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吉林省中部城鎮群農村人口發展研究
城市(市)是指在特定地理區域內以一定數量的不同類型、類型和層次規模的城市。它以一個或兩個大型或密集城市為區域經濟中心,以及一個或兩個大型或密集城市為中心,隨著現代交通工具和綜合運輸網絡的完善,以及高度繁榮的信息網絡,發生和發展了城市個人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綜合體”。可見,城市(鎮)群是城市化推進的結果,城市化進程影響著城市群的空間組織,城市化的引導缺乏或不力直接影響城市群的中心體系;同樣,城鎮空間組織對城市化的推動與引導作用也很重要,城市體系政策對城市化及城市集聚空間形成具有重大的影響,城市群空間整合是城市化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重大戰略問題。吉林省中部城鎮群包括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遼源市、松原市和通化市的梅河口市、輝南縣、柳河縣,國土總面積99747km2,占吉林省的53.20%。該區是東北經濟區哈大城市帶的一部分,其與遼中南城市群和哈大齊城市群共同形成貫穿東北中部的城市帶,是吉林省社會經濟的核心區域。城鎮分布相對密集,共有縣城以上城鎮數量27個,并有長春、吉林兩個特大型城市。2005年末人口約為2027.6萬人,占吉林省總人口的75.96%;區域GDP總量約為3081億元,占吉林省的85.10%;城市化水平為41.49%。1吉林省中部城鄉社區城市化的特點和問題1.1區域城鎮化發展階段按照美國經濟學家H·錢納里等人提出的經濟發展階段判定標準,對吉林省中部城鎮群經濟社會發展階段進行判斷,可以發現:從人均GDP看,處于工業化初期;從輕重工業比重看,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從反映城鎮發展的城鎮化水平看,已達到工業化后期水平。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我國建國初期在該區域實施的重化工產業發展戰略,由此可以判定吉林省中部城鎮群的城市化發展特征就是:區域城鎮化水平較高,但城鎮化質量較低。修正后的吉林中部城鎮群2005年的城鎮化水平為48.5%,高于全國42.99%的平均水平。按照美國學者諾瑟姆的城市化發展階段理論,可以判定:從1990年代以來,吉林省中部城鎮群的城鎮化發展歷程正處于城市化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從吉林省中部城鎮群城市化發展的動態變化來看,一直以每年約0.5個百分點的速度增加;從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分布特征來看,從地級市區外,梅河口、雙遼、公主嶺三個交通便利城市和樺甸、蛟河、輝南、磐石四個東部資源型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較高。反映了資源型城市城市化水平虛高問題仍然存在,一般縣級城市對人口城市化的吸納能力仍然較弱;消耗城市化虛高人口、培育縣域中心是中部城鎮群人口城市化的必然選擇。1.2城市化的發展1.2.1競爭力排序、政策約束指標的對比分析在2004年全國城市人均GDP排序中,中部城鎮群的長春市列第46位,吉林市列第126位;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競爭力排序中,長春市除了在科研人才指標中排序靠前外,其余各指標均靠后。另外,中小城市發展不優表現也很明顯,除長春和吉林市中心城區人口超過100萬以外,其余城市規模均較小,集聚和輻射作用都很弱;2004年在全國的人均GDP排序中,都排在230位以后,對城市化發展的拉動作用較弱。這與長期文化積淀所形成的自下而上的城市化動力不足直接有關。1.2.2中部城鎮群偏弱推動城市化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中部城鎮群的城市化速度(0.5%)遠遠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1.25%)。按照城鎮化發展的規律,當城鎮化水平步入30%—70%之間時,城市化應處于加速發展階段,而中部城鎮群正好相反。究其原因,一是中部城鎮群處于由計劃到市場體制的轉軌過程中,經濟、產業結構調整使城市化速度減慢;二是中部城鎮群地區未出現我國東南部地區那種農村擴張型城市化過程。1.2.3城市化發展動力不足,工業化發展動力不足,以及工業化發展動力不足,城市中部城鎮群的城市化水平雖然達到41.49%,但城鎮建設落后,基礎設施配備不完善,并且城市化發展與工業化發展水平不相稱。城市化發展動力不足主要體現在工業化水平不高,第三產業發育不完善;工業中大中型企業比重較高,缺乏有靈活性的小型企業,這些都使得城鎮化的原動力不足,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微小,影響城鎮化的質量和數量。1.2.4城鄉密度中部城鎮群的人口密度較低,城鎮密度也不高,吉林中部城鎮群的城鎮(縣城以上城鎮)密度在四個同水平的城鎮群中是最小的,只有2.71個/萬km2,是山東半島城鎮群的1/2。不僅如此,吉林中部城鎮群的小城鎮鎮區的人口規模也較小,平均規模不足1.5萬人(表3)。2吉林省中部城鄉社區城市化發展戰略2.1城市化區域的趨勢和結構2.1.1城市集中趨勢近年來東北地區城市化空間格局變化的主要態勢是隨著3省的GDP迅速向哈大經濟發展軸帶上的大連、沈陽、長春和哈爾濱四個城市集中,城市人口也不斷集聚。在四大中心城市帶動下,三省內部的遼中南、哈大齊、吉林中部三個城鎮群也表現了一定程度的集中趨勢。與四城市超前發展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其他多數的地方性中心城市由于發展的外力微弱、內力減小,處于相對衰落的境地。2.1.2推動河北省城市化水平的現狀2005年,吉林省中部城鎮群人口約為2027.6萬人,占吉林省總人口的75.96%;GDP總量約為3081億元,占吉林省的85.10%;城市化水平為41.49%,低于吉林省的45.19%。從經濟、人口分布與城市化水平比較可以發現,吉林省存在著城市化水平虛高的現象,這與吉林省存在著大量的林場直接有關。此外,吉林省東部是山地、森林等生態保育區,西部是濕地、草原等生態脆弱區,使得吉林省中部地區成為城市化的重要承載地區。2.1.3區域分布與發展時期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時代潮流已經將單元城市的競爭與合作轉化為城市經濟聯盟的競爭與合作。吉林中部城鎮群中心城市長春市、吉林市尚處于極化階段,對外圍輻射不明顯;南部四平、遼源、梅河口處于沈陽與長春交叉腹地范圍內;北部松原、扶余、榆樹等處于哈爾濱與長春交叉腹地范圍內;中部城鎮群的發展面臨著與遼中城鎮群、哈爾濱都市圈及哈大齊經濟走廊的競爭。2.1.4城市城市化發展的總體特征改革開放以來,吉林省中部城鎮群發展的主要趨勢是長春的持續快速發展和其他地級城市從相對衰落走向復興,小城鎮發展仍然緩慢,總體上呈現以集聚為主、擴散為輔的空間發展特征。核心地帶(長吉、哈大)、核心城市(長春、吉林)仍然是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地區,成為人口集聚中心,并具有向外輻射和擴散功能;地方中心城市(九臺、四平、松原、遼源等)將成為城市化發展較快的地區,但對外輻射帶動作用弱;縣城和重點鎮作為城市化的初級平臺、人口城市化的中轉作用地位突出。2.2以衡協調發展戰略為導向,促進區域、城鄉人口集聚,構建區域中心對于城市化發展空間戰略制定,首先要面對吉林省城市化發展中期階段的事實,尊重城市化推進規律和區域發展規律;其次,要注重改善區域社會的整體生活質量,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再者,要正視區域發展的資源環境壓力,保障區域可持續發展。根據吉林省中部城鎮群城市化發展和城市空間發展特征判斷,非均衡的極化發展仍然是吉林省中部城鎮群城市化發展的主要趨勢,因此,本文提出要實施非均衡協調發展戰略,以實現區域、城鄉人口的合理流動。具體內容包括:①實施“加減法”戰略,引導人口向中部城鎮群集中。即基于效率的需要,促進人口和產業向城市特別是中部城鎮群集中;基于生態的需要,促使東部、西部地區的人口向城鎮集中、向中部轉移;基于社會均衡的需要,通過減少東部和西部地區的人口數量,提高人均水平,化解區域發展不均衡矛盾。②實施“南拓北聯、西進東出”的開放戰略,提升區域經濟活力,引導人口集聚。實施“南拓北聯”,加強與遼中城鎮群、哈大齊經濟走廊聯系;實施“西進東出”,加強與內蒙古、圖們江地區的經濟聯系。提升區域經濟活力,引導周邊人口向吉林省中部城鎮群集聚。③做大做強長吉兩市,強化長吉整合,打造區域中心。繼續強化長春市、吉林市的中心作用,加快對外聯系通道建設,提升城市外向功能,吸引人口集聚。繼續促進長春市和吉林市產業建設和生態建設整合,重視長春龍嘉機場的作用和九臺市的區位,把九臺建成長吉整合區次一級集聚中心,實現長吉兩市的實質性整合發展。④加強軸帶集聚,培育經濟發展軸,引導人口合理流動。加強以長春市、吉林市為中心的放射狀交通體系建設,加強交通通道上產業發展的聯系,促進產業集聚和城市發展,引導人口合理流動。⑤重視中心城市發展,擴大城市化空間載體。積極培育松原、四平、遼源、梅河口等區位條件優越的城市,加快發展潛力明顯的城市產業發展,通過城鎮產業發展提高城市人口容量。3“一主四水”的空間組織結構根據吉林省中部城鎮群城市化進程和城市發展的規律和需求,本文將其空間組織構建為“一主、一副、多心”的中心等級體系、“T型”軸帶為主的三級軸帶體系和中心城市為依托的城鎮經濟區體系。3.1強化城市集聚功能,緩解城鄉壓力壓力“一主”即省域主中心城市長春市;“一副”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吉林市;“多心”為地區性中心、地方性中心和若干個小城鎮,其中地區性中心指四平、遼源、松原和梅河口,地方性中心指九臺市等21個縣(市)所在地。“一主、一副”需要強化城市職能,強化城市集聚能力,實現對中部城鎮群和全省經濟和人口城市化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地區性中心需要強化人口集聚功能,培育大城市,緩解長吉人口和環境壓力;地方性中心需要加快城市功能完善,快速吸納和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打造人口城市化的一級平臺。3.2人口集聚中心與城市化發展中心相結合,提出一級發展軸,優化分位制,打造城鄉統一的“兩大區域”軸帶體系構建的目的是引導區域通道建設,促進人口向發展軸集聚。其中,一級發展軸指“T型”軸帶——哈大軸帶(包括扶余、長春、公主嶺、四平)和長吉經濟帶(包括長春、九臺、吉林),一級發展軸是中部城鎮群乃至吉林省的人口集聚中心和城市化快速推進地區;二級發展軸指南部門戶軸(包括雙遼、四平、遼源、梅河口)和北部門戶軸(包括榆樹、扶余、松原),是中部城鎮群最具發展潛力和活力的地區,是人口集聚重點培育區和城市化重點推進地區;三級發展軸指雙松軸(包括雙遼、長嶺、松原)、梅舒軸(包括梅河口、磐石、吉林、舒蘭)和長松軸(包括長春、農安、松原),是聯系一級發展軸和二級發展軸的紐帶,是中部城鎮群集聚吉林省人口的重要潛力區和縣域人口集聚區。3.3南部門戶城鎮經濟區從城鄉統籌發展和培育壯大中心城鎮的角度出發,將吉林省中部城鎮群劃分為長吉都市圈經濟區、南部門戶城鎮經濟區和北部門戶城鎮經濟區三個區域。長吉都市圈經濟區包括長春市區、吉林市區、九臺市、德惠市、農安縣、舒蘭市、蛟河市、樺甸市、磐石市、永吉縣、公主嶺市和伊通縣,核心城市是長春市區和吉林市區。該經濟區要率先發展長春、吉林兩個核心城市,強化都市區建設,推進長吉一體化發展,打造中部城鎮群的核心區域;同時,要加強衛星城鎮建設,解決長春市、吉林市的資源、環境問題,合理組織人口流動,引導城市化有序發展。北部門戶城鎮經濟區包含松原市區、前郭縣、乾安縣、扶余縣和榆樹市,核心城市是松原市區。該經濟區應把培育核心城市作為重要任務,同時加快陶賴昭—五棵樹—菜園子三個鄉鎮一體化發展,培育北部門戶城市,打造北部門戶軸,建設中心城市和外部城市的聯系通道。南部門戶城鎮經濟區包括四平市區、遼源市區、雙遼市、梨樹縣、東豐縣、東遼縣、長嶺縣、梅河口市、輝南縣和柳河縣,核心城市是四平市區、遼源市區和梅河口市。南部門戶城市與遼寧省毗鄰,民營企業氛圍良好,是吉林省發展活力最強的地區。該區要借助長吉、沈大的輻射和帶動,加強交通通道建設,加快雙遼、四平、梅河口三個交通樞紐城市發展,增強區域經濟活力,促進人口城市化。4區域生態環境約束目前,東北區基本形成以大連、沈陽、長春和哈爾濱4個城市為中心的遼中南、哈大齊、吉林中部3個城鎮群,吉林省中部城鎮群面臨著與其他兩個城鎮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血壓病發病機制與治療策略》課件
- 《服務器機箱設計》課件
- 鐵路市場營銷市場營銷的解讀課件
-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見病害的維修路基路面養護江西交通胡鳳輝
- 水平角測量方向法課件
- 中醫課件教學課件
- 中亞飲食文化課件
- 版個人反擔保保證函合同樣本
- 2025版二手設備銷售合同模板
- 南昌影視傳播職業學院《圖形創意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DB64-T 698-2021危險場所電氣防爆安全檢測技術規范-(高清可復制)
- 運動處方的制定課件
- 腫瘤學概論規培教學課件
- 腦干聽覺誘發電位課件
- 輸液泵/微量注射泵使用技術操作考核評分標準
- 附件1數據業務品質管理指標體系
- 康佳led彩電電路原理圖
- 中考英語任務型閱讀解題技巧課件
- 江西省鄱陽湖康山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 DB32∕T 2915-2016 化工園區(集中區)應急救援物資配備要求
- (西北)火力發電廠汽水管道支吊架設計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