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單縣大李海中學2020年春季八年級歷史下學期線上線下銜接摸底考試試題_第1頁
山東省單縣大李海中學2020年春季八年級歷史下學期線上線下銜接摸底考試試題_第2頁
山東省單縣大李海中學2020年春季八年級歷史下學期線上線下銜接摸底考試試題_第3頁
山東省單縣大李海中學2020年春季八年級歷史下學期線上線下銜接摸底考試試題_第4頁
山東省單縣大李海中學2020年春季八年級歷史下學期線上線下銜接摸底考試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最佳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請將各題所選字母填入下表)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選項1.單縣某校正在開展歷史專題圖片展覽,下能選入“中國社會主義社會”板塊的是

A

辛亥革命B

解放戰爭C新中國成立D土地改革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新中國的成立A、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B、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C、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D、結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3.國家主席習近平勉勵大家:“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回首往昔,中華民族擺脫屈辱,終于站起來了,不斷追夢始于A、中國共產黨成立 B、新中國的成立C、抗日戰爭的勝利 D、解放戰爭的勝利4.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南海正式簽訂了《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這意味著中央人民政府A、力爭和平解放西藏取得了成功

B、摧毀了西藏封建土地制度

C、廢除了冊封達賴、班禪制度

D、完成了對西藏的社會主義改造5.下列關于西藏地區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B、在解決西藏問題時,中央政府一面向西藏進軍,一面力爭西藏和平解放C、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國獲得完全統一D、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的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晉美6.2015年3月20日,中韓雙方對68具中國人民志愿軍遺骸進行交接,使這些在朝鮮半島沉睡了超過半個世紀的烈士得以“榮歸故里”。當年,志愿軍戰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被譽為A、和平衛士

B、鋼鐵衛士C、黨的好戰士

D、最可愛的人7.周恩來總理曾鄭重警告美國:“中國人民絕不能容忍外國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歷時3年與鄰國并肩戰斗的勝利,使帝國主義不敢輕易作武裝侵華的嘗試。這表明這場戰斗A、使祖國大陸實現了統一

B、保證了新中國土改的順利進行C、開拓了新中國外交的新局面

D、為新政權贏得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8.毛澤東說:“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與這段材料相關的歷史事件A、北伐戰爭

B、遼沈戰役

C、渡江戰役

D、抗美援朝戰爭9.土地改革廢除了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全國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農具等。分配給農民的土地A、歸國家所有 B、歸集體所有C、歸鄉鎮所有 D、歸農民所有10.下表為某村農戶構成變化表(單位:戶),與表中1953年數據變化相關的歷史事件是年份雇農貧農中農富農新富農地主其他1948年861971161802721953年3473550407A、農業合作化運動

B、第一個五年計劃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建國初土地改革11.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000萬噸,比1949年增長26.9%的主要原因是A、

農業合作化的高潮,促進農業的發展

B、抗美援朝戰爭勝利,贏得了和平環境C、社會主義工業化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D、土地改革,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12.彼得·諾蘭認為,任由經濟發展,不采取任何調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國在五十年代早期,選擇了一條最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中國當時的選擇是A、推行對外開放政策,積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資本B、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力發展鄉鎮企業C、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D、走上了由政府主導的計劃經濟發展道路13.2015年3月,習近平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不能再唱“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東北老工業基地形成于新中國成立初期 B、解放戰爭期間C、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D、抗日戰爭期間14.在“一五計劃”時期當時我國各部分投資比例側重于A、優先發展農業

B、優先發展重工業C、優先發展運輸郵電

D、農輕重三業均衡發展15.校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準備舉辦“第一個五年計劃成果展示會”,他們準備的以下圖片資料中,不適合采用的是A、武漢長江大橋B、第一架噴氣式飛機C、解放牌汽車D、青藏鐵路16.20世紀50年代中期,新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其關鍵的措施是A、沒收官僚資本

B、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一五計劃”期間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 D、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7.單縣籍解放軍戰士開著一輛解放牌汽車,奔馳在武漢長江大橋上,這種情景最早出現在A、解放戰爭時期

B、新中國成立時C、抗美援朝時

D、“一五計劃”完成時18.有個圖是1955年南通大生第三紡織公司的股權憑證。作為實物史料,它可以直接用于研究A、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B、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C、手工業的所有制變革D、對外開放城市的設立19.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同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初,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1956年底,“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依據以上史實,得出的正確結論是A、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

B、徹底廢除了封建土地剝削制度C、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超額完成

D、社會主義總路線取得了偉大勝利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C、第一部憲法的頒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第Ⅱ卷(非選擇題)30分二、簡答題(共10分)2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在政權建設上、民族關系上、農民問題上、國防建設上面貌煥然一新。(1)1949年以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2)1951年和平解放的少數民族地區是。(3)打退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侵略者,鞏固了東北國防安全的事件是。(4)使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成為土地的主人的事件是。我國開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的事件。三、材料分析題(共3個小題,共19分)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6分)材料一: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在首都北京30萬人聚集的天安門廣場,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著,毛澤東主席按動電鈕,五星紅旗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廣場上響起暴風雨般的歡呼聲。材料二:(如右圖)(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歷史事件?發生在什么時候?(2分)(2)大會上奏起的國歌名稱是什么?由誰作曲?(2分)(3)這一事件有何歷史意義?(2分)23.分析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周恩來說:“美國把國防線放到了臺灣海峽,嘴里還說不侵略不干涉。它侵略朝鮮,我們出兵去管……我們是有理的,它是無理的。”材料二:毛澤東對一位解放軍高級將領說:“要盡快入朝,給你10天準備時間,出兵時間初步定在10月15日。”材料三:拔除地主立的界碑(1)材料一中周恩來說“我們是有理的,它是無理的”的依據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的“高級將領”是誰?出兵入朝后,我國的軍隊叫什么?這一事件的結果是什么?(2分)(3)材料三與哪一事件有關?結果如何?(2分)(4)以上兩個事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24.分析下列材料,回答問題(5分)材料一:毛澤東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制造。”材料二:1957年和1960年農業生產情況對比表項目1957年1960年下降(%)糧食(億公斤)1436棉花(萬擔)32802124油料(萬擔)75423405生豬存欄數(萬頭)145908227(1)根據材料一,為了改變毛澤東所說的狀況,黨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實施了什么規劃?(1分)其基本任務是什么?(1分)(2)導致材料二中農業生產情況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從中可以汲取什么深刻教訓?(2分)四、圖說歷史(共6分)25.歷史圖片是歷史場景的形象呈現,是歷史過程的真實記錄,每一幅圖片都生動敘說著一段歷史。請以建國初期的幾幅圖片和相關材料呈現的歷史信息為線索,回答問題:材料一:“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彭德懷材料二:1950年1952年人口比例土地占有比例人口比例土地占有比例貧農、中農地主、富農請回答:(1)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材料一的圖片和文字反映了哪一重大歷史事件?(1分)談談該事件的影響?(2分)(2)分析材料二圖片和數據,說一說反映了哪一重大歷史事件?(1分)談談該事件的影響?(2分)

歷史答題卷單項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選項21.(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2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歷史答案八年級歷史答案:人教一、1、D2、D3、B4、A5、C6、D7、D8、D9、D10、C11、A12、A13、C14、B15、D16、C17、D18、A19、A20、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