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世界職業教育歷史沿革_第1頁
第二章-世界職業教育歷史沿革_第2頁
第二章-世界職業教育歷史沿革_第3頁
第二章-世界職業教育歷史沿革_第4頁
第二章-世界職業教育歷史沿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世界職業教育的歷史沿革世界職業教育的歷史沿革第一節世界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第二節第一節世界職業教育的歷史沿革一、職業教育的萌芽(17世紀以前)(一)學徒制。

學徒制或者行會學徒制是古代社會實施職業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道士、和尚、牧師、醫生、工匠和商販等職業人,都是通過學徒制在寺院、道觀、店鋪、工地等場所培養的。甚至包括中世紀的雄辯家、律師、醫師等地為較高的職業人員也是通過學徒制培養的。牧師鐵匠紡織手工業西塞羅在元老院演講(二)官學。官學承擔一部分職業教育,但其教育內容仍以通識教育或普通教育為主,職業教育只是一種補充和附庸。二、學校職業教育的產生

(一)國外學校職業教育的產生(產業革命——19世紀末:職業教育的開創階段)1.歷史背景。工業技術革命爆發后,社會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發展。18世紀開始出現大規模的機器生產,取代了以往的手工業生產,這帶來了生活條件以及生產組織結構的根本變化。機器的應用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勞動者需要具有物理、化學和數學的普通文化知識,并要懂得機器的工作原理同時具有生產應變能力。此外,大工業生產又需要補充一大批能進行技術管理、調節和監督的專門人才。在這種情況下,工人和技術人員的培養不能只依靠師徒制培養方式,那樣無論在規模、速度還是教學內容上都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18世紀之后各國開始進行學校職業教育的嘗試。2.職業學校的初步建立。(1)德國實科學校。17世紀末,德國的弗朗斯(A.H.France)把技術教育的理想變為現實,首先創辦了實科學校,把技術作業引進學校教育。他于1696年創辦的“孤兒院”,突破了普通學校的形態,聘請行業師傅講授裁縫、刺繡、制圖、研磨、紡織等課程,還設有簡易工廠,讓學生進行出版、印刷、制藥的實習。(2)法國的工藝學校。1786年,為解決犧牲、傷殘和退伍軍人子女的就學與就業問題,法國利昂庫爾公爵創辦了初等教育兼技術教育的學校。(3)職業培訓英國最早提倡興辦技工講習所。1800年,格拉斯哥大學自然哲學教授喬治·伯柯貝克創辦以技工為對象的講習班,后來演變為“格拉斯哥技工講習所”,成為第一個這類講習所。另外,英國還通過“工廠學校”開展企業內部的員工培訓,隨著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對員工進行培訓的重要性,這種企業培訓開始普遍起來,包括在美國。

(二)我國學校職業教育的產生(清末始創實業教育)1.1840年鴉片戰爭后,國家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國家的不堪一擊和弱勢激起有識之士的思考,出現了近代愛國圖強的啟蒙思潮。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提出了學習西方技藝,“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開拓新學,培養實用人才。2.19世紀60年代,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中國軍工和造船業等現代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與之相適應,為了培養現代工業技術人才,出現實業教育。最早成立的是1866年,左宗棠創辦的福建船政學堂,教授造船和駕駛技術。1867年,曾國藩在上海江南制造局內設機器學堂。

之爭洋務派頑固派3.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后,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在戊戌維新運動的推動下,認識到“近代日本勝我,非其將相兵士勝我,其國遍設各學,才藝足用,實能勝我也”,清政府頒布了教育改革的新法令《壬寅學制》。在學制系統中,設有簡易農工實業學堂,中等農工商業學堂和高等工商實業學堂。這一時期,地方開始舉辦農務學堂,商務學堂,到1909年已有各類實業學堂254所,在校生16649人。馬尾船政學堂馬尾船政學堂馬尾船政學堂是中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校,在船政大臣沈葆禎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設立。初建時稱為“求是堂藝局”,為求人才沈葆禎主持了求是堂藝局的首次錄取考試,親自為考試制定、批閱試卷,求是堂藝局首次錄取考試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后來成為北洋水師學堂教習的嚴復。1867年馬尾造船廠建成后搬遷至馬尾遂改名為船政學堂,分為前后兩學堂。前學堂為制造學堂,又稱“法語學堂”。目的是培育船舶制造和設計人才,主設有造船專業。開設有法語、基礎數學、解析幾何、微積分、物理、機械學、船體制造、蒸汽機制造等課程。優等生后被派往法國學習深造。馬尾船政學堂后學堂為駕駛學堂,亦稱“英語學堂”。旨在培養海上航行駕駛人員和海軍船長,主要專業為駕駛專業,以后增設了輪機專業。下設英語、地理、航海天文、航海理論學等課程,學習優異者選送英國留學。學生稱為藝童,堂長稱為監督。1868年沈葆禎為了培養技術工人又在前學堂內增設一所技工學校——藝圃,藝圃的藝徒半天上課半天學習,學習期限3年,畢業后擇其優者隨前學堂學生赴法國各大船廠實習,其余分配于船政各廠。

嚴復詹天佑巴玉藻陳季同呂翰鄧世昌馬尾船政學堂船政學堂的學風極為嚴謹,在教學中十分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前學堂的學生到各船廠實習,而后學堂的學生則上練船實習,船政為此專門制造和購買了數艘練船。培養出了中國的第一批近代海軍軍官和第一批工程技術人才,由船政畢業的學生成為了中國近代海軍和近代工業的骨干中堅,李鴻章曾盛贊馬尾船政學堂為“開山之祖”,作為中國近代海軍搖籃的馬尾船政學堂將永遠彪炳史冊。畢業生:“啟蒙思想家”嚴復、“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有“匡世良才”美譽的造船專家魏翰、設計中國第一架飛機的巴玉藻、著名外交家陳季同,中法馬江海戰中的呂翰、許壽山、陳英,中日甲午海戰中的鄧世昌、林永升等。

三、職業教育的發展(一)國外職業教育的發展1.國外職業教育的成長階段(19世紀中葉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1)國家高度重視。

(2)以立法、撥款等實際舉措推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3)重視職業教育科學研究。

(4)全面動員,廣泛參與。2.國外職業教育的新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二戰后,職業教育呈現的共同特點:各國都非常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教育發展國際化。注重依法治教。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形成嚴密的職業教育網絡。重視職業教育師資的培養。(二)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1.民國時期職業教育的沿革1911年,民國元年,頒布新學制《壬子學制》。新學制系統把實業學堂改為實業學校,把高等實業學堂改為專門學校,仍保留了三級制。實業學校以就業為目的,不予升學機會。1914年,歐洲爆發戰爭,帝國主義無暇東顧,中國民族工業獲得一定發展空間。黃炎培聯合教育界、實業界著名人士于1917年在上海成立中華職業教育社,提出職業教育的目的是:謀個性之發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到1922年,事業學校增至842所。1922年,再度修改學制,稱為《壬戌學制》。實行六三三制,采取綜合中學兼設各種職業科,高級中學則分設農、工、商、師范、家事等科,可單設一科或兼設數科。這時,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學生就業的廣泛需要,專業科類發展也日益社會化,高級職業學校從原來的農、工、商、船4類,擴展為農、工、商、海事、醫事、家事及其他7大類。到1946年,高級職業學校724所,在校生13.7萬;中等職業學校902所,在校生24.6萬人,后又有所下降。2.建國后的職業教育的新發展(一)職業教育的初步發展(1949-1976)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的50年里,中國職業教育經歷了調整、整頓、充實、改革、完善、提高,不斷發展壯大。五十年代為適應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需要,發展了上千所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學校,六十年代加速培養各地各業急需的人才,各地職業中學發展迅速。但在后來,由于發生了“文化大革命”,中國職業教育的正常發展受到很大影響。(2)社會轉型時期的職業教育發展(1977-今)

1980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國家勞動總局關于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報告,指出要改革中等教育結構,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促進高中階段的教育更加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逐步建立起一個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又能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991年,國務院作出《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根據九十年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明確了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目標、任務。(2)社會轉型時期的職業教育發展(1977-今)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統籌規劃,積極發展的方針,充分調動各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興辦多形式、多層次職業技術教育的局面?!?996年,中國第一部《職業教育法》正式頒布和實施,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完善提供了法律保障。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指出:要“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教育內在規律相適應、不同類型教育相互溝通相互銜接的教育體制”,“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積極發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在內的高中階段教育”。(2)社會轉型時期的職業教育發展(1977-今)職業高中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改革中等教育結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部分由普通高中改造而成,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三年。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中級人才和其他從業人員。所設專業以第三產業為多。1998年三類學校共有17090所,在校生數1146萬人,招生數為422.90萬人。

(2)社會轉型時期的職業教育發展(1977-今)目前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的學校共有五類。一類是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和高等技術??茖W校,共有30所;第二類是具有職業性、地方性、實用性的短期職業大學,共有101所,在校生已達14.9萬人;第三類是普通中等專業學校舉辦五年制的高等職業教育班;第四類是在部分普通高等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中舉辦高等職業教育,目前已在180所學校的130多個專業進行了這種嘗試;第五類是對普通??茖W校進行改革,強調為生產第一線培養實用型人才,即培養高等職業技術人才。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在職業教育中日益顯示出其重要性。目前中國主要由教育和勞動部門負責及管理培訓工作,鼓勵企業進行企業內職工培訓。1997年,勞動部門就業訓練中心2800所,年培訓能力300萬人次;企業內職工培訓中心約20000個,年培訓能力約3000萬人次。

(2)社會轉型時期的職業教育發展(1977-今)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1.職業教育規模迅速擴大

2.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成績顯著

3.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4.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成果初見成效

5.農村職業教育發展迅速

1.職業教育規模迅速擴大從1980~1995年,高中階段的學生總數中,普通高中學生數所占比例從81%下降到44%,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數所占比例則從19%上升到56%。到1998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數和在校生數占高中階段學生總數的比例分別達到54.05%和54.91%。1980~1997年,全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共計向社會輸送各類畢業生3085萬人。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出了成千上萬受過良好職業技術教育的中、初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技術工人和其他各種類型的城鄉勞動者。

2.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成績顯著中國職業教育師資主要依托普通高等學校來培養。1989年以來,我國已有16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職業教育師范系、專業或班,在校生2.1萬人,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進行了職業教育師資技術學院建立的培訓基地14所,以及國務院有關部委和各省市建立的職教師資培養、培養基地200多個,另有中等職業學校設立的實習指導教師的培養、培訓基地近百個,初步形成了職教師資的培養、培訓基地網絡,基本滿足了各級各類職業教育的師資培訓需求。

3.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職業教育事業在數量大發展的同時,特別注重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重視職業教育辦學效益的提高。截止到1998年,共建成2000多所骨干示范性職業學校,推動了職業教育整體上的發展。4.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成果初見成效學習和借鑒國外職業教育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水平,是職業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如德國的“雙元制”、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培訓模式,世界勞動工組織倡導的就業培訓模塊(MES),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的“小企業創業技能課程”和國際上廣泛興起的商業貿易模擬公司等,都成為了中國職教改革借鑒和學習的樣板。目前,已有機械、化工、電力、建筑、農業、鐵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