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鄉村環境意象的景觀人文解讀基于鄉村環境意象的新農村景觀規劃設計探討以四川成都五朵金花觀光休閑農業區為例
過去,由于城市發展的快速發展,規劃人員往往集中在城市建設,而對村莊則更不重視。隨著農村建設的新發展,改造農村落后面貌,完善農村生態環境,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環節。農村發展的迫切性又要求設計與改造能跟上產業調整和建筑改造的步伐,確保建成現代化、生態化的鄉村環境。1營造環境意象與城市環境意象相對應,鄉村環境意象是鄉村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在人們腦海中所留下來的“共同的心理圖像”。它是大眾公認的“可印象”和“可識別”的鄉村環境。概括起來,鄉村環境意象則主要表現為鄉村環境的景觀意象和人文意象。鄉村環境意象與城市環境意象的區別,首先在于景觀意象本身的不同,即鄉村聚落形態、建筑和環境風貌給人們的直接印象差異;其次在于由此營造出的人文意象的不同,即鄉村環境的景觀意象既表現出了迥異的鄉土風格,又反映出了鄉村生活的某些方面,見證了鄉村發展的歷史。一方面,鄉土建筑形式與農業勞作方式、鄉土民俗等軟硬環境中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底蘊,它們共同體現了鄉村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鄉村對于建筑選址特別關注,賦予了周圍環境一定的人文涵義,鄉村通過這些樸實的鄉土建筑展現其獨特的精神追求,表達出對“天人合一”的深刻理解。脫離這些物質與文化的基礎,鄉村環境意象就如無根之萍,無從談起。2注重改造成果與城市環境、鄉村環境的匹配對于鄉村環境意象在景觀與人文兩方面所具有的豐富內涵,設計人員在進行規劃設計時需要給予充分考慮,使改造所得成果區別于城市環境而更加貼合鄉村環境。本文以國家4A級風景區、全國首批農業旅游示范點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的“五朵金花”觀光休閑農業區的建設改造為例,對其景觀設計方法做初步探討。2.1大力發展抓產業,突出當地文化特色(1)明確農村發展定位。鄉村環境景觀意象的一個重要構成元素就是鄉村聚落的形態與分布特點,而鄉村聚落形成與生長的基礎就是農業經濟活動的發展。因此,在農村環境改造中,首先要明確該地農業經濟發展的目標。當前的現代新農村已不僅僅是簡單的農業生產活動基地,它們也可以是新的旅游目的地或農耕文化技術的展示場所。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農村未來發展的方向決定了鄉村環境景觀改造的目標。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的“五朵金花”觀光休閑農業區占地12km2,由原紅砂村、幸福村、萬福村、駙馬村、江家堰村五村組成,形成了以“花香農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東籬菊園”“荷塘月色”命名的以“五朵金花”為品牌的觀光休閑農業區,現已成為享譽國內外的國家4A級風景旅游區。其現今良好的發展,主要得益于最初規劃定位時提出的發展城鄉一體化、經營規模化、產業專門化的休閑觀光農業思路。圍繞這一主導產業,五個景區明確“一區一景一業錯位發展”的定位,采取連片聯戶開發,降低農民單家獨戶的創業風險,走出了一條全新的農村建設發展之路。改造前的紅砂村種花歷史悠久,村民世代以種花為生,規劃的“花香農居”定位以建設中國花卉基地為重點,全方位深度開發符合觀光產業要求的現代化農業。現在已發展成為以觀光、賞花為主題,對花卉的科研、生產、包裝、旅游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深度開發的復合型觀光休閑農業產業,當地經常主辦各種花卉藝術節,促進人流集聚。景區內的萬福村地形為淺丘臺地,陡溝河從區域內穿過,水資源豐富,十分適合進行水產品養植,當地村民長期從事荷花蓮藕的種植,規劃改造后的“荷塘月色”以原有近千畝荷花種植水面為基礎,大力發展水岸經濟,建設融水、蓮、蛙于一體的鄉土產業。景區內的駙馬村面積為3000余畝,村民世代都以種植菊花為生,建設的“東籬菊園”依托丘陵地貌,因勢利導構建菊文化村,引導相關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幸福村所植梅花品種數僅次于武漢,位居全國第二,其所在的“幸福梅林”則被定位成集觀光、旅游、休閑、娛樂于一體的返璞歸真的農業休閑旅游觀光勝地,用3000畝坡地培育20萬株梅花,建設以梅花博物館為主要景點的梅林風景。江家堰村是城市蔬菜種植基地,當地村民長期從事蔬菜種植,經驗非常豐富,改造的“江家菜地”把500余畝土地平整成以0.1畝為一小塊的菜地,以每塊每年800元的價格租給城市居民種植,以時令蔬菜、水果種植為主體,以“休閑、勞作、收獲”為形式,提高了市民和兒童對發展綠色產業的興趣。由于成都市“五朵金花”景區整體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的思路清晰,各個村落“一區一景一業”錯位互補發展定位明確,連片聯戶經營模式鮮明有效,從而使當地農村煥發出活力,獲得了較大發展。(2)改造鄉土建筑外觀。鄉村中的建筑物如民居、宗祠建筑和其他建筑形式往往都具有濃厚的當地特色,鄉村建筑區別于城市建筑那種高開發強度、大體量的形式,通常較為貼近人的尺度且注重與環境的協調。如南方的吊腳樓、天井院、客家的土樓、華北地區的四合院、藏區的碉樓等,均具有各異的鄉土風格。同時,鄉村宗廟祠堂建筑,如祠堂、文筆塔、寺廟等,也反映了村民生活的某一側面,是鄉村發展的歷史見證。但現存的鄉村建筑中歷史較久的建筑一般都比較破敗,近幾年農民新建的民居因缺乏統一的規劃或控制而存在不協調的情況。景觀設計與改造時應對其進行梳理和協調,通過統一風格來塑造和諧且有特色的鄉土建筑環境。在成都“五朵金花”休閑觀光農業區中,改造農宅風貌,賦予農宅新的生命力,整治農家大院,注入新功能,為體現四川當地的民居風格,建筑基本采用民族與現代相結合的外立面形式,或依山勢變化圍合成院,或臨水蜿蜒設置小品,形成精品蜀中民居群落。整體風格統一之外又有著豐富的細節差異,其中“荷塘月色”吸引、鼓勵民俗畫家在外立面繪制各種風格質樸、內容喜慶的圖案,十分鮮明地表達出該村以“荷、畫”為主題的村莊特色,成為新農村建設改造的典型案例(圖1)。此外,在進行景觀改造時將供奉傳統圖騰的牛王廟重新翻修,將村中古井保留下來并加蓋草亭,使之仍然成為村民活動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都是為保存、保護傳統鄉土建筑所進行的有效實踐(圖2)。(3)優化鄉村生態環境。鄉村環境區別于城市環境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田園野趣和自然地貌。在強調可持續發展的今天,農村環境改造中定然要注重保護和利用好現有的生態環境,尊重地形地貌、水體、動植物等原有的生態資源。首先,鄉村景觀不應只有單一的人工農田,鄉村中除了大片的農田耕地外,還有大量的林地和濕地。設計時要依據生態學原理,以綠為主,結合水景,運用天然材料,創造自然生趣,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增加景觀異質性,促進自然循環,構架生態走廊,實現景觀的可持續發展。喬木、灌木、攀緣植物、地被植被等都是自然界生態系統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因此在進行設計時,絕不可使品種單一化。鄉村中的樹林、濕地不僅擔負著經濟產出和環境保護的功能,同時還具有景觀效應,對它們的培植應從大自然中吸取經驗,向立體化發展,構造豐富的、多層次的植被體系,使各類生物相互依存,形成穩定的生態結構,達到局部生態系統的平衡。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豐富,在地勢低洼地區應因地制宜地將其挖深為塘,飼養淡水魚。將泥土堆砌在魚塘四周成塘基,既可減輕水患、改善生態,又能在塘基上種桑養蠶,形成濕地循環經濟,其本身也成為典型的南方鄉村景觀意象。成都“五朵金花”觀光休閑農業區在進行改造建設時,利用現有的兩條水渠、濱水路和田埂等形成基本的生態網絡骨架,保持其水網的活性,整治打造注入新的功能(如排水、景觀、灌溉等),形成水系生態網。同時,充分保護田間現有的水塘,設置水車、水榭、觀水長廊、親水平臺等,在保留傳統鄉村生態景觀的基礎上,更好地處理了水與人的關系,增加了親水性和可達性,充分體現了四川地區鄉村土地的基本肌理。此外,鄉村景觀中的綠化種植應當鼓勵利用豐富的鄉土植被和特色物種,這樣一方面有利于景觀地的盡快形成;另一方面也可通過這些植被所展現的層次變化、質感變化、色彩變化、季相變化、圖案變化等,使整體景觀與當地氣候環境和地域特點相適應。成都“五朵金花”觀光休閑農業區包含五個主題景區村落,圍繞“一區一景一業”的主旨,大力發展鄉土綠化和主題特色種植,優化鄉村生態環境,例如,花香農居的花卉苗圃形成了特色綠化;幸福梅林中各品種梅花與山水結合,形成了云蒸霞蔚的梅林景觀;荷塘月色中以種植各類觀賞性荷花為主,也能形成大面積的生態荷塘景觀;東籬菊園內大田栽種了春、夏、秋、冬四季菊花,四季都有菊,可供人們觀賞;江家菜地中的各色時令果蔬自然形成了農田景觀(圖3)。(4)創造特色重點景觀。新農村的建設改造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為實現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回報,在改造時勢必要盡快形成特色,突出重點。對一個村落的第一印象往往決定了整個村莊的形象,因此,在新農村的建設改造中,應重視主要通道和節點的建設。從某種意義上說,重要節點優先可能恰恰是在資源有限條件下,取得最佳效果的一種有效選擇。具體方法有很多,如重點建設村落的出入口、村中的主要道路、重要節點等,使它們成為鄉村景觀設計的優先選擇。同時,重點特色景觀元素的多次出現也將強化該村的景觀“可識別性”。這就需要在進行村莊的景觀規劃和設計時,在相應地段重點考量,圍繞村莊發展的目標建設有標志性、吸引人的景觀節點。成都“五朵金花”景區正是成功地運用了這種手法,從而迅速改變了人們對當地鄉村環境景觀的初始印象,使建設改造的外部效益最大化。“五朵金花”觀光休閑農業區“幸福梅林”景區主入口處的景觀設計集廣場、標志物、景觀雕塑、接待中心于一體,既體現了生態農業旅游的定位,又昭示出了此地農業旅游與他處的不同,并且通過重點設計使得該村落的旅游品牌信息能被到此休閑游玩的游客迅速了解和獲取,形成對整體村莊良好的最初印象。而在其中的“幸福梅林”景區,用3000畝坡地培育20萬株梅花,建設以梅花博物館為主要景點的梅林風景,充分詮釋了“梅”的特色主題,使游人印象深刻(圖4)。2.2挖掘歷史文化遺跡,打造現代文化品牌(1)挖掘歷史特點,傳承鄉土傳統文化。每一個村莊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有其特定的環境氛圍和區域地位。挖掘由當地文脈、歷史因素所形成的文化內涵,體現鄉村特色和生活風情,是景觀設計成功的基礎,也是獲得環境“認同感”的基本要素。例如,可以通過規劃設計修復與再現當地的傳統民居、特色風貌、風俗宗廟等歷史文化痕跡;同時,通過營建物質性景觀,諸如景墻、壁畫、雕塑、石刻、植物造景等來反映當地的傳統文化因素。此外,對傳統生產資料的保存和利用也有利于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成都“五朵金花”休閑農業觀光區在改造和建設過程中注重挖掘歷史文化遺存,如保護并修復了代表農耕社會圖騰崇拜的牛王廟、賦有傳奇色彩的駙馬橋景觀;以傳統工藝建造土坯草舍,展示傳統生產方式和生產資料,樹立代表地方風俗的雕塑;設立花卉節、傳統民俗節等(圖5)。(2)發揚人文特色,打造鄉土文化品牌。“五朵金花”觀光休閑農業區規劃中雖確定了五個景區“一區一景一業”的錯位式發展思路,但景區之間既相互關聯又各具特色,這種農村發展方式蘊含著濃郁的文化品味,具有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的品格,打造出了國內外知名的觀光休閑農業品牌,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其產生的長遠規模效益是顯而易見的。“五朵金花”觀光休閑農業區用獨有的文化特色提升景區的底蘊和內涵,始終堅持人文先行,注重延伸文化產業鏈條,提升景區品味和內涵,目前已建成或正在建設5個藝術村(江家菜地的雕塑村、荷塘月色的畫家村、東籬菊園的攝影村、“幸福梅林”的民俗村和花香農居的創意村),給游客提供了更豐富、更高尚的休閑觀光新景致,從而因地制宜、整合資源,不斷提升了休閑觀光農業區的規模效益和整體水平,推進了城鄉一體化的發展。由此可見,現在的新農村建設與改造已不是簡單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的改善,還需要改變農業經濟模式,創造多樣化的鄉村文化和特色文化。成都“五朵金花”觀光休閑農業區在發展和提升過程中,以文化為出發點,打造出了環境更加優美、更富有趣味的新農村。這種“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發展思路與以往傳統的農村發展思路有很大的差異,盡管其做法尚存爭議,但其發揚人文特色、樹立本土品牌的意識對其他地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血壓病發病機制與治療策略》課件
- 《服務器機箱設計》課件
- 鐵路市場營銷市場營銷的解讀課件
-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見病害的維修路基路面養護江西交通胡鳳輝
- 水平角測量方向法課件
- 中醫課件教學課件
- 中亞飲食文化課件
- 版個人反擔保保證函合同樣本
- 2025版二手設備銷售合同模板
- 南昌影視傳播職業學院《圖形創意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卷(含標準答案)
- 一年級信息技術下冊 在網上交流信息教學設計 清華版
- 廣西《疼痛綜合評估規范》(材料)
- 廣東省2024-2025學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檢測政治試卷及答案(二)高三試卷(佛山二模)
- 11.1 杠桿 課件 2024-2025學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學期
- 搶救工作制度課件
- LOGO更換普通夾板作業課件
- 婦產科課件-早產臨床防治指南(2024)解讀
- 2024年無錫市錫山環保能源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西北)火力發電廠汽水管道支吊架設計手冊
- 文體學eecummings詩歌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