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對血液保護影響_第1頁
體溫對血液保護影響_第2頁
體溫對血液保護影響_第3頁
體溫對血液保護影響_第4頁
體溫對血液保護影響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體溫對血液保護的影響一、概述體溫是指體內溫度或深部溫度,人體各處的溫度并不相同,腦和內臟的溫度不管環境溫度如何變化總是保持在37℃左右,此部分稱作體核溫度。一般體核溫度上升0.5℃稱為體溫升高。超生理范圍體溫對機體各系統器官可產生一系列影響,例如低體溫干擾機體凝血機制,增加術中、后失血量和輸血需要量等,同樣高溫可使血液處于高凝狀態,不利于血液保護,但低溫使患者重要臟器氧耗量減少,增加對手術的耐受性,可減少出血。加強圍術期體溫監測,有效地控制和穩定體溫,可達到安全用血和血液保護的目的。二、

體溫調節輕度低溫的病人體溫調節功能正不。體核溫度在34℃以下時,對冷的人工謝產熱反應將不復存在。體溫為33~30℃時,肌肉僵直。體溫為30~27℃時,產熱量僅可維持基礎代謝,寒戰終止。體溫降到25~20℃時則出現中樞性抑制。三、

體溫監測1.

鼻咽、口腔溫度

不適用于麻醉和昏迷的病人,正常值為36.4~37.2℃。2.

直腸溫度

正常的直腸溫度范圍為36.9~37.9℃。3.

食管溫度

正常的食管溫度范圍為36.6~37.6℃。4.

鼓膜溫度

鼓膜溫度與放置理想的食管內體溫相平行,但鼓膜溫度要低0.2℃。5.

血液溫度

測定血液溫度可用肺動脈漂浮導管,以此反映中心溫度。但這一位點的溫度受到機械通氣量、心包降溫、低溫心臟停跳等的影響。6.

膀胱溫度

膀胱溫度通常比直腸溫度高0.2℃,比食管內高0.5℃,比皮膚溫度高3.5℃。在身體外部冷卻及再加熱的過程中,尿道、膀胱的溫度比直腸溫度變化得更快。7.

腋窩溫度

腋窩是傳統的測溫部位,適用于門診?(二)

低溫對紅細胞變形性的影響紅細胞變形性是指紅細胞在外力作用下改變自身形態的能力。紅細胞變形能力對血流性質有重大影響,它是決定高切變率下血液黏度的關鍵因素。紅細胞變形能力由三個因素決定,即紅細胞的黏彈性、紅細胞的幾何圖形和內液黏度。在上述三個因素中,任何一個發生異常,均會使紅細胞變形性降低。另有報道,低溫下紅細胞的內液黏度升主同及紅細胞的能量利用阻礙,因而也可導致紅細胞的變形能力減弱。(三)

低溫對血小板的影響小毛細血管時,容易造成堵塞,從而影響微循環對組織的灌流,最終導致組織細胞缺血缺氧,出現一系列嚴重的代謝紊亂。加強對原發病的治療及對體溫升高因素的控制,保護血管內皮,抑制血管平滑肌異常增殖及血管重構,降低纖維蛋白原,抗血小板聚集,降低HCT,增強紅細胞變形功能,從而達到血液保護的目的。(三)

圍術期降溫措施如有體溫升高,應積極采取降溫措施,具體如下:①正確連續測溫可做到早期發現體溫升高,是預防術中體溫升高的先決條件。②術前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麻醉及手術方式,正確選用抗膽堿能藥物,術前已有發熱的病人,應針對病因進行相應處理后再麻醉。③手術室溫度應抑制在24~25℃,需注意采取保溫和復溫的措施不應過度。④麻醉誘導及維持力求平穩,麻醉不過淺。維持正常的呼吸和循環功能,避免由于氣管導管、呼吸機條件等原因引起的缺氧,尤其應注意避免CO2積聚。⑤術中胸、腹腔各種沖洗液、輸血補液及吸人氣體的加溫應適度。⑥對脫水、輸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