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和吸收(第一課)_第1頁
消化和吸收(第一課)_第2頁
消化和吸收(第一課)_第3頁
消化和吸收(第一課)_第4頁
消化和吸收(第一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唉!我走路好累啊!穿衣服又難看,真羨慕你們那么苗條.哼!平時我還沒有他們吃得多,真是喝水都要長肉哦!飯菜不好堅決不吃;飯菜好吃狼吞虎咽.過一陣,糟了!胃好脹.哦,肚子又疼起來了.老師,我要上廁所.對話這是什么原因呢?第二節消化和吸收

水、無機鹽、維生素等小分子物質能夠直接通過細胞膜被我們的細胞所吸收,而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等這些大分子的有機物,必須先分解成為小分子的有機物,才能被我們的細胞所吸收。一、消化的概念(P26頁)

食物在消化道內分解成可以被細胞吸收的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

請二位同學將消化器官的文字磁片按順序貼在黑板相應的位置。尋消化器官,識消化系統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唾液腺肝臟胰消化道消化腺胃腺腸腺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系統的作用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系統消化道消化腺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等。大分子小分子(細胞吸收)分解1、口腔中有哪些結構與消化有關?

牙齒、舌頭、唾液腺2、它們各有什么作用?牙齒——咀嚼食物,使食物體積變小舌頭——攪拌食物,使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腺—分泌唾液,消化淀粉口腔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提出問題】

1、饅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唾液的分泌有關嗎?2、如果有關,它們各起什么作用?饅頭變甜是否是淀粉發生了變化?【作出假設】饅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唾液的分泌有關提示:1.淀粉是饅頭主要成分。淀粉無甜味,分解后形成麥芽糖有甜味。2.淀粉遇碘變藍,麥芽糖遇碘不變藍。3.口腔的溫度大約是37℃。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饅頭碎屑與2毫升唾液攪拌混合。饅頭碎屑與2毫升清水攪拌混合。饅頭小塊與2毫升唾液不攪拌混合。放入37℃左右的溫水中5—10分鐘各加2滴碘液,搖勻注意:1、饅頭不宜過多。2、唾液量要足。3、保持37℃恒溫水浴5分鐘以上【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實驗分析】試管123饅頭大小饅頭碎屑饅頭碎屑饅頭塊處理方法2mL唾液充分攪拌2mL清水充分攪拌2mL唾液不攪拌保溫37℃、10分鐘滴加碘液現象???A、將饅頭處理成碎屑是模擬

。牙齒的咀嚼B、____試管對照,實驗變量是

。C、____試管對照,實驗變量是

。D、將三支試管放在37℃溫水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唾液的有無饅頭的大小1213保證變量的唯一性和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實驗結果1饅頭碎屑與2毫升唾液

攪拌混合2饅頭碎屑與2毫升清水攪拌混合3饅頭小塊與2毫升唾液不攪拌*口腔中有什么物質使淀粉的性質發生了變化?淀粉被轉化淀粉沒被轉化部分淀粉沒被轉化不變色變色部分變色饅頭為什么越嚼越甜?

麥芽糖(有甜味)淀粉(無甜味)口腔唾液淀粉酶該實驗說明:得出結論

饅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唾液的分泌有關

食物體積越小,與消化液的面接觸得越大,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某同學因貪玩怕上課遲到,為趕時間吃飯狼吞虎咽,之后感覺肚子不舒服。淀粉分解成麥芽糖麥芽糖還需進一步分解蛋白質、脂肪不被分解口腔初步消化淀粉的作用口腔中膠囊藥不要剝開吃1773年,斯帕蘭扎尼將肉塊放入小巧的金屬籠中,然后讓鷹吞下去。過一段時間將小籠取出,發現肉塊消失了。于是,他推斷胃液中一定含有消化肉塊的物質。三、消化器官——胃胃的發現之旅胃分泌的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質

1833年,美國軍醫博蒙特發現一位因槍傷而使胃形成了一個瘺孔的戰士,他通過此孔了解到胃液只在進食后才分泌,胃粘膜能保護胃壁,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條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