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鑒賞與實踐教案:第一單元第四課2.音樂的力量(下)_第1頁
音樂鑒賞與實踐教案:第一單元第四課2.音樂的力量(下)_第2頁
音樂鑒賞與實踐教案:第一單元第四課2.音樂的力量(下)_第3頁
音樂鑒賞與實踐教案:第一單元第四課2.音樂的力量(下)_第4頁
音樂鑒賞與實踐教案:第一單元第四課2.音樂的力量(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案單元章節名稱第一樂章2.音樂的力量學時1學期總課時18授課時間第周,星期,第節學習目標1.鑒賞《世上哪見樹纏藤》和《游擊隊歌》,了解音樂的情感表達功能,并且能夠綜合運用第一單元所學知識對音樂作品進行賞析。2.通過聆聽、提問、演奏等方式讓學生親身感受音樂,培養審美感知。3.通過學習,了解音樂的地域特征和作曲家的個人語匯,增強對音樂人文背景的文化理解。教學重點了解音樂的情感表達功能。教學難點能夠綜合運用第一單元所學知識對音樂作品進行賞析。教學過程附注(教學方法、活動形式、輔助手段等)一、導入環節在上一節課中,我們通過鑒賞《國際歌》和《天鵝》,了解了音樂的社會功能和音樂審美等相關知識,那么今天,我們將繼續來探究音樂的力量。首先,我要和各位同學介紹一部攝制于1961年的經典影片《劉三姐》。這部影片根據廣西壯族民間傳說改編,主要講述了劉三姐用山歌反抗財主莫懷仁的故事。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影片《劉三姐》中的一些經典片段。視頻1:《茶山對歌》總結1:在剛剛的影片中,我們看到了劉三姐和年輕的小伙子們在風景秀麗的茶山上對歌的場景。那么壯族素來以“善歌”著稱,壯鄉素有“歌海”的盛譽,壯族人民擅長用山歌來表現生活,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影片當中,有許多片段體現出壯族人人能歌善唱的特點,甚至于到了“以歌代言”的地步。視頻2:《打敗莫懷仁》總結2:在剛剛的影片中,我們看到劉三姐和鄉親們憑借著聰明才智,用山歌打敗了財主莫懷仁和他請來的秀才們,充滿了機智、詼諧的元素。二、展開階段:教學新課第一部分:鑒賞作品《世上哪見樹纏藤》(一)《世上哪見樹纏藤》作品賞析請大家欣賞一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個片段《世上哪見樹纏藤》。在欣賞完之后,請同學回答我以下的問題:問題1.你認為這首樂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問題2.你是從樂曲的哪些方面感受到了它所表達的情感?總結:那我來把同學們的發言總結一下,從兩個方面來賞析一下這首作品。1.唱詞一開始女方的唱詞運用了比興的手法,以藤和樹的纏繞,巧妙地道出了在愛情的表達上,誰應該是主動的一方,非常地生動活潑,形象具體。“山中只見藤纏樹,世上哪見樹纏藤。繡球當撿你不撿,空留兩手撿憂愁…”從頭到尾女方沒有唱到一個“愛”字,卻將自己的心意委婉含蓄,但卻明明白白地告訴了男方。那么在女方的鼓勵和期盼下,男方的回應“我倆結交定百年”,非常地直抒胸臆。2.速度和節律女方唱的四句七字句相對徐緩,但是到了男方的“連就連”,唱詞突然間變成三個字了,整體上唱詞和速度都比女方要急促,形成了節律上的變化和對比。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啊:劉三姐非常機靈、風趣,在愛的表達上,她懂得迂回婉轉;阿牛哥呢則非常憨厚、直白,特別是最后的“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我倆可是定了百年的,誰要是九十七歲先死了,那也得在奈何橋上等個三年。這唱詞既充滿了喜劇的效果,又使得這段對歌意趣盎然。(二)音樂的情感表達至此,大家一起回想一下這節課欣賞的這些音樂,它們既可以傳遞壯族人民對生活、對自然樸素地熱愛,也可以表達人們內心對地主階級的不滿與抗議,還可以傳遞男女之間的情感。于是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來思考一下音樂所具有的力量,那就是音樂的情感表達:1.音樂通過有組織的音響,表達人的情感。2.音樂具有情感符號意義并可進行情感溝通與交流。我們人類有著極為豐富的情感,音樂也有著無窮無盡的變化。因此,當我們在演唱或者演奏音樂作品時,一定要仔細地揣摩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才能使我們演唱或者說演奏出來的音樂可以更好地傳情達意。(三)《世上哪見樹纏藤》版本對比下面,我要播放一段另一個版本的《世上哪見樹纏藤》。問題:這兩個版本在演唱方面,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提示:可以著重注意音色、口音和樂曲旋律上面細小的不同)1.音色這兩個版本的演唱有一個很明顯的差別,那就是音色。原版的演唱者音色比較細,比較明亮,而版本二的演唱者音色比較圓潤,比較渾厚。其實啊,是因為兩位演唱者運用了不同的演唱方法。原版的演唱者運用了原生態的民族唱法,而版本二的演唱者運用了美聲唱法,不同的唱法使得她們的音色有非常大的不同。2.口音版本二的演唱者唱的是非常標準地普通話,非常地字正腔圓,但是原版的演唱是帶有濃郁廣西口音的,比如說她唱的:青ten若是…青ten,不是青藤。再比如說,我倆結交定bo年,不是定百年。這個口音啊,是非常明顯的一種地域特征。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口音很輕松地判斷出他是哪里人。所以,如果一首民歌是用方言唱的,或者演唱者帶有濃郁的地方口音,我們也可以很輕松地判斷出這是哪里的民歌。3.旋律那么細心的同學可能還注意到了兩個版本的旋律上有一些小小的差別。比如說一開始的時候,版本二唱的是~,而原版唱的則是~,它加了一個小小的裝飾音。再比如說中間的段落,第二個版本唱的是樹誒~,而原版唱的是樹誒~,加了一些小拐彎,小的裝飾音。這一些小的裝飾音加上去,使得整個旋律變得更加纏綿,婉轉。總結:那么下面我把兩個版本的《世上哪見樹纏藤》再播放一次,請各位同學仔細的感受兩個版本間細微的差異。第二部分:鑒賞作品《游擊隊歌》(一)第一單元知識點回顧我們第一單元的課上到現在,已經是第四節課了,我想和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這四節課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容。在第一節課中,我們通過《在那東山頂上》和《旗開得勝》兩首作品,了解了音樂的定義和音樂的要素,并且著重感受了旋律和節奏這兩個音樂要素;在第二節課中,我們通過《彼得與狼》,體會了作品中不同的音色塑造出的不同的人物形象;在第三節課中,我們通過《國際歌》和《天鵝》,學習了音樂的社會功能和音樂審美等相關知識;在剛剛的課上,我們通過賞析《世上哪見樹纏藤》,了解到音樂可以進行情感溝通和交流。接下來,我想通過賞析由上海音樂學院的老院長賀綠汀先生作詞作曲的《游擊隊歌》,幫助大家復習鞏固第一單元所學的知識。(二)《游擊隊歌》作者和創作背景介紹賀綠汀原名賀抱真,湖南邵陽人,是中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1931年,他考入了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也就是今天上海音樂學院的前身。1934年11月,他在俄國著名作曲家和鋼琴家齊爾品先生發起的“征求有中國風味的鋼琴曲”的創作評獎中獲得頭獎。而這首獲獎作品,我相信各位同學一定不陌生啊,那么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由賀綠汀創作的鋼琴曲《牧童短笛》。在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后,賀綠汀參加上海救亡演劇隊一隊,來到了山西抗日前線。在城郊的一個八路軍辦事處,他與指戰員有了更直接的接觸,也對抗戰形勢有了進一步了解。他認識到,要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不僅要靠正規戰,也要靠運動戰、游擊戰。在昏黃的油燈下,他將那些零碎、片斷的音樂形象綴成一個整體,創作出歌曲《游擊隊歌》,并在臨汾首唱,到延安后,又將齊唱改為四部合唱。(三)《游擊隊歌》作品賞析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部作品。問題:這首作品發揮了怎樣的社會功能,傳遞了怎樣的情感。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啊,都可以很準確地感知到音樂的情感。剛剛兩位同學的回答中提到了旋律,節奏和歌詞這幾個點,現在,我要稍微提升一點難度了。我在屏幕上給出了一些賞析歌曲的關鍵詞,包括歌詞、旋律、音域、速度、調性。現在,我們看著樂譜,再來聽一遍這首歌曲。問題:作曲家如何通過以上這些方面讓這首歌曲唱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令人倍受鼓舞的?下面,我來帶領大家一起分析一下這首歌曲在這些方面的特點。1.歌詞這首歌曲的歌詞非常貼近戰士們的生活,比如說: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非常地質樸啊,讓戰士們在聽到歌曲時充滿親切感。2.旋律大家仔細看譜的話可以發現,這首歌曲的旋律有兩個特點,一是旋律以級進為主,比如說…;二是全曲有大量相同相似的旋律,比如說…。3.音域我們來找找最低音在哪里,再來找找最高音在哪里…我們可以發現這首歌曲的音域比較窄。4.速度這首歌曲的速度是慢的,還是快的呢?快的吧!這首歌曲的速度活潑、流暢,而且與行軍的速度幾乎是一致的。所以戰士們在行軍的時候,走著走著就唱起來了,唱得還特別舒服,因為速度和自己的步伐完全匹配。那么以上這幾點相結合,就使得這首歌曲易于傳唱,特別是在軍隊中。為什么?大家想想,如果作曲家把歌詞寫得高深莫測,辭藻用得很華麗的話,戰士們唱起來會不會覺得很別扭,很拗口呢?如果作曲家把旋律寫得很復雜,音域寫得很寬的話,戰士們高音唱不上去,低音低不下來,旋律也唱不明白的話,大家想想,戰士們還愿意去唱嗎?當然不愿意,這樣的話這首歌曲就難以在軍隊中傳唱,更別提什么鼓舞戰士了。所以作曲家在創作的時候,把這些因素全都考慮進去了,才使這首歌曲最終在軍隊里可以廣泛地傳唱。5.調性。可能有同學不太清楚調性是什么意思。比如我說,這首樂曲是F大調的,你可能會疑惑,F是什么?大調又是什么?我來打個比方,在裝修房子的時候,我們往往要先確定主基調,比如說我是要把房間裝成暖色調呢還是冷色調呢?那這里說的暖色調冷色調,我們可以把它們簡單地和大調小調對應起來,大調對應暖色調,小調對應冷色調。那么在確定了主基調之后,我們就要開始選擇顏色了。比如說我決定把這間房間裝修成暖色調,那么接下來,具體要選用紅色、橙色、還是黃色來裝修房間呢,最終出來的效果可能會有所不同,但無論是紅色橙色還是黃色,他們裝修出來肯定都是暖色調的感覺。那么這里的紅色橙色黃色就可以和F大調中的F對應起來。那我現在用F大調來彈一下游擊隊歌大家聽聽。那現在我換個調好了,我用C大調彈一下。我再換一個調,我用G大調彈一下。大家發現沒有,無論我是用F大調C大調還是G大調彈這個旋律,大家聽上去雖然覺得音高變了,但是這個樂曲的旋律和情感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都是很昂揚,很明快的。但是如果我用g小調彈的話那效果可以就完全不一樣了。這聽起來可一點也不像要上戰場奮勇殺敵的樣子,倒像是晚上出門去散個步。所以說,調性是非常有趣的一個調色盤,你用得好的話,可以為你的樂曲增添光彩,用得不好的話,也可能直接破壞整部作品。6.總結至此,我們通過第一單元學到的這么多音樂的要素賞析了這首作品,我希望在今后,各位同學能夠運用第一單元學到的知識簡單地來賞析音樂作品,讓這些知識在生活中,能夠真正地幫助到大家。三、拓展階段除了賞析音樂,感受音樂之美,我想更為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忘記一句話“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話語,用文字來表達自己,來傳情達意。但在有的時候,音樂可以比話語,比文字更加地動人,更加直擊人心的力量。世上哪見樹纏藤是劉三姐和阿牛哥唱的對歌,通過音樂向對方表明了自己的心意。游擊隊歌極大地鼓舞了士兵,團結了士氣。或許,它要比一句:將士們,沖啊這樣的口號來的更加振奮人心。或許在今后,大家并不需要通過演唱世上哪見樹纏藤和自己心愛的人告白,但是在大家的心中,卻種下了一顆音樂的種子,留下了一段優美的壯族山歌旋律,使得寶貴的民間音樂藝術得以在我們的心中繼續流傳。或許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們不需要沙場浴血來保家衛國,但是我們卻通過這部作品,了解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英勇的先烈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守護他們熱愛的這片土地,用行動告誡他們的子孫后輩不忘昨日的來處。簡單的旋律背后,蘊藏著的,是革命戰士的真情實感,是革命歲月的真實寫照;是堅韌不屈的民族精神,是前輩們對新時代的我們的無限期冀。希望同學們在今后,能夠不忘國恥,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四、課堂小結音樂通過有組織的音響表達人的內心情感,音樂具有情感符號意義和情感溝通與交流的功能。以作曲家角度而言,情感是音樂作品的特質之一,音樂能表現情感并喚起欣賞者對情感的共鳴。作品中的情感不僅僅是創作者自身情感的體驗,而且能夠讓演奏者、聆聽者產生共情。因此,音樂具有情緒感召的力量,可以在人們的心中產生深刻的影響。五、實踐練習“杯子歌”是一種伴隨著歌唱的肢體律動形式,因在歌唱時用杯子敲擊桌面作節奏伴奏而得名。由于其形式新穎,道具隨手可取,因此流傳頗廣。請欣賞視頻——無伴奏合唱《夜空中最亮的星》。根據歌曲主旋律,以“杯子歌”形式創編節奏律動。配合歌聲,體驗律動帶來的愉悅感。六、作業1.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很多音樂家投身于時代洪流,以滿腔愛國熱情譜寫了生命與激情的樂章。請在下列作品中選擇一首,通過賞析,了解音樂中的故事、音樂家人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力,并嘗試為同學們作賞析講解。(1)張寒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