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間作業專題培訓_第1頁
有限空間作業專題培訓_第2頁
有限空間作業專題培訓_第3頁
有限空間作業專題培訓_第4頁
有限空間作業專題培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有限空間作業主講人:胡震聯系電話:138186435331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專項治理要求

一、工作目標(一)摸清底數現狀;(二)開展全員培訓;(三)健全制度規程;(四)配全安全設施;(五)制定監管標準;(六)建立長效機制。

二、重點要求(一)設置安全管理機構、管理人員;(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操作規程;(三)配備合格防護用品、防護設備;(四)設置醒目警示標志、危險告知;(五)正確做好安全檢測、環境評估;(六)始終保持空氣流通、空氣達標;(七)認真做好安全交底、安全協調。2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專項治理范圍一、重點行業冶金、鑄造、造紙、印染、造酒、建材、機械、紡織、煙草、商貿、食品加工、金屬表面處理等。二、重點場所煤氣管道、水泥窯爐、紙漿池、發酵池、酒槽池、腌漬池、污水池、電解槽、儲罐、反應塔(釜)等。3第一章有限空間概念4

第一節有限空間定義

一、定義:

有限空間是指圍封的容易產生缺氧,或存在有毒、易燃易爆氣體,導致職業中毒、職業危害、可燃混合氣體爆炸的空間。

圍封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有限;自然通風不良,氧含量不足或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二、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一)空間足夠大但有限,工作人員可以完全進入完成指定工作;(二)進出口受限制、出入口或人孔僅能夠容納一人進出;(三)并非為長時間工作而設計,非常規、非連續作業場所。5第二節有限空間分類

一、密閉設施設備:如船艙、貯罐、車載槽罐、反應塔(釜)、冷藏箱、壓力容器、管道、煙道、鍋爐等;

二、地下有限空間: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倉庫、暗溝、地坑、廢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氣池、化糞池、下水道等;

三、地上有限空間:如儲藏室、酒糟池、發酵池、垃圾站、溫室、冷庫、糧倉、封閉車間、封閉試驗室等。

6有限空間識別(一)化工儲罐-----是自來水箱-----是通信電纜井-----是污水集水井-----是污泥堆場---是隧道---否7有限空間識別(二)溝槽-----是閘門井-----是駕駛艙-----否

反應釜-----是污水窖井-----是有水污水池------是

地下商場----否8有限空間識別(三)下水管道------否儲罐------是地窖-----是

低洼地------是加油站------否壓載艙------是貨艙------否

9第三節有限空間危害因素和特點一、有限空間危害因素(一)燃爆危害:可燃氣體、蒸氣、粉塵濃度在爆炸極限范圍內引起燃燒或爆炸。(二)缺氧危害:空氣中氧濃度過低<18°會引起缺氧窒息。>22%燃燒概率增加。(燃料的燃點溫度降低,如CO在空氣中的燃點為609℃,在純氧中的燃點為388℃。)(三)中毒危害:有限空間有毒有害物質容濃度超過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引起中毒。(四)其他危害:如中暑、墜落、溺水、物體打擊、電擊等。二、有限空間危害特點(一)高風險作業可導致死亡;(二)絕大多數情況下可預防;(三)發生地點形式多樣化;(四)許多危害具有隱蔽性;(五)有些危害難以探測;(六)多種職業危害共存。10第二章危害因素來源11第一節有限空間危害因素來源一、有限空間中的氣體或液體的泄漏或揮發化學物質可能從化學品儲罐、天燃氣管道的法蘭、閥門等處泄漏,進入有限空間,形成多種危害環境。二、有限空間中有機物分解(一)有機物(生活垃圾、動植物)的分解產生CH4、CO、H2S

,導致中毒或窒息。(二)氧氣被細菌消耗導致缺氧。(三)有機物分解產生CH4、CO、H2S等可燃氣體導致爆炸和燃燒。三、有限空間中燃燒及氧化使氧氣被吸收在有限空間中焊接、加熱、切割作業會消耗氧氣,鐵生銹會消耗氧氣,導至缺氧。不完全燃燒會產生CO有毒氣體。四、富氧環境氧氣含量>22%就會增加燃燒的可能性。12五、清潔有限空間時也可能產生職業危害(一)氣體仍然能從被多孔墻壁吸收后釋放出來或從清潔時產生的淤泥中釋放出來;(二)氧氣會被惰性氣體置換,導致缺氧;(三)釋放出來的氣體會達到爆炸濃度,導致燃燒爆炸;(四)清潔劑與某些物質反應會產生有毒氣體。六、有限空間涂刷涂料

涂料及溶劑中含有大量的苯、甲苯或二甲苯有毒氣體,對噴刷人員危害極大。七、可燃性固體顆粒的形成

碳粒、糧食粉塵、纖維、塑料屑以及很細的可燃性固體顆粒會形成易燃易爆環境。第一節有限空間危害因素來源13第二節有限空間有毒有害因素對健康影響一、急性中毒的表現

1、神經系統表現為意識障礙、抽搐、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中樞神經限局性體征、顱內壓增高等癥狀;

2、呼吸系統表現為窒息、鼻炎、咽喉炎、氣管及支氣管炎、肺炎、肺水腫等癥狀;

3、循環系統表現為心率加快、四肢冰冷、脈細弱、血壓下降、休克等癥狀。14二、硫化氫《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中硫化氫被列為I級

1、硫化氫(H2S)是無色氣體,有特殊的臭味(臭蛋味);2、比重比空氣重,易積聚低洼處;3、易溶于水、酒精、氣油;4、易燃,與空氣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爆炸極限為4.0~46.0%;5、硫化氫屬窒息性氣體,是一種強烈的神經毒物;6、在作業環境中,硫化氫的最高容許濃度為10毫克/立方米。當濃度超過30~40毫克/立方米時,其臭味減弱;達到75~300毫克/立方米時不能察覺其存在;達到375~750毫克/立方米時,發生肺水腫、意識喪失、呼吸困難;達到1000毫克/立方米,可發生電擊樣死亡,數秒鐘發生猝死。

7、有機物發酵腐敗時可產生硫化氫。腐敗:原料中的蛋白質經微生物的分解,產生大量的胺類及硫化氫等。咸菜、咸魚腌制過程中也會產生硫化氫。第二節有限空間有毒有害因素對健康影響152003年5月12日上午7時許,某造紙廠職工王某進入紙漿池,該池容積約36平方米,池口開有0.3平方米出入口。8時20分,該廠職工趙某、錢某、盛某發現王某下池一直沒有上來,便相繼下池查看,均被悶倒在漿池里,副廠長聞訊急著下池救人,但爬到中途就受不了,司爐工張某等人連忙將其拉出。此次硫化氫中毒事故導致3人死亡、2人受傷。事故經過情況161、未建立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下池作業操作規程;2、未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3、職工下池作業和救援未采取任何防護措施;4、未經清水沖洗和空氣置換冒險下池作業5、盲目施救導致事故傷亡人員增加;6、未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培訓。事故原因分析17某印染公司總經理賈某將清理圓形蓄水池(直徑2.8米,深8米)包給鄰居王某,王某又叫了小工章某。2005年5月4日上午,章某通過池邊爬梯下到池底,將池底廢棄棉紗雜物搬運上來;下午1時,當章某從池底爬到池口準備上來,突然掉落下去,王某、賈某等5人先后下池施救,均在池內中毒昏倒,事故導致3人死亡、3人受傷。事后對池內空氣進行檢測分析,確定為硫化氫中毒事故。事故經過情況181、安全意識淡薄,冒險下池作業,導致中毒事故;2、沒有防護措施,盲目下池施救,導致傷亡擴大;3、安全培訓缺位,現場監管缺失,沒有安全交底;事故原因分析19三、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CO是無色、無臭、無味、無刺激性、難溶于水可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爆炸極限為12.5~74.2%

有毒氣體,一氧化碳中毒,亦稱煤氣中毒。有機物可分解產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屬窒息性氣體,一氧化碳進入體內后主要與紅細胞的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以致使紅細胞失去攜氧能力,從而組織細胞得不到足夠的氧氣。

四、甲烷(沼氣)

甲烷,CH4。在標準狀態下是一無色、無味的氣體,比空氣輕。可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爆炸極限為5.3~15.0%

甲烷是天燃氣的最主要成分。

一些有機物在缺氧情況下分解產生的沼氣其實就是甲烷。第二節有限空間有毒有害因素對健康影響20事故經過情況

2007年8月6日上午9時許,肥城市新世紀建筑安裝工程公司羅全朝、張攀2名工人在對肥城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煤氣車間5#造氣爐進行修補作業時,由于煤氣爐四周爐壁內積存的煤氣(一氧化碳)釋出,導致2人一氧化碳中毒,造成1人死亡,1人受傷。

21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施工隊在未辦理任何安全作業手續、未通知設備所在車間的情況下,安排施工人員進入5#造氣爐底部耐火段進行修補作業,作業過程中,由于煤氣爐四周爐壁滲透的一氧化碳釋放,導致2人中毒,1人死亡,1人受傷。間接原因:企業未與外來施工隊伍簽定安全協議,對外來施工隊伍管理不嚴。

22事故經過概況某公司甲酸生產裝置因故障全系統停車檢修,合成反應器噴管損壞,需要進入容器內進行維修。某月某日8時許,打開合成反應器下部兩個入孔進行通風,并從上部入孔加水進行沖洗,17時許,進行通風,17:15許,安全處有關人員采用可燃氣體及氧氣測定儀測定,因可燃氣體測定不合格,因而每隔15分鐘再測定一次,直至19:45測定合格,隨后簽發“進罐作業許可證”,并注明要佩戴長管呼吸器。20:00許,2名架子工進入合成反應器搭建腳手架(未戴個人防護呼吸器),2名操作工及1名臨時工在容器外監護,大約13分鐘左右,容器內傳出求救聲,監護人員及現場9名檢修工在情況緊急下未佩戴防護呼吸器進入容器搶救,也先后中毒,其中7人勉強爬出,公司經理和成品工段負責人聞風趕到,戴上隔離面具將容器內4人救出,并立即送往醫院搶救,1名架子工和1名臨時工搶救無效死亡,其余2人經搶救后脫險。23事故原因分析

此事故教訓是深刻的。造成事故的原因:一是設備沒有進行有效隔絕。該反應器共有16條管線與之連通,物料分別有一氧化碳、甲醇、甲酸等,操作人員只是關閉閥門而未加盲板,由于閥門不嚴,致使一氧化碳進入反應器;二是置換處理措施不當。該反應器未進行徹底置換,未打開所有人孔進行自然通風,或強制通風,僅用水沖洗,這只能將甲醇、甲酸等溶解洗掉,而不能將一氧化碳洗去;三是分析方法不全面。進入有限空間的容器作業應進行有毒有害物質濃度分析、氧含量分析、可燃氣體分析,但僅進行氧含量和可燃氣體分析并合格,未分析有害氣體濃度,動火標準不能作為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唯一標準;四是操作人員違章作業。在簽發“進罐作業許可證”時,已注明要佩戴長管呼吸器,作業人員不按要求佩戴防護器具,救護人員不戴防護器具就進入容器救人,導致事態的擴大,監護人員監護不力等均屬違章行為。24事故經過概況

2000年7月28日,福州山水科技園內建筑工地1名施工人員在孔樁下面收水樣,突然倒下,現場人員發現后立即趕往救援,3名施工人員在無任何防護的情況下相繼下去救人,但不幸也中毒昏倒。工地上其他人員急忙報警,附近的武警戰士趕來,戴著非供氧式防毒面具在其他人監護下進行救人,但是很快也發生昏迷。最后由消防特警中隊的武警戰士,戴著供氧式防毒面具,穿著防化服,才將孔樁內的4名遇難者救出。4名作業人員因中毒時間過長,均已死亡。進入孔樁救人的武警戰士,經送醫院搶救后脫險。25事故原因分析

1、據了解,該建筑工地原先為生活垃圾填埋場,生活垃圾長時間密封分解可產生甲烷。經現場調查,孔樁的孔徑約70cm,深度8m左右,其中積水有lm左右,孔樁室內空氣毒物濃度檢測結果:離孔樁口下6m左右,空氣中甲烷含量高達39%,二氧化碳高達2.2%,氧含量僅為2.8%。2、未設置通風排毒設施,避免有害氣體的聚積并減少其濃度。3、作業場所氧氣濃度未達到18%以上。26五、苯

分子式C6H6

外觀與性狀無色透明液體,有特殊芳香味(芳烴類)。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數有機溶劑。

可燃(易燃液體),蒸氣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爆炸極限為1.2~8.0%

有毒,也是一種致癌物質。苯的毒性主要是苯的代謝產物所致苯是芳香族化合物,在工業中應用廣泛。(據報道苯在人體內可氧化為無毒的已二烯二酸和非常有毒的酚、鄰-苯二酚、對-苯二酚和1,2,4-苯三酚。)根據科學數據,當空氣中的苯濃度達到超標量,人體接觸30分鐘便可致人體發生急性中毒,當空氣中的苯濃度嚴重超標時,人體接觸5~10分鐘便可致人死亡。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濃度苯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長期接觸苯對造血系統有損害,引起慢性中毒。第二節有限空間有毒有害因素對健康影響27事故經過情況2008年9月13日8時左右,某市清源實業有限公司水處理劑車間二工段7號反應釜在檢修過程中由于1人中毒,3人盲目施救,造成3人死亡,1人受傷。經初步調查了解,在檢修前兩名工人用水對7號反應釜進行幾次沖洗置換后,1名機修工違反操作規程,在未對釜中置換情況進行檢測,且未佩戴防護用品的情況下擅自進入作業,中毒暈倒。帶班班長和另一名機修工發現后,在仍未采取任何防護條件的情況下,先后進釜施救,生產科長聞訊趕來,僅佩戴過濾式防毒口罩(非隔離式防護用品)進釜救人,相繼中毒。隨后施救人員正確佩戴隔離式防護用品迅速將4人從釜中就出并緊急送往醫院搶救,因傷勢過重,3人搶救無效死亡,生產科長受傷。28事故原因分析

1、發生事故后現場人員沒有按規定及時報告,在未弄清情況又未采取任何防護措施下,組織不力,盲目施救。2、企業雖制定了應急預案,但針對性不強,不能指導救援工作,又未組織演練,安全教育培訓不力,職工缺乏安全意識和基本的應急常識及自救互救能力。3、對長期封閉空間可能造成的缺氧、有毒氣體認識不足,作業人員缺乏基本常識,作業不規范,作業前未對現場有毒有害性氣體進行檢測。4、企業未為作業人員配備自救、防毒裝備和氣體檢測儀。5、企業通風管理混亂。6、專業救援力量不足,缺少必要的應急救援裝備,不能滿足救援需要。29六、甲苯與二甲苯

無色易揮發的液體,有芳香氣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易燃,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為1.2~7.0%

蒸汽有毒,可以通過呼吸道對人體造成危害,對皮膚、粘膜有刺激性,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

七、汽油

無色至淡黃色的易流動液體,具特殊臭味,易揮發,主要成分為C4~C12脂肪烴和環烴類,并含少量芳香烴和硫化物。易燃,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為1.3~6.0%

難溶于水,易溶于苯、極易溶于脂肪,難人體的皮膚造成脫脂傷害生產環境空氣中汽油主要以氣體形式經氣管、肺吸入,皮膚吸收少。其毒性大小取決于汽油的成份。第二節有限空間有毒有害因素對健康影響30第三節缺氧和窒息

有些氣體,其本身無毒,但由于它們的存在對氧的排斥,而造成機體缺氧。如氮氣、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因生物與化學的緩慢氧化耗氧,造成有限空間缺氧狀態。一、缺氧場所作業的危險性有限空間的自然通風不良,易形成缺氧狀態。空氣中一般含21%的氧。若低于18%則有可能導至窒息事故。

二、二氧化碳對人體的危害

二氧化碳CO2又名碳酸氣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而略帶刺鼻氣味和微酸味的氣體。二氧化碳比空氣重。其本身無毒性。在有限空間中吸入高濃度二氧化碳,人體內組織缺氧,重者窒息死亡。31某天,某天然氣公司職工周某、李某進入窨井進行天然氣管道割接作業,因操作不當致使天然氣泄漏充滿窨井,窨井內氧氣含量嚴重不足,周某、李某逐漸昏迷,在井上監護的陳某、馬某見狀,急忙俯身去拉井下兩人,也因缺氧先后墜入井內,工友房某、李某在下井救人時也先后昏倒,此次缺氧窒息事故導致陳某、周某2人死亡、其他4人受傷。事故經過情況321、沒有有效防護,未帶防毒面具,沒有制止違章;2、現場監管不力,沒有及時檢測,沒有置換空氣;3、施救方法不當,盲目下井救人,導致傷亡增加;4、安全教育缺位,安全意識單薄,安全知識缺乏。事故原因分析33第四節其它危害因素生產環境中可能存在多種危害因素:物理因素、噪聲和振動、電離輻射等。一些危害具有隱蔽性并難以探測。

一、爆炸與燃燒

爆炸:是指物質經過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突然放出巨大的能量(光和熱或機械能)的現象。爆炸的三種類型:物理爆炸、化學爆炸、物理化學爆炸。密閉狀態下燃燒可轉化為爆炸。

高熱、沖擊波、有害氣體

高熱:燒傷沖擊波:擊傷、爆炸后,碎片飛出,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傷害。有害氣體:爆炸后產生的CO、NO、CO2吸入中毒窒息。34二、溺水

在有水積蓄的地下有限空間、糞坑糞池、腌菜窖、沉淀池、污水池、下水道中清理、維修工作,有可能因中毒、受傷或不慎跌落可致淹溺。三、墜落

高處墜落事故是外傷性職業死亡的主要原因。四、觸電

人體觸及或靠近帶電體時,使人體成為電路的一部分或形成電弧波、閃擊放電的現象。第四節其它危害因素35事故經過概況

2006年某月,某廠工人在釉水池中接觸了漏電的潛水泵觸電身亡,另一名工人發現他倒在釉水池設備旁邊,伸手施救,也觸電身亡。經現場檢查測試,發現潛水泵內部絕緣破損發生一相線碰外殼,測得釉水池中水面對地面的電壓達到202V,潛水泵電源沒有裝設剩余電流保護裝置,人員進入釉水池沒有穿戴絕緣防護用品導致觸電死亡。另一名工人因缺乏電氣安全防護知識,盲目施救導致觸電死亡。

36事故原因分析

1.違反《電力安全工作規程》。工作前沒有認真做好安全用電的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

2.違反用電現場安全防護要求。涉電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沒有按要求使用安全工器具和個人防護用品,工作中著裝不符合防護要求,企業的安全防護用品配備不齊全;

3.電氣設備保護裝置不健全。電氣設備外殼沒有安裝保護接地裝置,用電設備沒有裝設剩余電流保護裝置;

4.用戶自備發電電源沒有裝設雙向切換裝置;

5.工作人員安全意識薄弱,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缺乏安全用電知識和觸電急救知識;

6.現場環境潮濕,用電設備陳舊,缺乏電氣設備缺陷檢修制度,設備存在絕緣缺陷沒有及時維修。37國務院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