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地位的再認識_第1頁
關于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地位的再認識_第2頁
關于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地位的再認識_第3頁
關于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地位的再認識_第4頁
關于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地位的再認識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地位的再認識

通過觀察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我們可以看到三個方面。第一個階段是在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制建立之前。早在十九世紀末,美國就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其經濟規模遠遠超過其他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的經濟地位進一步鞏固,國際政治勢力也如日中天。但是,此時的美元沒有具備與美國經濟地位相稱的國際貨幣地位,英鎊仍然是最重要的國際貨幣。第二個階段從1944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也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暴露出問題、遇到危機、解體、嘗試重建、最后徹底放棄的過程。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當中,美元與黃金等價,是最重要的國際貨幣。與前一階段相比,美國的經濟地位并無特別提高。在這一階段的后期,美國經濟實力的衰退還讓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受到懷疑。第三個階段是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后。此時美國的經濟地位逐漸衰落,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美國不再承擔維護美元價值的國際責任,各國貨幣也逐漸趨向于自由浮動。有鑒于此,美元國際地位的衰退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事實卻正好相反,美元至今仍是最重要的國際計價、清算和儲備貨幣。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美元甚至繼續充當著本位貨幣。本文分別回顧這三段歷史,提出三個問題并且提供尋找答案的線索。第一,在“前布雷頓森林時代”,在看起來“萬事俱備”的情況下,美元為什么沒有獲得與美國的經濟和政治地位相對應的國際貨幣地位?我把這個問題簡述為“為什么不是美元”。第二,在“布雷頓森林時代”,美國的國際經濟和政治地位僅僅略有提高,但美元卻成為了最重要的國際貨幣。是什么因素導致美元邁出了關鍵一步?我把這個問題簡述為“為什么是美元”。第三,在“后布雷頓森林時代”,美國違背了對世界的承諾,但是出乎意外的是,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反而延續下來。我把這個問題簡述為“為什么還是美元”。盈余與美國的經濟早在上一個世紀之交,美國在國際經濟體系之中的地位足以支撐美元成為國際貨幣。據《新美國經濟史》記載,直到1810年,甚至1860年,美國的工業產值仍然落后于英國、法國,很可能也落后于德國。但是,同期美國國內大規模修建鐵路讓美國經濟起飛,進入自我持續增長的階段。到了1894年,美國的工業產值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前夕,美國的工業產值已經相當于英、法、德這三個最大競爭對手的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使美國相對于其他國家的地位發生了永久性改變,從根本上改變了“中立的”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角色。海外對美國的食品、原料、制成品以及遠洋運輸的需求創出歷史新高。有數據顯示,美國戰時工業委員會實施的命令使1917年和1918年的產出增長了18%。為了從美國采購,英國、法國和其他協約國變賣了大部分在美投資。英國變賣了股票和債券的70%左右。即使在戰后,美國的產品和服務貿易在1919年和1920年也分別有49億和35億美元的盈余。連續的盈余使美國從1914年的一個欠債37億美元的債務國,一躍成為1920年的一個外貸126億美元的債權國。戰前,美國的經常項目盈余與資本項目赤字相平衡,戰后美國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出現雙盈余。1919年底,美國政府已經持有凈政府間債券96億美元,相當于當年GNP的1/6。英國按照戰前1英鎊兌換4.86美元的匯率恢復金本位制的努力讓英鎊高估了10%,加重了不平衡。之后的10年間,美國官方黃金儲備增長了11.49億美元,增長超過50個百分點?!皻W洲的經濟穩定還是取決于美國的舉動?!辈贿^,此時的美國還不習慣來得太快的“大國”身份,是一個“世界經濟的不情愿的領導者”。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美國并不愿意承認國際地位的變化,也不愿意承擔隨之而來的責任。這在簽訂停戰協議中就有所表現。這一協議是在美國總統威爾遜的“14點計劃”的基礎上撰寫的,把協約國的軍事傷亡和戰爭的機會成本排除在外。但是,德國人剛剛放下武器,其他協約國就修改了“和平條款”,要求最完全的賠償。美國能做的只是在外交上讓自己跟這些要求脫離瓜葛。在貨幣制度方面,美國是很晚才接受資本主義世界的慣例———金本位制度。美國從1791年開始實施跛行本位制(limpingstandard),1834年修改鑄幣比率之后,市場上的銀價高于鑄幣廠的銀價,因此美國實際上停止了鑄造銀幣,銀元實際上退出了流通。直到1974年,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改用金本位制,并賣出多余的白銀,而且美國西部發現了大銀礦,導致市場銀價大跌,美國又開始鑄造足值的銀元法幣。直到1900年國會通過《金本位法案》才正式取消。即便如此,也沒有導致一種更為簡單和一直的通貨出現。美國在南北戰爭期間(1861-1865)有1600家州立銀行,在大蕭條發生之前達到25000家,大蕭條中銀行倒閉了40%。每家銀行都可以發行自己的銀行券,因此美國的銀行券品種曾經上萬,偽造的也有好幾千?!斑@種混亂的貨幣和銀行體系增加了交易成本。”直到1913年建立聯邦儲備系統(Fed),美國才開始從國民銀行收回發行銀行券的權利。但是剛剛成立的Fed經驗不足。在貨幣與金融方面,美國國內的制度還很不健全,因此在國際貨幣和國際金融問題中發言權更少。馬寅初先生在1944出版的《貨幣新論》當中就指出,“英國銀行制度向采集中制,以英格蘭銀行為其首,其下有五大銀行,其分支機構分布全國,復有數百年之經驗,卓著信用。美國采國民銀行制,各自獨立,力量薄弱,一有風潮,相率倒閉,久為國內外人士所詬病……美國銀行制度尚在逐漸演進中,對于英國實望塵莫及?!瘪R寅初先生還舉中美貿易為例。中美貿易本來與英國無關。但是,因為英國銀行信用卓著,中美兩國銀行都無法望其項背,中美貿易中使用的匯票需要英國銀行家承兌才可以在金融市場上貼現。綜上所述,美國在二十世紀初的經濟規模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一,也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成為最大的債權國,但是就其貨幣制度和銀行體制而言,既非資本主義主流,也非世界領先。因此,美元不是最重要的國際貨幣,也就不再奇怪。布雷頓森林會議的其他國家的支持要理解美元是如何獲得了國際貨幣體系中的核心地位,不能不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世界局勢說起?!岸稹笔怯惺芬詠韺Y本主義世界最大的破壞。戰爭結束的時候,許多參戰國家都面對通脹、外債、貿易逆差、財政赤字和黃金美元供應的枯竭。1948年,奧地利的批發價格上漲200%,法國上漲1820%,日本上漲10100%。這些國家的貨幣都是靠不住、不能持有的。英國從世界最大的債權國變成了世界最大的債務國。因此英鎊的國際貨幣地位也岌岌可危。1947年的美國,已經坐擁全世界黃金儲備的70%,達到209億美元。與美國相比,其他國家的黃金儲備就顯得微不足道了。例如,中立國瑞士的黃金儲備略超14億美元,法國有將近7億美元,比利時6.4億美元,阿根廷4億美元,印度4億美元,英國更是僅剩下價值1百萬美元的黃金儲備。也就是說,在金本位制度下,唯有美國貨幣美元的含金量是有足夠的外匯儲備為后盾的。在布雷頓森林體制達成之前,整個世界仍然處于戰爭之后的經濟危機狀態。國際貿易當中最受歡迎的貨幣是黃金,其次是美元。其他國家的貨幣,都免談。參加布雷頓森林會議的國家總共有44個(一說45個),但競爭性的方案只有兩個:一個來自英國,著名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提出的方案;另一個來自美國,財政部的首席國際經濟學家哈里·德克斯特·懷特提出的方案。凱恩斯的方案是建立一個全球性的中央銀行,提供一種名為“班科(bankor)”的國際信用貨幣。懷特的方案是回歸金本位制。凱恩斯的方案強調全球復蘇,懷特的方案強調幣值穩定。最后的方案融入了兩人的建議,但以懷特的方案為主。凱恩斯對布雷頓森林會議的評價是:說了算的國家們想怎么樣就怎么樣,最終會如愿以償。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上被放棄的凱恩斯的方案比被采納的懷特方案更加先進。凱恩斯當年提出的“班科”與后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使用的特別提款權(SDR)異曲同工。之所以懷特方案被采納而凱恩斯方案被放棄,主要是因為美國的利益需要。如果建立一個全新的全球央行創造“班科”,意味著黃金將迅速地“非貨幣化”,黃金的價值將大打折扣。擁有美元越多的國家,損失越大。這是美國不能接受的。有資料說:美國財政部根本沒有認真考慮過凱恩斯的方案。美國財政部維護美國利益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參加會議的一共有40多個國家。這些國家并不天然就是聽美國話的舉手機器。如果得不到其他國家的支持,美國財政部的主張也很難體現在最后的決議中。那么,其他國家為什么站在了美國財政部一邊,支持了懷特方案呢?有資料說,無論在軍事上、經濟上還是政治上,當時的美國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霸權國家。因此多數國家都不得不接受美國的方案。這個解釋符合“給霸權抹黑”的主流意識形態,但沒有觸及到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盡管討論是在懷特方案和凱恩斯方案之間進行,但是所有參加最后投票的國家都知道,由于美國不會接受凱恩斯方案,因此各個國家的真實選擇是在懷特方案和會議無果而終之間進行。對所有國家來說,如果會議無果而終,那么世界仍將面對國際貨幣不足的困難。其他國家可以選擇接受美元,但持有美元會不可避免地承擔美元貶值的風險。這比接受懷特方案更糟糕。對除了美國之外的世界各國來說,懷特方案(基本等同于布雷頓森林體制)是一個改善。當然,這些改善涉及多個方面,構成一個“籃子”。在這個“籃子”當中,與貨幣制度相關的一個就是:美國承諾讓美元和黃金掛鉤(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在這個前提下,各國政府、企業和個人才把美元當成黃金的良好替代品。美元因此才成為最主要的國際貨幣,美國才有能力拿著本身并不值錢的“綠背紙鈔”去拯救滿目蒼夷的世界。市場用外匯“本位制”為不斷增長而又不時波動的世界經濟提供數量合適的國際貨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況且還要保持黃金窗口開放并且維持“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的承諾。比利時裔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在六十年代指出,提供國際儲備貨幣的國家必須維持巨大的貿易赤字,才能滿足世界對儲備貨幣的需求。于是,用一國貨幣充當國際貨幣將導致國內貨幣政策目標和全球貨幣政策目標不能兩全的狀況。這就是“特里芬難題”。就在特里芬難題提出來之后不久,倫敦市場上的金價就漲到了40美元,顯示投資者知道美元高估,而且相信高估的美元匯率已經維持不了多久。1971年8月15日,“承諾”終于壓垮美國,尼克松總統宣布關閉黃金窗口。當年12月,G10會議達成史密森協議,允許美元貶值到38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即便如此,市場仍然認為美元高估。市場匯率在1971年曾經達到44.2美元兌1盎司黃金,1972年達到70.3美元!1973年2月不得不再次關閉黃金窗口。3月份重新打開黃金窗口的時候,美元與黃金已經采取浮動匯率制度。到1976年,所有主要貨幣之間都變成了浮動匯率。布雷頓森林體制崩潰之后,美國擺脫了固定匯率的束縛,終于有了獨立于世界的本國貨幣政策,多了一些工具解決國內的經濟問題。把布雷頓森林時代的美元稱為“國際貨幣”,多少有些恭維的成分。世界各國之所以接受美元,一則因為黃金短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二來因為美國財政部開放黃金窗口,承諾讓任何國家都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用“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因此,黃金才是真正的本位貨幣,美元只是狐假虎威地充當黃金替代品。布雷頓森林體制又被稱為“黃金美元本位制”。出乎經濟學家們意料的是:布雷頓森林體制崩潰之后,與黃金脫鉤的美元非但沒有“非國際貨幣化”,反而來了一次“鳳凰涅般木”,變成了真正的國際貨幣。麥金農和大野研一指出:盡管并沒有明確制定規則,但是到目前為止,東亞地區仍然維持著事實上的美元本位制。這表現在:第一,各國在制定匯率政策的時候,均以美元為錨貨幣。從某種意義上說,共同的錨貨幣意味著區域內的貨幣協調;第二,各國的外匯儲備均以美元資產為主。東亞地區實際上是一個美元區。對于這個匪夷所思的變化,東京大學伊藤隆敏的解釋是:東亞國家采用什么的貨幣制度,取決于周邊國家的選擇。如果周邊國家選擇美元本位制,那么這個國家的最優選擇就是美元本位制。因此,如果要改變東亞國家普遍采用美元本位制的狀況,各國的貨幣制度轉變必須同步。不幸的是,東亞國家之間協調失敗,導致貨幣制度鎖定在美元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