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智力的腦成像研究_第1頁
情緒智力的腦成像研究_第2頁
情緒智力的腦成像研究_第3頁
情緒智力的腦成像研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情緒智力的腦成像研究

人們非常重視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社會交流。概括地說,情緒是人腦對客觀現實是否滿足自身需要的一種主觀體驗,涉及生理、心理及行為三個方面,它與其他心理過程(如認知,動機)有復雜的相互作用關系。也正是由于情緒的這種復雜性,情緒研究一直是心理學研究中的難點。國內外的研究者主要從情緒的發展、分類、情緒對其他心理過程的影響及情緒的生理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研究。20世紀80年代以來,研究者開始對情緒智力(尤其是情緒調節方面)及情緒的無意識過程進行研究,其中伴隨著腦成像技術、遮蔽實驗等新方法的運用。一、使用實驗法進行情緒研究觀察法和實驗法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前者側重于對人心理和行為的關系進行定性研究,后者側重于進行因果研究或定量研究。目前情緒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研究,在情緒的研究過程中這兩大實驗方法始終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早期情緒研究多采用觀察法。比如Goodenough(1932)觀察盲聾兒童的情緒時發現,當他們受到外界刺激時,也和正常兒童一樣,表現出恐懼、憤怒、歡喜、痛苦等情緒,這說明嬰兒早期基本情緒的發展受先天因素所制約。(P440)但使用觀察法來進行研究,達到一定頂點后,只有借助于實驗的方法才能對人們的假設進行驗證,才能更好的認識客觀規律。因此,在Goodenough之后的情緒研究中,觀察法往往和其他方法結合使用。目前情緒研究中,較多采用的是自然實驗法。此方法是通過人為引起人們的某種情緒,觀察這種情緒的生化反應或對人們的認知及行為的影響。經常使用的情緒喚起的方法有:回憶過去具有情緒色彩的生活事件;觀看圖片或電影;讓被試做出面部表情;以實驗任務激起某種情緒等。斯貝斯曼等在1964年研究刺激情景的評估、判斷或解釋對情緒反應的影響時,讓被試觀看不同呈現方式的電影,然后以生理指標來確定、比較他們的情緒激活水平,從而得出語言刺激會影響被試對事件的情緒反應;Kleinke等人讓被試在觀看不同表情的人像圖片時同時做出相應的表情,結果發現被試在模仿高興的面部表情時體驗到更積極的情緒,在模仿消極的面部表情時體驗到較少的積極情緒;沙赫特和辛格的一項實驗中,給被試不同的指導語,然后觀察人對生理反應的認知和了解對情緒產生的影響。這些實驗法的應用使情緒研究更為深入。情緒與認知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目前,國內外的學者多從認知的角度來考慮情緒問題,研究涉及面部表情的識別等。這類研究多使用實驗的方法,用電腦呈現表情圖片,從而來更好的控制無關因素,探討人們在識別表情時面部的關鍵部位。近年來兒童情緒發展研究中,也較多的使用了實驗的方法。王莉、陳會昌研究2歲兒童在壓力情境中的情緒調節策略時,運用了實驗室方法創設陌生人情境,兩種延遲情境和兩種分離情境,來觀察兒童的情緒調節策略,發現2歲兒童已具有使用復雜的調節策略的能力,不同情境中的策略使用有顯著差異,兒童可以根據情境的不同來選擇使用情緒調節策略,母親的介入程度和陌生人的行為與兒童的策略使用有顯著相關。這些研究都使用了嚴密的實驗室研究以研究兒童心理能力的發展。綜上所述,實驗方法在情緒研究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觀察法與其相輔相成,運用于情緒的各項研究中。二、情緒智力的測量是一個跨文化研究量表測量首要考慮的是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但是根據研究目的不同往往要求的嚴格程度也不一樣。一般來說,情緒分類研究中多使用問卷法和統計處理的方法。目前有些心理學家們認為,一旦控制了隨機誤差和系統誤差,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在體驗與表達上將會具有很強的兩極性,以此把情緒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已有的情緒量表主要涉及的是精神衛生方面,主要在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中觀察來訪者的情緒狀況,這類量表有SCL-90、SAS、SDS等,另外一些往往是人格量表中的子量表。兩類量表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較多關注情緒的暫時性,而后者涉及的是情緒特質。這些量表一般都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另外,國外很早就有以面部表情作為工具的研究,近年來我國一些研究者進行了中國嬰兒與西方嬰兒,嬰兒和成人面部表情的測量比較,取得了與國外標準的相關一致性。并進而用面部表情測量的方法進行跨文化研究,比較了中國、美國和日本同齡嬰兒對待刺激的情緒反應,再次表明了早期嬰兒的基本表情具有泛人類的性質。同時,民族特性滲透到教養方式中,對兒童的情緒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以來,情緒智力受到人們重視。Sloveyt&Mayer(1900)把情緒智力定義為“監控自已和他人的情感和情緒,對其加以識別并用這些信息指導思維和行為的能力。”以此有人對情商進行炒作,掀起了提高情商的熱潮。但是目前情緒智力的測量問卷并沒有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情商的科學性恐怕還有待探討。筆者認為EQ只是對智力的一種擴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人對情緒的意識,是用認知的方式來對待情緒,情商沒有自身的獨特性,他和傳統的智力測驗并不是并行的,而是一種相互作用的方式。在情緒智力研究者中,ReuvenBar-On在1997年提出了情緒智力模型,并在1997和2000年先后出版了《巴昂情商量表》(EQ-i)和《巴昂情商量表:青少年版》(EQ-i:YV),其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應受到肯定。在以往的研究中,除了運用以上兩種方法之外,生理測量在情緒的研究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主要是因為,人類情緒的產生往往伴隨著一定的生理反應,主要表現在呼吸系統、血液循環系統、皮膚電反應、腦電反應和內外腺體的變化等方面。不同的情緒狀態下,這些系統的指標都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作為情緒狀態變化的客觀指標。目前人們運用這些特征作為實驗研究的反應指標,用以了解操作喚醒的水平,或是情緒產生的生理機制。目前,測謊的研究多利用情緒的這一特點來進行。另外,在臨床上,運用生物反饋療法,人們能夠控制自身的各項生理指標,從而消除緊張情緒。三、最新方法的發表(一)腦成像對情緒的影響近年來,情緒與腦科學的研究出現交融的趨勢,在情緒研究中大量采用了現代化的腦成像技術和生理測量技術,這些非侵入性技術為情緒腦機制研究提供了很有前途的方法。如Molt用fMRI和PET兩種腦成像技術手段提出閾下和閾上情緒的腦活動的不對稱性,這對情緒的生理基礎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有人認為,ERPs的N300波對于探測大腦的情緒狀態及其變化也許很有價值。近年來,研究者還利用腦成像技術考察抑郁狀態下人的認知活動,結果EEG、PET和腦血流的觀測都證實抑郁更多地與右腦活動減少有關。另外,Mario,L.&HelenSu曾以壓力為指標,用PET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大腦后前額葉,尤其是右半球的后前額葉是消極情緒認知-情緒關系的重要腦區域。這對于進一步研究情緒和認知的關系有重要作用。(二)種實驗方法最近在研究情緒時,經常使用一種叫遮蔽技術的實驗范式。這種實驗方法是指在呈現一個情緒性刺激以后,用一個中性刺激遮住原有的刺激并測量被試的反應。劉蓉暉和王壘在2000年作了閾下情緒啟動效應的研究,發現情緒的無意識啟動效應。(三)情緒調整對認知的影響情緒Stroop范式是最初的stroop范式的變式,這種方法是用情緒詞作刺激,讓被試對詞的顏色進行命名,以被試的反應時為指標來研究情緒和認知之間的關系。這種方法假設相關情緒詞會導致較高程度的激活,因此有較高程度的干擾,情緒刺激的衰退期(decayinterval)長于中性刺激。在孤獨癥、社交恐懼癥等人群的研究中,發現失調患者都有特殊類型的情緒障礙,與前面假設一致,特定的臨床病人在stroop任務中把注意分散到特定類型刺激詞的語義內容,因而這類詞顏色命名的時間要長于其他呈現詞。這說明,被試對特定類型的詞更為敏感(比如焦慮失調者對壓力詞更為敏感)。四、慶祝活動和思考(一)情緒研究對認知行為和情緒行為的影響是更多目前,情緒-認知理論和情緒的動機分化理論逐漸受到心理學界的認可,并且許多學者對此方面做了一系列研究。前者從認知的角度來看待情緒,使情緒成為人們認識的客體,帶有更多“冷”的性質或融入了更多的理性因素,比如面部識別等實驗研究。筆者認為這些研究可以為人工智能的研究起到促進作用。而情緒研究從精神衛生角度講更具有“熱”的性質,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動力性因素。有理由認為,人類對情緒的加工是無意識的加工(或是自動化的加工)到有意識的加工(或系統化加工)的連續體,情緒對認知等心理過程有重要的影響。另外,以往研究者多從認知-情緒關系,或是動機-情緒關系,或是生理-情緒關系入手對情緒進行多方面的研究,筆者認為,人格中的個性特征因素在情緒的表現形式上更具有影響作用。因此應進一步對這個方面進行研究。(二)研究方法的討論1.情緒研究的整合模式情緒是一個多水平多層次的系統,這一心理過程的研究要比感覺、知覺、想象等認知過程復雜得多。近年來有人提出情緒研究的整合模式,即將情緒過程和其它心理過程結合起來進行比較研究,尤其是情緒與認知,個性以及大腦之間的聯系的研究,這必然也帶來了情緒研究方法的整合問題。比如,問卷法、測量法、觀察法、實驗法等,其中生理測量和腦電技術的運用也會必不可少。2.情緒調控的應用目前情緒研究方法更加多樣化,在基本方法(諸如觀察法、實驗室實驗法、量表法等)基礎上,伴隨著電腦與測量技術的綜合運用。腦成像技術和生理測量對人們情緒生理層面的研究,將使人們更多的了解自己的情緒問題。但是,技術上的革新也帶來了實驗效度上的難題,即保證了實驗內效度,實驗外效度卻受到了懷疑。并且,越是控制精密的實驗對被試的要求也越高,比如情緒的腦電的研究,首先就要保證實驗過程本身的信息對被試情緒的干擾,這種高標準化的實驗室內設計會降低實驗的實驗外效度。情緒調控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也是情緒-認知關系研究的一個體現。原因之一是,這類研究對心理治療、人們的日常生活都有很重大的意義,有的心理學工作者對兒童使用實驗室實驗法來觀察兒童對待焦慮和兩難問題的處理方式,來看兒童會有什么策略來應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