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劉鳳斌教授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經驗
胃食管反流病(ge0)是由胃內容物反流引起的不適癥狀和并發癥,包括反流性食管炎(be)、非檳榔反流病(ned)和胃腸管炎(barrett)引起的疾病。其典型和常見的反流癥狀為燒心和反流,其他少見或不典型的相關癥狀包括以下一種或多種,如上腹痛、胸痛、腹脹、上腹不適、噯氣、咽部異物感、吞咽痛等,此外還有如慢性咳嗽、咽炎等食管外癥狀。這些癥狀在臨床上遷延不愈,反復發作,給病人帶來不適和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對胃食管反流病并無確切的病名概述,但是根據其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將其辨病歸屬于中醫學“吐酸”、“反胃”、“嘈雜”、“胸痹”、“胃痛”、“噎嗝”、“梅核氣”、“咳嗽”等病的范疇。中醫藥辨證論治具有良好的療效。劉鳳斌教授是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全國百名杰出青年中醫,長期從事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治工作,對中醫藥治療胃食管反流病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本人有幸跟師學習,現將老師經驗介紹如下。1胃失和降上逆劉教授認為本病病位主要在胃與食管,與肝、脾、肺等臟密切相關,其發病原因不外乎飲食不節、情志內傷、調養失當等,以致濕熱內蘊、肝郁失疏、脾胃虛弱等,進而發生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兼痰濕郁熱甚或瘀熱而發為本病。1.1潔之品,上逆為病現代社會人們生活水平日益增高,多恣食辛辣肥甘厚味,或暴飲暴食、過食酸燙及不潔之品,或嗜食煙酒等,可直接傷及食管,損其陰津,致其潤降失職,氣機上逆為病;或可飲食入胃,擾及胃腑,耗氣傷陰,胃失和降;亦可傷及脾臟,以致其運化失責,痰濁內生,蘊而化熱,阻滯氣機,終至脾胃升降氣機失調而發為本病。1.2痰濕互結,則致陰津受損,則有痰氣被滯上惱怒傷肝,肝失疏泄,以致橫逆犯胃,胃失和降則見反酸噯氣之癥;肝郁日久化熱,必致陰津受損,食管失潤,則可見飲食難以下咽,有堵塞之感;過于憂思,以致氣結傷脾,運化水濕失職,可見痰濕內生郁阻之癥;久則必可見痰氣交阻,逆而不降,阻滯咽喉或食管而發為咽部食管不適病癥;甚或氣滯痰濕瘀阻,進一步加重病情。1.3強胃氣上的逆而發多見于病人平素脾胃虛弱或患它病(如糖尿病等)之后,過早或過多進食滋補調養之品,或飲食不節等,以致進一步加重脾胃虛損,使脾失運化,胃失和降,脾胃氣機升降之樞失職,胃氣上逆而發為本病。1.4胃氣上逆,則發胃熱以從胃胃郁熱而發天氣變化,寒溫失調,外感六淫,衛表受邪,內擾于肺,肺經不利,宣發肅降失職,必可殃及于胃,胃之升降失調,氣機上逆,而發反酸、噯氣,甚或氣滯痰濕內阻以致吞咽不利等癥;另因廣東地處嶺南,“土卑地濕”,長年濕熱溫蒸,這種特殊的地理氣候特點,使該地區人們尤宜感受濕熱之邪,困及于脾,影響脾之運化,而致痰濕內阻,或郁久化熱等,終致脾胃氣機升降失調,而發胃氣上逆,兼痰濕郁熱甚或瘀熱而發為本病。總之,本病之發病因素不外乎上述幾種,但臨床上尤以前兩種為多見,初病多見肝氣犯胃、肝胃郁熱或濕熱中阻等證,久則可見胃陰虧損、痰濕熱瘀夾雜而為病。其病位主在胃與食管,與肝、肺、脾等臟密不可分,以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為其主要發病機理。2治“未病”思想劉鳳斌教授根據本病之病因病機及發病表現,臨證治療多主張以益氣健脾,和胃降逆為治療大法,同時辨證佐以疏肝、清利濕熱、疏利肺氣等法,擅長使用對藥處方,并尤其注重以“治未病”思想指導患者的心理疏導及飲食調護等,臨床取效甚佳。2.1胃不和則則胃胃食管反流病其發病原因多種多樣,但究其根本,脾虛失運,胃失和降,以致胃氣上逆是其主要病機所在。劉教授針對此病機所在,臨床用藥秉承鄧老經驗,時常教導學生要善于“平淡之中出神奇”,最喜歡平平淡淡的四君子湯為底方予以加減運用,臨床常用太子參、黃芪、白術、茯苓、淮山、甘草等補脾藥物以健脾益氣,以期脾運得健,無以聚水生濕化痰,阻滯氣機,礙于胃降。同時,因胃主受納和腐熟水谷,其氣主降,以下行為順,正如“六腑以通為用,胃氣以降為和”(《內經》),“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清氣在下則生飧瀉,濁氣在上則生嗔脹”(《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言,故治療上針對胃失和降,必須注意通降胃氣,腑氣得通,胃氣得降,清濁之氣各歸其位,則其病自愈,常加用蘇梗、砂仁、大腹皮、柿蒂、枳實等理氣降氣之品以理氣降氣和胃,若有食積者,可予以雞內金、神曲、山楂、萊菔子、麥芽、谷芽等以消食通腑。劉教授亦非常重視針對該病的個體化辨證論治,對因外感六淫,肺失宣降導致的肺胃失和,胃氣上逆為病者,常以桔梗與紫蘇梗配伍使用,以期肺胃升降得宜,則氣機調暢,若兼有外感癥狀,肺氣不宣,則加用銀花、連翹、桑葉、前胡等解表藥以復肺氣宣降;對于情志致病,肝郁癥狀明顯者,則加用疏肝理氣之藥,如郁金、陳皮、香附、枳殼、木香、佛手等;對于濕熱或寒濕內阻之象明顯者,常加以兩面針、布渣葉、黃連、半夏、藿香、佩蘭、干姜等清化或溫化祛濕之品。對于藥物的煎服方面,劉教授認為引經藥的使用必不可缺,臨診時必囑病患記得煎服時加生姜三片,因其性辛,微溫,入胃、脾、肺、肝經,能宣散表寒,溫中去濕,降逆止嘔,調和脾胃,用其作為引經藥,可將諸藥引向脾胃,其量雖少,卻功不可沒,不可隨意去之。如濕熱明顯者則需慎用。2.2社會主義新藥,可分為3個療效品種,2.劉教授在臨證之時,尤善于運用對藥處方,常言:對藥之用不但用之信手拈來,更是多年經驗之積累與升華,易于取效甚佳。現將劉教授臨證之常用對藥介紹如下:2.2.1雞內金與麥芽(或谷芽)雞內金甘平,可生發胃氣,健脾消食,有養胃陰、生胃津、消瘀積之用;麥芽、谷芽均味甘性平,功效類似,均有啟脾增食、寬中消積、和胃補中之功;上述藥對合用,啟脾之力倍增,有助于升發胃氣胃津,疏調肝氣,開胃增食。臨診常予以生用,不但利于保持藥物的有效成分,更是取其生發之意。常用于脾胃虛弱、胃陰受損,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癥。2.2.2枳實與竹茹枳實辛散溫通,降氣消痰,散結除痞;竹茹甘涼清降,下氣消痰,清熱止嘔。二藥伍用,相得益彰,清熱化痰消積、和胃降逆之功均增強。常用于濕熱內阻于中,積滯不化,胃氣上逆,惡心嘔吐,胸脘滿悶等癥。2.2.3黃連與吳茱萸黃連大苦大寒,為清熱瀉火(心胃之火熱)、除濕熱之佳品;吳茱萸味辛苦,性大熱,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疏肝解郁、行氣消脹等功用,被李杲譽為“濁陰不降,厥氣上逆,膈寒脹滿,非吳茱萸不可治也”。二藥伍用,有辛開苦降,反佐之妙用,以黃連之苦寒瀉肝經橫逆之火以和胃降逆,佐以吳茱萸之辛熱,從類相求,引熱下行,防邪火格拒之反應,以期清肝瀉火、降逆止嘔、和胃制酸之用,正合左金丸之意。常用于肝郁化火,胃失和降,脅肋脹痛,嘔吐吞酸,嘈雜噯氣,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等癥。2.2.4干姜與黃連干姜辛熱,可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化寒痰;黃連苦寒,清熱瀉火燥濕。二者伍用,辛開苦降,一溫一寒,既可除寒積,又可清郁熱,以達止嘔逆、制胃酸,和胃消脾之功。常用于胃脘疼痛,心下逆滿,嘈雜噯氣,嘔吐吞酸,寒熱錯雜阻滯中焦所致的氣機失調之癥。2.2.5烏賊骨與浙貝母烏賊骨,又名海螵蛸,味咸、澀,性微溫,有收斂固澀、制酸止痛之用;浙貝母味苦性寒,開泄力強,可宣肺化痰,又可清火散結。二者伍用,制酸止痛之功尤甚。常用于胃脘疼痛,燒心反酸等癥。2.3疾病發生的是由疾病發生的基劉教授認為精神及心理因素是本病反復發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臨床中,較多的胃食管反流患者具有緊張、焦慮、抑郁、恐懼等精神癥狀,且與疾病緩解復發時間、病情程度等密切相關。劉教授臨證時,特別重視對患者心理的觀察和疏導調護,消除患者對病情不必要的恐懼及顧慮,囑其時常保持心情愉快,保證睡眠的質量,對睡眠欠佳者則予以夜交藤、合歡皮等以養心解郁安神,浮小麥滋陰安神,甚則予以磁石以重鎮安神等,以期患者睡眠改善,陽得以入陰,則心情舒暢,脾胃得養,氣血充足,臟腑自和。2.4盡量選用低質、易吃酸性食物劉教授認為,本病與飲食起居亦密切相關,正如“三分靠治,七分靠養”的胃病認識所言。故劉教授在臨診之時,均囑患者平時必須注重飲食,當以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忌食辛辣、生冷、煙酒等刺激性食物,忌暴飲暴食,不可過食肥甘厚膩煎炸之品,少食酸甜及豆類等產氣過多食物,譬如土豆、豆腐、豆漿、糯米等,并注意日常生活少飲白粥,可少食皮蛋瘦肉粥等,睡前忌飲水過多,同時用藥上亦慎用酸性藥物,如陳皮,酸棗仁等。并建議患者早睡早起,堅持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快走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只有如此,方可避免此類疾病的反復發作,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3從病因病機以臨證治療為主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見的脾胃疾病之一,主要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人工智能行業報:政府行動路線圖AI
- 2025年電子塑膠模具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電信綜合管理系統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甜品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珠珍棉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豬膽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牛津布手提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低壓電器 課件 單元三 項目三 任務一 掌握接觸器聯鎖正反轉控制線路
- 蘭州交通大學《臨床寄生蟲學檢驗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催化與生物轉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野外生存教程第五章:野外避陷與課件
- 一般現在時(英語)知識講解課件
- 零售藥店處方藥銷售自查整改報告word(范文)
- 腹腔鏡下保留脾臟胰體尾切除術
- Q∕GDW 12070-2020 配電網工程標準化設計圖元規范
- 《孤獨癥認知訓練》PPT課件
- 汽車半懸掛系統建模與分析(現代控制理論大作業)
- 高分子化學6離子聚合陽離子
- 畢業設計論文土木工程專業五層單身宿舍樓框架結構設計
- 石膏板項目可行性分析與經濟測算(范文參考)
- 晉江文件歸檔目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