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教學設計 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1頁
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教學設計 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2頁
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教學設計 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3頁
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教學設計 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4頁
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教學設計 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古代詩歌四首【教學目標】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背誦詩歌。了解詩歌有關知識,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提高古詩文修養。第一課時觀滄海重點:把握整體意脈,全面理解詩歌內涵難點:感受詩人獨特的精神風度與人格魅力導入大家知道曹操吧?說起曹操,常常聽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奸雄,今天我們閱讀他的《觀滄海》,也許你對這樣一個歷史人物會有更客觀的認識。·“挾天子以令諸侯”高人一籌的政治策略建安元年七月,漢獻帝回到了洛陽。九月,曹操親自到洛陽迎接漢獻帝在許建都,曹操為大將軍,封武平侯。從此占有了以朝廷名義號令四方的優越地位。董仲舒說:“心止于一中者,謂之'中’;持二'中’者,謂之'患’。患,人之中不一也。不一者,故患之所由生也。”這種說法經歷大漢四百余年的統治,已經深入人心,而曹操正是利用了這一正統意識,采取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取得了很大優勢。自秦漢以來,大一統已經成為民眾誠心擁護的政治形勢,在經歷嚴重戰亂后,統一更是民心所向。曹操在剿滅許多地方豪強勢力之后統一北方。繼而發動赤壁之戰希望一統全國。他的旗幟一直是漢獻帝,他是在漢獻帝的旗號下進行統一的戰爭。如此的名正言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只是在道義上有所漏洞。這樣高超的策略,使曹操集團積蓄力量最久,基礎最為雄厚,所取得的成就也最為顯著,后來實現西晉一統也正是因此。·唯才是舉三國,一個壯麗且美麗的時代,人才輩出莫過于三國,而能用人,才能形成鼎足之勢。曹操講求“唯才是舉”,哪怕“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的網羅。曹操反對把所謂“門第”、“德行”、“經術“作為選官主要標準。他所謂“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則突出了曹操在用人問題上的靈活與寬容。他的著名的用人三令是曹操用人之道的集中體現。203年曹操攻占袁紹統治中心鄴城后回到許都,發布《論吏士行能令》,提出“明君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治平尚德性,有事賞功能。”210年他發布《求賢令》,明確提出“名揚仄陋,唯才是舉。”217年的《舉賢勿拘品行論》更是對“唯才是舉”的深化具體,要求屬下對那些“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用兵之術”的能人,“其各舉所知,勿有遺漏”。在“唯才是舉”的方針下,他知人善用,更是風格靈活實用,他通過征辟、投效、推薦、納降、強征五種方式將人才聚集起來。曹操所謂“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是能夠爭強制勝的重要條件,曹操之所以能夠出類拔萃,也是由于他的不拘小節,眼光獨到而遠大。預習檢測了解作者及創作背景作者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鎮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挾天子以令諸侯”后,先后滅呂布、袁術,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敗兵強地廣的袁紹,逐漸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烏桓,大勝。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他善詩歌,常借詩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其詩氣魄雄偉、慷慨悲壯,是文學史上建安文學的開創者。《步出夏門行》《蒿里行》均用樂府舊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壯。創作背景《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他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的途中。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余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烏桓。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中,曹操終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一中國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聯系起來,我們就可以看出,北征烏桓對曹操來說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戰爭了。而《觀滄海》正是曹操在北征烏桓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下的。大戰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一定會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詩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因而成為一篇優秀的作品。·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字詞。朗讀詩歌,劃分節奏,注釋EQ\*jc0\*hps20\o(\s\up11(dōnɡ),東)EQ\*jc0\*hps20\o(\s\up11(lín),臨)/EQ\*jc0\*hps20\o(\s\up11(jié),碣)EQ\*jc0\*hps20\o(\s\up11(shí),石),EQ\*jc0\*hps20\o(\s\up11(yǐ),以)EQ\*jc0\*hps20\o(\s\up11(ɡuān),觀)/EQ\*jc0\*hps20\o(\s\up11(cānɡ),滄)EQ\*jc0\*hps20\o(\s\up11(hǎi),海)。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EQ\*jc0\*hps20\o(\s\up11(shuǐ),水)EQ\*jc0\*hps20\o(\s\up11(hé),何)/EQ\*jc0\*hps20\o(\s\up11(dàn),澹)EQ\*jc0\*hps20\o(\s\up11(dàn),澹),EQ\*jc0\*hps20\o(\s\up11(shān),山)EQ\*jc0\*hps20\o(\s\up11(dǎo),島)/EQ\*jc0\*hps20\o(\s\up11(sǒnɡ),竦)EQ\*jc0\*hps20\o(\s\up11(zhì),峙)。海水多么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EQ\*jc0\*hps20\o(\s\up11(shù),樹)EQ\*jc0\*hps20\o(\s\up11(mù),木)/EQ\*jc0\*hps20\o(\s\up11(cónɡ),叢)EQ\*jc0\*hps20\o(\s\up11(shēnɡ),生),EQ\*jc0\*hps20\o(\s\up11(bǎi),百)EQ\*jc0\*hps20\o(\s\up11(cǎo),草)/EQ\*jc0\*hps20\o(\s\up11(fēnɡ),豐)EQ\*jc0\*hps20\o(\s\up11(mào),茂)。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EQ\*jc0\*hps20\o(\s\up11(qiū),秋)EQ\*jc0\*hps20\o(\s\up11(fēnɡ),風)/EQ\*jc0\*hps20\o(\s\up11(xiāo),蕭)EQ\*jc0\*hps20\o(\s\up11(sè),瑟),EQ\*jc0\*hps20\o(\s\up11(hónɡ),洪)EQ\*jc0\*hps20\o(\s\up11(bō),波)/EQ\*jc0\*hps20\o(\s\up11(yǒnɡ),涌)EQ\*jc0\*hps20\o(\s\up11(qǐ),起)。秋風颯颯,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濤。EQ\*jc0\*hps20\o(\s\up11(rì),日)EQ\*jc0\*hps20\o(\s\up11(yuè),月)/EQ\*jc0\*hps20\o(\s\up11(zhī),之)EQ\*jc0\*hps20\o(\s\up11(xínɡ),行),EQ\*jc0\*hps20\o(\s\up11(ruò),若)EQ\*jc0\*hps20\o(\s\up11(chū),出)/EQ\*jc0\*hps20\o(\s\up11(qí),其)EQ\*jc0\*hps20\o(\s\up11(zhōnɡ),中);日月的運行,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的。EQ\*jc0\*hps20\o(\s\up11(xīnɡ),星)EQ\*jc0\*hps20\o(\s\up11(hàn),漢)/EQ\*jc0\*hps20\o(\s\up11(càn),燦)EQ\*jc0\*hps20\o(\s\up11(làn),爛),EQ\*jc0\*hps20\o(\s\up11(ruò),若)EQ\*jc0\*hps20\o(\s\up11(chū),出)/EQ\*jc0\*hps20\o(\s\up11(qí),其)EQ\*jc0\*hps20\o(\s\up11(lǐ),里)。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EQ\*jc0\*hps20\o(\s\up11(xìnɡ),幸)EQ\*jc0\*hps20\o(\s\up11(shèn),甚)/EQ\*jc0\*hps20\o(\s\up11(zhì),至)EQ\*jc0\*hps20\o(\s\up11(zāi),哉),EQ\*jc0\*hps20\o(\s\up11(ɡē),歌)EQ\*jc0\*hps20\o(\s\up11(yǐ),以)/EQ\*jc0\*hps20\o(\s\up11(yǒnɡ),詠)EQ\*jc0\*hps20\o(\s\up11(zhì),志)。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字詞釋義: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聳。峙,挺立。星漢:銀河。蕭瑟: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至:極點。何:多么。若:好像。臨:登上。·掌握了字詞,請快速閱讀課文,全詩是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明確: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下文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所聞。細讀把握·詩人所見:詩人觀滄海,看見了什么?這景物有什么特點?明確:水、山島——波瀾壯闊;樹木、百草——欣欣向榮;洪波——洪波巨 瀾;“水”“秋風”“洪波”為動景,“山島”“樹木”“百草”為靜景(動 靜結合)·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明確:這首詩寫出了3層意思。第1層(1~2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第2層(3~8句):描寫海水與山島。(實景)第3層(9~12句):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想象)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如何理解“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一句?明確:“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以及觀察的對象,這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到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時的那種勃勃英姿。“觀”字統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下文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詩人所想: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詩人是懷著怎樣的感情描繪大海形象的?明確:(1)“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2)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詩人已經削平了北方群雄,現在又將北征烏桓和袁紹殘部,為即將揮師南下統一中原解除后顧之憂。在躊躇滿志的時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發了建功立業的愿望,寫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雄渾詩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明確:作者運用夸張的手法創造出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積極 的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聯想日月星辰這些自然界偉大的景象,全離不 開大海的懷抱。想象奇特,胸懷開闊,滲透著詩人自己的雄心壯志和昂 揚奮發的精神,展現了詩人力挽狂瀾、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 氣蓋世的英雄形象。·詩人所感:詩人在這首詩中把自己欲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借助了什么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呢?明確:虛實結合,借景抒情,描寫滄海的壯麗景色,表現博大的胸懷,大海的形 象就是詩人形象的化身,詩人已經削平了北方群雄,現在又打垮了烏 恒和袁紹殘部,為即將揮師南下統一中國解除了后顧之憂。在躊躇滿 志的時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發抒發統一天下的宏偉抱負。小結全詩中間十句寫景,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這首詩借景抒情,詩人描寫實景描寫實際上在謳歌祖國壯麗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作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以滄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寬廣的胸懷和好買氣魄的表現,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學生的預習很重要,如學生在課堂各環節時間安排不合理,會導致授課時間緊張。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第二課時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重點:反復誦讀,讀出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難點:通過探究“揚花”“子規”“明月”三意象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體會 詩歌意境。導入最近很火的一部電影《長安三萬里》,電影很長,卻也剛剛好講好李白的一生。沒看之前,我總認為李白是癡酒仙塵,衣袂飄飄,卻未曾料到他也是一生顛沛流離,但也向其瀟灑。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李白想借著這首詩歌表達什么?預習檢測1、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世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背景鏈接王昌齡早年家貧,不惑之年才中進士,開始任秘書省校書郎,后任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后來因事貶至嶺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齡天寶年間被貶到龍標尉,與其交情深厚的李白當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慰藉遠方的友人。節奏劃分,詩歌釋義EQ\*jc0\*hps20\o(\s\up11(yánɡ),楊)EQ\*jc0\*hps20\o(\s\up11(huā),花)\EQ\*jc0\*hps20\o(\s\up11(luò),落)EQ\*jc0\*hps20\o(\s\up11(jìn),盡)\EQ\*jc0\*hps20\o(\s\up11(zǐ),子)EQ\*jc0\*hps20\o(\s\up11(ɡuī),規)\EQ\*jc0\*hps20\o(\s\up11(tí),啼),EQ\*jc0\*hps20\o(\s\up11(wén),聞)EQ\*jc0\*hps20\o(\s\up11(dào),道)\EQ\*jc0\*hps20\o(\s\up11(lónɡ),龍)EQ\*jc0\*hps20\o(\s\up11(biāo),標)\EQ\*jc0\*hps20\o(\s\up11(ɡuò),過)\EQ\*jc0\*hps20\o(\s\up11(wǔ),五)EQ\*jc0\*hps20\o(\s\up11(xī),溪)。EQ\*jc0\*hps20\o(\s\up11(wǒ),我)EQ\*jc0\*hps20\o(\s\up11(jì),寄)\EQ\*jc0\*hps20\o(\s\up11(chóu),愁)EQ\*jc0\*hps20\o(\s\up11(xīn),心)\EQ\*jc0\*hps20\o(\s\up11(yǔ),與)\EQ\*jc0\*hps20\o(\s\up11(mínɡ),明)EQ\*jc0\*hps20\o(\s\up11(yuè),月),EQ\*jc0\*hps20\o(\s\up11(suí),隨)EQ\*jc0\*hps20\o(\s\up11(jūn),君)\EQ\*jc0\*hps20\o(\s\up11(zhí),直)EQ\*jc0\*hps20\o(\s\up11(dào),到)\EQ\*jc0\*hps20\o(\s\up11(yè),夜)EQ\*jc0\*hps20\o(\s\up11(lánɡ),郎)\EQ\*jc0\*hps20\o(\s\up11(xī),西)。釋義: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一路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亮的月亮,希望它陪著您一直到夜郎以西。·從詩歌中選一個詞語作為此詩的“詩眼”明確:愁心整體感知·詩人借助哪些景物來表現“愁心”?明確:描寫了“楊花”和“子規”。寫“落盡的楊花”,點明了時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又因為“楊花”是漂泊無定的,表現了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凄慘地啼叫著。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詩人因為什么事情而“愁”呢?明確:“聞道龍標過五溪”。“聞道”表驚措,“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已見。·詩人將“愁心”托付給了誰?為什么?明確:“明月”;因為明月給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瑩潤澤,象征著親情、友情的純潔。明月是圓的,象征團圓,引人深思。擬人化的手法寫月,賦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內心悲愁,無可排遣,無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該詩中哪一句點明了主旨?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抒發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每一首詩中必定會有的那個人,就是詩人自己。”在這首詩中,你看到一個怎樣的李白?請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想,描寫詩人此時的形象。明確:李白正獨自站在窗前,抬頭仰望著遙遠天邊那一輪明月,心中牽掛著遠方的友人,這個月明之夜啊,又將徹夜難眠!·這首詩很能打動人心,得益于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請任意選擇一個角度,聯系詩歌內容略作分析。明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詩人把明月人格化,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讓明月成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到偏遠荒涼的所在。不僅表現出詩人和朋友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還含有只要明月還在,兩人的友誼就會像皓月一樣長存之意。小結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然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學各環節以及問題的設置層次性與關聯性把握不夠好,思路上顯得不是很清晰,“楊花”“子規”“明月”三意象分析也顯得不夠深入。并且要向學生說明格律問題也是有必要的。第三課時次北固山下重點:體會詩歌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學會鑒賞詩歌難點:領悟“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所包含的生活哲理一、導入古代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一個重要主題。二、預習檢測1、作者簡介王灣,生卒年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詩人。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官洛陽尉。早有文名,往來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其詩流傳不多。2、背景鏈接《次北固山下》是王灣在先天年間或開元初年游歷江南時所作,格調壯美,意境開闊,預示了盛唐詩歌健康發展的前景。據說,宰相張說曾親自將這首詩題寫于政事堂。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北。3、字詞過關EQ\*jc0\*hps20\o(\s\up11(kè),客)EQ\*jc0\*hps20\o(\s\up11(lù),路)/EQ\*jc0\*hps20\o(\s\up11(qīnɡ),青)EQ\*jc0\*hps20\o(\s\up11(shān),山)EQ\*jc0\*hps20\o(\s\up11(wài),外),EQ\*jc0\*hps20\o(\s\up11(xínɡ),行)EQ\*jc0\*hps20\o(\s\up11(zhōu),舟)/EQ\*jc0\*hps20\o(\s\up11(lǜ),綠)EQ\*jc0\*hps20\o(\s\up11(shuǐ),水)EQ\*jc0\*hps20\o(\s\up11(qián),前)。EQ\*jc0\*hps20\o(\s\up11(cháo),潮)EQ\*jc0\*hps20\o(\s\up11(pínɡ),平)/EQ\*jc0\*hps20\o(\s\up11(liǎnɡ),兩)EQ\*jc0\*hps20\o(\s\up11(àn),岸)EQ\*jc0\*hps20\o(\s\up11(kuò),闊),EQ\*jc0\*hps20\o(\s\up11(fēnɡ),風)EQ\*jc0\*hps20\o(\s\up11(zhènɡ),正)/EQ\*jc0\*hps20\o(\s\up11(yì),一)EQ\*jc0\*hps20\o(\s\up11(fān),帆)EQ\*jc0\*hps20\o(\s\up11(xuán),懸)。EQ\*jc0\*hps20\o(\s\up11(hǎi),海)EQ\*jc0\*hps20\o(\s\up11(rì),日)/EQ\*jc0\*hps20\o(\s\up11(shēnɡ),生)EQ\*jc0\*hps20\o(\s\up11(cán),殘)EQ\*jc0\*hps20\o(\s\up11(yè),夜),EQ\*jc0\*hps20\o(\s\up11(jiānɡ),江)EQ\*jc0\*hps20\o(\s\up11(chūn),春)/EQ\*jc0\*hps20\o(\s\up11(rù),入)EQ\*jc0\*hps20\o(\s\up11(jiù),舊)EQ\*jc0\*hps20\o(\s\up11(nián),年)。EQ\*jc0\*hps20\o(\s\up11(xiānɡ),鄉)EQ\*jc0\*hps20\o(\s\up11(shū),書)/EQ\*jc0\*hps20\o(\s\up11(hé),何)EQ\*jc0\*hps20\o(\s\up11(chù),處)EQ\*jc0\*hps20\o(\s\up11(dá),達),EQ\*jc0\*hps20\o(\s\up11(ɡuī),歸)EQ\*jc0\*hps20\o(\s\up11(yàn),雁)/EQ\*jc0\*hps20\o(\s\up11(luò),洛)EQ\*jc0\*hps20\o(\s\up11(yánɡ),陽)EQ\*jc0\*hps20\o(\s\up11(biān),邊)。釋義: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綠水之中行舟。潮水漲滿時,兩岸之間水面顯得更寬闊。順風行船一帆高掛。夜將盡未盡的時候,一輪紅日從海上升起。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思念故鄉的家書要傳到哪里呢,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陽。字詞釋義:次:停留客路:旅人前行的路。風正:風順。懸:掛。殘夜:夜將盡未盡。三、整體感知·詩的四聯各寫了什么內容?四聯之間有怎樣的關系?明確:首聯:點題。“青山”指北固山。詩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鎮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頷聯:寫船上所見景色。“平”“闊”“正”“懸”四字用得好:“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潮平”句,又是為頸聯中“江春”句作鋪墊。頸聯: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尾聯:詩人離家日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新年來到,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自己旅途他鄉,久不得歸,見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來給他傳遞家書了。全詩陳陳相因,渾然一體。·探究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明確:“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可見寫景極為傳神。·“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歷來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你認為該如何理解呢?明確:作者從煉字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道理: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鼓舞力量。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在解決本文難題——品味語言上,做得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味時,沒有做好示范性教學,以后在此方面要加強。第四課時天凈沙·秋思重點:借助聯想、想象,感悟“秋思”的意境難點: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一、導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鄉愁”,今天,我們將把浪漫秋日的“鄉愁”具象化,一起走進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去體會體會。二、預習檢測1、作者簡介《天凈沙·秋思》,作者馬致遠,是元代著名戲曲作家、散曲家。他與關漢卿、王實甫、白樸被稱為“元雜劇四大家”。他的《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2、背景鏈接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一生都幾乎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因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一次羈旅途中,寫下了《天凈沙·秋思》。3、文體知識《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散曲的題目。4、字詞過關EQ\*jc0\*hps20\o(\s\up11(kū),枯)EQ\*jc0\*hps20\o(\s\up11(ténɡ),藤)/EQ\*jc0\*hps20\o(\s\up11(lǎo),老)EQ\*jc0\*hps20\o(\s\up11(shù),樹)/EQ\*jc0\*hps20\o(\s\up11(hūn),昏)EQ\*jc0\*hps20\o(\s\up11(yā),鴉),EQ\*jc0\*hps20\o(\s\up11(xiǎo),小)EQ\*jc0\*hps20\o(\s\up11(qiáo),橋)/EQ\*jc0\*hps20\o(\s\up11(liú),流)EQ\*jc0\*hps20\o(\s\up11(shuǐ),水)/EQ\*jc0\*hps20\o(\s\up11(rén),人)EQ\*jc0\*hps20\o(\s\up11(jiā),家),EQ\*jc0\*hps20\o(\s\up11(ɡǔ),古)EQ\*jc0\*hps20\o(\s\up11(dào),道)/EQ\*jc0\*hps20\o(\s\up11(xī),西)EQ\*jc0\*hps20\o(\s\up11(fēnɡ),風)/EQ\*jc0\*hps20\o(\s\up11(shòu),瘦)EQ\*jc0\*hps20\o(\s\up11(mǎ),馬)。EQ\*jc0\*hps20\o(\s\up11(xī),夕)EQ\*jc0\*hps20\o(\s\up11(yánɡ),陽)/EQ\*jc0\*hps20\o(\s\up11(xī),西)EQ\*jc0\*hps20\o(\s\up11(xià),下),EQ\*jc0\*hps20\o(\s\up11(duàn),斷)EQ\*jc0\*hps20\o(\s\up11(chánɡ),腸)EQ\*jc0\*hps20\o(\s\up11(rén),人)/EQ\*jc0\*hps20\o(\s\up11(zài),在)/EQ\*jc0\*hps20\o(\s\up11(tiān),天)EQ\*jc0\*hps20\o(\s\up11(yá),涯)。釋義: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