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全套_第1頁
全日制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全套_第2頁
全日制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全套_第3頁
全日制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全套_第4頁
全日制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全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學習目標:1.理解質點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種科學抽象,知道實際物體在什么條件下可看作質點,知道這種科學抽象是一種常用的研究方法。2.知道參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選擇參考系。學習重點:質點的概念。學習難點:主要容:一、機械運動1.定義: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2.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無論是巨大的天體,還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處在永恒的運動之中。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二、物體和質點1.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①質點是用來代替物體的具有質量的點,因而其突出特點是“具有質量〞和“占有位置〞,但沒有大小,它的質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體的質量。②質點沒有體積,因而質點是不可能轉動的。任何轉動的物體在研究其自轉時都不可簡化為質點。③質點不一定是很小的物體,很大的物體也可簡化為質點。同一個物體有時可以看作質點,有時又不能看作質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物體可以看成質點的條件:如果在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及物體上各局部運動的差異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體看做一個質點。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將實際問題簡化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學問題的根本思維方法之一,這種思維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質點就是利用這種思維方法建立的一個理想化物理模型。問題:1.能否把物體看作質點,與物體的大小、形狀有關嗎?2.研究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的運動,能否把汽車看作質點?要研究這輛汽車車輪的轉動情況,能否把汽車看作質點?3.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質點嗎?【例一】以下情況中的物體,哪些可以看成質點〔〕A.研究繞地球飛行時的航天飛機。B.研究汽車后輪上一點的運動情況的車輪。C.研究從開往的一列火車。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運動的木箱。課堂訓練:1.下述情況中的物體,可視為質點的是〔〕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B.研究地球自轉運動的規律。C.研究手榴彈被拋出后的運動軌跡。D.研究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2.以下各種情況中,可以所研究對象〔加點者〕看作質點的是〔〕研究小木塊的翻倒過程。B.研究從橋上通過的一列隊伍。C.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運動的木箱。D.汽車后輪,在研究牽引力來源的時。三、參考系1.定義: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處在永恒的運動之中,在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擇另外的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來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做參考系。一個物體一旦被選做參考系就必須認為它是靜止的。2.選擇不同的參考系來觀察同一個運動,得到的結果會有不同。【例二】人坐在運動的火車中,以窗外樹木為參考系,人是_______的。以車廂為參考系,人是__________的。3.參考系的選擇: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參考系可以任意選取,選取參考系時要考慮研究問題的方便,使之對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的簡單。在不說明參考系的情況下,通常應認為是以地面為參考系的。4.絕對參考系和相對參考系:【例三】對于參考系,以下說確的是〔〕A.參考系必須選擇地面。B.研究物體的運動,參考系選擇任意物體其運動情況是一樣的。C.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的運動情況可能不同。D.研究物體的運動,必須選定參考系。課堂訓練:1.甲物體以乙物體為參考系是靜止的,甲物體以丙物體為參考系是運動的,則,以乙物體為參考系,丙物體是〔〕一定是靜止的。B.一定是運動的。C.有可能是靜止的或運動的D.無法判斷。2.關于機械運動和參照物,以下說確的有〔〕A.研究和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定參照物。B.由于運動是絕對的,描述運動時,無需選定參照物。C.一定要選固定不動的物體為參照物。D.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地球為參照物。四、坐標系【例四】【例五】閱讀材料:理想模型及其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中,“理想模型〞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一,引入“理想模型〞的概念,可以使問題的處理大為簡化而又不會發生大的偏差。把現實世界中,有許多實際的事物與這種“理想模型〞十分接近。在一定的場合、一定的條件下,作為一種近似,可以把實際事物當作“理想模型〞來處理,即可以將“理想模型〞的研究結果直接地應用于實際事物。例如,在研究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的時候,由于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14960萬公里)比地球的半徑(約為6370公里)大得多,地球上各點相對于太陽的運動可以看做是一樣的,即地球的形狀、大小可以忽略不計。在這種場合,就可以直接把地球當作一個“質點〞來處理。在研究炮彈的飛行時,作為第一級近似,可以忽略其轉動性能,把炮彈看成一個“質點〞;作為第二級近似,可以忽略其彈性性能,把炮彈看成一個“剛體〞。在研究一般的真實氣體時,在通常的溫度和壓強圍,可以把它近似地當作“理想氣體〞,從而直接地運用“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來處理。第二,對于復雜的對象和過程,可以先研究其理想模型,然后,將理想模型的研究結果加以種種的修正,使之與實際的對象相符合。這是自然科學中,經常采用的一種研究方法。例如:“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與實際的氣體并不符合,但經過適當修正后的德瓦爾斯方程,就能夠與實際氣體較好地符合了。第三,由于在“理想模型〞的抽象過程中,舍去了大量的具體材料,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性,這就更便于發揮邏輯思維的力量,從而使得“理想模型〞的研究結果能夠超越現有的條件,指示研究的方向,形成科學的預見。例如:在固體物理的理論研究中,常常以沒有“缺陷〞的“理想晶體〞作為研究對象。但應用量子力學對這種“理想晶體〞進展計算的結果,說明其強度竟比普通金屬材料的強度大一千倍。由此,人們想到:既然“理想晶體〞的強度應比實際晶體的強度大一千倍,那就說明常用金屬材料的強度之所以減弱,就是因為材料中有許多“缺陷〞的緣故。如果能設法減少這種“缺陷〞,就可能大大提高金屬材料的強度。后來,實踐果然證實了這個預言。人們沿著這一思路制造出了假設干極細的金屬絲,其強度接近于“理想晶體〞的強度,稱之為“金胡須〞。總之,由于客觀事物具有質的多樣性,它們的運動規律往往是非常復雜的,不可能一下子把它們認識清楚。而采用理想化的客體(即“理想模型〞)來代替實在的客體,就可以使事物的規律具有比擬簡單的形式,從而便于人們去認識和掌握它們。1.2時間和位移(二)學習目標:1.理解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2.知道什么是位移-時間圖象以及如何用圖象來表示位移與時間的關系。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象的意義。4.知道公式和圖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間關系的數學工具,且各有所長,相互補充。學習重點:s-t圖學習難點:主要容:一、勻速直線運動1.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里位移相等,這種運動稱為勻速直線運動。2.嚴格的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應該是“在任何相等的時間里面位移相等〞的運動,現實生活中勻速直線運動是幾乎不存在的,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特點是位移隨時間均勻變化,即位移和時間的關系是一次函數關系。二、變速直線運動1.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位移不相等,這種運動叫變速直線運動。2.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和時間的關系不是一次函數關系,其圖象為曲線。【例一】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關于物體運動的以下描述正確的選項是〔〕A.只要每分鐘的位移大小相等,物體一定是作勻速直線運動。B.在不相等的時間里位移不相等,物體不可能作勻速直線運動。C.在不相等的時間里位移相等,物體一定是作變速直線運動。D.無論是勻速還是變速直線運動,物體的位移都跟運動時間成正比。三、位移—時間圖象〔s-t圖〕:1.表示位移和時間的關系的圖象,叫位移-時間圖象,簡稱位移圖象.2.物理意義:描述物體運動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律。3.坐標軸的含義: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位移。由圖象可知任意一段時間的位移或發生*段位移所用的時間。4.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①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象是一條傾斜直線,或*直線運動的s-t圖象是傾斜直線則表示其作勻速直線運動。②s-t圖象中斜率〔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體運動快慢,斜率〔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③s-t圖象中直線傾斜方式〔方向〕的不同,意味著兩直線運動方向相反。④s-t圖象中,兩物體圖象在*時刻相交表示在該時刻相遇。⑤s-t圖象假設平行于t軸,則表示物體靜止。⑥s-t圖象并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二者不能混為一談。⑦s-t圖只能描述直線運動。5.變速直線運動的s-t圖象為曲線。6.圖象的應用:〔1〕求各時刻質點的位移和發生*一位移對應時間〔2〕求速度:〔3〕判斷物體的運動性質:【例二】*同學以一定速度去同學家送一本書,停留一會兒后,又以一樣的速率沿原路返回家,圖3中哪個圖線可以粗略地表示他的運動狀態?【例三】如下圖為甲、乙兩物體相對于同一原點運動的s-t圖,以下說確的是:A、在0-t2時間甲和乙都做勻變速直線運動B、甲、乙運動的出發點相距S1C、乙比甲早出發t1時間D、乙運動的速率大于甲運動的速率【例四】如下圖為A、B、C三個物體作直線運動的s-t圖。由圖可知:________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_________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三個物體運動的總路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課堂訓練:1.以下關于勻速直線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勻速直線運動是速度不變的運動。B.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是不變的。C.任意相等時間通過的位移都一樣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D.速度方向不變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2.關于質點作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以下說確的是〔〕A.圖線代表質點運動的軌跡。B.圖線的長度代表質點的路程。C.圖象是一條直線,其長度表示質點的位移大小,每一點代表質點的位置。D.利用s-t圖象可知質點任意時間的位移,發生任意位移所用的時間。3.如圖示,是A、B兩質點沿同一條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由圖可知〔〕A.質點A前2s的位移是1m。B.質點B第1s的位移是2mC.質點A、B在8s的位移大小相等。D.質點A、B在4s末相遇。課后作業:以下關于勻速直線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A.勻速直線運動是速度不變的運動。B.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是不變的。C.任意相等時間通過的位移都一樣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D.速度方向不變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2.如下圖為甲、乙兩質點作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由圖象可知〔〕A.甲、乙兩質點在1s末時相遇。B.甲、乙兩質點在1s末時的速度大小相等。C.甲、乙兩質點在第1s反方向運動。D.在第1s甲質點的速率比乙質點的速率要大。1.2時間和位移〔一〕學習目標:1.知道時間和時刻的含義以及它們的區別,知道在實驗中測量時間的方法。2.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動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線段來表示。3.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區別。學習重點:1.時間和時刻的概念和區別。2.位移的矢量性、概念。學習難點:位移和路程的區別。主要容:一、時刻和時間間隔1.時刻和時間間隔可以在時間軸上表示出來。時間軸上的每一點都表示一個不同的時刻,時間軸上一段線段表示的是一段時間間隔。2.在學校實驗室里常用停表,電磁打點計時器或頻閃照相的方法測量時間。【例一】以下說法中指的是時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時刻的有________________。A.第5秒B.第6秒初C.前2秒D.3秒末E.最后一秒F.第三個2秒G.第五個1秒的時間中點。課堂訓練:1.關于時間和時刻,以下說確的是〔〕A.物體在5s時就是指物體在5s末時,指的是時刻。B.物體在5s時就是指物體在5s初時,指的是時刻。C.物體在5s就是指物體在4s末到5s末的這1s時間。D.物體在第5s就是指物體在4s末到5s末的這1s的時間。二、路程和位移路程:質點實際運動軌跡的長度,它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2.位移: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動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條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質點始末位置間的距離,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決于初末位置,與運動路徑無關。3.位移和路程的區別:4.一般來說,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質點做方向不變的直線運動時大小才等于路程。【例二】中學的壘球場的場是一個邊長為16.77m的正方形,在它的四個角分別設本壘和一、二、三壘.一位球員擊球后,由本壘經一壘、一壘二壘跑到三壘.他運動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位移的方向如何?課堂訓練:1.以下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A.兩個物體通過的路程一樣,則它們的位移的大小也一定一樣。B.兩個物體通過的路程不一樣,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能一樣。C.一個物體在*一運動中,位移大小可能大于所通過的路程。D.假設物體做單一方向的直線運動,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2.如圖甲,一根細長的彈簧系著一個小球,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手握小球把彈簧拉長,放手后小球便左右來回運動,B為小球向右到達的最遠位置.小球向右經過中間位置O時開場計時,其經過各點的時刻如圖乙所示。假設測得OA=OC=7cm,AB=3cm,則自0時刻開場:a.0.2s小球發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方向向____,經過的路程是_____.b.0.6s小球發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_,方向向____,經過的路程是____.c.0.8s小球發生的位移是____,經過的路程是____.d.1.0s小球發生的位移大小是____,方向向______,經過的路程是____.3.關于質點運動的位移和路程,以下說確的是〔〕A.質點的位移是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矢量。B.路程就是質點運動時實際軌跡的長度,是標量。C.任何質點只要做直線運動,其位移的大小就和路程相等。D.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標量,因而位移不可能和路程相等。4.以下關于路程和位移的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位移就是路程。B.位移的大小永遠不等于路程。C.假設物體作單一方向的直線運動,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D.位移是矢量,有大小而無方向,路程是標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5.關于質點的位移和路程,以下說確的是〔〕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質點運動的方向。B.路程是標量,也是位移的大小。C.質點做直線運動時,路程等于其位移的大小。D.位移的數值一定不會比路程大。6.以下關于位移和路程的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位移和路程的大小總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標量。B.位移描述的是直線運動,路程描述的是曲線運動。C.位移取決于始、末位置,路程取決于實際運動路徑。D.運動物體的路程總大于位移。三、矢量和標量四、直線運動的位置和位移課堂訓練課后作業:閱讀材料:我國古代關于運動的知識我國在先的時候,對于運動就有熱烈的爭論,是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一個題目."莊子"書上記載著,公龍曾提出一個奇怪的說法,叫做“飛鳥之影未嘗動也.〞按常識說,鳥在空中飛,投到地上的影當然跟著鳥的移動而移動.但公龍卻說鳥影并沒有動.無獨有偶,當時還有人提出“鏃矢之疾;有不行不止之時〞,一支飛速而過的箭,哪能“不行不止〞呢?既說“不行〞,又怎能“不止〞呢?乍看起來,這些說法實在是“無稽之談〞,也可以給它們戴一頂“狡辯〞的帽子.但是事情并不這么簡單.這個說法不但不是狡辯,而且還包含著辯證法的正確思想.恩格斯曾經指出,“運動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簡單的機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夠實現,也只是因為物體在同一瞬間既在一個地方又在另一個地方,既在同一個地方又不在同一個地方.這種矛盾的連續產生和同時解決正好就是運動.〞因為運動體的位置隨時間而變化,*一時刻在A點,在隨之而來的另一時刻,就在相鄰的B點,因此,也就有一個時刻,它既在A點又不在A點,既在B點又不在B點.在這時刻,物體豈不是“不行不止〞嗎?再者,在一定的時間Δt,物體前進一段距離Δs,當這時間變小,Δs隨之變小;當Δt趨近于零時,Δs也趨近于零.也就是說,在*一瞬間,即*一時刻,運動體可以看作是靜止的,所以飛鳥之影確實有“未嘗動〞的時候,對于運動的這種觀察和分析實在是十分深刻的.這同他們能夠區分“時間〞與“時刻〞的觀念很有關系."墨經"對于“鳥影〞問題又有他們自己的理解,說那原因在于“改為〞.認為鳥在A點時,影在A′點,當鳥到了相鄰的B點,影也到了相鄰的B′點.此時A′上的影已經消失,而在B′處另成了一個影,并非A′上的影移動到B′上來,這也是言之有理的.機械運動只能在空間和時間中進展,運動體在單位時間所經歷的空間長度,就是速率."墨經下"第65條之所述就包含著這方面的思想."經說"云:“行,行者必先近而后遠.遠近,修也;先后,久也.民行修必以久也.〞這里的文字是明明白白的,“修〞指空間距離的長短.那意思是,物體運動在空間里必由近及遠.其所經過的空間長度一定隨時間而定.這里已有了路程隨時間正變的樸素思想,也隱隱地包含著速率的觀念了.東漢時期的著作"尚書緯·考靈曜"中記載地球運動時說:“地恒動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閉牖〔即窗戶〕而坐,舟行不覺也.〞這是對機械運動相對性的十分生動和淺顯的比喻.哥白尼①在表達地球運動時也不謀而合地運用了十分類似的比喻*.1.2時間和位移(二)學習目標:1.理解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2.知道什么是位移-時間圖象以及如何用圖象來表示位移與時間的關系。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象的意義。4.知道公式和圖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間關系的數學工具,且各有所長,相互補充。學習重點:s-t圖學習難點:主要容:一、勻速直線運動1.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里位移相等,這種運動稱為勻速直線運動。2.嚴格的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應該是“在任何相等的時間里面位移相等〞的運動,現實生活中勻速直線運動是幾乎不存在的,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特點是位移隨時間均勻變化,即位移和時間的關系是一次函數關系。二、變速直線運動1.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位移不相等,這種運動叫變速直線運動。2.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和時間的關系不是一次函數關系,其圖象為曲線。【例一】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關于物體運動的以下描述正確的選項是〔〕A.只要每分鐘的位移大小相等,物體一定是作勻速直線運動。B.在不相等的時間里位移不相等,物體不可能作勻速直線運動。C.在不相等的時間里位移相等,物體一定是作變速直線運動。D.無論是勻速還是變速直線運動,物體的位移都跟運動時間成正比。三、位移—時間圖象〔s-t圖〕:1.表示位移和時間的關系的圖象,叫位移-時間圖象,簡稱位移圖象.2.物理意義:描述物體運動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律。3.坐標軸的含義: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位移。由圖象可知任意一段時間的位移或發生*段位移所用的時間。4.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①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象是一條傾斜直線,或*直線運動的s-t圖象是傾斜直線則表示其作勻速直線運動。②s-t圖象中斜率〔傾斜程度〕大小表示物體運動快慢,斜率〔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③s-t圖象中直線傾斜方式〔方向〕的不同,意味著兩直線運動方向相反。④s-t圖象中,兩物體圖象在*時刻相交表示在該時刻相遇。⑤s-t圖象假設平行于t軸,則表示物體靜止。⑥s-t圖象并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二者不能混為一談。⑦s-t圖只能描述直線運動。5.變速直線運動的s-t圖象為曲線。6.圖象的應用:〔1〕求各時刻質點的位移和發生*一位移對應時間〔2〕求速度:〔3〕判斷物體的運動性質:【例二】*同學以一定速度去同學家送一本書,停留一會兒后,又以一樣的速率沿原路返回家,圖3中哪個圖線可以粗略地表示他的運動狀態?【例三】如下圖為甲、乙兩物體相對于同一原點運動的s-t圖,以下說確的是:A、在0-t2時間甲和乙都做勻變速直線運動B、甲、乙運動的出發點相距S1C、乙比甲早出發t1時間D、乙運動的速率大于甲運動的速率【例四】如下圖為A、B、C三個物體作直線運動的s-t圖。由圖可知:________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_________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三個物體運動的總路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課堂訓練:1.以下關于勻速直線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勻速直線運動是速度不變的運動。B.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是不變的。C.任意相等時間通過的位移都一樣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D.速度方向不變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2.關于質點作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以下說確的是〔〕A.圖線代表質點運動的軌跡。B.圖線的長度代表質點的路程。C.圖象是一條直線,其長度表示質點的位移大小,每一點代表質點的位置。D.利用s-t圖象可知質點任意時間的位移,發生任意位移所用的時間。3.如圖示,是A、B兩質點沿同一條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由圖可知〔〕A.質點A前2s的位移是1m。B.質點B第1s的位移是2mC.質點A、B在8s的位移大小相等。D.質點A、B在4s末相遇。課后作業:以下關于勻速直線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A.勻速直線運動是速度不變的運動。B.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是不變的。C.任意相等時間通過的位移都一樣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D.速度方向不變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2.如下圖為甲、乙兩質點作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由圖象可知〔〕A.甲、乙兩質點在1s末時相遇。B.甲、乙兩質點在1s末時的速度大小相等。C.甲、乙兩質點在第1s反方向運動。D.在第1s甲質點的速率比乙質點的速率要大。1.3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學習目標:1.了解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2.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知道它是矢量。3.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時速度的概念。4.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別。學習重點:速度的概念。學習難點:速度和速率。主要容:一、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二、速度和速率:〔一〕速度1.定義:位移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2.定義式:v=s/t3.物理意義: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程度的物理量。4.單位:國際單位:m/s常用單位:km/hcm/s5.標矢性:矢量。速度的大小在數值上等于單位時間物體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二〕速率1.定義:速度的大小。2.跟速度的區別:只有大小無方向,是標量。汽車速度計不能顯示車輛運動的方向,它的讀數實際是汽車的速率。日常生活和物理學中說到的“速度〞有時是指速率。三、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1.平均速度:①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段時間〔或*段位移S〕的平均快慢與運動方向〔運動速度〕。②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它等于位移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即v=s/t。③對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不同位移或不同時間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平均速度只有指明了是哪段位移,或哪段時間的平均速度才有意義。④對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位移與時間的比值不變,所以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平均速度就是物體的速度。平均速率:v=s/t(s是指路程)2。瞬時速度:①描述運動物體經過*一時刻〔或*一位置〕的速度,簡稱速度。②在直線運動中,瞬時速度的方向與物體經過*一位置時運動方向一樣。它的大小叫瞬時速率。在技術上通常用速度計來測瞬時速率。③在勻速直線運動中,各時刻瞬時速度都相等,且與各段時間的平均速度都相等。在位移時間圖象中,圖線的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越大,速度越大。斜率為正,表示速度方向與所選正方向一樣,斜率為負,表示速度方向與所選正方向相反。④在以后的表達中,“速度〞一詞有時是指平均速度,有時指瞬時速度,要根據上下文判斷。問題:1.同一物體的同一段運動的平均速率的大小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嗎?2.同一物體的同一段運動的瞬時速率的大小一定等于瞬時速度的大小嗎?【例一】以下關于速度和速率的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A.速度是矢量,用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B.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沒有方向。C.汽車以速度v1經過*路標,子彈以速度v2從槍筒射出,兩速度均為平均速度。D.平均速度就是平均速率。【例二】如下圖為A、B、C三個物體作直線運動的s-t圖。由圖可知:________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_________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三個物體位移大小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物體的平均速度分別為______m/s,______m/s,______m/s,三個物體運動的總路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它們的平均速率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課堂訓練:1.以下關于速度的說確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的物理量。B.速度是描述物體位置變化大小的物理量。C.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D.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路程與時間的關系的物理量。2.以下關于勻速直線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A.勻速直線運動是速度不變的運動。B.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是不變的。C.任意相等時間通過的位移都一樣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D.速度方向不變的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3.對作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有如下幾種表達:〔〕A.物體在第1s的速度是3m/s。B.物體在第1s末的速度是3m/sC.物體在通過其路徑上*一點的速度為3m/sD.物體在通過一段位移s時的速度為3m4.直線AC的中點為B點,物體沿AC做變速直線運動,在AB段的平均速度為6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為4mA.4.8m/sB.5.0m/sC.5.2m/sD5.一列火車沿平直軌道運行,先以10米/秒的速度勻速行駛15分,隨即改以15米/秒的速度勻速行駛10分,最后在5分鐘又前進1000米而停頓,則該火車在前25分鐘及整個30分的平均速度各為多大?它最后通過2000米的平均速度是多大?6.一個朝*方向做直線運動的物體,在t時間的平均速度為v,緊接著t/2時間的平均速度是v/2,則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7.一質點沿直線運動,先以4m/s運動10s,又以6m/s運動了12m,全程平均速度是?8.物體做直線運動①假設前一半時間是速度為v1的勻速運動,后一半時間是v2的勻速運動,則整個運動平均速度是"②假設前一半路程是速度為v1的勻速運動,后一半路程是速度為v2的勻速運動,則整個運動平均速度是?9.一列長50m的隊伍,其前進速度是2.5m/s,經過一座全長100m橋,當隊伍的第一個人踏上橋到隊尾最后一個人離開橋時,總共需要的時間是多少?10.一列隊伍長L=120米,行進速度v=4.8千米/小時,為了傳達一個命令,通訊員從隊伍排尾跑步趕到隊伍排頭,其速度v’=3米/秒,然后又立即用跟隊伍行進速度一樣大小的速度返回排尾。求:⑴通訊員從離開隊伍到重回到排尾共用多少時間?⑵通訊員歸隊處跟離隊處相距多少?課后作業: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班級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習目標:了解兩種打點計時器的構造、原理和使用方法。知道兩種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都是由電源的頻率決定的。如果電源的頻率為50Hz,則每隔0.02s打一個點。會利用打上點的紙帶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掌握一些處理數據的根本方法。學習重點:學習難點:主要容:一、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電磁打點計時器是一種使用低壓交流的計時儀器,其構造如下圖。它的工作電壓是4~6V。電源頻率是50Hz時,它每隔O.02s打一個點。電火花計時器是利用火花放電時在紙帶上打出小孔而顯示出點跡的計時儀器,其構造如下圖。使用時,墨粉紙盤套在低盤軸上,并夾在兩條紙帶之間。當接通220V交流電源,按下脈沖輸出開關時,計時器發出的脈沖電流經接正極的放電針、墨粉紙盤到接負極的紙盤軸產生火花放電。于是在運動的紙帶上就打出一列點跡。當電源頻率是50Hz時,它每隔O.02s打一次點。如果把紙帶跟運動的物體連接在一起,打點計時器便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的點,這些點既記錄了運動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也記錄了相應的時間。通過對紙帶上點子之間距離的研究,可以了解物體運動的情況。二、考前須知:①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應打出輕重適宜的小圓點,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橫線,應調整一下振針距復寫紙片的高度使之增大一點。②使用計時器打點時,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穩定后,再釋放紙帶。③釋放物體前,應使物體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④使用電火花計時器時,應注意把兩條白紙帶正確穿好,墨粉紙盤夾在兩紙帶之間,使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時,應讓紙帶通過限位孔,壓在復寫紙下面。三、對打上點的紙帶進展數據處理,目的是研究紙帶或與紙帶相連的物體的運動況。設打點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為T,則紙帶上相鄰兩個點所表示的時間間隔就是T。如果數出紙帶上一系列點的總數為N,則打這些點所用的總時間為t=(N-1)T。如果測出這N個點之間的總距離s,則t時間紙帶運動的平均速度為如果紙帶做勻速直線運動,此式計算出來的就是紙帶的運動速度。課堂訓練:1.電磁打點計時器是一種使用_________(交流"直流")電源的________儀器,它的工作電壓是________伏特。當電源頻率是50赫茲時,它每隔________s打一次點。2.根據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我們可以從紙帶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時間間隔B.位移c.加速度D.平均速度。課后作業:1.關于計數點的以下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A.用計數點進展測量計算,既方便,又可減小誤差。B.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應是相等的。C.相鄰計數點間的距離應當是相等的。D.計數點是從計時器打出的實際點中選出來,相鄰計數點間點痕的個數相等。2.本實驗中,關于計數點間時間間隔的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有()A.每隔四個點取一個計數點,則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10秒。B.每隔四個點取一個計數點,則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是O.08秒。C.每隔五個點取一個計數點,則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08秒。D.每隔五個點取一個計數點,則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10秒。E.每五個點取一個計數點,則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08秒。3.打點計時器振針打點的周期,決定于:()A.交流電壓的上下。B.交流電的頻率。C.永久磁鐵的磁性強弱。D.振針與復寫紙的距離。4.如下圖的四條紙帶,是*同學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得到的紙帶的右端后通過打點計時器。從點痕的分布情況可以斷定:紙帶_______是勻速通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_____是越走越快的,紙帶_______是先越走越快,后來又越走越慢。5.假設所用電源頻率是50赫,圖中D紙帶,從A點通過計時器到B點通過計時器,歷時________s,位移為______米,這段時間紙帶運動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B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而AD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閱讀材料:打點計時器原理及使用教材上用的是J0203型打點計時器,其工作原理可用右圖說明.當線圈入的交流電為正半周時,設電流方向如圖甲,則線圈中被磁化的鋼制簧片左端為N極,永磁體的磁場就使簧片向下運動,振針就在紙帶上打出一個點;當交流電為負半周時,電流方向如圖乙,簧片左端變為s極,永磁體的磁場就使簧片向上運動.如此反復作用,簧片就振動起來.制造時使簧片的固有頻率為50赫,等于交流電的頻率,這樣簧片就發生共振,振動頻率也是50赫,即周期為O.02秒,并且有較大的振幅。于是振針就每隔O.02秒向紙帶上打出一個清晰的點。打點計時器在使用前應進展檢驗,打點周期的等時性不好的要進展調整,具體方法請參閱后面的參考資料。振針的高度應適當,并且不要松動,否則會出現漏點、雙點、等時性不良等缺點,并對紙帶產生過大的摩擦阻力。紙帶在使用前要整平(可用熨斗熨),以免造成打點間隔變化或點子不清晰.每打完一條紙帶,要將圓形復寫紙片的位置調整一下,以充分利用它的不同部位,保證打點清晰。打點器是按間歇工作設計的,每打完一條紙帶要及時切斷電源,防止線圈過熱而損壞.在紙帶上測量長度時:不要用短尺一段一段她測量后相加.以免誤差積累。打出的紙帶要貼在實驗報告中,作為原始記錄。速度和時間的關系學習目標:知道什么是速度時間-圖象以及如何用圖象來表示速度與時間的關系。2.知道勻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的物理意義,能用v-t圖象來表示物體的運動規律。3.知道什么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和非勻變速運動。4.能正確區分s-t圖象和v-t圖象。學習重點:v-t圖學習難點:主要容:一、勻變速直線運動1.定義:在變速直線運動中,如果在相等的時間速度的改變相等,這種運動稱為勻變速直線運動。2.勻加速直線運動3.勻減速直線運動二、速度時間圖象〔v-t圖〕1.速度-時間圖象反映了物體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簡稱速度圖象。2.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3.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4.根據速度-時間圖象可以作出如下判斷:①讀出物體在*時刻的速度或物體的*一速度所對應的時刻。②求出物體在*段時間速度的變化量或物體發生*一速度變化所經歷的時間。③判斷物體的運動方向。④判斷物體的運動性質。〔情況〕⑤比擬物體速度變化快慢,求加速度。〔直線傾斜程度〕⑥求各段時間質點的位移。注:①v-t圖象交點不表示相遇。②v-t圖象不是質點運動軌跡。③縱軸截距表示運動物體的初速v0,橫軸截距表示過一段時間才開場運動。【例一】如圖示,是甲、乙兩質點的v—t圖象,由圖可知〔〕A.t=O時刻,甲的速度大。B.甲、乙兩質點都做勻加速直線運動。C.相等時間乙的速度改變大。D.在5s末以前甲質點速度大。【例二】A、B兩物體在同一直線上從*點開場計時的速度圖像如圖中的A、B所示,則由圖可知,在0-t2時間()A.A、B運動始終同向,B比A運動的快。B.在t1時間AB相距最遠,B開場反向。C.A、B的加速度始終同向,B比A的加速度大。D.在t2時刻,A、B并未相遇,僅只是速度一樣。課堂訓練:關于直線運動的位移、速度圖象,以下說確的是〔〕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是一條與時間軸平行的直線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是一條與時間軸平行的直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是一條與時間軸平行的直線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2.甲、乙兩物體的v--t圖象如下圖,以下判斷正確的選項是()甲作直線運動,乙作曲線運動B.tl時刻甲乙相遇C.tl時間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D.tl時刻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3.如圖示,是一質點從位移原點出發的v--t圖象,以下說確的是()1s末質點離開原點最遠B.2S末質點回到原點C.3s末質點離開原點最遠D.4s末質點回到原點4.如下圖,是一個物體向東運動的速度圖象,由圖可知0~10s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___;在10s~40s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在40s~60s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____。5.A、B、C、D四個物體做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如圖示,以向東為正方向,由圖看出__________物體在10s是往返運動,且lOs末在出發點的東邊;_________物體在10s末在出發點的西邊;_________物體只向東運動,速度方向不變。6.如圖是A,B兩個物體從同一地點向同一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從圖可知A物體運動初速度是___________m/s,加速度是_________m/s2。B物體運動初速度是________m/s,加速度是________m/s2,A比B______運動_____s,當B物體開場運動時,A,B間距s0=__________m,B運動_______s時,A,B間距是4so.閱讀材料:活動人行道有一種設備,是根據這種相對運動的原理建造的,就是所謂“活動人行道〞;不過這種設備直到目前為止,也還只有在展覽會里可以看到。這種設備的構造。你看,這里有五條環形的人行道,一條挨著一條套在—起;它們各有單獨的機械來開動,速度各不一樣。最外圈的那一條走得相當慢,速度只有每小時5公里,等于平常步行的速度,要走上這樣慢慢爬行的人行道,顯然并不因難。在這條里側,同它并行的第二條人行道,速度是每小時10公里。如果從不動的街道直接跳上第二條人行道,當然是危險的,可是從第一條跨到這一條就不算什么了。事實上,對速度每小時5公里的第一條人行道來說,速度每小時10公里的第二條人行道也不過是在做每小時5公里的運動;這就是說,從第一條跨到第二條,是和從地面跨到第一條一樣容易的。第三條已經是用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前進了,可是從第二條跨上去,當然也不困難。從第三條跨到用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前進的第四條,以及最后從第四條跨到用每小時25公里的速度**的第五條,也都一樣容易。這第五條人行道就可以把旅客送到要去的地方;到了目的地,旅客又可以一條條地往外跨,他就可以走到不動的地面上。1.5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學習目標: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方向始終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與速度變化量的區別。3.知道什么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能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理解加速度的意義。學習重點:加速度的概念學習難點:加速度主要容:一、加速度1.定義;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變跟發生這一改變所用時間的比值。用a表示。2.定義式:a=〔vt-v0〕/t或a=△v/△t3.單位:國際單位:m/s2。,讀著:米每二次方秒4.物理意義: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對時間的變化率,數值上等于單位時間速度的變化量。5.加速度的標矢性:大小:等于單位時間速度的改變量。勻變速直線運動是加速度不變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加速度為零的變速直線運動。方向:①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與速度變化vt-v0或△v的方向一樣。②在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始終在一條直線上。假設規定v0為正方向,假設物體加速運動,v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