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力資源管理基礎知識一、人力資源是什么二、人力資源特點三、人力資源分布與存在形式四、人力資源稟性
學習思考題
1、結合個人生活實際談談對人力資源的理解2、人力資源有什么特點
3、人力資源有那些存在形式
4、人力資源的秉性是什么5、為什么人力資源重要一、人力資源是什么
人力資源(humanresource)這一概念使用或出現,是從20世紀初開始的,首先發生在國外。
國外被認為第一次使用的是約翰·R·康納斯(John.R.Commons),他先后于1919年、1921年所著的《產業信息》、《產業政策》中使用過。之后是彼得·德魯克(Peter.Drucker)于1954年在其所著的《管理實踐》中使用并作了界定,認為與其它資源相比,人力資源是一種特殊的資源,它必須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才能開發利用,并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價值。中國最早使用人力資源概念的是毛澤東。他于1955年的建國初期,在《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高潮》的按語中,就當時勞動力不足時指出,中國婦女是一種偉大的人力資源,必須挖掘這種資源,要發動婦女參加勞動,為建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并強調必須實行男女同工同酬。當時國內外,所說的人力資源是指從事生產勞動的人,但對人力資源的普遍重視和研究開發,則是在人力資本理論形成之后。
(一)關于對人力資源的認識觀點
●要善于從不同的觀點中深入認識問題,形成自己的認識觀點。越有不同的觀點,越說明有問題,越說明不成熟或不完善,就還需要研究探討,從而就越有你的機會。
具體就對人力資源的認識來說,尚有多種不同的理解和表述。有代表性的如下:
◆人力資源是與自然資源或物力資源相對應的、一人的生命機體為載體的社會資源,是指在一定領域內的人口所擁有勞動能力。(廣州學者,梁???,1999年)◆人力資源是推動社會發展和經濟運轉的勞動能力,包括智力勞動能力和體力勞動能力、現實的勞動能力與潛在的勞動能力。(上海學者,黃維德等,2000年)
◆人力資源是指能夠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具有智力勞動能力和體力勞動能力的人們的總和。(大連學者,余凱成等,2001年)
◆人力資源是指能夠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總和。(廈門學者,廖泉文,2003年)
◆人力資源是能夠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勞動者的能力,即處在勞動年齡的已直接投入建設和尚未投入建設的人口的能力。(北京學者,張德,2007年)◆人力資源是指存在于人體的智力資源,是指人類進行生產或提供勞務,推動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勞動者的各種能力的總稱。(北京學者,鄭曉明,2007年)等等
以上表明,人們對人力資源的認識還不完全統一,而且主要是從人的能力與作用上認識人力資源,就人力資源的人力本身是什么沒有深究,而這是關于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問題,應該深究。(二)什么是人力資源
這里首先應弄清相關的基本知識,了解人力資源包含的基本內容,即是人力與資源。1、什么是人力人力是人們在生活中都能感受到或了解到的東西。(1)就簡單的人力現象來看
人能肩扛東西,手提重物,有的人能搬動二百多斤重的東西,人就說力氣大。過去的古書《史記·項羽本經》中有“力拔山兮氣蓋世”語句,形容項羽力大無比;《水滸》中有“倒拔垂楊柳”,形容魯智深力氣大。等等。
(2)就復雜的人力現象來看
人能在觀察了解和認識世界,研究制造和使用器具物品,特別是機器設備,包括路上跑的、水上行的、天上飛的。用毛澤東的話說,“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F在,人的認識觸角已經伸及到火星。這足已說明,人力了不得,人力能量無窮,人力也很神秘。顯然,人力是人具有的能力,表現在人體組織的各個方面,包括腦想、眼看、耳聽、嘴說、手拿、腳行等等,在人力活動中表現出來,可分為腦力、眼力、聽力、說力、手力、腳力,以及認識和發明創造能力等。由此可知,人力本質上是人生命機體的生物力,是人的機能。人的力氣的大小與人體肌肉密切相關。人體圖12、什么是資源
資源是指財富的來源,財富就是有價值的東西,包括吃的、穿的、用的等各種東西。
資源所指的東西很多,包括:陽光、水、土地、山、森林、礦物等自然因素。信息、知識、資金、機器、形象、關系等人為的社會因素。
資源就是財富。
3、人力資源定義
由上述可以了解到,人力資源是資源的一種,從資源能夠生成財富或是財富來源的功能來說,人力資源是個生產領域的經濟范疇。(1)定義。人力資源指的是能夠進行勞作活動而生成財富活或創造價值的人力。由于人力存在于人體中,是人體組織所具有的,與人同生同在。因此,可以判斷認定:
●人力資源是能夠從事勞作活動的具有創造價值能力的人。
(2)實質。人力資源實質是人生命機體具有的能夠從事勞作活動的生物力。
(3)外延。凡是具有這種生物力的人都是人力資源,包括從業人員、待業人員、家務勞作人員、適齡后備職業人員等,這是人力資源的外延。
4、人力資源劃分
人力資源劃分是進一步了解認識人力資源的一個必要環節,無論怎樣劃分,從邏輯上講,都應該周延,即是概念的外延全部被斷定,也就是全部劃分道、劃分完,都有歸屬??蓮牟煌慕嵌?,不同的特點上劃分。(1)從年齡上劃分
根據法定勞動年齡和退休年齡的不同,人力資源為15周歲到女為55歲、男為60歲,其中可分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的人力資源。見圖3-1。
15周歲女55歲男60歲1————————————————————————100歲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圖1:從年齡上劃分劃分評價:
優點:在于便于統計;缺點:不確切,早熟的和晚衰的不包括在內。(2)從文化水平上劃分
從文化水平上劃分,按照由低到高的順序,可將人力資源劃分為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中專、大專、本科、碩士、博士的不同層次的人力資源。見圖3-2。
博士——
碩士————
本科———————
??啤?/p>
高中—————————————
初中————————————————
小學及以下————————————————圖2:從文化水平上劃分
其中,文化水平較高的或有較強能力的人力資源就是人才資源,人才資源是人力資源的一部分?,F在,高水平的人才資源少,低高水平的人才資源多。(3)從存在狀態劃分
人力資源分8個方面,見圖3。(1)處于勞動年齡之內的社會勞動人口,即“適齡就業人口”。(2)尚未達到勞動年齡實際已從事社會勞動的人口,即“未成年就業人口”。(3)已經超過法定勞動年齡,實際仍在從事社會勞動的人口,即“老年就業人口”。
以上幾部分相加為人力資源主體,亦稱“就業人口”。(4)處于法定勞動年齡以內,有能力有愿望參加社會勞動,但是實際上并未參加社會勞動的人口,亦稱“求業人口”。(5)處于法定勞動年齡以內的上學人口。(6)處于法定勞動年齡之內的現役軍人。(7)處于法定勞動年齡以內的家務勞動人口。(8)處于法定勞動年齡以內的其他人口。圖3:人力資源數量構成人力資源數量構成適齡就業人口未成年就業人口老年就業人口待業人口上學人口從事家務勞動人口服役人口處于勞動年齡的其他人口(三)人力資源與相關概念的關系
1、人力資源與人口資源、勞力資源、人才資源的關系
人口資源:一定范圍內的人口。
人力資源:具有勞動能力的人。
勞力資源:符合法律規定年齡的有勞動能力的人。
人才資源:具有較強能力與專門技術的人。
人口資源、人力資源、勞力資源和人才資源的關系如圖4所示:
圖4:人力資源與人口資源、勞力資源、人才資源的關系人口資源人力資源勞力資源人才資源2、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人力資產的區分與關聯(1)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人力資產的出現
①人力資源最早出現使用的。但對人力資源的普遍重視和研究開發,則是在人力資本理論形成之后。②人力資本是美國經濟學者舒爾茨和貝克爾,于20世紀60年代研究貢獻的理論。所謂人力資本是指對人的投資使人具有的能夠生產或創造價值的知識、技術、經驗等人力因素,它的生成存在是以投資為前提,作為投入要素在生產經營中發揮作用,創造價值。顯然,人力資本是一種人力因素,而人力資源嚴格地說,不一定就是人力資本。③人力資產用語使用不多,它是一定所有者所擁有的用于特定勞作活動的人,如企事業單位通過勞動關系確定下來的所屬勞動者。
(2)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人力資產的區分與關聯
①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人力資產的區分(見表1)
表1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人力資產的區分內容人力資源人力資本人力資產生成方式自然投資所有者存在形式人體知識、技術等人體計量單位人文化程度等人
②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人力資產的關聯(見圖5)
當人力資源屬于某所有者時,人力資源=人力資產;當對人力資源投資教育時,人力資源=人力資本;當某所有者對人力資產投資教育時,人力資產=人力資本。
圖5人力
資源人力資產人力資本二、人力資源特點
人力本質上是人生命機體的高級生物力,作為一種力,它既具有與低級生物力的畜力和人造的機器的機械力相同或相似的一般特點,又具有與畜力和機械力不同的個性特點。1、人力的一般特點
人力作為一種力,與畜力和機械力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一般特點主要有四點。①有限性人力是個既定的量,就各個人來說,腦力、眼力、聽力、說力、手力、腳力等等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人們在職業勞作中常常會感覺到“精疲力盡”、“沒勁了”,也常有人說“腦袋不轉了”、“拿不動了”等,這都是人力有限性的具體表現。②再生性人力是人體組織具有的功能能力,它是通過吸收營養和休息,使人體組織生成能力的,并能在不斷補充吸收營養和休息后恢復其功能能力,正因為如此,人們在“精疲力盡”、“沒勁了”以后,還會再生人力。③遞減性人力隨利用時間增加和年齡增長呈現出遞減的變化,就每天的工作日人力利用而言,開始時人力旺盛,而后逐漸減弱;就總的年齡變化來說,進入青壯年后人力就逐漸減弱。④自耗性即是人力在沒有利用的自然狀態下,隨營養消耗會自然消失空耗。這些特點與畜力是一樣的,與機械力相似。2、人力的個性特點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作的高級動物,牲畜是人馴養出來的,機器乃至機器人是人勞作的產物,畜力和機械力都要受人力的支配和利用。人力與畜力和機械力不同的高級個性特點主要有四點。①高智性人是世界上最高級的生物,具有高級的理智,能夠認識包括自己在內的世界上存在的事物,人力能量很大。②能動性人不僅能夠認識包括自己在內的世界上存在的事物,而且還能用認知的科學知識指導自己的活動,有目的生產和生活,達到自己的預期目的。這是人力與畜力和機械力不同的根本特點。③主導性
人具有很強的能力,能認識、利用和支配其它生物或其它資源,在自然界中具有統治地位,具有主導性,起主導作用。④復雜性
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生需求的復雜性,分為吃喝、穿戴、住居、交通、通訊、教育、文化、衛生、娛樂、旅游、發展、信仰等很多生活需要,人們總是圍繞需要作各種活動。
另一方面是人的社會構成的復雜性,人在自然界里通過一定的關系聯系在一起構成人類社會,家庭、農場、工廠、商店、醫院、學校、政府等是構成社會的主要組織,各種組織都有自己特定的形式與功能,大量各種組織交織在一起,構成錯綜復雜的社會機體,成為人力資源生存與發揮作用的特定環境和條件。這是人力與畜力和機械力不同的根本特點。三、人力資源分布與存在形式
從人力資源的生成、應用的自然過程來考察,可以了解到人力資源得分布與存在形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家戶
人生首先從家戶開始,出生和成長于家戶,作為家庭成員存在,并且又很重要的地位,特別是獨生子女。當然,要以是否有實際勞動能力為準判斷是否是人力資源。家戶中的人力資源是以血緣關系與親緣關系聯系在一起的,其中的角色和地位是不同的。區分為父母、兄弟姐妹與妻子兒女等。具體包括從事家務勞作的婦女,畢業在家的待業人員,退休在家的有勞作能力人等。
(二)學校
主要指在中學、中專、大學等各類學校學習的適齡勞動學生或在校的有實際勞動能力的學生。中學里的人力資源主要是指高中適齡勞動學生或在校的有實際勞動能力的學生,初中的很少適齡勞動學生,但有一些具有實際勞動能力的學生,屬于人力資源。中專、大學里的學生一般都是適齡勞動學生,都屬于人力資源。
當然,教職人員都是屬于人力資源。但是屬于行業部門的人力資源。(三)行業
是指在種植、養殖、紡織、建筑、制造、交通、通訊、商貿、金融、教育、衛生、體育、文化、管理等各行各業的從業人。他們都是在業的人力資源。分個體與企事業組織的形式存在,角色地位不同。1、個體在城鄉的個體勞動者,是獨立從業的職業人,如糧農、菜農、果農、牧人、鞋匠、木匠、瓦匠、鐵匠等。2、企事業組織
在企事業等社會組織單位從事三百六十行的各種職業活動的職業人,如織工、瓦工、鑄工、司機、會計、教師、醫生、演員、軍人等。
其中,角色地位不同
大體可以分為管理者與非管理者,管理者如政府官員、企事業組織中的經理、校長、院長等,非管理者如辦事員、工人等。四、人力資源稟性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稟性即是人的本性,是指原來的性質或個性,是區分其它事物的根本屬性,它使人以自己的面目和方式生活。稟性決定和支配人生。人力資源管理要研究認識人的稟性,探討稟性體現的特質和其規定性,按照科學的要求,進行人力資源管理。
繼續研究認識人
人力資源管理是很復雜的事,涉及到許多因素,需要了解認識清楚,這是做好人力資源管理事宜首先必須要做到的。特別是關于對人自身的認知。
人是什么,這也是人們長期以來人類自我認識的一個重大課題,但至今也沒有完全認識清楚,認識仍在繼續。
“人”這個字一撇一捺,很簡單,單其內涵卻很復雜很不簡單。這里就主要的作一介紹和探討。
(一)關于對人的認識看法
很早以前,人類就進行自我認識,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在很長的時間里,對人的認識是模糊的,甚至是錯誤的。在古希臘早就有關于對人的認識的記錄。在古希臘德爾菲神廟門口,就刻有關于對人的認識的碑文。碑文寫道:“人啊,認識你自己”。對人認識的神話故事:在古希臘有個有趣的神話——“斯芬克司之謎”就是關于對人的認識神話,。謎中說的是一個獅身人面女怪要過路人猜謎,猜不中她就吃掉,猜中她就自殺。謎的內容是:什么東西早晨用四條腿行走,中午用兩條腿行走,晚上用三條腿行走,不知有多少人因猜不中,被獅身人面女怪吃掉。后來,古希臘英雄俄狄浦斯猜中了,揭開了謎底,就是“人”。人在嬰兒時用四條腿行走,稍長大后用兩條腿行走,老年時用三條腿行走。
謎底揭開了,人們會覺得這很簡單,可此前人們為此不知付出了多少生命的代價。
而這僅僅是回答了“這個東西是什么”,即是這個東西是人。
到底“人”是什么,還不清楚。人的自我認識沒有間斷,一直不斷地深入,留下了值得了解和思考的一系列的答案。
下面列出一些清單: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認為,人是從土中生出來的,就和蟲豸之類產生的方式一樣。
中國古代的《列子·皇帝》中說,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發含齒,倚而食之,謂之人。
歐洲中世紀的宗教者認為,人是上帝創造出來的,上帝也就是人的本質。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人不過是自然的仆役和翻譯員。
法國哲學家拉美特利說,人是一架復雜的機器,他還以《人是機器》為題寫了一本書。
德國哲學家路德維?!べM爾巴哈認為,人不是上帝的作品而是自然界的產物,人的本質不是上帝而是人本身,理性、愛、意志力等就是人的本質。
英國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在《進化論》中指出,人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而古猿又是更低級的動物經過更長的時間進化而來的。
英國大戲劇家沙士比亞說,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中國的孫中山說,依余所見,古人固已有言,人為萬物的靈,然則萬物之靈者,即為人之定義。
德國的社會科學家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
●究竟人是什么?
●參見:人的圖片人體圖2人體圖3人體圖4人體圖5人的自我認識的結論
中國現代漢語對人的一般解釋:
人是能夠制造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
沒完結,不容易,無止境
(二)人性認識
人的稟性作為人的特質反映在生活上,有多種表現,成為人活動的傾向性、秩序與定式,如人要吃飯、穿衣、睡覺等,這是不可改變的,只有尊重和利用,研究挖掘這些東西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的價值。
其中人性就是一個基本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就增強企業活力,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等,重視了人的因素,為激發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研究人的心理、行為等,介紹、吸收有關的認識,形成了多種人性假設及其管理思想,對人的認識有了很大的進步。1、八種人(1)有代表性的“八種人”
對于企業等在業的勞動者的認識有八種人。見表1。前五種人是國外對人的主要看法,后三種人是國內對人的主要看法,他們各有不同的視角或關注點,如:
“經濟人”的關注點在人的經濟利益上。
“社會人”的關注點在人的人群關系上,“自動人”的關注點在人的自我實現上。
“復雜人”的關注點在人的復雜性上。
“工作人”的關注點是人與工作關系。
“倫理人”是從中華民族重視和講究的倫理道德上看人的。
“主權人”是從社會主義制度上看人的。
“理想人”是從共產主義理念上看人的,并據此確定各自的人性假設與管理方式。表1人性認識與管理方式注:見孫耀君1999年主編出版的《管理思想發展史》、趙西萍等1999年編著出版的《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唐偉等著的1998年出版的《現代管理與人》、童年成等1999年主編出版的《國有企業改革》等有關的研究和闡述。人性假設根據
管理方式經濟人經濟利益金錢刺激,嚴格工作規范與監控社會人人群關系關心人,歸屬培養,參與管理,集體獎勵自動人自我實現把工作安排得富有意義和挑戰性,讓員工自我激勵,發揮潛力。復雜人復雜性因個性差異與所處的環境和條件,隨機應變。工作人作業狀態在設計廠房、安裝設備、確定職位時,把人的需要和滿足與技術系統、社會系統、工作任務結合起來。如環境顏色、設備先進、職務晉升。倫理人倫理道德情感驅動,道德價值評價。主權人自主性作主當家理想人完美自覺組織生產活動,和平友愛相處。(2)對人的多種人性認識的基本看法或評價
人性假設是對人的認識判定,能夠從不同的視角反映出人的本性特點,毫無疑問,對人的認識及其管理,各有特點,互相補充,是人類自我認識與管理的探索。從中可以了解到,人類自我認識不斷深入和全面化,對自己的駕御和控制能力不斷增強,這是人類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通道。但同時,上述的人性假設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①在認識視野上對人的社會身份或社會角色不太關注,缺乏對企業的“工作人”的特定社會身份或社會角色的研究,因而缺乏對職業組織單位的人的社會定位定性認識,而這恰恰直接關系對職業組織單位人的科學規范管理問題。
②就各種人性假設的單方面來說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或片面性。在社會生活中,正常的人都有自己的經濟利益、人群關系、自動性、復雜性、工作需要、倫理道德、自主性以及理想等,這些因素并非互相排斥,非此即彼,只不過有輕重緩急,因而據此單方面確立的人性假設及其管理方式就必然存在著缺陷,難免顧此失彼。
如果用這一理性認識審視中國的過去與現在,就不難發現存在的失誤,如:
◆在舊經濟體制下,忽視人的經濟利益,突出思想教育,實際是按“理想人”方式管理。
◆而在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體制破舊立新,突出人的經濟利益,思想教育弱化,實際是按“經濟人”方式管理,“一手硬,一手軟”。事實上是走了兩個極端,顧此失彼?,F實人并非只是上述某種人性假設所判定的人,而是具有多種人性特點的人,可以概括為“
綜合人”。在管理上應多方面抓,多方面都要抓準、抓到位,進行全面綜合管理。2、從業的職業人
這里應該指出,上述的“工作人”的認識觸及到了真正社會人的身份,是一個很大的深入和進步。但是,工作是職業存在的動態形式,沒有從職業理論的深度認識“工作人”及其具體的身份。毫無疑問,應從人的客觀實際出發,進一步地研究人、認識人、管理人。從企事業組織的從業人的實際不難做出判斷,他們是職業人,職業人是三百六十行從業人的身份和人性。
職業人作為職業主體的存在,具有專屬的規范特征,主要有職名、職位、職務、職權、職責、職利等。同時,他還具有很復雜的其它的人性,可概括為自然人與社會人的兩個方面。見表2。從業的職業人的雙重人性與多種身份。
表2職業人的特征與雙重人性
職
業
人特征職名、職位、職務、職權、職責、職利等
雙重屬
性自然人
生物人:如男人、女人、高人、矮人高智人:如認知人能動人:如自動人復雜人:如綜合人等社會人家庭人:如父母、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親緣人:如姑姑、舅舅、姨姨分工人:如糧農、工人、商人、教師、醫生其他人:如學生等
①自然人。人是大自然的產物,它的本身是生物,是一種生命機體,是生物人,分為男性、女性,高的、矮的,白的、黑的;是能夠認識包括自己的客觀事物的高智人,是能夠用認知的科學指導生活的能動人,是因時因地而不同的復雜人,等等。②社會人。社會是人存在的方式,人是社會的成員,表現為各種社會身份,有父親、母親、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家庭人,有姑姑、舅舅、姨姨等的親緣人,有糧農、牧民、工人、商人、教師、醫生、軍人等的分工人,有學生等的其他人??梢?,職業人具有自然與社會的雙重人性,具有多種身份,是很復雜的存在現象,職業人是綜合人?!褚话闱闆r下,從業的職業人同時是生物人、高智人、能動人、復雜人與家庭人、親緣人、分工人等,存在生理、心理、信念等多方面的很多需要。(三)人生的需要
需要是人的稟性的外觀表現,一般來看,人們又很大的共同性,同時也存在一定差異,如嬰兒與老人、男人與女人等的需要,在家里的需要與在社會里的需要等,均有所不同。
●仔細觀察人的生活,就會發現:人的活動無不與人的生活需要聯系在一起,都是為滿足生活需要發生的,無論是在家里、工作單位,還是社會公共場所,都是一樣的。如:要吃,要穿,要住,要交朋友,要結婚,要治病,要學習,要從業,要獲利,等等。
●人力資源管理就不能不關注和研究這些需要。需要是什么漢語對需要的解釋:是對事物的欲望或要求,人類在世界上生活有很多需要,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各種動西,如吃的糧食、穿的衣服、住的房子、表揚、自我價值的實現等。人為了滿足生活需要和改善生活,提高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一直進行各種活動,可以說,人的生活就是滿足生活需要的活動。需要趨使人們去奮斗追求,在社會實踐中得到滿足和發展,它表現為人的愿望、意向、興趣,而成為行動的一種直接原因。1、中國古人對需要的認識
中國古人早有“七情六欲”(即是“喜、怒、哀、懼、愛、惡、欲”與“生、死、耳、目、口、鼻之欲”)之說,
包含了人的各種需求。如:據有關研究,荀子說,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莊子?盜石》中說,目欲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氣欲盈。《列子?楊朱》中說,生民不得休息,為四事故,一為壽,二為名,三為位,四為貨。
王夫子說,蓋凡聲色、獲利、權勢、事功之所欲者,皆為之欲。司馬遷說,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學而俱欲者也。由此可知,中國人很早就從人的生理構成、感官與生活實際,從根本上對人的需要作了基本的認識劃分,包括:
吃的需要、穿的需要、看的需要、聽的需要、美的需要、富裕需要、事業需要、地位需要、名譽需要、休息的需要等。這些認識都是很了不起的,遺憾的是未能進一步的專門的著述,沒有達到應有的認識地位。而只知道國外的。2、需求層次論
現在,關于對人的需要研究很多,已積累不少認識觀點。其中,美國學者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被普遍認同和接受,在國際上被廣為引用和講述。需求層次論認為,人的需要由低級到高級逐級上升,只有較低級的需要得到保障和滿足后,才會考慮較高級層次的需要,把高級層次的需要作為追求的主要目標,只有未滿足的需要才具有激勵的作用。見圖6。
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分成由低到高的五個層次的需要。
圖6人的需要層次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1)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
①生理需要,指吃、穿、住等方面的生存需要,包括對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屋等保障生存的需要。
②安全需要,指免遭危險和威脅的需要,包括避免受到人身傷害、威脅,以及保障勞作安全等需要。③社交需要,指人希望屬于某一團體或組織的歸屬需要,包括與人合作、交往與友愛,得到同事的友誼和互助等需要。
④尊重需要,指自尊心、榮譽感所要求的得到信任和重視的需要,包括自己的人格、職業、業績等都得到尊重和重視等需要。
⑤自我實現需要,指成就欲、個人抱負所要求得到的需要,包括追求人生價值、實現個人的理想。
(2)對需求層次論的評價●一方面,需求層次論,把人的需要劃分為五個層次,并指出了由低級到高級逐級上升滿足的關系,對人的需要作了新的劃分概括,是對人的需要的認識上的進步和創新。
●另一方面,但從人的實際需要來看,需求層次論也還存在著不足。一是還不能完全顯示和表達人的需要,不夠具體,如人在家庭的需要、在學校的需要等。二是人的需要不完全是從低級到高級逐級上升滿足的關系,有的人較低級的需要還沒有得到保障和滿足時,卻考慮較高級層次的需要,如:在中國農村,有的生活還很困難,卻省吃儉用求學,上大學,追求理想。父母有句名言,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子女上大學,追求更高需要的滿足,包括名利、光宗耀祖等。3、人的環形需要
考察人的社會生活實際,可以了解到,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呈環狀形態存在,人的需要還需要進一步的劃分和具體化,見下頁圖7。人是在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自然界里的特定的環境中生活的,出生于家庭,經過學校的學習,畢業后就業,進入行業部門,在一定的職業單位從事職業活動,獲得收入,供給和滿足生活需要。
人生的主要需要
人從孕育出生到離世的生活旅程中,有很多方面的需要,主要的可分為以下方面:生態需要、出生需要、吃喝需要、穿戴需要、居住需要、交通需要、廁所需要、關愛需要、安全需要、知識需要、能力需要、交流需要、愛情需要、職業需要、家庭需要、娛樂需要、成就需要、保健需要、離世需要、管理需要等。見環形需要圖示。
環形需要圖
生態需要管理需要
出生需要
離世需要吃喝需要保健需要穿戴需要成就需要居住需要娛樂需要交通需要家庭需要關愛需要職業需要廁所需要愛情需要安全需要交流需要知識需要能力需要圖7:人的環形需要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司項目投資合同樣本
- 中美合同樣本
- 免租鋪面合同樣本
- 臨時雇傭維修合同樣本
- 2025租賃合同糾紛律師
- 2025青島市房屋租賃居間合同
- 2025年中國民用船舶維護保養標準合同(合同文本)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人工智能試題及答案
- 園藝師溝通表達能力試題及答案
- 一年級語文下冊 課文 5 15文具的家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古詩三首《石灰吟》(課件)
- 水楊酸產品原材料供應與需求分析
- 1《諫太宗十思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 烈焰衛士觀后感450字
- GB/T 36548-2024電化學儲能電站接入電網測試規程
- HJ 179-2018 石灰石石灰-石膏濕法煙氣脫硫工程技術規范
- DZ-T+0227-2010地質巖心鉆探規程
- JBT 5928-2014 工程機械 驅動橋 試驗方法
- 幼兒園中班繪本課件-《小金魚逃走了》
-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
- π型RC/LC濾波電路-電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