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詞類活用復習教案_第1頁
文言文詞類活用復習教案_第2頁
文言文詞類活用復習教案_第3頁
文言文詞類活用復習教案_第4頁
文言文詞類活用復習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學校文言文詞類活用復習教案教學目的:1、使學生搞清晰古代漢語詞類的劃分和句子成分構成;2、詞類活用的根本規律,以及如何運用規律解答試題;3、引導學生運用本次課的辦法,能自行歸納其它文言知識規律。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對的、快速判斷出活用詞,根據活用的常見規律,明確活用類型。教學難點:古代漢語詞類的劃分和句子成分的劃分。教學辦法知識講授法;問題點撥法和探究討論法等。教學媒介多媒體復印資料學時安排4學時教學環節:第一學時一、導入設計以一組存在活用的成語導入課堂教學。二、古代漢語的詞類劃分〔例如使用多媒體〕詞類:是根據詞的語法功效和語法意義而劃分出來的類別。劃分詞類的目的:就是為了講語言的組織規那么,即講詞的語法意義和詞的語法功效,講語言的句法構造。文言文詞類的劃分狀況:以先秦口語為根底而進展加工過的文言文的詞類劃分根本上與當代漢語是一致的,先秦漢語的詞類能夠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副詞、代詞、介詞、連詞、語調詞、嘆詞等十類。1.名詞,表達人或者者事物的名稱的詞。例如:阿爺無大男,木蘭無長兄。(木蘭詩)2.動詞,表達人或者者事物的動作、行為、開展變化的詞。動詞又可分為使動詞、意動詞和為動詞。例如:一屠晚歸,擔中肉盡。(狼)3.形容詞,表達人或者者事物的形狀、性質或者者者動作、行為的狀態的詞。例如:。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曹劌論戰)4.數詞,表達數目的詞。例如:一桌、一椅、扇、一撫尺而已。(口技)策勛十二轉,恩賜百千強。(木蘭詩)5.副詞,經慣用在動詞或者者形容詞的前面,表達程度、范疇、時間是是等。例如:太后之色少解。(觸旮說趙太后)6.代詞,替代名詞、動詞、形容詞或者者數量詞的詞,叫做代詞。例如:會長老,問之民所疾苦。(西門豹治鄴)7.介詞,同它背面的名詞、代詞等組合起,經慣用在動詞,形容詞的前面或者者背面,表達處所、方向、時間是是、對象等等。例如:何不試之以足(鄭人買履)8.連詞,把兩個詞或者者兩個比詞大的單位連接起來的詞,例如:居廟堂之高那么憂其民;處江湖之遠那么憂其君。(樓記)9.語調詞,也叫語調助詞。語調詞不能充當句子成分,但它能夠表達提頓、陳說、祈使、疑問、感慨等不同語調。例如: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那么已后矣。(捕蛇者說)10.嘆詞,表達感慨或者者呼喚應答的詞。例如:嘻,技亦靈怪矣哉!(核舟記)以上十類詞能夠合成實詞和虛詞兩大類。能夠單獨用來回復下列問題,有比較實在的意義的詞叫做實詞;不能單獨用來回復下列問題,也沒有實在的意義,但是有協助造句的作用的詞叫做虛詞。普通說來,實詞涉及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數詞、量詞、代詞;虛詞涉及介詞、連詞、助詞、語調詞、嘆詞。可是代詞所指人或者者事物是不固定的,在古代漢語里,許多代詞都不能單獨用來回復下列問題(如“其〞“之〞),因此也有人把代詞歸入虛詞類的。在文言文中,量詞還沒有從名詞中分化出來,這是先秦古漢語同當代漢語的詞類劃分的重要不同之處。量詞:表達人或者者事物的單位或者者動作行為的詞。例如:距圓明園十里,有村曰謝莊。(馮婉貞)課堂練習:〔使用多媒體投影〕指出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詞性。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諜報敵騎至。(馮婉貞)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村中聞此入,咸來問訊。(桃花源記)余將告于蒞事者,更假設役,復假設賦,那么何如(捕蛇者說)乃取一葫蘆置于地。(賣油翁)西人長火器而短技擊。(馮婉貞)然那么何時而樂耶(樓記)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者者異兩者之為,何哉(樓記)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山〕三、古代漢語的句子成分構成古代漢語中除了特殊句外,普通句子成分構成是固定的,即: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而各類詞在句子中充當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方名詞經慣用作主語、賓語;動詞經慣用作謂語;形容詞經慣用作定語、狀語和謂語;數詞經慣用作定語。固然,在古代漢語中,名詞、動詞、形容詞即使都經慣用作謂語,但構成的句子是不同的。由名詞構成的謂語句叫判斷句,又叫名詞謂語句,簡稱名句,即:名詞+〔者〕+名詞+〔也〕。〔“主語+副詞+名詞+〔也〕〞。〕由動詞構成的謂語句叫體現句,又叫動詞謂語句,簡稱動句,即:〔狀語〕+形容詞+〔補語〕。由形容詞構成的謂語句叫描寫句,又叫形容詞謂語句,簡稱形容句。〔狀語〕+動詞+〔補語〕。但是,在古代漢語里,某些詞能夠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敏捷運用,在句中臨時變化它的根本功效。例如:“虎不勝怒,蹄之。〞(黔之驢)這個句子中的“蹄〞,本是名詞,這里臨時用作動詞,作謂語。這種現象叫詞類的活用。而詞類活用普通較常見是名詞、動詞、形容詞之間的互相活用、名詞作狀語,不常見的有數詞活用為名詞、動詞和形容詞,副詞活用為動詞等。四、重難點解決過程1、總的說來,在古代漢語中,名詞能夠自由地用作主語、賓語,而動詞、形容詞普通不用作主語和賓語,假設動詞、形容詞出如今主語、賓語的位置上,那么就是活用為名詞;動詞普通也不用作定語,而名詞、形容詞卻經慣用作定語,假設動詞出如今定語的位置上,那么就活用為名詞或者者形容詞。懼有伏焉“伏〞意為“伏兵〞吊有憂,賀有喜“憂〞“喜〞意為“喪失〞“喜事〞以上為動詞、形容詞在賓語的位置上,因此活用為名詞。2、動詞普通用作體現句的謂語,并且能夠帶賓語,而名詞、形容詞普通不用作體現句的謂語,不帶賓語,假設名詞、形容詞出如今稱述句謂語的位置上,那么就活用為動詞。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劌論戰)“福〞指賜福天下縞素,今天是也。(唐雎不辱使命)“縞素〞白色的喪服,這里指穿喪服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觸普說趙太后)“侯〞指做諸侯見其矣十中八九,但徽頷之。(賣油翁)“頷〞指點頭以上的名詞都活用為普通動詞。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徐珂馮婉貞適自相公家來,相公厚我厚我。明.宗臣報劉一丈書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韓非子.說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上的形容詞都活用普通動詞。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馮婉貞)春風又綠江南岸(泊船瓜州)“固國〞是使國家強固;“苦其心志〞是使他的心志苦,“勞其筋骨〞是使他的筋骨勞,“空乏其身〞是使他的身體空乏;“遠我〞是使我間隔遠。“又綠江南岸〞是又使江南岸綠。名詞用作使動的例子不普遍。名詞原來是不能帶賓語的,名詞用作動詞帶賓語,表達使動,含有主語“使賓語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者者事物〞的意思。例如:先破秦入成陽者王(wng)之。(史記·項羽本記)──先攻破秦軍打進成陽的,就讓他做王。齊威王欲將孫臏。(史記·孫臏)──齊威王打算讓孫臏當主將。“王之〞的“王〞本是名詞,在這里是活用為動詞,背面還帶有代詞賓語“之〞,意思是“使之成為王〞;“將孫臏〞是“使孫臏成為主將〞的意思。形容詞的意動使用方法是主語認為賓語含有這個活用形容詞的性狀,賓語本身并不一定真的含有這種性狀,只是一種主觀的認為。例如: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假設毒之乎(捕蛇者說)刺史顏證奇之。(童區寄傳)愬然之。(李愬雪夜入蔡州)“甚異之〞是認為非常奇怪;“毒之〞是認為它痛苦;“奇之〞是覺得奇特;“然之〞是認為他對。名詞的意動使用方法是主語把賓語看作這個活用名詞所代表的人或者者物,也是一種主觀認為。例如:孟嘗君客我。(戰國策·齊策)邑人奇之,稍稍來賓其父。(傷仲永)“客我〞是以我為客;“來賓其父〞是以其父為客。3、我們懂得,同是動詞,有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的分別,及物動詞是能帶賓語的動詞,不及物動詞是不能帶賓語的動詞。不及物動詞假設帶賓語就活用為使動詞: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然得而臘之覺得餌,能夠已大風、攣、瘺、癘,去死肌,殺三蟲。(捕蛇者說)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同上)又數刀,斃之。(狼)“止之〞是叫他不要這樣做;“已〞是使止,“去〞是使去;“殫…‘竭〞都是使盡的意思;“斃〞是使斃,即殺死。這些都是不及物動詞的使動使用方法。4、狀語是用在動詞或者者形容詞前面,對動詞或者者形容詞起修飾、限制作用的。狀語普通由副詞充當,名詞普通不用作狀語。但在文言中,名詞作狀語是常見的現象,并且有多方面的修飾作用。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猱進鷙擊,或者者能免乎(馮婉貞)名詞作狀語表比方,可譯為“像……那樣〞。“犬坐〞譯為“像犬同樣坐〞;“猱進鷙擊〞譯為“像猱同樣邁進,像鷙同樣攻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孫臏)君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鴻門宴)“客待之〞是用客禮看待他;“兄事之〞是用事奉兄長的禮節事奉他。都是表達看待人的態度。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頗藺相如列傳)孔子東游,見兩小辮。(兩小兒辯日)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布囊其口。(童區寄傳)第一句名詞“廷〞作狀語,表達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第二句方位名詞“東〞作狀語,表達動作行為發生的方位;最后兩句,名詞“箕畚〞“布囊〞作狀語,表達動作行為所用的工具。四、布置作業復習本節課所講內容。第二學時一、例如解析二、詞類活用的條件如何判斷一種詞在句子中與否已經活用成另一類詞呢除了從前后文的意思來判斷之外,還要看它在句子中所處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詞類的詞和它相結合,構成什么樣的句法關系,含有了哪些語法特點等等。有關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涉及名詞、形容詞的使動使用方法和意動使用方法,以及名詞用如動詞)的語法條件,郭錫良等編寫的古代漢語中列舉了其中七項重要的,現介紹以下,以供參考:1.兩個名詞連用,假設既不是并列構造.又不是偏正構造,那么其中有一種名詞就可能活用為動詞。例如:范增數目項王。(鴻門宴)諸越那么桃李冬實,朔漠那么桃李夏榮(采草藥)“數目項王〞是動賓構造,兩個名詞連用,前一種名詞“目〞活用作動詞;目:看,使眼色的意思。“冬實…夏榮〞都是主謂構造,背面的名詞“實〞(本意是果實),“榮〞(本意是花)活用為動詞;實:成果實的意思;榮:開花的意思。2.名詞、形容詞放在“所〞字背面,活用為動詞。例如:置人所罾魚腹中。(陳涉世家)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論貴粟疏)“所罾,的“罾〞是一種魚網,原來是名詞,放在“所字背面,意思是“所網著的(或者者所捕獲的)〞。“貴〞“賤〞‘卑〞“尊〞原來都是形容詞,放在“所〞字背面,都活用為動詞,“所貴〞“所尊〞都是“所看重的〞的意思;“所賤〞“所卑〞的意思都是“所輕視的〞。3.名詞、形容詞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動詞的背面,活用為動詞。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廉頗藺相如列傳)“水〞本是名詞,受能愿動詞“能〞修飾,活用作動詞,意思是“游泳〞。“急〞本是形容詞,受能愿動詞“欲〞的修飾,活用作動詞,是“強迫〞的意思。4.名詞放在副詞背面,普通也活用為動詞。例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劌論戰)從弟兒女十人所,皆衣繒單衣,立大巫后。(西門豹治鄴)“福〞“衣〞兩個名詞的前面有副詞“弗〞“皆〞修飾,都活用為動詞。“福〞是“賜福〞的意思;“衣〞是“穿〞的意思。5.名詞、形容詞放在“之…我〞等代詞前面,也活用為動詞。例如:及陷于罪,然話從而刑之。(齊桓晉文之事)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馮婉貞)“刑〞是名詞,用在代詞“之〞的前面,活用作動詞.“刑“是使用刑罰的意思;“遠〞是形容詞,用在代詞“我〞的前面,活用作動詞,“遠〞是遠離的意思。6.名詞背面用介詞構造作補語,這個名詞也活用為動詞。例如: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乎〞就是“于〞)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禪山記)“風〞是名詞,背面帶介詞構造“乎舞雩〞作賓語,活用為動詞,是“吹風〞的意思}名詞“舍〞帶介詞構造“于其址〞,活用為動詞,是“筑房子〞的意思。7.名詞用“而〞連結時,活用作動詞。例如:兒涕而去。(促織)漢敗楚,楚以故不能過而西。(項羽本紀)名詞“涕〞“西〞都用“而〞和別的詞連結,它們都活用為動詞。“涕〞是流涕的意思;“西〞是向西的意思。三、學生質疑,教師解惑四、布置作業完畢有關練習資料第三學時〔練習解說課〕一、找出句子中活用為普通動詞的名詞提示1:活用后既保存了名詞的意義,又含有動詞的功效。名詞活用為動詞后,譯為當代漢語,有的譯為述賓短語,[動+名]如:1、后妃率九嬪蠶于郊,桑于公田。呂氏春秋?上農2、子高曰:“微二子者,楚不國矣。〞左傳?哀公十六年3、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因家蘭陵。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提示2:有的譯為狀中短語,〔[介+名]+動〕,如:4、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史記?商君列傳5、不惟舉之于其口,而又筆之于其書。韓愈原道提示3:有的完全譯為動詞,如:6、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悅己者容。報任安書7、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左傳?襄公三十一年8、吾不能以春風風人,以夏雨雨人。說苑?貴德二、找出句子中活用為普通動詞的形容詞提示1:活用后含有動詞的功效。有的譯為狀中短語,[形+動],如:9、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徐珂馮婉貞10、適自相公家來,相公厚我厚我。明.宗臣報劉一丈書11、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韓非子.說林提示2:有的完全譯為動詞,如: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13、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莊子?盜跖三、找出句子中使動使用方法的名詞提示1:主語使賓語成為〔或者者產生〕謂語名詞所代表的人或者者事物。14、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史記?淮陰侯列傳15、楚交宗觚而失其政,魏相馮離而亡其國。韓非子?問田16、明主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曹操論吏士行能令提示2:專有名詞、名詞性的詞組也能活用為使動詞。如:17、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劉豫我也。胡銓戊午上高宗封事18、公假設曰:“爾欲吳王我乎?〞左傳.定公十年提示3:方位名詞的使動用:主語使賓語所示的人或者者事物按照作謂語的方位名詞所示的方向發出動作。19、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齊而不信蘇子矣。史記.蘇秦列傳20、驅之不前,卻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韓非子?外右上21、筑室百堵,西南其戶。詩經?小雅?斯干提示4:名詞用作使動詞,其后賓語也有略的。22、循道而不貳,那么天不能禍。荀子?天論提示5:同一名詞,活用為普通動詞還是使動詞,無形式上的區別。23、智伯伐中行氏,并吞其地,豫讓背其主而臣智伯。子?主術24、故以義那么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勢那么哀公臣仲尼。韓非子?五蠹四、找出句子中使動用的動詞提示1:主語使賓語產生謂語動詞所含有的行為或者者動作,其中不及物動詞用如使動詞最為常見。如:25、大夫種、范蠡存亡越,霸勾踐,立功成名而身死亡。史?淮陰侯列傳26、公能出我,我必厚謝公。史記?范雎蔡澤列傳27、臥赤子于天下之上而安。賈誼治安策28、夫樂但是以聽耳,而美但是以觀目。國語?周語下提示2:動詞的使動用,不僅能夠帶一種賓語,還可帶兩個賓語,一種賓語指人,一種指物。29、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30、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左傳.宣公二年31、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詩經?小雅?斯干負—秦:間接賓語,兩者是使動關系,“秦〞是動作的發出者。負—曲:直接賓語,兩者是普通動賓關系,“曲〞是動作的承受者,是動作關涉的對象。翻譯的成果:使+間賓+謂+直賓。仍是兼語句式。提示3:賓語略32、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論語?季氏33、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孟子?萬上提示4:及物動詞的使動用與普通使用方法無別34、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孟子?公孫丑上35、孟子將朝王。同上提示5:使動與普通動補關系無形式上的區別36、欲因此時降武。漢書?蘇武傳37、涉間不降楚。項羽本紀提示6:同一句中,構造同樣,有的是使動,有的是普通動賓關系。38、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論語?陽貨提示7:使動用的動賓后,有的尚有補語39、然贏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車騎中。史記?信陵君列傳40、吾懼君以兵,罪莫大焉。左傳?莊公十九年五、找出句子中使動用形容詞提示1:主語使賓語含有謂語形容詞所示的性質或者者狀態。41、明主不濫〔過分〕富貴其臣。商君書.畫策42、梁惠王以土地之故,腐敗其民而戰之,大敗。孟子?盡心下43、請問眾民如何?晏子春秋?內雜問下〔呂不韋〕乃往見子楚,曰:“吾能大子之門。〞史記?呂不韋列傳44、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論語?憲問45、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46、工師得大木,那么王喜;匠人斫而小之,那么王怒。孟子.梁惠王上47、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荀子.修身提示2:形容詞的使動用,其后賓語有略的。48、強本而節用,那么天不能貧。荀子?天論補充:當代漢語中這類形容詞的使動用諸多,穩固國防、繁華經濟、親密關系。六、找出使動用的數詞提示:主語使賓語含有謂語數詞所示的數目或者者特點。49、以疑當世之法而貳人主之心。五蠹50、傅之翼者兩其足。漢書.董仲舒傳51、借令秦皇長世,易代后來,扶蘇世之,雖四三皇、六五帝,曾缺少比隆也。(章太炎秦政紀)52、今君欲一天下,安諸侯,存危國。戰國策.楚策一53、霸主將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長有諸侯乎左傳.成公八年七、找出句子中意動使用方法的詞語提示1:主語在主觀上“認為賓語怎么樣〞,或者者“把賓語看作什么〞的意思。使動用是主語使賓語怎么樣,意動用是主語主觀上認為賓語怎么樣。前者體現在行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