傳播推動民族擴張C.文明傳播導致戰爭頻繁發生
D.對外征服帶動經濟快速發展【解析】題干未涉及社會制度變遷的信息,故A項錯誤;根據題干可知,亞述人吸收了赫梯的鐵器技術,成為當時著名的鐵器技術王國,并依靠著這一絕對優勢,一度橫掃了整個近東地區,這說明生產力的傳播推動民族擴張,故B項正確;根據題干可知,戰爭推動了文明的傳播,故C項錯誤;題干信息不能說明對外征服帶動經濟發展,故D項錯誤。15.
[2022遼寧大連高二期末]楊惲《報孫會宗書》記載:“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園治產,以給公上。”另有《后漢書·逸民列傳》記載:“因釋耕于隴上,而妻子耘于前。”這說明了(
)
AA.家庭式勞作方式
B.精耕細作生產模式
C.鐵犁牛耕的技術
D.男耕女織經營方式【解析】根據材料“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因釋耕于隴上,而妻子耘于前”可知是對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模式的描述,故A項正確;精耕細作是在有限的土地上盡可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材料與精耕細作無關,排除B項;材料說明的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模式,并未說明使用鐵犁牛耕的技術,排除C項;材料只有“男耕”的內容,并未反映“女織”的信息,排除D項。16.
[2022江蘇南通高二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戰國時期,鐵制農具的應用、推廣及大量出現,與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有著必然的聯系。據統計和考證,《山海經》里著名的鐵山之中,“秦地即占10處之多”,河南、山西都有銅礦。戰國早期,出現用退火熱處理方法獲得的展性鑄鐵(可鍛鑄鐵),并出現“一范兩器”的范具。隨著鐵制農具種類的豐富和形制、功能的創造,農民希望掌握新型工具從事和發展農業生產。戰國時期,列國諸侯相繼變法,鐵農具的制造生產在各國“富國強兵”的變法改革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摘編自楊玄《春秋戰國時期黃河流域的金屬農具研究》材料二
武帝以(趙)過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三腳耬車)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種一頃(100畝)。至今,三輔(陜西中部地區)猶賴其利。今遼東耕犁,轅長四尺,回轉相妨,既用兩牛,兩人牽之,一人將耕,一人下種,二人挽耬,凡用兩牛六人,一日才種二十五畝,其懸絕如此。——摘編自崔寔《政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春秋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大量出現的歷史條件。[答案]
條件:黃河流域具有豐富的金屬資源;冶鐵工藝的創新和進步;大量土地的開發;勞動人民對落后農具的變革要求;列國變法的推動。(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西漢犁耕技術發展的特征。[答案]
特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由中原地區向邊遠地區推廣;呈現多樣性和地域性。17.
[2022江蘇南京高二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開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術也隨之出現,并首先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實行起來……秦漢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北京市建筑材料寄存與環保檢測服務協議范本2025
- 2025年北京市外貿企業員工勞動合同參考范本
- 物聯網在智慧農業中的前景展望
- 科普手術操作流程
- 電子產品物流司機用工合同
- 2025年度辦公室租賃及企業財務咨詢服務協議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聯網企業員工勞動合同范本
- 腎衰竭護理查房
- 校園衛生咱維護勞動教育
- 林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模板
-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聯考聯合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數學+答案
- (3月省質檢)福建省2025屆高三畢業班適應性練習卷英語試卷(含答案)
- 專業網格員測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貴州黔東南州各縣(市)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1691人筆試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湖南省長沙市雅禮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英語試卷含答案
- 生豬屠宰獸醫衛生檢驗人員理論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3年廣東省中學生生物學聯賽試題解析(word)及答案(掃描版)
-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天麻》編制說明
- 基于語音信號去噪處理的FIR低通濾波器設計要點
- G414(五) 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工字形屋面梁
- 木箱制作作業指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