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_第1頁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_第2頁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_第3頁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_第4頁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精選14篇)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

2、了解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確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心情。

3、理解《赤壁懷古》一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4、誦讀、背誦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怎樣正確理解《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

《赤壁懷古》融寫景、懷古、抒情為一體,從描繪古戰場的雄奇景色入手,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個人的貶謫失意、功業無成的感慨。結尾處“人生如夢”的感慨是快速從惆悵失意中排解出來,表達蘇軾特有的曠達瀟灑情懷。

2、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的蘇軾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樣理解《赤壁懷古》的藝術特色?

蘇軾以詩為詞,使詞的內容不再拘于傳統的離愁別緒,反映較寬闊的社會生活,拓寬了詞的題材;使詞的形式不再為規定的宮調、身律所束縛,一掃詞的柔弱氣息,開創了豪放詞派。蘇詞氣概宏偉,一瀉千里,提高了詞的意境。《赤壁懷古》是豪放派宋詞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蕩,氣概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容為一體,借詠史抒發樂觀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無成的感慨。

三、同學特點分析:

1、學習特點:學習對象為高一同學,對學習資源利用和學問信息的獵取、加工、處理與綜合力量較低,但富有朝氣且對本課學習有深厚愛好。

2.學習習慣:學問面仍較為狹隘,習慣于老師滿堂灌式的被動接受式的傳統教學,缺乏獨立發覺和自主學習力量。

3.學習交往:多表現為個別化學習,課堂上群體性的小組溝通與協同爭論學習機會很少。

四、學法指導

采納誦讀感悟式教學。本詞是宋詞中的經典,文辭美麗,感情深厚,境界開闊,應引導同學多多誦讀,品嘗語言,感悟意境,特殊是抒情部分更要細心玩味。誦讀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既加強了同學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育了同學的語感,一石二鳥。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課前三分鐘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剛才我所播放的歌曲應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它是《三國演義》的片頭曲。在前奏部分,我們首先聽到的是戰斗前的鼓角爭鳴,這樣的歌曲我們自然而然就聯想到三國這個布滿紛爭的時代,是個亂世。但亂世簡單產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許多英雄事跡可以讓后來人來品評。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開講以來最為火熱的,也是對三國人物的一個品評——《易中天品三國》。那么大家來讀一下這幾個詩句,看一下這些詩句所品評的詳細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展現: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寫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天下英雄誰敵手?生子當如孫仲謀。(寫弛馬射虎的孫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寫足智多謀的周瑜)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寫能文能武的曹操)

你們最觀賞哪一位英雄呢?(同學自由發言)(張飛:威猛豪爽、天真魯莽;趙云:忠肝義膽、武藝超群;黃忠:老當益壯、獻身精神;周瑜:年輕有為、足智多謀)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蘇軾最觀賞的又是誰呢?(周瑜)三國時代涌現出這么多的英雄人物,為什么蘇軾偏偏就對周瑜情有獨鐘呢?(板書:為何獨愛周瑜?)

現在就讓我們開聲來朗讀,在文章中查找問題的答案。

【朗讀環節】

1,全班齊讀。

朗讀提示:這首詞歷來被稱做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課文第42頁有這么一句話:“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意思就是說像這類豪放派的文章應當讀得高亢激揚、鏗鏘有力。

2,名家范讀。

節奏感很強: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經過剛才的朗讀,大家所感受到的這首詞的基本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豪放)

這就是我們對這首詞的初步感知了。而蘇軾是如何體現出這股豪放的,我們后頭見分曉。(板書:如何體現豪放的精神?)

【題目】

“念奴嬌”為詞牌名,念奴是唐代一個很聞名的歌妓,調因此而得名。題目是“赤壁懷古”,告知我們這首詞的主要內容是蘇東坡在赤壁這個地方巡游的時候,觸景生情,進行懷古,緬懷古人。(板書:勾畫美景————緬懷古人)

蘇軾是如何支配這兩塊內容的?我們接著往下看。

【寫景片段分析】

1,同學齊讀文章的寫景片段(上闕)

2,提問:上闕描寫了赤壁古戰場怎樣的景色?或你腦海中的意境,它的特點是怎樣的?請用一個精煉的詞或詞組來概括。

爭論明確:雄渾、壯闊,撼人心魄,氣概恢宏、磅礴、似有氣吞天下之勢等等。(答案不求完全統一,意思接近即可。)

3,提問:我們沒有親眼目睹赤壁的壯麗,但卻能感受到一種雄渾壯闊的意境來,這完全得益于用詞的藝術。你覺得上闕中哪些詞用得很有味道,為什么?

同學思索,溝通,爭論明確:三個詞――淘、穿、卷。

(1)淘。不僅寫出了長江奔流的氣概,而且將寫景與寫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歷史的推動。為我們制造了一個曠遠、深邃的意境,給了我們一個寬闊的空間與時間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個“淘”字,一下了如過電影般推到了我們的眼前。讀到這樣詩句,讓我們的耳邊好像又響起了《三國演義》中的那首卷簾詞。(一起背誦)“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照舊在,幾度夕陽紅。”可以這樣說滾滾東流的江水已經超脫了物理意義上水的概念,它已經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

(2)穿。寫出了山巖高聳入云的動勢以及山崖的陡峭。

(3)卷:寫出了浪花的洶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實。老師想到了柳永的《望海潮》中也有一個“卷”字。“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一個“卷”字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可謂有聲有色。

古戰場到如今也算是一個旅游景點了,依據的介紹,假如讓你們為之拍一個宣揚片,你們會怎樣支配鏡頭呢?

你看這圖片,先來大處的景,大江洶涌奔騰,然后鏡頭往前移,目標漸漸縮小,看到了陡峭的山崖散亂地直刺云霄,洶涌的駭浪猛烈搏擊著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于是整張圖景明白了,你們看江水奔馬轟雷,非常驚心動魄。而我們為之配上臺詞的話,就可以用上“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如畫的江山透著的是如此非凡的氣概,有種“天風海雨逼人”之感。

【人物形象分析】

好了,舞臺布置完畢,序幕拉開,背景就是如畫的江山。追光燈亮起來了,照在了哪里啊?(豪杰。打在了周瑜身上,仆人公出場了)

這個周瑜怎么樣啊?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有關周瑜的片段。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1、稱呼:公瑾、周郎(稱字,而不是直呼名諱,有著對周瑜的敬重,親切)

2、婚姻:小喬初嫁了(我們平常說“出嫁”是哪兩個字呢?——出嫁。問題來了,考慮一下,我們平常所接觸到的“出嫁”與這邊看到的“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老師總結:蘇軾記周瑜,主要是記起赤壁之戰,但在此卻插入了XX年前的生活細節,“小喬剛剛出嫁”,這是不符合實際的,但假如按實際狀況選擇了“出嫁”這個詞語的話,小喬已為老喬,那么便不夠美了,而周瑜同樣的也在變化,所以美女襯英雄,以“小喬剛出嫁”這點更襯出周瑜的年輕有為、春風得意,足以令人艷羨。藝術嘛,為了表達需要,有時可以虛構的。

3、長相——雄姿英發、羽扇綸巾(這是周瑜的儀容裝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裝儒雅、風度翩翩,是當時時髦的儒將裝扮,更顯出了他作為指揮官的那種瀟灑從容。)

4、作戰力量——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打仗卻還在談笑,明顯不把敵人放在心上,對戰斗有著必勝的把握。赤壁之戰對于東吳來說,是一場以弱抗強的戰斗,3萬對10萬。而作為統帥的周瑜不僅沒有絲毫的畏懼,反而更加地從容、鎮靜。談笑間,借著東南風,巧用火攻燒掉了曹操的戰船。“檣櫓”點出了水戰,“灰飛煙滅”點出了火攻的特點,精確地概括整個戰斗的成功場面。)

到這邊我們可以看到由“遙想”二字領起的六句,塑造了一個青年將領周瑜意氣風發、春風得意的形象。

【蘇軾內心】

江山照舊,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業的戰場,卻是蘇軾被貶謫后流連的去處。面對著這樣的周瑜,蘇軾心里自是有個比較,且看二人的對比資料,板書如下:

周瑜————蘇軾

年齡:34歲47歲

生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

際遇:功成名就壯志未酬

周瑜24歲被授予“建威中郎將”,并娶了江東美女小喬,34歲為孫劉聯盟赤壁之戰的總指揮,而蘇軾呢?

我們所熟悉的蘇軾是很有才華的,詩歌方面與江西詩派的核心人物黃庭堅并稱“蘇黃”;詞方面與辛棄疾并稱“蘇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蘇辛”;書法方面與米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可見他是非常有才華的,但是他的仕途卻頗為坎坷。蘇東坡來黃州之前,官場受挫,險遭殺頭之禍。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議與嫉妒,他是帶著疲乏,滿心僥幸而又滿心無望地,傷痕累累地來到黃州這個當時還很荒蕪的小鎮。這時的他已47歲,老之將至,卻功業無成。中國古代學問分子普遍存在著一種出世與入世的精神沖突,也難怪蘇軾發出了“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了。他想到自己年歲已老,卻無法如周瑜般建功立業,可以說是壯志未酬,心中涌動的是一種惆悵與失意。

【人生態度】

但沒有被這種惆悵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當中。“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其實也就是他的一種人生態度。蘇軾對比周瑜,這落差是極大的,更增加了他壯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極嗎?蘇軾究竟是蘇軾,他特殊想得開,“人生如夢”,人生如同夢一般,全部風流人物不也都隨著大江而東去,洗滌蕩盡了嗎!那么又何必去執著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殊瀟灑,把酒灑在地上祭祀江月了。

因此,的情感是有變化的,由開頭的激揚慷慨,到后來的惆悵失意,最終趨于安靜。

【誦讀體驗】

【歸納總結】

同學參考板書,解決其次個問題:豪放詞風的詳細體現?

一方面表現在對赤壁之景的描寫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畫面波瀾壯闊,雄奇壯麗。另一方面表現在的人生態度上,通過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白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態。

這就是蘇軾的全詞了,上半闕寫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闋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發出了自己壯志難酬之情。

【布置作業】

1,背誦全詞。

2,預習《定風波》,試比較兩首詞在風格上的異同。

【板書設計】

念奴嬌赤壁懷古

(一)

勾畫美景——————緬懷古人

亂石穿空雄姿英發

驚濤拍岸羽扇綸巾

卷起千堆雪檣櫓灰飛煙滅

(二)

周瑜————蘇軾

年齡:34歲47歲

生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

際遇:功成名就壯志未酬

【教學反思】

《念奴嬌赤壁懷古》作為名家名篇,其勝利教法當然許多。但是,觀其大略,無外乎朗讀、講解、分析,就詞論詞。在總結這些教法的得失之后,這節課在教學設計上特殊注意創設情景,意在使同學在特定的情景氛圍中感受蘇軾詞的豪邁、奔放風格,體會詞人壯志滿懷卻無處可酬的情懷。

隨著《三國演義》片頭曲的響起,我們很快進入肅穆悲壯的情景氛圍中,這為整節課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調。接著同學朗誦,而配有音樂的名家朗誦更將那種蒼涼悲壯的情感表現的淋漓盡致。到這里,我暗自興奮,我已經勝利的將同學帶入蘇詞的情景氛圍之中了。

可是,由于這節課注意從總體上把握詞人的豪邁風格和壯志情懷,使得在一些詳細問題的設置上偏難,同學不簡單理解蘇軾那種“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一時期中國文人普遍的價值取向;而我在這一問題的引導上,急功近利,急于讓同學的答案與自己預想的相符,這樣使得一些同學原來完全可以自己爭論得出答案的問題,而變成了由我迫不及待地說出,并造成答案模式的固定化、唯一化,從而在肯定程度上限制了同學的發散思維。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學問目標

了解蘇軾,領會蘇軾豪放雄邁的詞風,初步把握豪放派詞的特點。

2、思想目標

用文學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讓同學體會藝術美的感染力;

教育同學正確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困難與挫折,樹立樂觀的人生觀,保持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3、力量目標

把握常用的鑒賞古典詩歌的方法,培育對意境的感受力量;

培育同學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力量。

【教學重點】景物與情感的自然結合

【媒體運用】多媒體

【教學方式】合作、探究

【教學思路】復習學問——誦讀全詞——爭論鑒賞——對比閱讀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激發愛好

播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引入課題。(板書)

二.復習學問,了解背景

出示幻燈:本詞是他被貶黃州時,巡游黃州赤壁聯想到了歷史上的古戰場赤壁而作的。

三.誦讀全詞,感知意境

配樂范讀——全班齊讀(老師點評)通過反復的誦讀來體品詞的意境。

(提問:讀完這首詞的感受是什么?)

四.課文分析,爭論鑒賞

(一)分析上闋

1、(出示幻燈)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提問:把“大江”改為“江水”,“千古”改為“很多”好不好,為什么?)

2、(展現赤壁風光圖片)體會景與情的自然結合。

①爭論:“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句話中哪些詞語最有表現力?

②綻開聯想與想象,寫一段文字描繪赤壁美景。

③用詞語概括赤壁景色的特點。

3、分析“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提問:這句話在本詞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

4、老師小結,總結上闋。

(二)分析下闋

5、(出示幻燈)周瑜圖片和周瑜生平簡介。

(提問爭論:為什么要寫周瑜,本詞從哪些角度刻畫這個人物形象的?)

板書:小喬初嫁了——年輕有為、瀟灑風姿(柔)

雄姿英發——勇敢堅韌、剛毅果決。(剛)

羽扇綸巾——從容閑雅、儒將風度(文)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鎮靜自若、用兵如神(武)

6、播放“赤壁之戰”視頻,感受非凡的語言功力。

7、師生共同爭論“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④詞的結尾,為何會生發那樣的感慨(“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詞人從自己與周瑜的對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悲傷。

(出示幻燈提問:這句有兩種解釋,一種理解是此時蘇軾擅長自我解脫,自解,比較達觀,一種理解是此時的蘇軾有些消沉,憤懣無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項目周瑜蘇軾

年齡24歲47歲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

職業東吳都督團練副使

際遇功成名就功業未就

基調豪壯感傷

8、老師引導,同學歸納

五.拓展練習,鞏固學問

A級基礎題(選擇題)

B級提高題(問答題)

六.同學質疑,布置作業

“強虜”有的版本作“檣櫓”,你同意哪種說法?請寫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來探討。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感受豪放之美,體會豪放詞的風格。

2、合作探究,品語言,賞意境,理解寫景、詠史、抒情結合的寫法。

3、全情投入,體悟詞人面對人生風雨的情感、態度。

使用說明學法指導:

1、先熟讀詩歌,標記勾畫重點字詞,記錄疑難問題,再做學案。

2、規范書寫,獨立完成,做好重點、難點、疑點標記,預備爭論。A層同學完成導學案上全部內容,并留意總結規律與方法。B層同學努力完成全部內容,C層同學完成預習案內容。

3、課堂中,小組要樂觀爭論,合作探究,學習組長負責拿出爭論結果,預備展現、點評。

4.準時整理展現、點評結果,完善落實好導學案。

教學重點:引導同學體會課文的藝術境界和煉字用詞的妙處,品嘗作品的語言。

教學難點: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

教具預備:多媒體

課時支配:一課時

預習案

只有經過充分的預習,你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仆人。

【自主學習】——建立自信,克服畏懼,嘗試新知

一、教材助讀

(一)寫作背景:北宋元豐三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湖北黃州團練副使,北宋元豐五年游赤鼻磯,作懷古之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抒懷。這時四十七歲。

(二)周瑜簡介: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東吳孫策親自迎請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職銜,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同年,周瑜迎娶天姿國色的小喬。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大敗曹操。

(三)關于“詞”

1、詞的起源:產生于唐,盛行于宋。詞即歌詞,指一種和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又稱“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曲詞”

2、詞牌和標題: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標題是詞的主要內容的集中體現。

3、詞的分類:

按字數: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按段:單調、雙調、三疊、四疊(段落叫“闕”或“片”)

4、按作家的流派風格:

婉約派: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

豪放派:蘇軾、辛棄疾等

(四)詩歌閱讀方法:

1、把握特點——高度的概括性,鮮亮的形象性,深厚的抒情性,和諧的音樂性。

2、知人論世——時代背景,狀況,創作背景。

3、綻開想象——詩歌的集中性需借助想象拓展,詩歌的跳動性需借助想象補充。

4、捕獲意象——詩歌的閱讀鑒賞,往往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

5、推敲字詞——用詞造句的凝練、精確?????、抒情,關鍵詞語的表達作用。

6、體會音韻——音韻美,節奏美。

詩詞鑒賞方法

方法一:結合詞人的生活經受來談,也就是“知人論世”;

方法二:要抓住意象體會意境,分析情感;抓住重點的修飾詞進行分析。

方法三:扣住字(詩眼、詞眼)來進行分析重點句,再通過分析重點句來理解整篇。

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指導】邊讀詩歌,邊勾畫重點生字詞,參考課下解釋與工具書解決問題,并將其書寫到學案上,記憶把握。

(一)試讀,要求讀得精確?????,留意讀準字音,把握語速,讀出節奏等。

(二)文學常識。

蘇軾,字,號。與其父、其弟并稱為“三蘇“。他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詩,與并稱為“蘇黃”;詞,與并稱為“蘇辛”;散文,與并稱為“蘇歐”;書法,與米芾、黃庭堅和蔡襄并稱為“蘇黃米蔡”。

(三)基礎學問

1、給加點字注音:

故壘()羽扇綸巾()檣櫓()()早生華發一尊還酹江月()

2、解釋下列詞語:

風流人物:

故壘:

雄姿英發:

酹:

(四)體會在詞中的所見,所想,所憶,所嘆。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內容。

(1)上闋

所見:

所想:

(2)下闋

所憶:前五句:所憶——周郎雄姿英發風流瀟灑才華橫溢

所嘆:后五句:所感——自己功業無成早生華發人生如夢

下闋先著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燒曹營的歷史大事,最終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

(五)你知道蘇軾哪些聞名詩詞語句?寫下來吧。并努力搜集蘇軾其他聞名的詩詞。

【我的懷疑】——學而有問,才得學問

在預習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你在聽課時記憶關注?請做個備忘吧。

課堂案

樂觀、投入、合作、探究,你肯定行

【合作探究】——升華學科力量,透析重難點。合作探究前必需先自主學習,不會的問題或者覺得重要的問題再認真仔細與同學溝通探究。

(幻燈片盡情誦讀5分鐘。要求:站立,像拿著朗誦稿一樣拿著課本,小組內一對一誦讀,然后推出本組最佳背誦組員,預備展現。)

一.導語。

同學們,都在努力誦讀,投入的學習,為了心中的幻想努力前進。但我們行走在路上,時而是安靜的,時而是跌宕的,時而有欣喜之事,時而有哀痛之情,或許有感動的際遇,也會有圓滿的嘆息,我們追問應當以什么樣的方式來生活。900多年前的蘇軾也遭際了人生最低谷,他又有何感受,他又以何種方式生活著?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導學案反饋。

四.觀看題目,說說你的發覺。你讀出了什么信息?

“念奴嬌”為詞牌名,念奴是唐代一個很聞名的歌伎,調因此而得名。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調宜于抒寫豪邁感情。

題目是“赤壁懷古”,告知我們這首詞的主要內容是蘇軾在赤壁這個地方巡游的時候,觸景生情,進行懷古,緬懷古人。

五.你們的朗讀就體現著你們對詞的感受與理解程度。讀這首詞,你有什么樣的感覺?(提示同學記錄。)

豪放(豪邁奔放),雄渾壯闊,有氣概。豪—雄壯的筆調,放—不受任何束縛。

六.品讀

過渡語:剛才同學說感受是豪放,這首詞歷來被認為是豪放詞的代表,你覺得“豪放”體現在哪里?站在赤壁之下,可以想見的英雄人物許多,如:弛馬射虎的孫權,能文能武的曹操,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老當益壯、富有獻身精神的黃蓋,為什么蘇軾偏偏就對周瑜情有獨鐘呢?詩詞是詩人心靈的吶喊,志趣的表達。這首詞寄寓了詞人什么情感?

(一)剛才同學說感受是豪放,這首詞歷來被認為是豪放詞的代表,你覺得“豪放”體現在哪里?

在字斟句酌中深化領悟豪放特色

1、寫景氣概磅礴。

赤壁景觀:大江故壘赤壁亂石驚濤千堆雪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語速較快,讀出興奮、贊嘆)

“亂”——寫出岸邊巖石山崖之險怪

“穿”——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驚”——本意為馬受驚狂奔,寫出了江水的洶涌

“拍”——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

“卷”——波濤力氣之浩大

(柳永《望海潮》中也有一個“卷”字。“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一個“卷”字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可謂有聲有色。)

這三句運用擬人、比方、夸張、對偶等修辭手法,從聲音、顏色、姿勢、氣概等方面描繪赤壁的奇景和長江的氣概,宏偉壯美、氣概恢宏。

也暗寫下闋赤壁之戰驚心動魄的場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現的豪邁奮勉意氣,渲染了環境氣氛。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周公瑾青春年少,意氣風發,外有明主知遇,內有嬌妻相伴。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3、誦讀指導:

從兩個不同版本的比較中,給我們一點誦讀啟示,有一些動詞,在誦讀時需要我們放慢節奏,加重語氣來重讀強調。比如“淘”、“亂”、“穿”、“拍”、“卷”

俞文豹《吹劍錄》——東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蘇軾)因問:“我詞何如柳七(柳永)?”對曰:“柳郎中(柳永)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這對蘇詞作了形象精辟的論述。這首詞把寫景、詠史、談論、抒情融為一體,意境博大,宏偉奔放,是蘇詞豪放風格的代表作。)

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劉辰翁(南宋末年聞名的愛國詩人)

(二)比較閱讀:你覺得哪一種版本更能體現豪放的特點?

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蘇教版)

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唐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分析:“穿空”寫“亂石”直插天空,給人以“刺破青天鍔未殘”的感覺;而“崩云”字則進一步寫出了“穿”的程度,高聳入云,使云層發生了倒塌,顯得更有氣概。“拍”只是動作本身,而“裂”字則進一步寫出了“拍”所帶來的結果,顯得更有力度;這個結果好像還能說明江中“亂石”乃是“驚濤拍岸”所致。因此,用“崩”和“裂”,比用“穿”和“拍”好,更能表現赤壁景色的雄奇壯美。而赤壁雄奇壯美的景色,有利地烘托了赤壁鏖戰、火燒曹營的壯闊場面;并為下片描寫周瑜的英雄形象作好了鋪墊。

2.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蘇教版)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人教版)

分析:用“強虜”好像也不錯,“強虜”說明曹軍強大,符合歷史事實。曹操在寫給孫權的信中說:“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資治通鑒赤壁之戰》)。曹軍號稱八十萬,意在威懾。即使保守估量,曹軍也不下二十萬。而孫劉聯軍則“五萬兵難卒合”(《資治通鑒赤壁之戰》),也就是說,孫劉聯軍在當時只有五萬人馬。赤壁之戰對孫劉聯軍來說,是一場以弱抗強的戰斗,而周瑜不僅沒有絲毫的畏怯,反而“羽扇綸巾”,從容閑雅,“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在說說笑笑之間,一把火就把曹軍給燒了。曹軍越強大,越能烘托周瑜指揮若定的英雄形象。

“檣櫓”用了借代手法,比“強虜”更生動形象,“檣櫓”借指曹操的水軍,用檣擼更能突出水軍在這場戰斗中所起的關鍵性作用。“檣櫓”與“灰飛煙滅”在前后意思上也更貫穿全都。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抓住了火攻水戰的特點,集中概括了這次戰斗的成功過程。當時周瑜指揮吳軍用輕巧戰艦,裝滿燥荻枯柴,詐稱請降,駛向曹軍,一時間火烈風猛,飛埃絕爛,燒盡北船。詞中只用“灰飛煙滅”四字,就將曹軍的慘敗情景形容殆盡。試看,在滾滾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異不凡的青年將軍周瑜,談笑自若地指揮員水軍,抗御橫江而來不行一世的強敵,使對方的萬艘舳艫,立刻化為灰燼,這是何等的氣概!

(三)站在赤壁之下,可以想見的英雄人物許多,如:弛馬射虎的孫權,能文能武的曹操,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老當益壯、富有獻身精神的黃蓋,為什么蘇軾偏偏就對周瑜情有獨鐘呢?(對周瑜形象的刻畫,又寄寓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孤非周公瑾,不帝也。——三國孫權

吾得卿,諧也。——三國孫策

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蘇軾《沁園春》

仁宗: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

(為何要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細節?

明確:周瑜——雄姿勃發,儒將風流,從容閑雅,指揮若定。

蘇軾詞中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細節的深刻含義在于:

一是借周瑜娶小喬的事實,說明周瑜在指揮赤壁之戰時,年紀很輕,很有作為。

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襯托周瑜瀟灑的風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

三是小喬之姊大喬系孫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孫權外托君臣之義,內有葭莩之親,能取得孫權的肯定信任,這是他能夠建功立業的一個重要條件。以上這些正是所沒有的,又是他非常渴望的。)

明確:通過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慨。周瑜年僅34歲就在赤壁之戰中取得成功,成為一時之英雄。而自己年將半百,卻身遭貶謫,功業無成,怎能不在感慨萬分中生發仰慕之情呢?蘇軾對周瑜“贊揚”的同時又是在慨嘆自己。詞人刻畫周瑜的“雄姿英發、叱咤風云”與自己的“待罪黃州、早生華發”相互襯托,懷古思今,對比反差劇烈,既顯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顯出自己的壯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報國無門,渴望能夠建功立業。

(四)有人說“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體現了蘇東坡的消極思想,你如何理解?

1)被捕入獄,謫居黃州,打擊巨大這種感慨,正是這種身受迫害、懷才不遇和壯志難酬的悲憤。

2)這種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周瑜年輕有為,而自己老之將至而壯志難酬。這種與英雄對比自愧功業無成的傷感,不正包含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嗎?

3)表達了詞人超越現實的徹悟與曠達。既然英宏偉績都被時間淘盡,一切如夢,那么“我”這樣一個貶謫之人,又何必對自己的遭受耿耿于懷,為“功名”苦惱呢?何不寄情于明月清風,在大自然中求得心靈安靜?自題金山畫像

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外儒——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

內道——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

既有樂觀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度

總結懷古詩的特點:

《赤壁懷古》融寫景、懷古、抒情為一體,從描繪古戰場的雄奇景色入手,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個人的貶謫失意、功業無成的感慨。結尾處“人生如夢”的感慨是快速從惆悵失意中排解出來,表達蘇軾特有的曠達瀟灑情懷。

2、作為豪放派

當堂檢測

1、從詞的流派看,下列詞句與其他三句不同類的一項是(A)

A.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B.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C.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D.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2、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下列題目。(8分)

阮郎歸初夏

蘇軾

初夏綠槐高柳咽新蟬,熏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注:這首詞寫的是初夏季節的閨閣生活。上片寫初夏已經靜靜來到一個少女身旁,下片寫這個少女午夢醒來之后,盡情地領會和享受初夏季節的自然時間。

(1)對作品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D)

A.從視覺、聽覺、觸覺等角度描寫夏景,顯得鮮亮生動。

B.“棋聲驚晝眠”一句以棋聲來襯托四周環境的幽靜閑雅。

C.“榴花開欲燃”表現了石榴花色的紅艷,突出了石榴的生氣。

D.全篇語言清爽,感情細膩,風格委婉,境界開闊,韻味悠遠。

讀古詩詞必需通過對作品的題材、風格、描寫的景象、人物、心理等方面的分析,來把握其主旨,體會其情感,并且理解其表現手法。一般來說,豪放風格的作品,境界比較開闊宏大,婉約風格的作品,境界比較微小狹小,閨閣詩詞尤其如此。閨閣詩雖然大多表現哀怨之愁,但也有表現愉悅之情的,應當作詳細分析,不行一概而論。

閱讀全詩,由“碧紗窗”、“纖手”等可以明確,詞中的人物是一位年輕女子,下闕主要是寫她在午睡被驚醒之后(棋聲驚晝眠),在自家園林里觀花弄水的情景,題材應屬于閨閣詩,境界是相對狹小的。但作品里卻沒有一絲感傷,詞中的“咽”是時斷時續時高時低之意,而不是“哽咽”的意思,因此和“綠槐高柳”、“熏風”一起生動地表現了初夏的時令特征;槐綠、柳高、風暖(薰風)、雨停、荷新、榴花欲燃,景色明麗,生氣勃勃,與女仆人公的“弄”相應,呈現出一種愉悅閑適的情調。整篇作品沒有直接描述人物感情的語句,人物的感情是通過景物和人物動作含蓄地透露出來的。

可以確定此題的D項是錯誤的,由于“境界開闊”明顯與作品描寫的景象不符,“感情細膩”的推斷也是牽強的,由于作品并沒有直接的人物情感的描寫,透過景象和動作表現出來的感情也是自然率真的

3、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下列題目。

東坡

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有人說“鏘然”一詞用得很妙,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鏗然”一詞傳神地描繪出手杖碰撞在石頭上發出的洪亮有力的聲音,將拐杖著實地點在大石叢錯、凸凹不平的坡頭路上面,鏗然一聲,便支撐起強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擻地前進了。與月下東坡的安靜清幽形成鮮亮對比;聯系前文對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讀者體會到堅守信念、樂觀曠達的情懷。

七、課堂小結:

這首詞把寫景、詠史、談論、抒情融為一體,豪邁奔放,一瀉千里。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和對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體現了豪壯的情調。用烘托和襯托的手法,抒發了自己的感慨。更珍貴的是,這首詞還留給我們無盡的人生啟示:每個人的一生都必定遇到種種挫折和磨難,你將如何應對呢?每個人的一生也必定面臨很多選擇和考驗,你將如何處理呢?從蘇軾和他的作品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八、布置作業

1、默寫這首詞。

2、利用本節課所學的詩詞賞析法,課外多找些蘇軾的詞作進行閱讀品嘗。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篇4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響水縣水道中學任金貴

【教學目的】:

1、領會蘇軾豪放雄邁的詞風,初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

2、理解詞人簡單的心情,用文字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能夠感詞人所感,讓同學體會藝術美的感染力。

3、把握常用的鑒賞古典詩歌的方法,培育對意境的感受分析力量。

【教學設想】:

1、通過誦讀、比較等方法,引導同學品嘗深厚獨特的藝術魅力。

2、注意古典詩詞與同學生活實際的聯系,引導同學用歷史的眼光和現代觀念科學地品評課文,真正領悟作品對于當代讀者的人生啟迪:在珍惜生命、奮勉有為的同時,只有擺脫患得患失的羈絆,才能獲得一個歡快的人生。

【教學時數】:1課時

【閱讀預備】:

一、查資料,了解及與作背景(略),并制成卡片

二、借助注解和工具書正音、正義、疏通詞語

三、熟讀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激發愛好

很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而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很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同樣情難自己,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用多媒體課件展現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今日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這篇傳世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同學自讀課文,完成:

(1)拿出預習卡片,熟識及創作背景;

(2)自由朗讀,揣摩的情感。

2、運用多媒體播放影片范讀

3、同學齊讀

4、小組爭論,溝通自學所得

(1)說說你對這首詞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詞句

5、老師小結

這首詞是蘇軾游赤壁古戰場,因眼前之景,憶往昔之事,感自身境況,抒自己情懷。

三、品嘗賞析

(一)閱讀上闋,爭論

1、同學有感情地朗讀上闋,爭論完成下列問題: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現力的字詞描寫了赤壁怎樣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辭?從幾個角度?基調怎樣?營造了怎樣的詩歌意境?

2、請同學試著用完可能美麗的語句把寫景部分的語句再現出來,體會詩歌的意境

滾滾東流的長江洶涌奔騰,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搏擊著江岸,滾滾的江流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

3、面對壯麗的赤壁景觀,很自然地會想到曾經活動在這里的英雄,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經在此的英雄。

過五關斬六將的關云長,一聲斷喝長坂坡上的猛張飛,方天畫戟無人能敵的俊呂布,運籌帷幄,世所難當的諸葛亮。

(二)同學自由朗讀下闋,思索問題,完成下列問題

是從哪幾個角度描寫周瑜的?基調怎樣?自身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基調怎樣?

(三)同學思索:對周瑜的追述是表現的是一種抱負,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實,感情基調的沖突實際反映的是抱負與現實的沖突,是如何解決這種沖突的:“人生如夢”,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又何必執著?

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盼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表現出一種超脫與曠達。

(四)、總結全文

內容:感懷、寫景、詠史、抒情

基調:昂揚、感奮、豪邁、蒼涼

全詞寫景、懷古、抒懷,三者完善結合,渾然一體。

四、拓展延長,比較提高

1、閱讀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風格差異

(1)投影顯示《雨霖鈴》

(3)老師用俞文豹《吹劍錄》中的文字總結:

婉約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揚柳岸,曉風殘月”;

豪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2、有人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中含有消極成分,試結合生平及寫作背景,談談自己的看法。聯系現實生活實際,說說當代青年應當樹立怎樣的人生觀。

(這是個拓展性話題,不在于形成統一的結論,而在意引導同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教學目的:

1、進一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體會辛棄疾與蘇軾豪放詞風的異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體會借古事抒發出的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實現的苦悶心情,以及對統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當的憤概。

教學設想

1、留意誦讀,從自由讀到范讀,再齊讀,引導同學設身處地地“讀”課文,從讀中感受激憤沉郁的豪放詞風。

2、留意比較,比較蘇辛豪放詞風的差異。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念奴嬌·赤壁懷古》

1、檢查背誦

2、指名同學回答:在詞中描寫赤壁景象,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

赤壁之景,顯得宏偉驚駭,既烘托了當年古戰場戰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襯托了英雄人物。

二、導入新課,激發愛好

赤壁的驚濤駭浪勾起了蘇軾的無限遐想,與雄姿英發的周瑜相比,東坡自然會發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棄疾,又會作何感想呢?今日我們就來學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三、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同學自學課文,完成

(1)同學查找資料,理解及創作背景

(2)借助注解和工具書正音、正義,疏通詞語

(3)同學自讀課文

(4)聽錄音,留意范讀的語氣和感情

(5)齊讀課文,感受文章

2、老師引導同學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體會的感情

上闋:歌頌迨慕英雄及其功勛業績,感嘆“時無英雄”。

下闋:借劉義隆,廉頗的故事,抒發對南宋王朝的憤懣,以及自己抗金救國,恢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和盼望不能實現的苦悶。

四、品嘗鑒賞

1、要求同學找出詞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1)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懷念英雄,表現收復失地的決心

(2)人道寄奴曾住:懷念古人,表現北伐決心

(3)烽火揚州路,佛貍祠下:今者對比,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諷今,批判草率出兵

(5)憑誰問,廉頗老矣:自我感慨,不忘為國效力

(這些典故的使用使詩文情思雋永,含蓄深刻)

2、引導同學找出詞中的對比,并體會其作用

(1)英雄業績與可悲現實對比:針對南宋的萎靡不振。

(2)劉裕“氣吞萬里如虎”與劉義隆“贏得倉皇北顧對比:提出歷史的閱歷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的“佛貍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對比:抒發憂國傷時的感慨:

(這些對比使詞義更加豐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劇烈,形象更加鮮亮生動)

五、拓展延長

《念奴·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是借詠懷歷史抒發感情,爭論這兩首詞的異同。

(此題設計,不僅要讓同學了解兩首詞內容的異同,還要領悟蘇辛這兩位豪放派代表詞人風格上的異同)

1、相同點:結構上均為“地點+懷古”

意境上均為雄渾壯闊

主旨上均為把古喻今

2、不同點:(1)《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中,用“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和“一時多少豪杰”從景中逐層托出人物,為下闋的談論作好鋪墊;《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闋寫景中就含有談論,下闋談論之中也有寫景的地方。(2)談論涉及的問題不同,深度不同。蘇軾詞作縱橫決蕩,談論能上以形而上的層面,思考宇宙人生的終極意義;辛棄疾的詞作扣緊現實,借詠史談自己的戰略見解,表現自己的愛國情懷。

(3)蘇詞多鋪敘顯得開闊明朗,曠達樂觀;辛詞用事多,層層轉折,顯得隱晦。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篇5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教學目的

1了解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確理解“人生入夢”的思想心情。

2理解《赤壁懷古》一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了解豪放宋詞的風格特點,提高古典詩詞閱讀鑒賞力量。

[難點重點分析]

1怎樣正確理解《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

《赤壁懷古》融寫景、懷古、抒情為一體,從描繪古戰場的雄奇景色入手,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個人的貶謫失意、功業無成的感慨。結尾處“人生入夢”的感慨是快速從惆悵失意中排解出來,表達蘇軾特有的曠達瀟灑情懷。

2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的蘇軾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樣理解《赤壁懷古》的藝術特色?

蘇軾以詩為詞,使詞的內容不再拘于傳統的離愁別緒,反映較寬闊的社會生活,拓寬了詞的題材;使詞的形式不再為規定的宮調、身律所束縛,一掃詞的柔弱氣息,開創了豪放詞派。蘇詞氣概宏偉,一瀉千里,提高了詞的意境。《赤壁懷古》是豪放派宋詞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蕩,氣概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容為一體,借詠史抒發樂觀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無成的感慨。

[教學設想]聯系余秋雨的《東破突圍》,引導同學理解分析鑒賞《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采納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同學自主合作學習的樂觀性,加強課文背誦,通過讀課文、看注解、議特點等方法,提高同學宋詞閱讀鑒賞力量。

支配一教時

[教學步驟與內容]

一導入

介紹余秋雨的《東破突圍》,正是由于被貶職,蘇東坡突破了小人們的包圍,使他真正端詳人生的真諦,從而寫出了流傳千古的曠世杰作《前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念奴嬌赤壁懷古》歷來被稱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蘇軾被貶到黃州期間所寫,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的贊美和壯志未酬的感慨。

二指導朗讀,正音,讀出氣概。

三研讀課文,同學整體把握全詞內容

1,大將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氣概

淘盡風流人物,解釋風流人物很多精彩的人才

2可懷人物那么多,為什單單懷念周瑜?捕獲有關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組爭論

明確:小喬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發有氣魄

羽扇綸巾儒將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大智大勇

是個風流人物

3把周瑜放在怎樣的背景下來寫?

明確:景色描寫中亂石驚濤浪花

4這個景色有什么特點?如何描寫?

明確:氣概磅礴

穿空峻偉

卷千堆浩大

用了比方、夸張、擬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方巨浪

5為什么把周瑜放到這樣一個景色中去?

襯托英雄氣概、英雄風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6爭論:為什么單單懷周瑜?

參考:①建功年齡

蘇軾四十多歲團練副使虛職

周瑜二十多歲就被重用

②機遇

蘇軾圓滿沒有遇到這樣的機會

周瑜遇到了孫權這樣的明君

③赤壁之戰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蘇軾:“知音如周瑜。”

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感情

7抒發什么感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擠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難以實現

感惆悵失意

8但文章假如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就不是蘇軾了。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明確:人生如夢,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盡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應當僅僅是自己,而應當是千古不變的江月,就把這杯酒敬給了千古不變的江月。

應當說他能快速從惆悵失意中解脫出來,表達了蘇軾特有的曠達瀟灑情懷。這真叫做人生短暫,江月永恒,壯志難酬,豪情長存。

四總結歸納主旨: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它洋溢著一種緬懷英雄、追求功業、寄情自然的那種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五評價《赤壁懷古》的藝術價值,引導同學進一步體會豪放派詞人蘇軾詞作的整體風格

(余秋雨:沒有黃州被貶,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際。)

六拓展加深,布置課后作業

課后查閱一些資料,思索比較《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赤壁懷古》的異同,就其思想內容或藝術特色寫一篇短評。

[板書設計]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赤壁奇景穿山勢險峻氣概擬人

寫景詠赤壁拍巨浪驚險聲音對偶夸張

大江氣概卷江水洶涌顏色比方

年輕得意英俊瀟灑英雄風采

詠史懷周瑜儒將風度非凡膽略

抒情抒己感慨人生如夢壯志未酬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教學目的】:

1、領會蘇軾豪放雄邁的詞風,初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

2、理解詞人簡單的心情,用文字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能夠感詞人所感,讓同學體會藝術美的感染力。

3、把握常用的鑒賞古典詩歌的方法,培育對意境的感受分析力量。

【教學設想】:

1、通過誦讀、比較等方法,引導同學品嘗深厚獨特的藝術魅力。

2、注意古典詩詞與同學生活實際的聯系,引導同學用歷史的眼光和現代觀念科學地品評課文,真正領悟作品對于當代讀者的人生啟迪:在珍惜生命、奮勉有為的同時,只有擺脫患得患失的羈絆,才能獲得一個歡快的人生。

【教學時數】:1課時

【閱讀預備】:

一、查資料,了解及與作背景(略),并制成卡片

二、借助注解和工具書正音、正義、疏通詞語

三、熟讀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激發愛好

很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而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很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同樣情難自己,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用多媒體課件展現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今日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這篇傳世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同學自讀課文,完成:

(1)拿出預習卡片,熟識及創作背景;

(2)自由朗讀,揣摩的情感。

2、運用多媒體播放影片范讀

3、同學齊讀

4、小組爭論,溝通自學所得

(1)說說你對這首詞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詞句

5、老師小結

這首詞是蘇軾游赤壁古戰場,因眼前之景,憶往昔之事,感自身境況,抒自己情懷。

三、品嘗賞析

(一)閱讀上闋,爭論

1、同學有感情地朗讀上闋,爭論完成下列問題: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現力的字詞描寫了赤壁怎樣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辭?從幾個角度?基調怎樣?營造了怎樣的詩歌意境?

2、請同學試著用完可能美麗的語句把寫景部分的語句再現出來,體會詩歌的意境

滾滾東流的長江洶涌奔騰,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搏擊著江岸,滾滾的江流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

3、面對壯麗的赤壁景觀,很自然地會想到曾經活動在這里的英雄,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經在此的英雄。

過五關斬六將的關云長,一聲斷喝長坂坡上的猛張飛,方天畫戟無人能敵的俊呂布,運籌帷幄,世所難當的諸葛亮。

(二)同學自由朗讀下闋,思索問題,完成下列問題

是從哪幾個角度描寫周瑜的?基調怎樣?自身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基調怎樣?

(三)同學思索:對周瑜的追述是表現的是一種抱負,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實,感情基調的沖突實際反映的是抱負與現實的沖突,是如何解決這種沖突的:“人生如夢”,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又何必執著?

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盼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表現出一種超脫與曠達。

(四)、總結全文

內容:感懷、寫景、詠史、抒情

基調:昂揚、感奮、豪邁、蒼涼

全詞寫景、懷古、抒懷,三者完善結合,渾然一體。

四、拓展延長,比較提高

1、閱讀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風格差異

(1)投影顯示《雨霖鈴》

(3)老師用俞文豹《吹劍錄》中的文字總結:

婉約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揚柳岸,曉風殘月”;

豪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2、有人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中含有消極成分,試結合生平及寫作背景,談談自己的看法。聯系現實生活實際,說說當代青年應當樹立怎樣的人生觀。

(這是個拓展性話題,不在于形成統一的結論,而在意引導同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

教學目的:

1、進一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體會辛棄疾與蘇軾豪放詞風的異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體會借古事抒發出的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實現的苦悶心情,以及對統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當的憤概。

教學設想

1、留意誦讀,從自由讀到范讀,再齊讀,引導同學設身處地地“讀”課文,從讀中感受激憤沉郁的豪放詞風。

2、留意比較,比較蘇辛豪放詞風的差異。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念奴嬌赤壁懷古》

1、檢查背誦

2、指名同學回答:在詞中描寫赤壁景象,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

赤壁之景,顯得宏偉驚駭,既烘托了當年古戰場戰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襯托了英雄人物。

二、導入新課,激發愛好

赤壁的驚濤駭浪勾起了蘇軾的無限遐想,與雄姿英發的周瑜相比,東坡自然會發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棄疾,又會作何感想呢?今日我們就來學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三、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同學自學課文,完成

(1)同學查找資料,理解及創作背景

(2)借助注解和工具書正音、正義,疏通詞語

(3)同學自讀課文

(4)聽錄音,留意范讀的語氣和感情

(5)齊讀課文,感受文章

2、老師引導同學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體會的感情/pnbsp;p

上闋:歌頌迨慕英雄及其功勛業績,感嘆“時無英雄”。

下闋:借劉義隆,廉頗的故事,抒發對南宋王朝的憤懣,以及自己抗金救國,恢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和盼望不能實現的苦悶。

四、品嘗鑒賞

1、要求同學找出詞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1)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懷念英雄,表現收復失地的決心

(2)人道寄奴曾住:懷念古人,表現北伐決心

(3)烽火揚州路,佛貍祠下:今者對比,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諷今,批判草率出兵

(5)憑誰問,廉頗老矣:自我感慨,不忘為國效力

(這些典故的使用使詩文情思雋永,含蓄深刻)

2、引導同學找出詞中的對比,并體會其作用

(1)英雄業績與可悲現實對比:針對南宋的萎靡不振。

(2)劉裕“氣吞萬里如虎”與劉義隆“贏得倉皇北顧對比:提出歷史的閱歷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的“佛貍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對比:抒發憂國傷時的感慨:

(這些對比使詞義更加豐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劇烈,形象更加鮮亮生動)

五、拓展延長

《念奴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是借詠懷歷史抒發感情,爭論這兩首詞的異同。

(此題設計,不僅要讓同學了解兩首詞內容的異同,還要領悟蘇辛這兩位豪放派代表詞人風格上的異同)

1、相同點:結構上均為“地點+懷古”

意境上均為雄渾壯闊

主旨上均為把古喻今

2、不同點:(1)《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中,用“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和“一時多少豪杰”從景中逐層托出人物,為下闋的談論作好鋪墊;《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闋寫景中就含有談論,下闋談論之中也有寫景的地方。(2)談論涉及的問題不同,深度不同。蘇軾詞作縱橫決蕩,談論能上以形而上的層面,思考宇宙人生的終極意義;辛棄疾的詞作扣緊現實,借詠史談自己的戰略見解,表現自己的愛國情懷。

(3)蘇詞多鋪敘顯得開闊明朗,曠達樂觀;辛詞用事多,層層轉折,顯得隱晦。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篇6

念奴嬌赤壁懷古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語言的分析,把握內容,感受風格,領悟思想。

2、了解豪放宋詞的風格特點,提高古典詩詞閱讀鑒賞力量。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初步感知蘇軾詞的風格特點。

2、難點:本詞的語言美,思想美和藝術美的統一。

教學時教: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了解背景

預習反饋(課前布置預習作業,查找資料,說說對本文幾的了解)。

了解內容:介紹“東破突圍”,由于被貶職,蘇東坡突破了小人們的包圍,使他真正端詳人生的真諦,從而寫出了流傳千古的曠世杰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念奴嬌赤壁懷古》歷來被稱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蘇軾被貶到黃州期間所寫,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的贊美和壯志未酬的感慨。

資料: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畫家,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市、蔡襄并稱“宋四家”。與其父蘇詢、其弟蘇轍并稱“三蘇”。

蘇軾早年頗有遠大的政治理想,但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屢遭貶斥。1079年,他突遭逮捕,審訊,這是聞名文字獄“烏臺詩案”,他最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總之,蘇軾貶黃州,是由于遭人暗算,不知不覺轉入政治斗爭漩渦,而不是什么因寫詩攻擊新法。他這次受打擊,心情是簡單的,所以游赤壁時寫下了這首詞,抒發自己的理想。

老師課依據同學反饋狀況進行補充。

二、整體感知,重視朗讀

1、指導朗讀,疏通文字。

提示: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讀得鏗鏘有力,表現出對歷史上這場戰斗的憧憬和對英雄的景仰;最終的感慨語盡管含有消極心情,也應讀得瀟灑,不要當作低調處理。留意多種形式朗讀,指讀、范讀、齊讀等讀中引導了解詞的也許。

2、讀后反饋:詞的上片大多側重寫景,敘事;下片側重抒情。

三、精讀詞句,注意鑒賞,

①思索:“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一句在全詞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大江東去”是赤壁之戰的襯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懷古”的點題。這一句泛寫憑高遠眺,所見所感,是全詞起興之筆,詞一開頭就濃縮了浩瀚的時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風流人物融成一片,制造了一個的曠遠、膚淺的意境,為“周郎”出場造成聲勢。

②思索:“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亂石壁立,高聳入云,怒濤澎湃,雪浪千迭。先寫江岸,后寫江水。既正面描寫赤壁江山勝景,又勾畫古戰場景象,真可謂是有聲有色。

③思索:“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過渡。“江山如畫”承上,“一時多少豪杰”啟下,由狀景過渡到述人,非常自然。這一聲慨嘆將懷古之情和江山之勝融為一體。“一時多少豪杰”,既照應了開頭“千古風流人物”,又為下片寫周瑜作了鋪墊。

④爭論:為什么單單懷周瑜?

明確:a、建功年齡

蘇軾四十多歲團練副使虛職

周瑜二十多歲就被重用

b、機遇

蘇軾圓滿沒有遇到這樣的機會

周瑜遇到了孫權這樣的明君

赤壁之戰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感情

⑤思索:詞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插進“小喬初嫁了”一語?在對周瑜形象的刻畫中,寄寓了什么感情?

明確:周瑜儒將風流,從容瀟灑,指揮若定。插寫小喬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氣宇不凡。詩人贊頌周瑜非凡的膽略,意在抒發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無成的感慨。

四、深化探究,揭示主題

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樂觀還是消極?

明確:“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是蘇軾對人生的無限感慨,有大徹大悟、超脫塵俗的味道。蘇軾在《前赤壁賦》里說:“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或許蘇軾在想:人生真的如同一場空夢,輝煌像周瑜那樣是一生,郁悶像我蘇軾一樣也是一生,在滾滾不息的長江面前,在圓缺循環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悶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開,才能出得來,因此,蘇軾才會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祀江水和月亮。這就是蘇軾的生存才智,這就是蘇軾的達觀態度,這也就是蘇軾的詩意人生。

不能轉變環境,那就轉變心情,這莫非算是消極嗎?這其實告知我們一個樸實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當你遇到人生苦難時,埋怨無濟于事,傷感徒增苦惱,所以要學會自我解脫和心靈釋放,想想人生也就如同一場夢,“古今將相今何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天大的困難放到短暫而珍貴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計較什么呢?這就是人生的豁達境界。蘇軾年輕時也是意氣風發,拼搏進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烏臺詩案”讓他站到了死亡的邊沿線上,或許鬼神在向他敲門的時候,蘇軾才能真正的體會和領悟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假如說這就是“消極”,那么,我想說,人生需要這樣的消極,建立自己的彈性人生,或許正是一個人樂觀進取的另一種表現。

五、小結豪放詞的特點

特點:豪放派相對婉約派而言。詞原來是從民間小調進展來的,多以艷情為題材,語言清麗,音律嚴謹,表現婉曲含蓄,就用“婉約”兩字來形容它的風格。后來漸漸有了變化,到蘇軾筆下,詞的題材被大大拓寬了,所謂“以詩入詞”,形式上也不再嚴格遵守腔調韻律,詞境更壯闊了,確立了豪放派的風格。豪放派詞人中,辛棄疾是集大成者。

1、要有壯闊景2、要寫英雄事3、要表功業志4、要抒蒼涼的情。

六、拓展訓練

上網掃瞄:按同學的愛好愛好自由選擇,上網查找和品讀有關豪放派和婉約派的詞。

七、作業布置

背誦《念奴嬌赤壁懷古》。

(板書)

上闋:(赤壁)(懷古)

所見:大江、故壘所想:千古風流人物

亂石、驚濤一時多少豪杰

下闋:(懷古)(傷今)

所憶:(周郎)雄姿英發所慨:多情善感

風流瀟灑早生華發

才華橫溢人生如夢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篇7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教學目的

1了解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確理解“人生入夢”的思想心情。

2理解《赤壁懷古》一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了解豪放宋詞的風格特點,提高古典詩詞閱讀鑒賞力量。

[難點重點分析]

1怎樣正確理解《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

《赤壁懷古》融寫景、懷古、抒情為一體,從描繪古戰場的雄奇景色入手,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個人的貶謫失意、功業無成的感慨。結尾處“人生入夢”的感慨是快速從惆悵失意中排解出來,表達蘇軾特有的曠達瀟灑情懷。

2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的蘇軾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樣理解《赤壁懷古》的藝術特色?

蘇軾以詩為詞,使詞的內容不再拘于傳統的離愁別緒,反映較寬闊的社會生活,拓寬了詞的題材;使詞的形式不再為規定的宮調、身律所束縛,一掃詞的柔弱氣息,開創了豪放詞派。蘇詞氣概宏偉,一瀉千里,提高了詞的意境。《赤壁懷古》是豪放派宋詞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蕩,氣概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容為一體,借詠史抒發樂觀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無成的感慨。

[教學設想]聯系余秋雨的《東破突圍》,引導同學理解分析鑒賞《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采納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同學自主合作學習的樂觀性,加強課文背誦,通過讀課文、看注解、議特點等方法,提高同學宋詞閱讀鑒賞力量。

支配一教時

[教學步驟與內容]

一導入

介紹余秋雨的《東破突圍》,正是由于被貶職,蘇東坡突破了小人們的包圍,使他真正端詳人生的真諦,從而寫出了流傳千古的曠世杰作《前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念奴嬌赤壁懷古》歷來被稱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蘇軾被貶到黃州期間所寫,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的贊美和壯志未酬的感慨。

二指導朗讀,正音,讀出氣概。

三研讀課文,同學整體把握全詞內容

1,大將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氣概

淘盡風流人物,解釋風流人物很多精彩的人才

2可懷人物那么多,為什單單懷念周瑜?捕獲有關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組爭論

明確:小喬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發有氣魄

羽扇綸巾儒將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大智大勇

是個風流人物

3把周瑜放在怎樣的背景下來寫?

明確:景色描寫中亂石驚濤浪花

4這個景色有什么特點?如何描寫?

明確:氣概磅礴

穿空峻偉

卷千堆浩大

用了比方、夸張、擬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方巨浪

5為什么把周瑜放到這樣一個景色中去?

襯托英雄氣概、英雄風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6爭論:為什么單單懷周瑜?

參考:①建功年齡

蘇軾四十多歲團練副使虛職

周瑜二十多歲就被重用

②機遇

蘇軾圓滿沒有遇到這樣的機會

周瑜遇到了孫權這樣的明君

③赤壁之戰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蘇軾:“知音如周瑜。”

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感情

7抒發什么感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