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麒麟一中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月考生物試卷(10月份)(解析版)一、選擇題(共20分)說明:本大題包括20個小題,每小題1分。請將正確答案寫在第二卷答題卡內1.(1分)下列各項屬于生物的是()A.珊瑚 B.海帶 C.機器人 D.鐘乳石2.(1分)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A.生殖和發育 B.生長 C.新陳代謝 D.遺傳和變異3.(1分)變黃的菜葉最后會從蔬菜植株上脫落,這說明()A.蔬菜生活需要營養 B.蔬菜能排出體內的廢物 C.蔬菜能對外刺激產生反應 D.蔬菜能生長和繁殖4.(1分)下列哪種現象不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A.冬季人們穿上厚厚的棉服 B.仙人掌的葉變成刺 C.秋天大雁南飛越冬 D.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疏松土壤5.(1分)當你發現顯微鏡的鏡頭不清潔時,除去污垢的正確方法是()A.用紗布擦 B.用手擦 C.用擦鏡紙擦 D.用紙巾擦6.(1分)某同學在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發現視野中總有污物存在,移動玻片時污物不動,污物仍然不動,那么污物在()A.玻片上 B.物鏡上 C.反光鏡上 D.目鏡上7.(1分)在載玻片上寫一個字母“p”,用顯微鏡觀察,看到的圖象是()A.q B.d C.p D.b8.(1分)在巴斯德曲頸瓶實驗中,甲瓶的瓶口是豎直向上;乙瓶的瓶口是拉長呈S型的曲頸,觀察肉湯的變化。本實驗的實驗變量是()A.氧氣的有無 B.燒瓶放置時間的長短 C.微生物的有無 D.燒瓶容量的大小9.(1分)顯微鏡的使用步驟是()①取鏡②對光③整理和存放④安放裝片⑤觀察A.①②④⑤③ B.①③②④⑤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②⑤④10.(1分)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時,發現視野中有一污點,這個污點不可能存在于()A.目鏡上 B.物鏡上 C.載玻片上 D.反光鏡上11.(1分)在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結構,你知道起放大作用的結構是()A.目鏡和物鏡 B.反光鏡和目鏡 C.反光鏡和物鏡 D.折光器和反光鏡12.(1分)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調查時,對調查對象的選取,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只能選一個對象 B.只能選部分對象 C.只能選全部對象 D.可以選一個對象、部分對象或全部對象13.(1分)某同學將顯微鏡的使用環節與目的相匹配,得到下列四組結果,其中錯誤的一組是()A.用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視野 B.轉動轉換器﹣﹣換用不同的物鏡 C.移動玻片標本﹣﹣找到要觀察的物像 D.微調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14.(1分)顯微鏡是一種精密放大儀器,下列關于顯微鏡操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對光時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 B.觀察時可通過開大光圈來增加視野亮度 C.調焦時先用粗準焦螺旋,后用細準焦螺旋 D.物像不在視野中央,可轉動目鏡來移動物像15.(1分)小明使用顯微鏡時,看不到白亮視野。分析其原因不正確的是()A.使用了低倍物鏡 B.物鏡沒有對準通光孔 C.反光鏡沒有對準光源 D.光圈沒有對準通光孔16.(1分)在顯微鏡下觀察時,若發現物像在視野的左上方,要想將物像調至視野中央()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下方 D.右上方17.(1分)某生物興趣小組為了探究光對豌豆發芽的影響,在兩個花盆里分別種了100粒同樣飽滿的豌豆,并設計了如下實驗,你認為應進行的修正是()花盆陽光溫度空氣水分A向陽20℃充足充足B暗室30℃充足充足A.陽光 B.溫度 C.空氣 D.水分18.(1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不同的土壤類型、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決定了各種棲息地的特征 B.影響生物生存的關鍵因素是棲息地的破壞和喪失 C.自然災害是破壞生物棲息地的主要因素 D.在不同的棲息地,生活的生物類群是不同的19.(1分)下列關于生物圈的敘述,錯誤的是()A.生物圈是指陸地以上和海洋以下各約100米厚的范圍 B.生物圈包括大氣圈下層、水圈和巖石圈上層 C.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有生物生存的圈層 D.生物圈能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條件20.(1分)某合作學習小組要探究“水分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同學們提出了四種設計方案,其中最科學的是()A.在干燥的紙盒內,一側放入潮濕的土壤,另一側不放任何東西。將10只鼠婦放在紙盒的中央,觀察鼠婦的分布情況 B.在干燥的紙盒內,一側放入潮濕的土壤,另一側放干燥的土壤。將10只鼠婦放在紙盒的中央,觀察鼠婦的分布情況 C.在干燥的紙盒內,一側放入潮濕的土壤,另一側放干燥的土壤,再用紙板蓋在原有潮濕土壤的一側。將10只鼠婦放在紙盒的中央,觀察鼠婦的分布情況 D.在干燥的紙盒內,一側放入潮濕的土壤,另一側放干燥的土壤。將2只鼠婦放在紙盒的中央,觀察鼠婦的分布情況二、非選擇題(共30分)說明:本大題包括4個小題,每空1分。21.(11分)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辨識顯微鏡模式圖中結構,填寫相應結構名稱:[7],[2],[13],[10]。(2)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時,發現某物體在視野的右上方,要使該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3)用顯微鏡觀察葉片結構時,由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視野中細胞的數目會,細胞體積會視野的亮度的變化情況是。(4)用顯微鏡已經找到了所要觀察的物像,但是不十分清晰,可以調節使物像更加清晰。(5)對光時應選擇哪種鏡頭組合。(6)觀察同一個材料時,選用上面的哪種鏡頭組合,可以看到最多的細胞?。22.(6分)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和,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有陽光、空氣、、適宜的溫度和等。海洋由淺至深依次生長著綠藻、褐藻、紅藻,影響植物這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陽光B.含氧量C.海水溫度D.含鹽量23.(6分)新鮮的肉放久了會腐爛,而且夏天鮮肉腐爛要比冬天腐爛得快些.鮮肉腐爛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某同學假設,鮮肉腐爛與它的含水量有關.為此,用烘干機將它們的水分烘干,再分別放入兩個干燥的培養皿中.甲培養皿置于冰箱里,且在肉片上滴加少量水.請據此分析:(1)本探究實驗設計的實驗變量是.(2)你對實驗結果的預測是培養皿的肉先腐爛.(3)他獲得的實驗結果能不能驗證他的假設?為什么?(4)你認為這一實驗該怎樣改進才較合理?(5)重復實驗的意義是什么?24.(7分)根據下面提供的事實,完成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探究活動.如果你搬動花園、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塊,常常會看到一種叫鼠婦的小動物,當你搬開花盆或石塊,據此事實,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以上事實,你發現并提出了什么問題?(2)根據你提出的問題,你又作出了怎樣的假設?(3)為了檢驗你的假設是否正確,你應該設計一個實驗,如果在實驗用的鐵盤內放上一層濕土,以橫軸中線為界,另一側蓋上這樣就形成了和兩種環境,在這里是變量.(4)某組同學在實驗過程中記錄了如下數據:環境2min34567891011明亮3只221342010陰暗7只88976810910根據以上實驗結果,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0分)說明:本大題包括20個小題,每小題1分。請將正確答案寫在第二卷答題卡內1.(1分)下列各項屬于生物的是()A.珊瑚 B.海帶 C.機器人 D.鐘乳石【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解答】解:珊瑚、機器人,不屬于生物。故選:B。【點評】解此題的關鍵是理解生物的特征.2.(1分)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A.生殖和發育 B.生長 C.新陳代謝 D.遺傳和變異【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時可以從生物的特征方面來切入.【解答】解: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5、生物能夠生長和繁殖。5,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新陳代謝包括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兩個方面。物質代謝是指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的交換和生物體內物質的轉變過程。生物體的新陳代謝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生命也就結束了,新陳代謝是生物體生存的基本條件。故選:C。【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新陳代謝是生物體生存的基本條件,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3.(1分)變黃的菜葉最后會從蔬菜植株上脫落,這說明()A.蔬菜生活需要營養 B.蔬菜能排出體內的廢物 C.蔬菜能對外刺激產生反應 D.蔬菜能生長和繁殖【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⑦生物都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解答】解:生物在生活過程中體內會不斷產生多種廢物,并且能將廢物排出體外,落葉能帶走蔬菜體內的廢物。故選:B。【點評】此題用具體的生命現象來考查生物的特征.4.(1分)下列哪種現象不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A.冬季人們穿上厚厚的棉服 B.仙人掌的葉變成刺 C.秋天大雁南飛越冬 D.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疏松土壤【分析】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現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或行為.【解答】解:A、冬季,可以保溫,A不符合題意;B、仙人掌,可以降低蒸騰作用,適應干旱缺水的沙漠環境;C、秋后北方溫度低,南方食物豐富,C不符合題意;D、蚯蚓在土壤中鉆洞使土壤疏松,表明生物(蚯蚓)影響環境,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運用所學知識對某些自然現象做出科學的解釋.5.(1分)當你發現顯微鏡的鏡頭不清潔時,除去污垢的正確方法是()A.用紗布擦 B.用手擦 C.用擦鏡紙擦 D.用紙巾擦【分析】此題是一道實驗操作題,具體考查的是對顯微鏡的清潔方法.清潔鏡身時應有紗布;清潔物鏡和目鏡的鏡頭時,應用擦鏡紙.擦鏡紙質軟又不易掉毛,用擦鏡紙擦拭鏡頭既可以清潔鏡頭,又可以避免損傷鏡頭和有少量的纖維留在鏡頭上,影響觀察效果.【解答】解:通過分析知道當你發現顯微鏡鏡頭不清潔時,除去污物,所以應用擦鏡紙擦拭。故選:C。【點評】記清對顯微鏡的清潔方法,對顯微鏡進行保養.6.(1分)某同學在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發現視野中總有污物存在,移動玻片時污物不動,污物仍然不動,那么污物在()A.玻片上 B.物鏡上 C.反光鏡上 D.目鏡上【分析】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的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載玻片,污點移動就在裝片,不動就不在裝片;如果不在目鏡和裝片,那就一定在物鏡上.【解答】解:我們視野中能看到污點的位置只有目鏡、物鏡,在實驗中移動玻片污點不動,污物仍存在,只能是在物鏡上了,我們的視野看不到反光鏡上的東西。故選:B。【點評】有關顯微鏡使用方面的題都很重要.多動手,多思考,如果我們經常操作使用顯微鏡的話,一些看似很難的問題會迎刃而解.7.(1分)在載玻片上寫一個字母“p”,用顯微鏡觀察,看到的圖象是()A.q B.d C.p D.b【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視野中的物像,視野中的物像是實物的倒像。【解答】解:顯微鏡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顛倒,左右也顛倒,就是把這個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字母寫到一張小紙上,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顛倒的圖象了,旋轉180°后得到的是字母“d”故選:B。【點評】要想做好此類題目,一定要多動手,多思考,還要總結一定的規律。8.(1分)在巴斯德曲頸瓶實驗中,甲瓶的瓶口是豎直向上;乙瓶的瓶口是拉長呈S型的曲頸,觀察肉湯的變化。本實驗的實驗變量是()A.氧氣的有無 B.燒瓶放置時間的長短 C.微生物的有無 D.燒瓶容量的大小【分析】此題考查的是巴斯德曲頸瓶實驗的相關內容,結合題意,分析圖形作答。【解答】解:由題意可知,如圖,即兩瓶中都高溫滅菌,因此空氣中的微生物會通過豎直的瓶口進入甲瓶的肉湯中。而乙瓶的瓶口是拉長呈S型的曲頸的,微生物就不能進入乙瓶的肉湯中。由上可知,乙組的肉湯中無微生物,變量是有無微生物。故選:C。【點評】掌握對照實驗的相關知識,此題的關鍵點:變量是微生物的有無,不是瓶頸的曲直。9.(1分)顯微鏡的使用步驟是()①取鏡②對光③整理和存放④安放裝片⑤觀察A.①②④⑤③ B.①③②④⑤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②⑤④【分析】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取鏡→安裝→對光→觀察→整理。【解答】解:使用顯微鏡時,先將顯微鏡從鏡箱中取出;再利用低倍鏡,看到白亮的視野,使標本正對通光孔;左眼觀察,看到物像后。最后是整理,取下物鏡和目鏡,A正確。故選:A。【點評】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是解題的關鍵。10.(1分)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時,發現視野中有一污點,這個污點不可能存在于()A.目鏡上 B.物鏡上 C.載玻片上 D.反光鏡上【分析】(1)顯微鏡視野中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2)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載玻片,污點移動就在載玻片,不動就不在載玻片;如果不在目鏡和載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鏡上.【解答】解:顯微鏡視野中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而反光鏡上的污點只能改變視野亮度。因此“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時,這個污點不可能存在于反光鏡上。故選:D。【點評】解答此類題的關鍵視野中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11.(1分)在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結構,你知道起放大作用的結構是()A.目鏡和物鏡 B.反光鏡和目鏡 C.反光鏡和物鏡 D.折光器和反光鏡【分析】顯微鏡結構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鏡和物鏡.【解答】解:目鏡:裝在鏡筒的上端,通常備有2﹣3個、10×或15×符號以表示其放大倍數。物鏡:裝在鏡筒下端的旋轉器上,一般有8﹣4個物鏡,較長的刻有“40×”符號的為高倍鏡,此外,以示區別。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的放大倍數與目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如物鏡為10×,其放大倍數就為10×10=100(倍)。反光鏡:裝在鏡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轉動、凹兩面,再經通光孔照明標本,適于光線較弱的時候使用,適于光線較強時使用。遮光器:遮光器是載物臺下面的圓板。遮光器上有直徑不同的圓孔。轉動遮光器,不同光圈具有不同的進光量,視野明亮,視野較暗。故選:A。【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記目鏡、物鏡、反光鏡、遮光器的作用.12.(1分)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調查時,對調查對象的選取,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只能選一個對象 B.只能選部分對象 C.只能選全部對象 D.可以選一個對象、部分對象或全部對象【分析】調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要掌握調查法的目的和具體做法.【解答】解:調查時對調查對象的選取要根據所要調查的對象的特征靈活選用,一般來說、無法進行普查,應選擇抽樣調查,事關重大的調查往往選用普查、部分對象或全部對象。故選:D。【點評】掌握調查法的內容和要求,不同的題目要根據題意選擇正確的調查方法.13.(1分)某同學將顯微鏡的使用環節與目的相匹配,得到下列四組結果,其中錯誤的一組是()A.用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視野 B.轉動轉換器﹣﹣換用不同的物鏡 C.移動玻片標本﹣﹣找到要觀察的物像 D.微調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分析】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步驟:1、取鏡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②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2、對光①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注意,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的距離.②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于以后觀察畫圖.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視野.3、觀察①把所要觀察的載玻片放到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②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載玻片.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③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向轉動粗準焦.【解答】解:A、光圈控制通過光線的多少,視野的改變與放大倍數有關;B、物鏡固定在轉換器上。B選項正確;C、移動玻片標本﹣﹣找到要觀察的物像;D、調節細準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確,故D選項正確。故選:A。【點評】有關顯微鏡使用方面的題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類題目,一定要多動手,多思考,熟能生巧.14.(1分)顯微鏡是一種精密放大儀器,下列關于顯微鏡操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對光時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 B.觀察時可通過開大光圈來增加視野亮度 C.調焦時先用粗準焦螺旋,后用細準焦螺旋 D.物像不在視野中央,可轉動目鏡來移動物像【分析】此題是一道實驗操作題,考查的是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解答】解:使用顯微鏡時,可以通過使用較大光圈來增加視野的亮度,左眼注視目鏡;調焦時先用粗準焦螺旋找到物像;物像不在視野中央。A、對光時左眼注視目鏡。操作正確。B、觀察時可通過開大光圈來增加視野亮度,故不合題意。C、調焦時先用粗準焦螺旋。操作正確。D、物像不在視野中央,不是轉動目鏡來移動物像,故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是中考必考的知識點。15.(1分)小明使用顯微鏡時,看不到白亮視野。分析其原因不正確的是()A.使用了低倍物鏡 B.物鏡沒有對準通光孔 C.反光鏡沒有對準光源 D.光圈沒有對準通光孔【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物像時,看不到白亮的視野的原因。顯微鏡在觀察前要先對好光【解答】解: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物像時,目鏡、通光孔,這樣光線才能通過。A、物鏡對準通光孔,與使用了低倍鏡或低倍鏡無關;B、當物鏡沒有對準通光孔、物鏡、目鏡進入視野。這時需要轉動轉換器調節使物鏡對準通光孔就可。C、反光鏡對準光源、通光孔、鏡筒,就會看到白亮的視野;D、光圈對準通光孔、通光孔、鏡筒,就會看到白亮的視野。故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使用顯微鏡觀察物像時,看不到白亮的視野的原因有三:物鏡或是遮光器上的光圈沒有對準通光孔,或是反光鏡沒有對準光源。16.(1分)在顯微鏡下觀察時,若發現物像在視野的左上方,要想將物像調至視野中央()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下方 D.右上方【分析】在顯微鏡中看到的是實物的倒像。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解答】解: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如我們向右移動玻片標本。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視野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視野中央,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動移到視野中央。故選:A。【點評】對于玻片的移動方向,可總結規律,即與物像的位置一致。17.(1分)某生物興趣小組為了探究光對豌豆發芽的影響,在兩個花盆里分別種了100粒同樣飽滿的豌豆,并設計了如下實驗,你認為應進行的修正是()花盆陽光溫度空氣水分A向陽20℃充足充足B暗室30℃充足充足A.陽光 B.溫度 C.空氣 D.水分【分析】此題是一道探究實驗題,具體考查的是探究實驗的科學設計方法.在設計探究實驗時,要設置對照組,對照組中要探究的條件必須是唯一的變量才行,而該生物小組探究地是光對豌豆發芽地影響,所以變量應該是光.因此在設計對照組時必須遵照光是唯一的變量這一原則來進行設計.否則實驗設計就會不科學合理.【解答】解:通過分析該生物小組設置的對照實驗組中發現,該對照實驗中有兩個變量,另一個是溫度,在分析實驗結果時。因為溫度也是變量,實驗也就沒有了說服力,應只有一個變量那就是:光照。故選:B。【點評】探究實驗中對照實驗組中所探究的變量必須是唯一的,這點一定要記清楚.18.(1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不同的土壤類型、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決定了各種棲息地的特征 B.影響生物生存的關鍵因素是棲息地的破壞和喪失 C.自然災害是破壞生物棲息地的主要因素 D.在不同的棲息地,生活的生物類群是不同的【分析】(1)棲息地是生物出現在環境中的空間范圍與環境條件的總和。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是一:定的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2)威脅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棲息地被破壞、偷獵、外來物種入侵、環境污染、其他原因等.【解答】解:A、地球為生物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棲息地、草地、沙灘。不同的土壤類型、濕度等環境因素,A正確。B、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水才能生存,生物不能獲得食物將無法生存,每種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會迅速減少,影響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一些生物不在適應環境,如鳥類和哺乳類大量減少,各種農林害蟲失去天敵的控制,給農作物和樹木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因此威脅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因素是棲息地的破壞或喪失。C、人口的快速增長,亂砍濫伐,不合理的圍湖造田,過度利用土地和水資源,影響物種的正常生存。D、地球為生物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棲息地、草地、沙灘。不同的土壤類型、濕度等環境因素。在不同的棲息地,D正確。故選:C。【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人口的快速增長是破壞棲息地的最主要原因.及生物必須依賴棲息地才能正常生存.19.(1分)下列關于生物圈的敘述,錯誤的是()A.生物圈是指陸地以上和海洋以下各約100米厚的范圍 B.生物圈包括大氣圈下層、水圈和巖石圈上層 C.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有生物生存的圈層 D.生物圈能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條件【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生物圈的知識.可以從生物圈的概念、范圍特點方面來解答.【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條件。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處,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故選:A。【點評】熟記生物圈的范圍、理解生物圈的概念.20.(1分)某合作學習小組要探究“水分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同學們提出了四種設計方案,其中最科學的是()A.在干燥的紙盒內,一側放入潮濕的土壤,另一側不放任何東西。將10只鼠婦放在紙盒的中央,觀察鼠婦的分布情況 B.在干燥的紙盒內,一側放入潮濕的土壤,另一側放干燥的土壤。將10只鼠婦放在紙盒的中央,觀察鼠婦的分布情況 C.在干燥的紙盒內,一側放入潮濕的土壤,另一側放干燥的土壤,再用紙板蓋在原有潮濕土壤的一側。將10只鼠婦放在紙盒的中央,觀察鼠婦的分布情況 D.在干燥的紙盒內,一側放入潮濕的土壤,另一側放干燥的土壤。將2只鼠婦放在紙盒的中央,觀察鼠婦的分布情況【分析】實驗要探究的是“水分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所以要設計以水分為唯一變量的對照實驗組。【解答】解:A、在干燥的紙盒內一側是潮濕的土壤,唯一的變量是潮濕的土壤。B、在干燥的紙盒內一側是潮濕的土壤,唯一的變量是水分的不同。C、在干燥的紙盒內一側是潮濕的土壤,再用紙板蓋在潮濕土壤的一側,一個是水分,故C錯誤。D、在干燥的紙盒內一內里是潮濕的土壤,雖然惟的變量是水分,易產生誤差。故D錯誤。故選:B。【點評】實驗設計注意,嚴格控制實驗條件,避免或減少其他因素對探究的干擾。二、非選擇題(共30分)說明:本大題包括4個小題,每空1分。21.(11分)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辨識顯微鏡模式圖中結構,填寫相應結構名稱:[7]反光鏡,[2]鏡筒,[13]粗準焦螺旋,[10]鏡臂。(2)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時,發現某物體在視野的右上方,要使該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右上方。(3)用顯微鏡觀察葉片結構時,由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視野中細胞的數目會減少,細胞體積會變大視野的亮度的變化情況是變暗。(4)用顯微鏡已經找到了所要觀察的物像,但是不十分清晰,可以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5)對光時應選擇哪種鏡頭組合A和D。(6)觀察同一個材料時,選用上面的哪種鏡頭組合,可以看到最多的細胞?A和D。【分析】觀圖可知:1是目鏡、2是鏡筒、3是轉換器、4是高倍物鏡、5是遮光器、6是壓片夾、7是反光鏡、8是鏡座、9是鏡柱、10是鏡臂、11是低倍物鏡、12是細準焦螺旋、13是粗準焦螺旋、ABC是物鏡、DEF是目鏡。【解答】解:(1)圖中7是反光鏡、2是鏡筒、10是鏡臂.(2)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視野右上方,應該向右上方移動玻片標本(3)在使用中由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增加,細胞的數目減少。(4)觀察玻片標本時,先讓鏡筒下降,雙手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再微調12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5)對光時,轉動轉換器。ABC一端螺紋為物鏡,物鏡倍數越小;目鏡倍數越小,即A是低倍物鏡,所以對光時應選擇圖8中鏡頭A和D組合。(6)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因此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長目鏡D和短物鏡A。故答案為:(1)反光鏡;鏡筒;鏡臂。(2)右上方。(3)減少;變大。(4)細準焦螺旋。(5)A和D。(6)A和D。【點評】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是解題的關鍵。22.(6分)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有陽光、空氣、水分、適宜的溫度和營養物質等。海洋由淺至深依次生長著綠藻、褐藻、紅藻,影響植物這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A.陽光B.含氧量C.海水溫度D.含鹽量【分析】(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處,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態系統,是最大的生態系統。(2)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光、溫度、水、空氣等非生物因素,另一類是生物因素。【解答】解:(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包括大氣圈的底部;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空氣、適宜的溫度和營養物質等,我們要好好保護它。(2)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淺到深越來越弱,最淺處光最強,有利于綠藻利用,能利用起來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藍紫光;再往下,生活著紅藻。故選A。故答案為: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水分;A。【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記生物圈的范圍、理解生物圈的概念。23.(6分)新鮮的肉放久了會腐爛,而且夏天鮮肉腐爛要比冬天腐爛得快些.鮮肉腐爛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某同學假設,鮮肉腐爛與它的含水量有關.為此,用烘干機將它們的水分烘干,再分別放入兩個干燥的培養皿中.甲培養皿置于冰箱里,且在肉片上滴加少量水.請據此分析:(1)本探究實驗設計的實驗變量是含水量.(2)你對實驗結果的預測是乙培養皿的肉先腐爛.(3)他獲得的實驗結果能不能驗證他的假設?為什么?(4)你認為這一實驗該怎樣改進才較合理?(5)重復實驗的意義是什么?【分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北京市建筑材料寄存與環保檢測服務協議范本2025
- 2025年北京市外貿企業員工勞動合同參考范本
- 物聯網在智慧農業中的前景展望
- 科普手術操作流程
- 電子產品物流司機用工合同
- 2025年度辦公室租賃及企業財務咨詢服務協議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聯網企業員工勞動合同范本
- 腎衰竭護理查房
- 校園衛生咱維護勞動教育
- 林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模板
-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聯考聯合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數學+答案
- (3月省質檢)福建省2025屆高三畢業班適應性練習卷英語試卷(含答案)
- 專業網格員測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年貴州黔東南州各縣(市)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1691人筆試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湖南省長沙市雅禮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英語試卷含答案
- 生豬屠宰獸醫衛生檢驗人員理論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3年廣東省中學生生物學聯賽試題解析(word)及答案(掃描版)
-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天麻》編制說明
- 基于語音信號去噪處理的FIR低通濾波器設計要點
- G414(五) 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工字形屋面梁
- 木箱制作作業指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