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東方醫院推拿理療科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推拿科培訓內容通科培訓掌握: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療原則;經絡學說的基本理論;推拿手法和功法的基礎知識;推拿科專科檢查的基本方法;采用正確的專業術語書寫推拿科門診病歷;推拿科常用的手法操作:扌袞法、一指禪推法、按揉法、彈撥法、摩法、擦法、捏法;推拿治療的適應癥與禁忌癥以及推拿意外的處理方法;推拿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痹證、痿證、漏肩風、落枕、腰痛、中風、泄瀉等病因病機、臨床特點、診斷與鑒別診斷以及治療原則。熟悉:點法、壓法、平推法、拿法、掃散法、運法;搖法、拔伸法在臨床上的運用;推拿科改良斜扳法治療急性腰扭傷特色診療技術的操作;不寐、痛經、眩暈、小兒肌性斜頸病因病機、臨床特點、診斷與鑒別診斷以及推拿治療原則。了解:運動關節類手法在臨床上的運用:頸椎斜扳法、胸椎對抗復位法、腰椎坐位旋轉扳法、腰椎斜扳法等;推拿學術發展中的一指禪推拿、扌袞法推拿、內功推拿三大學術流派以及經典著作,近、現代著名醫家的學術觀點;各基地的推拿適宜技術。專科培訓掌握:理筋理論及小兒推拿特定定位及主治功效等;推拿科專科檢查的基本方法,能正確地書寫門診推拿科病史;推拿科常用的推拿手法:扌袞法、一指禪推法、平推法、拿法、按揉法、彈撥法、摩法、壓法、拍法、擦法、掃散法、搖法、運法、搓法、抖法、捻法、拔伸;推拿治療的適應癥與禁忌癥以及推拿意外的處理方法;推拿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痹證、痿證、漏肩風、落枕、腰痛、中風、泄瀉等病因病機、臨床特點、診斷與鑒別診斷以及治療原則。熟悉:腰椎斜扳法、胸椎對抗復位法在臨床上的運用。不寐、痛經、眩暈、小兒肌性斜頸病因病機、臨床特點、診斷與鑒別診斷以及推拿治療原則。了解:運動關節類手法在臨床上的運用:頸椎斜扳法、胸椎對抗復位法、腰椎坐位旋轉扳法、腰椎斜扳法等;推拿學術發展中的一指禪推拿、扌袞法推拿、內功推拿三大學術流派以及經典著作,近、現代著名醫家的學術觀點;本基地的“推拿功法易筋經防治老年骨骼肌減少癥”、“推拿治療痛經”等推拿適宜技術。基本手法滾法
【定義】以小魚際掌背側或掌指關節部附著于體表一定的治療部位上,運用腕關節屈伸、內外旋轉連續往返運動的手法,稱為滾法。滾法是滾法推拿流派的代表手法。滾法根據著力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小魚際滾法、掌指關節滾法、小指掌指關節滾法等。①小魚際滾法以小魚際掌背側至小指、環指、中指的掌指關節部分,吸定于治療部位上,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主動旋轉擺動,帶動腕關節的旋轉和屈伸運動,小魚際掌背側持續來回滾動,使產生的功力持續地作用于治療部位上。【動作要領】。小魚際滾法要求:關腕節放松,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屈曲如佛手狀(中藥佛手的形狀),手背沿掌橫弓排列呈弧面,使之形成滾動的接觸面。以小魚際掌背側著力,吸定于治療部位,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做主動旋轉運動。向外滾動時,前臂外旋,帶動腕關節先向外旋后逐漸轉為屈腕狀;向內回滾時,前臂內旋,帶動腕關節先伸腕后逐漸轉為向內旋轉。腕關節伸屈的幅度控制在120°,即向外滾動(屈腕)約80°,向內回滾(伸腕)約40°(以手中立位計),使小魚際與手背部1/2面積依次接觸施術部位上。自然壓力,不能用蠻力,以免鎖死腕關節。“滾三回一”,即向外滾動和向內回滾時發力輕重之比為3:1。作用力方向。向外上30°~45°方向發力,在施術部位上做持續不斷的來回滾動。頻率控制在每分鐘約120~160次。②掌指關節滾法:以小指、環指、中指及示指的掌指關節突起部分著力于治療部位,運用腕關節的屈伸擺動,使產生的功力持續作用于治療部位上。要求:動作連貫協調,壓力適中,不可用掌指關節突起部過度觸碰骨性突起部位。頻率控制在每分鐘約120~160次。③小指掌指關節滾法:以小指的掌指關節突起部分著力于一定的治療部位上,動作要領同小魚際滾法,使產生的功力持續作用于治療部位上。要求:動作協調連貫,有節奏感,壓力適中。頻率控制在每分鐘約120~160次一指禪推法
【定義】用拇指羅紋面、指端或拇指橈側偏峰著力,通過前臂的主動擺動來帶動拇指或拇指指間關節做屈伸往返運動的手法,稱為一指禪推法。一指禪推法是一指禪推拿流派的代表手法,可演化為偏峰推法、屈拇指推法和纏法三種。一指禪推法拇指伸直,其余各指的關節自然屈曲呈空拳狀,以拇指端或羅紋面著力于體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做主動擺動,通過腕關節帶動拇指的掌指關節或指間關節做連續的、有節律的屈伸運動,使產生的功力持續地作用于治療部位或穴位上。【動作要領】一指禪推法要求:(1)沉肩:肩關節放松下沉,不能聳肩用力。(2)肘垂:肘關節屈曲并自然下垂,與胸壁保持一拳的距離(約10cm)尖,部肘低于腕關節。(3)腕懸:腕關節自然懸屈,在保持腕關節放松狀態下,盡量使腕關節懸屈約90°,尺側略低于橈側。(4)掌虛:手掌部與其余四指放松,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均自然彎曲。(5)指實:拇指自然著力,拇指端或羅紋面吸定于一點,不要來回移動或摩擦。(6)壓力:自然壓力,不能用蠻力,以免鎖死腕關節。(7)作用力方向:向外上30°~45°方向推動。若小于30°時易出現肘部與胸壁距離太近,大于45。時易出現肘部高于腕關節。(8)頻率:控制在每分鐘約120一160次。平推法
【定義】以指或掌、肘等部位著力于施術部位上,做單向直線推動,稱推法,又稱平推法。推法一般分為拇指平推法、掌平推法、拳平推法和肘平推法4種。【動作要領】①拇指平推法以拇指羅紋甲著力于施術部位或穴位上,余四指并攏前按助力,腕關節略屈曲。拇指及腕部主動用力,拇指沿經絡循行路線或肌肉纖維平行方向,做向示指端單向直線緩慢推移。要求:壓力適中,用力要穩,按壓要實,單向直線推移,速度宜緩慢均勻。施術部位可涂少許潤滑劑或介質,以防皮膚受損害。②掌平推法:以手掌面及手指緊貼體表治療部位,以掌根部為著力重心,腕關節略背伸,以肩關節為支點,上臂主動施力,沿經絡循行路線或肌纖維方向做單方向直線推移。要求同拇指平推法。③拳平推法:手握實拳,以示指、中指、環指及小指四指的近側指間關節的突起部著力于治療部位上,腕關節挺勁伸直,肘關節略屈,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主動施力,沿經絡循行路線或肌纖維方向做單方向直線推移。要求同拇指平推法。④肘平推法:屈肘,以肘關節尺骨鷹嘴突起部著力于治療部位上,以肩關節為支點,上臂部主動施力,沿經絡循行路線或肌纖維方向做單方向直線推移要求。同拇指平推法。也可用另一側手掌部扶握屈肘側拳頂助力,以增加推移力度。擦法
【定義】用手掌、魚際等部位緊貼體表一定的治療部位,做直線來回摩擦,使產生的熱能深透到深層組織的手法,稱為擦法。根據治療部位或臨床治療需要,可分為掌擦法、魚際擦法和小魚際擦法3種。【動作要領】①掌擦法:以全手掌緊貼體表治療部位,腕關節伸直,使前臂與手掌相平,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做主動屈伸運動,使著力部位在體表做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的直線往返摩擦移動,使產生的熱能深透到深層組織。②魚際擦法:以手掌的魚際部位緊貼體表的治療部位,動作要領同掌擦法。③小魚際擦法:以手掌的小魚際部位緊貼體表的治療部位,動作要領同掌擦法。擦法要求:(1)壓力要適中。壓力過重時,產熱過快,熱能不能深透,且易擦破皮膚;壓力過輕時,熱能不能積聚,同樣不能深透。(2)直線往返摩擦,用力要穩。不可歪斜,以免影響熱能深透和出現手法意外。(3)直線距離要拉得長,如拉鋸狀,動作要均勻連續,使熱能積聚。(4)施術部位涂少許潤滑劑或麻油、冬青膏等介質,既可起到防止皮膚擦破,又可使熱能深透,提高手法治療的效應。(5)操作時要保持呼吸自然,切忌屏氣,以免造成自身屏氣傷。(6)擦法使用后,一般不再施行其他手法,以免破皮。(7)摩擦頻率一般控制在每分鐘100~120次。拿法
【定義】拇指羅紋面與其余手指指面相對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膚或肢體,稱為拿法。根據拇指與相對用力的手指多少,可分為五指拿法、四指拿法、三指拿法和二指拿法4種。【動作要領】以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其他手指相對用力,捏住施術部位的肌膚或肢體,腕關節適度放松,以拇指同其余手指的對合用力進行輕重交替,連續不斷地提捏揉動。①五指拿法:以拇指羅紋面與其余四指相對用力,捏住施術部位的皮膚連同筋肌,逐漸用力內收并上提,做輕重交替的持續揉捏動作。五指拿法在頭部操作時又稱五指拿五經,亦稱五指爪法。②四指拿法:以拇指羅紋面與示、中、環三指指面相對用力,捏住施術部位的皮膚連同筋肌,逐漸用力內收并上提,做輕重交替的持續揉捏動作。③三指拿法:以拇指羅紋面與示、中指指面相對用力,捏住施術部位的皮膚連同筋肌,逐漸用力內收并上提,做輕重交替的持續揉捏動作。④二指拿法:以拇指羅紋面與示指指面相對用力,捏住施術部位的皮膚連同筋肌,逐漸用力內收并上提,做輕重交替的持續揉捏動作。捏法
【定義】用拇指與其他手指相對用力,在施術部位做對稱性的擠捏肌膚手法,稱為捏法。根據拇指與相對用力的手指多少,可分為五指捏法、三指捏法、二指捏法3種。【動作要領】用拇指與其他手指的指面或指節相對用力,將施術部位的肌膚連同皮下組織捏起,作快速的捻轉前進,或將肌肉捏起做快速的一捏一放的捏擠扯提動作。如此反復進行,循序移動。本法常用雙手同時操作。①五指捏法:又稱五指捏脊法。以拇指羅紋面頂住脊柱兩側的皮膚,余四指前按,指腹與拇指羅紋面相對用力,輕輕捏提肌膚,隨捏隨提,交替快速捻動向前。②三指捏法:又稱三指捏脊法。以拇指橈側面頂住脊柱兩側的皮膚,示、中指前按,指腹與拇指羅紋面相對用力,輕輕捏提肌膚,隨捏隨提,交替快速捻動向前。③二指捏法:又稱兩指捏脊法。手指屈曲,以示指中節部分的背面緊貼脊柱兩側皮膚,拇指前按,其羅紋面與示指中節部相對用力,輕輕捏提肌膚;或用拇指指面頂推皮膚,示指與拇指相對用力,輕輕捏提肌膚,雙手隨捏隨提,交替快速捻動向前。按揉法
【定義】在按法的基礎上配合揉法動作形態復合而成的手法,稱為按揉法。按揉法可彌補按法動作單調,增加作用效果。常用的有指按揉法和掌按揉法兩種。【動作要領】①指按揉法:用單指或雙指指面按壓于治療部位,按照揉法的動作要領進行節律性的揉動。②掌按揉法:用單掌或雙掌疊按于治療部位上,按照揉法的動作要領進行節律性的揉動。施術者上身略前傾以增加按揉力度,單掌按揉時,用掌根部為著力部位,雙掌按揉時,可用全掌或掌根部為著力部位。彈撥法
【定義】用拇指深按于治療部位,做如彈撥琴弦樣的往返撥動,稱為彈撥法。本法有廣泛的適應性,若能掌握得好,可用于肢體一切的痛癥。【動作要領】①拇指深按程度依病變組織而定,一般要深按至所需治療的肌肉、肌腱或韌帶組織,待出現有酸脹、疼痛的指感后,再作與上述組織成垂直方向的往返撥動。若單手拇指指力不足時,可以雙手拇指重疊進行彈撥。②本手法對深部組織刺激較強,所以在使用本法后局部應加以輕快的揉摩手法,以緩解疼痛反應。摩法【定義】用手掌掌面或示、中、環三指相并指面附著于穴位或部位上,腕關節做主動環形有節律的撫摩運動的手法,稱為摩法。可分為指摩法和掌摩法兩種。【動作要領】①指摩法:以示、中、環三指的末節指面附著于治療部位或穴位上,指掌關節自然伸直、并攏,腕關節微屈,沉肩、垂肘,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主動擺動,帶動腕、指在體表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環旋撫摩。頻率一般控制在每分鐘120次左右。②掌摩法:以手掌面平放于體表治療部位上,手掌自然伸直,腕關節微背伸,以掌心或掌根部作為接觸面,連同前臂一起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環旋撫摩。頻率一般控制在每分鐘120左次右。壓法
【定義】
用拇指面、掌面或肘部尺骨鷹嘴突為力點,按壓體表治療部位,稱為壓法,在臨床上有指壓法、掌壓法、肘壓法之分,具有壓力大、刺激強的特點。壓法的力量較按法要重,目前臨床上壓法常多用肘壓法,現介紹如下。
【動作要領】①術者肘關節屈曲,以肘尖部(即尺骨鷹嘴突見圖84)為著力點,壓在體表治療部位。②壓力要平穩緩和,不可突發暴力。③肘壓力量以患者能忍受為原則。拍法
【定義】用虛掌拍打體表一定的治療部位,稱拍法。拍法可單手操作,亦可雙手同時操作。【動作要領】五指并攏,掌指關節微屈,使掌心空虛。腕關節適度放松,前臂主動運動,上下揮臂,平穩而有節奏地用虛掌拍打施術部位。用雙掌拍打時,宜兩手交替拍擊。要求:操作時動作須平穩而有節奏感,要使整個掌、指周邊同時接觸體表。腕部要適度松,上下揮臂時,力量通過腕關節傳遞到掌部,使剛勁化為柔和,以患者皮膚輕度充血發紅為度。對患有肺結核、嚴重的骨質疏松、椎骨腫瘤、冠心病等病證禁用拍法。掃散法
【定義】用手指在顳部做往返的摩擦運動,稱之謂掃散法。【動作要領】①手勢:拇指伸直呈外展位,四指并攏微屈曲。②分解動作:拇指以撓側面少商部為著力點自前額發際向后至太陽作直線的往返摩擦移動,并可作少量的上下的位移。另四指以指端為著力點依少陽膽經循行路線作弧線(即耳廊上緣、耳后至乳突這一范圍內)的往返摩擦移動。③操作時腕關節略背伸,以腕關節小幅度的左右擺動和肘關節少量的屈伸運動來帶動手部的掃散動作。通常患者取坐位,醫者面對患者站立,用一手扶住患者一側的頭部起穩固作用;另一手在患側顳部作掃散手法。可左右側交替進行,每側約30~50次往返摩擦移動。④動作要平穩,避免患者頭部隨手法操作而造成晃動。⑤手法要貼于頭皮操作,以免牽拉頭發根而疼痛。運法
【定義】術者以拇指或中指的螺紋面著力,在經穴之間由此及彼的做環形或弧形的輕輕推摩,稱為運法。【動作要領】①著力部位緊貼體表。②用力均勻柔和,宜輕不宜重,指面僅在體表輕摩,不帶動皮膚運動,作用力較摩法輕。③頻率較摩法慢,宜輕不宜急。④小兒推拿時,局部常須使用水、蔥姜汁、滑石粉等介質。搖法
【定義】以患肢關節為軸心,引導肢體做被動環轉運動的手法,稱為搖法。主要應用于頸、腰及四肢關節。【動作要領】施術者一手固定被搖關節的近端,另一手握持關節的遠端,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被動搖動。搖轉的幅度應由小到大,動作和緩,用力穩實。操作時要因勢利導,搖動的幅度不可超越關節的生理活動范圍。動作切忌粗暴生硬。搖法
①搖頸法:患者取坐勢,頸項部放松,施術者站于其側后方,用一手扶住其頭頂后部,另一手托住其下頦部,以托住下頦部的手主動運動,雙手協調配合緩慢搖轉頭部,使頸椎隨頭部搖轉而產生被動搖轉。順時針、逆時針方向搖轉各數次。本法也可以采用仰臥位姿勢操作,動作要領同坐勢。要求:兩手協調配合,用力要穩,動作緩和,切忌粗暴蠻力;搖轉幅度由小到大,不可強求。②搖肩關節法主要有三種。臨床應用時應根據肩關節疾患的具體病情而導致的活動功能受限程度,合理選擇。(1)握手搖肩法:又稱小幅度搖肩法。患者取坐勢,肩部放松自然下垂。施術者站于其患側方,以一手扶住其肩關節(拇指按于肩前部,余四指按于肩后部),另一手以虎口交互握住患者手部,做小幅度的緩慢搖動,使肩關節隨之產生旋轉活動。順時針、逆時針方向搖轉8~10次。(2)托肘搖肩法:又稱中幅度搖肩法。患者取坐勢,肩部放松自然下垂,同時屈曲肘關節。施術者站于其患側方,以一手挾住其肩關節(姿勢同上),另一手托住其肘部(患者前臂放在施術者前臂上),做中等幅度的緩慢搖動,使肩關節隨之產生旋轉活動。順時針、逆時針方向搖轉8~10次。(3)大幅度搖肩法:患者坐勢,肩部放松自然下垂。施術者站于其側前方,以一手輕握其手腕部,另一手用掌背將其腕部緩慢向上托起,當托至140°~160°時,該手隨即反掌握住腕部,原握腕之手改作循手臂滑移至患肩上部按住,稍停頓一下,此時按肩之手下壓肩部,握腕之手向上提拉肩部,使肩關節充分伸展,隨即握腕之手向后、向下搖轉,使肩關節形成360°的環旋搖轉。如此反復周而復始,兩手交替協作,使患肩做連續的環轉活動。相反方向搖肩時,兩手操作動作相反即可。向后、向前搖肩各5~8次。要求:兩手動作要協調配合,連貫應手。在肩關節伸展過程中要有一個提拉、壓肩動作,使肩關節在最大許可活動范圍內搖轉。③搖腰法:患者端坐位,腰部放松。施術者半蹲于其身后,用一手按住其腰部一側,另一手挾住對側肩部,兩手協調用力將腰部按前屈、側屈、后伸的次序搖動,使腰部旋轉運動。一般左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注射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
- 2-10邏輯函數的化簡-公式法1
- 福建省龍巖市一級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聯考數學試題【含答案】
- AIGC應用基礎課件
- 醫院制度管理制度流程圖
- 四川省德陽地區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三模擬卷(一)生物試題含解析
- 西南石油大學《拉丁美洲文學史》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鹽城市郭猛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初三適應性月考(六)數學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實驗市級名校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初三聯考數學試題含解析
- 錦州市凌河區2025屆數學三下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國家開放大學《人文英語3》章節測試參考答案
- 中國暈厥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14 )
- 長途大客車總布置設計
- T∕CAAA 002-2018 燕麥 干草質量分級
- 一年級《20以內的加減法填括號口算題(共100道)》專項練習題
- 方格網計算步驟及方法
- 課題評分表(共1頁)
- 六年級趣味數學(課堂PPT)
- 詢價單(模板)
- 關于我縣二次供水調研報告
- 腫瘤形態學編碼(ICD-10字典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