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實習報告-3_第1頁
測量實習報告-3_第2頁
測量實習報告-3_第3頁
測量實習報告-3_第4頁
測量實習報告-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測量實習報告第1頁測量實習報告目錄1.實習報告 11.1實習地點 11.2實習簡介 11.3實習時間 11.4實習內容 11.5實習目的和任務 11.6資料 12.江浦農場測量技術設計書 22.1概述 22.2資料收集及作業依據 22.2.1資料的收集及利用 22.2.2技術依據 22.3工作計劃安排 32.4坐標系統及精度要求 42.4.1投影及坐標系統 42.4.2控制點的成果精度要求 42.4.3導線測量 42.4.4高程控制測量 42.5地形圖規格、比例尺和分幅 52.6地形測量方法和技術標準 52.7成果資料的檢驗要求 92.8成果資料的上交 93.地形測量技術總結 93.1概述 93.2資料收集及作業依據 103.2.1資料的收集及利用 103.2.2技術依據 103.3作業程序和方法 113.4任務實施情況 113.4.1控制測量 113.4.2高程控制測量 143.4.3地形碎步測量 143.5坐標系統及精度 163.5.1投影及坐標系統 163.5.2控制點點位及成果精度 163.6成果精度、質量情況及采取的措施 183.7技術設計的執行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處理情況 183.8檢查與處理情況 183.9提交成果 183.10經驗、體會和建議 194.工作總結報告 194.1概述 194.2工作的組織和安排 194.3作業程序和方法 204.4檢查驗收的組織和安排 204.5完成的工作量及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等 204.6有關問題及處理情況 204.7工作體會和建議 211.實習報告1.1實習地點此次實習為南京農業大學牌樓實驗科研基地。牌樓基地山清水秀,綠意盎然。沿線河水碧玉,景色宜人,在測量的同時也一睹祖國的大好河山。著對我來說,是意外收獲。1.2實習簡介在2011年9月17號到2011年9月30號間,土管91班全體同學在南京農業大學牌樓實驗科研基地進行為期15天左右測量學教學實習。通過實習,使我們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鞏固和提高測量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和技術要求,初步掌握地形圖測繪和數字成圖的程序和步驟,較為熟練地掌握測量儀器的操作技能。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勞動觀念,培養實事求是、一絲不茍、吃苦耐勞和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1.3實習時間2011年9月17號至2011年9月30號1.4實習內容平面控制測量,控制測量內業計算,碎部測量野外測圖,地形圖繪制,數字成圖。1.5實習目的和任務通過實習,使我們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鞏固和提高測量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和技術要求,初步掌握地形圖測繪和數字成圖的程序和步驟,熟悉土地管理的基礎數據的采集方法和步驟,較為熟悉地掌握測量儀器的操作技能。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培養實事求是,一絲不茍、吃苦耐勞和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1.6資料《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8-91);《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1);《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GB/T7929-95);《城市測量規范》(CJJ8-99);《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范》(CJJ73-97);Googleearth測區影像圖2.江浦農場測量技術設計書2.1概述南京農業大學牌樓實驗科研基地位于南京市白下區光華路,東、北兩面與南京理工大學相接,西面與南京理工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和萬達小區相鄰。南京農業大學溫網室實驗基地始建于2006年,占地面積約30畝,建有智能玻璃連棟溫室1331平方米、單棟玻璃溫室2棟960平方米、雙層充氣膜溫室2400平方米、網室7000平方米、輔助實驗用房250平方米等教學實驗場所。溫網室實驗基地面向作物遺傳育種、作物栽培與耕作、生命科學、植物保護、園藝園林、農業資源與環境生態及草業科學等植物生產類專業,接納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及專業教師從事教學實習和科學研究工作;同時也是我校國際、國內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主要試驗基地。以后將形成以作物遺傳育種及栽培新技術研究、果林花卉蔬菜遺傳育種研究、環境生態研究、植物保護研究和草業科學研究等為特色的本科教學實習基地和科學研究試驗基地。該基地將為學校的教學科研、高級農業人才培養、科技成果的孕育、科技示范推廣、對外交流和人員培訓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2.2資料收集及作業依據2.2.1資料的收集及利用已知三角點、水準點成果表表1-1點名X(米)Y(米)H(米)備注已知點13544706.073391532.50910.120已知點23544793.844391518.82211.850已知點33545048.104391491.4919.0632.2.2技術依據①《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8-91)②《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1);③《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GB/T7929-95);④《城市測量規范》(CJJ8-99);⑤《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范》(CJJ73-97);2.3工作計劃安排我組計劃于2011年9月17日進入工地,2011年9月30日完成任務,外業勘測歷時15天左右,計劃完成以下工作量:時間工作計劃內容人員分工上午下午9.17實習動員,介紹實習基地基本情況,地理位置,實習分組情況,注意事項等各小組領取儀器,進駐場地,有關人員實地介紹牌樓基地的基本情況,界址和權屬情況和測量要求,教師說明技術設計要求全體組員9.18實習任務安排,各組準備和撰寫技術設計匯報技術設計,比較整理各組技術設計全體組員9.19到實習場地再次熟悉場地,確定3個已知點位置,跟著各小組了解他們的控制點選點情況熟悉GPS基本操作,測量已知點1和已知點3的坐標全體組員9.20GPS測量圍墻邊界GPS測量圍墻邊界,測量已知點2坐標,對圍墻個別難測點的第一次補測出3臺儀器,分3個小組以圍墻轉折點為界限,各測一部分圍墻,合起來測出整個圍墻邊界9.21繼續測未測完的圍墻由各組成員指領,測各小組的控制點坐標測各組控制點時,第2,3組由黃晉煜和魏威崗負責,第4,5組由徐冰,第6,7組由陶淳琛和未萌負責9.22測各組控制點測各組控制點9.23地形圖測繪講課GPS碎部測量9.24GPS碎部測量GPS碎部測量9.25數字化成圖講課繪制數字地圖全體組員9.26繪制數字地圖和碎部點補測繪制數字地圖和碎部點補測全體組員9.27繪制數字地圖繪制數字地圖全體組員9.28測量操作考核全體組員9.29成果上交組長9.30整理報告歸還儀器拍照、返校、交成果全體組員2.4坐標系統及精度要求2.4.1投影及坐標系統C80坐標系統,1980西安大地坐標系統采用中央子午線為120°的3°帶投影2.4.2控制點的成果精度要求精度標準:相鄰點弦長的標準差a表示和接收設備有關的固定誤差(mm)b比例誤差系數(ppm)d相鄰點之間的距離級別固定誤差a(mm)比例誤差b(ppm)AA<=5<=0.1BB<=8<=1CC<=10<=5DD<=10<=10EE<=10<=202.4.3導線測量需要觀測的項目及其工作安排三個已知點:每個已知點架三腳架觀測記錄持續15分鐘,每隔15s左右記錄各小組控制點:每個控制點架三腳架觀測記錄持續5分鐘,每隔15s左右記錄圍墻邊界點:沿圍墻界址線每隔15米左右記錄點位,記錄重要拐點處各個碎部點:記錄碎步點點位2.4.4高程控制測量1、高程控制點布設的原則(1)測區的高程系統,宜采用國家高程基準。在已有高程控制網的地區進行測量時,可沿用原高程系統。當小測區聯有困難時,亦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統。(2)高程測量的方法有水準測量法、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法。常用水準測量法。(3)高程控制測量等級劃分:依次為二、三、四、五等。各等級視需要,均可作為測區的首級高程控制。2、高程控制點布設方法(1)水準測量法的主要技術要求:各等級的水準點,應埋設水準標石。水準點應選在土質堅硬、便于長期保持和使用方便的地點。墻水準點應選設于穩定的建筑物上,點位應便于尋找,應符合規定。一個測區及其周圍至少應有3個水準點。水準點之間的距離,應符合規定。水準觀測應在標石埋設穩定后進行。兩次觀測高差較大超限時應重測。當重測結果與原測結果分別比較,其較差均不超過時限值時,應取三次結果數的平均值數。(2)設備安裝過程中,測量室應注意:最好使用一個水準點作為高程起算點。(3)水準測量所使用的一起,水準儀視準軸與水準管軸的夾角,應符合規定。水準尺上的米間隔平均長與名義長之差應符合規定。2.5地形圖規格、比例尺和分幅地形圖比例尺:1:500地形圖規格分幅:依照相關的地形圖分幅標準和圖幅整飾標準,采用正方形分幅,圖幅尺寸為50cm×50cm2.6地形測量方法和技術標準一、已有資料包括《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1)、《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GB/T7929-95)、《城市測量規范》(CJJ8-99)、《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范》(CJJ73-97)和Googleearth測區影像圖,通過技術標準和相關的規范可以規范我們的測量工作,通過googleearth影像圖了解到測區的基本大小、性質和測區所在的大致的地理位置,有些明顯的基本建筑物和構筑物也可以分辨出來,對于這些主要的地物在GPS測量的同時可以直接在影像圖中標出相應的GPS點號,方便記憶和后續的電子圖的制作。二、GPS網的技術設計GPS控制測量在實際布網設計時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GPS網一般應采用獨立觀測邊構成閉合圖形,如三角形、多邊形或附合線路,以增加檢核條件,提高網的可靠性。2.GPS網作為測量控制網,其相鄰點間基線向量的精度,應分布均勻。3.GPS網點應盡量與原有地面控制點相結合。重合點一般不少于3個(不足時應聯測),且在網中分布均勻,以可靠地確定GPS網與地面之間的轉換參數。4.GPS網點應考慮與水準點重合,而非重合點,一般應根據要求以水準測量(或相當精度的測量方法)進行聯測,或在網中布設一定密度的水準聯測點。5.為了便于GPS的測量觀測和水準聯測,減少多路徑影響,GPS網點一般應設在視野開闊和交通便利的地方。6.為了便于用經典方法聯測或擴展,可在GPS網點附近布設一通視良好的方位點以建立聯測方向,方向點與觀測站距離一般應大于300米。基線長度GPS接收機對收到的衛星信號量測可達毫米級的精度。但是,由于衛星信號在大氣傳播時不可避免地受到大氣層中電離層及對流層的擾動,導致觀測精度的降低。因此在GPS測量中,通常采用差分的形式,用兩臺接收機來對一條基線進行同觀測。在同步觀測同一組衛星時,大氣層對觀測的影響大部分都被抵消了。基線越短,抵消的程度越顯著,因為這時衛星信號通過大氣層到達兩臺接收機的路徑幾乎相同。因此,建議用戶在設計基線邊時以20公里范圍以內為宜。基線邊過長,一方面觀測時間勢必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距離增大而導致電離層的影響有所增強。

網的基準在全球定位系統中,衛星主要視作位置已知的高空觀測目標。所以,為了確定接收機的位置,GPS衛星的瞬時位置通常歸化到統一的地球坐標系統。現在全球定位系統采用的WGS-84坐標系統,是一個精確的全球大地坐標系統。而我國的國家大地坐標系采用的是1954北京坐標系及1980西安坐標系。通常在工程測量中,還往往采用獨立的施工坐標系。因此,在GPS測量中必須確定地區性坐標系與全球坐標系的大地測量基準之差,并進行兩坐標系統之間的轉換。南方S60GPS測量系統軟件很方便就可實現WGS-84、54坐標系、80坐標系中空間直角坐標、大地坐標及高斯平面直角坐標之間的轉換,并且可以采用高斯投影或UTM投影在任何獨立坐標系中進行網平差處理。

三、選點與埋石

1.選點由于GPS測量觀測站之間無需相互通視,而且網的圖形結構也比較靈活,所以選點工作遠較經典控制測量的選點工作簡便。但由于點位的選擇對于保證觀測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可靠地保證測量成果精度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選點工作開始之前,應充分收集和了解有關測區的地理情況以及原有測量標志點的分布及保持情況,以便確定適宜的觀測站位置。選點工作通常應遵守的原則是:①觀測站(即接收天線安置點)應遠離大功率的無線電發射臺和高壓輸電線,以避免其周圍磁場對GPS衛星信號的干擾。接收機天線與其距離一般不得小于200m;②觀測站附近不應有大面積的水域或對電磁波反射(或吸收)強烈的物體,以減弱多路徑效應的影響;③觀測站應設在易于安置接收設備的地方,且視野開闊。在視場內周圍障礙物的高度角,一般應大于10°~15°,以減弱對流層折射的影響;④觀測站應選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并且便于用其它測量手段聯測和擴展;⑤對于基線較長的GPS網,還應考慮觀測站附近具有良好的通訊設施(電話與電報、郵電)和電力供應,以供觀測站之間的聯絡和設備用電;⑥點位選定后(包括方位點),均應按規定繪制點位注記,其主要內容應包括點位及點位略圖,點位的交通情況以及選點情況等。在點位選好后,在對點位進行編號時必須注意點位編號的合理性,在野外采集時輸入的觀測站名是由四個任意輸入的字符組成,為了在測后處理時方便及準確,必須不使點號重復。建議用戶在編號時盡量采用數字按順序編號。

2埋石在GPS測量中,網點一般應設置在具有中心標志的標石,以精確標志點位。具體標石的設置可參照有關規范,對于一般的控制網,只需要采用普通的標石,或在巖層、建筑物上做標志。四、地籍要素的測量方法利用GPS對每個地物的重要點位,如拐點、轉折點進行記錄測量,對重要的點位記錄多次,取平均值,測量記錄各碎部點點位坐標。五、數據處理及精度要求基線解算與檢核1外業觀測結束后及時進行觀測數據的處理和質量分析,檢查其是否符合規范或技術設計要求。2基線解算中所需的起算點坐標,可按下列順序選用:--國家或其它等級高的GPS控制網點的既有WGS--84坐標值;--國家或其它等級高的控制點轉換至WGS—84的坐標值;--GPS單點定位觀測2h以上的平差值提供的WGS--84坐標值。3當GPS控制網點間距離小于20km時,可不考慮對流層和電離層的修正;當大于20km時,每時段應于始﹑中﹑終各觀測一次氣象元素,并采用標準模型加入對流層和電離層的修正。4采用M臺接收機同步觀測時,每一時段應解算出M(M-1)/2條GPS基線向量邊,并計算出該觀測時間段的同步環坐標分量閉合差。當各基線的同步觀測時間超過觀測時間的80/100時,其閉合差值應符合式(6.0.4-1)-(6.0.4-4)的要求。Wx≤(√n/5)·σ(6﹒0﹒4-1)Wy≤(√n/5)·σ(6﹒0﹒4-2)Wz≤(√n/5)·σ(6﹒0﹒4-3)W=√Wx2+Wy2+Wz2≤(√3n/5)·σ(6﹒0﹒4-4)式中:W—同步環坐標分量閉合差(mm);σ—弦長標準差(mm);n--同步環中的邊數。當各基線同步觀測時間為觀測時間性段的40/100-80/100時,其同步環坐標分量閉合差可適當放寬。當各基線同步觀測時間少于觀測時間段的40/100時,應按異步環處理。5由獨立觀測邊組成的異步環的坐標分量閉合差應符合式(6﹒0﹒5-1)-(6﹒0﹒5-4)的規定:Vx≤3√n·σ(6﹒0﹒5-1)Vy≤3√n·σ(6﹒0﹒5-2)Vz≤3√n·σ(6﹒0﹒5-3)V≤3√3n·σ(6﹒0﹒5-4)式中:V—異步環坐標分量閉合差(mm);σ—弦長標準差(mm);n–異步環中的邊數。6同一條邊任意兩個時段的成果互差,應小于GPS接收機標準精度的2√2倍。7當網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已知點時,應按本規范第6﹒0﹒5條的規定計算已知點之間的附合閉合差。8當檢查或數據處理時發現觀測數據不能滿足要求,應對成果進行全面的分析,并對其中部分數據進行補測或重測,必要時全部數據應重測。GPS控制網平差計算1平差時應首先以一個點的WGS-84系坐標作為起算依據進行無約束平差,檢查GPS基線向量網本身的內符合精度、基線向量間有無明顯的系統誤差,并剔除含有粗差的基線邊。2當用M臺接收機同步觀測時,應從計算出的M(M-1)/2條GPS觀測邊中選取(M-1)條邊參加GPS網平差計算。選取的原則是:--獨立的觀測邊;--網形構成非同步閉合環,不應存在自由基線;--必須不含明顯的系統誤差;--組成的閉合環基線數和異步環長度應盡量小。3在進行GPS控制網平差前,應根據實際需要選定起算數據和相應的地面坐標,并應對起算數據的可靠性及精度進行檢查分析。4GPS控制網可以采用三維約束平差或二維約束平差法。約束平差時,約束點的坐標、距離或方位角可作為強制約束的固定值,也可作為加權觀測值。當采用三維約束平差時,可只假定一個點的大地作為高程起算數據。當采用二維約束平差時,應先將三維GPS基線向量轉換為二維基線向量。5當GPS控制網分為多個投影帶,且在分差交界附近聯測國家控制點時,可分片進行平差。平差時應有一定數量的重合點,重合點位互差不得大于兩倍的點位中誤差。6平差結果應輸出所選直角坐標的三維或二維坐標、基線向量改正數、基線長、方位、點位精度、轉換參數及其精度,并同時輸出單位權中誤差及其它要求輸出的內容。7為計算GPS控制網點的正常高,先利用已聯測高程的GPS點正常高和經GPS控制網平差得到的大地高,求其高程異常值,然后采用擬合或插值等方法求其它GPS點的高程異常值和正常高。8計算結束后,應對所處理的數據及結果進行分析,并寫入總結報告。六、成圖方法導入GPS手簿中存儲的控制、碎部點的坐標數據信息,利用基于AutoCAD2005的CASS7.1成圖系統,制作電子地圖。地貌方面:等高線不繪制。特殊地貌采用正確的地貌符號進行表示。

本測區內面狀地物主要包括:各種房屋,大棚,玻璃溫室,鋼棚,簡易房。

本測區內線狀地物主要包括:小路、鐵絲網、圍墻、柵欄。

本測區內獨立地物主要包括:垃圾中轉站,燒磚房。

測區內除以上地物外無其他地物,地貌也較為簡單,因此地形圖沒加圖例說明。

每天外業作業時,在點位測量的同時在影像草圖中標出相應的點位。

1)內業成圖方法:

在外業無碼作業數據采集的基礎上,內業將利用外業草圖,采用南方CASS

7.1軟件進行成圖。成圖比例尺為1:500。地貌與實地相符,地物位置精確,符號利用要正確。所成的電子地圖進行了嚴格分層管理,可出各種專題地圖的要求。

2)內業成圖具體過程

1.DAT文件的建立:在Excel文件中首先輸入該點的點號,再空一格,在第三格中輸入X坐標的值,在第四格中輸入Y的值,選擇CSV格式進行保存,并將文件的擴展名改為DAT。

2.展點(高程點或點號):在繪圖處理的下拉菜單中選擇“展點”項的“野外測點點號”在打開的對話框中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文件,然后單擊確定便可以在屏幕展出野外測點及點號。

3.利用軟件中的功能勾畫出相應的地物。2.7成果資料的檢驗要求一、對各項成果實行小組自查互校,組長監督審核。二、測量工作期間,組長必須加強過程檢查,在野外實地測量中就應不斷檢查審核,避免重大錯誤導致大面積重測等情況。最后把住質量關,保證成果的質量。三、內業整理測算時保證數據完整、真實、計算無誤。成果還應符合有關標準和要求。2.8成果資料的上交①技術設計書②測量實習報告③電子地形圖3.地形測量技術總結3.1概述南京農業大學牌樓實驗科研基地位于南京市白下區光華路,東、北兩面與南京理工大學相接,西面與南京理工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和萬達小區相鄰。南京農業大學溫網室實驗基地始建于2006年,占地面積約30畝,建有智能玻璃連棟溫室1331平方米、單棟玻璃溫室2棟960平方米、雙層充氣膜溫室2400平方米、網室7000平方米、輔助實驗用房250平方米等教學實驗場所。溫網室實驗基地面向作物遺傳育種、作物栽培與耕作、生命科學、植物保護、園藝園林、農業資源與環境生態及草業科學等植物生產類專業,接納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及專業教師從事教學實習和科學研究工作;同時也是我校國際、國內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主要試驗基地。以后將形成以作物遺傳育種及栽培新技術研究、果林花卉蔬菜遺傳育種研究、環境生態研究、植物保護研究和草業科學研究等為特色的本科教學實習基地和科學研究試驗基地。該基地將為學校的教學科研、高級農業人才培養、科技成果的孕育、科技示范推廣、對外交流和人員培訓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已有資料包括《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1)、《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GB/T7929-95)、《城市測量規范》(CJJ8-99)、《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范》(CJJ73-97)和Googleearth測區影像圖,通過技術標準和相關的規范可以規范我們的測量工作,通過googleearth影像圖了解到測區的基本大小、性質和測區所在的大致的地理位置,有些明顯的基本建筑物和構筑物也可以分辨出來,對于這些主要的地物在GPS測量的同時可以直接在影像圖中標出相應的GPS點號,方便記憶和后續的電子圖的制作。3.2資料收集及作業依據3.2.1資料的收集及利用已知三角點、水準點成果表表2-1點名X(米)Y(米)H(米)備注已知點13544706.073391532.50910.120已知點23544793.844391518.82211.850已知點33545048.104391491.4919.0633.2.2技術依據①《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8-91)②《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1);③《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GB/T7929-95);④《城市測量規范》(CJJ8-99);⑤《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范》(CJJ73-97);3.3作業程序和方法1、安裝儀器。在選好的觀測站點上安放三腳架。注意觀測站周圍的環境必須符合上述的條件,即凈空條件好,遠離反射源,避開電磁場干擾等。因此,安放時用戶應盡量避免將接收機放在樹蔭、建筑物下,也不要在靠近接收機的地方使用對講機,手提電話等無線電設備先把基座對中、整平,然后安裝上接收天線。測量天線高,一般要求在三個方向分別量取三次,取平均作為測前天線高,三次讀數的互差有規定,多數規范要求不超過3mm。連接主機與天線2、開機。3、填寫外業觀測手簿。包括點名、點號、觀測者、日期、開機時間、天線高、時段號、同一時段的其它控制點等等內容。如果周圍環境特別,比如有較多的天空障礙物,需要繪制環視圖。4、觀察接收狀態。在接收機工作期間,要不定時察看,看接收機狀態是否正常,特別時開機后幾分鐘,看數據記錄指示燈是否正常。在這過程中,要防止無關人員及牲畜在儀器附近走動。觀測過程中的任何異常情況都要記錄在手簿中。5、關機。觀測時間到或者收到小組長的結束觀測指示后,先關閉接收機電源,然后再次量取天線高。把關機時間及測后天線高填入手簿。6、收儀器。3.4任務實施情況3.4.1控制測量1、作業方法1)選點:由于GPS測量觀測站之間不一定要求相互通視,而且網的圖形結構也比較靈活,所以選點工作比常規控制測量的選點要簡便。但由于點位的選擇對于保證觀測工作的順利進行和保證測量結果的可靠性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選點工作還應遵守以下原則:1.應設在易于安裝接受設備、視野開闊的較高點上;2.目標要顯著,視場周圍15?以上不應有障礙物,以減小GPS信號被遮擋或被障礙物吸收;3.應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如電臺、微波站等),其距離不小于200m;遠離高壓輸電線和微波無線電信號傳送通道,其距離不得小于50m。以避免電磁場對GPS信號的干擾;4.附近不應有大面積水域或不應有強烈干擾衛星信號接受的物體,以減弱多路徑效應的影響;5.應選在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觀測手段擴展與聯測的地方;6.基礎穩定,易于點的保存;7.人員應按技術設計進行踏勘;在實地按要求選定點位。當利用舊點時,應對舊點的穩定性、完好性,以及覘標是否安全、可用性進行檢查,符合要求方可利用。埋石與點之記:GPS點應埋設具有中心標志的標石,以精確確定點位,點的標石和標志必須穩定、堅固長久保存和利用。每個點位標石埋設結束后,應按下表填寫點的記錄,并提交以下資料:(1)點的記錄。(2)GPS網的選點網圖。(3)土地占用批準文件與測量標志委托保管書。(4)選點與埋石工作技術總結。3)使用儀器;適當位置的地面上安放三腳架或是gps支桿,打開GPS機器和手簿,兩者利用藍牙連接,接通順利后,打開或建立相應的工程文件,選定坐標系統,地圖投影中央子午線,得到固定解,且精度因子不超限時記錄數據。2、外業觀測1儀器的架設通常來說,在外業觀測工作中,儀器操作人員應注意以下事項:1.當確認外接電源電纜及天線等各項連接完全無誤后,方可接通電源,啟動接收機。2.開機后接收機有關指示顯示正常并通過自檢后,方能輸入有關測站和時段控制信息。3.接收機在開始記錄數據后,應注意查看有關觀測衛星數量、衛星號、相位測量殘差、實時定位結果及其變化、存儲介質記錄等情況。4.一個時段觀測過程中,不允許進行以下操作:關閉又重新啟動;進行自測試(發現故障除外);改變衛星高度角;改變天線位置;改變數據采樣間隔;按動關閉文件和刪除文件等功能鍵。5.每一觀測時段中,氣象元素一般應在始、中、末各觀測記錄一次,當時段較長時可適當增加觀測次數。6.在觀測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供電情況,除在出測前認真檢查電池容量是否充足外,作業中觀測人員不要遠離接收機,聽到儀器的低電壓報警要及時予以處理,否則可能會造成儀器內部數據的破壞或丟失。對觀測時段較長的觀測工作,建議盡量采用太陽能電池板或汽車電瓶進行供電。7.儀器高一定要按規定始、末各量測一次,并及時輸入儀器及記入測量手簿之中。8.接收機在觀測過程中不要靠近接收機使用對講機;雷雨季節架設天線要防止雷擊,雷雨過境時應關機停測,并卸下天線。9.觀測站的全部預定作業項目,經檢查均已按規定完成,且記錄與資料完整無誤后方可遷站。10.觀測過程中要隨時查看儀器內存或硬盤容量,每日觀測結束后,應及時將數據轉存至計算機硬、軟盤上,確保觀測數據不丟失。3、數據處理我組是GPS測量小組,數據處理比較直接。是利用相應的軟件和設備將數據導入計算機后,利用cass7.1軟件直接成圖。CASS

7.1在數字化成圖方面的技術特色:

1)更加便捷的簡碼用戶方案。

2)更加完善、使用的電子平板。

3)更加底層的骨架線技術。

4)更加直觀、便捷的圖上比例尺更改。

5)更加直觀高效的地物遍及。

6)更加豐富的DTM建模與等高線繪圖技術。

7)提供了更多的用戶化途徑。

8)全面采用ObjectARX開發技術。

9)更加集中的參數設置模式。

2、內業成圖方法:

方法簡介在外業無碼作業數據采集的基礎上,內業將利用外業草圖,采用南方CASS

5.1軟件進行成圖。成圖比例尺為1:500。地貌與實地相符,地物位置精確,符號利用要正確。所成的電子地圖進行了嚴格分層管理,可出各種專題地圖的要求。

內業成圖具體過程DAT文件的建立:在Excel文件中首先輸入該點的點號,再空一格,在第三格中輸入X坐標的值,在第四格中輸入Y的值,選擇CSV格式進行保存,并將文件的擴展名改為DAT。

展點(高程點或點號):在繪圖處理的下拉菜單中選擇“展點”項的“野外測點點號”在打開的對話框中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文件,然后單擊確定便可以在屏幕展出野外測點及點號。利用軟件中的功能勾畫出相應的地物。

3.4.2高程控制測量1、高程控制點布設的原則(1)測區的高程系統,宜采用國家高程基準。在已有高程控制網的地區進行測量時,可沿用原高程系統。當小測區聯有困難時,亦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統。(2)高程測量的方法有水準測量法、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法。常用水準測量法。(3)高程控制測量等級劃分:依次為二、三、四、五等。各等級視需要,均可作為測區的首級高程控制。2、高程控制點布設方法(1)水準測量法的主要技術要求:各等級的水準點,應埋設水準標石。水準點應選在土質堅硬、便于長期保持和使用方便的地點。墻水準點應選設于穩定的建筑物上,點位應便于尋找,應符合規定。一個測區及其周圍至少應有3個水準點。水準點之間的距離,應符合規定。水準觀測應在標石埋設穩定后進行。兩次觀測高差較大超限時應重測。當重測結果與原測結果分別比較,其較差均不超過時限值時,應取三次結果數的平均值數。(2)設備安裝過程中,測量室應注意:最好使用一個水準點作為高程起算點。(3)水準測量所使用的一起,水準儀視準軸與水準管軸的夾角,應符合規定。水準尺上的米間隔平均長與名義長之差應符合規定。3.4.3地形碎步測量該次測量采用全解析數字化成圖,外業進行草圖的繪制,內業采用CASS7.1測量軟件進行成圖。對于地形圖測繪內容及取舍如下:1居民地和垣柵的測繪1.1居民地的各類建筑物、構筑物及主要附屬設施應準確測繪實地外圍輪廓和如實反映建筑結構特征。1.2房屋的輪廓應以墻基外角為準,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質分類,注記層數,房屋應逐個表示,臨時性房屋可舍去。1.3建筑物和圍墻輪廓凸凹在圖上小于0.4mm,簡單房屋小于0.6mm時,可用直線連接。1.4測繪垣柵應類別清楚,取舍得當。圍墻、柵欄、欄桿等可根據其永久性、規整性、重要性等綜合考慮取舍。2工礦建(構)筑物及其它設施的測繪2.1工礦建(構)筑物及其它設施的測繪,圖上應準確表示其位置、形狀和性質特征。2.2工礦建(構)筑物及其它設施依比例尺表示的,應實測其外部輪廓,并配置符號或按圖式規定用依比例尺符號;不依比例尺表示的,應準確測定其定位點或定位線,用不依比例尺符號表示。3交通及附屬設施測繪3.1交通及附屬設施的測繪,圖上應準確反映陸地道路的類別和等級,附屬設施的結構和關系;正確處理道路的相交關系及與其它要素的關系。3.2公路路中、道路交叉處、橋面等應測注高程,隧道、涵洞應測注底面高程。3.3公路與其它雙線道路在圖上均應按實寬依比例尺表示。公路、街道按其鋪面材料分為水泥、瀝青、礫石、條石或石板、硬磚、碎石和土路等,應分別以水泥、瀝、礫、石、磚、碴、土等注記于圖中路面上,鋪面材料改變處應用點線分開。3.4路堤、路塹應按實地寬度繪出邊界,并應在其坡頂、坡腳適當測注高程。3.5道路通過居民地不宜中斷,應按真實位置繪出。高速公路應繪出兩側圍建的柵欄和出入口,注明公路名稱,中央分隔帶可按正射影像圖繪出。3.6大車路、鄉村路、內部道路按比例實測,實地寬度小于0.5米時只測路中線,以小路符號表示。4管線及附屬設施測繪永久性的電力線、電信線均應準確表示,電桿、鐵塔位置應實測。當多種線路在同一桿架上時,只表示主要的。建筑區內電力線、電信線可不連線,但應在桿架處繪出線路方向。各種線路應做到線類分明,走向連貫。5水系及附屬設施測繪5.1江、河、湖、海、水庫、池塘、溝渠、泉、井等及其它水利設施,均應準確測繪表示,有名稱的加注名稱。5.2河流、溝渠、湖泊、水庫等水涯線,按測圖時的水位測定,當水涯線與陡坎線在圖上投影距離小于1mm時以陡坎線符號表示。河流在圖上寬度小于0.5mm、溝渠在圖上寬度小于1mm的用單線表示。5.3水位高及施測日期視需要測注。水渠應測注渠頂邊和渠底高程;時令河應測注河床高程;堤、壩應測注頂部及坡腳高程;池塘應測注塘頂邊及塘底高程;泉、井應注泉的出水口與井臺高程,并根據需要注記井臺至水面的深度。6地貌和土質的測繪6.1地貌和土質的測繪,圖上應正確表示其形態、類別和分布特征。.6.2自然形態的地貌宜用等高線表示,崩塌殘蝕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應用相應符號或用等高線配合符號表示。6.3各種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時表示為陡坎,70°以下時表示為斜坡。斜坡在圖上投影寬度小于2mm,以陡坎符號表示。當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圖上長度小于5mm時,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時,可以適當取舍。6.4坡度在70°

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線或用等高線配合符號表示。獨立石、土堆、坑穴、陡坎、斜坡、露巖地等應在上下方分別測注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6.5各種土質按圖式規定的相應符號表示,大面積沙地應用等高線加注記表示。11.7植被的測繪11.7.1地形圖上應正確反映出植被的類別特征和范圍分布。對耕地、園地應實測范圍,配置相應的符號表示。大面積分布的植被在能表達清楚的情況下,可采用注記說明。同一地段生長有多種植物時,可按經濟價值和數量適當取舍,符號配制不得超過三種(連同土質符號)。7.2旱地包括種植花生和油菜等的田地,經濟作物、油料作物應加注品種名稱。有節水灌溉設備的旱地應加注“噴灌”、“滴灌”等。一年分幾季種植不同作物的耕地,應以夏季主要作物為準配置符號表示。7.3田埂寬度在圖上大于1mm的應用雙線表示,小于1mm的用單線表示。田塊內應測注有代表性的高程。8注記8.1要求對各種名稱、說明注記和數字注記準確注出。圖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稱,以及主要單位等名稱,均應調查核實,有法定名稱的應以法定名稱為準,并應正確注記。8.2高程注記點的分布應符合下列規定:1)地形圖上高程注記點應分布均勻,丘陵地區高程注記點間距為圖上2~3cm;2)頂、鞍部、山腳、溝底、凹地、水涯線上以及其他地面傾斜變換處,均應測高程注記點;3)市建筑區高程注記點應測設在街道中心線、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墻基腳和相應的地面、管道檢查井井口、橋面、較大的庭院內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傾斜變換處9地形要素的配合9.1當兩個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難以同時準確表示時,可將較重要的地物準確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縮小1/3表示。9.2獨立性地物與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時,可中斷其它地物符號,間隔0.3mm,將獨立性地物完整繪出。9.3房屋或圍墻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直接建筑在陡坎或斜坡上且建筑物邊線與陡坎上沿線重合的,可用建筑物邊線代替坡坎上沿線;當坎坡上沿線距建筑物邊線很近時,可移位間隔0.3mm表示。9.4懸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與水涯線重合,可間斷水涯線,房屋照常繪出。9.5水涯線與陡坎重合,可用陡坎邊線代替水涯線;水涯線與斜坡腳線重合,仍應在坡腳將水涯線繪出。9.6雙線道路與房屋、圍墻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邊線重合時,可以建筑物邊線代替路邊線。道路邊線與建筑物的接頭處應間隔0.3mm。9.7地類界與地面上有實物的線狀符號重合,可省略不繪;與地面無實物的線狀符號(如架空管線、等高線等)重合時,可將地類界移位0.3mm繪出。9.8等高線遇到房屋及其它建筑物,雙線道路、路堤、路塹、坑穴、陡坎、斜坡、湖泊、雙線河以及注記等均應中斷。3.5坐標系統及精度3.5.1投影及坐標系統C80坐標系統,1980西安大地坐標系統采用中央子午線為120°的3°帶投影3.5.2控制點點位及成果精度YZD1,YZD,391532.509,3544706.073,10.120YZD1,YZD,391518.822,3544793.844,11.850YZD1,YZD,391491.491,3545048.104,9.063kzd201,kzd,391490.906,3545087.535,9.080kzd202,kzd,391471.817,3544996.721,8.843kzd203,kzd,391434.358,3544921.055,8.482kzd204,kzd,391444.112,3544833.681,11.332kzd205,kzd,391513.654,3544842.409,11.020kzd206,kzd,391508.231,3544935.408,9.823kzd301,kzd,391503.699,3545010.021,9.732kzd302,kzd,391614.375,3545022.581,11.289kzd303,kzd,391615.338,3545072.741,11.445kzd304,kzd,391613.482,3545115.514,11.401kzd305,kzd,391495.535,3545110.707,9.466kzd306,kzd,391649.011,3545027.577,12.728KZD401,kzd,391646.163,3544989.324,12.698KZD402,kzd,391672.602,3545022.794,13.737KZD403,kzd,391649.012,3545027.585,12.693KZD404,kzd,391503.702,3545010.065,9.725KZD405,kzd,391504.077,3544977.187,9.806KZD406,kzd,391511.030,3544908.282,10.074KZD407,kzd,391537.085,3544943.271,10.842KZD408,kzd,391544.876,3544966.618,10.852KZD409,kzd,391575.998,3544983.756,10.891KZD410,kzd,391511.029,3544908.275,10.067KZD411,kzd,391537.991,3544910.759,11.977KZD502,kzd,391448.784,3544790.369,9.659KZD503,kzd,391442.603,3544837.864,9.289KZD504,kzd,391439.942,3544879.542,9.219KZD505,kzd,391509.355,3544886.606,10.219KZD506,kzd,391513.657,3544842.422,10.999KZD507,kzd,391567.255,3544847.494,14.094KZD508,kzd,391571.368,3544801.883,12.811KZD509,kzd,391477.033,3544839.147,10.228kzd601,kzd,391493.137,3544690.611,10.041kzd602,kzd,391457.137,3544707.183,9.633kzd603,kzd,391451.999,3544756.707,9.663kzd604,kzd,391448.858,3544790.364,9.798kzd703,kzd,391556.342,3544799.647,12.488kzd704,kzd,391593.575,3544796.295,15.405kzd705,kzd,391614.219,3544800.189,15.209kzd706,kzd,391645.783,3544805.228,15.319kzd707,kzd,391655.183,3544753.892,15.282kzd708,kzd,391600.130,3544743.059,15.238kzd709,kzd,391549.040,3544717.025,12.5483.6成果精度、質量情況及采取的措施①為確保地形圖質量達到規范、設計書的要求,測區設立項目負責、技術負責、質量負責各一人,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從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抓起統一調配、相互協調、科學管理,嚴把產品質量關。②參加本測區的全體作業人員要有良好的質量意識,確保施測工作順利進展。③嚴格執行測繪儀器送檢制度,未經檢定或檢定不合格的儀器、設備不得進入測區。④認真做好“第一點”、“第一幅”的生產和首檢工作,及時發現并處理技術問題,組長要經常深入及時了解和掌握測量進度和質量狀況,組員間相互討論、校正,對存在的質量問題提出改進措施,確保測量的質量。3.7技術設計的執行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處理情況在總體上,我們按照了技術設計的路線進行了測量工作,但有些細節方面可能有所不足。1.我們所收集的資料并不多,也不是很完整,依靠的數據很有限,但對已有資料的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和解讀。可能對技術依據的把握還不夠準確。2.總體上我們順利地照著起初的工作計劃進行了測量工作,測量工作中沒有出現意外的情況,并且超進度完成了測量。在個別的細節上面,一開始的工作安排和后來的具體的執行情況有所不同,比如說加強了個別信號差、難測點的重復測量校正,人員安排上因為組員的臨時有事情而有所變動,控制點測量的時候更具各個小組的不同情況做了細微的調整。3.已知點的坐標高程利用GPS的特殊性質較為精確的測得,沒有多大問題。4.地形圖是利用cass制作的電子圖。5.在普通地段,如平緩無遮擋的地區能夠很好的保證精度的要求,但在地勢復雜或者周圍遮擋厲害的地方只能采取各種手段,不一定能很好的達到精度要求。3.8檢查與處理情況一個段落的工作結束后進行數據的匯總,計算機處理,初步檢驗數據的可靠程度。利用測量過程中在影像地圖上的標記進行仔細的檢查,發現遺漏、測錯、測偏的點,并進行記錄,為后續的修正重測、補測做準備。及時匯報測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由小組討論,教師指導的方式對點進行重測,補測。數據及時上圖,能夠更快的發現遺漏或錯誤的地方。3.9提交成果1.GPS控制點、圍墻、各地物碎部點數據2.電子地形圖件3.技術設計、技術總結書3.10經驗、體會和建議通過對GPS近兩周的實習,我更熟練的操作GPS和手簿了,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后要多多練習,也知道了在工作中團結的作用。團隊的協調使我們在工作中做的更順利,在以后的學習中,除了學習使用技術外,還要培養團隊精神。4.工作總結報告4.1概述南京農業大學牌樓實驗科研基地位于南京市白下區光華路,東、北兩面與南京理工大學相接,西面與南京理工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和萬達小區相鄰。南京農業大學溫網室實驗基地始建于2006年,占地面積約30畝,建有智能玻璃連棟溫室1331平方米、單棟玻璃溫室2棟960平方米、雙層充氣膜溫室2400平方米、網室7000平方米、輔助實驗用房250平方米等教學實驗場所。溫網室實驗基地面向作物遺傳育種、作物栽培與耕作、生命科學、植物保護、園藝園林、農業資源與環境生態及草業科學等植物生產類專業,接納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及專業教師從事教學實習和科學研究工作;同時也是我校國際、國內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主要試驗基地。以后將形成以作物遺傳育種及栽培新技術研究、果林花卉蔬菜遺傳育種研究、環境生態研究、植物保護研究和草業科學研究等為特色的本科教學實習基地和科學研究試驗基地。該基地將為學校的教學科研、高級農業人才培養、科技成果的孕育、科技示范推廣、對外交流和人員培訓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主要的工作是利用GPS測出三個已知點的坐標位置,高程值,測量各個小組的控制點點位,保障驗證各組的測量計算工作正確,測出圍墻邊界的位置,測出各碎部點,為計算機成圖作準備。4.2工作的組織和安排9月17日進行了全體實習動員,老師介紹實習基地基本情況,地理位置,說明了實習期間的注意事項等,進行了實習分組,下午各小組領取儀器,進駐場地,有關人員實地介紹牌樓基地的基本情況,界址和權屬情況和測量要求。各組開始組織編寫技術設計,并且進行了技術設計匯報,比較整理各組技術設計。9月19日到實習場地再次熟悉場地,確定3個已知點位置,跟著各小組了解他們的控制點選點情況。接著熟悉GPS基本操作,并且測量了已知點1和已知點3的坐標9月20日開始利用GPS測量圍墻邊界,出3臺儀器,分3個小組以圍墻轉折點為界限,各測一部分圍墻,合起來測出整個圍墻邊界。但是圍墻的有些地方相當的難測,由老師帶領進行了一次圍墻的補測。接著測量已知點2坐標。9月22日開始測各組的控制點,測各組控制點時,第2,3組由黃晉煜和魏威崗負責,第4,5組由徐冰負責,第6,7組由陶淳琛和未萌負責。9月23日上午在逸夫樓7022進行地形圖測繪講課,下午GPS碎部測量。9月25日數字化成圖講課,當天下午開始利用已有的數據繪制數字地圖。9月26日在牌樓基地內繼續繪制數字地圖和碎部點補測。9月28日進行測量操作——三腳架的假設的考核。9月29日第一階段成果上交。9月30日整理報告歸還儀器拍照、返校、交成果。4.3作業程序和方法在熟悉完地形,邊界界址信息,基本的測量要求后,開始對最基礎的三個已知點進行測量。再是為了對真個測區范圍,面積,形狀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對圍墻進行了測量成圖。遵循先總體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則。對各組的控制點進行了測量,然后再進行碎部點的測量。然后對一些零星地物的測量,如各種類型的井蓋等。通過實地對比檢查,上圖比對等方法檢驗測量情況,再進行重測和補測,不斷修正。4.4檢查驗收的組織和安排一、對各項成果實行小組自查互校,組長監督審核。二、測量工作期間,組長必須加強過程檢查,在野外實地測量中就應不斷檢查審核,避免重大錯誤導致大面積重測等情況。最后把住質量關,保證成果的質量。三、內業整理測算時保證數據完整、真實、計算無誤。成果還應符合有關標準和要求。四、利用計算機等自動化工具進行檢驗。五、由指導老師做最后的把關。4.5完成的工作量及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等我組共5人,在11天內利用三臺GPS,完成對包括已知點、控制點、碎部點總共1176個點的測量,其中不包括重測部分。完成對已知點的記錄,各個小組控制點的驗證,圍墻邊界的確定,碎部點的測量記錄等測量,同時為其他小組提供了數據準確性的保障。最后利用cass電子成圖。4.6有關問題及處理情況在總體上,我們較好的完成了測量工作,但也有些細節方面可能有所不足。我們所收集的資料并不多,也不是很完整,依靠的數據很有限,但對已有資料的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和解讀。可能對技術依據的把握還不夠準確。總體上我們順利地照著起初的工作計劃進行了測量工作,測量工作中沒有出現意外的情況,并且超進度完成了測量。在個別的細節上面,一開始的工作安排和后來的具體的執行情況有所不同,比如說加強了個別信號差、難測點的重復測量校正,人員安排上因為組員的臨時有事情而有所變動,控制點測量的時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