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濰醫附院兒二科濰醫附院兒二科1概述
傳染病的概念概述傳染病的概念2一、何謂傳染病?傳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真菌、衣原體、立克氏體、螺旋體和寄生蟲(如原蟲、蠕蟲)感染人體后產生的有傳染性、在一定條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傳染性疾病特點流行性反復性突發性一、何謂傳染病?傳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病毒、3二、我國目前法定的傳染病
傳染病=39種丙類=11種乙類=26種甲類=2種鼠疫霍亂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瀉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風疹···
(前五位)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梅毒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前五位)二、我國目前法定的傳染病4三、處理措施對就診患者做到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一旦確診及時隔離,無條件收治的病區或醫院應轉入感染疾病科或傳染病??漆t院隔離治療。對甲類傳染病患者和病原攜帶者,乙類傳染病中非典、肺炭疽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必須用專車轉至國家指定醫院隔離治療。三、處理措施對就診患者做到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5預防疾病院內傳播控制重點環節預防疾病院內傳播控制重點環節6疾病傳播的三個基本條件???
感染鏈
感染源:病原體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場所。
傳播途徑:病原體從感染源傳播到易感者的途徑。
易感人群:對某種疾病或傳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疾病傳播的三個基本條件7一、控制傳染源患者傳染源病原體攜帶者
受感染的動物預防病原體擴散對患者或病原體攜帶者在傳染期間進行隔離與治療。建立嚴格的探視制度,原則上不設陪護。病情需要時,陪護人員應做好防護。一、控制傳染源
一、控制傳染源8隔離隔離隔離二、切斷傳播途徑
隔離隔離隔離二、切斷傳播途徑9隔離:又稱隔離預防,是指采用各種方法、技術,防止感染因子從患者及攜帶者傳播給他人的一種措施。區域隔離:是指將感染源(患者或病原攜帶者)安置在指定地點或特殊環境中,與普通患者分開,并及時消毒安置患者的環境,以防止疾病傳播和不同病種之間的交叉感染。隔離標識:接觸隔離,藍色;空氣隔離,黃色;飛沫隔離,粉色。隔離:又稱隔離預防,是指采用各種方法、技術,防止感染因子從患101、隔離基本原則遵循“標準預防”的原則掌握常見感染病的傳播途徑、隔離方式和防護技術和操作規程,確保隔離措施有效。建筑設計合理,服務流程規范,并具有隔離預防功能。1、隔離基本原則遵循“標準預防”的原則112、隔離技術隔離技術是指為達到隔離預防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操作和措施。標準預防針對醫院所有患者、醫務人員和進入醫院人員所采用的一種預防措施。即是將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汗液以外的排泄物、患者的粘膜及非完整皮膚視為感染性物質,需采取相應的隔離與防護措施。強調的是:醫務人員防護患者2、隔離技術隔離技術是指為達到隔離預防目的而12標準預防的主要措施1)手衛生(包括:洗手、手消毒)2)戴手套3)正確使用口罩、防護眼鏡及面屏4)適時穿隔離衣/防護服、鞋套5)污染的醫療用品或物品的處理6)物表、環境、衣物與餐具的消毒標準預防的主要措施13定期清潔普通病區的環境、物表,如:床欄、床頭桌、椅、門把手等區域,若有污染隨時消毒。在處理和運輸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衣被時,應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污染擴散。
復用性餐飲具應在清洗、消毒后使用,隔離患者盡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飲具。新增的標準預防隔離技術遵守安全注射,注意咳嗽禮儀,防止椎管內穿刺部位的感染。定期清潔普通病區的環境、物表,如:床欄、床頭桌、椅、門把手143、基于傳播途徑的隔離預防常見的傳播方式
接觸傳播
飛沫傳播近距離(1m以內)
空氣傳播空氣中飛沫顆?;驂m埃
(直徑≤5μM)
蟲媒傳播
蠅、蚊、蟑螂媒介物傳播
被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如:水、食物、血液、體液、藥品、儀器設備等直接接觸:易感者與感染源間接接觸:易感者與患者的污染物3、基于傳播途徑的隔離預防常見的傳播方式直接接觸:154、隔離方式
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進行如下隔離預防A、接觸傳播的隔離預防患者的隔離
患者置單間,無條件時,同種病原體患者可共置于一室。限制患者的活動范圍。減少轉運,必須轉運時,應做好防護措施,防止污染擴散。防護隔離進入隔離室接觸患者或污染物時,應戴手套。4、隔離方式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進行如下隔離預防16
離開隔離室前、接觸污染物后、摘除手套后,應進行手衛生。進、出病室應穿隔離衣,接觸甲類傳染病者時穿防護服。隔離病室標識明顯,限制人員出入。常見的接觸性傳播疾病單純接觸傳播的疾病甲、戊肝,傷寒,菌痢,霍亂,狂犬病,腺鼠疫(跳蚤)通過性或血、體液傳播的疾病乙、丙、丁肝,艾滋病,梅毒,淋病接觸傳播為主、飛沫隔離的疾病脊髓灰質炎
離開隔離室前、接觸污染物后、摘除手套后,應進行手衛生。17B、空氣傳播的隔離預防患者的隔離患者置單間,加強通風。無條件時,同種病原體患者可共置于一室。盡快轉運至傳染病院,途中人員注意防護,患者應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換限制患者的活動范圍。嚴格進行空氣消毒。B、空氣傳播的隔離預防18防護隔離人員進入確診或疑似患者的房間時,應戴防護口罩與帽子。進行可能產生噴濺的診療操作時,應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穿隔離衣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常見的空氣傳播性疾病空氣傳播為主,但需接觸隔離的疾病流行性出血熱空氣、飛沫均可傳播的疾病肺結核空氣、飛沫、接觸均可傳播的疾病麻疹、水痘防護隔離19C、飛沫傳播的隔離預防患者的隔離患者或疑似者應置單間,加強通風。無條件時,同種病原體患者可同置于一室。減少患者的轉運和活動范圍,必須轉運時,應注意人員防護,患者應戴外科口罩。所有人員之間距離應≥1m,加強環境通風,探視者應戴外科口罩,空氣不作特殊處理。常見的飛沫傳播性疾病單純飛沫傳播性疾病
腮腺炎、百日咳飛沫傳播為主,但需接觸隔離的疾病猩紅熱、白喉、流腦、肺鼠疫、SARS飛沫、接觸均可傳播的疾病炭疽、流感、手足口病、禽流感C、飛沫傳播的隔離預防20三、保護易感人群
三、保護易感人群211、醫院常見的易感因素
年齡
慢性疾病使用大量激素抗菌藥物免疫抑制劑2、主要應對措施實行保護性隔離,及時預防接種,提高免疫力。掌握有效的隔離預防技術,加強個人防護,職業暴露后及時隨訪。1、醫院常見的易感因素223、需要關注的重點人群免疫力低下的病人醫院內工作人員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是指治療或護理、探視傳染病確診患者或疑似患者,與患者共同生活,通過其他方式直接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體液或排泄物等。密切接觸者是指在患者傳染期間有過以上述方式與患者接觸的所有人員,包括:親屬、朋友、醫務人員、司機或由流調人員經調查確定的其他密切接觸者3、需要關注的重點人群免疫力低下的病人23醫務人員的三級防護醫務人員的三級防護24一級防護適用于發熱門(急)診的醫務人員。
穿工作服、隔離衣,戴工作帽和醫用防護口罩。
每次接觸病人后立即進行手衛生(清洗和消毒)。手消毒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劑(洗必泰醇、新潔爾滅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鐘。一級防護適用于發熱門(急)診的醫務人員。
25二級防護適于進入隔離病室(區)的醫務人員,接觸具有傳染性的人、物或尸體的工作人員,承擔轉運患者的人員和司機。進入隔離病室(區)時需戴醫用防護口罩,更換1次/4h或感到潮濕時更換;穿工作服、隔離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每次接觸病人后應立即進行手衛生。對病人實施近距離操作時,應戴防護眼鏡。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護。二級防護適于進入隔離病室(區)的醫務人員,接觸具有傳染性的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行業安全生產合同
- 合同制員工福利待遇調整趨勢
- 代理區域銷售合同書
- 【課件】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課件-高二上學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冊
- 2025年度IT服務外包合同范本
- 云南省元馬中學重點中學2025年初三下學期第一次質量抽測數學試題含解析
- 供水供電合同
- 天津天獅學院《機械制圖上》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幼兒歌曲彈唱》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海洋大學《半導體制造與工藝》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人格障礙患者的護理
- 人工智能大模型
- 2022年全國統一高考數學試卷(新高考ⅰ)
- 1輸變電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表式(線路工程)-2024年版
- 2024年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育嬰”賽項考試題庫(決賽用)
- 《內在強大:應變萬難的力量》記錄
- TSHJX 067-2024 基于TACS的全自動運行線路綜合聯調技術規范
- 2024至2030年中國擦窗機器人產業競爭現狀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
- 益母草顆粒的保肝作用機制
- 中國經濟史教學課件第八章近代農業經濟的發展
- 2024年東南亞生化需氧量(BOD)分析儀市場深度研究及預測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